小学语文古诗《枫桥夜泊》课堂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fba79c561252d381eb6e0d.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这是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6fa17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d.png)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的张继是一位失意的诗人,他的这首诗将一位落榜之人漂泊在外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天残月,江枫渔火,每一处景物都是灰暗、凄凉,到处都透着寒气,整首诗覆盖着深深的愁。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枫桥夜泊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语文枫桥夜泊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好1、请同学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肤浅,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暗夜中落寞愁苦的幽深之情。
14、在刚才的讲解中,我们看到了月落,看到了布满寒意的满天霜,看到了江边的枫树和点点渔火,还有那远处若隐若现的寒山寺, 在我们的耳边还不时传来那一声声躁人的乌啼,以及悠远沉重的寺庙钟声。
好,你们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孤独)小结:安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漂亮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五、拓展:拓展一:师:在这里,还有一种愁。
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不朽的失眠》片断,谁情愿来读一读?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惊奇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懊丧。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84e9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师随学生回答而板书“停泊”。
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对,在姑苏城外枫桥这地方的古运河上,唐朝诗人张继途径此地,泊船夜宿。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
请感觉一下第三个字带给你的感觉,再读。
很好,读出了感觉,读出了“泊”意,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课题。
有感觉,有韵味,很好。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1、自学字词,读通读顺。
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
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好,谁来读一读《枫桥夜泊》。
指名生读。
正确流利,口齿清楚,很好。
这“寒山寺”的“寺”我们平时在念的时候有的同学将它念成了翘舌音,请注意,它是平舌音。
这位同学念准了,很好。
来,我们一起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预备起——生齐读全诗。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好,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4b47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a.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枫桥夜泊》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19课《古诗三首》。
这首古诗具有写景细腻、意境深邃、情景交融及语言生动的特点。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已接触不少古诗,能初步体验到诗歌中的内容与情感,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大多处在“背诗”、“译诗”的阶段,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教学这首诗应适当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诗歌方法,即所谓“教是为了不用教”。
此外,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若干、vcd光盘。
2、学过的唐诗若干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学生凝神静听。
2、(音乐声渐弱)教师导入: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曾经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意蕴总让人回味不已。
你们还知不知道这首动听的歌曲竟会是出自一自唐诗呢?这首古诗仅仅描写了几处景物,但却透过简单的文字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以歌曲作引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学习主题。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并仿读。
2、回忆总结以往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出示学法。
3、小组讨论,自学。
4、全班交流。
5、通过配乐,师描述情景,学生体会意境。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c575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7.png)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枫桥夜泊》,学生能够了解到该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枫桥夜泊》,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
2. 诗歌赏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3. 诗歌朗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并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课堂的主题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其与枫桥夜泊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等方面。
然后重点解读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夜晚的描绘和感受。
4. 诗歌朗诵与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进行朗诵。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的感想。
5. 总结(5分钟)对于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再次强调《枫桥夜泊》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的朗诵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引导,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8334a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2.png)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诗词。
【教学过程】一、诗,颂秋词,兴趣导入1、背诵所学过的古诗。
2、交流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
板书:秋。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用词简洁明了,意味隽永。
例如我们背诵交流的秋诗秋词。
面对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硕果累累,丰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萧瑟,凄风苦雨。
景情相融,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笔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古诗。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这首诗让诗人流芳千古,这首诗让苏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这首诗也让苏州城中的枫桥一跃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它就是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二、知诗人,感诗意,初识愁绪。
1、交流资料。
对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这首诗你知道多少?生拿出预先查好的资料交流。
a,张继个人简介b,枫桥,寒山寺的介绍c,《枫桥夜泊》题目的理解d,《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2、观看《枫桥夜泊》课件。
过渡语:不错,通过资料我们对作者对张继有了了解,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枫课文桥夜泊教案
![枫课文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97a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0.png)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这首古诗;(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枫桥和夜泊的含义;(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2)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枫桥夜泊》的背景和意境;(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枫桥夜泊》,了解诗文内容;(2)收集有关枫桥和夜泊的相关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枫桥和夜泊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2)简要介绍诗人张继的背景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枫桥夜泊》,注意停顿和语气;(2)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朗读和背诵的兴趣。
3. 诗文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2)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3)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生字词学习:(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3)进行词汇练习,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7455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e.png)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案必须包含详细的教学步骤,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枫桥夜泊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的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热忱引趣(回忆、背诵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拨)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非常珍贵,今天,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古诗,好吗?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枫桥夜泊》(板书课题)二、故事导入,初步感知1、教师导入: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位满面愁容,非常憔悴的年轻人。
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落榜、名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乡。
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到的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浓隽永的诗意美。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让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一首他怎么也没想到的会流传千古的名篇,《枫桥夜泊》。
(播放课件,教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为学生讲述故事)2、教师范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美吗?生:太美了。
师: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在下面读一读吧!3、学生自由读:师: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2be9f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第【1】篇〗《枫桥夜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学情分析: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张继选词炼字的妙处,其中包括“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等6个意象,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异乡游子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忧愁,孤独与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
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
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943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9.png)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枫桥夜泊》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 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意象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 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枫桥夜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其作品《枫桥夜泊》。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枫桥夜泊》,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静听,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古诗《枫桥夜泊》,感受诗的韵味。
(2)教师挑选学生单独朗读,评价其朗读效果。
6. 背诵巩固(1)学生自主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枫桥夜泊》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8. 课后作业(1)抄写古诗《枫桥夜泊》,注意字迹工整。
(2)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并背诵给家长听。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描写江南水乡的古诗,如《江南春》、《泊船瓜洲》等,比较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描绘方式和情感表达。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a46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9.png)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
(2)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2、教学难点理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宁静的夜晚,江面上有小船、枫叶和渔火的视频,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样的诗句?引出课题《枫桥夜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张继,张继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坎坷。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张继在科举考试落榜后,心情郁闷,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泊船于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讲解“泊、愁、眠”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引导学生想象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的画面,感受深秋夜晚的寒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伴着忧愁的人入眠。
提问学生:诗人为什么忧愁?让学生结合背景进行思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介绍姑苏城和寒山寺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感悟意境(1)再次播放导入时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小组讨论: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2df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2.png)
古诗《枫桥夜泊》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3)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张继和《枫桥夜泊》的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时期和环境。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 诗歌理解: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4. 诗歌鉴赏: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朗读、背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2)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信息。
(2)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朗读、背诵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提高能力。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f89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c.png)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理解古诗《枫桥夜泊》的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意象。
2. 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枫桥夜泊》的文本,最好是注释版本的。
2.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
(2)简单介绍作者张继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分小组进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
3. 文本解析:(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2)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欣赏其音乐美。
4. 意象与表现手法:(1)讨论古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枫桥”、“夜泊”等,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寓情于景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枫桥夜泊》的主题和情感。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枫桥夜泊》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以“夜泊”为主题的诗歌。
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04a72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4.png)
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1篇)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丰富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感受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自读自悟,理解诗意,然后充分发挥想象。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进行突破。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一、激情导入二、资料交流1、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教师简介古诗作者。
三、自读自悟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注意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学生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本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四、检查效果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图画。
一、复习导入指名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赏析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质疑,讨论问题。
三、想象诗境四、迁移拓展五、课堂小结名师课堂《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2知识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fc1e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f.png)
《枫桥夜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感悟诗人情感。
2.通过品析诗句,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古诗词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悟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中传达了怎样的氛围?”2.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感知诗意。
3.解读诗句a.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句,理解诗句内容。
4.品析诗句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5.感悟诗人情感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愁眠”、“夜泊”等,让学生思考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群学互动a.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7.拓展延伸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枫桥夜泊》的背景,了解诗人张继的创作动机。
b.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背诵《枫桥夜泊》。
2.课外阅读张继的其他诗作,了解其创作风格。
五、教学反思附:《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通过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寂静与凄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场景。
2.感悟诗人情感:在分析“江枫渔火对愁眠”时,询问学生“愁眠”是什么感觉,他们能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诗人的心情。
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与修辞:在解读“江枫渔火”时,引导学生想象枫叶的红色与渔火的温暖色调,以及它们在夜晚的反差美;讨论“对愁眠”中的拟人手法,让学生思考愁为何能“眠”。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夜晚醒来,看到窗外是怎样的情景?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或景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诗人张继就在一个特别的夜晚,泊船在枫桥,写下了一些特别的景象。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228d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5.png)
语文枫桥夜泊教案(6篇)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
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
(提2—3名学生吟诵)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同学请看。
(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
师:想读吗?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ì愁眠chóu mián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
(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
小组读。
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交流。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己学习,然后伙伴讨论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5-8分)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
泊:停船靠岸。
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古诗原文优质
![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古诗原文优质](https://img.taocdn.com/s3/m/42206e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古诗原文优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枫桥夜泊》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继及其代表作《枫桥夜泊》。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让学生猜测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枫桥夜泊》原文,注意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枫桥夜泊》原文,重点解析诗中意象。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中语言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
3.教师示范背诵《枫桥夜泊》,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a.诗中描绘的景象有何特点?b.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你是如何理解“月落乌啼霜满天”的?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背诵《枫桥夜泊》原文。
2.结合诗中意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了夜晚的寂静,月已落下,乌鸦啼鸣,霜气满天,一片凄凉。
2.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枫树与渔船上的灯火相对,愁眠之人独对孤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3.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姑苏城外,夜晚钟声悠扬,与诗人的愁思形成鲜明对比。
4.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时分,钟声传到客船,让诗人更加感受到孤独与寂寞。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逐句讲解、品味意象、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枫桥夜泊》的内涵。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3.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2dbe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b.png)
2024《枫桥夜泊》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枫桥夜泊》——唐代文学之旅一、活动内容本次课程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和创作,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张继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枫桥夜泊》的历史文化意义。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诗歌的每一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艺术手法:探讨张继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枫桥夜泊》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识别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视觉和听觉意象。
2. 诗歌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忧伤情感。
3. 创作实践的引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诗歌背景,解释难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情感。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个性化表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枫桥夜泊》,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 背景介绍:讲解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枫桥夜泊》。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诗歌,分析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分享个人观点。
5. 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情感。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欣赏。
七、课后作业1. 诗歌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学方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abef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6.png)
《枫桥夜泊》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含义,包括字词、诗句和整体意境。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孤独、忧愁的心境。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审美情趣。
4、帮助学生掌握朗诵古诗的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中的意象,如“月”“霜”“乌啼”“江枫”“渔火”等所营造的氛围。
学会朗诵古诗,把握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感受古诗意境,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中的生字词、诗句含义和诗人的背景知识。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宁静的夜晚的音频,如秋夜的风声、江水流动声等,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强调诗人在当时的境遇下,内心可能的感受,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4、诗句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词,如“泊”“啼”“愁眠”等。
结合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中的景象。
5、意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如月亮、霜、乌鸦、枫树、渔火等,它们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让学生讨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是怎样的?6、情感探究探讨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孤独、忧愁还是其他?联系诗人的背景,思考这种情感的根源。
7、朗诵指导教师示范朗诵,强调语气、重音和停顿。
学生分组朗诵,互相评价和改进。
8、拓展延伸展示其他描写秋夜或表达忧愁情感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课堂教学设计通用模板(供学科重构参考)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主要内容】
1. 根据注释,预习本诗,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评价反馈】
1.通过学生的朗读展示、教师的提问来评价。
【主要内容】
1、出示图文,猜诗句,并写在学习单上。
1.月亮落下去的时候,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停地鸣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2.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
2、填空归纳,考察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加深对诗歌的印象:本诗写的是一位游子( )停泊枫桥的所( )所( )所( ),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传达了诗人愁闷的心情。
【评价反馈】
1. 通过图文,补白诗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练笔水平,评价学生倾听与思考的有效性。
2. 减少难度,通过填空,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记忆。
【主要内容】 1.
小试身手:
你是否也在某一刻产生过某种情思?或悲伤、或思念、
或欣喜、或悲愤,试着回忆场景,情景结合,也来以诗传情。
【评价反馈】
1.当场完成,展示鉴赏,让学生在展示和欣赏中,产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
从而打下乐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
教学过程设计
【 谈话导入 】
1. 唐朝是一个盛产什么的国度?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唐朝的一位诗人:张继
2.了解张继,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
简单导入,直接入题。
之前学生未接触过张继这位诗人,在这里直道其名,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 初读古诗 】
1.出示注释,并结合课本注释,令学生自读、理解。
2.找生演示朗读,检测预习效果,正音情况。
【设计意图】
锻炼学生结合资料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检测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给出注释,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提高学习的兴趣。
【 再读古诗 】
1.竖式排列古诗,让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找韵脚,回忆韵脚应该怎么读:“平长仄短韵脚长”;按照此规律,再读齐读,读出味道来。
【设计意图】
1.改变传统的古诗排列顺序,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巩固寻找韵脚的方法,训练学生诵读古诗的技能,培养古诗的语感。
【 诵读古诗 】
1.给出平仄,让学生小组内打手势练习诵读,做到语音有韵味,情感节奏强。
2.小组汇报诵读成果,师生交流、评议。
3.听吟唱,悟情感。
4.出示小篆体古诗,考察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成果,同时感受中国文字之美、奇。
【设计意图】
1.多方式诵读,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记忆,达到熟读成诵,同时减少重复性训练带来的枯燥性。
2.篆体古诗,既可以评价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成果,也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神奇、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几千年演变的历程中承载的深厚的优秀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出示图文,猜写诗句】
1.出示两幅图片,配以文字,让学生迅速写出对应的诗句,并汇报结果。
2.前两句属于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感受到作者心情如何?
3.后两句是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你感受到环境如何?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
1.巩固、检测学生对诗文的掌握与理解,锻炼学生的正确书写能力、表达能力。
2.问题的出示,让学生自主发现本诗的写作特点,发现好文写作的技巧,提升巧妙写作的意识。
1.给出文段,学生填空,总结本诗。
2.介绍“安史之乱”,了解背景,让学生懂得,想懂诗,先识人知况。
3.小试身手:
你是否也在某一刻产生过某种情思?或悲伤、或思念、或欣喜、或悲愤,试着回忆场景,情景结合,也来以诗传情。
当堂展评鉴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调动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充分显示古诗的趣味性和通俗性,激发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多方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期间,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参与度好,并且大大缓解了学生对古诗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让他们在花样记忆中感受到学习古诗的趣味性,更提升了学生写古诗的能力,一改平素对古诗敬而远之的状态,亲近古诗、亲近母语、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在此时,“润物细无声”。
2.本次加入篆体古诗文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问题与建议】
1.没有做到人人发言,人人有机会,应该进一步改进,照顾到每一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