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
“函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函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函数说课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数学》第一册(上) 的第二章为函数,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必修课的函数部分编写的。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共 9 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函数、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第二部分包括指数、指数函数;第三部分包括对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举例。
共约 30课时。
二、本单元课程价值及达成度:(一)课程价值:(1)知识构建功能: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课程,而其他学科如物理学等学科也是以函数的基础知识作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它与中学数学很多内容都密切相关,初中代数中的函数及其图象就属于函数的内容,高中数学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函数内容的主体,通过这些函数的研究,能够认识函数的性质、图象及其初步的应用。
1/ 8后续内容的极限、微积分初步知识等都是函数的内容。
理科限定选修内容有极限、导数,文科限定选修内容有导数,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其应用研究的深化和提高,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工农业生产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
故本章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能力培养功能:通过对函数相关概念的学习,如(函数、反函数、单调性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通过对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对第二章应用题讲解,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问题转化能力。
《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函数的图像》说课稿天门市小板中学沈红霞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图像》,这是人教版第14章第一节第三部分的内容,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这四个途径逐一分析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函数的图像是关于函数最基础的知识,能否良好的掌握函数图像的意义和特征,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对一次、二次函数乃至所有函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这一节的学习对后续内容有着深远的影响。
(2)函数的图像是研究函数性质的前提,性质是进一步研究函数的基础,函数的多重表示法以及各种方法的联系与转化被认为是数学学习的中心之一,通过多种途径描述和呈现数学对象是一种有效获得对性质或问题背景深入理解的方法。
(3)函数图像法的产生将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现有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四个层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结合实际画函数图像的方法,理解函数图像的生成,了解图像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在函数图像上的直观体现。
(2)能力目标具备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结合实际从图像中提取相应信息的能力。
(3)数学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函数图像的学习和探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感知运动变化与联系对应的思想。
(4)情感目标要求学生结合描点、画图,培养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
3,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掌握用描点法结合实际画函数图像的方法。
我之所以以此作为重点,是因为描画函数图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函数图像与函数本身联系与对应的过程。
函数图像的描画可以让学生具体的感知函数的一一对应特点,以及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在图像上的直观体现,有利于渗透运动变化与联系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y =sin x ,x ∈R 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 (2)根据关系cos x =sin(x +π2),作出y =cos x ,x ∈R 的图象.(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并利用图象解决一些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理解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方法.(2)通过“五点法”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个作函数简图的基本方法.(3)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联系,由正弦曲线,通过图象变换作出余弦曲线,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作法.难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图象变换及其应用. ●教学建议 1.问题引入为了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先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教科书在本节开头用了一段引导性语言.教学中应当对这段话给予充分重视,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数学1》中研究过哪些函数性质,然后说明可以在过去研究函数的经验的指导下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并要特别注意思考三角函数的特殊性——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函数图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科书利用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实验引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也可以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只要学生能够对正弦曲线、余弦曲线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就算达到目的.另外,由于受实验条件及操作过程的影响,得到的图象很可能是不标准的.2.正弦函数的图象在简谐振动试验的基础上,教学中应先介绍用正弦线作比较精确的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才能从图象上观察到某些点是关键点,再讲“五点法”作简图.3.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联系,在正弦曲线的基础上,利用图象变换作出余弦曲线,也可以用“五点法”作简图.●教学流程1.用描点法画y=sin x在[0,2π]上的图象如何操作?难点是什么?【提示】列表取值、描点、连线、难点在取值.正弦函数y=sin x,x∈R的图象和余弦函数y=cos x,x∈R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你认为哪些点是y=sin x,x∈[0,2π]图象上的关键点?【提示】最高点、最低点及图象与x轴的三个交点.类型1用“五点法”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例1用“五点法”作出下列函数的简图.(1)y=1+2sin x,x∈[0,2π](2)y=2+cos x,x∈[0,2π]【思路探究】在[0,2π]上找出五个关键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即可.【自主解答】列表:x 0π2π3π22πsin x 010-101+2sin x 131-1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五点(0,1),(π2,3),(π,1)(3π2,-1),(2π,1),然后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y=1+2sin x,x∈[0,2π]的图象.(2)列表:x 0π2π32π2πcos x 10-10 12+cos x 3212 3规律方法1.“五点法”是作三角函数图象的常用方法,“五点”即函数图象最高点、最低点、画余弦函数图象的五点(0,1)(π2,0)(π,-1)(3π2,0)(2π,1)与x轴的交点.2.列表、描点、连线是“五点法”作图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连接五个关键点.变式训练画出y=2sin x,x∈[0,2π]的简图.【解】按五个关键点列表:x 0π2π3π22π2sin x 020-20描点并将它们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类型2利用“图象变换”作三角函数的图象例2利用图象变换作出下列函数的简图.(1)y=1-cos x;(2)y=|sin x|,x∈[0,4π].【思路探究】对(1)先作出y=cos x的图象,然后利用对称作出y=-cos x的图象,最后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对(2)先画出y=sin x在[0,4π]上的图象,然后把x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轴的上方即可.【自主解答】(1)作出y=cos x,x∈[0,2π]的图象,并作出其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得y=-cos x,x∈[0,2π]的图象,然后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y=1-cos x的图象(如图①所示).(2)作y =sin x ,x ∈[0,4π]的图象,并将x 轴下方的部分翻转到x 轴上方(原x 轴上方的部分不变),得y =|sin x |的图象(如图②所示).规律方法函数的图象变换除了平移变换外,还有对称变换,一般地,函数f (-x )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f (x )与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f (-x )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变式训练作出y =1-sin 2x 的图象.【解】 y =1-sin 2x =cos 2x =|cos x |. 作出y =cos x (x ∈R )的图象, 由于y =|cos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把y =cos x (x ∈R )的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图象翻折到x 轴上方(原x 轴上方部分保留)得y =|cos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类型3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应用例3 写出不等式sin x ≥12的解集.【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可利用数形结合,分别画出y =sin x 和y =12的图象,通过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自主解答】 在同一坐标系下,作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以及直线y =12.由函数的图象知, sin π6=sin 56π=12.∴当0≤x ≤2π时,sin x ≥12的解为π6≤x ≤56π.∴不等式sin x ≥12的解集为{x |2k π+π6≤x ≤2k π+5π6,k ∈Z }.规律方法1.用三角函数的图象解sin x >a (或cos x >a )的方法: (1)作出直线y =a ,y =sin x (或y =cos x )的图象; (2)确定sin x =a (或cos x =a )的x 值;(3)选取一个合适周期写出sin x >a (或cos x >a )的解集,要尽量使解集为一个连续区间. 2.用三角函数线解sin x >a (或cos x >a )的方法:(1)找出使sin x =a (或cos x =a )的两个x 值的终边所在位置. (2)根据变化趋势,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变式训练写出sin x <12的解集.【解】 作出y =sin x ,x ∈[π2,52π]及y =12的图象如下:由函数图象可知sin x <12时56π<x <136π, 所以sin x <12的解集为⎩⎨⎧⎭⎬⎫x |2k π+56π<x <2k π+136π,k ∈Z思想方法技巧数形结合思想在三角函数图象中的应用典例 (12分)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sin x +1; (2)y =sin x -cos x【思路点拨】 写出使得函数有意义时所满足的条件→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求出不等式的交集即可【规范解答】 (1)要使y =2sin x +1有意义,则必须满足2sin x +1≥0,即sin x ≥-12.2分结合正弦曲线或三角函数线,如图所示:知函数y =2sin x +1的定义域为⎩⎨⎧⎭⎬⎫x |2k π-π6≤x ≤2k π+7π6,k ∈Z .............................6分(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使sin x -cos x ≥0.......8分利用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2π]上y =sin x 和y =cos x 的图象,如图所示................................................10分在[0,2π]内,满足sin x =cos x 的x 为π4,5π4,再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所以定义域为⎩⎨⎧⎭⎬⎫x |π4+2k π≤x ≤5π4+2k π,k ∈Z .........12分思维启迪(1)求由三角函数参与构成的函数定义域,对于自变量必须满足:①使三角函数有意义;②分式形式的分母不等于零;③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2)三角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求三角函数定义域时,常常归结为解三角不等式组,这时可利用基本三角函数的图象或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直观地求得解集.课堂小结1.三角函数图象直观地反映了三角函数的性质,所以画好三角函数的图象是研究三角函数性质的关键,因此一定要掌握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特征,特别是会灵活运用五点作图法准确作出函数图象.2.关键点指的是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及与x 轴的交点. 3.在作函数图象时,自变量要采用弧度制,确保图象规范.当堂双基达标1.用五点法画y =sin x ,x ∈[0,2π]的图象时,下列哪个点不是关键点( ) A .(π6,12)B .(π2,1)C .(π,0)D .(2π,0)【解析】 易知(π6,12)不是关键点.【答案】 A2.下列图象中,是y =-sin x 在[0,2π]上的图象的是( )【解析】 由y =sin x 在[0,2π]上的图象作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应为D 项. 【答案】 D3.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与直线y =-12的交点有________个.【解析】 作y =cos x ,x ∈[0,2π]的图象及直线y = -12(图略),知两曲线有两个交点. 【答案】 两4.在[0,2π]内用五点法作出y =-sin x -1的简图.【解】 (1)按五个关键点列表:x 0 π2 π 3π2 2π y-1-2-1-1(2)如图所示:课后知能检测一、选择题1.对于正弦函数y =sin x 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左右无限伸展B .与y =cos x 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C .与x 轴有无数个交点D .关于y 轴对称【解析】 由正弦曲线,知A 、B 、C 均正确,D 不正确. 【答案】 D2.点M (π2,-m )在函数y =sin x 的图象上,则m 等于( )A .0B .1C .-1D .2【解析】 由题意-m =sin π2,∴-m =1,∴m =-1.【答案】 C3.从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来看,对应于sin x =12的x 有( )A .1个值B .2个值C .3个值D .4个值【解析】 当x ∈[0,2π]时,sin π6=sin 5π6=12.【答案】 B4.函数y =cos x |tan x |(0≤x <3π2且,x ≠π2)的图象是下列图象中的( )【解析】 y =cos x |tan x |=⎩⎨⎧sin x ,0≤x <π2或π≤x <3π2,-sin x ,π2<x <π.其图象如图所示:【答案】 C5.在(0,2π)内,使sin x >cos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π4,π2)∪(π,5π4) B .(π4,π)C .(π4,5π4)D .(π4,π)∪(5π4,3π2)【解析】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时满足sin x >cos x .【答案】 C 二、填空题6.利用余弦曲线,写出满足cos x >0,x ∈[0,2π]的x 的区间是__________.【解析】 画出y =cos x ,x ∈[0,2π]上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cos x >0的区间为[0,π2)∪(3π2,2π].【答案】 [0,π2)∪(3π2,2π]7.函数y =log 12sin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 【解析】 由log 12sin x ≥0知0<sin x ≤1,由正弦函数图象知2k π<x <2k π+π,k ∈Z .【答案】 {x |2k π<x <2k π+π,k ∈Z }8.如果直线y =m 与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则m =________;有且只有两个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画出y =sin x ,x ∈[0,2π]及y =m 的图象如下:由图可知,当m =1或m =-1时二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当-1<m <1时,二图象有且只有两个交点.【答案】 1或-1,(-1,1) 三、解答题9.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 =1-cos x (0≤x ≤2π)的简图. 【解】 列表:x 0 π2 π 32π 2π cos x 1 0 -1 0 1 1-cos x12110.若函数y =2cos x (0≤x ≤2π)的图象和直线y =2围成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如图),求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图1-4-1【解】 观察图可知:图形S 1与S 2,S 3与S 4都是两个对称图形, 有S1=S 2,S 3=S 4.因此函数y =2cos x 的图象与直线y =2所围成的图形面积,可以等价转化为求矩形OABC 的面积.∵|OA |=2,|OC |=2π, ∴S 矩形OABC =2×2π=4π. ∴所求封闭图形的面积为4π.11.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14],求函数y =f (sin 2x )的定义域.【解】 依题意,有0≤sin 2x ≤14,∴-12≤sin x ≤12.∴f (sin 2x )的定义域为2k π-π6≤x ≤2k π+π6或2k π+5π6≤x ≤2k π+7π6(k ∈Z ),即[k π-π6,k π+π6](k ∈Z ).【教师备课资源】1.巧用正弦、余弦函数图象解决方程有解问题(1)方程x 2-cos x =0的实数解的个数是__________. (2)方程sin x =lg x 的解的个数是__________.【思路探究】 (1)可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x 2,y =cos x 图象,数形结合判断;(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 =sin x 与y =lg x 图象来解.【解析】 (1)作函数y =cos x 与y =x 2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原方程有两个实数解.(2)建立坐标系xOy ,先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再依次向左、右连续平移2 π个单位,得到y =sin x 的图象.描出点(110,-1),(1,0),(10,1)并用光滑曲线连接得到y =l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方程sin x =lg x 的解有3个.【答案】2 31.对于含有对数式、指数式、三角函数式的方程问题常常通过构建相关函数,借助于其图象来求解.2.求解这类问题思路是:(1)分离函数式到方程两边;(2)分别构建函数;(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函数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数学说课稿)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一.本课贯彻的教学理念老师作为课堂的支架,让同学学习函数的过程成为在老师指导下让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制造函数概念的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是呈现同学学习行为的过程,是让同学的思维得到呈现的过程。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函数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函数的思想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学好这章不仅在学问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函数的思想、方法方面,将会让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本小节介绍了函数概念和图象,我将本小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函数概念的教学,其次课时完成函数图象的教学。
这里我仅谈函数概念的教学。
函数的概念局部用三个实际例子设计数学情境,让同学探寻变量和变量的对应关系,结合学校学习的函数理论,在集合论的根底上,促使同学建构出函数的概念,体验结合旧学问,探究新学问,争辩新问题的欢快。
2.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同学理解把怎样的对应关系才能称为函数;2理解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并会求一些简洁函数的定义域。
〔2〕力量目标由实际问题动身,培育同学探究学问和抽象概括学问等方面的力量。
〔3〕情感目标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探究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是重点。
本课通过同学对函数概念的建构过程和生疏稳固过程突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从主观学问抽象成为客观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通过老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同学活动,老师作为同学活动的支架,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曹一鸣博士认为:“突破教学模式,实现无模式教学,才是数学开展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在本课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接受设问、引导、启发、发觉的方法,并机敏应用多媒体手段,以同学为主体,创设和谐、愉悦互动的环境,组织同学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引导同学探究新学问。
四.说学法首先,同学通过争辩老师在课堂上供应的实例和提出的问题,开放分析和争辩,发表个人的见解,接下来接受同学评价同学的方法提炼问题的中心思想。
《函数及其表示》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函数及其表示》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函数及其表示》。
对于这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以为教育阶段,学习了函数的描述性概念,接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本章学习的函数的概念、基本性质与后续将要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i)和(ii)是函数学习的第二阶段,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第三阶段在选修系列导数及其应用的学习,使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因此函数及其表述这一节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函数的思想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学好这章不仅在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函数思想、方法方面,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无穷。
本小结介绍了函数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我将本小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函数概念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函数图象的教学。
这里我主要谈谈函数概念的教学。
函数概念部分分用三个实际例子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探寻变量和变量对应关系,结合初中学习的函数理论,在集合论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建构出函数概念,体验结合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1)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韩式是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经步入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3)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二、目标分析根据《函数的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并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说课稿3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函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的第1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运算、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函数,理解函数的性质,并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
2.难点: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函数的性质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
例如:在一条直线上,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有一个唯一的y值与之对应。
那么,我们可以称y是x的函数。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函数的性质。
例如:函数的性质有四个,分别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连续性。
3.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4.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地位与重要性“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的重要内容,这一节共分为四个课时。
本课为第二课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正弦线、余弦线及正、余弦曲线研究正、余弦函数性质中最基本的定义域与值域。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加深学生对单位圆、正弦线、余弦线及正、余弦函数图象的认识,又可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还为后面其它性质的学习作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类比等思想方法;③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
(3)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正确理解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意义;②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理解并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大纲的明确要求。
复习好三角函数定义及正弦线、余弦线等有关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难点:有关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
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学生普遍存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失误的很大原因来自定义域和值域问题,往往不注意角的范围,在求最值方面更为突出。
二、教法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1)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发表意见,说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2)讲议结合教学:教师适时指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价。
(3)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电脑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使问题变得直观,易于突破;同时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软件交互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加大一堂课的信息量,使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2024《函数的图象》说课稿范文
2024《函数的图象》说课稿范文明年我将要讲授的内容是《函数的图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教材中的一部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函数图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高中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函数的图象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掌握函数图象与函数关系的变化规律。
②能力目标:在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函数图象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意义。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掌握函数图象与函数关系的变化规律。
难点是:能够准确地绘制函数的图象,能够通过观察函数图象来推断函数关系的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像和实例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
同时,准备了足够的绘图工具和实例问题,以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会通过展示几张函数图象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象的特点。
我会适时追问:你们从这些图象中能得到什么信息?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让学生感知函数图象是函数关系的可视化表达方式。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函数的图象。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入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会布置一道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是:如何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绘制函数的图象?我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和讨论他们的学习成果。
认识函数说课
1.下列关系中,y不是x函数的是 ( ) (1)y=2x2 (2)y=x+1 (3)y2=x
教学环节 (四)课堂练习
2. 某市民用水费的价格是 1.2 元/立方米。 小红准备收取她所居住大楼各用户这个 月的水费。设用水量为n立方米,应付水 费为 m 元。在这个问题中, m 关于 n 的函 数解析式是 。 当n=15时,函数值是 ,这一函数值 的实际意义是 。
一、教材分析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表示法函数值, 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函数,以及运用函数 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函数的有关 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2)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突破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从实例 和代数式中辨别哪些是常量和变量。在本节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 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 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及意义,进一步认 识常量与变量,理解具体事例中两个变量的 特殊对应关系,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代数式与函 数的初步认识》
5.5函数的初步认识
振兴中学 张文徐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来自于振兴中学的张文徐,今 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初一数学上册第 五章第五节《函数的初步认识》我尝试利用 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 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 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 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 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三、学习方法
这种“问题解决法”的教学方法实际上 也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观 察生活,注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自己 探求知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学会寻找、发现,学会归纳总结,逐步掌握 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1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概念。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
又是沟通代数、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桥梁,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函数学习过程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进一步加深集合与对应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函数的三要素。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区间表示,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2.1.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及时反馈与调节原
[认知理论]
一切事物 都是相互联 系的辨证唯 物主义观。
4.总结提高
(1)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 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和它 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function),通常 记为
y=f(x),x∈A.
(1)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的数集A,B.
例如,在第一个问题中,一个集合A是由年份数组成,即 A={1949,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 另一个集合B是由人口数(百万人)组成的,即 B={542,603,672,705,807,909,975,1035,1107,1177,1246}
4.总结提高过程的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原则 认知理论
[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原则 ]
使学生能够准
确理解并把握函 数的定义及函数 的三要素。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 性相结合的原则。
[认知理论]
认识要不断 的深入和发展。
5.实践创新
例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x 2 , x 0, x R; x
古语中“函”通“含”。
(2)函数概念的分析
对于函数的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 对于变量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A为函数y=f(x)的定义 域. (2)对于变量y可能取到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B为函数y=f(x)的值 域. (3)变量x与y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对于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都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若一物体下落2s,你能求出它下落距离吗? 这是通过代数表达式来体现: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说课稿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性质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等。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等基础知识。
但函数概念的引入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函数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函数的单射性、满射性和一一对应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表示方法,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函数的关键概念和性质。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函数概念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
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
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x+b,≠0;=x,≠0;=,≠0)3.一次函数(=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0的条件?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二)引入新课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授课人:黄语辉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新课标必修1中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为2个课时,我主要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我的理解与设计。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五个环节来说明对这节课的认识.第一、教材分析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是派生数学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
2. 掌握求函数值、定义域的方法;3. 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y=f(x)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f(x)第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但对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从认知能力看,高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从函数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还有较大的困难.第三、.教法学法教法:问题驱动、引导探究、启发讲授学法:观察法、探究法第四、教学设计在对函数概念这一课时有了充分认识之后,我的第三个环节教学设计将按以下五个步骤逐层推进:回顾迎新,引入课题。
从初中“变量说”下的函数概念出发;接着,以变量说为切入点,结合两个示例反复设问,实现概念认识的螺旋上升;在此基础上,概括抽象出对应观念下的函数概念;概念形成后,针对关键词,重点处理,加深本质理解;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论述,达到认识上的升华.接下来我对这5个步骤作具体说明:探究新知首先抛出问题,请学生叙述举例.由于学生在初中主要接触的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对图像、表格表示的函数,因其对应关系“说不出来”,往往认为不是函数.这时顺势导入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丰富实例,探究共性.在这一环节给出四个案例,分析中要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观点解释已有概念,利用函数的各种表达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的平台,以帮助学生感悟函数概念四个例题教学设计如下实例1复兴号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时间和路程。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教案: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并能分析图像的性质。
3. 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图像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
2.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表格、解析式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是对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表示。
2. 演示如何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函数图像的绘制,并分析其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函数的零点、最大值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函数的图像,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图像,提高作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函数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函数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函数图像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精选)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精选)篇一:《函数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结构设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结构包含: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创设情境,形成概念(约5分钟)剖析概念(约12分钟)例题分析,巩固知识,小组讨论,展写例题(约8分钟)小组展讲,教师点评(约10分钟)总结反思,知识升华(约2分钟)(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函数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4.1函数》说课稿一、分析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函数》第1节。
2、本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在七年级下册中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基础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在函数这一章中,是认识函数的开始,为接下去学习一次函数等和其它学科利用图象、表格等内容打好基础。
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的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教材的重点,难点:由于函数的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学生认识生活实例是否具有函数关系的基本工具,因此函数的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因此摩天轮转动时高度和时间的关系抽象成图象表示后,学生能通过思考理解图象表示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准备:为了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尝试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课件演示,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说课稿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金林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
题目是《函数概念和图象》。
以下,我将从六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中,变化无处不在,变化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时间、温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都在悄悄地变化,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和预测未来。
函数正是用来刻画这些变化规律的模型。
这就是函数研究的价值所在。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就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托马斯所说的:“函数概念是近代数学思想之花”。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来组织我们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本届学生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该教材分别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中两次涉及函数内容,采用了螺旋递进的组织方式。
教材中采用“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来描述函数,因此据我了解初中学生很难理解“y=1”这类常函数,而在高中,我们用集合的观点来刻画函数,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制定。
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
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来展开阐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更要理解函数的本质属性;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能力,也即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体会静与动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难点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对函数这部分内容的惧怕。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第二:函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一个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本节课我将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
”函数这个概念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和人为的加工,所
以要让学生用45分钟去自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在这里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法为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也就是说,你送他一条鱼,只能供他一顿饭,今后可能又没着落了,而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他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其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怎样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函数的概念,在高中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来研究这个知识。
2、创设情境
在这里我使用课本第21页中的三个例题作为背景,它们分别是:人口统计问题、下落距离问题、气温变化问题。
(投影问题)安排意图: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抽象的“函数”概念。
在这里我要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对象。
我们以前研究的对象有哪些呢?静止和孤立的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点、线、面,……,而现在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明显与它们不同,新对象的本质属性到底是什么呢?是变化过程,函数是用来研究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数学模型。
而且还要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是从集合的角度、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概念的。
以人口统计问题为例(投影集合)②要让学生观察出每个变化过程都涉及到两个变量,
而且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依赖关系。
(投影箭头图)③要让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种依赖关系。
即对集合A 中的每个年份,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人口数与之相对应。
这句话,我一定要让学生说,而且三个例题要一个一个说过去,因为这样做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函数的概念了。
3、归纳概念
(投影)
归纳:通过高中的函数定义可以发现,函数的对应法则不再是初中理解的解析式,而包含更多的形式,比如表格、图象等等。
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特指定义域,就认为是使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范围。
4、数学文化
函数是一个转译词,在英文中原单词是function 。
最早是1895年,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一书中这样写道:“凡此变数函彼变数,则此为彼之函数”,在古代“函”通“含”,意为包含。
“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的。
5、巩固概念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投影)
(1)2
(0)x x x →≠
(2):x y →其中2y x =,x N ∈,y R ∈
(3):x y →2y x =,{2,1,2,3}x A ∈=-,{1,4,9}y B ∈=
(4):x y →2y x =,{1,2,3}x A ∈=,{1,4,9,10}y B ∈=
(5):x y →2y x =,{1,2,3}x A ∈=,{1,4}y B ∈=
设计意图: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函数可总结为两个问题:①有没有?即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有没有元素与之相对应?②有几个?简而言之,A 中任一B 中唯一。
这样归纳,可以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通俗化、口语化、简洁化。
例2 求下列函数定义域(投影)
(1)()f x =(2)1
()1g x x =+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求简单函数的定域。
即偶次根号下的式子要求大于等于零;分母上的式子不为零。
例3 试比较下列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投影)
(1)2()(1)1,{1,0,1,2,3}f x x x =-+∈-
(2)2()(1)1f x x =-+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求简单函数的值域。
进一步理解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的关系。
6、课堂小结
这里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能力,我稍加归纳即可。
7、布置作业
P24 1、2、3、4、5
布置意图:巩固函数概念,会简单运用概念解题。
六、评价反思
我觉得本节课我有这样两点成功之处:第一,强调了函数研究的价值,揭示了函数的本质属性,宣扬了数学的文化;第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但是,我也感到还有两点困惑:第一,教学过程中是否只能用启发式,如果是,本课中抽象出函数的过程应怎样启发;如不是,启发式和讲授式要应如何协调、搭配?第二,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势必要延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时间,这与我们现行新教材的课时安排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似乎很不吻合,在此也希望各位专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