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合集下载

中学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

中学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的研究
答 学生 提 出 的 问题 , 让 同学 们 真 正 领 悟
权 利 与 义务 的 内涵 , 而且 深 刻 感 受 二 者
容, 用 用 多种 教 育 方 法 , 提 高 学校 公 民 写 了公 民教 育 教 学 大 纲 和 教 材 。 但 由 于 不被尊重 的严重危害 。 懂得 尊重 别人就 意 识教 育 的 时 效性 开 展公 民教 育 氛 围缺 乏 、 经 验 不 足等 原 是 尊 重 自己 ,承 担 义 务 就 是 在 享 受 权
公 民教 育 不 仅 是 政 治 教 师 的 任 务 , 也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 这就要求每 个科任教师都要做好学科渗透。 为搞好
但是 由于西方为化思潮的侵蚀 、 影 响 和 公 民教 育 的 弱 化 导 致 青 少 年 学 生 公 民意 识 缺 失 和 淡 化 。 它 主要 表现 在 : ①缺乏社会责任感 , 不努力学 习科学文 化知识 , 没有理想 和奋斗 目标 。②缺乏 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 ,心中只有 自己 , 对 别人漠不关心 , 甚 至损人利 己。③缺乏 勤 俭节约 、 艰苦奋 斗精神 , 浪 费劳动成 果。 ④缺乏集 体主义观念 、 劳动观念 、 个 人 主义思想严 重。⑤缺 乏社会公 德意 识 。⑥缺乏遵纪守法意识 , 法律观念淡 漠, 有 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二、 青少年公 民意识淡 薄的原 因 1 . 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 有着二 千多年封 建专 制制度 的农业 大国, 政治 上的封建专制 制度, 经济上 自给 自足的小农 经济制度
【 关键 词】 学 校 公 民教 育 ; 公 民 意 因 , 公 民教育计 划未能如 愿实施 , 加 上 传 统“ 应 试教育 ” 影响, 重 智育轻德 育 , 公 民 意 识 的 内 涵和 中 学 生公 民 学校教育存 在道德教育弱化现象 , 学 校 意 识现 状 公 民 意识 培 养 也 只是 成 为 口号 , 流 于形 1 . 公 民意识 的 内 涵 式。 公 民意识是公 民对 自身公 民身份 、 5 . 公 民教 育 缺 乏层 次性 公 民权 利 和 公 民责 任 的认 同 , 这 种 认 同 教育 H标存在高 、 大、 全现象 , 教育 能 够 升 华 为 自 己对 所 属 国家 和社 会 的 内 容 安 排 忽 视 了教 育 对 象 的 年 龄 和 心 情 感 ,并把这 种认 同和情感付 之于实 理 发 展水 平 的 限制 , 导 致教 育 内 容设 置 践, 即享 有 权 利 , 有 履 行 义务 。 公 民意 识 与学生 的身 心 发 展 特 点 相 脱 节 , 违 背 了 主 要 包 括 权 力 责 任 意识 、 民 主平 等 意 教 育规 律 , 影响了教育效果。 识、 法 制 纪 律 意识 、 爱 国意 识 、 科 学 理 性 4 . 重视 公 民义 务 意识 教 育 , 轻视 权 精神 、 环境保 护意识 、 社会公德意识 等 , 利 意识 教 育 其 核心思想是 民主与平 等 、权 利与 义 目前 , 我 国学 校 对 学 生 义 务 意 识 的 务。 教育关注较 多, 也下 了很多气力, 但是对

2024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2篇)

2024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2篇)

2024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引言:公民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感。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我校在2024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本文将对我校2024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从活动的组织、内容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活动组织在2024年,我校共开展了5个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分别是社区服务活动、宪法宣传活动、环保主题活动、志愿者活动和模拟法庭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和意识。

首先,活动的组织安排得当。

学校注重宣传活动的重要性,提前进行了活动宣传,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

同时,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安排,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社区、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二、活动内容1. 社区服务活动我校开展了一次大型的社区服务活动,学生们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他们给老人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为社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培养了公民责任感。

2. 宪法宣传活动在宪法日这一天,我校开展了宪法宣传活动。

学校开展了宪法知识竞赛,组织学生撰写宪法宣传文章,展示宪法相关展览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增加了对宪法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了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3. 环保主题活动我校组织了一次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参观了垃圾处理厂、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做法。

同时,学生们还参与了一次植树活动,亲手种下了属于自己的一棵树。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掌握了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志愿者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参与社区义工、支教活动等。

学生们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服务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5. 模拟法庭活动在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理一些具体案例,了解法治的实际运作。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2018年的教育改革将公民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并于2022年正式在全国各中小学推行。

公民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未来公民。

为了更好地落实公民教育的目标,我校在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以下是对这些活动的总结。

活动一:参观法庭,体验法治文化在2023年的春季学期,我校高中部的公民教育组织了一次参观法庭的实践活动。

学生们前往当地法院,通过参观庭审过程,了解了法院的组织架构、审判流程和法官的职责等。

这次参观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法治的力量和法官的职责,使他们对法律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二:参与志愿者活动,传递爱心在2023年的夏季学期,我校初中部的公民教育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奉献他人的喜悦。

学生们分别参与了义教活动、环保宣传和帮助老人清理家园等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社会经验,还培养了爱心和责任感。

活动三:开展社区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在2023年的秋季学期,我校初中部的公民教育组织了一次社区调查活动,旨在让学生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社会观察等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关注点、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等。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增加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活动四:组织模拟选举,培养公民意识在2023年的冬季学期,我校高中部的公民教育组织了一次模拟选举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学生们自愿报名参与竞选,通过宣讲会和辩论赛等环节,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才能。

最终,学生们通过投票选出了学校学生会的代表。

通过这次模拟选举活动,学生们了解了选举的原理和过程,培养了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

活动五:举办公民教育文化节,展示成果为了展示学生们在公民教育方面的成果,我校于2023年的年末举办了一次公民教育文化节。

【德育小课题】《培养中学生公共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小课题】《培养中学生公共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中学生公共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年前,我们开始启动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一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德育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德育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为课题实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课题实验创造了良好条件。

公共意识是人的社会性衍生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

人类的和谐共处、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意识是一个重要指标。

综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然而,社会进步并不等于人们意识形态的进步。

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其意识所决定的,当个人意识出现某些“缺位”的时候,其行为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将起到消极的作用。

追求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这一点在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中得以充分体现。

德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它含盖了公共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内容。

其中,公共意识对于越来越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把培养中学生公共意识的研究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推动地区和谐发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本课题实验的内在推动力。

(二)构建和谐校园,校园净化校园风气,净化校园风气,是本课题实验的内在推动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应该为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创设环境,融责任教育于无声处,营造从物质形态到精神世界的良好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

然而目前学校中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一些随意损毁公共设施、随地吐痰、便溺等有伤风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给和谐校园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提高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公共意识就成为当前和谐校园建设的一大课题。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篇一】(1)在车上为老人、小孩等人让座的占82%;装着没看见或眼睛朝窗外的占7%;认为别人不让座何必我要让的占11%。

(2)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上前劝的有35.7%;找管理人来纠正的有35%;29.3%认为与我无关。

(3)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没有车辆通过,会等待绿灯亮时才过的占41%;选择“若有急速,就过,若无急事,等会过”的占48%;乱闯的11%。

(4)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懂得的占22.7%;懂得一些的占68%,不懂的占9.3%。

(5)对考试作弊的态度认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占11%;只要不被发现,作弊有好处的占18.6%;认为作弊是不诚实的行为,我绝不作弊的占70.4%。

(6)当某同学被个子高的同学无理揍打时,找几个好朋友去报复的占5.2%;向学校反映的占84.8%;因害怕报复而不敢说的占9.9%。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判断标准,但对交通法规的了解与遵守缺乏系统性与自觉性。

【篇二】(1)关于学习的目的,42.3%认为能使将来生活舒适;35.7%认为是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2)有32.6%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67.4%的认为知识与思相品德一样重要;没有一份问卷显示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

(3)对目前的教育中最先需要加强的问题:47.7%认为是环保意识,27%认为是人生规划,25.3%认为是公民意识。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学生能站在社会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较好地体现他们的思想性。

【篇三】1.突出“育人为本”目标。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点,明确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提高新课改的重要位置。

2.完善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合理完善德育评价内容,探索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方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3.改变传统德育模式。

初中生公民道德体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生公民道德体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生公民道德体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摘要“百行德为先”,“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上。

”在社会转型期,延续几千年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冲击,某些领域、某些人的道德相当程度的失范或失守,这不能不引起人重视。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加强和改进初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思考,从1994年建校之始,我们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从学生必须具备的文明礼仪、为人之道等基本规范为内容的“小德”抓起,“以德为本”,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又抓住我校被市委宣传部确定为教育系统唯一一所公民道德教育试点学校这一契机,结合学校德育教育实际,开展了“初中生公民道德体验教育”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立足“在课堂上知识顿悟”、“在生活中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效法”的体验教育基点,把握“在生活中发展人”、“在体验中培养人”的二大体验目标,成功地拓展了“学科渗透教育中学会体验、日常生活中尝试体验和社会活动中实践体验”三个层面的体验教育模式构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体验教育的理论,同时对策略、途径和方法等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也作了理性的思考,在如何培养全体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总结。

体验教育作为一种内调式教育已成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模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公民道德体验教育策略途径教育模式一、课题的提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

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洛克)小学、初中阶段是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期,重视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缘起于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成长跟身边的人、环境密切相关。

在2001年9月,我们对部分学生的家庭、校外生活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容乐观。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状况汇报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状况汇报

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状况汇报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参与程度。

在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就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状况展开讨论。

一、学校课程设置与公民意识培养学校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基础。

学校应该在各个学科中融入公民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历史课程中,可以重点关注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公民教育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公民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

二、学校组织的公民意识培养活动学校组织的公民意识培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学校中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感受到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社会活动,如学生议会、法庭模拟等。

通过这些模拟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会机构的运作方式,学习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在集体中协作和合作。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学校教师的角色与责任学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该积极践行公民责任,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公民知识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教学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

教学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

教学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教学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

二、认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公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与责任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对于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公民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并注重将其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三、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室应该成为一个开放、互动和尊重的空间,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指导。

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真实案例,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情境,帮助他们理解个体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

3.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增强对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4.讨论与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分析和表达观点的能力,激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五、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需要跨学科的融合,将公民教育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取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社会议题;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社会现象;在科学课上,可以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关注公共事务。

关于培养初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培养初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思考和实践

培养初中学04生公民意识
的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
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 民意识
主题班会:组 织学生开展以 公民意识为主 题的班会,引 导学生深入思 考公民的责任 和义务。
团队活动:通 过团队合作的 游戏和任务,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能力和 公民意识。
价值观树立: 在活动中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增 强对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 认识。
培养初中学03生公民意识
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是培养公民意识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 要途径,通过学科教学向学生 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
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 公民意识教育元素,将公民意 识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通过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公民 道德意识。
效果评估:对 活动的效果进 行评估,了解 学生的参与情 况和收获,为 后续活动提供 改进建议。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 意识
实践案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清理街道垃圾和植树造林等
实践效果:通过活动,学生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自身在社区中的责任和作用
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评估活动 的成效
应对评价机制的挑战,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挑战:传统评价机制过于注重 分数和升学率
具体措施:制定多元化的评价 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 等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如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 准和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个性发展

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多元评价方式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 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及时反馈与调整
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实践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 式,收集学生对实践活动 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以 改进后续活动。
学生能力提升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
01
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公民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
程度。
思维能力提升
02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表现,如分析、判断、归纳等,
可以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情况。
社会实践能力
03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果,如社区服务、社会
调查等,可以评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情况。
社会影响力评估
1 2
社会反响
通过媒体报道、社交网络等渠道收集社会对实践 活动的反响和评价,以了解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合作单位评价
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实践活 动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后续合作。
社会责任感增强
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个人与社 会的紧密联系,意识到自身应承担的 社会责任,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 寻求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与指导
专业知识传授
教师们结合实践活动,向学生们 传授了公民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 ,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法规、政
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技能培养
教师们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们掌握参 与社会实践的技能和方法,提高
资源准备
搜集与公民教育相关的资料、案例 、视频等,为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

中学生公民道德调研报告【篇一】(1)当看到同学打破窗户玻璃,老师询问时,认为说出真相是出卖同学的占5.8%;认为不只是我知道,别人不说,我何必说的占26.9%;说出真相的占67.2%。

(2)与同学发生冲突时,采取坚持不让步的占9.2%;视对方态度再作考虑的占46.9%;主动和解、搞好关系的占43.9%。

(3)当老师与你商量,将你调到学习较差同学旁边时:担心影响自己学习的占31%;认为自己有责任帮他的占61.7%。

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能以正确的观点与积极的行为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篇二】通过此次调查与结果统计,传统道德对学生的影响仍有着较大的优势。

文明、诚信、良性竞争等现代社会道德元素已逐渐被学生接受。

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对自身有益,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性格较为偏激,责任感不强,缺少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大致如下:1.学校德育错位。

重课堂知识的教育,轻学生思想引导;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不够深入细致,学校“德育首位”的环境氛围不浓厚。

2.家庭教育缺失。

有的父母对自己言行要求不严,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方法,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3.学生认识不够。

由于个体认识差异性,以及个人年龄、经历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事物的判别有差异。

【篇三】(1)39.5%认为同学们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有正面影响,28.5%认为有负面影响,认为没什么影响的占32%。

(2)关于父母的言行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的影响,71.2%认为正面影响多于负面影响,12.6%认为没有什么影响,16.2%认为负面影响多于正面影响。

(3)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能主动告诉家长的9.5%;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认为应听从父母意见的占10%;遇到困难首先会找父母或家庭成员的占19.6%,找班主任或老师的占10%;跟父母沟通,能讲心里话的占20.6%,与父母难以沟通,不说心里话的占16.3%。

教师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反思

教师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过去的一年,我不断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公民角色。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我的教学实践,并就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进行反思。

一、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在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贯穿于各个学科。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特意安排了关于公民责任的阅读材料和讨论活动。

通过学习相关文本,学生了解到公民责任不仅仅是履行法定义务,更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保护环境的责任。

同时,在历史课上,我安排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们前往一个当地社区,参观了一处历史古迹,并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到历史文化对一个社区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历史意识,还对社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此外,我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辩论赛。

学生们在小组中分别代表不同立场,通过辩论的形式,锻炼了自己的辩论能力和思辨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对社会公平的期待。

二、问题与反思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有些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解还比较浅显,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培养公民意识的活动中。

其次,教材内容的不足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有时候,教材中关于公民意识的内容并不够详尽,这为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教育提供了一定的限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实用的相关知识。

三、收获与展望尽管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我意识到培养学生公民意识需要多方合作。

学校、家庭和社区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

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

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

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社会实践报告参与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摘要:社会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一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与观察,总结了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公民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导言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而公民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公民的基本意识、公民道德和公民行动能力。

2. 参与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今年暑假,我参与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包括参观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志愿服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2.1 参观社区服务中心我们参观了社区服务中心,了解了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设施和社会服务,如咨询服务、健康指导和法律援助等。

通过参观,我们意识到社区服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一个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我们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商家和居民,向他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发放了宣传册和环保小贴士。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2.3 志愿服务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到附近的养老院和福利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伴他们聊天。

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尊重和关爱老人是公民的道德责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方式。

3. 公民教育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参与这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意识方面的重要性。

3.1 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参与公民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对社会的责任感。

初中工作总结注重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初中工作总结注重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初中工作总结注重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初中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作为初中工作人员,积极致力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我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在这个多变的社会中成为合格的公民。

在这篇总结文章中,我将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

一、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初中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工作的核心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提供示范作为教育者,我始终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志愿者服务,带领他们亲身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进行主题教育我注重将公民意识培养融入到各个学科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堂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理念。

例如,在历史课上,我讲解过我国优秀公民的典范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先辈们的高尚品质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活动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义务劳动等,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和社区发展的需要,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课堂教学在各个学科课堂上,我注重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选择了一些描写真情实感的作品,引导学生反思人生价值和情感需求。

同时,我积极引导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2. 系统的道德教育我认为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偶尔的讲述和引导上,而是应当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教育框架。

因此,我结合学校的特点和资源,制定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包括道德讲座、德育实践活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通过直观的形式,增强学生对正确社会价值观的认知和体验。

3. 亲情教育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培养。

班级学期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学期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学期工作总结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与思考本学期,作为班级的班主任,我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意识到自己的自由、权利和责任,并主动参与到社会事务中的一种意识形态。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思考,我和班级成员一起努力推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对公民意识的理解和认识,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公民意识教育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我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公民权利,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模拟法庭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加深对公民责任的认识。

二、开展班级讨论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定期组织班级讨论活动。

每周一次,学生们会就一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我鼓励他们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同时也倡导尊重他人意见。

这些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促进了团结和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我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孤儿院,并组织了一场慈善义卖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孤儿院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们的困境,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开展班级自治和服务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自治和服务活动。

学生们通过班级选举产生了班级委员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社区服务活动,清理了周边的公共区域,为社区做出了一点贡献。

五、总结与展望在本学期的工作中,通过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课程、组织班级讨论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开展班级自治和服务活动,我们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推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初中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初中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初中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本文将对我在初中工作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目标的确立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

公民意识是指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认识方面具备与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素养和意识。

因此,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纳入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中,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要求,以指导教学工作。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初中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将公民意识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认识到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在历史课上,我们通过教授国家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和公民对国家的责任;在语文课上,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文章,引发他们的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民主意识。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尊重和互助。

四、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至关重要。

我们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体验公民责任和奉献精神。

五、家校合作的加强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家校合作的加强,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六、师德师风的践行作为教师,我们自身的师德师风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我们积极践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恪守教育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榜样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念。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2023年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2023年,我校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以下是对这些实践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首先,本学年我们重点关注了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

我们组织了一次社区清洁行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到当地社区进行垃圾清理工作。

通过实践,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慰问活动,学生们到福利院和敬老院去关爱老人和孤寡儿童。

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促进了社区内部的和谐氛围。

其次,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法治教育。

我们邀请了法律专家来校开展了一次法律讲座,向学生们介绍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法律问题。

此外,我们还模拟了法庭庭审,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对法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识法能力。

再次,我们还加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们参观了当地的企事业单位,了解了不同行业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此外,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调研活动,学生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了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加了解社会,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我们还注重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通过现场观摩和讲座,学生们了解了一些优秀公民的事迹,并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我们还开展了一次“做一个文明公民”主题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们从小事做起,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

综上所述,本学年的中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

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做出贡献。

《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定稿

《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1年12月,经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批准,我和封校长承担了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九期重点教研课题《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特申请结题。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课题基本概况针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普遍较为淡薄的情况,本课题组尝试以鞠文灿教授的“指向问题、主体参与、重在体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式为指导,重新构建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以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为手段、以项目听证会为抓手、以多元化评价机制为推动的“主动·经历·感悟·多元”的教育模式,力求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让广大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进而通过丰富多彩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努力争做合格的公民、有用的公民、杰出的公民。

本课题由江苏省口岸中学封留才校长和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陆全贵主持。

由于课题研究涉及的学校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庞大,最后确定由市教研室统一牵头,以泰州市高中政治学科基地(江苏省口岸中学)为基础,统一部署,联合联究。

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八个实验学校,分别是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口岸中学、泰州二中、泰州三中、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泰州实验中学、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课题从2011年4月准备申请立项,在2013年6月通过中期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的评价,在2014年4月申请结题,前后历时三年有余。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公民意识不仅能体现我国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技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开放,信息更加透明,交通更加便捷,文化更加多元的全球化时代,本身就充满了竞争、挑战、风险、误区、诱惑,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急剧变化的社会使新与旧、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外来、坚守与融合、高尚与低俗、公平与差异、改革与保守、发展与风险、甚至正义与邪恶等复杂社会现象共存,让青少年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潜移默化中改变这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2011年12月,经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批准,我和封校长承担了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九期重点教研课题《中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

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特申请结题。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课题基本概况针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普遍较为淡薄的情况,本课题组尝试以鞠文灿教授的“指向问题、主体参与、重在体验”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式为指导,重新构建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以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为手段、以项目听证会为抓手、以多元化评价机制为推动的“主动·经历·感悟·多元”的教育模式,力求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让广大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进而通过丰富多彩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努力争做合格的公民、有用的公民、杰出的公民。

本课题由江苏省口岸中学封留才校长和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陆全贵主持。

由于课题研究涉及的学校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庞大,最后确定由市教研室统一牵头,以泰州市高中政治学科基地(江苏省口岸中学)为基础,统一部署,联合联究。

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八个实验学校,分别是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口岸中学、泰州二中、泰州三中、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泰州实验中学、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课题从2011年4月准备申请立项,在2013年6月通过中期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的评价,在2014年4月申请结题,前后历时三年有余。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公民意识不仅能体现我国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

在科技更加发达,社会更加开放,信息更加透明,交通更加便捷,文化更加多元的全球化时代,本身就充满了竞争、挑战、风险、误区、诱惑,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急剧变化的社会使新与旧、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外来、坚守与融合、高尚与低俗、公平与差异、改革与保守、发展与风险、甚至正义与邪恶等复杂社会现象共存,让青少年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潜移默化中改变这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加上应试教育、考学文化盛行,学生无心也无力关注自身公民意识的养成,也淡漠着身上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责任。

因此,从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来讲,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化势在必行。

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发生的一个积极变化,便是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增强。

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个体自身固有的权利和责任,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具体而言,从每年的全国两会,党的重要会议,乃至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公共决策中,都可以感觉到民意的涌动以及民意与这些重大政治活动的良性互动。

其间涌动的依然是个体的权利和尊严,以及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因此,从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来讲,客观上也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目标。

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节也指出,“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这一思路与我们的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教育也将成为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从国家富强民主的角度来讲,加强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十分紧迫。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的内容和策略研究;公民意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公民意识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等等。

通过创新不同的公民意识养成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各类公民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自觉形成。

2.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下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公民教育的框架体系,革除传统的“教化”理念,抛弃传统的“说教”模式,从“矫正”、“防范”转化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不断完善学校德育操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市直各校各具特色的公民教育的校本教材和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的系列指南手册,用于指导全市各校的公民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方法。

经课题组核心成员共同讨论,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等。

2.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呈现为前后相继的四个环节,即通过现状调研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通过实践探索形成方法―总结经验与规律。

在教研方法上,这四个环节运用的是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自然融合并用。

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知识测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中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市直各校学生的现状,课题组确定了对中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八大内容;通过行动研究,总结形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

(一)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和课题开题。

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主要内容:2012年4月9日,课题组开题仪式在市教育局404会议室举行,接受省教研室专家的论证和指导。

其后修改开题报告,继续展开研究。

(二)第二阶段:深入研究和中期汇报。

2012年5月—2013年6月。

主要内容:组织课题组成员不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分解子课题按要求开展研究,明确分工,定期交流研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以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来探索公民意识养成的路径;撰写相关研究论文,着手编写《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系列指南》和《中学生公民教育读本》的校本教材;接受省教研室的课题中期检查(2013年7月2日,在姜堰二中进行中期汇报,检查等次优秀)。

(三)第三阶段:研究总结和结题论证。

2013年8月—2014年6月。

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和活动指南,进行印刷;收集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分类汇编成论文集;把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影像资料刻录成光盘;集中课题组核心成员研讨构建课题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体系;写作和修改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论证。

五、主要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1.丰富了公民意识养成的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及其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公民意识体现在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学生发展目标应该包含对各类公民意识的道德体验后,所形成的内在的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外在的人格完善后的个性张扬和行为规范。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为当前公民意识教育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等方面与此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精神,使之成为全体中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强化公民意识教育的统领理念国家主人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是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统领理念,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涵都由此而延伸和展开。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家主人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的热爱祖国、遵守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合格公民。

(2)始终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

而在这一组民主政治理念中,民主法治理念则处于核心理念的牵头地位。

民主法治理念是根本理念,是公民意识教育之灵魂;公平正义是保证,自由平等是基石。

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教育都要以民主法治理念为坐标。

(3)在不同范畴、不同层次全面推进公民意识教育具有范畴属性的公民意识教育层次主要包括:责任与权利意识、自由与法制意识、公德与文明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诚信与公共意识、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科学与理性意识、环境与生态意识等八类。

(4)在中学生的公共生活、公共行为中拓展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还应注重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公民公共行为相联系的、具有社会公共生活属性的公民意识教育内涵。

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公民公共行为相联系的公民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公共意识、公心意识、团队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规则意识、遵纪意识、守法意识、纳税意识等等。

人类社会发展中追求共同富裕、人民民主、公共文明、社会和谐的理念,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和而不同、合作双赢、共生共存等新理念,也都应属于社会公共生活属性的公民意识教育范畴。

(5)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与破除陈腐观念相辅相成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须走树立与破除同步之路。

我们必须提高民主意识、消除君主意识,强化法治理念、淡化人治观念,升华自由理念、冲破思想禁锢,崇尚平等思想、鄙视等级观念,树立公平意识、消除狭隘偏私观念,增强正义理念、消除邪恶意识。

2.开发了一套公民意识养成教育读本和活动指南为使公民意识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抓手,更有实效,课题组成员展开了广泛研讨,深入学生中间,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出《中学生公民教育读本》的系列校本教材,分为责任篇、法制篇、公德篇、民主篇、诚信篇、科学理性篇、环保篇、公共篇等。

同时把一些主要的活动模式进行总结,分活动简介、意义、宗旨和目标、流程、实施过程、实录等编写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专题活动系列指南》,用于各校开展活动的指导。

3.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公民意识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课题组构建了“主动·经历·感悟·多元”的公民意识教育模式,以课程内外的各种活动为主要载体来达成“以责任引领社会风尚;以法制祛除陋规恶习;以公德促成格物致知;以民主彰显公平正义”的目标。

将研究中收集和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分析,从中寻求到养成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主要包括:(1)课内:将公民养成教育的目标渗透进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去,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道德的教育。

通过辩论赛、“小市长”新闻发布会、模拟联合国、课前五分钟演讲、模拟法庭、模拟选举、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进行;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