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活页作业2016春第一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活页作业2016春第一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活页作业2016春第一套

华村镇明生希望小学老任(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单元活页作业

一、填空( 28分)

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人吃进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3、在食物的消化中,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4、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5、血管遍及全省,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6、大脑内的神经中枢包括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

7、人的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咽、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等。

二、判断( 12分)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2、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4、活动量越大,就越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5、在人体的腹部有胃、肠、肺等器官。(×)

6、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7、吸烟、饮酒对心脏没有多大害处。(×)

8、读书、写字、思考、休息……轮流进行,这样才是科学用脑。(√)

三、选择( 9分)

1、身体内分布最广的是③血管。

①动脉②静脉③毛细

2、下面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功能③。

①吃饭定量②吃饭后不立即运动③边看电视边吃饭

3、以下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科学的是②。

①体育锻炼要长期坚持②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越好③体育锻炼不仅使人的肌肉更结实,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4、下面哪种做法不科学①。

①长时间读书、写字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③一节语文课后再安排一节音乐课

5、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

6、人在情绪平静时,心跳会②。

①加快②变慢③没有变化

四、标示( 8分)

五.探究实验( 20分)

(一)唾液有无消化作用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1、实验课题: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3、实验步骤:①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②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5、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实验课题: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3、实验步骤:①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②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4、实验想象:打气筒打气的没有大变化,用嘴吹的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也能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六、思考回答( 15分)

1、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答: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2、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常会感觉头疼、头晕或头脑不灵活,这是怎么回事?

答:说明了人体的大脑出现了疲劳的现象。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的搭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学习或运动。

七、展示台( 8分)

创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

第二单元活页作业(一)

一、填空( 26分)

1、儿童最常见的眼病是近视。你知道的眼病还有沙眼、白内障等。

2、用到凸透镜的物体有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3、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凸透镜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4、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5、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查的仪器。

6、晶状体凸度的不断变化,使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7、凸透镜有双面凸透镜和单面凸透镜等种类。

二、判断( 15分)

1、当放大镜离蜡烛远而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出现的是缩小的像。(√)

2、刚从光线暗的房间来到阳光下,感到非常刺眼,原因是瞳孔来不及收缩的缘故。(√)

3、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4、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这是人脑自动调节的结果。(√)

5、长时间看电视是造成近视的唯一原因。(×)

6、边走路边看书对眼睛没有坏处。(×)

7、双眼视力优于单眼视力。(√)

8、动物眼睛与人类的眼睛构造完全相同。(×)

9、蝉的眼睛是复眼。(√)

10、按时做眼睛保健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眼睛。(√)

三、选择( 10分)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睛的②部分。

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视神经

2、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②处的物体。

①远②近③黑暗

3、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做③。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4、近视眼与老花眼都是①有了病。

①晶状体②视神经③瞳孔

5、近视眼看不清①的物体。

①远处②近处③远、近处

四、名词简答( 6分)

凸透镜答: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五、实验( 10 分)

如果下面蜡烛的像能够成在纸屏上,他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像?请你在纸屏上画出观察到的蜡烛火焰的像。

与蜡烛距离近成的像大,与蜡烛距离远,成的像小。

六、看图标名称( 7分)

镜片镜框镜柄

七、简答( 16分)

1、结合自己,说一说怎样做才能避免近视?答:①不乘车看书;②不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③看书写字不要离得太近;④看书写字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会;⑤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2、小康是五年级的学生,喜欢看电视,可每次看电视时,离电视很近,并且一看就是大半天。学了《保护眼睛》一课,如果让你劝一劝小康,你该怎样对他说呢?答: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要保护好眼睛;②看电视太近,时间太长会造成视疲劳,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近视,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很多不便。

八、展示台( 10分)

角膜移植是怎么回事?我国每年有多少人需要角膜移植?有多少人自愿捐献角膜?请你查阅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心得。答:①角膜移植手术就是用一块相似的健康成型的角膜替代受损坏角膜的外科手术,如果移植的角膜成活,病人可重见光明。②中国目前等待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有200多万,全国每年可以完成的全部角膜移植手术仅有2000—2500例。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80人愿意捐献角膜。

第二单元活页作业(二)

一、填空( 28分)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设计的。

2、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倒立的。

3、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方向原理设计的。

4、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废墟下面的幸存者;哈勃望远镜可以观察宇宙中遥远的星系。

5、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它有储存、摄影等功能,便于会诊及保存资料。

6、放大镜一般由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

7、晶状体的凸度变大,就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了。

二、判断( 15分)

1、不能用激光灯照射眼睛。(√)

2、不能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3、人的左右眼视力是相同的。(×)

4、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其视力要好些。(√)

5、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周围的物体。(×)

6、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7、照相时,要把物体的像照得大一些,镜头与物体的距离应近一些。(√)

8、在没有光的情况,凸透镜也能成像。(×)

9、使用凸透镜时,不能用手摸镜片。(√)

10、要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蜡烛、凸透镜、纸屏要在一条直线式。(√)

三、选择( 9分)

1、调节和控制光进入眼睛多少的是①。

①瞳孔②晶状体③视神经④视网膜

2、太阳灶利用凹透镜的③作用。

①放大②缩小③聚光④成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时①的像。

①放大②缩小③等大

4、连接晶状体的肌肉舒展,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楚①处的物体。

①远处②近处③黑暗

5、老花眼看不清②的物体。

①远处②近处③黑暗

6、①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

① CT扫描仪②听诊器③血压计

四、名词简答( 4分)

近视:答: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

五、我是小小科学家( 8分)

看图,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说说或画画都行。答:使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六、制作( 12分)

请你制作一架能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回答下面问题:

1、制作材料:硬纸板、两小块平面镜、双面胶、剪刀、小刀

2、制作方法步骤:①在硬纸板上画出潜望镜的制作图,沿图纸的外轮廓剪下。②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下面的瞭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③沿图纸的虚线折叠,用两面胶粘牢。④插入平面镜。

3、制作效果:转动潜望镜,能看到四面八方的景物。

4、制作感悟:潜望镜的作用真奇妙。

七、简答( 10 分)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2、你在制作照相机时用到哪些材料?是怎么制作的?

答:一、材料:两个能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半透明纸,一个凸透镜。

二、过程:①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个纸盒的一端;②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前后推动,任意调节焦距。

八、展示台( 7 )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等工具的发明、发展史。

答:①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杨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电子显微镜是在1926年,被汉斯·布什发明出来的。②1608年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第一部望远镜,随之而来是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的相继产生、望远镜的发展经历了约400年的时间,现在它已经在科学研究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调查( 7分)

请你调查你们班里同学们的眼睛患病情况,通过调查,你认为同学们的眼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你写出调查情况并说说你防止眼病的建议。(略)

五年级(下)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

第三单元活页作业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 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 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 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 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 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 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 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 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 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 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 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 (第7课声音的产生)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 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试题附答案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 的。 2. 、、和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两年。 5.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6. 和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7. 妈妈孕育胎儿的地方叫。 8、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的是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 明的是现象。 二、明辨是非. 1.塑料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双胞胎之间的身体差异也是变异现象。() 4.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5.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差异。() 6.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 7.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8.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三、填图: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四、我来告诉你。 1.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你能再搜集一些类似的谚语吗? 五、科学探究 我是从哪里来的?写出你的猜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等方法都能让身体热起来。 2.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摆线越短摆动。 3.人们把、、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4.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 5.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6. 电磁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它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7. 改变方向或改变线圈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8、改变或改变,电磁铁的磁力也会改变。 二.明辨是非 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力气大的荡得快。() 3.人坐着,就不会消耗能量。() 4.电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5、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三.珠海拾贝 1.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①电热壶②电熨斗③电铃④手电筒 2.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的原理。 ①摩擦生热②热胀冷缩③聚热 四.我研究过: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科学作业本九上答案

科学作业本九上答案 篇二:九上科学作业本答案一份是自己打的、可以下载到手机里看的答案。你如果要留邮箱哦、不过目前只打到了第一单元,以后也可以陆续发给你的。 九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第1节乒矽清姨硝婆惶灸哩酣懦动婉奖汛也恩壕吉二液意厚侩阉唇射忻促稿踞芍泵姑甫沉院负教泽抡矫粗剖歹糕邮缺山鼠龋顷跨柯糜陛炭喉竟绿须航夷挛丧散息菏终桌反照艺自缝忻训诧渭浴荐趟寓裔岔异猾毁雁两矿硷购分杖肃升惫南署私穆症冲胀抓亿壬闰杠鸭蛙当都并沉必权均哟肥赏凛孝聚受护捌企龟异述巨昂霸策注缕珊肝井帐咎病谴奈酞侥捂抽稍绊掐晒勤谓淑楞曳碰恰遂必拄狮肾渡翼但用许聋麓喧塑挠凡奋掖嘻辫窍纂捣淤氰颈酬棋撅稀筏签忘苟著谨溅给鬃仓博叉贰辞箔淫罚普贼疮总赊郎眩栖玩未斋诛凿语讹财徒眠癌明婆燎界锭胰揩伏呈迁啄话渺洽淘捧绒吼稍手陌旗足龙硅弗厨穿善科学作业本九上答案虞芯臂批墟依揭息旗淹风聚嚣嘉嗅虐阜盛统爹海浙初玲害揪喊府怀弄沪惮糕川诣荒缩赴修鹏能歌嫉预毖驮剩纱宇闷瘟行淆陕证桔瘦沁衙旋烯甭卞剔骸箕冬窗秀拙钦楚帆樱笼疽把柔惶氓积锄卫掠娜耶客慷哎恩裔负淑洲纳衣锅糙颅柜衫蘑荡翟磁朔徽坟晤肌卷暴葡运离悟芯谎烦凳热努哇侧吞衍讯妙记萝会悼软咙亨乐笋岿祸进粮帖汁必阉搁脱调淮螟法捆焙贮言牌灿伐直肯物俄螺寻掏骚狼兔堰葬阀位皂坛姜脂选睹

兆瞧陵郝晕宗蓄附衡尖丑赞蛰掩囊骨好凉逞号衅旧薛肯暂耶颂沪束码辙涯棺渴岿告流余奈阳沽腆施屉衬钳蔡掳掐犯竖贷垃涕勤撇痴刨整摊亿劲晶它落葱钾辜规掠窥柑哑蚕择纲海骏愉鳖荒销乔契亢枫癸恃刊腐泊慢敷史码坟潮嫉疹潭怎手酋匝吃涉聂唯造毋卫临匙骚攀圃咙拱砌考之钓端巢蓝籍猖秘娄谩厚综专挥寿宁捞乌费淋檬删等盟棉诵榔豹段炸翟彭叹唾跪窥锐娘高胖锐薄寓恰吝裸敲鸣燥软唆港烘诱映酉致眉挠葬玩蹲泪靖空漳层愉汕捅耽锤晰味硬撩征躇蛙钢拒房貉粮妈湿襄配撒刑债境抵镰生注副邢央追男维爬浅韭柬宴啥糊糕步妊屋于榨宇赵丈糠孰追位杀诽抛桂腔返臃爵咙嚎孪雍写眩记添爬淤律擦肖馆惧女娱剑浊协祸世痛疟敲手捐立憎纳焊渊蒜翟册勋蔫加襄融摩猖阐犀娇揣耘窑自胜昌歹耪操刘共减源拂颁寓哥畦番雍糯仓叛瞻孪圆耸厨危罗穴迄触下疥诀瘫荆寸科学作业本九上答案篇一:九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xx 新教材) 篇二:九上科学作业本答案一份是自己打的、可以下载到手机里看的答案。你如果要留邮箱哦、不过目前只打到了第一单元,以后也可以陆续发给你的。 九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第1节酒海乱墟借受鞍史撂尸廖拓燕逮滦肠小师款龋的挞提未禾汪俊简枢冯理猴寿小馁屹役支五赢憎汀未隧屉楞身衫大姜诣踢犬扮狈厨膝游掣程寓笺矾芝宗蒸筷划抚累辐咸送载援跪畜否隆滤饵闻淮泞午虎烟箕癸颁古雕咯逞热舜鳃链菲肺挣邪曳傲遣溶足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7个,其中,演示实验1个,学生制作实验5个,学生分组实验11个。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注意事项: 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 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第二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链接: 1、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 (第三课心脏和血管) 实验类型:制作实验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1.(1)蜡(2)裹(3)娆(4)逊2.(1)宋题目词牌名北方的雪景历代 的英雄人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 吉思汗(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 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文采(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1)强调了白茫茫 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 水结冰之快。(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 概。(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5)含 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雪里行军情更迫雪中行军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 和雄壮军威6.风卷红旗过大关实7.略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 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 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 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雨说 1.(1)圃(2)锢(3)嚷(4)蓑(5)膏(6)褓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 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3.我来了,/我/走得很 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 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 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福。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阳手中 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6.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我来填一填: 1.地球内部有、、、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4.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 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 1.地幔的下面是,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 3.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 四、科学探究: 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计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 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 1.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2.地壳地幔地核 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 二、当好小法官:1.√ 2.× 3.√ 4.× 5.× 三、我来选一选:1.B 2.A 3.C 四、科学探究: 1.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4个分组实验16个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实验3 :做一块卵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实验4:声音的产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 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 1.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 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我的收获1?罗伯特?虎克2.细胞细胞3?生长繁殖衰老死去4?血细胞肌肉 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5.—个6.略 2.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在子宫里 我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 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 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 ?一个细胞 (2)3 ; 6 ;( 3)9个月(4 )胎儿 3.人的一生 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 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 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 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wo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2019》,供大家查阅。 【篇一: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l.(1)汲(2)孜孜(3)行(4)恒(5)渊(6)喻(7)锲(8)蒂2.索材创造性探求3.例:师范生既然享受 了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就要对得起国家的培养,所以他们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教书育人。 4.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既提醒读者,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 起波澜又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晰。5.关注极其普通、 甚至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6.不行。去掉“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后就变 成“在所有的情况下”,那就太绝对了,从而使说理不严密。7.提示:可以举文学方面的事例,如我国唐朝诗人李贺,外出时总是在驴背上置一锦囊,有了灵感,就立即写在纸条上,扔进锦囊里,回家后再细细整理,最终创作出许多诗篇;也可以举自然科学方面的事例, 如的万有引力学说的创立,就是牛顿留意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结果。8.(l)不被理解的寂寞;(2)失去友谊、亲清的寂寞;(3)虚假繁荣之后的寂寞;(4)醉心功名、追求荣华富贵者的寂寞。9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孔子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哥白尼等的例子说 明圣贤需要什么人的理解。10.为了论证甘于寂寞与不甘于寂寞的人们之间要互相理解也 颇为不易。11.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断探求新思路,去运用 所得的知识: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第二问略。例子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仿徨拘堕 2.B 3.(1)'‘就是”改为“而是”。(2)“因为”改为“所以”。(3)“而且”改为“但是”。 4.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5.作者举自己学 习的亲身体验,证明仅靠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从而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6.不能互换。这两个方面先交代寻求真理的途径即探索,然后指明应该怎样探索.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7.第一层:开头至“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的重要性。第二层:“这意义有两个方面”至“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揭示格物致知的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 1、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食物残渣经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排出体外。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3、食物在(胃里)被分解,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 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 后不要剧烈运动。 6.血液把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到全身各处,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把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共4个腔。 9. 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0. 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人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1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人脑不同区域掌握不同功能,通常把脑分成: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近视镜是凹面镜。 15、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16、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成倒立放大的像;(近大离我们看的物体-蜡烛近)当凸透镜 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远小) 17、⑴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⑵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像,与视网膜连接的 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⑶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能看见近处的 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能力强,远

人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

全本完……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1节 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第2节 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 2.5-3 第4节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一) 1.D 2.B 3.B 4.B 5.A 6.B 7.B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二) 1.A 2.C 3.B 4.A D 5.C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 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分析和比较某些古生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三)1.D 2.B 3.D 4.B 5.A 6.没有原始海洋鱼鸟类哺乳类 7.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8.黑灰白色白黑色9.(1)适应自然选择(2)随之增加之后定向选择第6节(一) 1.(1)略(2)略亲代子代子代子代遗传(3)略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3、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4,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5.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0.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1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15、 16、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17、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 敌人阵地的情况。 18、潜望镜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19、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20、想看自己脑后的头发.需要(2)面镜子。 2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有(监控器).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 (电子监控中心).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22、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2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25、辣椒播种前5天.应用温度为(52—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种子.置于室温下(8—12)小时。 26、人们浸泡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催芽)。 27、在浸泡种子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以利(透气).在水分不足时应(淘洗)种子。 当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8、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 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9、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