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古文之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与专练
2025届中考古文之文言文分析概括评价主观题与专练考点:1. 《曾国藩家书》——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孟子 ·尽心上》——孟子的思想主张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节选)》——比较在逆境时自我排遣的方式:方法性内容概括4.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与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画线句子营造的氛围与描写内容5.张岱《湖心亭看雪》与沈复《浮生六记》——人物性格6.《元史·许衡传》——方法性内容概括【考点研究】一、主观概括评价题的命题角度序号类型1 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 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 探寻事件原因(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①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
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②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考点解读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解题关键审明题意——分辨事件——辨明情感答题重点据事求理①吃透要求,全面概括。
②积累用词,抠文提炼。
③多点概括,避免重合。
考点解读作答要求简要说明答案来源原文概括理解分析解题关键厘清因果答题重点据文究因①理清角度,概括原因。
②分清层次,准确转译。
③因果验证,调整表述。
二、文意理解(一)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二) 鉴赏分析类。
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专题07 题型突破篇之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自己不愿意的事。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 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 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 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 害,朝政因此恢复。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比对关键词语
1 专项对点练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
命题 文意 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 归纳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
不全 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 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 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 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 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 广平太守。
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
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 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 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比对 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 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 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高中语文 高三总复习之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课件16张
答案 “在盩厔任上,……并创办延陵书院”错,骆钟麟“创办延陵书院”是在他任江南常 州知府时。
5.比对句间因果关系句,看是否因果失当
【原文】明山宾,字孝若。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 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曰:“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 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梁书·明山宾传》
选项: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 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原文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张冠李戴。 翕然:言论、行为一致,一致称颂;安宁和顺;鸟突然飞起来的样子。
4.比对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穿越
【原文】洪武元年,(顾时)拜大都督府副使兼同知率府事。四年为左副将军,克 成都。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十二年卒,年四十六。
【选项】刘随恪尽职守,言行一致。皇帝下诏给贪官王钦若塑像,他极力反对,皇 帝只好作罢;他曾认为皇上接受谏议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同时,他自己也积极进谏。
答案 “皇帝只好作罢”于文无据。
3.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
【原文】宪宗元和初,(裴垍)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 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 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 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旧唐书·裴垍传》
【原文】(陈登云)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 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 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 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 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 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 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 帝的赏识。 分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原文“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 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 静”,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 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 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 医„„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 为容„„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 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 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 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二、比对时间——防时序错乱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 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 错误”的陷阱。
(2010·山东高考)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 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 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 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 甫,听其召募。《申甫传》 (选项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 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 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
练习2.(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 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比对角度
1.比对人物(关注句子主语、宾语) 2.比对时间、地点 3.比对人物观点、评价 4.比对关系(原因、结果、内在逻辑关系)
课后练习
练习1.(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 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 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 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解析: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与原文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矫旨”是正确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
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持离职”。傅珪离职的原
因有两个,一个是权贵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 的请求,而不是“他仍坚持离职”。 此题需特别关注句子省略成分。(傅珪)极陈时弊十 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 以守正见忤,(权幸)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朝廷)留, (朝廷)不听。
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 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解析】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 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例2.(2020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 析是否有误。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第二步: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
、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 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 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 序等等,都不能忽略。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 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 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 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 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 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 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 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桢性方严,家居无声伎之奉。虽甚暑,未 尝解衣缓带。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 简默如此。(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高桢为政清肃。他为官使官吏敬服,百姓安 定;虽遭小人嫉恨,却得到海陵王的信任。
B.高桢不畏权贵。他痛打海陵王宠幸的人,因 此遭到权贵的嫉恨。
选项: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 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 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2016年全国卷Ⅲ第6题C项)
答案 选项说傅珪“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与原文 有很大的出入。原文说“遂矫旨令二人致仕”,“矫旨”是正确 理解句意的关键,意谓阉党假传圣旨让他二人辞官退休,非“坚 持离职”。
高桢长期在御史台,检举官吏的罪状无所回避,每次到 朝廷汇报,一定区别官级,推荐好的官员,撤职坏的官员, 掌权的人很憎恨他,就推荐张忠辅、马讽做中丞,这二人 非常阴险邪恶,掌权者想叫他俩找事中伤高桢。正隆年间 高桢以例封为冀国公,高桢于是坚决推辞说:“我被很多 小人嫉妒,恐怕不能免除罪行,怎么还可以接受封爵呢?” 海陵王知道他忠诚正直,安慰并且命令他接受。等到高桢 因病免官,他还用手指在空中比画着独自说:“某事还未 决定,某事还未上奏,死了也有遗憾。”高桢六十九岁时 死去。海陵王很惋惜,派使臣前去祭奠,加倍赠送丧葬财 物。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命题特点
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 2、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
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
3、“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 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
4、时对原文局部细节有不解之处,通过阅读此题 能豁然开朗,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可用来印证、 补充、丰富阅读时的理解
大高玄殿灾, 帝祷
▪ ★.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 听 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
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 但因怕神
降罪, 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于露台。火光中 若有呼三人忠臣 者, 遂传诏急释之。
▪ “虽然很不情愿
释放他们, 但因怕
神降罪”, 文中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提及
▪ ★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 事, 褚彦回倡导俭约, 因此百姓 很依赖他, 后来王道隆、阮佃夫
▪ 鋹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 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 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 里。鋹兵十五万依山谷 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 士,与诸将计日: “彼 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 火.彼必溃乱。因以锐 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 持二炬,间道造其栅。 及夜,万炬俱发,会天 大风,火势甚炽。鋹众 惊扰,美挥兵急击之, 鋹众大败
▪ 使将兵诣徐州, 攻广威, 拔之, 拜陷陈都尉。 从至宛, 降张 绣。
【答案】B (于禁任陷陈都尉是在攻克广威之后, 降服张绣之前。)
▪ ★万历十八年, 于慎行上 书建议早立太子, 皇上两 次降职责备, 于慎行以辞 官归乡再次劝谏, 万历皇 上很不高兴, 停了他的薪 俸, 于慎行引咎辞职。
▪ 明日复言:“册 立巨部职掌, 臣 等不言, 罪有所 归。幸速决大计, 放归田里。”帝 益不悦, 责以要 君疑上、淆乱国 本, 及僚属皆夺 俸。山东乡试, 预传典试者名, 已而果然。言者 遂劾礼官, 皆停 俸。慎行引罪乞 休。章累上, 乃 许。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尝试解答] ________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任务活动] 注意“ ”中的文字是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地方,便于确定答 题区间,请在横线上写出比对分析意见。 [A项] 契丹军队 南侵宋朝 ,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 地,提出应当 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 ,并 力促皇上 御驾亲征 。
攻北平砦及保州 , 复 为州砦兵所败 。 挞 览 与 契 丹 主 及 其 母
合众攻定州 ,宋兵 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选项切片一: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
攻北平砦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 对应原文:“攻威虏、顺安
军”“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判断分析二:由原文“击败之”“为州砦兵所败”“拒于唐河, 击其游骑”可知,选项与原文相符。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1
2
3
一
二
专项对点练
[D 项 ] 在 战 局 有 利 的 情 况 下 , 宋 朝 皇 帝 为 了 息 战 , 主动提出议和 , 并 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 , 最 终 与契 丹达成盟约 。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
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
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第3讲 文言文概述(概括分析)题
【专题训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专题训练】⽂⾔⽂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专题五⽂⾔⽂概括分析题(重点⾼中适⽤作业)⼀、对点练(每⼩题3分)1.⽐对下⾯的原⽂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年不宜再赦。
时⽈:“⾮赦也,宜⾏优⽼典。
朝⾂⽗母七⼗与诰敕,百姓⼋⼗给冠带,是‘⽼吾⽼以及⼈之⽼’也。
”贤称善,即奏⾏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去贤,⾏专⽤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直之。
且⽈:“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献珍珠宝⽯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其弊,以惠⼩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贵,请发仓储五⼗万⽯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百姓,体恤民⽣。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除弊端等⼀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优待⽼⼈的制度”分析错误,⽂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就上奏建议实⾏优待⽼⼈的制度。
参考译⽂: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赦,李贤说⼀年之内不宜两次⼤赦。
彭时说:“不是要⼤赦,应该推⾏优待⽼⼈的制度。
朝廷⼤⾂的⽗母,七⼗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吾⽼以及⼈之⽼’。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即上奏建议实⾏。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彭时。
”有⼈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
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及翻译题讲解附专题精练一、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比对角度1.比对时间、地点2.比对人物3.比对关键词语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5.比对关系二、文言文翻译题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2.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3.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4.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5.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6.熟悉“7类被动句”: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为所”句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①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7.熟悉“9类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样)?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何必……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乎?这不是……吗?……非……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一何何等,多么直……耳只是……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庶几……与(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6)表示陈述语气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比及等到……的时候(7)表示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自非如果不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8.表示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但);即使如此(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它)是,说他(它)是;称为,叫作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以故,以……故所以,因为……的缘故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作……,把……作(为)……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之谓叫作,就是,才算;这就叫作;就是,说的就是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附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对应选项:傅珪守正
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 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比对分析:从曲解
文意设误。“矫旨” 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矫旨是“假传圣旨” 让二人辞官退休。
角度五:比对因果关系---避免颠倒因果
原文:(董俊 )为政宽明,见 人善治田庐,必 曲加褒奖,有惰 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 惟恐其去也。
对比分析:根据原文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 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 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 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避免 曲解文意
原文:(2016全国3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 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 去……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留,不听。
对应选项:孙长卿
断案如神。在他担任 和州知州时,有人上 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 弟,孙长卿察觉他所 讲的不合情理,询问 了他两个问题,就断 定是他杀了弟弟。经 审问,此人认了罪。
比对分析:地点有
误。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
角度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避免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全国卷12题)
学习目标
了解概括分析题设误类型, 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 容”部分有关文言文阅读“分析综 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 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作者杨 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但直到李 台州去世之后,才写 作此文,并在士大夫 中传颂其事迹。
文言文概括 分析题
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选项]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
—— 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
策、勇士英勇战斗。
作业: 专项对点突破练二十二
谢谢!
[原文](2018·全国卷Ⅱ)永元十五年,从驾南 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 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 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 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
—无—中生有 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选项]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 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 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
二、时间
时间颠倒: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三、地点
空间错位: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3.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哪里有误?
[原文](2017·全国卷Ⅲ)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
— 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
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 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
—— 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 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
空间错位 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选项]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 —— [选项]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
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归。
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解析:选D首先把握语句大意,“居二年”,表时间,独立断开,排除B、C;“许赞”,人名,“吏部尚书”,官职,可以据此理解句子大意;“帝”,是皇帝,“乩仙台”,建筑物名字,后边应该停顿,排除A、C。
“欲罪之”是完整的句子,应该断开。
故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选A A项,“御史,古代监察官”说法错误,扩展了范围。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国君置御史。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可见选项内容应该加上限制语,“自秦朝开始”。
故选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
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
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
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解析:选B B项,“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张冠李戴。
根据原文“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可知,熊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
故选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4分)译文:(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4分)译文:参考答案:(1)东厂(向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魏应召抓进监狱。
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
(关键词:“妄”,随意;“是”,意动用法,认为……正确;“执”,坚持。
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2)(熊浃)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但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
所以他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
(关键词:“显”,有名声有权势地位;“比”,勾结;“善类”,善良的人。
关键词各1分,句意1分)5.在张福状告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案件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尊重了案件的事实,为什么魏应召却被抓进监狱,熊浃被夺去了官职?请简要说明。
(3分) 答:参考答案:魏应召审理案件依据了案情的事实,给犯人张福定了罪,熊浃也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正确,他们二人的做法却违背了东厂的意图,同时也违背了皇帝想要杀死张柱的意旨,所以招来被抓进监狱和被夺去官职的祸患。
参考译文: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考中进士。
朝廷授予他礼科给事中的官职。
宁王朱宸濠准备发动篡夺皇位的叛乱,熊浃与同乡人御史熊兰一起写好奏章,交给御史萧淮上交皇帝。
朱宸濠仓促之中发动叛乱,最终失败,根源是熊浃、熊兰两人及时揭发的功劳。
熊浃调出京城到松潘核查边境上的军饷。
副总兵张杰倚仗江彬的势力,赃款累积巨万,诱杀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然后向朝廷表功,挑起边疆的民族矛盾,打死千户以下的人员达五百人之多。
又曾率自家兵丁拦击副使胡澧。
来边境巡查的巡抚、巡按没有人敢说话。
熊浃来到边境,把张杰的罪状全部揭发出来,张杰于是被夺去官职。
嘉靖初年,熊浃由右给事中外调任河南参议。
因父亲去世回家。
嘉靖六年,服丧期满,熊浃被召回编修《明伦大典》。
越级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御院的政事。
第二年四月提升为大理寺卿,不久又升为右副都御史。
《明伦大典》编修结束,转任左都御史。
嘉靖八年二月就提升为右都御史,掌管都御院的政事。
京城平民张福状告邻里张柱杀害了他的母亲,东厂把案子向皇帝报告,刑部判处张柱死刑。
张柱不服,张福的姐姐也向官府哭诉,说母亲是张福自己杀死的,他家邻人们的证词也是这样说的。
皇帝下诏让郎中魏应召重新审判,改判张福有罪。
东厂(向皇帝)上奏说主管法司随意开脱他人罪名,皇帝大怒,亲自下诏把魏应召抓进监狱。
熊浃认为魏应召的意见是正确的,坚持魏应召当初的判决。
皇帝更加恼怒,夺去了熊浃的官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据理力争,皇帝大怒,把他两人一起抓进监狱。
侍郎许赞等人于是判处张柱死刑,魏应召以及张柱的邻人都被判处充军,张福的姐姐被处以杖打一百的刑罚,人们都认为这是一起冤案。
在当时,皇帝正深深地痛恨孝后和武后这两家,张柱其实是武宗后家夏氏的仆人,所以皇帝必定要杀掉他。
熊浃被削职后在家待了十年。
直到皇帝到承天与近臣们谈论过去的那些人,于是召回熊浃让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兵部,参与协助军机事务。
嘉靖二十一年召熊浃担任兵部尚书,掌管都察院的政事。
过了两年,接替许赞任吏部尚书。
皇帝在禁宫中修筑乩仙台,暗中用求神问卜得来的话决断祸福,熊浃说这样做太荒唐。
皇帝大怒,想给他治罪,因熊浃先前有功所以没有立即惩治他。
熊浃任二品官职六年期满,加封为太子太保,因事获罪而两次受到降低俸禄的处罚。
熊浃知道皇帝心中对他的怨恨始终没有消除,于是以生病为借口请求退休。
皇帝大怒,将他削职为民。
又过了十年,熊浃去世。
熊浃年轻时有志向和节操,严于律己。
虽因议论礼制而有名望,他从不与朋党勾结,特别爱护人才,所以他离开吏部后,许多善良的人都思念他。
隆庆初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给他举办了追悼、安葬仪式,谥号恭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吕原,字逢原,秀水人。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
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
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
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
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
寻进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
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
”原不答。
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
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
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
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
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贤通达,遇事立断。
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
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解析:选C“嗣芳老”译为“嗣芳年老后”,可成一句,在其后停顿,排除B。
“贫不能归葬”译为“吕原无法将父兄归葬故乡”,句子意思完整,为一句,故排除A。
“景”表示景州的意思,“原”指“吕原”,“景原”中间应断开,故选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