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双孔导线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共收治了50例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自制单孔导线针,观察组应用自制双孔导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儿应用自制双孔导线缝扎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标签:自制双孔导线针;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应用效果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腹膜外间隙高位借助腹腔镜微创技术对疝囊颈进行结扎,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疝的主要方法[1]。该手术方法不仅实现了高位疝囊结扎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腹股沟周围解剖的干扰,促进患儿术后修复缺损。本文探讨了自制双孔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为1.5~9.0岁,平均年龄(5.2±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患者年龄
2.0~9.5岁,平均年龄(5.4±
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患者脐环上切一4mm小口,将其当作腹腔镜观察孔,同时将二氧化碳气腹压调整至1.07kPa~1.33kPa,再对疝囊位置、大小等进行观察。若患者疝囊内存在大网膜等内容物,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向内推压,或者借助腹腔镜分离钳将内容物进行还纳入腹处理[2]。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对侧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隐形疝。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时采用的是自制单孔针(见图1),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借助腹腔镜将患侧内环口找出,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进而使缝线带入腹腔。然后,医护人员对外半周腹膜或者环口内腹膜进行缝合,从戳孔处将针退出体外,线端留在腹内。最后,医护人员从同一戳孔将带线单孔针刺入腹腔,穿过余下半周腹膜时套出留在腹腔内的线端,退出带线针。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双孔针(见图2),具体操作如下:自制双孔导线针双孔均带线医护人员首先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同时
把缝线带入腹腔内,将外半周或者内环口内腹膜进行缝合处理,并把第一孔线端留在患者腹腔内。其次,医护人员将双孔针退到腹腔前间隙处,同时反向穿过余半周腹膜,借助第二孔线套出留在患者腹腔内的线段,退出带线针。如果输精管段内环口折叠显露较模糊,那么将导线针绕到该位置时就用针将折叠处展开,使输精管走向充分显露出来,然后再进行缝合处理[3]。最后,在自戳孔位置将线抽出并打外科结,荷包缝合内环口,在戳孔处皮下进行打结。关闭内环口后解除气腹,即完成手术。
1.3统计学的方法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以知道,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要长于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要大于观察组,但是差异较小,不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腹腔镜不但能够对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组织和周边组织进行准确地分辨,而且还能发现对侧潜在的隐性疝。当前,临床上开始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来治疗小儿斜疝,腹腔镜具有照明、放大等特点,能够准确辨认出输卵管、精索及腹壁下动脉,医护人员借助腹腔镜能够轻松避开这些结构进行操作。有文献资料提出[4],利用自制导线针在患者疝囊内环口位置实施腹膜外高位结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实现微创、美观的目的。应用导线针能够使腹壁与结扎点紧贴相连,而且能够使腹腔对内环口的冲击过渡到其对腹壁的冲击,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单孔导线针,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双孔导线针。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双孔导线针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较高,但是医护人员在实施手术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医护人员在手术时通常将气腹压设置为1.07kPa,对中、小疝囊,该气腹压就能对内环口周围腹膜进行扩展[5]。但是在解剖结构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气腹压,但是不能使气腹压过高,不然在拔气腹针的时候可能出血。②医护人员在腹膜前间隙潜行导线针时,必须要认清解剖结构,要避开腹壁下精索组织和血管组织,切勿盲目穿刺。③如果内环口过大或者缝合不完整,医护人员可以实施二次缝合结扎。④若疝囊坠入阴囊的较大斜疝,医护人员在手术时需要将内容物还纳腹腔,尽量将疝囊内的液体回流至腹腔,而且医护人员需要按压患侧阴囊后才能进行结扎[6]。⑤医护人员术后还需要对对侧腹股沟进行常规探查,观察是否存在隐性疝,一旦发现要立
刻处理。
参考文献:
[1]王雪清,徐越,罗恩,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8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6):921-923.
[2]胥润,李建,刘林波,等.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的对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8(39):147-148.
[3]肖康明.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21):449-450.
[4]覃旱霞.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3):456-457.
[5]郭佳.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50.
[6]敖永琼,谢恩华.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