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应用腹腔镜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81例(128侧)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4-16min、平均4.5min,术后2~3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月至2年、平均1.5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具有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疝小儿疝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52-01小儿腹股沟疝多为斜疝,传统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达到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目的,但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感强烈,且术后疤痕形成可影响美观,可给小儿心理造成创伤[1]。

近年来我院应用腹腔镜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8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81例,男76例、女5例,年龄11月至12岁、平均3.4岁;术前彩超检查诊断为双侧疝19例、单侧疝62例,其中单侧疝患儿中有14例于术中探查发现对侧存在隐匿性疝,本组共计81例128侧疝。

1.2 手术方法(1)手术器械:史塞克电视腹腔镜系统;5mm观察镜;5mm抓钳;3-0可吸收线;自制疝修补针(长约20cm,直径约2mm,针尖扁钝、略上翘,距针尖1.5mm处有一直径约1mm的针孔);创可贴。

(2)术中操作: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儿取头低脚高10°体位,于脐下缘作一长约5mm的弧形切口,建立压力约8~10mmHg的气腹,置入5mm trocar及观察镜,观察双侧内环口以明确诊断;在左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水平线交叉处置入5mm trocar作为操作孔,先行术前发现侧疝囊高位结扎;于疝环体表投影处皮肤切开一长约2-3mm小口,将带有3-0可吸收线的自制疝修补针从皮肤切口刺向疝环,在操作钳的辅助下,避开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沿内环口在腹膜外潜行至外侧半圈后刺破腹膜,用操作钳抓住可吸收线后退出疝修补针,保持线的两端均在体外并用蚊式钳夹住线尾;再将带有7号丝线的疝修补针从皮肤切口刺向疝环,在操作钳的辅助下,避开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沿内环口在腹膜外潜行至内侧半圈后刺破腹膜,用操作钳抓7号丝线后退出疝修补针,保持线的两端均在体外;用操作钳将腹腔内的7号丝线分成“U”型,再将腹腔内的可吸收线套入7号丝线“U”型底部,拖出7号丝线并将可吸收线在“U”型底部的带领下拖出腹腔,在可吸收线中部剪为两段,挤出疝囊内的气体后,分别打结收拢内环口行双重高位结扎疝囊,将线结埋于皮下。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并进行等比例分组:对照组中29例患儿,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同样2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创伤小,对于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意义重大,建议推广。

标签: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传统手术;临床效果导致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原因是腹部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合[1],这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基本无法自愈,手术是一线治疗方法。

传统手术采用的是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不仅耗时长、切口大,而且很容易破坏腹股沟管正常的解剖结构[2],术后复发率较高。

为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我科将腹腔镜技术引入临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所有患儿全部能够耐受二氧化碳气腹,器官功能正常。

对照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3.24±0.58)岁;11例左侧斜疝、16例右侧斜疝、2例双侧斜疝。

观察组29例,男26例、女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3.36±0.47)岁;10例左侧斜疝、18例右侧斜疝、1例双侧斜疝。

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如果患儿是单侧斜疝,则将切口作于斜疝一侧的下腹部皮肤的横纹部位,术口长度约3 cm。

如果是双侧斜疝,则两侧作相同的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暴露精索,解剖疝囊并游离到疝颈部,采用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常规关闭术口。

观察组:取头低足高的手术体位,在脐下缘作5 cm左右的切口,建立1.1~1.3 kPa的气腹,放置Trocar、0.5 cm的气腹针和腹腔镜。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究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腹腔镜下实施疝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3.1±0.3)d,平均出血量为(3.6±0.4)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7±5.3)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7%;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3±0.3)d,平均出血量为(15.9±3.6)ml,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3)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3.5%;观察组患儿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小儿疝修补术可有效的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且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标签: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临床效果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因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特别能一次性手术治疗隐匿疝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开展[1]。

我院自2003年开始施行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实施腹腔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4例患儿均是我普外科自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

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2~12岁,平均年龄在(5.9±1.6)岁,其中右侧者26例,左侧者8例,双侧3例;对照组37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在(5.6±1.3)岁,其中右侧者25例,左侧者10例,双侧2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小儿腹股沟疝诊断标准参考陈孝平主编的《外科学》[2]。

1.3纳入标准诊断符合西医相关标准者;年龄2~13岁;自主沟通能力良好者。

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目的探析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方法前瞻性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按其硬币投掷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和研究组(给予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阴囊及精索血肿、伤口疼痛感、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對照组的20.93%(χ2=5.1079,P=0.0238)。

结论经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及复发率低、术后恢复时间快,值得其临床上推广借鉴。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umbilical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inguinal hernia of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oin throwing method:the control group(given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and the study group(given the umbilical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each group of 43 cases,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surgery time,bedtime,hospital stay,hospital cost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Results The time of operation,the time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al infection,scrotal and spermatic cord hematoma,wound pain and subcutaneous emphysema was 4.6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93%(χ2=5.1079,P=0.0238).Conclusion The laparoscopic operation of the umbilical incision is simple,the trauma is small,the pain is light,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are low,and the recovery time is fas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Umbilical;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Application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及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8%~4.4%,男童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早产儿发病率更高[1-2]。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夏剑锋1,张倩1,田海浪21.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2.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5200【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由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

按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则采取腹腔镜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提高整体疗效,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出血量[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7-0052-02腹股沟疝是常见的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80%在出生后2~3个月时出现,一些患儿也有可能迟滞1~2岁时才发现。

疾病类型包括腹沟斜疝与直疝两种,其中斜疝较为常见[1]。

小儿在发生腹股沟疝时,典型症状为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且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小儿在哭闹、剧烈运动、站立、腹部用力时都可使此肿块出现或增大。

观察其流行病学特点,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

此病最好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包含腹腔镜以及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使用小儿腹腔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已不在少数[2]。

因此,本文就主要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有何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由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按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整理好)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整理好)

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体会孙宁宁1卢光军1孙铁柱2(1.潍坊市中医院外一科山东潍坊,2610412.潍坊医学院)[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01月-2014年01月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器械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785例。

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28 min,平均为 16min。

术后禁饮食2h,术后2-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6d,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0.76%,无戳孔血肿、切口出血,医源性隐睾等其它并发症。

结论:本手术方法的美容效果好,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瘢痕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微型腹腔镜;儿童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ini-laparoscopic in pediatr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SUN Ning-ning1,LU Guang-jun1,SUN Tie-zhu2,1.Weifang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261041,China;2.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mini-lapar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785 children who suffered from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and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igh hernia sac ligation using mini-laparoscopic and homemade needle instrument from Jan.2004 to Jan.2014.Result:All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Operation time was 10-28 min,mean operating time was 16 minutes.Two hours after the surgery patients returned to diet,patients left hospital after 2-4 d of operation,The mean hospital stay was 2.6 d.6 cases of recurrent were found,recurrence rate was 0.76%.Conclusion: This approach should be used widely,for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cosmetic effect,a small surgical trauma,simple operation,short operation time,quick recovery and small postoperative scar.【Key words】inguinal Hernia;;mini-Laparoscopy;Child作者简介:孙宁宁(1980年-)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微创外科。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应用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应用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42例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患者,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手术时间为60~180min,平均(125±18)min。

术后住院时间为7~13d,平均住院时间为8d。

未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

有4例出现膨出,再次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均无复发。

有13例出现腹壁局部疼痛,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腹腔镜操作经验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补片腹部外科手术中常见发生腹壁切口疝,主要发生于腹部外科手术之后[1]。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ventral hernia repair, LVHR)在1993年首次被踢出,逐渐成为腹部切口疝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我科在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治疗的59例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治疗资料,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患者共42例,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治疗。

有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58.2±7.1)岁。

合并有糖尿病12例,高血压20例,前列腺增生7例。

腹壁切口疝初发病例29例,复发病例13例。

腹壁切口疝有19例位于腹部中央,23例位于腹部边缘。

缺损面积12~58cm2,平均28 cm2。

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切口部位:上腹部2例,下腹部正中切口14例,脐部切口5例,右肋缘下切口11例,阑尾手术切口5例,乙状结肠造瘘5例。

距离上次腹部手术的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为7个月。

1.2 手术治疗方法手术之前采用腹部CT平扫,确定疝内容物及疝的内径、腹壁疝囊的粘连程度,用龙胆紫溶液标记疝环大小。

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1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分别给予针式腹腔镜、标准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

观察组61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腹股沟疝应用针式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复发现象。

关键词:针式腹腔镜;标准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指标;并发症小儿腹股沟斜疝属于临床多发病,多发于男性患儿,多发于右侧。

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是手术。

近年来,我国临床逐渐认识到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不断普及推广腹腔镜手术。

但相较于开放手术,标准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无明显优势。

因此,虽然标准型腹腔镜手术也在临床应用,但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并不受欢迎[1]。

针式腹腔镜是在标准腹腔镜基础上改良而来的新型腹腔镜手术。

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应用标准腹腔镜、针式腹腔镜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12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1)、观察组(n=61)。

观察组61例72侧,男56例66侧,女5例6侧,年龄在1.5岁--14岁,平均(7.8±0.6)岁。

对照组61例70侧,男57例66侧,女4例4侧,年龄在1.5岁--13.5岁,平均(7.5±0.6)岁。

两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给予针式腹腔镜治疗,术前4h禁食禁水,输注补液,指导患者行排空膀胱,气管插管后给予静脉复合麻醉。

患者平卧,Veress 针穿刺脐部,建立人工气腹,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设立相应的气腹压力(气腹压力在6--10mmHg),以充分暴露视野为限,肚脐部首先刺入2mm大小的针式 Trocar,插入针式腹腔镜检查患者的双侧疝内环,确认内环位置,并观察另一侧是否存在隐性疝,并在肚脐左或肚脐右制作一个企鹅库,置入2mm针式 Trocar置入针式操作前,并将雪橇针刺入腹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开展体会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开展体会
志 ,0 13 8 :3 -3 . 2 0 , ( ) 6 86 9
腹 腔镜 腹股 沟疝 修 补 术在 基层 医院 开展 体 会
杨忠良 周建 功 邵 晓蓓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 的优 点及 在基层 医院开展 的价值 。方法 对本 院开展的 2 5
手术全部成功 , 中转开 腹。手术时 间平 无
te td by lp r s o i e n or p y we ea l z d r to pe tv l. Re uls Al c s swe e s c e su t ut ra e a a o c pc h r irha h r nay e er s c iey s t l a e r u c sf lwiho
[ ] 周玉琴 . 9 慢性肺心病 的氧疗护理. 齐鲁护理 杂志 ,0 3 9( : 2 0 , 5)
3 3 3 4. 4 .4
[ 0 孙淑芳, 1] 麻玉秀 , 李国英 . 年心衰患者护理 进展. 老 现代护理 ,
2 0 1 ( )6 1 6 . 0 4.0 7 :6 - 2 6
[ ] 王吉如. 5 葛根 素治疗慢性肺心病 6 例的临床观察 . 0 中国医师杂
期高凝状态影响的研 究. 中国中西 医结 合杂志 ,0 2 2 (0) 20 ,2 1 :
7 2 7 3. 8 -8
[ ] 邱 栋发 , 窕 , 梁 . 8 黄 庄 丹参 粉 针 剂 治 疗 肺 源 性 心 脏 病 急 性 发 作 .
医 药导 报 ,0 3,2 3 :6 —6 . 20 2 ( ) 1112

2 ・ 2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0 0 8年 l 第 2卷 第 2 期 0月 ( 】
C i JMo rgA p, c 20 , o. , o2 hn dDu p lO t 0 8 V 12 N .0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疝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疝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疝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在腹腔镜下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意义以及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观察并收集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

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围术期相关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复发率2%与对照组复发率8%相比,P>0.05;观察组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26%,P<0.05。

结论: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有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快患儿的恢复、并发症发病率低的优点,最大程度减小手术带给患儿的创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小儿;腹股沟疝;前言在儿童腹外疝的发病中,腹股沟疝最为多见,有报道称,小儿腹股沟疝在新生儿缺陷中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儿童腹外疝发病机制是由后天环境和先天遗传共同造成的,而且极易发生嵌顿,会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1]。

当前临床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腹腔镜下通过微创手术将嵌顿的脏器放回原位,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安全系数更高,创伤小,更利于小儿的术后恢复,因此成为了小儿腹股沟疝的最主要治疗方式[2-3]。

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两种不同方式手术的治疗结果,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5岁,平均(1.46±0.53)岁;体重8-19kg,平均(13.75±1.03)kg;身高73-112cm,平均(84.24±7.03)cm;直疝21例,斜疝29例。

腹腔镜下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腹腔镜及体外带线缝针穿针进入腹腔对内环口进行高位缝扎60例,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本组复发2例,复发率3.33%,治疗率91.67%.结论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等特点,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儿,疝气,腹腔镜治疗,优点小儿腹股沟疝即小儿疝气,俗称“气蛋”,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率为0.8%~4.3%[1]。

男孩和早产婴儿发病率较高,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是其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手术,但传统手术具有出血较多、创伤大、复发率较高等缺点。

目前国内外治疗小儿疝气外科手术中,最常见就是腹腔镜下行手术,因其操作简单、出血较少、恢复较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并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小儿疝气60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斜疝患儿中,男5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5:1。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10岁,最小的为2个月,平均年龄为30个月。

其中临床体检发现双侧15例,左侧18例,右侧27例。

1.2主要器械腹腔镜手术所需设备:5mm微型腹腔镜1台,1/2弧角针、5mm持针和Veress针各1枚,4号细线1卷,5mmTrocar2把,75%乙醇2瓶及消毒棉签1包。

2手术方法一般腹腔镜手术都是使用松节油清洁脐孔,但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松节油对皮肤刺激大,增加了术后切口红肿、出血的概率,所以手术前一天应用75%乙醇清洁脐孔,清洁时要求动作轻巧,防止摩擦过度。

手术前4小时禁止饮食,补充体液;手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东莨菪碘;手术前要求膀胱排空,扩大手术视野,降低膀胱损伤的概率。

手术时,让患者仰卧且头低脚高,静脉气管插管复合麻醉。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1 统 计 学方 法 . 3
应用 S S 1. P S3 0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临床 资料 . 选择 20 0 6年 7月 ~ 0 8年 6月 在 浙 江 省 平 阳 县 人 民 医 院 20 住 院治 疗 的腹 股 沟 疝 患 者 10例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其 中 男 7 例 , 0 2 女2 8例 ; 龄 l ~7 岁 , 均 年 龄 ( 3 年 9 8 平 5 . 45 岁 ; 侧 腹 股 沟 4±1 .) 单
斜疝 7 例 , 侧 腹 股 沟 斜 疝 1 例 , 股 沟 直 疝 8 , 疝 3 , 7 双 1 腹 例 股 例

2 结 果
本 组 研 究 患 者 术 后 住 院 观 察 最 长 9 。腹 腔 镜 组 与 切 开 法 d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术 组 相 比 , 腔 镜 组 手 术 时 间 ( 2±1 rn 比 腹 5 4) i, a 切 开 法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术 组 的 手 术 时 间 ( 5±9 mn长 , 组 比 3 )i 两
如下。
侧 取一长约 4~6m长 的切 口, 开皮下 、 e 切 腹外斜肌腱膜 和提睾
肌 , 精索后组织游离至耻骨结节 , 将 寻找 疝 囊 , 疝 囊 还 纳 ; 疝 将 大
囊则需先切 除多余 的疝组织 , 然后结扎疝囊 , 内环 口填充聚丙 在
烯 网塞 , 索 下 放 置 网片 , 合 腹 外 斜 肌 腱 膜 、 下 、 肤 , 毕 。 精 缝 皮 皮 术 女 性 患 者 无 游 离精 索步 骤 。
1 手 术 方 法 . 2
腹腔镜 组有 2 4例 ( 0 患者 不需用 镇痛 药 ,2例患者 只用 1 5 %) 2

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张盛烺福建省南平同道仁爱医院外科,福建南平 353000[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福建省南平同道仁爱医院收治的81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

利用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

对照组行开放疝修补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预后恢复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研究组,切口长度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对照组下床时间、进食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00%)低于研究组(9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 =0.542)。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50%)高于研究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 =0.023)。

结论 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效果显著。

为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安全、快速和有效的治疗选择,对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腔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疝修补手术;手术指标;预后恢复指标;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1(a)-0041-04Value of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TAPP)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ZHANG ShenglangDepartment of Surgery, Nanping Tongdao Ren'ai Hospital,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TAPP)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81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dmitted to Nanping Tongdao Ren'ai Hospital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July 2021 to June 2023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41 cases) after generating a randomized sequence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hernia repair surger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Compared surgical indexes, prognostic recovery indexes,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length of the incision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1).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time to eat, time to pain relief, and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longer in the control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1).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95.00%)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97.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372, P =0.542).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17.5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 (2.4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160, P =0.023).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which provides a safe, rapi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1.041[作者简介] 张盛烺(197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方面。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手术操作、风险及恢复等方面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其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手术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将疝囊复位并修补疝孔,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切口。

这种手术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术后恢复时间也更短。

而传统开放手术需要进行较大的切口,术后留下的伤口需要较长时间康复。

因此,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为患者广泛选择的手术方式。

虽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有着很高的成功率,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术中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操作。

因此,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必须确保医生具备充足的技术储备以及正确的操作流程。

此外,术后还需要严密的观察和适当的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恢复期,患者应该在手术后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适当休息并进行适量的运动。

不过,患者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保持伤口的干燥和卫生。

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如轻微的疼痛、肿胀和淤血等,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

如果出现严重疼痛、大面积淤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已经具备了开展该手术的条件和设备。

然而,由于人员和设备资源的限制,一些基层医院在该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基层医院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水平。

总结来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特点是腹腔内的器官通过腹股沟区的缺陷突出。

腹股沟疝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切开腹股沟区域,修补腹股沟疝孔,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1.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原理和优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操作,而不需要进行大切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腹腔镜插入腹腔,通过放置片状网片进行修补,以防止腹股沟区域再次发生疝气。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如下几个明显的优势:首先,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由于手术仅需要进行小切口,减少了手术中出血的风险以及术后的疼痛感,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其次,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

腹腔镜通过显微镜的放大,让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疝气的部位,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后,腹腔镜手术对腹股沟区的损伤较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传统手术往往需要通过直接切开腹股沟区域,这样会对腹股沟区域的神经和血管造成损伤,可能导致术后腹股沟疼痛和淤血等并发症。

而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

2.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案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以某市某医院为例,该医院引进了腹腔镜手术设备,并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在该医院的实践中,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通过对大量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该医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后的患者切口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同时,手术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疝气的复发率较低。

另外,该医院还在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通过引进新的材料和器械,不断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腹腔镜脐内侧襞瓣加强内环口疝修补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腹腔镜脐内侧襞瓣加强内环口疝修补术在儿童及青少年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

【 e od 】 H ri i i ;aa s psM d m i ala etHmir py K yw rs e a n n Lpr c e; ei u l li m n; e o h h n ,g a u l oo l a b i g c ra
儿 童腹 股 沟斜 疝 是 普 通 外科 常见 病 种 之一 , 应 10例 ( 4 1 10侧 ) 童 实 施 了 疝 囊 高 位 结 扎 术 。有 儿
h rirh p yi hlrn a d t n gr i drc g ia ena L X a- n。 l , I enor a h ci e n e a esw t i ieti unlh ris / io u uU 3 i B n d e hn n j n
Ja 一 in
,IN TA
-u C E y n L n - e Dp r e t fHp tb i ya d P nra, hnhn y , H N ag,IMigy . eat n o eaoia n a c s S eze u m lr e
Pe pl Hopia , e z e 18 2 , i a o e s tl Sh n h n 5 0 0 Ch n
12个月 , 2 平均 5 6个月 , 4例复发 ( . %) 2 8 。B组 随访 5~ 4个月 , 7 平均 3 4个月 , 尚未见复发 。二 组患
者 随访期 间均未见睾 丸萎缩等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疝囊 高位结扎合并 脐内侧襞瓣覆 盖内环 口疝修
补术是安全可靠 的, 对有选择 的腹股 沟斜疝 患儿以及青 少年腹股沟斜疝有进一步降低疝复发 的作用 。
D0 :0 37 / m .. s .643 2 2 1 .3 0 3 I1. 87 c a ji n 1 7 -9 X.0 20 .2 s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现代实用医学2016年12月第28卷第12期• 1627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沙达冲,钱家成【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腹膜前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腹腔镜腹膜前痛修补术(TAPP)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单侧40〜60min,双侧70〜90 min;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4.3±l.l)d。

术后阴囊血清肿15例,12例局部热敷,1个月后自行吸收,3例1个月后反复多次抽液后痊愈。

术后随访3〜20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TAP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及复发率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复发油及双侧疝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疝;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基层医院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6.12.044【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6)12-1627-0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常见病、多 发病,尤其在基层医院更为常见,主要包 括直疝、斜疝和股疝。

随着对疝气传统修 补手术术式的不断深入研究,无张力修补 术以其手术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 发率低、并发症少及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 等优势而成为腹股沟油治疗的主要手段 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 腔镜技术的进步及器械的完善,腹腔镜下 疝修补术以其损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 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普外科医师和 广大患者的欢迎。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腹 腔鎌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搬麵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腹腔镜全腹 膜外疝修补术(TEP)及腹腔内补片植入 术(IPOM)。

笔者对2012年6月至2016 年6月实施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腹股沟疝患者200 例,男146例,女54例;年龄35〜84岁,平均(61±20.4)岁;其中斜疝138例(单 侧112例,双侧26例),直疝42例(单侧 12例,双侧30例),股疝20例,均行腹 腔镜修补术。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

腹 腔镜 下小 儿腹 股 沟疝修 补术 在 国 内已广泛 开 展 , 腹腔镜 应 用 于小 儿 腹 股 沟嵌 顿 疝 的报 道 尚不 但
多见 。我 院 20 0 4年 5月 ~ 0 6年 7月 开 展 腹 腔 镜 20
接 结 扎 。如 内环 口直 径 ≥1 5 c 则 按 刘 嘉 林 等 … . m,
及 3 。 腔 镜 。首 先 , 查 被 还 纳 的肠 管组 织 有 无 0腹 探 坏死 ; 其次 , 了解 对侧 有无 隐 匿性疝 ; 再次 , 明确 内环 口内径 的大小 。探 查 清楚 后 , 在耻 骨 联 合 与 脐 孔 的 中点做 5 5mm皮 肤 切 口, . 置入 5 mm t cr 分 离 r a 和 o 钳 , 患侧 内环 口体表 投 影点 作 15 mm皮 肤 切 口, 在 . 应 用带 线针 和针 钩 ( n ol e 配 合 , 过输 精 管 和 E d co ) s 越 睾 丸 血 管 , 包 缝 扎 内环 , 结 埋 在 皮 下 。对 于 女 荷 线 性 , n o l e针 不 必 强 求 越 过 子 宫 圆 韧 带 , 以直 E dc s o 可
维普资讯


7 4・ 7
中国微创外科杂圭 ! ! 生 旦筮 !鲞笙 !塑
! 垡!
! 旦

临 床 论 著

腹腔镜在d J 腹 股沟 嵌顿 疝手术中 的应 用 ,L
李 鸿 飞 覃 强 梁 旭 睿
( 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外一科 , 池 广 河 5 70 ) 40 0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腹 腔 镜 小 儿 腹 股 沟 嵌 顿 疝 手 术 的 疗 效 。
方 法 应 用 腹 腔 镜 疝 修 补 术 治 疗 小 儿 腹 股 沟嵌 顿 疝 3 2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方法在本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患者,争取家属及患者本人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

应用开放性手术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之后,两转患者手术效果各不相同,将其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发生并发症次数明显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之中应用腹腔镜临床效果良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恢复速度相对较快,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一般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虽然该手术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之后恢复速度较慢,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所以临床预后不够良好[1-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开始应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该技术具有操作精确、创伤小的优势,临床手术效果良好。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00例患者,争取家属及患者本人同意之后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病人的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0月范围之内。

应用开放性手术的5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50例患者划分为试验组。

入选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中共有77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其中最高年龄85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62.00±2.35)岁。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腹股沟区斜行切口,逐步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将疝囊分离出来然后高位结扎,使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

2019年12月临床医学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薛飞,都庆国*(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陕西西安,710068)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8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腔镜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双重高位结扎以及在高位结扎基础上脐正中皱襞覆盖内环口的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患儿疝复发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观察患儿术后的并发症、随访情况。

结果85例患儿中6例术中发现隐匿疝,其中37例年长儿和巨大疝患儿进行了个体化的治疗,行疝囊高位结扎和在双重高位结扎的基础上进行脐正中襞覆盖内环口修补术,未发现隐匿疝,其他患儿均行复发疝及隐匿疝疝囊高位结扎。

术后随访5~29个月,患儿中无疝复发,无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睾丸萎缩及皮下线结反应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采用腹腔镜下个体化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原因及年龄段复发疝患儿的治疗是安全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复发疝;儿童;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35-0029-02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35012基金项目:陕西省卫生健康科研基金项目(No.2018D022)。

作者简介:薛飞(1988-),男,汉族,陕西渭南人,主治医师,博士。

研究方向:消化道肿瘤及腹壁疝的微创治疗。

*通讯作者:都庆国,E -mail :dr_duqingguo@.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XUE Fei,DU Qing-guo *(No.2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Xi'an 710068,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85children with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 who underwent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individually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high ligation of simple hernia sac,double high ligation and the middle umbilical fold covering the inner ring on the basis of high lig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recurrence of children's hernia,the solutions were put forward,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follow-up were observed.Results Among the 85children,concealed hernia was found in 6cases during the operation.There were 37cases of elder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giant hernia,who were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therapy,including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and repair of the inner ring mouth covered by navel median fold on the basis of double high ligation.No concealed hernia was found.The other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the high ligation of the recurrent hernia and the concealed hernia sac.After 5-29months of follow-up,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hernia,scrotal hematoma,iatrogenic cryptorchidism,testicular atrophy and hypodermic junction reaction.Conclusion It is safe to treat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hernia of different causes and ages with individualiz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and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are low.KEYWORDS:laparoscopy;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children;high ligation of simple hernia sac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疝修补术占小儿外科手术的15%左右[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基层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制双孔导线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3年1月~2015年9月,本院共收治了50例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自制单孔导线针,观察组应用自制双孔导线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儿应用自制双孔导线缝扎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标签:自制双孔导线针;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应用效果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在腹膜外间隙高位借助腹腔镜微创技术对疝囊颈进行结扎,是临床上治疗小儿疝的主要方法[1]。

该手术方法不仅实现了高位疝囊结扎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腹股沟周围解剖的干扰,促进患儿术后修复缺损。

本文探讨了自制双孔针在基层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为1.5~9.0岁,平均年龄(5.2±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患者年龄
2.0~9.5岁,平均年龄(5.4±
3.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麻处理后,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患者脐环上切一4mm小口,将其当作腹腔镜观察孔,同时将二氧化碳气腹压调整至1.07kPa~1.33kPa,再对疝囊位置、大小等进行观察。

若患者疝囊内存在大网膜等内容物,那么医护人员需要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向内推压,或者借助腹腔镜分离钳将内容物进行还纳入腹处理[2]。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对侧进行观察,检查是否存在隐形疝。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时采用的是自制单孔针(见图1),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借助腹腔镜将患侧内环口找出,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进而使缝线带入腹腔。

然后,医护人员对外半周腹膜或者环口内腹膜进行缝合,从戳孔处将针退出体外,线端留在腹内。

最后,医护人员从同一戳孔将带线单孔针刺入腹腔,穿过余下半周腹膜时套出留在腹腔内的线端,退出带线针。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双孔针(见图2),具体操作如下:自制双孔导线针双孔均带线医护人员首先在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将导线针刺入,同时
把缝线带入腹腔内,将外半周或者内环口内腹膜进行缝合处理,并把第一孔线端留在患者腹腔内。

其次,医护人员将双孔针退到腹腔前间隙处,同时反向穿过余半周腹膜,借助第二孔线套出留在患者腹腔内的线段,退出带线针。

如果输精管段内环口折叠显露较模糊,那么将导线针绕到该位置时就用针将折叠处展开,使输精管走向充分显露出来,然后再进行缝合处理[3]。

最后,在自戳孔位置将线抽出并打外科结,荷包缝合内环口,在戳孔处皮下进行打结。

关闭内环口后解除气腹,即完成手术。

1.3统计学的方法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以知道,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要长于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要大于观察组,但是差异较小,不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腹腔镜不但能够对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组织和周边组织进行准确地分辨,而且还能发现对侧潜在的隐性疝。

当前,临床上开始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来治疗小儿斜疝,腹腔镜具有照明、放大等特点,能够准确辨认出输卵管、精索及腹壁下动脉,医护人员借助腹腔镜能够轻松避开这些结构进行操作。

有文献资料提出[4],利用自制导线针在患者疝囊内环口位置实施腹膜外高位结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实现微创、美观的目的。

应用导线针能够使腹壁与结扎点紧贴相连,而且能够使腹腔对内环口的冲击过渡到其对腹壁的冲击,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

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单孔导线针,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自制双孔导线针。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双孔导线针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较高,但是医护人员在实施手术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医护人员在手术时通常将气腹压设置为1.07kPa,对中、小疝囊,该气腹压就能对内环口周围腹膜进行扩展[5]。

但是在解剖结构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需要适当调高气腹压,但是不能使气腹压过高,不然在拔气腹针的时候可能出血。

②医护人员在腹膜前间隙潜行导线针时,必须要认清解剖结构,要避开腹壁下精索组织和血管组织,切勿盲目穿刺。

③如果内环口过大或者缝合不完整,医护人员可以实施二次缝合结扎。

④若疝囊坠入阴囊的较大斜疝,医护人员在手术时需要将内容物还纳腹腔,尽量将疝囊内的液体回流至腹腔,而且医护人员需要按压患侧阴囊后才能进行结扎[6]。

⑤医护人员术后还需要对对侧腹股沟进行常规探查,观察是否存在隐性疝,一旦发现要立
刻处理。

参考文献:
[1]王雪清,徐越,罗恩,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8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6):921-923.
[2]胥润,李建,刘林波,等.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的对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8(39):147-148.
[3]肖康明.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21):449-450.
[4]覃旱霞.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3):456-457.
[5]郭佳.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50.
[6]敖永琼,谢恩华.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