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教学设计1: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东晋兴亡的史实,讲述南朝的统治,分析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过程与方法:分析图文资料、编演历史小话剧、问题探究等过程,学会观察历史地图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示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视频白居易《忆江南》我们刚刚欣赏了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欣赏了南方美景,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二)、讲授新课一、东晋的兴亡出示材料:(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 ----- 《晋书》“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其初请云:“王与马,共天下’。
盖王氏人伦之盛,实始是矣。
”- ---《南史》卷二一史小组合作:分析歌谣“王与马,共天下”的史实。
教师引导:晋元帝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结交王导后,认为“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便对他“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司马睿出镇下邳,王导就担任安东司马,而王导“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在王导主谋下,司马睿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依靠中原南迁大族并联合江南大族顾先、贺循等,统治了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316年匈奴贵族刘曜攻占长安,俘虏了晋愍帝。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史称东晋。
1.东晋建立时间:317年都城:建康。
建立者:司马睿2.东晋北伐祖逖闻鸡起舞通过观看图片,谁能讲述一下闻鸡起舞或是祖逖北伐的故事?学生讲解:祖逖,范阳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半夜时听到鸡鸣,他叫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重点难点】1.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兴起(1)背景: 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2)建立: 年, 建立东晋,定都。
(3)政权特点: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 ,共天下”。
(4)兴盛: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东晋的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名称由来:420—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 ,总称为“”。
2.统治状况(1)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3)时政治腐败,后发生大规模叛乱, 失守,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1)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社会。
(3)江南地区优越。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1)农业: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兼作,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使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奠定了基础。
【当堂达标】1.一个生活在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共有四个朝代,它们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3.东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分别是()A.316年、383年B.317年、420年C.317年、589年D.316年、589年4.(菏泽中考)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概述东晋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的政治重心由长江下游转移到江南一带。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农业发展1. 种植技术的改进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是稻谷。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江南地区的稻谷产量逐渐提高。
其中最重要的进步是用肥料和灌溉来改善土地质量,以及推广早稻、晚稻的种植技术。
这些改进使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大增强,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女红业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女红业是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女红业主要以“女人手工”作为生产方式,其产品通常包括纺织品、刺绣品等,这些产品对当时的商业贸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地区的女红业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手工业发展1. 陶瓷制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陶瓷生产开始大规模发展。
此时期的陶瓷制造以青瓷、白瓷、绿釉为主,其特点是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优良,火候得当,制品精美细腻,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品质。
2. 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发展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方向之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业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和村落的建设。
同时,江南地区的官方建筑、寺庙、道观等建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文化发展1. 文学创作东晋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谢灵运、陶渊明、刘孝标等,他们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 书法艺术江南地区的书法艺术在东晋南朝时期有了长足发展。
诸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在这一时期活跃于江南地区,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农业、手工业和文化方面,江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中国南方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组号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掌握东晋的兴亡和南朝历史的史实;2.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
【重点难点】从整体社会状况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人力条件等。
【自主先学】(一)东晋的兴亡A 、王导、司马睿B 王敦、司马炎C 、王导、司马炎D 、王敦、司马睿(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的更迭:时间 420年---589年,共170年间2、南朝政权: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南朝都城: 相关连接2 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下列关于南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B 、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C 、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D 、齐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 、南方自然条件好C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相关连接4 下列关于南朝时期水稻种植技术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水稻采用了育秧移植B、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C、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D、长江以南种植了三季稻【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1)请在下面将图中序号处的朝代补充完整①②③④⑤⑥(2)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南迁的人口主要定居在什么地区?2、材料一: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或火耕水檽(nou)(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丰收),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物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沈约《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羯族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东晋初年政权的特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即政权依靠大贵族的支持;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朝代更替的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东晋和南朝形势图,了解人口的南迁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家国情怀】从开发江南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新课导入】导入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朝)刘禹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有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2:我国民间流传了这么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这句话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到现在杭州是最先进、最繁华、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比如世界五百强之一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
其实杭州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那么史书中是如何记载描述古代的以杭州为代表的的江南地区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导入3:播放记录片《中国通史》第34集《门阀政治》视频片段(开头2分40秒内容),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人口的迁徙?这次迁徙有什么特点?在此次迁徙中出现了哪两位与众不同的人?这两个有何特殊之处?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大举入侵,西晋政权摇摇欲坠,为了谋求生存,皇室宗亲,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大举南迁,迁徙者往往是拖家带口,举族南迁,主要迁往江南地区,其中司马睿和王导与众不同,这两个人合作建立了东晋政权,开启了门阀政治的政治模式。
据史书记载,中原大约有一百个世家大族举族迁往江南地区,这些大族的南迁会给靖难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时期的江南,去了解这一时期江南的政治和经济。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续表)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江南:中国地理区域概念。
文化特征经历了由尚武向崇文的转变,文化地位也经历了由偏远到成为中心的转变。
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变化转型,在不断的整合与重构中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到隋唐之际其主要内涵已经比较稳定。
江南多次扮演华夏文化中心的角色,可以说江南文化因吸收中原文化而成长,现已成为中华的主体文化之一。
典型例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2重点问题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历史作用:原因:(1)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典型例题:“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3综合探究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
”(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材料二《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备课系列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 18 课的内容,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初一上册历史学习内容的重点篇目。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走向分裂对峙的关键事件,与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时空上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时序线索的梳理。
这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涉及到第四单元的单元线索民族交融,学好本课能为学生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北社会发展进程打下基础。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
其中东晋与南朝的基本史实学生了解即可,但由于这部分历史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视频史料进行补充,以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这部分内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与后面学生还要接触的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呼应。
经济重心等经济发展概念较为抽象,不易于初一学生理解,因此利用图表类视频等直观性强的材料,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与突破。
【学情分析】本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习只有半学期,历史学习方法的经验不足,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但学生的好奇心强,通过运用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容易激发学习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利用现有的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材料,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本课内容来看,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以及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知道这一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从中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祖逖北伐的相关故事,感悟祖逖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对比导入:出示白居易《忆江南》及《史记》中江南的描写教师引导:白居易的《忆江南》很好的描绘出了江南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之美。
那江南一直都是美丽富饶的景象吗?老师再给大家出示一则《史记》中对江南的描写。
很显然,在西汉司马迁的笔下,当时的江南是人烟稀少且较为落后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呢?(二)新课讲授1.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知识回顾】你还记得西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吗?①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316年,内迁的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过程与方法: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东晋兴亡和江南经济发展的史料;魏晋南朝的更迭表;杜牧《江南春》;PPT 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晋灭亡后北方的一些情况,那么南方的情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感知理解一、东晋的兴亡1.建立。
(1)说一说西晋建立、统一和灭亡的时间。
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
(2)简介:316年,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展示。
(4)引导:为什么说东晋政治的特点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
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要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北伐。
(1)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2)闻鸡起舞的故事: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
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东晋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2).说出南朝包含哪几个朝代。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4).江南地区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
5).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哪一条?6).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1)司马氏势力的衰落。
作为一国之君,却要与手下大臣同坐受贺,说明了司马氏势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了。
(2)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
“王与马,共天下”,而王氏却不能篡权夺位,说明了王氏势力虽大却不是独大,这是几个大族势力相互制衡的结果。
2.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 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 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东晋的兴亡”。
第二部分为“南朝的政治”。
第三部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1. 阅读教材,简述东晋的建立、发展、灭亡的历史史实。
2. 阅读教材, 写出东晋淝水之战的影响。
、南朝的政治1. 南朝建立的简要史实(时间、王朝、都城)2. 简述南朝前期、后期的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 阅读教材,找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成就)、重点区域、影响。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人们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能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口、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三,说说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 •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内容要求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时期北伐将领的事迹;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王朝的政治特点,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提高史料分析技巧和史料解读能力。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知道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教师导入:这首诗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得以开发的?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探究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找出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以及都城所在地。
提示: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都城在建康。
2.展示材料:材料一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
父裁,镇军司马。
……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
……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年级八执教人时间总编号 3 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课时 1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域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域的开发。
2.经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历史开展线索的才干有所提高。
3.经过对本课的学习看法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关于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域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域的开发的缘由。
导案学案【自主学习】1.东晋的兴亡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________年重建晋王朝,建都________,史称东晋。
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护,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_______年,东晋消亡。
2.南朝的政治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梁武帝________夺得帝位后,发作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域遭到烧杀抢掠,招致千里绝烟,人迹稀有。
3.江南地域的开发自4世纪初起,大批南方人民为规避战祸南下。
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域保送了少量的______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另外江南地域社会比拟安宁。
农业:少量荒地被开垦,耕空中积不时添加,兴修了很多______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良;普遍实行了_______,五岭以南地域还种植了________;此外还开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运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_____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清楚开展。
商业: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事先商业最为生动的大都市。
班级:小组:先生姓名:。
学案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学习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于________年重建晋王朝,建都________,史称东晋。
东晋时突出的政治特点是时人所称的“_________”。
东晋在__________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江南出现了“________”的景象。
________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_______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_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
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________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农业方面,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_________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________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_______;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方面,在缫丝、织布、制瓷、_______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方面,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交流,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学案1: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东晋的兴亡1.建立: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建立东晋,定都。
2发展:东晋在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有所发展。
3.灭亡:公元前________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东晋灭亡后,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都定都在________,史称南朝。
2. 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江南民殷国富。
______朝时政治败坏,发生叛乱,导致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秦汉时期,________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________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⑴(2)(3)(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⑴农业:(2)手工业:(3)商业: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2. 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3.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4.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6. 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7. 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8. 前秦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A.氐B.鲜卑C.匈奴D.羌9. 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10. 下列成语哪一个与淝水之战有关?()A.问鼎中原B.闻鸡起舞C.草木皆兵D.先发制人11. 下列对西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鲜卑族所灭B.因侯景之乱而衰败C.曾经短暂地统一过全国D.与东晋政权形成“东西并立”的格局12. 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②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③前秦军队的纪律严明、战斗力强④东晋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是讲述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A.辛弃疾B.祖逖C.陆游D.苏轼二、填空题14.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利用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江南美景图》和诗歌《忆江南》,提问:江南在哪里?它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引出本课内容。
探究新知一、东晋的兴亡(一)东晋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简要介绍西晋的灭亡以及东晋的建立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了解西晋灭亡及东晋建立的基本情况。
(二)东晋的统治【教师活动】出示材料,讲解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兄弟的支持下建立东晋;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知道东晋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王与马,共天下”。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三)北伐【教师活动】出示《东晋形势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东晋的地域范围。
讲解东晋时期北伐的情况。
【学生活动】了解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因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闻鸡起舞》及材料,介绍祖逖的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了解“闻鸡起舞”的典故。
【教师活动】讲述东晋抵御了北方的军事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提问:东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知道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总结回答东晋时期的政治特点:门阀士族与王权相互依存,北伐失败,局部统一,东晋偏安江南。
(四)东晋的灭亡【教师活动】讲解东晋的灭亡。
【学生活动】知道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灭亡。
精品初中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教学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播放视频《江南美景》。
过渡: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
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自主预习
1.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镇守长江中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年重建晋
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东晋。
2.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四个王朝。
3.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梨耕,实行,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5.南朝时的,人口众多,时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合作探究
1.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
2.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导学案
四、随堂演练
1.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②西晋③西汉④南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3.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
C.社会安定
D.北方人南迁
4. 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A.14年
B.36年
C.50年
D.37年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6.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7.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8.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五、课后反思
导学案班级姓名第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 316 317 健康
2.宋、齐、梁、陈
3.黄河流域
4.精耕细作施用粪肥
5.健康
三、合作探究
1.
2.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四、随堂演练
1.D
2.A
3.D
4.B
5.B
6.C
7.B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