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PPT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二、环境的范围与分类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不 同,分为天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物质要素的不同,分为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根据组成环境的范围不同,分为区域环境、 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按照环境功能不同,分为生态环境与生活 环境
第二节 环境问题
1、不同于环境社会关系。(意志性的社会 关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结果而 不是对象。)
2、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
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的 概念:参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享 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主要 表现为工业三废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1、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 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
2、水污染 3、土地、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物种灭绝。 5、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四、人类环境观
人类环境观的概念:又称人类环境价值观, 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 和,是人类的环境社会意识。
种因素的总体。它是一个相对概念。 2、生态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整个生物界并构
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 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 3、在环境学上的定义:环境是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称。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物质环境。
环境学上的“环境”的特点:
环境立法技术
法律的内部结构:
1、法律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后果
2、法律规范的分类:命令、禁止、授权和任 意性规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法规,其基本制度对于保护我们的环境与资源至关重要。

这项法律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定依据,具有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特点。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环境管理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估、环境预警等多个环节。

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监控着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二、资源管理制度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制度的建立,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我们的资源。

通过资源管理制度,我国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利用和保护,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环境修复和补偿制度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大亮点。

环境修复制度指的是在环境受到破坏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使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伤害和影响。

而环境补偿制度则是指对于给环境造成的损害,要由污染者或者使用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以强化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

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加强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公众可以通过参与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等活动,积极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制度的建立,使环境保护不再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单方面的事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律基础。

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些制度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健康的地球家园。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改起,一起为环境与资源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概述识记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定义指能够反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本质,体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贯穿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始终,并能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法律规范。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定义指按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的目的和基本原则确立的,具体表现并普遍适用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各个领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和地位作用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六章(国际环境条约在中国的适用和该法的生效时间)环境保护法视为我国的环境基本法并非国家基本法《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率先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和基本政策。

其次为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尊定了基础再次确立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其他相关部分分工负责管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体系,促进了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最后促进了全名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其他部门法在修订时纳入与保护环境与资源相关的条款。

领会1确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依据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具有法律规范的特性,以便执法者,司法者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与矛盾。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不能等同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则必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有原则,与其他部门共有的原则不应该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应该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之中,并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规范体系具有指导与纲要作用。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内容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战略性宣示性的口号不宜直接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原则。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PPT课件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PPT课件
197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1年5月,国家计委、建委、经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发
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2年2月,国务院根据环境保护法发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10月,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环境综
主要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
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
2021/7/22
18
二、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021/7/22
19
1中国环境立法的发展历程
产生时期(1949—1973)
环境立法侧重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开始注意到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并颁布了一些与防治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021/7/22
22
2.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 史文化遗产。”
2021/7/22
23
2.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加以全面综合调整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的、范围、方针政策、基本原

第三章_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_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 该案要求在发展的需要和保护环境的必要之间选择 一条中间路线。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本案是一个对于 决定相互竞争的因素具有基本意义的原则,它在未 来的重大环境争端的解决中起重要作用,它被全球 广泛接受而构成现代国际法的一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一条 为了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 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 第三节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第四节 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节 环境保护法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则概述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指在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或体现的,对环境保 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方针。
它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 系的基本准则,是环境保护法本质的集中表 现。
• 1992年10月,匈牙利向国际法院提出申请。
• 国际法院本案判决书140段:“通观历史,人类 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人类 过去从事这种干扰时从不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新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以欠考虑和未减 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当代人及其后 代所带来的危险。
• 可持续发展充分表达了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 协调的需要。……对本案而言,双方都应重新审 视盖巴斯科夫电厂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 它们必须为多瑙河故道和该河两岸支流所释放的 水量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
沿海多个省份出现癌症村
• 浙江萧山坞里村,江苏盐城 东兴村,山东肥城肖家店 村……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一个接一个癌症村出现在东 部滨海经济活跃地带。名单 上还有无锡广丰村,常州新 北区,阜宁县洋桥村,安徽 宿州张庄村,阳谷县西关村、 邵楼村、西汉庄村、国庄村, 天津西堤头村、刘快庄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训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训课件
(5)取得排污许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 污许可管理制度;未取得,不得排污。
(6)信息公开:公开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 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 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企业的防治污染责任—末端治理
(1)达标排放;严禁逃避监管违法排污:严禁通过暗管 、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 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 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 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新《环境保护法》是一部"长牙齿"的法 律,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打出硬 拳头的法律。
新增内容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 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 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 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 法行为。
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 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 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 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 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PPT精选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解读PPT精选文档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 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 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 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责 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17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 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 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 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29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 处置、回收利用。
废弃物 回用
第三十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环境 标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20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 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 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 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理论
4
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征 ( 一 ) 研究对象具有特定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 一新兴法律部门 为 研究对象的学科 。 ( 二 ) 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 现代环境法产生于 18 世纪后期 , 也就是工 业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 第一代环境污染时期 。 ( 三 ) 是一门交叉学科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介于法学与环境科 学之间的边缘性 、 交叉性的学科 , 具有明显的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 特点 。
11
( 二 ) 与自 然科学理论的联系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一层层地揭开了自 然界的神秘面纱 , 也使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有了确 定性的科学基础 ; 在帮助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 同 时 , 使人类认识到了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 环保思想也由 此产生 。 ( 三 ) 与社会科学理论的联系 社会科学 , 尤其是哲学 、 伦理学 、 法学理 论都不同程度地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
12
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础理论确立的历 史必然性和意义 关于用法律调整人与自 然关系的理论是否是 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学的 基础理论 , 在环境法学界 一直有争论 , 如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蔡守秋 教授认为 , 这一理论是环境法学的基本理论 , 并 指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与之相 关的人与人的关系 ; 而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艳芳教 授却认为一切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 环境法也是这样 , 因 而环境法并不调 整人与 自 然之间的关系 , 环境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协调 。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 本理论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概述 一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的涵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指对环境与资源保护 规律、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 进行理论概括的科学。

第3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ppt课件

第3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ppt课件
有不同于物与物的自然关系的特点。 ❖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特点和状况除了取决于人之外还与自然有关,
不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物与物的关系或理解为物、大自 然。 ❖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可以由人类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调整或协调的关系。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问题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一节 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和意义
一、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ERL subject
ERL subject is an Independent branch
二、环境资源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新课件2版)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版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 调整论是将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将环境法 学与其他法律学科联系起来、区别开来的理论。
❖ 调整论是说明环境法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理 论,是对环境法的长远发展、总体发展起指导 作用的理论。
❖ 调整论是体现环境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法 律规范的理论,是将环境道德与环境法制结合 起来以实现环境法治的理论。
返主页
ERL
第三章 环境资源法学概述
第二节 环境资源法学关于调整人与自然关系 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一、调整论的主要内容
三、调整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Content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Theory
Jurisprudence sources of the Regulation Theory

环境法基础 第三章

环境法基础 第三章

应该着重加大对未按规定使用排污费的行为的行政问责及 相关的监督力度。
第三章 环境法律制度
第六节 限期治理制度
• 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 对长期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的排放单位,经人民政府决定,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监督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 规定要求 • 限期治理使用的对象? 1.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单位 2.未完成排污削减任务的单位 3.造成严重污染的单位
• 1.掌握管辖范围内各单位的排污情况,对需 要限期治理的污染源,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 提出限期治理意见 • 2.对限期治理单位的治理情况,进度进行监 督检查,提出指导意见和要求 • 3.对限期整改的企业进行验收 • 4.没完成的单位进行罚款,或报本级政府责 令停业关闭
限期治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 地方保护主义
违反限期治理的法律责任
• 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单位,必须承担 以下法律责任:
1. 加倍征收排污费 2. 罚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 决定 注意: 1)“二选一原则” 2)中央直属企业的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在限期治理制度中 的职责
第三章 环境法律制度
第七节 限期淘汰制度
限期淘汰制度
• 国家以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调整产业 结构为目的,定期公布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 生产工艺和设备名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的监督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和使用者 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生产、销售、进口和使 用的制度。 • 对整个行业的限期淘汰,非针对个别单位
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程序
• 1.填报登记表 排污单位填报《排污申报登记表》 • 2.审核注册 《登记表》在其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向所在地的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登记,领取《排污申报登 记注册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
主要内容
排污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征收程序、缴纳义务人的范围和缴纳义务 人的义务等。排污收费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04
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
国家作为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对国有自然资源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自然资源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概述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提起 环境公益诉讼,维护公共环境权 益。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范围
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违 法行为的监督和纠正。
环境公益诉讼的法 律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公益诉讼的胜诉方可以获得 相应的赔偿金和奖励,败诉方则 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民事责任
由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损失时,受害者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违法行为者赔偿损失。
违法者承担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者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
刑事责任
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构成犯罪时,司法机关可以依 法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概念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经审查依 法作出是否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环境保护活动的决定。
主要内容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包括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设定权限、审查程序、听证程 序、有效期和监督检查等。
排污收费制度
概念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者,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环境法的主要制度介绍(ppt 99页)

环境法的主要制度介绍(ppt 99页)

一、环境影响评级制度概述
1. 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 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 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内容、编(填)报和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程序 等方面所作的规定的总称。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概述
1. 概念
狭义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 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 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影响评价法施行之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 要涉及建设项目层次)。
广义的概念指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如经济发展政策、 规划,重大经济开发计划)之前 ,事先对该项活动可 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
2.处罚:罚款1000元,并要求化工厂赔偿渔民的全部损
失5万元。
3.法律问题
(1)市环保局能否要求化工厂赔偿渔民的损失?
市环保局作出的两项决定中,第二项决定要求化工 厂赔偿渔民的全部损失属于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属于法 定的行政处罚形式,不能以行政处罚的形式出现。应当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即 “因水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 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 理机构、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调解处理。”因此, 环保局不能强制要求化工厂赔偿渔民的全部损失。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2.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1)规划环评的范围 ①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把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 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 自然资源开发等一系列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并 相应规定了必要的程序和法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pt课件

.
3
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 内让学生看得懂,记得住,有必要对教材 内容在教学中作出适当安排。教材一共是 四编二十一章,从第四编第十七章以后作 为删除部分,第二编,第三编通过专题形 式、选择适当主题进行讲解。
.
4
(2)分类
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
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 、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 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 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 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 就不同。如:近期大家关注的雾霾天气就是严 重的环境问题。
1、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 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 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 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
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
.
19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 、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
1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1.概述
• 2.参考资料
• 3.平时成绩
.
2
概述
(1)性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作为最年轻的法学分支学科, 在专业学者和整个法律界的努力下,得以迅速发展, 并被列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以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这 一新兴部门法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与法学其他分支学 科相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内容更为庞杂,是法学 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科学,具有明显的自 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显著增强 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有 效的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 物及其他有害物质。.20 Nhomakorabea.

环保法律讲座PPT课件

环保法律讲座PPT课件
8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公民、法人、组织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政府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众提供便利。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
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 建设单位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 充分征求意见。 公民有权举报破坏环境行为 环保组织可提起环保公益诉讼(最高院司法解释和通知,筹措组建团体)
20
处罚理由
并罚理由:
建设项目未经环保审批擅自建设; 建设项目未落实配套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 是两个违法行为,需要分别作出处理。根据本案的违法程度,故对该公司实施
并罚。
提醒:
“先照后证”之后,环保局查处了不少企业未办理环评手续就擅自建设投入 生产,同时也未落实污染防治“三同时”要求。
企业在陈述申辩中提及:申领工商营业执照的时候不再需要提供环评文件, 因此以为不需要做环评。
6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根据环保目标和治理任务,政府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 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 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鼓励和引导再生资源利用
法 占全部处罚的90%。Βιβλιοθήκη 10第六章 法律责任(二)
民事责任
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 进行损害赔偿。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污染者就以下事项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
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 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在海防林建设中,林业部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突破了林地落实难、沙地造林成活难、退塘还林 难三大难题,采取林瓜套种模式,在海防林种植 的树苗间种植西瓜,得到林瓜双赢的成效。种瓜 效益好,又解决种树浇水,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 活率。
海南海防林造林15.8万亩 涉及海岸线 长780公里
为了解决退塘还林的问题,海南省采取思想疏导 和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先填塘多补助、 后填塘少补助、2010年填塘不补助”的机制,许 多虾农和渔民纷纷主动填掉自家经营多年的鱼塘 虾塘,种上防护林。
海南海防林造林15.8万亩 涉及海岸线 长780公里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 特征 规则性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 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 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 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 特征
由环境法规规定、确认或
规则性
体现。
形式
《环境保护法》
①直接规定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②保间护接规规划定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1 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 §3.2 协调发展原则 §3.3 预防为主原则 §3.4 环境责任原则 §3.5 环境民主原则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成果和总结本国环境立 法经验的基础之上,1989年《环境保护法》在 第二章专章对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 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体系进一步丰富
一、环境规划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概述
环境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环境条件 、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自 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及村镇建设、工农业 生产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在一定时期内所 作的总体安排,以便达到其预定的环境目标。
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主 编 曹明德
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 制度
第一节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一、 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概念 二、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分类 三、环境法基本制度的特点
2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一、环境规划制度 二、环境监测制度 三、环境标准制度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三同时”制度 六、许可证制度 七、经济调控制度 八、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九、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十、自然资源恢复制度 十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禁限制度
(2)环境监测的对象
环境监测主要以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状况为监测 对象。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城 市废弃物、医疗废物、废水等;环境质量状况 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农畜产品 、水产品、森林植被、土地沙漠化及盐碱化、 地面沉降、自然保护区等。
(3)环境监测的分类
研究性监测,指环境科研工作中的研究、研定 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范围、 污染强度及其迁移转化的趋势和规律而进行的 监测,是为了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 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
(二)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度 3.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4.城乡规划
二、环境监测制度
(一)环境监测制度概述
环境监测,是指依法从事环境监测的机构及其 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 法,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环境中 各项要素及其指标或变化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或 长期跟踪测定的科学活动。
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技术信 息,在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及环境质 量变化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分析所作出的具 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环境保护规划是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决 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贯彻预防为主原则 ,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第26条
1988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6条对大 气污染监测作出了规定。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11条
1991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监测为环境 管理服务的若干规定(暂行)》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污染源监测管理 办法》,此规定加强了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环境基本法律制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在适用这 些制度时没有绝对的界限。如规划制度,许可 证制度既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又是自 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只是在适用这些 制度时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环境法基本制度的特点
第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适用对象的 特定性
第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具有较强的 操作性
重点问题
1 2 3 4
第一节 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一、 环境法基本制度的概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了实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贯彻和落实环 境法的基本原则,由调整特定环境资源社会关 系的一系列环境资源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对完 整的规范体系。
环境资源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环境污染防治和 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 关系。
为了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国家环保总 局在2007年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二)环境监测制度的主要内容
1 (1)环境监测的目的
第一,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第二,积累环境本底值资料,掌握准确的环境容量
的数据,为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环境标准 、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的综合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 依据; 第三,促进环境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第四,预防污染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
监视性监测,指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定点、 定时和定期的长期监测,包括污染控制排放监 测和污染趋势监测,是对环境污染进行的经常 性、监视性的监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调整环境资源 关系的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法律化 的体现,是一个综合各种调整手段的法律规范 体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具有法律效力 的规范体系,一切享用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 。
二、环境法基本制度的分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从不同的环境 资源保护领域发展起来的,根据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的基本制度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的不同, 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保护基本法 律制度;另一类是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规划制度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项重 要制度,受到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重视。
我国1973年颁布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 干规定(试行草案)》
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第7条 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 》、《水法》等环境资源部门法中都对环境规 划进行了规定。
第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在规范组成 上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有开放 性的特点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第二节 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在我国环境执法 、司法和守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首先规定了环 境影响评价制度(第6条)、环境规划制度( 第7条)、征收排污费制度(第18条)、“三 同时”制度(第6条)和环境标准制度(第18 条、第19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