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精讲

合集下载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名词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平洋战争、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这里我想重点讲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首先来讲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从此变成了水深火热的地方。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滔天大罪。

四海之内,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

这时,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经伤亡惨重,被迫走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

但在国土沦丧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奋勇抵抗。

一边抗战,一边力求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做出来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民族存亡之际,共同投入到战场之中。

国民党投入到抗日的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是在敌后战场活动。

他们一同努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中,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与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了日军1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上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由于上述特殊历史原因,它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国民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本文仅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情况作一概括分析。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这个时期日寇凭借武器装备及兵力上的优势实行连续不断的进攻,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进行了比较认真的抵抗。

这时期中日双方军队先后进行了平津南口作战、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及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在这些战役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优势装备的敌人面前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其中尤以淞沪、忻口、台儿庄等会战更为突出,是侵略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淞沪会战激战三个月,敌軍以死伤四万余人的代价占领上海。

1938年初进行的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和矶谷师团两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有力的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对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有着重要义。

但是纵观这个时期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除个别战役外,从总体上受中国军队打得是败仗。

分析失败原因主要有两点:从客观上讲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军事上占优势,而且在经济力量上也占据优势;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付出一定的血的代价,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形势,才能最后战而胜之。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三、名词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太平洋战争、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从 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这里我想重点讲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首先来讲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即使当时国力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投入全面战争。

例如随即大量增加公债发行,并发起了日本全国性的“消费节约运动”。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当时上海为中国第一大商港,每年对外贸易额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历史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历史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坚守阵地长达20多 天,有力阻击了日军旳南进计划,大量消 耗了日军旳有生力量和物资装备。
忻口战役
在台儿庄战役剧烈进行旳时候, 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 庄内。守卫旳三十一·师师长 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 夺回阵地。战士们懂得此去九 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 城宣告:“每名敢死队赏大洋 30块。”报名旳战士当即表达: “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 了不让我们旳子孙后裔作日本 人旳奴隶,是要争取民族旳生 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 白刃战中,有旳受了伤,又从 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 人;有旳拉响身上旳手雷和敌 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 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余11人 活着回来······
请把历史书翻到 P79,阅读左边 阴影部分内容, 思索下面问题
为何池峰城要赏 每名敢死队员30 块大洋?为何他 们都不要?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此次战役 是中华民族全方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 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旳又一次巨大 胜利。鼓舞了全民族旳士气,灭了日本侵 略者旳威风。消灭了日寇大量有生力量。 同步,也有数万华夏英雄子女为国捐躯。
1937年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旳中国 军队打死前来侦察旳日军大山勇夫大尉, 是为“八·一三”事变。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 之任何部分,遇有
淞沪战役
侵略,惟有实施天
• 8月14日,本地国民党驻军在总司 令张治中旳指挥下,指挥三个德械
赋之自卫权以应之。师开始总攻,中国空军也到上海协
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告组建
挫折。
•“大日本皇军不可战 胜”旳神话破灭了。
台儿庄战役
地点 时间 参战方 参战方兵力
伤亡情况 成果
山东台儿庄
1938年3月23日~4月7日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之_国民党与正面战场

三、战略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 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不仅 未实施有效的战略反攻,反而固守其错误立场, 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等一系列溃败,从而大大削弱 了总反攻的有利形势。在日军投降前后,国民党 军队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垄断受降权力,独吞胜 利果实,并为此积极准备内战,其消极作用是很 明显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3、徐州会战 •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向台 儿庄进犯,企图达到迂回进攻 台儿庄的目的。李宗仁调集数 倍于敌的兵力将矶谷师团包围 在台儿庄。4月6日,中国军队 向敌人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 斗共击毙敌人7000人,伤13000 人,俘虏700人。
• 评价:其中的台儿庄大捷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 的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1、忻口会战
• 10月13日,日军以三个师 团的兵力向忻口进攻。国 民党守军在第二战区副司 令长官卫立煌的指挥下, 奋勇抗战,在八路军的配 合下,经过23天的阵地争 夺战,大小40余次战斗, 击毙击伤敌2万余人。
• 点评: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 下的作战行动,形成了华北有 利的局势 。 • 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第九军军 长郝梦龄
国民党正面战场之
• 枣宜战役 • 1939年初到本世纪末942 期间,为逼迫国民政府投 降,日本向华中、华南的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一 系列进攻。在1940年5月 枣宜战役中,国民党第三 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率军与敌人血战九昼夜, 壮烈殉国。周恩来称他为 “全国军人楷模”
• 由于日军并未完全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所以这一时 期国民党虽消极抵抗但仍在抗日。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国民党并未完全投敌,仍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 ②仍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抵抗,还组织了不少大会战。这 些会战大多数失利,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 • ③在这一时期,正面战场还牵制着日军在华近40%的兵力, 这对敌后战场仍起了一定配合作用。 • ④在国际上,国民政府仍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 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派远征军配合盟军作战,这对 中国的国际威望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有一定影响的。

国民党与抗日

国民党与抗日
国民党与抗日 的正面战场
淞沪混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 性。 • 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淞沪、忻口、徐州及 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 利,歼灭日军1万多。
• 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装备 日军的大举进攻,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强地与 侵略者战斗,流血牺牲者可谓千千万万。
•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 • 1、国民党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 以巨大的牺牲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 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 2、在血与火中,国民党逐步认识到战争的 一些客观规律,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保存了相当数量的有生力量。
• 3、在战争初期,正面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 力,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 战场,从此两个战场互相策应、互相促进、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 4、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 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扩大了中国 抗战的影响,博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 家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 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局限:
• 1、抗战意志衰退,以保存实力、坐待胜利 为指导思想,失去了抗战初期的积极性。 • 2、蒋介石“曲线救国”的策略,导致国民 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 名,如孙殿英、孙良诚、庞炳勋等。 • 3、军队贪污腐化,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 难财。 • 4、军队的纪律败坏,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主观原因: •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 第二,战略指导方针失误。 • 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 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是防御的方针战, 由于兵力分散,又缺少强大的预备队,一 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就会引起全线动摇 和崩溃。
• 第三,派系林立,各为已谋。 • 在战斗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 协内作战,甚至互相倾轧,不能协同作战 而贻误战机; • 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驰,内部腐败,部 分高级将领畏敌如虎,闻敌即溃,弃职而 逃。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课件

国民党正面战场ppt课件
31
32
国军十大抗战名将
张自忠 杜聿明 薛岳 傅作义 王耀武
李宗仁 孙立人 卫立煌 戴安澜 赵登禹
33
张自忠
职位 战绩
国军第33集团 军总司令
台儿庄战役 临沂大捷 收复枣阳桐柏 鄂北大捷 襄东大捷
34
谁逼死了张自忠?
不是日军,是沸腾的舆论
30年代中期,张自忠所在的第29军留驻华北的时候,这支军队 几乎全员都视日军为死敌,有事没事都要找日本人的麻烦,然而张 自忠儒雅周详,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他 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然而在外人看来却不然,随着各种舆论地 传播,他变成了华北头号汉奸。再转到南京的途中,甚至遭到了学 生们的暴动。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寻找能以死证明自己爱国之心的 机会,在不许失败撤退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出入险境,战功显赫。 然而在湖北襄樊一战时他终于找到了机会,原本不用亲自上战场的 他穿上了鲜艳的黄呢军装不顾劝阻毅然出征。终于战斗到了生命的 最后一刻,得以完成了夙愿。
6
7、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6日 (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 伤亡:0.75万 日军:伤亡:1.1万
8、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1938年6月(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第一战区 伤亡:10万 日军:第14师团 伤亡:3.2万
9、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5日 (国民党与日军) 国军:110万军力 伤亡:40万 日军:35万军力 伤亡:14万
9
五战区,津浦路,实际上就是以徐州为核心的津浦路防线, 六战区撤销,六战区原本就是五战区北方的屏障,现在日军都打到徐州了, 六战区的存在也没有意义。 七战区撤销 八战区,青甘宁。 八战区-西北中央化 这次调整的战略核心依然是武汉。

历史课件__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共27页PPT

历史课件__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共27页PPT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历史课件__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的主要战役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观点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比较积极地。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华民族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

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11]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12](第三册,P3;第二册,P30,P111)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及其抗战ppt

国民党正面战场及其抗战ppt

忻口之战:国民党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密切 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 万余人,迟滞了日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 局势。
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 捷.虽最终放弃了徐州,但也取得了消灭日军1万多人 的重大战果。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 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具有较高的抗日积极性。 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 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万多。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面对拥有海空绝对 控制的日军,在苏州河两岸,中国军人以血肉之 躯 抵挡日军坦克火炮的疯狂攻击,坚守淞沪战线 长达三个月,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6万 余人,比苏德战场初期,在基辅的苏联红军的表 现,英勇的多。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 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国民党正面战场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军队以重大民族牺牲, 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会师, 使得盟军有可能腾出手来集中解决欧洲事件, 换来了国际尊重,各国领导人曾先后高度评价过中国战场 因此,美英等国先后放弃了租界等一切在华特权, 基本取得了国际关系的平等地位, 终止了晚清以来的外交屈辱状况。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进行过22次百万人重大战役 , 陆军伤亡321万,空军阵亡4300余人,毁机2468驾。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此外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在内的11名上将, 34名中将,50名少将, 总共歼灭日军100余万(死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有150万), 这是血的数字,铁的贡献,不可抹杀。
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 不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全民族尊敬 与纪念的。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五大会战:
①1937.8淞沪会战 ②1937.9太原会战 ③1938.1徐州会战 ④1938.6武汉会战 ⑤1941.12第三次长沙会战
一、平型关大捷(正面战场、太原会战)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平型关 3、双方部队: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八路军一一五师 4、八路军指挥:林彪 5、战果:歼敌1000多人 P97 6、意义: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 个胜利 P97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徐州会战)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为民族利益英勇献身
的自我牺牲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 主义精神。 四、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变化和原因 1、变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 ? P104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 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不抵抗—坚决抵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结果:1944年初,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一溃千里,丢失了豫、 湘、桂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的一部分。?
1、背景: 2、时间:19:国民党军队
3、战果:歼敌1万余人 P100 4、意义: ①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P100
二、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10月 指挥官:蒋介石 2、地点: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3、著名战役: 万家岭战役 4、结果: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 5、影响: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P93 ②1938.10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原因:①日军战线太长②兵力不足③国内资源紧张P104 抗日战争三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近代史ppt(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近代史ppt(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 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 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 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 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 誉“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 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小组点评:国民党里,英雄也不少!若当初, 蒋介石没有内战,选择跟共产党共治天下。或 许,对国民党的歌颂的人不会少!
后期的国民党虽然消极对战,但是从 全过程来说:功绩不可磨灭
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 积极反共,但国民党政府的基本利益和民族利益总 体来说是一致的,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 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8年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 100余万,国民党军队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 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 怕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切与 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都为中国抗日战 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都是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纪念 的。
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
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之
4、武汉会战 、 1938年6月l8日,日军大本营下 达了“以初秋为期攻占武汉”的 预备命令, 同时集中了11个师团 25万余人的兵力及300架飞机、 架 120舰艇,发动了对当时国民党 军指挥中心——武汉的进攻,企 图逼迫国民党政府投降。为保卫 为保卫 武汉这个华中腹地及水陆交通枢 纽的大城市,国民党以第5战区 战区、 纽的大城市,国民党以第 战区、 战区的部队共约14个集团军 第9战区的部队共约 个集团军, 战区的部队共约 个集团军, 124个步兵师,49艘舰艇,700 个步兵师, 艘舰艇, 个步兵师 艘舰艇 余架飞机, 余架飞机,并在苏联援华志愿飞 行大队的支援下, 行大队的支援下,进行了武汉保 卫战 。

《正面战场的抗战》精品课件2 (1)

《正面战场的抗战》精品课件2 (1)
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抗战 中国社会各阶层 共产党抗战
(正面战场)
抗战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 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 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你怎样评价正面战 场的抗战?
国民政府抗战初期顽强抵抗,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 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钳制消耗了了大量 日军,支援了敌后战场,振奋了民族精神,扩大了中国抗战 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 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严重后果。
【 三次重要战役一览表】
长沙会战——真实的历史
教材研读
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 现了哪些精神?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奋勇杀敌,高度的爱 国主义精神。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 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导致了什么后果?
1944年初,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 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 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 略彻底破灭
影响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 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 在江西万家岭战役中,歼敌9000余人,重 创日军。但是由于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 利,中国军队被迫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 武汉。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 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随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战 役 开始 名 称 时间
台儿庄 1938年 战役 3月
地点
台儿 庄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地位和 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 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
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 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 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国民党第2战区集中了第2、第6、第7、 第14、第22五个集团军,34个师另13个旅,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 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余人,迟滞了日 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在人 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第一 阶段,国民党军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抗击日军以重兵切 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施了大 规模的反击,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 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誉 “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 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抗战初期,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 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6月,成立了国民参议会。国民党实 行过若干有利抗战的政策。但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 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告终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以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 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 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 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 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 了大片国土。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 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放生重大变化。 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 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 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成消极抗战。 日军在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为了巩固占领区,继续对国民党军队发 动过若干次进攻性打击。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 西北大后方地区。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战在全国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 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摩擦”事件。


庄 战月至1940年,中国抗
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
在此阶段,虽然日本侵略中国的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 由于国民党政府仍坚持抗战,因而,侵华日军进攻的重点仍 然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没有转移主要兵力到敌后战场上 去。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的战 役有:南昌会战(1939年3月~5月)、随枣会战(1939年5 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1939年冬季攻 势(1939年11月~1940年3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 ~1940年11月)、绥西作战(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枣 宜会战(1940年5月~6月)等。这7次战役的规模都很大,地 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广大地区。每次战役日军投 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在20万人以 上。特别是1939年“冬季攻势”和绥西作战,国民党军先后 调动10个战区132个师、9个独立旅,共100多万人投入对日 作战;国民党军在枣宜会战中亦先后调集第5战区55个师40 万人,抗击日军第11集团军8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接近 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不久,由美国方面提议设 立中国战区。为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党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 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余人。同年二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 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 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 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激起了大后方人民 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 机。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日 军 装 备 概 况
豫湘桂战役
戴 安 澜 太平洋战役
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其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 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 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 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 条件; 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 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 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抗战后期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 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 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8 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 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 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