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初期,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 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1938年6月,成立了国民参议会。国民党实 行过若干有利抗战的政策。但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 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告终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以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主观原因: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 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 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 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 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 了大片国土。
日 军 装 备 概 况
豫湘桂战役
戴 安 澜 太平洋战役
国民党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其作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 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 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 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 条件; 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 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唤起了国际舆论的 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 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抗战后期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在此时期钳 制了大量的日军,并使敌人受到一定的消耗,在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坚持和 发展,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从战略上讲,正面战场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8 年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万,国民党军队 伤亡321万。国民党军队的广大爱国官兵曾经在前线与日本侵略者奋勇作战,不怕 流血牺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庄 战
李 宗 仁

需要指出的是:1938年11月至1940年,中国抗
战由战略防御向来自百度文库略
在此阶段,虽然日本侵略中国的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 由于国民党政府仍坚持抗战,因而,侵华日军进攻的重点仍 然放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还没有转移主要兵力到敌后战场上 去。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大的战 役有:南昌会战(1939年3月~5月)、随枣会战(1939年5 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1939年冬季攻 势(1939年11月~1940年3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 ~1940年11月)、绥西作战(1939年12月~1940年4月)和枣 宜会战(1940年5月~6月)等。这7次战役的规模都很大,地 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广大地区。每次战役日军投 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在20万人以 上。特别是1939年“冬季攻势”和绥西作战,国民党军先后 调动10个战区132个师、9个独立旅,共100多万人投入对日 作战;国民党军在枣宜会战中亦先后调集第5战区55个师40 万人,抗击日军第11集团军8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接近 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不久,由美国方面提议设 立中国战区。为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党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 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余人。同年二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 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 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 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激起了大后方人民 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 机。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 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放生重大变化。 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 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 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成消极抗战。 日军在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为了巩固占领区,继续对国民党军队发 动过若干次进攻性打击。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 西北大后方地区。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战在全国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 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摩擦”事件。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地位和 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 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
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战略防御阶 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忻口、淞沪、徐州和武汉4次大规模的战略性 防御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 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 1937年10月中旬的忻口、太原战役,国民党第2战区集中了第2、第6、第7、 第14、第22五个集团军,34个师另13个旅,共约28万余人的兵力,在八路军的 密切配合下,依托山地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2万余人,迟滞了日 军沿同蒲路南犯,造成了华北有利局势。 “八一三”开始的淞沪抗战,国民党先后调集64个师70余万人的重兵,在人 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顽强坚守阵地,抗击日军22万余人对上海的进攻。第一 阶段,国民党军对日军各据点发动多次围攻,战役中期坚决抗击日军以重兵切 断宁沪铁路,从西南方向封闭上海的企图,并以6个师(旅)对日军实施了大 规模的反击,作战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和广大士兵与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如在上海市苏州河北岸担任掩护任务的第88师第524团8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 的指挥下,坚守四行仓库,连续抗击日军四昼夜的猛攻。毛泽东曾高度赞誉 “八百壮士”将与“平型关”、“台儿庄”的勇士同列为“民族革命典型”。 淞沪抗战前后阻敌达3个月之久,毙伤日军6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 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