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园林谈空间设计手法
论空间--析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
【 摘
要】园林建筑 空间是人们在追求与大 自然 的接 触和交
呈现 出辐射 的形式 ,这种空间序列的特点主要体 现 在:以某 一个特定 的空间院落作为 园林布局 的中心 , 其它 的空间院落都 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设置和布 局, 游客在进入 园林 时,经过相应的空间 引导 ,会 首先
卷,主要是指其具 备多层 空间、多视点 以及连续 性
变 化 的 特 点 。不 过 相 比 于 平 面 的 山水 画 卷 ,立 体 形
首先 ,在我 国的许 多古典园林建设 中,空 间对
比是最为 常见 ,同时也最 富成效 的空 间手法 。例如 , 在对 园林空间进行处理时 ,对 两个大小悬殊的空 间
到 达 中 心 院落 ,然 后 以 此 为 起 点 ,分 别 达 到 园 林 的
往 中所 创造的一种空 间形 式,它有 自身 的特性和境 界。人
类 的社会生活越发展 ,建筑空 间形 式也会越 多样 。
空 间 作对 比 。如 颐和 园 ,其 主 要 入 口位 于 园 的 东部 。
入园后首先来到仁寿殿前 院,这里就是一个 以建筑 所谓 “ 虚实相生 ” “ 计 白当黑”就是中国人对
南,且左右两侧有设旁 门分别 与东西两部相通 ,所 以显 得头绪繁杂 ,条理不 清。但 若撇开与东西两部
分 的 联 系 不 论 , 仅 就 中部 景 区 而 言 , 它 的 绝 大 部 分
在对 空间对 比手法 的运用 方面,留 园给人 的印 象是非常深刻的 ,尤其是在其 入 口位置,空 间组合
论 空 间 析 我 国古 典 园林 的空 间手法
■ 张海龙 ’ 朱晓琳
处于 自然风景优美 的环境 之中。按理说并不存在着 小中见大的要求 ,但是尽 管如此 ,还是不遗余力 的 运用空间对 比的手法来谋 求豁然 开朗的效果 。这里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古典园林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创作主旨,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园林构景要素的搭配与布局,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欢迎阅读!1 自由有序,情趣自然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
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2 疏密有致,黑白分明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如此,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
以网师园为例,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
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大水面四周:或桥、或廊、或亭、或假山,建筑密度顿时减少,使人视线大开,心理放松;至“月到风来亭”时感到周身一丝凉意,心旷神怡;而北部“看松读画轩”与“读画楼”一带建筑又一次相对集中。
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3 巧于因借,内外结合“因”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内外结合意思是说,园虽有内外之别,但景色并无远近之分,如遇晴山耸立的秀色,古寺凌空的胜景,凡是目力所及的,庸俗的给予遮蔽,美好的应该汲取过来。
例如在园林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建筑物作为构景要素,其作用主要在于点景和观景,正因为点景的建筑占据着山水的“开面”部位,他们往往也是观景的特定场所,能够看得远看得尽。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课件
手法八:高低错落
和蜿蜒曲折相联系的是高低错落, 两者都体现于园林建筑的群体组合之中, 蜿蜒曲折主要是从平面的角度来看,高 低错落则主要是从竖向的角度来看,许 多园林实物也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 自然情趣,特别是北方的皇家苑囿,其 自然地形的变化山前,随 山势变化呈前低后 高形式,以爬山廊 连接各建筑,既有 丰富的层次变化, 又参差错落,从而 打破了对称布局所 带来的严肃气氛。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手法三:庭园理水
某些建筑群,其布局基本保持轴线对称
或比较严整方正的形式,面对这种情况,如 何在水面的处理上不恰当的强调自由曲折, 便可能与建筑环境格格不入,为了求得统一 协调,往往以人工开凿的较小、较规则的水 池来点缀庭院空间,反而能够收到良好的效 果,只要环境允许,即使局部的地方比较曲 折,甚至完全用山石作为驳岸而呈现自由曲 折的形式,也每每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颐和园佛香阁
手法五:主从与重点
有意识的以轴线对 称的方式来排列建筑或 组织空间院落,从而形 成一种气势,以烘托出 起到控制全园作用的制 高点。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位于万寿山正中的佛香阁,体量高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
前者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论。
中国的建筑业也认为,长江以南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提取物主要在苏州,园林的数量、大小、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二、院落布局不管是南方的自然式园林还是北方的宏观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私家贵族的小家园囿,尽管由于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利用人工修建的自然风光,打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的古典造园,除了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优美的山区景色的追求,为了在城市实现可以享受乐趣的山林。
2、善于利用民族风格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1)廊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
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2)桥桥也称桥梁,它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尤其是园林中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桥。
桥原本是为了通行而建,所以具有交通的实用功能,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吸引力,引人流连。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
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
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三、空间突破即为将造园的美景藏于四周的围墙之内。
此外,除了少数的皇家园林,其它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较小。
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应用
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应用1.空间的分隔与渗透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的特点之一,古典园林通常采用借景和对景使空间相互渗透,增加层次和扩大空间。
所谓对景,是指两种景物相互作为景观,你把我作为景,我也把你作为景的意思。
园林设计中,内借手法常采用粉墙画窗、长廊画窗或山巅亭、厅、阁建筑,使所分隔的各个独立空间各具特点;使甲空间与乙空间的景观变幻无穷,有实有虚,由于二者互借其景,使有限空间得以无限的扩展,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
而借景,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作为景观,一般古典园林都采用借助园外的景物而衬托园内的景物。
比如泰山岱庙的建筑就是以整个泰山为景,衬托岱庙的器宇轩昂。
2.尺度与比例古典园林的设计讲求尺度和比例的适中。
和谐的比例,适中的尺度是园林形态美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园林空间中,要掌握好空间的比例和尺度的控制以及空间的界面处理问题。
不同的场景设计有着不同的比例标准,不能把客体扩大,而忽略主体,景物设置不能喧宾夺主,应相辅相成。
广场、花园、绿地是古典园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景象,在设计结构中,应以广场为主,花园和绿地起着衬托的作用。
如果比较小的广场中,花园和绿地占据的面积较大的话,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受,因此,适度的比例尺寸才能让人感觉舒适,和谐。
3.以小见大古典园林除了颐和园之外,其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让园林呈现出大气、高端的形象,设计者们一般会采用借助小空间的对比、衬托等方式来营造出大空间的氛围,从而达到"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看似简单而又狭小的空间实际另有一番天地。
比如名园之一的留园中的设计就是采用此种方法,先是设计一段狭小、曲折的空间,当人们走进主景空间时会发现别有一番洞天,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还有一种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也可以体现以小见大的特点,比如在吉首大学的校门入口处被巨石挡住了视线,等到进入校门里,眼前顿然开阔起来,为学校增添了一份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oc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古典园林从秦汉时期的苑囿形式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积淀。
其精髓、迷人之处就在于空间意境的塑造,而空间意境的塑造则是依赖于园林空间艺术的多样性、丰富性。
基于室内空间设计中个性的缺失以及人文精神层次需求的匮乏,现代设计师可以从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中寻找灵感,用以改进所暴露出的不足。
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继承。
现代主义运动之后,设计师们高举“功能主义”的大旗。
但是这个“功能”的理解不免有些片面,只是过度的强调设计中物质功能的绝对地位,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简单的集合体、均匀的空间气质,构成式的点线面关系等等,仍然是缺少了点“人情味”。
设计的“人情味”就是在极力扩大物质功能作用的同时也要很好的考虑到使用者精神上的需求。
而这种精神诉求则来源自对空间个性、生命的塑造,使空间与人的心理产生共鸣,用空间去打动人心。
我国传统园林在满足居住、休闲等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其意境的塑造,也可以说是注重使用者精神层面的感受。
这种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正是目前室内设计中所或缺、或极力追寻的。
要是能将古典园林空间的设计手法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便可以加强空间的趣味性,赋予空间以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空间的精神文化品质,进而为我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物质、精神生活环境空间的对比处理我国古典园林空间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性、丰富性。
而这些变化性和丰富性均是来源于园内空间的对比处理。
正是因为这些对比的存在,才使得空间更加富有乐趣,更能激起人内心情感的变动。
1. 大与小的对比:将两个具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空间毗邻在一起,可以借由两者的对比更加的凸出各自的空间特点。
这样会在人的心理造成一种情感波动,从而很好的将物境升华为情境。
此空间组织多见于南方私家园林入口处理,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如网师园,进门先是一个狭窄的有影壁遮挡视线的轿厅,然后经过一系列曲曲折折的压抑而狭小的游廊,最后穿过月亮门方可到达中心宽广的湖区。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手法我呀,就想跟你们唠唠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
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
咱先说这园林里的分隔吧。
你瞧,那一道墙,或者是一排竹子,就这么轻巧地把空间给划分开了。
就像我有次去的那个园林,一进去,先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似的地儿,正前方一道白墙,白得晃眼。
墙根下呢,种着几株矮矮的梅花树。
那墙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把后面的景色遮得严严实实的,可又让人忍不住想绕过去看看后面到底藏着啥。
这就是空间分隔的妙处,让人心里痒痒的,充满了好奇。
还有那借景。
哎呀,这可真是个聪明的法子。
园林的设计师就像个魔法师一样。
我记得有个园林,站在一个小亭子这儿,透过那亭子的窗户看出去,远处的山就像一幅画似的,和园林里的小池塘、花草树木融合在一起。
那山的轮廓模模糊糊的,像是被一层薄纱罩着。
当时我就想啊,这设计师可太会偷懒啦,直接把大自然的景色给借过来,当成自个儿园林的一部分。
但又不得不佩服,这样一来,园林的空间一下子就变得无限大了,人的眼睛和心都跟着开阔起来。
再说这障景。
有一回,我沿着一条小路走,走着走着,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那石头长得奇形怪状的,黑黢黢的,把路都给挡了一大半。
旁边呢,是几棵歪歪扭扭的松树,松树枝条伸得长长的,就像在跟那块石头密谋啥似的。
我当时心里还犯嘀咕呢,这路咋走啊?结果绕过去一看,哇,后面是一片小花园,各种花儿开得正艳,就像一群小姑娘在争奇斗艳呢。
这障景啊,就像是跟你玩了个小把戏,先给你个小惊吓,再给你个大惊喜。
在这园林里,空间的大小处理也很有讲究。
有时候,你走着走着,会突然进入一个很狭小的回廊,回廊两边的墙壁上刻着一些奇怪的花纹,头顶上的天就剩下窄窄的一条缝,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老鼠似的。
可没走多远,又一下子进入一个大院子,中间有个大水池,水池里还有金鱼在游来游去,那一瞬间,就感觉从一个小笼子里一下子飞到了广阔的天地间。
这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啊,就像是一门神秘的艺术,每一个角落都藏着设计师的小心思。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
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第一篇: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浅析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手法在中国园林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集大成者,凝聚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蕴涵着儒佛道的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山水诗画的艺术,抒发着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而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与艺术的,无疑就是它那变化多端,层次丰富,引人入胜的空间了。
在此,我将对其丰富多样的空间手法进行浅析。
欲扬先抑——在进入园中和主要景区之前,先用狭小、晦暗、简洁的引导空间把人们的尺度感、明暗感、颜色的鲜明度压下来,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手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江南古典园林就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在空间上造成丰富的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就如同我们从城市的街道进入园林,首先必须进入的是园林的建筑,往往几经曲折才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
这是空间上的抑扬顿挫,建筑在这里是一个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它为豁然开朗打下了基础。
曲折萦回——观赏路线不作捷径直趋,而是从曲折中求得境之深、意之远。
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方法,如同在一幅山水长卷迂回辗转地逐个勾勒美景,采用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发挥小园空间的最大观赏效果。
隔而不塞——各景区之间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似分似合,隐约互见,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这就是空间的延伸——小空间理景的重要法则。
空间的延伸对于为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能有效地丰富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
江南古典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进行处理,将其内部空间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
空间的延伸与渗透就使得分隔空间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
建筑设计176产 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叶建华摘要:园林是空间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多种空间创造手法,创造出多种园林空间。
本文总结园林空间的内涵,分析古典园林的建造技术和空间特点,探讨古典园林现代空间设计的表现手法和空间设计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典园林本质上是一种空间艺术。
封闭式园林空间以其艺术魅力,包括丰富的物质空间体验、人文精神和社会文化体验与反思,带来独特的体验。
研究古典园林空间不仅有助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本身,而且也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参考。
1 中国古典园林中创造空间1.1 造园要素分隔空间在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元素中,山水、花木、桥梁等元素经常被用来隔断空间,空间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相互完善的,一直是静态的,展现了山川无路,柳梁村的交相辉映。
水体处理和特殊区域是古典园林空间的两大特点。
园内有许多横桥和蜿蜒的桥。
拙政园南部是一个典型区域,游客通过展厅、走廊、桥梁,可以欣赏到北国风光,形成一个美妙的视觉层次。
狭长或细长的入口是特殊空间花园区的最佳选择,集中了技术和方向的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空旷到狭窄而封闭的通道,充满活力和节奏感;处理方法是将曲折狭窄的入口与花园宽阔、清晰的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的观景体验:山谷内外的走廊上方都增加了窗户,使两种视角相互渗透。
1.2 对比变换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对比变换注重虚拟现实的创造和互补密度。
虚实共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问题。
山水画表现为空旷,意境悠长,朦胧之美;古典园林中,近景真,远视虚,物实影虚,既减少了空间限制,又表达了园林之美。
密度关系是指园林要素在空间中的排列密度、园林的整体布局等。
圆明园和拙政园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密度。
以拙政园为例,部门建筑密度很高,可以在稀疏的地方行走,稠密的地方不通风。
与主景区的“疏”与“密”相比,它既保证了后者的自然意境,又解决了公园内建筑过多所带来的矛盾。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现代园艺
景观设计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
— — —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林卓然
(暨南大学深圳校区,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院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 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 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 们的精神需要。
3 苏州园林案例简介
3.1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 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园以水 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水乡特 色。 3.2 狮子林
狮子林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至正二年(1342 年)正式建园 起,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 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是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 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故名“狮子林”。由于林园几经兴 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 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3 沧浪亭
沧浪亭的园内则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水 池清澈。进入门庭,一眼看到的就是假山,它是沧浪亭园林的 中心,而假山的中心是沧浪亭,亭中心摆放着一张圆桌,桌的 圆心正好是整个山亭的中心。四周建筑都是以亭子为中心, 又因为亭子是唯一不与走廊连接的建筑,突出了山亭的中心 地位。园中的建筑大多都环山而建,并以长廊相连,将临池而 建的亭榭连成一个整体,不显得孤单或是突兀。同时又可以 通过复廊上的漏窗观景,自然地将园外的水和园内的山集于 一副画面之中,使山、水、池、岸、亭融为一体,这就是借景运 用的精髓所在。 4.2 引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
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相反,层次多,景越藏,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
因此,在较小的范围内造园,为了扩大空间的感受,在景物的组织上,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最大的景深,另一方面运用掩映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层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布局和设计南京市博物总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为了表现审美趣味的高雅,往往通过构思空间的组合和山水的布局,使造园艺术能达到耐人寻味且引人入胜的状态,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和借景等方式,呈现出自然的动态美感,以有限创造无限,显苍然与明媚。
一、园与宅古典园林一般都是附属于住宅的,位置通常住宅的后面或侧面,这个位置也便于女眷的出入,因封建社会女眷居住的闺房和绣楼都是在住宅的层层院落的最后面。
私家园林对外开放的很少,如清代的随园、留园。
随园不设围墙,留园则另辟宾客进路。
发展到清代的古典园林,物质享乐活动日渐增多,所以建筑也比较密集。
作为私家园林来说,既是园主人读书习字作画、与名人雅士聚会之所,也是与眷属优游娱乐之地。
所以较大的私园一般都有明显的区别,以使居住与冶游的功能分隔开来。
二、山水布局古典园林的景观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山和水。
山和水的分布则视园的大小及土地的形状而定。
山水的布局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以水为主的布局、以山为主的布局和山水均衡的布局,有园而无水的几乎没有。
以水为主的布局是古典园林最常见的形式,以山为主的园林相对而言较为少见,这是因为造山难于理水,需要有高水准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且要花费更多的人工以及土石材料,耗资巨大。
山水均衡的布局则是规模较大的古典园林常见的形式。
以水为主,以水池为中心,环绕水池来布置景物,是最易取得良好的优美效果的。
中国的山水画理论里,把水比作血脉,把草木比作毛发,造园也是如此。
有水便能使园林景色活跃。
水可以将四周的景物倒映在池水中,并且反映出广阔天空千变万化的色彩和云朵,水中还可以植入莲花荷花水草芦苇等各种水生植物,供人观赏,水面上还可以筑堤架桥,造成层次深远的景观。
水的布局有聚散之分,较小的园一般以聚为主,只有一个水池,较大的园可能有一个主池和相互联系的水池,或做成溪、涧、瀑布等有趣的形式。
水池一般采取不规则形状,以象征天然水体,但也不排斥局部采用人工的直线或者折线形,使之与园中建筑相结合,往往能产生对比之趣。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中步行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以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为例作者:林卓然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2期摘要:人作为步行空间景观的主体,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可支配绿化范围逐步减少,人们想要走入景观的心理难以满足。
同时,步行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复及单一。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们可以从苏州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寻找灵感,以叠石理水等古典造园手法来丰富现代的步行空间景观,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关键词:步行景观;空间结构;叠石;引水1 步行空间景观概念简述在步行空间景观中,主体是人,客体则是指景观空间、景观空间中的各种元素以及景观空间的周边环境。
人作为主体具有流动性,可以穿梭于各个客体景观之间,实现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的互动,人与景观空间中各个元素的互动以及人与景观空间周边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互动中人们所游览的即为步行空间景观。
2 现状与社会需求分析2.1 步行空间景观设计的弱化由于步行景观几乎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致使现在部分城市的景观设计极为老旧,且功能性不明确。
同时,新建城区房屋面积过大,侵占了绿地面积,使步行景观区域被压缩,人们能欣赏的范围越来越小,设计也逐步变得工业化和单一。
2.2 人与景观互动性的加强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的步行景观设置越来越被需要。
游览者们更倾向于走入景观获得参与感,加强自身与大自然的联系。
快节奏的生活使居民们少有时间去城郊花园或古典园林中领悟自然美,因此,城中花园及居民区景观成为了大多数人对自然的情感寄托。
3 苏州园林案例简介3.1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3.2 狮子林狮子林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浅析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总述培根说:“园林景观是人类一切乐章中最纯洁的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
欣赏、学习、研究园林,应抓住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把握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类型和常用的构景手法,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园林的构景类型和手段很多,但无论是庄严雄浑、风格粗犷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的江南园林,或是畅朗玲珑、简洁轻盈的岭南园林,在微观处理中, 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自然的动人之处, 在于变化与不可重复性。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通过向自然学习,利用各种构景的方法,使得园内景物虚实相生, 真正达到了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
我们小组主要以框景、借景、障景这三者为例来总结分析这三种造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的一些优秀案例,最后我们小组对在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部分框景一、释义:1、概念: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2、典籍解说:《园冶》中说“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
3、使用原理和意义效果: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2]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
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分析
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分析摘要: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不仅可以使空间与空间之间产生连续性的联系,还可以丰富园内景观层次,使有限的景观空间达到延展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文章从空间渗透、虚实设计、视界超越三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牖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作用,深入了解其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转换应用,为牖在现代化景观设计中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指导。
关键词:牖;古典园林;园林设计;空间营造牖在源远流长的古典园林历史文化艺术长河中,具有独具特色的东方神韵以及非常浓厚的艺术美学价值。
作为把人、建筑以及景观相连接的重要的设计艺术手法,其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价值非常值得研究。
本文将会从空间渗透、虚实设计、视界超越这三个方面深入讨论研究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牖的研究,使相关设计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当中的空间艺术设计表达,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一、牖的释义《说文•片部》曰:“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从片、户、甫。
谭长以为,‘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见日。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牖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构成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最开始指人类穴居时洞穴顶上为了满足通风以及采光的需要所开的洞,开在立面的窗则出现得比较晚。
牖最初是为满足室内生活需要而出现,后来随着人们精神层次、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开始在其身上注入了新的功能和灵魂,逐渐将其功能性作用转化为装饰性作用,造型、纹饰、材质都在不断变化,并且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承担着营造景观空间的功能,超脱最初存在的意义。
二、牖在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的作用(一)空间渗透。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为了解决空间与空间的阻断性问题,让其存在连续性、流通性,从而增加景的层次感,产生“无限”的景,造园人常常打破实体建筑的“实”,在墙面上设置牖,通过在相邻的实体之间留有空间,使人透过间隙看到更多的景象,从而达到“实中有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典园林谈空间设计手法
若从东西方建筑美学差异谈起,会发现西方的空间美学是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其空间的特性是外向的;而东方的空间配置传统则常以庭园为中心,用建筑包围庭园,空间的特性是内向的。
若从平面配置上来看东西方的差异,则可发现西方建筑是以神为中心,是垂直高耸发展且追求大量体、大空间的建筑形式为主,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歌德式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以人的活勤需求为中心,创造人居环境,建筑有适度之量体和适度的空间,强调平面空间的设计安排,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空间之变化,通过共享空间(如庭院)与过渡空间(如廊道)的设计手法,巧妙的将建筑各个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结成一个整体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灵活多变、因势而定的非对称性布局设计,以北方北京的皇家苑囿园林及南方苏州的私家园林为代表。
北京皇家园林的特点是敦实、厚重与封闭,布局较严谨,建筑多且富丽堂皇,而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是轻巧、通透与开敞,布局则较自由活泼,建筑也较为玲珑轻巧。
中国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及框景的手法都是把彼处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正如《园冶》中所说的“巧于因借”,园林的妙处不仅在于迂回曲折,而且还表现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空间的变化是相当丰富的。
若以空间设计元素的点线面角度,分析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会发现,动点的设计对园林来说就是园林的道路,如:园路、廊道、游廊、爬山廊等是游览路线设计的根本,而面的组织是决定园林空间的组织,空间分隔体也可以构成多维度的空间组合。
这种空间设计的手法也常被空间设计师引用到现代的空间设计中,例如:设计师黄永洪就常用园林的手法设计现代的住宅空间,将传统现代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空间设计的领域中,常引用之中国园林设计手法可归纳为实与虚、高低错落、看与被看、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蜿蜒曲折与空间的对比等八种重要的表现主题,其中「实与虚」在建筑中来说,粉墙为实,廊及门窗等孔洞为虚,虚与实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例如:江南园林中留园中部景区的南向立面。
「高低错落」主要是从空间垂直的角度来看设计,《园冶》相地篇中认为,“园地唯山林中最胜”,许多园林依靠地形的变化来增加自然情趣,例如:爬山廊。
「看与被看」指的是某个建筑物或景与周围其他景物的关系,从视觉上而言,就
是一种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例如:拙政园中的扇面亭。
「渗透与层次」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另一重要特点。
例如:苏州留园入口部分的空间处理,自古木交柯向西透过门洞、窗口,看向华步小筑庭院。
「引导与暗示」是利用园林中,一种极细长的空间形式的道廊,引起引导与暗示的作用,具有十分强烈的空间纵向延伸感,例如:苏州畅园的游廊转折处理。
「疏与密」是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恪守的空间构图原则,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指的就是极强烈疏密对比之运用,例如:苏州留园的剖面。
「蜿蜒曲折」的手法是园林空间中必备的运用手法,“造园如做诗文,必使曲折有法”,道出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最基本的特点,例如:万壑松风建筑群中的曲廊和折廊的综合运用。
「空间对比」的方法使园林空间的变化更加多样,曲折、封闭、狭长的空间及大地压缩了人的视野,过此,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例如:江南园林中留园入口部分的空间对比的运用。
中国园林建筑对于空间的编排,是以时尚序列展开空间之变化,处理空间的手法是随着人在空间中视点之移动,而景物也跟着不断变化,正是所谓的「移步换景」之手法体现,使得园林空间充分展现以流动空间来表现清净自然的艺术精神。
对于空间设计初学者而言,要体验空间中压缩、伸张、开合、对比等的空间变化,与巧妙掌握空间尺度之设计,以笔者任教于室内设计系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发现,认为从中国园林建筑中,去学习与模拟其对于空间处理之手法,将是最好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