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e36f4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5.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文一词多义寻1.寻向所志:寻找2.寻病终:随即/不久舍1.便舍船:舍弃2.屋舍俨然:房屋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2.乃不知有汉:竟然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3.遂成枯落:终于,最终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凄清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2.不可久居:可以3.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环1.如鸣佩环:表玉饰2.竹树环合:环绕以1.全石以为底:而2.以其境过清:因为3.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4.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不以千里称也:凭借为1.全石以为底:表玉饰2.为坻:成为3.为宫室、器皿做:这里指雕刻4.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5.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6.茅屋为秋分:被7.天下为公:是乐1.心乐之:以……为乐2.似与游者相乐:取乐/欢乐3.钟鼓乐至:使……乐而1.乃记之而去:表顺承2.谭西南而望:表修饰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5.启窗而观:表承接奇1.明有奇巧人:奇妙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余数云1.此中人语云:说2.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语气词绝1.佛印绝类弥勒:极2.哀转久绝:消失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12.鹏之背:的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义4.久之,目似瞑:无义5.菊之爱:取消句子独立性6.子之不知鱼之乐:取消句子独立性固1.固不知子矣:固然2.子固非鱼也:本来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4.汝心之固:固执能1.虽有千里之能:才能2.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食1.一食或尽粟一石:餐2.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尽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其1.其真无马耶:表加强诘问语气2.策之不以其道:它的3.其正色邪:表选择4.其此之谓乎:表推测5其真不知马也:表强调语气与1.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3.选贤举能:同“举,推举”志:1.寻向所志:标记2.处处志之:做记号3.志怪也:记载见1.下见小潭:看见2.明灭可见:看见3.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端1.其人视端容寂:正2.右手执卷端:首语1.此中人语云:告诉2.如有所语:说话3.夜久语声绝:说话者1.齐谐者:语气词2.似与游者相乐:……的人3.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息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风2.君子以自强不息:停息曾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2.增不弱孀妻弱子:竟然3.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是1.是鸟也:这2.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3.是马也:这属1.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3.属引凄异:连续2。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1f683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b.png)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13d7d2866fb84ae55c8d2e.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一居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居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在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二、可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可以(能够)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珠可粒粒数也三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非常初极狭《桃花源记》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四、于1、介词,比。
苛政猛于虎也2、介词,在。
<其一犬坐于前/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负箧曳徙行(于)深山巨谷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3、介词,为。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 介词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5、介词,从。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四)之1、代词,指人、事、物均可,他(们),它(们)。
/或置酒而招之(指人)/属予作文以记之(指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走送之/具答之/心乐之/乃记之而去/名之者谁><代词,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弗之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助词,的。
<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花之隐逸(富贵、君子)者也/黔娄之妻有言/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益慕圣贤之道/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山之僧智仙也/山间之四时也/宴酣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脱笼之鹄/曝沙之鸟/己亥之二月也/余之游将自此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八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纳
![八年级文言文字词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6b0d8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8.png)
八年级文言文字常用词归纳
归纳一、通假字
1.对子通假:如“反”通“返”。
2.音近通假:如“亡”通“无”。
3.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归纳二、古今异义字
1.古:逃跑。
今:迅速逃跑。
2.古:大腿。
今:用于支撑身体的部分。
归纳三、一词多义字
1.“之”:动词,去、往;代词,这、此。
2.“故”:原因、缘故;所以、因此。
归纳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如“衣”意为“穿衣服”。
2.形容词作动词:如“苦”意为“苦恼”。
3.动词作名词:如“兵”意为“军队”。
归纳五、固定搭配
1.“食不饱力不足”中,“食”与“饱”为固定搭配,意为“吃食物吃饱”。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与“思”、“罔”与“殆”为固定搭配,意为“学习思考则不迷茫,思考学习则不危险”。
归纳六、虚词用法
1.“之”:结构助词,无实际意义,起调整音节作用。
2.“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3.“其”:代词,他的;语气词,表示推测。
归纳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如“便舍船,从口入”中,“舍船”后省略了介词“于”,“从口入”前省略了主语“渔人”。
2.倒装句: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
3.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中,“也”表判断。
归纳八、文化常识
1.称谓:如“君”、“子”、“公”、“卿”、“先生”、“士大夫”等都有特定的称谓和含义。
2.官职:如“太守”、“刺史”、“长史”、“别驾”、“司马”等都有具体的职责和地位。
(完整版)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完整版)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6c0b796294dd88d1d26b54.png)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桃花源记》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3) 全石以为底(用来)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是(3)为人五:为,刻有.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块)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7、者:1.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2.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2.以至鸟兽、木石(甚至)《北冥有鱼》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博闻强志(动词,记住)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圣人无名(名词,名望)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固:①固不知子(固然)②子固非鱼也(本来)2、之:①知鱼之乐(的)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虽有嘉肴》1、其:(1)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2)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3)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1)教学相长(学习)(2)学学半(教)《大道之行》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c7262cc5da50e2524d7fc6.png)
34. 时{ } ①冻风时作(经常) ②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35. 然{ } 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②娟然如拭(……的样子)
36. 始{ } ①冰皮始解(开始) ②髻髫之始掠也(刚刚)
3/3
3/3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11. 其{ }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 ②其真无马耶(表示反问语气)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②西蜀之去南
海(距离) 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27. 开{ } ①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散开)
28. 而{ }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转接连词,却)
29. 乐{ } ①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意动,以……为乐)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a7303c7e21af45b207a831.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ef9d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f.png)
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概述文言文作为我国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词多义是其特点之一。
在七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使用对于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七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并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常见一词多义1. 心(1)意思:内脏,心脏之义。
(2)例句:君子居之,何心何忧。
(3)意思:心理、内心之意。
(4)例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行夷狄之地,如何忧。
2. 行(1)意思:走,步行之意。
(2)例句:不闲于行。
(3)意思:做,进行、实行之意。
(4)例句:天子之政,行不来故。
3. 道(1)意思:路径,途道之意。
(2)例句:前无落鹞之猎,后有徐行之民。
(3)意思:儒家学说,哲学思想。
(4)例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 安(1)意思:平静,安定之意。
(2)例句:何安的无聊。
(3)意思:安置,放置之意。
(4)例句:黄帝以为本,将建于安。
5. 生(1)意思:出生,诞生之意。
(2)例句:生而不有者、虽小必大。
(3)意思:生长,滋生之意。
(4)例句:沧海微生白,與此心齊。
三、一词多义的使用1. 根据上下文选择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应当根据上下文,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进行合理理解。
比如在句子“不闲于行”中,“行”应当理解为“做,进行、实行”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走,步行”。
理解一词多义的使用需要全面把握上下文,合理推断词义。
2. 举一反三在掌握了一词多义的基本意思后,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推断相关词义。
比如在句子“天子之政,行不来故”中,“行”应当理解为“进行、实行”的意思,而“来”则为“成功、实现”的意思。
通过举一反三,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词义。
3. 增强语感在阅读和写作中,掌握了一词多义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的能力。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2beb905bb68a98271fefa57.png)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策: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3、丈夫(夫齁声起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号: 1﹑ háo 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2、尽、到(南极潇湘)寂:1、平静(视端容寂)2、寂静(寂寥无人)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靠(愿借子杀之)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2、放晴(连月不开)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2、乐趣(而不知人之乐)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穷: 1、穷尽,动词(欲穷其林)2、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3、深(穷冬烈风)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少:1、shǎo一会儿(少时)2、稍微(意少舒)3、不多(饮少辄醉)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食: 1、shí,吃。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讲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4bdfad884868762cbaed510.png)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②无怀氏之民欤?(助词, 的 ) 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 ④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往)
于: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对,介词)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在,介词) ③假借于藏书之家(向,介词) ④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介词)
环:①环滁皆山也(环绕,围绕) ②如鸣珮环(玉质装饰物)
胜:①巴陵胜状(美好的,优美的) ②射者中,弈者胜(胜利) ③绝胜烟柳满皇都(胜过,超过)
始:①冰皮始解(刚刚) ②余之游将自此始(开始)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
开:①连月不开(放晴) ②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打开)
居:①不可久居(停留) ②城居者未之知也(居住)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
负:①负者歌于途(背) ②负势竞上(依仗,凭借)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为:①茅屋为秋风所破(被,介词) ②全石以为底(作为) ③为坻为屿(成为)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⑤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虽: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长,振作) ②高者挂罥长林梢(高 )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为)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②夫不能以游堕事(发语词,无义)
然:①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 ②颓然乎其间者(……的样子) ③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
食: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 “饲”,喂养) ②食不饱,力不足(吃) ③欣然忘食(吃) ④主人日再食(给……吃,供养)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朗读技巧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朗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f7a44d7da38376baf1fae33.png)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桃花源记》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3) 全石以为底(用来)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是(3)为人五:为,刻有.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木:1.能以径寸之木(木块)2.以至鸟兽、木石(树木)7、者:1.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作)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是)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2.天启壬戌秋日(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2.以至鸟兽、木石(甚至)《北冥有鱼》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博闻强志(动词,记住)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圣人无名(名词,名望)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固:①固不知子(固然)②子固非鱼也(本来)2、之:①知鱼之乐(的)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虽有嘉肴》1、其:(1)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2)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3)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1)教学相长(学习)(2)学学半(教)《大道之行》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80639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9.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文言文总结:桃花源记1.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2.古今异义(1)率妻子..XXX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3.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描述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止境。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到处志之):做标志,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4.一词多义志:①到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志。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志。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éi,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世隔(“于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对着)得:①便得一山(看见)②得其船(找到)XXX: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这人(听说)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②穷冬烈风(深)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来往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本人的5.特殊句式:1.林尽水源。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f92bb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2.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3、一词多义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 ”等)2、一词多义如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此乐何极(动词,穷尽)一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一碧万顷(数词,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用做名词,景象)《醉翁亭记》1、古今异。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一词多义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一词多义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10dbe5883d049649b6658fc.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没有能赶上的)②猿则白叫无绝(停息,停止)③往来而不绝者(断)和:①政通人和(和乐)②春和景明(和煦)许:①不知何许人也(处所)②潭中鱼可百许头(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可译为上下、左右、来)期:①期在必醉(期望,希望)乐:①以乐其志(使……乐,形容词使动用法)②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一个“乐”是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后一个“乐”是“快乐,乐趣”,名词)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快乐,乐趣,名词)其:①其真无马邪(难道)②其真不知马也(大概)③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④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代五柳先生)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代词,这)⑥或遇其叱咄(代词,代先达)食: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②食不饱,力不足(吃)③欣然忘食(吃)④主人日再食(给……吃,供养)意: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心愿,愿望)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③每有会意(意思)以:①以此自终(凭借)②因以为号焉(把)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④以中有足乐者(因为)⑤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⑥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②无怀氏之民欤?(助词,译为“的”)④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往)于: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对,介词)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在,介词)③假借于藏书之家(向,介词)见:①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通“现”,出现)③悠然见南山(看见)能:①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②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才能)③忍能对面为盗贼(这样)策:①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②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从: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②隶而从者(跟从)至:①色愈恭,礼愈至(周到)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游: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游,交往)②滁人游也(游玩,游览)或:①或遇其叱咄(有时)②或置酒而招之(有人)③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可: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居:①不可久居(停留)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负:①负者歌于途(背)②负势竞上(依仗,凭借)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为:①茅屋为秋风所破(被,介词)②全石以为底(作为)③为坻为屿(成为)虽: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长:①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②太守谓谁(是)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然:①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②颓然乎其间者(……的样子)环:①环滁皆山也(环绕,围绕)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2382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1.png)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6n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hd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d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先帝称之日能)11.诚:★诚心(帝感其诚)★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发、起(方其出海门)★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产生(计将安出)15.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承当,承受。
最新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
![最新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7b1f49f5335a8102d22086.png)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八年级下册)例句(标明出处)居停留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舍舍弃便舍船《桃花源记》居住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房屋屋舍俨然《桃花源记》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处所(学舍)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在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是这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竟居然城郭矣《山市》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过了居数月《塞翁失马》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当是时《口技》可大约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是(判断动词)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可以(能)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斯是陋室《陋室铭》珠可粒粒数也《核舟记》和和乐政通人和《岳阳楼记》现通“现”,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暖和天稍和《满井游记》通“现”,出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和煦春和景明《岳阳楼记》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许处所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有才能先帝称之为能《出师表》承认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才能虽有千里之能《马说》答应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非常初极狭《桃花源记》左右(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穷尽此乐何极《岳阳楼记》至周到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食通“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达到要求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乐以……为乐以乐其志《五柳先生》心乐之《小石潭记》供养(给……吃)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食物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乐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鞭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鞭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再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虽即使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两次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子墨子起,再拜曰《公输》虽然游人虽未盛《满井游记》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谓命名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游交游,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是太守谓谁《醉翁亭记》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游玩,游览滁人游也《醉翁亭记》对……说(告诉)秦王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或有时或遇其叱咄《送东阳马生序》称作,叫作不可谓忠《公输》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认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而或长烟一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0a555d5b52d380eb62946d8d.png)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原来是
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道
学说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盖一癞蛤蟆《童趣》
说
一
全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清
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凄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长烟一(全)空《岳阳楼记》
临
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数词,一
善良
此皆良实《出师表》
地方
此用武之国《隆中对》
环
围绕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环而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势
“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玉质装饰物
如鸣珮环《小石潭记》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过了
居数月《塞翁失马》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当是时《口技》
可
大约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是(判断动词)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可以(能)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夫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或王命急宣《三峡》
发语词,无义
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
有的人
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
然
这样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的样子
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a84d919a8114431b90dd889.png)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才能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答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极
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赞同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非常
初极狭《桃花源记》
左右(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穷尽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至
周到
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过了
居数月《塞翁失马》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当是时《口技》
可
大约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是(判断动词)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可以(能)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斯是陋室《陋室铭》
珠可粒粒数也《核舟记》
和
和乐
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现
通“现”,表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暖和
天稍和《满井游记》
通“现”,出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和煦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能
能够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许
处所
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
有才能
先帝称之为能《出师表》
食
通“饲”,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达到要求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策: 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
3、丈夫(夫齁声起
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号: 1﹑ háo 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开: 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3、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穷: 1、穷尽,动词(欲穷其林)
2、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3、深(穷冬烈风)
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少:1、shǎo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
食: 1、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
谓: 1、是(太守谓谁)
2、认为(予谓莲)
3、命名(太守自谓也)
下:1、向下(日光下澈)
2、往下走(下见小潭)
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
2、认为……奇怪(渔人甚异之)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余: 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幼时即嗜学)
至: 1、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周到(礼愈至)
诸: 1、那些(其西南诸峰)
2、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属:1、shǔ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相同,同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3、zhǔ,通“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自: 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