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doc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科版八班级生物上册教案1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试验、观测与思索等学习活动来猎取知识,培育总结和概括的技能,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通过试验和观测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爱护。
㈢教学重点1、使同学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分。
2、通过比较使同学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3、概括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同学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蚯蚓、兔子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节采纳情景导入法,谈话法,试验探究法,观测法,饲养法。
三、说学法学法采纳小组争论法,试验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可用3课时完成。
第1课时老师先引导同学通过对比用谈话式对水生环境复习总结,进而引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分之处。
老师用投影打出水生环境可供水生动物生存的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一、水陆环境的差异(1) 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动物食用的铒料。
(2) 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氧,可供水生动物呼吸。
(3) 水中昼夜温差小,有温顺的环境。
(4) 水中对水生动物还有浮力,解决了动物支撑体重的问题。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与水生动物相比、陆地动物的生活环境怎样呢?有条件的学校可放影像片让同学通过观看回答下列问题,拓展视野。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15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课程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理解水平2.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了解水平3.描述三条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水平[学习方法指导]:自学、自测、合作探索[学习过程][新课程介绍]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须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才能完成.循环系统就像一辆货车,运来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人体内运输这些物质的通道就是血管。
【自主学习】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用于输送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人体有三种血管:、和。
3.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4.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合作探究】1.感受血管跳动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① 参考图14-1,找出你身体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 这种动脉和血管的跳动被称为。
③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⑵测量脉搏① 同一张桌子上的学生配合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你本人你的同桌脉搏(次/min)(注: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 统计男女学生的脉搏次数,结合小数据内容讨论:男女学生脉搏的差异是什么?体力和脉搏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察血管类型-1-仔细观察这三种血管,并结合动画和书籍内容完成下表:血管类型、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血管和保健议一议: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课堂反馈】1.在人体内,哪种血管最薄、最长()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静脉血管d.前三者都是2.下列有关动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快。
B.动脉也可以在身体表面的某些部位接触,如桡动脉c.动脉和血管主要分布在身体的深部d.手臂上的“绿色静脉”在运动3医生给病人验小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
这种血来自于:()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4.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a.心脏b.动脉c.静脉d.毛细血管5.下列有关脉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b、脉搏就是单位时间内心跳的次数c、正常人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次数一样d、医生通过“切脉”可推知心脏的健康情况6.连线:三种血管的功能各是什么?① 动脉A.将身体各部位的血液送回心脏② 静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③毛细血管c.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7.某人创伤旨起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受伤后的血流和血液状况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案标题: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组成;3. 理解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的分类和组成。
教学难点:1.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2.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教学准备:1.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2. 多媒体设备;3.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刀片、洋葱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向全班汇报。
2. 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强调重点内容。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显微镜。
2. 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下的实验观察,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细胞的分类和组成,并向全班汇报。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进行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例如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并向全班汇报。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相关的生物知识。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全部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一)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
1.2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生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科、目、纲、门等。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1.3 生物圈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二)第二章:植物2.1 植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2.2 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植物的分类单位,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等。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2.3 植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植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八年级苏教版生物教案上册(三)第三章:动物3.1 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组织、器官和生命周期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3.2 动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动物的分类单位,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学内容: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类法。
3.3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掌握动物发育的基本过程,如受精、胚胎发育、成长等。
教学内容:动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教案标题:生物多样性(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相关术语。
3.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和相关术语。
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生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我们人类和地球环境都非常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方法,如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并解释其意义。
3.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如保护自然栖息地、限制非法捕捞和砍伐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针对一个具体的生物多样性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某地区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等。
2. 每组汇报:请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建议。
四、拓展活动(15分钟)1.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请学生再次分组,讨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新认识和想法,并分享给全班。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和保护可持续利用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应该如何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生物多样性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报告。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保护活动,如参观动物保护区、参加环保志愿者等。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1. 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研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
3.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4.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美国教育学家克莱恩曾经说过:“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
”本节内容以dna模型为依托,让学生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动手构建物理模型,最后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比较和归纳,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同时体会科学发展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达到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教学目标。
6. 教学过程6.1案例引趣,导入新课案例介绍:为迎接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准备在新落成的办公楼大厅内建造3座雕塑,其中为了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北京大学向世纪盛典公司定作了一座名为“旋律”的不锈钢雕塑,雕塑以双螺旋结构为构思蓝本,整体镀钛,价格6万元。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全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八年级生物苏科版教案5篇
八年级生物苏科版教案5篇八年级生物苏科版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大纲本文还应把该门课程有关篇章的实验、实习或其他作业题目规定下来;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八年级生物苏科版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过程与方法:1、期初“三个一”:订一个奋斗目标、找一个互助伙伴、提一条教学建议。
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共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密切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可持续发展。
2、每堂“三个一”:提一个学科问题、记一个知识结构、出一份测试试题。
着意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尽可能让渡给学生。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出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二)、制作临时装片。
1、多媒体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1)准备: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二、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那么种子是如何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呢?最先突破种皮的是种子的哪一部分
壤表面的又是哪一部分?
三、互动探究
(一)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观察P101图,思考以下问题:
、叶芽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叶芽的各部分结构将来各自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
、叶芽和枝条有什么关系?
四、巩固练习
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新鲜
胎发育需要氧气,氧气从何而来?如果不用放大镜,如何来证明卵
2
鸟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
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
时什么起保护作用?什么物质提供营养?受精卵的哪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苏教版八班级生物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专心学习和深化贯彻《生物课程标准》(试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果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学问有更深化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连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班级上册)。
2.在连续抓好“课改”试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连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乐观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阅历,连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连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殊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阅历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生物学问、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学问把握较好,已具备肯定的试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深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班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学问: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2)通过学习,认识到生物圈中生命的连续是依靠产生后代来实现。
其中人的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受精卵。
能力:1)增加动手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们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重要性,产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7.20第2节 动物的发育》word教案 (1)
《动物的发育》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2节《动物的发育》。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能联系实际,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理解观察等能力有了不断提高。
很多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的发育有感性认识,特别对动物的发育有关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动物的发育》这节教材中安排有鸟类的发育,两栖类的发育、昆虫的发育三方面的内容。
学生对这三方面都应理解掌握,因它们代表三种类型的动物的发育,有些知识点抽象,难理解,教师不好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便一些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化,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会和掌握有关的生物知识。
二、整合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放映出鸟类、两栖类、昆虫类动物发育图片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有关动物的发育有探索求知的精神。
放映多幅图片,有肋学生,有效地进行观察对三类动物的发育有关知识很好理解。
同时学习后要保护有益动物象青蛙争做家蚕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设计[目标教学]知识目标:了解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描述鸡、青蛙和家蚕等动物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实验。
图示等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动物正常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倮护环境对动物衍后代有密切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鸡、青蛙和家蚕的发育过程。
难点:鸡胚胎发育实物观察。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及投影机,教学课件,放大镜受精鸡蛋。
[教学时间]本节教学3课时第1课时鸟类的发育(实验课)。
第2课时两栖类的发育。
第3课时昆虫的发育。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第3课时昆虫的发育。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课:基础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掌握与生物学相关的一些基础术语。
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生物学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身边有哪些生物?-生物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3.概念引入(15分钟)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解释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基本术语,如细胞、生物多样性、进化等。
4.知识巩固(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基础概念,回答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5.总结回顾(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带领学生回顾重点概念和术语。
6.课堂实践(20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向同学展示并进行讨论。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学习生物学的小作文,简要描述自己对生物学的认识和兴趣的起源。
第二节课: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细胞器的功能。
3.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引入(15分钟)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解释一些与细胞相关的术语,如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3.细胞结构的认识(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张细胞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细胞器的功能。
4.知识巩固(15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
第15章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课时血管学习目标:⑴.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⑵.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⑶.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重点、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预习导学】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和尿素等废物。
2. 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人体有3种血管:、和。
4.识图:右图A、B、C分别是哪种血管?有脉搏现象的是哪一个?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能力展示】:1.感受血管跳动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2.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片(图14-3),并结合书本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反馈练习】:1、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来完成。
血液循环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2、______________——运输各种营养物质与废物的通道。
3、血管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创伤后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第15章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心脏1.学习目标⑴.通过观察实验,识别心脏结构,说出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⑵.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健康。
⑶.认同心率和脉搏是一致的。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预习导学】1.什么是心率?心脏在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次。
2.观察心脏的外形(结合图片、模型)心脏外形像个桃子,它的大小约和本人的相似,位于胸腔的中央偏_____下方,在两肺之间。
3.心脏与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比正常人的要。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教案—优秀教案资料.docx
笫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笫1课时)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牛殖的概念。
2、训练使川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岀牛•物无性牛殖的方式及其在牛•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 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鬲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岀牛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屮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己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牛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牛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儿个类似的例子來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岀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三、•板书设计第14章主物的牛殖与发育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一、无性生殖无性牛殖是-•类不经过两性牛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牛殖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案篇一: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篇二: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
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
)(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
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2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引起的。
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3)师: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师: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1)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2)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3)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
(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4、探究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血管的有关知识:了解血管的类型;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结构四、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三种血管的功能、分布、结构五、教学后记课题: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知道三种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讲述与演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说起血液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
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板书:第一节血液)二新课讲授1、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的?(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
)(2)探索血液的组成:A、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二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物镜清晰为止观察与思考: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有无细胞核?4.最小的是哪种?反馈观察结果: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血涂片里三种血细胞: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小结: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板书)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
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生:运输氧气的功能。
)教师指出: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伤口化脓时流出的脓液分别含有哪些成分?(学生回答: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
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指出: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3)血小板的功能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出一种物质——凝集素,使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是可溶的,纤维蛋白是不溶的,可交织成网,把血细胞网罗在内,形成血块而凝固。
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由此,同学们可得出血小板有什么作用?(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
)教师讲述:由于血小板既能止血,又能凝血,所以正常人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但有一种遗传病,叫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很难破裂,不能释放出促血液凝固的物质——凝集素,因此,血管遇上大的损伤,无法止血而死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4、血量与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人体到底有多少血?碰到意外事故失血过多怎么办?(1)血量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
(教师举起3个1.5升可乐瓶里装的3瓶的红墨水说:就是这么多的血。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血?)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问: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毫升)人一次就献2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
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