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茶文化
韩国茶道中国茶道日本茶道
![韩国茶道中国茶道日本茶道](https://img.taocdn.com/s3/m/94a09e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b.png)
韩国茶道中国茶道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是东亚地区三个重要的茶道文化传统。
尽管它们都以茶为核心,但在茶叶的制作、泡茶的方式、茶具的使用以及茶道仪式等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通过对韩国茶道、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介绍与比较,来探究这三种茶道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韩国茶道作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茶道强调的是慢慢泡茶的过程中体验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韩国的传统茶道仪式主要是通过泡茶和品尝茶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在韩国茶道中,禅茶艺术被广泛采用,茶道师通常会用小巧精致的瓷器泡茶。
泡茶的方式独特,一般使用的茶具是盖碗和茶杯,以及瓷制的茶壶。
韩国茶壶采用了多孔陶土制成,它能使茶叶更好地释放出香气和味道。
在礼仪方面,韩国茶道讲究从泡茶的准备到品尝茶水的每一个细节。
茶道师在泡茶之前,会先整理茶具,然后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泡茶和倒茶。
倒茶时,茶道师通常会先给长者和客人倒茶,然后再品茶。
二、中国茶道中国茶道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之一,既注重茶的质量,也注重茶具的品质。
中国人在茶道中追求的是品茶时对茶的品质、香气和口感的完全体验。
中国茶道的茶具种类繁多,如茶壶、茶杯、茶盘等。
每一个茶具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茶道师会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泡茶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茶具。
在泡茶的过程中,中国茶道极为注重水的温度和时间的掌控。
不同的茶叶所需的水温和泡茶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茶道师会用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来控制水温和泡茶的时间,以达到最佳的茶叶品质。
茶道仪式在中国茶道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不同的茶道仪式有着不同的程序和礼仪,如点茶、倒茶、闻香、品茶等。
茶道师会通过茶道仪式来展示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对茶艺的熟悉。
三、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以禅茶为基础,追求的是一种简约、自然和宁静的心灵感受。
日本茶道中最著名的茶道仪式是茶会,茶会通常在特定的茶室中进行。
日本茶道的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主,茶壶、茶碗和茶杯等都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朝鲜茶道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朝鲜茶道](https://img.taocdn.com/s3/m/d3afad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0.png)
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朝鲜茶道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和朝鲜茶道是东亚三个重要的茶道文化。
虽然这些茶道在形式、仪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承载了东方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生活哲学。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日本茶道和朝鲜茶道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并对它们的社会影响进行比较。
一、起源和历史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茶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日本茶道的发展始于13世纪的宋代。
茶道在中国的基础上,经过了日本的改造和创新。
日本茶道注重礼仪和精神修养,强调匀称和谐的空间布局,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朝鲜茶道与中国和日本的茶道有相同的根源,但在历史上受到了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影响。
朝鲜茶道更加注重国家和家庭的团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仪式和流程中国茶道的仪式中,主要包括点茶、奉茶和品茶。
点茶是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偏好选择合适的茶具和茶叶,然后将茶具摆放在茶台上。
奉茶时,主持人将泡好的茶奉给客人,并附上精心准备的小点心。
品茶时,客人可以自由交流和品味茶的香气、口感和滋味。
日本茶道的仪式称为茶道茶会,通常由茶道家主持。
茶会的流程包括点茶、煮茶、奉茶和品茶。
茶道茶会注重细致的礼仪和精神沉思。
主持人会用特殊的手法煮茶,然后用茶碗奉给客人。
客人在品茶之前需要进行简单的准备,比如洗手和参观拜观。
品茶时,客人通常会专注地感受茶的味道和茶碗的质地。
朝鲜茶道的仪式称为茶道锦秀,是一种庄重而安详的活动。
在茶道锦秀中,主持人会用一些固定的手势将茶奉给客人,并附上小菜和糕点。
客人需要用双手接过茶杯,然后品尝茶的香气和味道。
在品尝茶的过程中,参与者会进行友好的对话和交流。
三、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中国茶道强调自然和平衡的美学观念。
茶道注重的是茶具和茶艺的精致,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中国茶道还与文人墨客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强调道德修养和心灵的平静。
日本茶道将茶道视为一种艺术形式,注重礼仪和审美。
日韩茶道文化的传承,启示了中国抹茶未来发展的关键
![日韩茶道文化的传承,启示了中国抹茶未来发展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c29d27eb0912a216157929cb.png)
日韩茶道文化的传承,启示了中国抹茶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上月刚举办的2020梵净山抹茶大会上,“2020梵净山抹茶产业发展高端对话·暨中日韩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同顺利召开。
来自日本、韩国的茶学专家,向与会嘉宾展示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茶道文化。
在这场年度盛会中,他们呈出了哪些的精彩观点,又给中国抹茶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作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历史上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日本、韩国的传统茶道文化就是典型例子,其形成、发展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著名茶艺家、陶艺家,日本“表千家茶派”传承人高柳凌绪女士,首先以茶器为切入点,向嘉宾讲述日本茶道的精神。
历史上,日本僧人曾多次来到中国学禅,并把茶种、茶器与饮茶方式一并带回了日本,这成为日本茶道诞生的缘起。
茶具,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代日本僧人将“曜变天目茶碗”带回国中,历代以来被日本列为国宝,并与其“侘寂”美学的形成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中国饮茶方式自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本土化,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形式。
而在日本茶道的形成中,许多著名人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曾兴盛斗茶赌博之风,村田珠光则是重要的改革者,他吸收宋代禅学的精髓,将取巧、求胜的斗茶风气,转为“从茶中寻求开悟境界”的取向,因而被奉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之后,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进一步将茶道发扬光大,奠定了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思想基础,被誉为日本茶圣。
茶席伊始,不论是身份高低的武士,进入茶室前都要放下武器,怀着赤子之心入内。
饮茶者在茶中渐入佳境,人、茶汤、茶器、茶室都没有了区别,仿佛进入了一个胜妙的世界。
这种“以茶悟道”的追求,与中国禅宗的“不二之境”、道家的“由器入道”思想,有着深层的联系。
高柳凌绪女士表示,在当代,茶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中、日、韩三国都是在同一个时代,欣赏着同一件美好的事物。
韩国宫廷茶礼随后,韩国茶界领袖、韩国宫廷茶礼传承人、韩国茶礼教育院院长金福一女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韩国的生活茶与宫廷茶文化。
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韩国
![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韩国](https://img.taocdn.com/s3/m/a7b120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9.png)
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韩国茶艺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是最为著名的两种茶文化。
在中国,茶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日本茶道则是在中国茶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韩国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有着独特的发展和特色。
本文将分别介绍中国茶艺、日本茶道和韩国茶文化,探讨它们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一、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茶在中国的种植和饮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代时代。
中国人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研究,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中国茶艺注重茶的品味和泡法,以茶具的使用和沏茶的技法为核心。
茶具通常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船等,每个茶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沏茶的过程中,冲泡时间、水温、茶叶的选择等都是需要严格把握的要点。
另外,茶艺还注重茶与生活、艺术和哲学的结合,将茶的品味提升到一种艺术境界。
中国茶艺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茶被广泛传播至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饮品之一,同时也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功夫茶、普洱茶等都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世界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此外,中国茶艺还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二、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中国茶艺的一个分支,也是日本独有的茶文化。
茶道在日本被视为一种精神修养和礼仪,注重的是对茶道的细致研究以及修身养性的追求。
茶道的核心在于茶人的修行和表现,旨在达到身心的完美统一。
日本茶道着重于茶道的仪式和礼仪,整个过程非常庄重而精致。
客人在进入茶室前需要行礼,座位的安排有着严格的规定,爱茶者要先行净手漱口,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品茶。
而主持人泡茶的过程则需要极其细致的动作和手法,以展示对茶艺的完美掌握。
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内敛和平和的状态,通过茶事的举办来感受自然、体味生命的真谛。
日本茶道在日本国内影响深远,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修行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自律、纪律和平和的心态。
此外,日本茶道也对其他国家的茶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茶道的国际传播和发展。
中国、日本、韩国的饮茶文化
![中国、日本、韩国的饮茶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e730f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9.png)
中国、日本、韩国的饮茶文化一、中国茶道茶道发源于中国。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宋代以后,中国饮茶仪式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
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
这也难怪,“道”之一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行道、道路、道义、道理、道德、方法、技艺、规律、真理、终极实在、宇宙本体、生命本源等。
因“道”的多义,故对“茶道”的理解也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中国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其目的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
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道”在此作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尊礼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讲;饮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
“道”在此作真理、实在、本体、本源讲。
1.饮茶之道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陆羽(733-804),字鸿渐,又字季疵,号桑苎翁,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人)。
陆羽著《茶经》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十章。
四之器叙述炙茶、煮水、煎茶、饮茶等器具二十四种,即封氏所说“造茶具二十四式”。
五之煮、六之饮说“煎茶炙茶之法”,对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规则作了细致的论述。
封氏所说的“茶道”就是指陆羽《茶经》倡导的“饮茶之道”。
《茶经》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
中国茶道约成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
陆羽《茶经》所倡导的“饮茶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e2b1db5aef8941ea76e057c.png)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比较中国的茶道精神源于唐代陆羽《茶经》中“俭”的思想和释皎然的“全真”思想。
中经裴汶,赵佶,直至朱权而集大成。
而中国茶道精神则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
其中显露出了比较浓重的老庄道家思想。
唐朝伊始,中国饮茶习俗就传入了日本。
虽然中国宋时日本就开始种植茶树,制作茶叶,但是直到明代,日本才真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茶道。
提到日本茶道,就不得不提日本茶道的象征人物千利休。
正是这位集大成者明确提出了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即是著名的和,敬,清,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规”。
日本茶道中的“四规”旨在引导人们通过茶道自我反省,相互沟通,在清寂幽雅的环境之中去除心中的尘垢和彼此之间的芥蒂,在品茗之中领悟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意义。
不过由于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浓厚,讲究“七则”,且需要依照十分严密的组织形式,因此日本茶道显得过于拘谨严格,难以让人在饮茶品茗的同时获得一种轻松自由的享受。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道(茶礼)是主要内容,同时也与日本相近。
不过韩国的茶文学较之日本则发达许多。
韩国曾有崔致远,李行权近等人撰写过与茶有关的诗文,但是日本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写过相关诗文,其影响力也着实不足。
纵观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茶文化,和善知礼,清心真诚乃是不变的茶道精神。
这种可贵的精神和追求延续至今,早已经成为了精神文化瑰宝,同时也应该成为后人继续追求和传承的文化之一。
中国茶道的演进日本茶道的形成韩国茶礼的起源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茶文化的开端,起源于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陆羽《茶经》的问世,在晋代、南北朝时期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茶文化的萌芽产生。
宋代时期茶文化的兴盛以及明清时期茶文化的普及,铸就了今天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品茶悟道,感受心灵的脱俗,一种惬意,一种超然物外的感受,是每个品茶人的内心所归。
喝茶是为了让心平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叶的清香。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862a671cf84b9d528ea7ab1.png)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编辑本段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的)传入朝鲜半岛。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靠的历史记载,不会晚于新罗统一三国时期,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
韩国茶礼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形式与内涵,与中、日茶道鼎足而三。
近十多年来,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极为频繁。
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五个时期来回顾中韩茶文化的交流。
(一)三国时期韩国的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世纪起到新罗统一三国后的公元七世纪,计有七百年时间,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
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
中国人确切的饮茶记载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比三国中最早立国的新罗国成立还早两年。
由于早期茶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而佛教最初传入高句丽为公元372年,-般推测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
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
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二‘卜七十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
"善德:女王已属三国时代末期,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由于陆路交通便利的缘故,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列岛。
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在天下元年(公元729)四月(《奥仪抄》)。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57db8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7.png)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中国和日本都有一段“饮茶史”,甚至都有一个共通点“以茶为名”。
那中国和日本茶文化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一、内涵不同日本茶道内容简单,审美情趣要求不对称,是以不平衡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
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态不正者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图案不对称,陶釉也不均匀;日本的茶道室内,故意在地上地下,开一些不对称的窗,着各样的色彩。
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规定程序,还很讲究着装,表现庄重、严肃。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上下关系分明,有礼有节;“清”,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静的气氛。
茶人们庄重的表情。
可见,日本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谐”与儒家“中庸原则”为前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博,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中国茶文化重精神而轻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廉”,廉俭育德;“美”,美真康乐;“和”,和诚处世;“敬”,敬爱为人。
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
中国茶文化不太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
中国老百姓在家中会斟上一壶茶招待亲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馆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悠闲的喝早茶等等。
二、构成要素不同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
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炉,5月至10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
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纪念日2月28日),3月红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蓟,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帘,8月玉紫阳花、金水,9月红芙蓉,10月樱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薮椿。
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中国茶道](https://img.taocdn.com/s3/m/e7f31d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b.png)
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中国茶道日本茶道、韩国茶道与中国茶道茶道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独特的仪式与哲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日本、韩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介绍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特点与影响。
一、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又被称作茶宗,起源于9世纪末的平安时代。
它最早是由日本的贵族礼仪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在茶道中,艺术家们通过准备与品尝抹茶的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
正是茶道的理念使它超越了仅仅品茶的层面。
日本茶道强调尊重、平和和自然。
茶道的核心观念是和谐一致,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茶会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被视为平等的,茶水无论是从主持茶会的茶人还是品尝茶的客人和闲人手中倒出,意味着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意识使得茶道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韩国茶道韩国茶道又被称为茶礼,它起源于3世纪的高句丽王朝。
韩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韩国茶道重视仪式和礼仪。
在韩国的茶礼中,茶席和茶具的摆放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示尊重和礼貌。
茶道强调的是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人,并通过仪式和礼仪表达出来。
此外,在韩国茶道中,茶具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被视为与自然相连的媒介。
三、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唐朝。
中国茶道以其丰富的茶文化和独特的茶具而闻名于世。
中国茶道注重茶的品质和茶具的精美。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杯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享受和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的茶会上,人们通过欣赏茶叶的外形、气味和颜色来体验茶的美妙。
茶艺师会根据茶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茶具,并通过手法和技艺展示出茶的魅力。
一个共同点尽管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和中国茶道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茶作为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媒介。
无论是日本茶道的和谐一致、韩国茶道的仪式与礼仪,还是中国茶道的茶的品质与茶具的精美,它们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理念,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诚互敬。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158c97284ac850ac02420d.png)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作者:张玮来源:《卷宗》2016年第03期摘要:中国作为茶叶创始国,其茶文化对国际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从全球范围来看,东亚是茶文化最丰富、茶事文化最频繁的地区,尤其是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最为引人注目。
三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均融合了自身民族文化的养分,纵观中韩日三国茶文化特色,可分别由一个词概括,依次为:茶艺、茶礼、茶道。
本文就从这三个着眼点入手,去了解三者的发展以及异同。
关键词:茶艺;茶礼;茶道1 中国茶艺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其萌芽于唐,发于宋,革于明,盛于清,自成一系统。
中国茶艺作为一种文化包括相应的历史、著作、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始发于汉代,且“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后来,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从历史轨迹来看,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处于启蒙阶段,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作为一个里程碑,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之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
到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至上,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下,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等,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晚明时期,文士们开始对品饮之境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的核心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的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b19ab346998fcc22bdd10d61.png)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的核心中国茶道精神可概括为清、和、静、真、俭、淡,老庄道家的思想成分重一些。
日本茶道的精神源于“禅茶一味”,以“一期一会”和“和、敬、清、寂”为根本。
“一期一会”是佛教“无常”思想的体现,而“清、寂”有着浓厚的佛教意味。
日本的茶道精神可归结为禅。
韩国茶道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故重敬、礼、和、中正。
(一)茶文化总体比较茶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比较广泛的,它固然以茶道为核心,但茶道毕竟只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茶文化至少还要包括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等。
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道几乎是同义语,茶文学、茶艺术等全部汇聚在茶道之中,故有日本学者称日本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道(茶礼)是主流,与日本相近。
但韩国的茶文学发达于日本,象崔致远、李行、权近、李奎报、李崇仁、郑梦周、李樯、崔怡、金正喜等人撰写许多汉文茶诗九茗茶文,而日本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写有少量茶诗文,影响较小。
在中国茶文化中,举凡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茶道、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均很发达。
中国的茶馆兴于宋,普及于明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方和少数民族茶俗文化;自唐代至今,有关茶事内容的绘画、书法绵延不绝;而茶文学更是蔚为大观,各种文学体裁如诗、词、曲、赋、铭、联、小说、戏剧等应有尽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柳宗元、杜牧、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这些中国的一流诗人均撰有茶诗茶词佳作,《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古典小说对饮茶、茶道、茶馆、茶文化有精彩描述。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与茶文学是双峰并峙,民俗茶文化是异彩纷呈,茶馆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风景。
论日本、韩国茶文化可以用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来代替,但论中国茶文化,只谈茶道(茶艺)是不够的,至少不能忽略茶文学。
(二)儒,道,释对茶文化影响比较东亚三国都属于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儒、道、释在三国茶文化中发挥着或轻或重的影响。
中日韩茶道精神
![中日韩茶道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05ca278e87c24028905fc301.png)
中日韩茶道精神中国的茶道思想以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的思想和禅僧皎然的“全尔真”(详文见后注)思想为源头,经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等人的推动,在朱权(明·《茶谱》著作者)的手中臻于大成。
后人认为,中国茶道思想可以用“清”、“和”、“静”、“真”、“俭”、“淡”等来加以概括,比较明显地倾向于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并包含有三宗合流的禅家思想。
日本的茶道思想以“茶禅一味”的思想为源头,主要受中国唐宋两代思潮影响并最终定型。
其通常被概括为“和”、“敬”、“清”、“寂”和“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的观念突出体现着佛教“无常”的思想。
朝鲜半岛的茶道精神源于新罗统一初期的高僧元晓大师所提出的“和静”的思想;在高丽时期的李行、权近、郑梦周、李崇仁等文人的手中得到发展,并在李奎报手中臻于大成,在朝鲜时期的西山大师、丁若镛、崔怡、金正喜、草衣禅师的手中得到最后的完善。
也就是说,元晓的“和静”思想传到高丽时期,被李奎报归结为“清和、清虚、禅茶一味”,而后再传至朝鲜时期,由草衣禅师引入“中正”的思想,从而得意最终成形。
因此,简单来说,朝鲜半岛茶道思想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产物,可概括为“敬、礼、和、静、清、玄、禅、中正”(尤以儒家思想为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茶道重茶、重艺,日本茶道重礼、重禅,而韩国茶道则重礼、重仪。
【中国茶道】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90232cb9e314332396893b5.png)
中国茶文化和韩国的对比韩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对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对两国茶文化的特点进行比较。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编辑本段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可能是最早的)传入朝鲜半岛。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靠的历史记载,不会晚于新罗统一三国时期,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
韩国茶礼在吸收中国茶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独特的形式与内涵,与中、日茶道鼎足而三。
近十多年来,中韩茶文化的交流更是异常活跃,极为频繁。
下面分三国、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五个时期来回顾中韩茶文化的交流。
(一)三国时期韩国的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世纪起到新罗统一三国后的公元七世纪,计有七百年时间,值中国西汉宣帝至初唐高宗时期。
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
中国人确切的饮茶记载是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比三国中最早立国的新罗国成立还早两年。
由于早期茶的传播者主要是佛教徒,而佛教最初传入高句丽为公元372年,-般推测茶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四世纪以后。
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
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载:"前于新罗第二‘卜七十弋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已有茶。
"善德:女王已属三国时代末期,故韩国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由于陆路交通便利的缘故,茶入朝鲜半岛要早于日本列岛。
日本关于饮茶的最早记载在天下元年(公元729)四月(《奥仪抄》)。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cdc648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0.png)
中国茶道与日韩茶道对比茶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中国茶道和日韩茶道是两种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茶道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分析和对比中国茶道和日韩茶道的异同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茶道文化。
一、历史渊源与发展中国茶道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中国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茶道文化,被奉为一种艺术。
中国茶道讲究仪式和仪态,强调茶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净化。
而日本茶道在13世纪时从中国传入,经过日本文化和传统的独特演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更注重仪式的繁琐和细致,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精神追求的态度。
茶道被视为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被日本人奉为一门学问。
韩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罗时期,主要是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
韩国茶道更加强调茶与禅的结合,致力于内心的静心和思考。
二、仪式与礼仪中国茶道注重茶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净化。
茶道仪式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包括净手、烹茶、品茶等环节。
茶具的摆放和使用也有一套独特的规范,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传统和文化。
日本茶道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的繁琐。
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师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修行,掌握茶道的每一个细节,如搅茶、点茶、递茶等。
茶道师还需要精选茶具、插花并清理茶室,使整个过程更加完美。
日本茶道强调的是茶道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
韩国茶道注重静心和思考,强调茶与禅的结合。
韩国人在品茶的时候,一般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绒布,并用其擦拭茶杯。
这一举动代表着“除去尘埃,除去杂念”,体现了韩国茶道追求心灵净化的理念。
三、茶具和茶品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茶盘、茶碗、茶壶等。
茶道师通常会根据茶叶的种类和季节选择适合的茶具。
在品茶的过程中,中国人注重观赏茶叶的外形、香气和颜色。
日本茶道中常用的茶具有茶碗、茶筅、茶杓等。
日本人喜欢追求简约和纯朴,因此茶具的设计也显得简单而雅致。
中日茶文化(简单)
![中日茶文化(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07b787ea6137ee06eff918e0.png)
中日韩茶文化及其比较一、中国茶文化(一)茶文化萌发期1.唐代煮茶法:(1)茶叶:煮茶法用茶广泛,无论是茶树鲜叶,还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各类茶叶,均可用来煮饮唐朝,茶的四种形式:散茶、粗茶、末茶、饼茶。
(2)茶具:最初的茶具多与食具、酒具共用,如浙江上虞出土的一批东汉瓷器,有碗、杯、壶、盏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瓷茶具。
此后相当一个时期,茶具仍与食具共用,也出现了逐渐趋于专门化的趋势。
可以说饮茶的初级阶段,是茶具与食具共用及专用并存的阶段。
(3)煮饮法:茶与水混合,茶或先或后,水或冷或热,置炉上火煮,直至煮沸。
煮茶法简便易行,可酌情加盐、姜、椒、桂皮、橘皮等调饮,也可不加任何佐料清饮。
调饮盛行,清饮罕见,属后茶羹时代。
2.茶字的演变:荼、茶|、茗、槚、蔎、荈(二)茶文化成形期1.陆羽与《茶经》:(1)陆羽:字鸿渐,唐朝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曾号桑苎翁,又称竟陵子。
陆羽在继承前人煮茶法的基础上,并更加重视煮茶时发挥茶本身的真味,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规范的煮茶方式。
为与此前的煮茶法相区别,也称之煎茶法。
(2)《茶经》的诞生:《茶经》被誉为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第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
《茶经》奠定了陆羽的“茶圣”地位。
(3)《茶经》内容:《茶经》分上中下三卷,七千字,十部分。
卷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中:四之器,卷下: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2.唐、宋朝对茶的追捧(1)从煎茶到点茶:唐朝寺院种茶、饮茶成为习俗。
唐朝宫廷重视茶,饮茶是一种时尚。
茶具成为唐宫礼佛进献的贡品。
法门寺出土一整套茶具,反映了唐代宫廷饮茶之风的盛与奢。
点茶:是宋人在继承改革唐人品饮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饮茶方法。
包括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等一整套程序,其关键在于候汤和击拂,并出现了专用的击拂工具——茶筅。
另外,茶具更加精细,更加简洁。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https://img.taocdn.com/s3/m/ef1456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f.png)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概览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而闻名,还因其文化背景而备受人们推崇。
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今天我们将概览世界各国的茶文化。
1.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茶文化注重茶的品味和品鉴,强调怡人的茶香和醇厚的滋味。
中国的茶道和煮茶艺术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日本茶道日本的茶文化以茶道为核心,强调尊重、内省和平静。
日本的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茶道场所的设计和布置都充满和谐之美。
日本茶道中最有名的茶是抹茶,它需要细致的准备和特定的仪式。
3. 英国下午茶英国下午茶文化源于18世纪,那时候喝茶成为了一种时尚和社交活动。
英国下午茶通常是在下午3点左右享用,配有各种茶点和小吃。
这一传统如今仍然保持,在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非常流行。
4. 摩洛哥薄荷茶摩洛哥的茶文化以薄荷茶为代表。
薄荷茶是一种用绿茶和新鲜薄荷叶泡制而成的清新饮品。
摩洛哥人将冰糖作为甜味剂添加进茶中,它们认为喝茶是一种仪式,并且茶有治愈和舒缓的功效。
5. 印度奶茶印度奶茶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它是以红茶、牛奶、香料和糖制成的浓郁饮品。
印度奶茶有着浓厚的香料味道,茶中的香料比例和煮制方法因地区而异。
6. 阿拉伯茶文化阿拉伯国家的茶文化以阿拉伯茶为代表。
阿拉伯茶是一种由茶叶、水、糖和新鲜薄荷叶制成的清凉饮品。
它通常以特制的茶壶和小杯供应,适应热带气候和社交聚会。
7. 俄罗斯普特茶俄罗斯的普特茶是一种浓郁的黑茶,通常与柠檬和蜂蜜一同享用。
俄罗斯人喜欢将普特茶泡在特制的茶壶中,然后用金属杯子倒出,这种方式显示了他们独特的茶文化。
总结: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饮品和茶文化习俗。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使人们能够品味并享受生活。
茶文化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媒介,它传承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瑰宝。
日本韩国中国茶道
![日本韩国中国茶道](https://img.taocdn.com/s3/m/5cec86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e.png)
日本韩国中国茶道茶道,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在日本、韩国和中国都有深厚的历史和影响力。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修养的体现。
本文将分别从日本、韩国和中国的茶道进行介绍,展示三国茶道的独特之处和精髓所在。
一、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又被称为茶の湯或茶筅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强调的是一种平和、静谧的生活态度,追求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净化。
在茶道中,茶席的布置和摆设,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礼仪的执行都体现着极致的细腻和严谨。
日本人对于茶道十分热衷,学习茶道是许多人的必修课。
在茶道的世界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清雅的香味和安详的氛围。
茶道中最重要的仪式是茶会,茶会分为贵族茶会和平民茶会两种形式,其中贵族茶会更加注重礼仪和形式,而平民茶会则更加注重简约和自然。
在茶道中,最有名的茶艺师是千利休。
他将茶道从原本的寺庙茶会转变为庄园或家庭茶会,让茶道不再仅限于寺庙内的修行,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他的理念对于后人影响深远,茶道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二、韩国茶道韩国茶道,又被称为茶座或茶房,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茶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简约和朴实。
茶座的布置通常简洁自然,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力求简单美观。
韩国茶道强调纯朴和平等的价值观,在茶道中不分高低贵贱,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摆脱了封建社会中等级之别的束缚。
韩国茶道中最受推崇的仪式是茶室功课,通过茶室功课的实践,人们可以磨炼自己的品味和心境,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韩国的茶道起源于中国的唐朝,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当初,茶道在韩国寺庙中进行,而后逐渐传播到贵族和民间。
韩国最有名的茶道士是陶渊明,他力图将社会矛盾转化为个体间的自然联系,倡导以茶道的方式来简单纯粹地生活。
三、中国茶道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茶道可以追溯至秦朝和汉朝之前,几千年来一直被传承和发展。
茶艺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被视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艺术。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https://img.taocdn.com/s3/m/af113e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f.png)
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对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那中国日本韩国的茶道核心有什么不同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日本韩国茶道核心,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道核心“和”字当头“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
茶道的“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
我们应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
儒、释、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和”。
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
佛家推崇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
儒家的“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已”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
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
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宜。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欺凌,必众来救护。
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
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静”如何解?“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之道。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
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c0476f1711cc7931b716e9.png)
简述中日韩茶文化形成及发展摘要:中国作为茶叶创始国,其茶文化对国际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从全球范围来看,东亚是茶文化最丰富、茶事文化最频繁的地区,尤其是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最为引人注目。
三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均融合了自身民族文化的养分,纵观中韩日三国茶文化特色,可分别由一个词概括,依次为:茶艺、茶礼、茶道。
本文就从这三个着眼点入手,去了解三者的发展以及异同。
关键词:茶艺茶礼茶道一、中国茶艺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其萌芽于唐,发于宋,革于明,盛于清,自成一系统。
中国茶艺作为一种文化包括相应的历史、著作、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始发于汉代,且“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后来,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从历史轨迹来看,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处于启蒙阶段,在晋代、南北朝时期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作为一个里程碑,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之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
到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至上,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下,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等,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晚明时期,文士们开始对品饮之境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中日韩的茶道文化介绍
![中日韩的茶道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47d3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9.png)
中日韩的茶道文化介绍饮茶的习俗虽然相近,但中日韩的茶道文化却不尽相同,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分别讲讲中日韩的茶道文化。
韩国茶道文化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遍及全国,并流行于广大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
在我国的宋元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
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
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
和日本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
“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
我国的近邻——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
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
中国茶道文化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韩茶道的区别
默认分类2008-11-30 11:33:46 阅读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
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作为“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是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三为一体。
三者之间是互相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了中国禅宗思想(茶“禅”一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的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清。
静寂”。
公开申明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这也无处不体现着庄晓芳前辈所提出的中国茶德“廉、美、和、静”之精神。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
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道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着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更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
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宗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
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人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人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韩国与中国唇齿相邻,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较早地传入朝鲜半岛。
中韩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千多年来绵延不断。
汉魏两晋南北朝以迄隋,中国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进而逐渐发展。
当时朝鲜半岛可能会接触中国的饮茶,但无可靠的文字记载因而忽略。
下面从新罗统一、高丽、朝鲜、现当代四个时期来叙述韩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罗统一时期
这个时期在中国,饮茶风俗普及,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并流行,茶文学兴盛,茶具独立发展,茶书画初起,茶馆萌芽,形成了中华茶文化第一个高峰。
(一)新罗饮茶之始
在六世纪和七世纪,新罗为求佛法前往中国的僧人中,载入《高僧传》的就有近30人,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中国经过10年左右的专心修学,尔后回国传教的。
他们在唐土时,当然会接触到饮茶,并在回国时将茶和茶籽带回新罗。
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载:“茶自善德王有之。
”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公元632-647年在位。
高丽时代普觉国师一然《三国遗事》中收录的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记:“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
这是驾洛国金首露王的第十五代后裔新罗第三十代文武王即位那年(公元661),首露王庙合祀于新罗宗庙,祭祖时所遵行的礼仪,其中茶作祭祀之用。
由此可知,新罗饮茶不会晚于七世纪中叶。
(二)新罗饮茶的发展
在宫廷,新罗大多数国王及王子与茶相依,茶为祭祀品中至要之物。
三十五代景德王(公元741-765年在位)每年三月初三集百官于大殿归正门外,置茶会,并用茶赐臣民;在宗教界,与陆羽同时代的僧忠谈精于茶事,每年三月初三及九月初九在庆川的南山三花岭于野外备茶具向弥勒世尊供茶,忠谈曾煎茶献于景德王;仙界人物花郎饮茶以为练气之用,花郎有四仙人在镜浦台室外以石灶煮茶。
曾在大唐为官的新罗学者崔致远有书函称其携中国茶及中药回归故里,每获新茶必为文言其喜悦之情,以茶供禅客或遗羽客,或自饮以止渴,或以之忘忧。
崔致远自称为道家,但其思想倾向于儒家,被尊为“海东孔子”。
(三)新罗茶风的兴盛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载:“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文宗召对于麟德殿,宴赐有差。
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命植于地理山。
茶自善德王有之,至于此盛焉。
前于新罗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时,已有茶。
唯此时方得盛行。
”新罗第四十二代兴德王三年(公元828年)新罗使者金大廉,于唐土得茶籽,植于地理山。
韩国饮茶始兴于九世纪初的兴德王时期,并且开始种茶,这时的饮茶风气主要在上层社会和僧侣及文士之间传播,民间也开始流行。
(四)新罗的饮茶法
新罗当时的饮茶方法是采用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茶经碾、罗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饮用。
崔致远在唐时,曾作《谢新茶状》(见《全唐文》)其中有:“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描写的便是煎茶法。
崔致远为创建双溪寺的新罗国真鉴国师(公元755-850年)撰写的碑文中记:“复以汉茗为供,以薪爨石釜,为屑煮之曰:…吾未识是味如何?惟濡腹尔!‟守真忤俗,皆此之类也。
”真鉴国师曾于公元804—830年在唐留学,“为屑煮之”乃将茶碾罗成末煎之,且用石釜煎茶。
崔致远于唐僖宗时在唐,正是唐代煎茶法盛行之时,故回国后带回大唐的煎茶法。
新罗统一初期,开始引入中国的饮茶风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是新罗茶文化萌芽时期,但那时饮茶仅限于王室成员、贵族和僧侣,且用茶祭祀、礼佛。
新罗统一后期,是新罗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时期,同时也是茶文化发展时期。
饮茶由上层社会、僧侣、文士向民间传播、发展,并开始种茶、制茶。
在饮茶方法上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