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
温家宝同志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
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2005年,喀喇沁旗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的“三新”战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我们对“三新”战略实施方案又进行了完善,除了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外,今年又进一步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四是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团体、组织和个人等各种社会力参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整合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培育特色工业园区,是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工业园区的形式,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使产业集群的功能更加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说,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农业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目标。
1、以市场化为导向。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3、以工业化为主导。就是依托已有工业体系对县域工业化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确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乡工业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县域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积极承接国内发达地区和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把发展配套产业作为县域扩大对外开放的主攻方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和产业配套型的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其途径探究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其途径探究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本文就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发展县域经济意义途径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
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人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1、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的重大措施。
目前,我国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仍然十分明显:一是农业比重过大。
二是农村人口比重过大,而且素质低下。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而县域经济在规划制定、产业开发、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农业和其他各业之间的关系,整合各种自然、经济、社会资源,统一调动各部门的力量,兼顾县、乡、村三个层次以及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
因此,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其本身就是城乡统筹的具体体现。
2、发展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
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因此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步伐。
3、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设、 增加 农 ( ) 渔 民收人 计划 、 发展 农 村 工 业为 主 要 内容 的
“ 新农村 运动 ” 0年代 以后 , 国的农 业和 农村 经济发 生 。9 韩
了巨大变化 , 城乡居 民收入 和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 ,9 3年 , 19 农村居 民收 入 达到 了城 市 居 民 的 9 . % 。经过 短短 的 3 55 0 年, 韩国在工业化 、 市化过程 中 , 城 实现 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国均采取 了相似 的工 业反哺农业方式 , 管工业化 的模式 不 尽 尽相 同, 三农 ” “ 问题 的表 现形 式 、 基本 特点 和采取的对策措
经验分析 了如何 通过发展 县域经济来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 关键词 】
[ 中图分类号】 F2 3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 , 出了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重 提
大历史 任务 。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是贯 彻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的重 大战略举措 , 要 从 国 民经 济和 社会 发 展全 局 统筹 谋 需 划, 协调 推进农村 经济建 设 、 政治建 设 、 文化建 设 、 社会 建设
施也有很大 区别 , 但世界多 数国家在工业 化进程 中不失 时机 地统筹城 乡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 是一个 带有普遍性 的发展 规
质基 础 。
一
1 进入 工业化 中后期 , . 统筹城 乡发 展是发达 国家 的共 同
选择 。城乡居 民收入差 距在 世界 各 国工业 化过程 中长期存
在, 是不 争的事实 。上世纪 6 0年代 , 以工 业就业者的 收入 为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作者:龙凤英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
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
石家庄市是农业大市,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县域经济三农统筹城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思想。
这些战略思想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动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不是农村经济,它属于行政区域经济范畴。
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之一。
石家庄市是农业大市,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石家庄县域经济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郡县治,天下安”。
自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后,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石家庄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央一系列扶农强农政策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县域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全市农村整体上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由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转变,由温饱有余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1.充分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概念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文献。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建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句话:“内外结合”力促农民增收。
“内”是指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外”是指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第一,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1)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
二是支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三是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着力延伸“绿色通道”,实现鲜活农产品运输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2)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三是推进小城镇发展,鼓励和支持城镇二、三产业发展。
第二,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有力保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加财政支农力度,着力构建促农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大幅度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
第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逐步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包括:积极探索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以及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第四,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直补方面,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重点,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维护农民利益,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社会氛围。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势,但要实现农 民收入倍增 目标还受到诸多因素的
制约 ,深刻认识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对于促进农民 增 收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1 . 家庭 经 营性 收 入增长 趋 缓 。近 年来 ,随着 农
业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农产品价值实现能力低及农 业基础条件差等影响,农 民家庭经营 l 生 收入 的增长 趋缓 。在农业经营成本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 ,农 民家庭经营费用 占总收入的比重 由2 0 0 0 年3 6 . 6 %上
支持 ,农 民的转移性收入逐渐增加 , 但 占总体份额 相对较小 。因此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还不足 以对农民增收起到强大的拉动作用 ,只能作为农 民
收 入增 长 的重要 补充 。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 :大力发展县域
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生产效率的提高。从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收入来 看 ,当前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农业改造 的 初期 ,农产品深加工不足 , 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程度
远落后于城镇居民收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
步拉大趋势 ,由2 0 0 6 年的城 乡绝对收入差距 7 0 3 9
元拉大至 2 0 1 1 年的 1 2 7 1 2 元 ,城 乡收 入 比达 到 2 . 6 3 :1 ,明显超过了城 乡居 民收入正常差距 1 . 5 ~
市工资性收入 占总收入 的比重为 6 4 . 7 %,而赞皇县 仅为4 4 . 6 %。鹿泉市 近五年 的平均增速 为 l 1 . 5 %, 赞 皇县为 5 . 7 % ,两 者 相 差 一 倍 。 石 家 庄 各 县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浅谈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摘要: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增加农民收入是规划中要解决的规划之一。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通常包括发展乡村企业以增加工作机会,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渠道,制定一套账簿的代理制度,对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稳定与规划,将土地带来的效益进行分配,做好对农村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发展捷径1 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还是将土地的承包责任制积极有效的推进下去邓小平曾经说过做到对农业的发展就要实现两个飞跃:实行家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从而废除之前设定的人民公社制度,其二就是要发展规模经济,高速适应科学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与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实现的这两个飞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做好长远发展的准备。
1.1 要坚持实施对土地的承包责任制度,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便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对农村来说,要实现家庭的联产承包的责任制度,继续此制度的施行和稳定,要建造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建设体系,共同谱写美好的生活乐章。
改革开放以后,多年的实践可以证明对土地的联产承包制度是一项特别成功的举措,因为它鼓舞了人民耕地的积极性,更大的带动了农业生产,它使得中国亿万人口的口粮和某些工业的原材料得到了供应,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1.2 加快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及承包工作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阶段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土地的生产和承包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特点逐渐显现出来,各种集约化、产业化以及专业化。
对一些小城镇的进程,发展的越来越城市化的农村,乡镇的企业越来越多,发展的越来越快,极为频繁,以及普及开来的农业机械化等等,无一不显示了农村的发展趋势,在稳定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制度的同时很好地实现流转对土地的使用经营权,推动农村的额发展,设立更多可发展的各种企业,增大就业机会,推动农村进步和发展。
农村发展县域经济论文.doc
农村发展县域经济论文一、壮大县域经济的意义(一)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区域内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城镇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新的就业平台。
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还可以避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过度集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的就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压力。
(二)壮大县域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
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中的50%以上属于务工及非农性收入。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将有利于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此外,县域内比较完备的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手段,有助于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渠道。
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力度,有利于统揽市场,整合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调整经济结构首先,稳定第一产业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优先发展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使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得到合理流转,从而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
积极探索有效的组织模式,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领域,改变农产品的销售方式;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通过给予财税、信贷、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做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重视农业科研,加快农业技术转化,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编制相关的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
其次,创新第二产业的布局。
对技术进行改造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机制的转换和体制创新,立足本地特色,突出主导产业,做到抓大扶强。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句话:“内外结合”力促农民增收。
“内”是指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外”是指大力气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第一,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1)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
二是支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三是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着力延伸“绿色通道”,实现鲜活农产品运输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2)突出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三是推进小城镇发展,鼓励和支持城镇二、三产业发展。
第二,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有力保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增加财政支农力度,着力构建促农增收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大幅度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
第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逐步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包括:积极探索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以及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
第四,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直补方面,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重点,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维护农民利益,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社会氛围。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是一个社会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随着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种方法可以被采用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键的方面和策略。
一、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
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升级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并提供技术培训和务实指导。
农业生产可采用高效的排灌设施、现代化耕作方法和科学的育种技术。
同时,促进农村的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
农村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与地区经济的需求和特点相结合,以确保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为农村经济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开发旅游景点和乡村民宿等服务。
此外,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加大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整合农民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的建设。
另外,农业产权制度改革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适当的土地流转和农产品流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和产品的效率和质量,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交通、供水、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完善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现规模化经营 、 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工业化 、 城镇化的 目的。事实表明 , 在 目前我 国大 中城市综合 实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 , 其对农村剩余 劳动力 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 ; 而同时, 受农 民自身素质等因素制 约, 对外劳务输 出短时 间内也根本难以实现规模化 。因此 , 通过农 民合理转移 减少农 民 的途径就落在 了农村城镇化 、 农业产业 化的肩上 , 两点又恰恰是 发展 这 县域经济的主要内容甚至关键战略 。因此 。 发展县域 经济就是 一个 逐步 解决 “ 三农” 问题 的过程 。 2 2县域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 县域经济是农 村经济发 展活力 和竞 争优势 所在 , 也是落 实以工 促 农、 以城带乡思路的关 键所在。只有通 过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 , 统筹 工农 发展 , 统筹城乡发展 , 依靠工业 的力量 、 城市的带动。才 能从 实质上推进 新农村建设 。县域经济的核心是县域 工业 , 农村是 县域经济 的腹 地 , 县 城经济是以城带乡 、 以工促农 的龙头 , 加强县域城乡的统筹 , 展农 业产 发 业化 , 新农村建设才有活力。
14村 庄 规 划 建设 水 平 较 低 .
大部分村庄建设 缺少 规划或者规划编 制不 够完善 。 执行不严 , 部分 村庄建设无序 , 管理水平低下 。很 多村没有 生产和生 活垃圾 、 污水 等处 理设施 , 民环保 意识淡薄 , 年形 成的生 活习惯难 以改变 , 村 多 生活 、 生产 垃圾随意堆放 , 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加农 民收入 的主要途径 , 随着农业生产 效率的不 断提高 , 农业生产领域 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得 以释放 , 宽农 民非农 就业 拓 渠道显得 日益迫切 。现阶段 , 从全国来 看 , 农村居 民收入发展变化有 两 个重要趋势 : 一是农村居 民纯收入越高 , 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越低 ; 是农 二 村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越大 , 城乡居 民收入差距就越 小。因此 , 实现农 民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 在充分挖 掘农业 内部增收潜力 的同时 , 必须加快 转 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 增加农 民的务工收入。从 发达国家农村 富余劳 动力 转移 的进程和我国国情来看 , 数量庞大的农村人 口大规模地 向大中城市 转移 , 既不现实也不可取 。而通过发展县域 经济 , 促进 县域二三产业 发 展, 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 不仅使得农 民的转 移成 本低 , 就 业风险也较小 。 而且是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农 村 劳动力 的逐步转移 , 农业就业 人员 比重 的逐 步降低 , 相应会提高农业 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最终实现农 民收入与国民经济 同步增长。 发展县域经济 和建设 社会 主义新农村 , 两者是互为条件 、 相辅相 成 的。发展县域经济 , 主要是调 整产 业结构 , 培育 优势 产业 , 大经济 实 壮 力, 实现强县富民 , 重点是在 发展经 济上做文章 。而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 村 。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 系统工程 , 按照 中央“ 要 生产发展 、 活宽裕 、 生 乡风文明 、 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的二十字方针 , 抓好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 会和党 的建设各个 领域的工作 。发展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 两者紧密联系 , 互为促进 。发展 县域经济是 基础 , 只有 县域经济发展起 来 了, 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 才能支持 和带动新农村 建设 ; 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整个 县一级经 济社会发展 和各方面工作 的重 点方 向及最重要 的任务 。因此 。必须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 断壮大 县域 不 经济实力 , 通过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 , 能为新农村建设 提供物质 保障。 才 因此 。 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基 础 , 发展县 域经济是建设 社 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手段 。而建 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又为发展县域经 经 济提供 了 得的历史性机遇 , 难 是助推县域经济大发展 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 [ ] 自 发展县域经济 的基本路 径[ ] 安庆 师范学院 学报( 1 王 云. J. 社
构建县域经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构建县域经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县域经济是指县作为经济单元进行经济活动的总和,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体。
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组织形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的一种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构建县域经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提高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从政策扶持、产业融合、科技支持、农民培训等方面探讨构建县域经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政策扶持政府部门在县域经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政府部门需要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现代农业经营的生产投入效益,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引导他们走向现代农业经营。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还应完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企业合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需要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产业联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开展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农业种养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扩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其进入农村地区开展加工业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农业休闲产业,激发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科技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绿色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以下是几点建议。
首先,改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道路、桥梁、供水、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同时,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县域经济的物流能力。
第二,培育新兴产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增长点,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县域培育新兴产业,例如数字经济、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第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旅游等农业相关产业,加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条件。
同时,要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县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第五,加强政府服务。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政府服务。
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便利。
同时,要加强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和责任意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政府服务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旨在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优化产业布局县域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优化产业布局。
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时,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效益。
同时,要注重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鼓励创业创新县域经济的发展还需要鼓励创业创新。
政府应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创业创新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激发县域经济的潜力,并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交通、通信、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的竞争性,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五、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县域应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县域发展。
同时,也要加强对当地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六、加强政府服务和产业引导政府应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和引导。
政府部门要积极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提供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关键产业的引导,推动相关企业合理布局,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途径农村经济发展是关乎国家全局的大事,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如何让农民增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增收途径。
1. 加强农业科技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的提高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
加强农业科技水平,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质种子培育等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 发展乡村旅游农村地区的风景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开办民宿、农家乐等方式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3.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可以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将农产品加工成有附加值的产品,增加销售收入。
比如,将水果加工成果干、果酱等产品,让农产品延长保质期,增加附加值。
4. 建设农村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可以让农村产品走向市场,提高销售额。
农民可以将自家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增加收入。
5. 发展种养殖业农村地区适合发展种养殖业,比如种植水果蔬菜、养殖家禽家畜等。
发展种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6. 推广农业保险农业生产面临很多风险,推广农业保险可以保障农民的生产利益,减少损失。
农民可以购买农业保险,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等损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稳定收入。
7. 建立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
通过合作社,农民可以共同采购、共同销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8. 支持农民创业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农民创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指导等帮助。
农民可以通过创业实现增收,比如开办小作坊、打工等形式。
9. 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素质。
10. 积极参与农村扶贫项目农村扶贫项目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来源。
乡村振兴提升农民收入的途径
乡村振兴提升农民收入的途径一、发展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并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来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可以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通过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如养殖业、果蔬种植等,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经济状况。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
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政府可以投资兴建乡村旅游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形式,提供食宿和体验服务,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
三、发展乡村产业乡村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例如,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都是可以发展的乡村产业。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升技能水平和产品质量,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共同经营、共同制定经营策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四、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农业服务业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机械租赁和农产品物流等。
政府可以加大对现代农业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提供农机具的租赁和维护服务,改善农产品的运输和流通环境。
农民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机械租赁,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黄革文 :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
增加农 民收入
1 3 依 托 工业 园区 。 商 引资取 得 新进 展 . 招
依 托穿 山 、 兴 、 龙工 业 园 区平 台 , 新 都 引进 世界 5 0强企业 德 国莱 尼公 司 、 0 中石 油柳 州 油库 、 二空 、 柳 鸿
同比增长 l .l 城 镇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入达 到 7 5 2 6 %, 08元 , 民人均 纯 收入达 到 2 8 农 57元 , 上年 增加 13 较 7 元 , 长 7 1 %。 增 .7
12 特色产业、 . 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 整体效益稳步提 高 形成汽配 、 制糖 、 制药及建材这四大支柱特色产业 ,04年完 成产值 2 .4 元, 20 61 亿 占全 县工业总产值 的 5 .8 增加值 79 96 %; .5亿元 , 占全县工业 增加值 的 6 .3 实现利税 39亿元 , 02 %; . 占工业利税 总额的
收稿 日期  ̄0 7 5 8 2 0 —0 —2 修 回 日期 :0 7—0 —2 20 6 0
作者简介: 黄革文 , ,98年出生 。 女 16 广西柳州人 。 农艺师 。 州市农业局科技教育科 。 柳 主要从事科技管理 。
维普资讯
增刊 工
的典型经验 , 不难看出, 发展县域经济 、 民营经济已逐步成为农 民增收的有效途经。 20 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农产品 ̄ q业 , n - 壮大县域经济 ;0 3年十届全 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推动 - 20 县域经济发展 ; 紧接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04年 中央一号文件 中提出壮大县 20 域经济 ;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具体提 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非农产业 , 壮大县域经济; 今年十届全 国人大三次会议仍然提出要发展乡镇企业 , 壮大县域经济。党 中央 、 国务院的重视 , 标志着全国县域经济
农村经济发展的跨县域合作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的跨县域合作模式一、引言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面临资源有限、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其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跨县域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二、概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种种挑战。
资源有限、市场不稳定、产业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其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不少地区只能依靠传统农业种植和养殖,难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持续增长。
三、跨县域合作模式的定义和特点跨县域合作模式是指不同县域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互补资源,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合作方式。
其特点包括资源整合、市场开拓、风险共担等。
四、跨县域合作模式的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通过跨县域合作模式,该地区的多个县市共同合作,整合各自资源,共同发展一项新兴产业。
通过合作,各县市之间实现产业互补,形成优势互补,提升了整体经济实力。
五、跨县域合作模式的优势1.资源整合:跨县域合作模式可以整合各地区的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市场扩展:合作可以拓宽市场,实现规模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
3.风险分担:多个县市之间的合作可以共同承担经济风险,降低单个县市面临的风险。
六、跨县域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跨县域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协调问题,合作形式和机制的建立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协商和合作来解决。
七、跨县域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跨县域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县市可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利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八、跨县域合作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跨县域合作模式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合作项目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宣传和推广。
九、跨县域合作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跨县域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
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
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
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
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据有关估算,“十一五”期间,还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这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就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二、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
县域经济是要富民强县。
富民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县就是使县的财力增加。
这两个方面是要统一的。
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
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
发展县域经济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理所当然的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农村人口和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
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县域经济发展了,县一级中心有望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一条将发展经济和提供就业结合起来的发展之路。
所以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
据有关估算,十一五期间,还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要转移,这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如果县域经济发展,将会为农民就业创造机会,就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二、发展县域经济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
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
县域经济是要富民强县。
富民就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县就是使县的财力增加。
这两个方面是要统一的。
农民收入增加了,县里的财力也就能增加。
从三农来看农民增收是中心。
所以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要看到这个根本目的。
发展县域经济还是要把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根本目的。
所以县域经济发展要落到实处就要落在农村增收上。
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就要看当地农民是否增收。
有了这个衡量标准就可以在一些项目的选择上和一些产业的开发上有所遵循。
所以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应该把农民增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和首要目的。
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地的县域经济才能够发展壮大。
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应该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来展开。
从国家宏观上来讲要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问题,同样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
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1、在金融信贷方面还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要健全融资担保机制。
要探索建立健全县域企业融资担保机构。
解决县域经济的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要深化信用社政策。
要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
2、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对作为农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制订相应的特殊政策。
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根据新的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适当调整现行的财政体制。
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省级直接到县的财政体制。
根据这个精神,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应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促进财力分配向县乡倾斜,给县级政府更多的调节余地。
3、投资政策。
一是要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力度。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上也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
这样既能够改善县域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也能够直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4、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
是否可以考虑研究对县域新办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初期发展的困难。
县域经济发展确实很难,当地的条件各方面都有限,那么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面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不同于城市企业的一些政策,能
够吸引一些资金向县域经济转移。
三、发展县域经济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起来。
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发挥其连接农户、开拓市场、推广科技、开发深加工产品、加强服务的积极作用。
完善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公司加协会加农户,服务站加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机制,逐步把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和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