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分析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
(板书:微小世界)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
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1、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
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由来一定的认识,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使用,了解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科学。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探究过程等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探究过程等五、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 2.14——2.20 《微小世界》单元:1放大镜 12.放大镜下的微小世界2. 2.21—— 2.273.放大镜下的晶体3 2.28~3.6 2. 4.怎样放得更大14 2.28~3.6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5 3.7~3.13 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复习、梳理6 3.14~3.20 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物质的变化》单元: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7 3.21~3.27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18 3.28~4.3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 19 4.4~4.10 第二单元复习、梳理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10 4.11~4.17 期中复习、梳理11 4.18~4.24 《宇宙》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 112 4.25~5.1 4. 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 1 13 5.2~5.8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梳理 1 14 5.9~5.15 第三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环境和我们》单元:. 1.一天的垃圾 115 5.16~5.22 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16 5.23~5.29 5. 一天的生活污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7 5.30~6.5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四单元复习、梳理18 6.6~6.12 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19 6.13~6.19 期终复习 320 6.20~6.26 期终复习与测试 3各单元分析(一)“微小世界”单元:1.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
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1.“微观世界”所研究的对象指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及以下的粒子。
换句话说“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2.《微小世界》就本单元指的是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节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小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还有一些藻类、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细菌菌落、、、、、、(还是属于直观世界范围,有一些是用肉眼能观察的到,只是分辨不出细节)是否可以这么说:“微观世界”是已经进入物质内部进行研究;而“微小世界”的研究没有真正进入物质内部。
3.放大镜和显微镜《微小世界》虽属直观世界范围,有的用肉眼也能观察的到,却很难观察到物质的细节部分。
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在观察物质的细节部分时,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东西(单元首页的概述)。
所以教材就借机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内容。
其目的有两个:A、借助工具延伸人的感官。
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来扩大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角,以便观察更细小的东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B、完善一部分以前所学内容的缺失。
如:三上的《运用感官》一课的教学内容——眼睛能看到很小的东西,但更小的东西就看不见了。
眼睛能看到很远的东西,但更远的东西就看不见了。
又如:放大镜—学生已经用过很多次(七个学期约20次左右);显微镜也提到了不少的次数。
但它们为什么能放大是怎样放大的?还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它们都一样吗?等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许许多多的疑团,教材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内容可能也是为了减少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疑团,弥补所学内容的缺失。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的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剖析第一单元细小世界单元概括经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旁的很多物质及现象有了必定的认识。
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线,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本单元依照人类察看工具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去研究大自然的神秘。
本单元的“细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一样。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细小粒子的领域。
因为察看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睁开,不过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略,的显微镜能察看到的现象。
如常有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波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构造、科学发展史等。
但教课的要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察看的范围,激发学生察看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意会使用察看工具的利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讲堂上的学习不过开了一个头,希望学生把察看活动持续到课后,把察看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主要教课活动有以下内容:第一课——放大镜。
放大镜是科学学习中常常用到的工具,学生在从前动植物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使用过。
教材经过指引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和察看,进一步认识它的作用和构造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自制放大镜,激发学生用察看工具察看身旁世界的兴趣。
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经过两个察看活动,让学生认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大概估量方法,从而研究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放大镜放大倍数的规律以后,再试试着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来察看四周的物体。
第三、四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
昆虫和晶体的察看,单单用肉眼,能够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少,于是教材把指引学生把昆虫和晶体“带”到放大镜下,拓展学生对昆虫和晶体的认知需乞降研究兴趣。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
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
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
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
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
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简析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简析一、教材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内容由“微小的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分别对应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生命世界”中“多样的生物”之“常见的其他生物”、“科学探究”中“观察、实验、制作”,“生命世界”中“多样的生物”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科学探究”中的内容编排的。
本册的核心概念:·借助工具可以对物体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
微生物广泛存在,知道细菌霉菌、病毒都是微生物,了解细菌的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
·认识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的一般概况,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知道科学的探究过程需要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猜想,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收集信息,通过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然后作出自己的解释,最后进行交流、表达等。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核心概念:借助工具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帮助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放大镜核心概念: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
活动一、放大镜下的发现——认识放大镜有放大的功能活动二、自制放大镜——认识放大镜的特点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核心概念:知道放大镜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活动一、放大了多少倍——会用简易的方法计算放大镜的倍数活动二、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大——认识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核心概念:借助于工具观察比用肉眼观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活动一、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官——认识昆虫的一些细微结构活动二、制定课外探究昆虫计划4、放大镜下的晶体核心概念:物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的,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修改说明
• 原“宇宙”单元教学内容内容进行了部分 修改,主要是: • 1、 第2课“月相变化”,增加了模拟月 相变化一个活动,希望学生初步了解月相 变化的原因。 • 2、 第7课“在星空中(二)”,将原来 的认识狮子星座改为认识“夏季大三解”, 主要是教学时间一般在夏季,故改为认识 夏季亮星及星座。
主要活动
• 活动一: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 • 活动二:垃圾简单填埋模拟实验 • 活动三:垃圾分类、分装活动 • 活动四:记录一天的用水量 • 活动五: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分亨一个网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江小学科学论坛
• /bbs/
“资源中心” 和“教学研究”这两个版块有很 多可值得参考的资源。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修订前教材内容 1.垃圾堆里有什么 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垃圾的回收利用 5.分类其实很简单 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7.考察家乡的环境 8.我们的环保行动
修订后教材内容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和重新 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 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 的行动
教材封面的呈现方式
• 封面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本质,照片是精心 选择的。 • 这四幅分别表达了科学探究的场景,表达 了科学探究的最核心的内容。 • 每个封面右边的四幅小图就是各个单元的 图片。
教材内容的变化
• 把旧教材的《米饭和淀粉》和《混合》加 上一些新的内容合并为《我们身边的物质》 单元放在本册第二单元。
• 本单元的重点教学活动有: • 用放大镜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
本单元的最佳教学时间是6月份 1、 昆虫、植物、微生物只有在6月份以后,气温较 高时才生长繁茂、大量繁殖。制作晶体的活动也需在 温度较高的室温下。 2、 建议对本册教学内容在顺序上作一些调整,把本 单元的教学时间放在气温较高,生物生长繁茂时进行。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课外延伸
大家可以在课下有条件的情况下观察雪花,看看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板书设计
4放大镜下的晶体
我认为是晶体的有我看到晶体是这样的
教学活动反思
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课外延伸
1、查收有关放大镜的资料
2、小组收集不同的放大镜
板书设计
1、放大镜
我的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活动反思
第2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2、会比较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和比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难点
学会测量和比较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准备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
教师归类筛选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制定研究计划
3、指导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讲解显微镜下的观察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归纳出几个问题一会大家交流
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
各组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交流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观察昆虫
学生整理科学文件夹,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昆虫有它自己的特点,如:有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而在学生的印象中往往认为小虫子就是昆虫,希望能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昆虫有所了解。
只有有准备有目的的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了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教材按照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内容,每个主题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教材的编排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二、教材特色1、主题单元设计: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组织内容,每个主题单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2、实验与探究:教材注重实验与实践,每个主题单元都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3、图文并茂: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图片和实物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知识和实验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科联系:教材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1、生物单元:介绍了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命周期等基础知识,并探讨了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内容。
2、地理单元:涉及地球的构造、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探究了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
3、物理单元:探讨了力、运动、能量等基本物理概念,介绍了物质的变化、热力学、电学等知识,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化学单元:介绍了物质的构成、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探讨了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建议1、注重实验与实践: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跨学科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多元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4、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
本单元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有光学、生物学、物质结构、科学发展史等。
但教学的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开了一个头,希望学生把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把观察内容拓展到更多的方面。
主要教学活动有以下内容:第一课——放大镜。
放大镜是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学生在以前动植物等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使用过。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放大镜的使用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作用和结构特点,从而在此基础上自制放大镜,激发学生用观察工具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第二课——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通过两个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的大致估算方法,进而探究放大镜的凸度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在了解放大镜放大倍数的规律之后,再尝试着用较高倍数的放大镜来观察周围的物体。
第三、四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1、 学情分析1、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到科学课的学习。
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进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进入到科学探究之中,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 单元概述:通过前面三年半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已对身边的许多物质及现象由来一定的认识,在这册教材中,将进一步拓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
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从这个角度展开,只是扩展到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现象。
如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蚜虫等小的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一些藻类植物、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等等。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教学生认识了解显微镜的使用,了解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教育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科学。
4、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探究过程等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探究过程等5、 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教学进度: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1 2.14——2.20 《微小世界》单元:1放大镜 12.放大镜下的微小世界2. 2.21—— 2.273.放大镜下的晶体3 2.28~3.6 2. 4.怎样放得更大14 2.28~3.6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5 3.7~3.13 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一单元复习、梳理6 3.14~3.20 第一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物质的变化》单元: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7 3.21~3.27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18 3.28~4.3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 19 4.4~4.10 第二单元复习、梳理第二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 110 4.11~4.17 期中复习、梳理11 4.18~4.24 《宇宙》单元:1.地球的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 112 4.25~5.1 4. 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 113 5.2~5.8 7.在星空中(二)8.探索宇宙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梳理 114 5.9~5.15 第三单元测试第三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环境和我们》单元:. 1.一天的垃圾 115 5.16~5.22 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16 5.23~5.29 5. 一天的生活污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7 5.30~6.5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四单元复习、梳理18 6.6~6.12 第四单元测试分析与讲评19 6.13~6.19 期终复习 320 6.20~6.26 期终复习与测试 3各单元分析(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科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教材分析《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微⼩世界”是向学⽣们打开的第⼀个窗⼝。
学⽣们借助放⼤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
集中研究放⼤镜下的昆⾍世界。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们打开的第⼆个窗⼝。
这⼀单元将引领学⽣们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图影响他们的⽇常⾏为习惯。
了解和关注⼈类⾯临的其他⼀些环境问题,如淡⽔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案和个⼈环保⾏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们打开的第三个窗⼝。
这⼀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
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个充满活⼒极具魅⼒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
本册教材的最后⼀个单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后⼀个单元。
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加⼯的过程。
教学⽬标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加⼯、整理和分析,并进⾏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活动的设计,强调了图表、图形的运⽤,切实培养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加⼯、整理和分析,并进⾏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切实培养学⽣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二.全套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三.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单元教材分析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生命的起源及生物的进化”、“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主题。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单元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了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
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
从各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呈现出更加紧密的特点,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状”结构特点。
随着科学探究层次的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本册教科书的设计重点关注了“探究层次的拓深”、“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本质的理解”等内容,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科技与未来》等单元的设计,注意了信息的生成、采集、
甄别和应用等方面的渗透,以各类学说、假说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接受前沿性的观点和学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 一、
单元内容
•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 2、 月相变化
•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 4、 日食和月食
• 5、 太阳系
• 6、 在星空中(一)
• 7、 在星空中(二)
• 8、 探索宇宙
大家好
修改说明
• 原“宇宙”单元教学内容内容进行了部分 修改,主要是:
• 1、 第2课“月相变化”,增加了模拟月 相变化一个活动,希望学生初步了解月相 变化的原因。
扩展到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家乡的环境问题。最后以参与环保活动 结束.从修订前教科书试用的反馈情况来看,这单元有关垃圾的课时太多 了,内容上也有重复累赘之嫌,所以把有关垃圾研究的内容作了压缩,增 加了有关水的内容。研究生活用水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也比较贴近他们的 生活。修订前教科书中最后一课是专门让学生计划打算如何参加环保行动, 体现了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实际参与环保行动的思想,但说教味浓了一些, 因此,修改后的教科书把对学生的行动要求整合在每一课中。 • (二) 强调了活动的可操作性 • 修订前教科书中的一些活动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或较难落实,作了相应调整。 如修订前的第1课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垃圾称重,实际能做到的学生很少, 改为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带垃圾到教室称重,这些垃圾还可以作为后续学习 的材料。原来要求学生都做堆肥箱,改为大家在校园一角共同做一个。一 些实验和统计也适当降低要求或减少材料,以便于学生参与。 • (三) 增加了相关阅读资料 • 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多个领域多门学科的知识,有很多内 容是小学生无法探究的,为了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程度, 本单元增加了比较多的相关阅读资料,所选用的资料强调了人类活动环境 的影响,同时介绍了人类的环保行动,使学生能乐观、积极的对待环境问 题。
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ft、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ft、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
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
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一)“微小世界”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
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教材分析
《科学》六年级下册由“微小世界”、“环境和我们”、“宇宙”和“信息”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
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
集中研究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
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
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
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信息”也是本套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
将科学探究、搜集事实和证据、推理和寻找解释的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强调了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图表、图形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总起来说,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上科学课。
四个班中:一班,上课认真,发言积极;二班,有几个突出的好学生,其他同学不爱回答问题;三班,整体水平较高。
现在一班和三班会研究问题,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将自己观察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表达出来,特别是三班在这点上普遍做得比较好。
在这学期要特别加强二班的训练,教给他们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特别是要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对于四班
来说,已经一学期没教他们了,对于他们的科学习惯不太了解,这学期应该注意培养。
时间安排
本学期共19周,原则上每四至五周进行一个单元。
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3、注重学生科学文件夹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究、填写。
教学方法
《课标》中提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说明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每一项科学活动中,都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过程,即教师要参与探究。
针对高年级教学特点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分析研究等。
业务自修
1、深入学习有关科学课的资料;
2、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3、进一步了解科学教材;
4、认真学习有关的杂志,如:《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山东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科研信息》、《上海教
育》、《小学科技》这部分书籍的内容,此外还要经常到下列网站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市中区科学探索网站)(湖北教育信息网)
(中国公众科技网)
(北京科普之窗)
/world-geography(世界地理频道)
引导课
第一单元第1课
参考资料:
1.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就会发生折射。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这就是光心。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在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第2课
参考资料: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平行光聚焦法)
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
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还可以用远物成像法代替平行光聚焦法估测凸透镜焦距,方法与平行光法相似。
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远处的物体(例如教室的窗或窗外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近似为该透镜的焦距。
第3课
第4课
相关资料:
一、晶体的特征1、晶体与非晶体的特征
(1)外形
晶体有明显的几何形状,外形与α、β、γ有关,有键角;
非晶体无结晶外形
(2)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程越小越好,0.5℃温度范围可判断是否纯)
晶体:光学性质
液晶
液体:流动性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如玻璃
(3)各方向性质晶体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石墨:
非晶体各向同性,如石蜡:
(4)稳定性晶体稳定单晶:一个晶核在空间沿三个方向生长起来的晶体;
多晶:由多个取向不同的单晶拼凑起来的晶体多向异性抵消,不能测物质结构。
非晶体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晶态物质。
2、晶体的内部特征(1)晶格:组成晶体的质点(分子、离子、原
子)以确定位置的点在空间作有规律的排列,这些点群有
一定的几何形状,称为结晶格子,简称晶格。
(2)晶格的结点: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有的位置称为晶体的结点。
(3)晶胞:晶格中含有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
(4)晶体: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的重复就产生宏观的晶体。
晶体的性质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分子、离子原
子)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库仑力、范德华力)所
决定。
二、晶体的类型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和混合性晶体。
1、离子晶体
晶格上的质点:为正负离子;
质点间作用力:静电作用(离子键);
性质:mp、bp↑硬度↑脆、坚硬性差、延展性差,熔化、水溶状态下导电;
举例:NaCl、CsCl、ZnS等。
2、原子晶体晶格上的质点:原子
质子间作用力:共价键
性质: mp、bp↑硬度↑配位数比离子晶体小、不导电、不熔、(一般)延展性差。
举例:金刚石、碳化硅3、分子晶体晶格上的粒子: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性质:mp、bp↓硬度↓硬度↓,(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小,但分子间作用力不影响分子内的作用力)。
举例:惰性气体、氯气等。
4、混合晶体质子间作用力:包含两种以上的类型。
举例:石墨等。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二单元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三单元第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