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复习汇编
选择题1、动机的基础是人在(D )。
A、感知B、思维C、想象D、需要2、心理是(B )的机能。
A、心脏B、人脑C、客观现实D、生理成熟3、(C )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A、心脏B、人脑C、客观现实D、生理成熟4、正常的(A )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B、生理成熟C、客观现实D、能动反映5、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B )提出的。
A、格赛尔B、劳伦兹C、皮亚杰D、普莱尔6、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着(C )作用。
A、决定B、诱导C、主导D、控制7、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 D )。
A、能力B、性格C、兴趣D、需要8、(C )能调动幼儿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A、想象B、幻想C、兴趣D、需要9、注意是感知觉的( A )A 、开端B 、条件C 、发展D 、目的10、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C )A、清晰性和指向性B鲜明性和选择性C、指向性和集中性D清晰性和集中性11、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 )A 、无意注意占优势B 、有意注意占优势C、注意的发展不受语言支配D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12、儿童不受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做功课, 这是( A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D、选择性注意13、“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A )A.广度B.稳定性C.选择D.范围14、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 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D )A、15 分钟B、5分钟C、7 分钟D、10分钟15、儿童从事一项活动能够善始善终, 说明他的注意具有很好的( B )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6、儿童在唱歌时常常忘了做动作, 说明儿童注意的( C )较差A、广度B、稳定性C、分配能力D、范围17、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认真、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 每个小朋友复述的故事却不一样,这说明幼儿具有( A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18、小朋友正在听老师讲故事,教室里突然响起鸟叫声,幼儿就会去关注小鸟,说明幼儿注意具有(B )的特性A、转移B、分散C、分配D选择19、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D )A、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 、幼儿的方位辩别能力比较弱D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幼儿教育学第一章1.幼儿教育的概念2.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3.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的福禄培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有真正意义的幼儿教育机构,并在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4.福禄培尔(1782~1852年)∶19世纪中叶,德国的福禄培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而且创立了一整套幼儿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教育方法、教材、玩具等。
他的主要幼儿教育思想有∶第一,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第二,游戏理论;第三,协调原理;第四,重视亲子教育。
5.陈鹤琴(1892~1982年)∶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第一,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第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第三,提出幼儿园课程理论;第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第二章1.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2.制订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3.幼儿园教育的原则(1)保教结合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①教育的活动性;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0学前一、名词解释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种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学习活动并指向一定学习目的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3.迁移:任何学习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经验相互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家把这种学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称为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的普遍规律;4.社会性:指个体参与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征;5.幼儿的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和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6.性别化: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7.性别角色:指特定的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8.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有明显长远的影响的是他们与同伴共享的环境;9.幼儿的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10.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是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自弃性儿童具有习得性无助的行为倾向;表现为社交习得性无助于学业习得性无助;11.自尊:是具有保护自我人格完整和尊严的主动心理防御功能;12.自尊感:是由个人对自己评价及个人认为自己会被他人接受或拒绝而产生的感觉;13.自我:是一个由多成分构成的自我动力系统;自我动机包括自我验证和自我增强;1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与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感受与看法;二、问答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要探讨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而且要回答教师如何开展教育,以及影响幼儿学习的教师因素,教师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角色等问题;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二学习理论三学习过程四影响学习的因素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历程(一)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三位着名代表人物:①卢梭,划时代着作爱弥尔被誉为“儿童权利的宣言“,书中提出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②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他把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为幼儿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③蒙台梭利,幼儿具有一种很强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是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出生到六岁是智力形成的重要时期,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设计一系列学具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学法;二初创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1.学习理论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框架;2.出现了幼儿教育方案:①直接教学方案行为主义理论,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②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儿、布鲁纳、皮亚杰认知理论的影响③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方案,海伊/斯科普方案三发展期:20世纪至今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对幼儿是一个怎么样的学习者,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的个体差异等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4.如何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学科;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这两门学科,还难以科学说明和揭示幼儿学习与教学的规律;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而是幼儿学习的特征与规律;不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方法与策略,而是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依据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规律开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汲取并运用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有关知识;5.掌握几大领域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的诞生研究内容: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过程,着名的任务有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①应答性反应: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例.动物的习惯养成②操作性学习反应:个体主动发出,收到强化的反应例.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方式 R—S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代币小红花,运用代币强化纠正幼儿的行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加工作用、创造1.观察是儿童学习语言、社会规范、态度和情感的一个重要来源2.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橡皮人实验3.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行为的主要来源动画片&电影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1.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适合幼儿发展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的学习进程;四大原则:①小步递进原则②积极反应原则③及时强化原则④自定步调原则2.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电脑多媒体战士程序教学内容的教学,优势是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教学活动气氛,调动幼儿的情感,创设学习环境3.掌握学习完全学习或精熟学习——布卢姆主要指学习者必须掌握本阶段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4.应用行为分析:通过操作条件反应来促进个体的学习,常用于幼儿消极行为的干预和矫正;二人本主义:克里克山克的核心观点:1.对自己的良好的情感和对他人的良好情感,对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学校要适宜儿童的需要,让儿童对需要感到满意3.学校和教师要接受儿童的个体特点,教师要有儿童观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重要内容:强调动机是由需要构成的,讲人的需要分为五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启示:1.关注儿童的心理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2.关注幼儿的归属需要,共同创建幼儿园之家3.关注幼儿的尊重需要4.关注幼儿的认知需要罗杰斯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课堂氛围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强调情感和态度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观点:①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②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③设计学习者个体因素包括情感与理智的学习最持久、深刻④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⑤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 2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3学习是全方位的 4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1.教师效能感训练高顿 2.吸引学业成功伯科3.价值澄清拉斯4.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三信息加工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型P37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加工水平理论:儿童对刺激的加工水平程度不同,只有经过细致加工的信息才可能被完整保留下来2.双重编码理论: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有两种储存方式:表象的和抽象的;这两种方式分别对应于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如果幼儿在记忆时用两种方式表征的话,回忆效果要好于只用一种方式;3.联结主义模型:信息不是被存储在大脑的某一处,而是分布于大脑的很多部位,由错综复杂的神经通路连接起来;2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1.情景记忆2.语义记忆3.程序记忆四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皮亚杰:个体建构主义,认知是用来组织经验的世界,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的现实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论述个人知识建构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知识的建构需要与外界磨合,是需要与他人磋商与和解的,这样才能不断地使个人的知识结构得到修整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1抛锚式教学模式环节:1.创设真是的情境 2.围绕“锚”组织教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4.知识的迁移目的: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景下,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拼接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并达到目标的全过程;2认知学徒模式从四个方面建构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①.内容:1.学科基本知识的呈现 2.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呈现 3.策略选择知识 4.学习的内容的方式的选择②策略方面:模仿;辅导;问题情景的拆与毁;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反思;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③教学次序方面:1.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2.横向增加内容,即增加内容的多样性3.由整体到具体,由系统到分支④在社会化问题方面:情景学习;模拟;学生与专家的互动;刺激学生内在动机;合作学习;3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一边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4随即通达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要对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情境下,未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来加以呈现;显然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使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得以重复出现与利用,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变换性的重复,每次变换都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思考;环节:1.确定学习主题 2.创设情景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6.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及其包括哪些基本环节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一边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 2.进入情境 3.独立探索 4.协作学习 5.效果评价7.掌握幼儿学习的脑科学基础;20世纪90年代,脑科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关注幼儿的学习与教育;一、脑科学研究与儿童的学习1闹科学研究证明了幼儿学习的关键期的存在2幼儿的脑可塑性很强,如具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脑具有修复性3婴幼儿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4幼儿大脑的“快乐”与“痛苦”中枢二、幼儿的学习与大脑功能单侧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斯佩里关于“列恼人”的研究,研究表明,左半球掌管语言、数学、逻辑和理论等内容;而右半球掌管的是音乐、美术与形象、直觉、想象有关等内容;上下脑的功能定位不同,上脑掌管语言和思维,下脑掌管感觉、运动和信息加工功能;研究表明,尽管分工不一样,但是它们可以相互补充;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影响人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三、幼儿的学习障碍与脑生理机制1.多动症与学习多动症是儿童注意力缺乏、活动过多、冲动过多、冲动性强和延迟满足困难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常见、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多动症与大脑机能:1与轻微的脑损伤有关 2与脑功能轻微失调有关 3由大脑额叶发育迟缓引起2.学习困难与脑机能生理机制:学习困难是指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学习困难的幼儿常常难以将各种感官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即将各部分感觉信息的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内外知觉作出反应,由此表现出学习困难;四、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吸烟 2.酗酒 3.饮食与营养 4.环境辐射8.掌握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学习主要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幼儿主要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即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幼儿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以内外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动作是学习的载体;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操作学习的过程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又可分为:①手把手的操作②尝试错误的操作③模仿示范的操作;④反复练习的操作3语言理解学习:用于在承认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与婴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学习方式,包括倾听,提问,对话等等;与成人相比,幼儿的学习更多依赖感性入手的方式,而不是从理性入手的方式;从归纳入手,而不是从演绎入手的学习方式;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种学习活动中,兼有几种学习方式,特别是语言,观察和操作学习的结合;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活动对于幼儿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教育途径;5交往中的学习:第一,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第二,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第三,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第四,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6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游戏让幼儿有机会了解世界,在群体中与人互动,表达与控制情绪,发展想象能力;9.掌握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动机的主要理论、幼儿学习动机的种类,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一、掌握幼儿的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1内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2外部动机逐渐增长3形成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二、动机的主要理论: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行为主义认为儿童因为学习而得到强化就产生动机,反之没有动机;他们主张的动机是外控的;2人本主义动机理论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程气氛是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3归因理论①积极归因的儿童被称为成功取向型,消极归因的儿童被称为避免失败型②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自弃性儿童具有习得性无助的行为倾向;表现为社交习得性无助与学习习得性无助;表现为逃避学习和消极的自我概念;4自我效能理论①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它是指儿童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管判断;②儿童的期望有: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③效能期望:指儿童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判断④儿童对自我能力的正确评估来自于:直观经验,替代经验,间接经验和身心状况;5成就目标理论一同等能力的儿童的不同的反应倾向产生的不同的动机模式自主性儿童——适应性动机模式自弃性儿童——适应性不良动机模式二目标导向动机模式及其动机过程的影响①两类不同的目标导向动机模式操作性目标自主性目标②不同的目标结构的儿童对动机过程的影响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结构在归因模式、防御策略、焦虑情绪和动机等方面,既能降低又能提高儿童的成就表现;三内隐智能观及其对自我概念的影响①内隐智能: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有两大理论:增长理论:认为智能是可以训练的,可以变化和控制的;解释自主性儿童选择的目标实体理论:认为智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以控制的;解释自弃性儿童选择的目标;②内隐智能观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四成就目标理论的应用三、幼儿学习动机的种类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这种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学习行动指向目标;后者指幼儿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幼儿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与学习所带来的奖励或避免惩罚等有密切联系;②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③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④普遍性动机与偏重性动机;前者指幼儿对各项学习活动均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力;后者指幼儿只对某一或几项领域的学习有较强的动机,而对其他领域的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四、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①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②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③引导儿童合理的归因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⑤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⑥培养儿童的自我效能感⑦恰当地利用批评和表扬⑧适当开展学习竞赛10.掌握幼儿迁移的七大理论、学习迁移的种类及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一、幼儿学习迁移的理论:概念:任何学习都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家把这种学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成为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的普遍规律;一相同因素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桑代克等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迁移只能发生在两个具有相同成分或因素的学习之间,而且两种学习之间的相同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二概括说心理学家贾德经过实验提出,他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学习迁移的作用;他任务产生学习迁移的真正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原理;三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苛勒在1929年用小鸡和一个三岁幼儿被试进行了实验;四学习定势理论心理学家哈洛提出认为迁移理论取决于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定势或学习能力;学习定势是一种策略的迁移;五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意义学习包括迁移,儿童所获得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对学习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六形式训练说观点:迁移是儿童的某种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七认知灵活性理论观点: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常良好结构理论领域中,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能够在各种不同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二、学习迁移的种类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技能,习惯,态度,情感,世界观等方面的提高和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任何先后进行的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可以是消极的;一内容知识迁移、技能迁移、能力迁移、世界观迁移二结果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三方向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四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五发生方式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三、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迁移一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二提高幼儿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三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启发儿童去发现,找出问题的答案;四教会儿童学会学习五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培养积极的情感六帮助儿童掌握生成技术七帮助幼儿在问题情境与学习、生活情境中找到共同要素11.掌握幼儿个别差异的表现,幼儿学习类型的差异,幼儿学习的性别差异的特点,学习类型的代表性理论,掌握三种个别化教学策略;一、儿童个别差异的表现:智力、能力倾向、男女性别、学习方式及学习志向水平等方面;二、幼儿学习类型的差异:一最早提出者是邓恩夫妇二学习类型包括:认知风格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独立型、顺从型、依赖性;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每个都有自己的方法;内外控制点归因问题、有的为了表扬、有的真正喜欢学习、内在的需求;焦虑受到威胁时,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会没有焦虑,父母的要求兴趣和态度等;三综合分析学习类型是: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类型是个人情感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和习惯方式;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表现;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四儿童的五种学习类型视觉的、听觉的、身体型的、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五学习风格帕克的研究:学习风格可以分为序列性学习者和整体性学习者;三、幼儿学习性别差异的特点:一男女儿童在言语能力、语言技能、逻辑过程和直觉思维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二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四、学习类型的代表性理论一库伯的学习类型理论:具体经验化、抽象概念化、反思观察、积极实验▲四种类型错误!问为什么错误!问是什么错误!问怎么样错误!会有什么结果▲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发挥所有的学习类型以求得全面的了解二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分为五大类27项因素,即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化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12.掌握科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启示;一柯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提出了着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二他认为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着一种普遍的顺序原则而变化;同时道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在面对具体的道德情境时,个人从他人、自我、利弊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考虑所做的价值判断;三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出了人类道德认识发展遵循由他律到自律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教育启示是,要想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要先教他们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从适当的行为开始培养;由于幼儿的道德认知是“告知”的,而非“自知”的,因此;对幼儿来说,为其订立明确可行的行为习惯于道德规范是非常必要的;13掌握.群体社会化理论及其启示一理论:哈里斯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有明显长远影响的是他们与同伴共享的环境;(二)启示:14.掌握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情感支持原则行为实践原则榜样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随机性原则15.简述幼儿社会性的学习特点;简述幼儿性别化的发展变化一特点: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实践性操作性幼儿通过实践和练习,那些规范和价值才会内化为幼儿的个人品质;二性别化的发展变化:性别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幼儿心理学 作业复习要点
《幼儿心理学》作业一●复习要点一: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是在1879年。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能力、气质、性格。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4.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游戏。
5.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6.人的大脑皮层中的颞叶是跟人的哪种感觉有关联听觉。
7.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8.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9.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10.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3岁~6、7岁。
1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12.下列观点中不属于行为主义学说的是人的发展中遗传起到极大的作用。
13.下列哪项不是..幼儿心理学一般应用的研究方法写作法。
14.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15.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复习要点二:1.心理是主客观在具体活动中的对立统一。
2.离开了社会生活,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得到正常发展。
3.学习幼儿心理学可以了解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由于观察法能主动引起一定的心理现象,所以常用于研究儿童的心理活动。
5.让幼儿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质。
6.心理活动不是由心脏产生的,是由大脑产生的,所以,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7.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8.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跟像镜子对人的反映不同。
9.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是从头部—下部,从上肢—下肢逐渐发展。
10.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再也学不会这些行为。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12.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13.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4.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到个人的态度和经验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业精于勤荒于嬉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3-6岁阶段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0-17岁●幼儿心理学(0-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一章关于心理(实质)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1)人脑对现实的反应,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应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个人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应(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4)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婴幼儿身上,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实证研究横向研究观察法调查法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实验法理论研究知识点1.按时间上的取向把研究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概念见课本11页纵向研究-----------------------------知识点2、观察法概念:----------------------------------------------------------------见课本12页地位:观察法是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知识点3调查法1、谈话法2、问卷法3、作品分析法(研究者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中、作业、考卷中分析幼儿心理特点)知识点3实验法概念--------------------------见课本地位:是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完整版)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考点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另外,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本质(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4、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动机(动机的基础是人的需要)(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其性质和形态不同,又可以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3)个性(个性即人与人彼此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持久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出版为标志。
考点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适合时间相联系的。
★幼儿心理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是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想象等,思维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是最主要的一环)。
2、研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第二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简答)(1)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先行组织者2、正强化3、最近发展区4、有意义学习5、知识二、简答1、请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2、请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3、请简述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4、请简述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5、请简述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二、简答1、请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请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3、请简述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幼⼉教育⼼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幼⼉教育⼼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幼⼉⼼理学》复习重点1、⼉童发展的⽣态系统理论认为~⼉童的⼼理发展离不开与周围⽣态环境的相互作⽤。
根据这⼀理论的观点~幼⼉家庭与幼⼉所在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 ,。
2、“任何学科都可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童。
”持这⼀观点的教育⼼理家是:, ,3、幼⼉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这要求幼⼉教师应承担的⾓⾊是:, ,4、在婴⼉期~⼉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的关注。
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的学习⽅式是:, ,5、根据“幼⼉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论”~有⼀个阶段~教师有强烈的⾃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但在⾃主发展的规划上有所⽋缺。
这⼀阶段是:, ,6、中⼩学教师⼀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幼⼉教师则较难做到。
很多主体活动、⽣成活动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
这要求幼⼉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格特征是, ,7、当前~进城农民⼯⼦⼥接受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
下列各种教学法中~针对这⼀群体幼⼉提供服务的是, ,8、⾯对某项学习任务时~有些⼉童倾向于把重点放在⼀系列⼦问题的解决上~重视⼦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有些⼉童则倾向于对所有⼦问题惊醒全盘统筹。
这两类⼉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 ,。
9、最早论述⼉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理学家是, ,10、强调教师应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的有效学习。
持这⼀观点的学习理论是, , 11、幼⼉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以及, ,12、⼤量研究证实~脑功能的, ,会影响⼉童的个性和学习⽅式。
13、从学科性质来看~幼⼉教育⼼理学特别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学习特征, ,下~幼⼉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有效地教学。
14、强调评价应重点关注幼⼉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
这种幼⼉学习评价是, ,。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复现过程 4动机过程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 2紧张型 3淡漠型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 2阅读理解障碍 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3)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4)关键期问题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3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6)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6、强化P76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7、幼儿心理学中着名的研究方法P50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 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21、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语言理解的学习:用于成人讲解和指导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与婴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学习方式;与成人相比,幼儿的学习更多依赖从感性入手的方式;从归纳入手的学习方式。
2)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提出。他们否定了形式训练说,认为发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是由于联系和迁移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性越强;反之则迁移性越弱。
3)概化理论:概化理论否定了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发生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强调儿童能否概括出可迁移性的原则与概念。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别差异。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认知和理解。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幼儿学习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模拟学习、操作尝试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等。
1)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同时,幼儿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年幼的孩子主要模仿表面的现象,4岁以后模仿逐渐内化,开始模仿学习,大量用于行为与态度方面。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直观形象性是幼儿学习的突出特点。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在语言指导下使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活动最适合幼儿。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幼儿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幼儿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质和心理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安全氛围。处于安全及受尊重的群体环境中,幼儿才能获得最佳的习本身感兴趣,由此引发的动机。这种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B心理行为C、心理现象D、神经系统2、()是对事物某方面属性的反映。
A、感觉B、知觉C、思维D、个性3、以下属于描述情感过程的是()A、看到周边的生活环境干净整齐,心情和愉快B、我们接触过某些事物后,总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C、根据某些气象反映判断未来的天气D、处于某种场合,不能批评指责别人而避开他4、心理现象包括()和个性心理。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过程5、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知过程B.个性心理C.认识过程D.自我意识6、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性格B.能力C.需要D.气质7、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倾向或心理特点,即()。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8、()年,德国冯特在()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40 莱比锡大学B.1879 莱比锡大学C.1978 慕尼黑大学D.1789 慕尼黑大学9、幼儿主要指()的儿童A.2到6岁B.2到7岁C.0到6岁D.3到6、7岁10、脑的结构中,最发达的部分是()。
A.大脑B.额叶C.桥脑D.小脑11、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A.神经系统B.条件反射C.反射D.信号12、每当铃声响起,就出现吃饭行为,久而久之,铃声引起人或动物的唾液分泌,此时的反射行为属于()。
A.反射B.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具体信号13、()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
A.心理现象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D.客观世界14、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易度15、由一个小孩的“娃娃家”游戏,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心理活动;检查小孩用过的玩具,可以看出他的一些个性特点,这是采用的哪种研究方法()。
A.观察法B.个案法C.实验法D.产品分析法16、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陈帼眉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学科。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三大变量P6①幼儿学习者(幼儿)②幼儿教育者(教师)③环境与教学(环境)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4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限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P7①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揭示规律)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形成理论)③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作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指导实践)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代表作,主要教育思想第二章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23①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③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28(一)主要思想:关注幼儿的学习潜能及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P28(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指维持生存的需求,如饥饿、口渴、求食、睡眠等;②安全需要:指获得安全感,避免威胁的需求;③爱与从属需要:寻求温暖和友好的关系,包括被他人接纳、爱护、关注、欣赏等;④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如信心、名誉和声望;⑤自我实现需要:指精神层面提高人生境界的需求马斯洛指出,只有当个体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可能寻求更高一级的需要。
(三)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师要尊重儿童,激活其学习潜能,倡导主动活动。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学》重点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
3、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需要,二是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
4、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5、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6、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师指导下,同龄伙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家庭中父母有意识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行为态度、是非爱憎等,给予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7、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主观能动性)8、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在每一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9、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判断&改错)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11、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一、研究幼儿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①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
②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第四章1、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口头言语独白言语外部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
3、语言功能:交际、学习、调节、思维。
4、环境决定论:模仿说、强化说、社会交往说语言获得的理论先天决定论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5、幼儿末期,儿童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本民族的口头语言。
6、前语言阶段:初生-1岁左右初步掌握语言期:1岁左右-2、3岁基本掌握口语期:2、3岁-6、7岁7、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8、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逐渐开始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语音。
9、幼儿词类范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幼儿掌握词的类型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②掌握各类词汇的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现了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具体的词汇到抽象性、概括性比较高的词的趋势。
10、幼儿对词义的理解逐渐确切和加深。
(3岁前的问题:词义扩张、词义缩小)11、语法结构的发展:①句子的功能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②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③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④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整个幼儿期,3-16个词的句子出现率较高)12、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①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3岁以前儿童言语基本采取对话形式)②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3岁以前儿童主要是情景性语言)③语言功能的发展;(交际功能、概括调节功能、内部语言的发生)13、语言概括、调节功能的发展:儿童在3岁左右开始出现自言自语这种形式。
14、幼儿期的内部语言刚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
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
幼儿的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问题语言。
15、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①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②要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③要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④促进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游戏。
(击鼓传袋、送信)第五章1、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2、注意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①物理特性;②兴趣与需要。
)4、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幼儿的注意是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同时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6、3岁前儿童注意基本上都是属于无意注意。
7、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一个发展过程。
3、4岁时,还很不稳定,有赖于成人。
5、6岁时,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8、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①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稳定性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干扰。
各年龄班的作业时间,应该长短有别。
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安排过长。
活动内容也要多样化。
②注意范围不断扩大;幼儿注意范围较小,因此,教学中对幼儿应有明确要求,同时出现的刺激物数目不能太多,并且应该有规律的排列,这样有利于幼儿注意范围的扩大。
③注意分配能力不断增强;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形成熟练动作,并为幼儿安排一些需要多种感官参加的活动,逐步培养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
④注意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分散不同。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紧密相联。
9、幼儿注意的培养:①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②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③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④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
(串珠珠、听命令)第六章1、(名词解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听觉:①纯音听觉;②语音听觉。
3、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
4、幼儿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5、给幼儿看的读物,应该是年龄越小,图和字越大。
6、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名称是“红”,其次是“黄”、“绿”。
7、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
8、辨色方法的定义与区别:①配对:根据范例选择颜色;②指认:根据名称选择颜色;③笼统命名:如称“深黄”为“黄”,“粉红”为“红”等;④精确命名:明确称为“深黄”、“粉红”等。
9、幼儿掌握8种形状自易到难的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
10、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
11、学前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①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②4岁儿童开始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③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④6岁虽然能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的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12、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长短和先后的辨认。
13、学前儿童会出现时空关系的混淆:皮亚杰认为4.5-5岁的儿童还不能把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区别开来;5-6.5岁开始能把两者分开来但仍不完全;7-8.5岁儿童才最后把两者区别开来。
14、儿童首先感知一日之内早、中、晚的时序,然后认知一周之内的时序,最后认知一年之内季节的时序。
15、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6、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一种感觉由于对比的缘故,会向着和它先后或同时发生的其他感觉的相反方向去变化。
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提高幼儿的感受性具有实际的意义。
18、不同分析器的活动也会相互影响。
19、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
客观方法:①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为了确保幼儿知觉对象的清晰,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加大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颜色的差别,或形状、大小等的差别;②对象的活动性:教育活动中应当结合其内容适当地应用一些活动模型、活动玩具、插入教具、幻灯、录像、电影等,这样易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③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往往是区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在绘制教学用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要注意拉开距离,改变形状或加上不同色彩。
教师在讲解时声调应有抑扬顿挫,切忌平铺直叙、毫无停顿。
主观方面:教师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0、观察: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21、幼儿观察力的发展:①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②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③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④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⑤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
22、幼儿观察力的培养:①保护幼儿的感官;②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③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④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⑤发挥语言的作用;⑥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的游戏。
(变得快、我在吃什么)第七章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记忆量的发展,可以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等方面衡量。
3、在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还有两个颇引人注意的特点,即幼儿期健忘和记忆恢复现象。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4、幼儿记忆方面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记忆方法、记忆内容、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①记忆态度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可观察到。
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②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③记忆内容的发展(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