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的应用

地震勘探的应用

电法勘探在配合地质填图、圈定隐蔽含煤地层范围、测定隐伏煤层露头和老窑采空区、探寻地下水迳流带和岩溶裂隙发育带帮助找水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同时,由于装备轻便、操作灵活、费用较低,至今仍在不少地区继续发挥作用。

2、地震、电法勘探技术再上新台阶三维地震高分辨技术是煤田地质综合勘探方法创新的重点,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其勘探成果的精度、质量和对勘探对象的研究程度,都有了质的提高。

它不仅可以查清落差大于5米以上的断层、3—5米的断点,而且可以解决煤矿小构造问题,可以探明小褶曲、小陷落柱、煤层冲刷带等。

依靠其严密的数据体,还可以揭示煤层的赋存形态、薄无煤带、采空区和水文地质等矿井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地质任务。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丰富、数据严密的地质信息。

充分发挥三维地震勘探优势,为煤矿生产服务。

物测队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围绕生产中急需解决的课题和矿井生产的需要,依靠科技发展,深入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逐步提高了整个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

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地质效果的取得是物测队技术创新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在全国煤田地震勘探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不仅在我省各大煤业集团的部分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进行了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江苏省大屯和山东省兖州矿业集团三维地震勘探招标中也连连中标。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FM67瞬变电磁仪是目前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唯一全套引进的电法设备,它对大地的探测深度从地表几米到地下一千多米。

可清晰有效的完成工程、环境、矿产、考古及地下水等各种高难度勘探任务。

21世纪是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新契机。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高度发展的机械化采煤对精细地质勘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要求查明1/2煤厚的小断层以及其它更小的地质构造;另一方面,要求地震勘探解决其他诸如水文地质、煤层厚度、宏观结构、火成岩分布、小陷落柱、老窑采空区等问题;并且随着地震勘探的广泛应用,施工难度明显加大,山区、湖区、沙漠、卵砾石分布区等复杂地震地质条件地区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对地震勘探提出了新的课题。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介绍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介绍

地质勘探中的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介绍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球表层和地下的研究,获取有关地质结构、矿产资源等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构造信息。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的物理勘探方法。

通过触发人工地震源产生地震波,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情况,从而推断地下构造、物性和矿产资源等信息。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过程受到地下介质的物性、密度、速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记录的地震反射波形,可以揭示地下构造和沉积物层序等重要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在资源勘探、工程建设和环境地质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勘探方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下地层反射信息,判断油气储集层的存在、性质和分布情况,从而指导油气勘探活动的部署,极大地提高勘探成功率。

其次,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地下形态和分布范围,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地震勘探技术还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土地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阶段,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提供地下构造和地层信息,以便设计师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和灾害防范措施。

在隧道工程和桥梁基础等工程的设计中,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地下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在环境地质领域,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地下污染物迁移研究。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层的位置、厚度和质量等信息,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同时,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和扩散规律,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的地震勘探工作中,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反射法和地震折射法。

地震反射法是通过检测地震波在地下界面上的反射来获取地下构造信息的方法。

地震折射法则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通过观测反射和透射波来推断地下构造和物性。

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矿产探测中的应用在当今的矿产探测领域,地震勘探技术犹如一位无声的探秘者,默默地为我们揭示着大地深处的秘密。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地下矿产资源宝库的大门,为人类的发展和需求提供重要的支持。

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它主要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

我们通过在地面上激发地震波,这些地震波会向地下传播,当遇到不同的岩层和地质构造时,它们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然后,我们在地面上布置一系列的接收点,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就能够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情况,包括岩层的厚度、深度、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矿产等。

地震波就像是地下世界的“使者”,它们携带着丰富的信息。

而地震勘探技术则是我们解读这些信息的“密码本”。

在实际应用中,地震勘探技术有着多种方法和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是二维地震勘探和三维地震勘探。

二维地震勘探就像是给地下做了一个“切片”,它沿着一条直线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能够大致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对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矿产分布的探测精度有限。

而三维地震勘探则像是给地下做了一个“立体扫描”。

它通过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进行密集的地震波激发和接收,能够获取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地下信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一个三维的地下地质模型,清晰地看到地质结构和矿产的空间分布,大大提高了探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矿产探测中,地震勘探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寻找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下岩层和储层的精确探测,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和形态,为油气的开采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煤炭探测中,地震勘探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和结构,为煤矿的开采规划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矿产,地震勘探技术在金属矿产的探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

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应用1. 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1.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同密度、不同速度的介质。

根据介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有相应的速度变化。

这种速度变化导致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发生偏折、折射和反射,从而提供了地下结构的信息。

2. 地震波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波的衰减和改变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与地下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地震波的能量在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衰减,即地震波的振幅逐渐减小。

同时,地震波也会因为地下结构的反射、折射等作用而发生衰减,波形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衰减和改变,可以推断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2. 地震勘探的应用地震勘探在地质科学研究、地下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1 地质科学研究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研究地下岩石、沉积物的分布和结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变化和波形改变,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岩石类型、厚度、形态等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下断裂带等地质现象,进而预测地震风险和地质灾害。

2.2 地下工程勘察地震勘探在地下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如大坝、地铁、隧道等)前,需要了解地下的地质条件和结构,以便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方案。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土层、岩石、裂隙等的信息,帮助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勘察和设计时避免地质灾害风险,减少工程风险并提高工程质量。

2.3 矿产资源开发地震勘探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波形改变,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资源。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找到矿脉、矿体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预测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乔得福(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诞生于20世纪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因具有的安全环保特点,能快速掌握勘探区域的地下地层构造、地层岩性等相关指标信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概念和应用的领域特点,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探讨了多种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地震勘探;岩土工程;勘察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172-2Application of Seismic Prospecting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QIAO De-fu(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an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Lanzhou 730020, China)Abstract: After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which was born in the last century, enter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due to it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t can quickly grasp the undergrou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indicator signals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s.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Keywords: seismic prospect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之初,都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保证后续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地震沉积学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和长垣地区为例

地震沉积学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西斜坡和长垣地区为例

别 , 确 刻 画这些 砂 体 的厚 度及 空 间展 布有 助 于 提 准
高 岩性 油 气藏 勘探 的成 功率 。因此 , 何识 别 不 同 如
角 洲 前 缘水 下分 流 河 道 砂 体 厚 度 不 稳 定且 整 体 偏
薄 的问题 , 主要采 用 了识 别薄 储层 的频谱 分解 技术 , 通过 对 不 同频 率切 片 的 系列分 析 , 别 了不 同厚度 识 的分 流 河道 砂 体并 预 测 了其 平 面展 布 , 好 地 解决 很 了西 斜 坡 月亮 泡 地 区 萨尔 图油 层 三 角 洲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道 砂 体 的识 别 问 题 : 对 楔 状 、 针 非平 卧地 层 的砂 体 识 别 . 主要 采 用 了地 层 切 片技 术 , 技 术很 该 好地 解 决 了常 规 时 间切 片 的穿 时问题 , 效 识 别 了 有 安 达 凹 陷 高 台子 油 层 三 角 洲 前 缘 河 口坝 和席 状 砂
收 稿 日期 :0 2 0 — 0 修 回 日期 :0 2 0 — 6 21— 11 ; 2 1— 3 2
等砂 体 并 预测 了其 平 面展 布 。研 究 表 明 , 震 沉积 地
学 相 关 技术 是 松 辽 盆 地 不 同地 质 条 件 下砂 体 识 别
及岩 性油气 藏勘 探 的有效 技术 手段 。
状砂 和河 1坝等砂 体 的展 布 , 导 了这 2个地 区沉积微 相研 究及 岩性 油 气藏勘探 。研 究表 明 , 震沉 积 2 ' 指 地 学相 关技 术是 解决松辽 盆地不 同地质条 件下砂体 识别及 岩性 油气藏勘探 的有效技 术手段 。该 思路 和方 法
也 可借 鉴到类似 盆地 、 似地质 背景 下的岩性 油气藏勘探 中。 类 关键词 : 地震沉积 学 ; 频谱 分解 ; 地层切 片 ; 岩性 油 气藏 ; 辽盆地 松 中图分 类号 :6 1 P3. 4 文献标 志码 : A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摘要: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由于地形高差变化大,黄土较厚、疏松、干燥,地震激发条件太差,地震波衰减快,低频干扰严重,信噪比低,为三维地震勘探开展带来困难。

笔者总结近几年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地震勘查经验,提出了山地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并通过实例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同类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考改。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山地黄土塬激发因素接收条件近年来随着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范围的逐渐扩展,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山地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山西中西部煤田为典型的山地黄土塬区地貌。

针对勘查区特点,结合地震施工条件,重点对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取进行讨论和论述。

1 主要技术难题(1)山地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即沟、梁、塬、川并存,既沟壑纵横,机械化难以开展工作。

(2)山地黄土塬区激发层位横向变化剧烈,黄土厚薄变化大,冲沟内基岩裸露,坡前并伴有砾石堆积,各种激发层位所产生的地震波能量有极大的差异。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选取成孔方式和激发井位置,才能产生足够强的目的层反射波是至关重要的。

(3)黄土塬区黄土结构松散、干燥、孔隙度大,地震波速度低,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

次生干扰发育,反射波信噪比和分辨率极低。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在巨厚黄土层中寻找与选择适当的激发层位,保证在强吸收介质条件下激发足够能量的反射波至关重要。

(4)山地黄土塬区地形高差变化大,接收条件横向变化较快,近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和参数,消除地形地表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2 技术措施2.1 试验工作山地黄土塬区地形复杂,在认真踏勘测量之后,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合理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点段。

试验点段的布设原则:在测区内基本均匀分布。

重点掌握厚黄土区、薄黄土区、基岩出露区、沟谷砾石堆积区等不同地段进行试验。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地质勘探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科学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壳下方的岩石结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地表上的地质现象,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而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地质勘探中常用地震勘探方法的使用教程。

1. 人工震源法人工震源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在地表上设置震源,产生地震波,再通过地震仪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从而获得地下的地质信息。

使用人工震源法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震源,可以是爆炸源、振动源或冲击源等。

其次,在勘探区域设置接收点,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最后,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反射等特征,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地下的地质结构。

2. 地震反射法地震反射法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之间的反射和折射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反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反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反射法适用于地下构造比较复杂、分层明显的地区,如沉积盆地和断裂带。

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剖面,可以了解地下的地层分布、构造形态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地震折射法地震折射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现象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使用地震折射法时,需要设置震源和接收点,记录折射地震波的震相。

地震折射法适用于探测地下不同岩性的界面,如地下水位、油气层和土层等。

通过分析地震折射剖面,可以判断地下岩性的变化和地下构造的形态。

4. 走时层析反演法走时层析反演法是地震勘探中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研究方法。

它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变化,来推断地下岩层的速度分布和地下的构造形态。

走时层析反演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地震波记录、震源编排和速度模型构建等。

通过反演地下速度模型,可以获得地下的岩层厚度、地下断层的切割和地下岩性的变化等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然而,在地震发生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想方设法减少可能的人员伤亡和损害财产的程度。

事实上,地震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可以像其他地球物理现象一样,为地质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信息。

这种方法被称为地震勘探技术,也被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规律和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和介质。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反射、透射和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的规律性和特征可以被用来解释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速度、压力等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了解地球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地震勘探技术在不同的地质应用领域中都有应用。

以下是它在几个关键领域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1. 石油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石油勘探者了解地下石油储层的结构和性质。

在地震勘探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以地表爆炸或震源为基础向地下发送震动波,接收地下反射波的过程。

通过对震波的接收和处理,可以重建地下岩层的剖面图,并且推测其中可能含有的油气储藏。

2. 地质灾害预测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包括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下水涌出等。

在地震勘探技术中,地震波在地质环境中的传播规律包含了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暗示未来地质灾害的风险。

因此,地震勘探技术可以用于预测潜在的地下水位变化,上方压力的增加,以及地下岩层的不稳定性等地质存储器的变化,并有望提前预测可能的地质灾害。

3. 矿产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矿产勘探者更好地了解地下矿藏情况。

在勘探中,地震波的特征可以揭示地下的矿物结构和物理性质,以便对矿产的潜在存在或分布进行推测。

这项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都有广泛应用。

4. 地震学研究地震勘探技术可用于地震学研究中,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性。

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路径,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例如密度、弹性等。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石油勘探技术,通过利用地震波的声学性质,对地下岩石进行探测,可以得到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和油气藏等相关信息。

在这项技术中,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对于勘探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在地震波通过地下岩石的过程中,随着岩石中物理性质的变化,地震波的速度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地下岩石的多种信息。

首先,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确定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

这些参数通常被用来描述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和油气藏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如果地下岩石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密度,那么地震波将很难穿透这些岩石,这意味着下面可能存在一个密集的储层,或者一个被大量的盐岩所覆盖的油气藏。

其次,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岩层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可以了解到地下岩石的分布情况、厚度、形态等,这有助于地质学家们进行建模和模拟,研究岩层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沉积过程等。

同时,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油气藏和盐岩局部的储量。

在勘探过程中,如果地震波突然被反射或折射,那么可能就意味着下面存在大量的油气或者盐岩,而这些储层就成为了油田勘探的目标。

除此之外,地震勘探技术还可以对地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程进行研究,从而深刻了解油气形成的过程和油田的演化历史。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信息,地质学家们可以了解到暴露于地表的岩石的时间和范围,从而推断出沉积古环境、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影响。

目前,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油田探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测井技术和物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的成像质量更高,深度更深,探测范围更广,可获得更精确的地质结构信息。

因此,它备受石油勘探行业的重视,也成为了未来可持续能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领域。

总结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岩石力学、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等各个环节。

地震勘探及其运用

地震勘探及其运用

地震勘探及其运用地震勘探是勘探地下结构、地下资源和地下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和分析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可以获取有关地下岩石和构造的信息。

地震勘探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勘探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地质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评估等领域。

地震勘探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岩石和土壤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结构和地质性质。

当地震波传播到介质边界时,波将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波的地表勘探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介质脆弱程度等因素。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介质条件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揭示地下岩石和构造的性质。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方式不同,地震勘探可以分为地面观测和井下观测。

地面观测是通过在地表布置传感器,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时间、速度和幅度等信息,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和地质性质。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些波经过传感器后会被记录下来。

根据波的到达时间和源点距离的关系,可以根据速度图像展示地下结构。

地震波的幅度变化可以反映不同介质的性质,如油气藏、煤矿等。

井下观测是将传感器安装在钻井孔道中,以获取更高质量的地震数据。

井下观测可以提供更详细、更准确地下结构和地质性质的信息。

通过在不同深度部署多个传感器,可以获得地下介质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地下结构。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可以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形状和厚度等参数。

地震勘探可以帮助石油公司减少开发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

同时,地震勘探还可以评估油气藏的储量,为油气开发提供经济性评估。

除石油勘探外,地震勘探还可以应用于煤炭和矿产资源的勘探。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可以确定煤层的分布、厚度和质量等参数。

地震勘探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地震勘探在地质灾害预测和地震灾害评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可以预测地下断层的位置和活动情况,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依据。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以探测地下结构和性质的地球物理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地震勘探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的地震勘探是通过射出地震波并记录它们的反射来探测地下的岩层和地质构造。

然而,由于当时地震反射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技术还不完善,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逐步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开始向数字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震勘探技术又经历了一次飞跃,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介质模型,能更加准确的处理地震数据,得到更加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二、地震勘探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1.石油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特性,可推断石油存在的地层位置和形状,从而指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中的主流技术。

2.地质灾害预测地震勘探技术在地质灾害预测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山区地震勘探可发挥出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探查地下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预测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在城市中使用地震勘探技术探查地下隧道沉降,判断隧道建筑是否稳定。

3.地质环境调查地震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领域。

例如,利用地震勘探可探查地下水资源分布、地下岩溶洞穴等信息,指导水资源开发;还可探查沉积层结构、地层厚度等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三、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该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和解释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和资源,为了实现更高效、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和解释,可开展地震勘探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研究。

地震勘探法在探测岩溶塌陷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法在探测岩溶塌陷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法在探测岩溶塌陷中的应用岩溶塌陷在我国分布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发生。

岩溶塌陷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更需要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查技术。

地面岩溶塌陷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较薄的覆盖层下伏基岩岩性(一般为灰岩),易受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沟、溶槽和溶洞。

基岩中断层、破碎带发育,为地下水溶蚀作用提供了水流通道。

过量开采基岩裂隙岩溶水,水位下降并在覆盖层底界面和基岩顶界面上、下摆动,也是形成溶沟、溶槽和溶洞的原因。

在岩溶发育区建造大型工程,需要查明基岩浅埋区覆盖层厚度。

灰岩地震波速度为3000~4500m/s,而上覆第四系松散层波速为800~2000m/s,因此具备地震技术要求的地球物理条件。

此外,基岩中断层、破碎带和溶沟、溶槽、溶洞也需查明,它们也同时具备各自相应的地球物理特点。

2.地震勘探法的原理地震勘探法是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

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地震勘探在分层的详细程度和勘查的精度上,都优于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深度一般从数十米到数十千米。

地震勘探的难题是分辨率的提高,高分辨率有助于对地下精细的构造研究,从而更详细了解地层的构造与分布。

3.探测岩溶塌陷的技术方法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表明,要提高地震勘查的分辨率,就需提高地震波主频,同时增加信号的频带宽度。

因此应做到:(1)选用小药量沉入含水孔中激发,当使用锤击或夯击时,要用圆形垫板激发地震波。

(2)使用高频检波器接收。

(3)选用小道距,道距一般不宜超过5m。

(4)选用短排列、小偏移距接收。

(5)仪器采样间隔要小,或称高采样率接收,一般宜用lm、l/2m、1/4m等小采样间隔。

(6)提高仪器的低截频率到50Hz以上,让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占有A/D转换器的高位。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在戈壁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应用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在戈壁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应用

定影响。区内交通不便 ,道路稀少 ,给地震测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采煤层波幅 1 0 m以上的褶曲、煤层底板深度。 12 地 质概 况 . ( )地层 :根据 以往 地质勘探资料 ,区内所 1 见地层由新到老有第 四系、第三系 、侏罗系和石炭 二叠 系等 。 ( 2) 构 造 :勘 探 区 大地 构 造 位 置 处 于 哈密 凹 陷带北缘 ,北天山大断裂前缘拗陷带 。在古地形上 构成一个聚煤 的山问盆地 。区内褶皱简单 ,断裂发 育。勘探 区位于西山倾伏背斜 的倾伏端 ,总体为一 轴 向 E 的 背斜 构造 。 W ( )煤层 :区内含煤 1 层 ,其 中 2 号煤 3 1 、4
高 11 7 m,潜 水 面较 深 。 地表 由十 分松 散 的 戈 壁沙 砾 层组 成 ,大致 可 以分 为 :东北 部戈 壁 区 ,地 形起
1 勘 探 区地 质概 况
11 主 要地 质任 务 .
伏较大 ,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砾石层 ;西南部丘 陵区 ,地形起伏较大 ,地表条件复杂 ,部分地段第 三 系 出露 ,浅 层 地层致 密 ,横 向变 化 剧 烈 。表层 松
散 的戈 壁沙砾 层 对地震 激 发 的高频 信 号 能量 的 吸 收 衰减 作 用较 强 ,因此 ,对 提高 地震 资 料 的分 辨 率有

( )查 明勘查区的构造形态 ,查明落差大于 1
5 的 断层 ,评 价勘 查 区构 造复 杂程 度 。 m ( 2) 查 明可 采 煤 层层 位 、厚 度 和 主要 可采 煤 层 的分 布范 围 。 ( 3) 评 价 勘 查 区可采 煤 层 的稳 定 程 度 ,查 明
布 置 和 野 外 施 工 带 来 了 一 定 困难 。 总 之 , 区 内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的应用海洋地震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和石油勘探领域的技术。

通过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岩石和地层中的传播规律,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提供关键的海底地质信息。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尤其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是指对大范围的海底地貌、构造及地下资源进行详细的测量和研究。

这些任务的目标可能包括海底火山、地热资源、海底地震断层带等。

了解这些地质特征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预测海洋地震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应用和优势。

首先,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质剖面。

通过将传感器阵列布放到海底上,可以记录到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重建地下岩石和地层的结构和特征,以及识别出不同地质单元之间的界面。

这对于确定地下资源分布、研究地震活动、预测地质灾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海底地质信息。

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常常需要对海底的大片区域进行调查。

传统的海底勘探方法可能面临工作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而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可以沿航线进行测量,实现对大范围海底地质特征的快速探测。

这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海上地震勘探系统还可以进行三维地质成像。

通过海底和海面上的多个传感器,可以收集到三维空间上丰富的地震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建立起三维地下模型,展现海底地质的全貌。

这种三维成像技术对于海底地质的综合研究非常有帮助,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海上地震勘探系统在大规模海底地质探测中还有其他一些应用。

比如,它可以辅助石油勘探,帮助确定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藏区。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海底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帮助确定海底管道的敷设路径以及海底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

1.1地面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1.1地面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探测磁性体异常,深大断 层、断裂
划分地层
井液电阻率与电位电阻率 反向
电测井和无线电波透视及声 划分地层,确定含水层位 波测井,应在有泥浆(水) 查找孔下破碎带、裂隙带 无套管的孔中进行,水文测 查找孔间裂隙带、溶洞等 井应在无套管或有滤管经洗 查找孔间裂隙带、溶洞等 井后的清水井中进行
查找孔间裂隙带、溶洞等
查找孔间裂隙带、溶洞等
动态下模量参数
地形校正、背景场校 正复杂
岩土波速 岩土波速
类 声波及超声成像测井 岩土弹性波速
孔间电磁波透射法
导电性或导磁 性
孔间地震波透射 岩土波速
钻孔技术测量
井斜井温井径
用仪器观测钻井及 井间岩土物理差异 所引起的天然或人 工物理场变化规 律,以研究井壁和 井周空间地质构 造,测定岩土自然 状态下物理力学和 水文地质参数
破碎带、滑动面、潜水位 υ 1,岩层视倾角与临界角之
定性/受地电干扰大 定性
要求场地相对平缓
人为坑洞
50m;自然电场法测流向, 地形影响较小,且探测深 探测深度不及CSAMT/
5、在第四系地层中和基岩 要求潜水深度小于15m,水 度1Km
抗干扰弱
断裂带及岩溶发育区寻找 流坡度要大;用充电法探测 地形影响较小,且探测深 含水层富水带,划分咸淡 暗河长度应大于埋藏深度的 度2-3Km
以地下岩土的电阻
自然电位差 率、电磁场、极化
电位
率及介电常数等物
极化率/衰减时 理场为基础,借助
/衰减度
物探仪器测量上述
物理场的天然或人
工场中,空间与时
间的变化规律,结
导电性/导磁性 合已知地质资料通 过分析和研究,推
断出地下一定深度

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的成孔方法研究

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的成孔方法研究

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成孔设备研究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的进行,机械化开采水平大幅度提高,综采工作面的布局、巷道布置与开拓对地质构造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综采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构造的查明程度。

这些小构造的存在可导致掘采比增大、矿井突水、顶板冒落,且断层附近煤质低劣,严重影响煤矿生产。

为此必须在采区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

要想取得理想的三维地震资料,野外数据采集是关键,而适宜的激发层位的选取是取得良好的野外资料的前提,也是后期的资料处理、解释及提交报告的基础。

适宜的激发层位的选取主要取决于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尤以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为主。

我公司长期在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及丘陵区从事三维地震勘探工作,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这些地区主要表现为地表高差较大,植被茂盛、潜水位较深、局部地区黄土巨厚,且含有多层钙质结核,激发层位全区无法统一,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1 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成孔难点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及丘陵区从事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的成孔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复杂山区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且稀少,植被茂盛,大型成孔设备不能到达设计点位。

(2)山区出露地层不同,岩性变化也较大,在山顶陡峭区多为坚硬岩石;半山坡地区常有坡积碎块;平缓区多为风化层坡积物;在沟谷区、河流附近,又常见河卵石。

单一的成孔工具无法满足要求,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无法使用钻机的情况。

(3)厚黄土地区,潜水位较深,一般水源较少,且含有多层钙质结核,对钻机要求较高。

2 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成孔设备及其优缺点(1)基岩区成孔设备及其优缺点①山地钻、风钻(凿岩机)基岩区运用较多的成孔工具是山地钻、风钻(凿岩机)。

其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冲击把岩石振碎成粉末,然后带出孔外,两者均适用于泥岩、砂岩等较软基岩直接出露地表的区域。

以往风钻是用风把粉末吹出孔外,目前新型风钻也有通过高压水流把岩石粉末带出孔内的,但这种方法成孔深度不能太大。

地震勘探在浅基岩断层区断层调查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浅基岩断层区断层调查中的应用

地震勘探在浅基岩断层区断层调查中的应用马董伟;陆晓春;陈德海;王晓东【摘要】为了在浅基岩地区利用地震勘探找出隐伏断层的存在,在该区域内基岩深度、产状未知的情况下,利用纵波和横波这两种方法进行勘探,并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横波勘探的结果进行验证.探测结果表明,横波法和纵波法在断层区勘探效果较好,横波勘探结果与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吻合,因此浅基岩地区隐伏断层的地震和电法勘探结合使用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5(012)004【总页数】5页(P525-529)【关键词】纵波;横波;高密度电法【作者】马董伟;陆晓春;陈德海;王晓东【作者单位】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30;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30;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30;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地震勘探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一种,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断层及构造[1-4]和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勘探[5-8],而在城市的工程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比如对工程场址区域内隐伏断层的调查[8-11]、基岩埋深勘探[2-13]等。

而大多数的地震勘探目标层为第四纪覆盖层厚度,以地层有无明显的错动来来判断是否无断层的存在。

而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如基岩埋深较浅,覆盖层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地震勘探效果对于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以浙江某场地为例,在某一区域内IV线用横波法进行勘探、V线用纵波法进行勘探,并结合高密度电法的特点对IV线进行验证,吻合的结果对浅基岩断层区的地震勘探有经验性的指导。

工区地层为第四系和基岩,其中第四系主要由素填土、砂质粉土、粉细砂、砂砾石等组成。

勘探区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红砂岩、火山凝灰岩和侏罗系流纹岩、凝灰岩和凝灰质泥岩等。

相关岩土层的密度、纵横波速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见表1。

地震勘探弯线技术在巨厚黄土塬区沟谷条件下的应用

地震勘探弯线技术在巨厚黄土塬区沟谷条件下的应用
震波 的 吸收衰减 作用强 烈 , 致激 发 、 收条 件均很 导 接
差。
② 易 产生强 烈 的干扰 , 主要有 两类 : 一是规 则 干 扰, 如面 波 、 折射 波等 ; 二是 次生 干扰 , 大部分 是 由震
源激 发所 引起 。
③黄土厚度变化剧烈 , 地形起伏突变, 导致表层
调查 极其 困难 , 小折射 资料误 差较 大 。
关键 词 : 巨厚 黄 土 塬 ; 谷 弯线 ; 震 勘探 沟 地
中图分类号 :P 3 . 61 4
文献标识码 :A
1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 的特点
陇东地 区经过 长期 的风化 、 侵蚀 、 冲刷 、 割 , 切 形
水和 洪水 的 冲刷 , 成 大沟 、 沟 、 沟等 众 多树 枝 形 小 毛
④ 表层 结构 的复杂 多变 , 原始 记录 上 中 、 层反 深
射 能量弱 、 噪 比低 。 信
⑤ 地形 复杂 、 沟壑纵 横 , 种施 工设 备进入 现场 各
均需 人工抬 , 因此勘探 成本 高 、 效率 低等 。
⑥ 黄 土塬地 形的剧 烈起伏 和 黄土厚 度 的严 重差 异, 造成表 层静校 正资 料获取 困难 , 因而 精细 的静校
2 数据采集方法
在陇东 地 区进 行煤 田地震 勘探 ,主 要涉及 两 大
地形 特征 , 是黄 土塬 沟谷 区 . 区 由于 经长期 的雨 一 该
作者简介: 王文忠(9 O )男 , 17 一 , 丁程师 , 甘肃 会宁人 , 现从 事物 探资
料 解 释 与 技 术管 理 作 。 收 稿 日期 :0 7 叭 一 O 2 0 一 1
正 是黄 土塬 区地 震勘 探 的难 点 和关键点 。
用 3井效 果 较 好 ) 单 井药 量 一般 1 2 g左 右 , 间 、 ~k 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摘要:20世纪末 ,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工程勘探等多方面的应用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实际的地质剖面中,究竟是否存在良好的地震截面呢?是否在任何地质条件的地区都可以用地震勘探方法去有效的完成地质工作任务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具体分析地质条件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即具体分析了地质勘探的地质基础。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勘探在岩性、沉积相、构造体系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用以说明地震勘探的多用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地震勘探;地质基础;不同地质条件;应用1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地震勘探经历了从折射到反射、从单次覆盖到多次覆盖、从二维到三维、从单波到多波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多源多缆采集技术的高度发展,极大地降低了三维地震费用,使三维地震得到广泛的应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海底电缆技术的发展使海上多波地震得以实现。

高分辨率地震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精细的构造解释由于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剖面更清晰,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水道等细微的地质现象都表现出来了,有利于精细的构造解释;②含气层的直接标志—亮点和平点高分辨率地震能得到较好的平点反射,可利用亮点和平点直接找油气;③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④岩性预测高分辨率地震表现了层序内部结构,有利于岩性的推断;⑤正确的反演高分辨率地震正是具有频谱宽、频率成分齐全的优点,是正确反演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岩性预测,还是油气田的评价、油藏描述,正确的反演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

2 地震勘探的地质基础2.1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在沉积岩地区,地质岩代愈老的岩层,其埋藏越深,受的压力愈大,受压的时间愈长,它的密度增大,从而波速也越大。

而且同一年代地层的岩石成份,含水饱和度等在地层内的横向变化不大,即其密度也是无明显的横向变化的,从而波速也具有横向稳定性。

因此,沉积岩石中波速具有明显的成层分布的规律。

波速成层分布是沉积岩地质剖面的基本特点。

在某些地区,由于沉积的简短或岩性的差异,一些地质分界面(如假整合面,不整合面或某些煤层顶、底面等)常具有明显的波阻抗或速度差别,这些重要的地质界面也就是良好的地震截面这是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去完成地质任务的有利前提。

在地表附近,岩层受风作用形成很疏松的风化代,因而波速在其中显著的变低。

这种低速风化带叫做低速带。

在有些地区,低速带很厚,而且岩性具横向变化,使波速在其中也沿横向不稳定地变化,这对地震勘探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2.2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吸收散射和透过损失由于岩层并非真正的完全弹性介质,致使地震波在其中的实际传播规律有些不同。

表现在传播过程中波能量的减弱速度快于单纯由于扰动带体积扩大引起的速度。

岩层对波的这种附加的减弱作用称为吸收。

这种吸收大致上是由于质点间摩擦生热或质点产生永久位移造成的。

坚硬地层的吸收作用表现得很弱,在低速带内吸收作用特别明显。

吸收作用还与波动频率有关,岩层对波的高频分量的吸收作用较显著。

如果地层中含有直径与波长相近的包体,按惠更斯原理,波到达包体表面时可因形成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子波而附加地耗损部分能量,这种现象成为波的散射。

散射作用也是对高频分量表现得比较显著。

如果波入射到某一地震界面之前,还先透过几个中间界面,则在每个中间界面上,都要有部分能量变成反射波,这样也就附加地丢失一些能量,这种与透过中间界面有关的附加损失叫做透过损失。

显然,地质剖面中速度成层分布形成的多个良好地震界面,将使透过损失变大。

因此,上述速度成层分布的有利因素之中又包含着不利因素。

2.3 地震地质条件在考虑是否能应用地震勘探方法去解决地质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这种条件可分为浅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2.3.1 浅地震地质条件决定于地质剖面上部结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下:(1)低速带的特点。

由于低速带对地震波会强烈吸收,故较厚的低速带是个不利因素。

(2)潜水面的深度特点。

在潜水面以下的含水层中进行爆炸才能激发出较强的有效波,因此浅的潜水面是进行地震勘探的有利条件之一。

在我国西北等地区,主要由于潜水面太深,低速带太厚,使反射地震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成为地震勘探的难区。

(3)剖面上部的界面特点。

在剖面中主要地震界面的上部若存在良好的地震界面时,会使透过损失严重,并会形成干扰性的多次反射波。

如我国某些南方地区中,石灰岩存在于地质削面的上部或出露住地表附近,其顶界面就是这样的一个良好地震界面,使入射到下部煤系地层内的透过波极弱,从而使反射波法难以取得起码的效果。

2.3.2 深地震地质条件(1)地震界面的深度:为了使地震勘探的勘探深度符合地质要求,地震界面必须具有相应的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2)地震界面的质量:这决定于界面的显著性,光滑性和稳定性。

显著性是指界面两侧岩层的密度及波速有足够的差别。

稳定性是指界面两侧岩层物性差别无横向变化。

能在整个勘探地区内延续的稳定界面称为地震标准面,对应的地质层位称为地震标准层位。

在我国许多煤田中,人们认为标准界面常与侵蚀面以及具一定厚度的煤层,铝土层,石灰岩层及石英砂岩顶底界面密切相关,这是应用地震勘探完成一定地质勘探任务的及其有利的因素。

(3)地震界面的倾角:在反射界面倾角超过40—50时,对反射地震勘探法是不利的,对于折射波法,则倾角要更小些才有利。

(4)速度剖面:地震标准面上部的覆盖层内速度为常值,无横向变化,将有利于地震勘探的精度。

同时存在几个良好的反射界面将有利于研究断层面特点。

但是这样的界面太多太密时易出现层间干涉,从而使地震勘探分辨不同层位的能力降低。

3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3.1 针对不同岩性的地震勘探3.1.1 砂岩引用川西地区浅层砂岩地震勘探为例。

川西浅、中层为陆相地层,构造相对简单,各组地层界面反射波组关系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但组内地层一般为砂泥岩、砂岩不等厚互层。

砂岩体厚度从0.5~40m变化,横向变化大,纵向上与围岩的岩性差异小,无良好的波阻抗界面。

(1)数据采集方法首先对该区进行干扰波调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压制干扰波;针对川西表层结构极为复杂、低速带速度、厚度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小折射、微测井方法等调查了近地表结构,并掌握了低速带变化特征,为后期静校正处理奠定了基础;最后,对该区采集参数进行了理论论证和试验,主要在炸药类型、药量、偏移距、道间距、覆盖次数等方面进行攻关试验。

(2)数据处理攻关川西表层结构极为复杂,低速带速度、厚度变化大,一般的高程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均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此时必须进行折射静校正处理,采用去噪技术以提高信噪比。

(3)砂岩储层预测方法①岩性反演,Jason反演自然伽玛剖面,其结果能精细描述储层在纵向上的厚度、岩性和物性变化,完成对储层的定量预测和描述。

②相干分析技术识别裂缝,相干体技术就是根据信号的相干性分析原理,计算三维数据体中所有相邻道的相干性,突出相邻道间地震信号的非相似形,进而达到检测断层、裂缝,反映地质异常特征的一项新技术。

③AVO反演技术,AVO是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它研究振幅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

反射波的振幅值随炮检距的增大出现增加或减小的变化,寻找这种振幅异常,对储层进行预测,通过综合解释,可找出气藏。

3.1.2 石膏郁万彩、许崇宝等在国内首次将地震勘探技术系统地应用于石膏矿床的开发, 控制了石膏层赋存状况和构造特征,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他们所研究的石膏矿层顶界面是一个良好的折射界面。

根据原始记录反射波与折射波的相对关系,即可对叠加时间剖面的反射波进行地质属性标定。

石膏层标准反射波频率高,频谱较宽。

由于石膏矿层上部地层速度横向变化相对比较均匀,因此,时间剖面上TS波的形态,较真实地反映了石膏矿层的赋存形态。

3.1.3 金矿地震勘探技术在石油、煤田和工程地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金矿和其他金属矿床中则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

石油地震与金属矿地震不同 ,金属矿通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相对油气和煤田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在地质历史时期内多次发生大的构造运动和热事件,使得地下地质结构变得十分复杂,而且地下的岩性也变化较大,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都有可能存在;二是地形复杂,金属矿所处的地区大多为高山峻岭,这就使得地震勘探野外施工十分困难,有时不得不沿着山沟或小道进行施工,要求地震采集仪器必须小型化。

在金属矿区的地震资料处理要强调3个环节:①针对复杂地形的静校正;②针对干扰记录的去噪方法;③针对复杂构造的适于陡倾角的偏移方法。

梁光河等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应用了地震勘探技术,获得了地下3000m深度以上的构造情况,断层和破碎带清楚,较可靠地区分了侵入体和构造片岩。

3.1.4 砾石层厚砾石层覆盖区地震勘探的特点:浅层的厚层砾石的松散程度及厚度是影响地震波激发和接收的主要因素;在松散的砾石层,流砂的层速度很低,必须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进行组合激发,以克服松散砾石层、流砂对地震波的衰减;在厚砾石层覆盖区采用小偏移距的工作方法勘探较浅目的层时,应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小驱动电平激发,以减少声波干扰;资料处理时,逐炮、逐道切除声波及各种干扰是作好资料处理的关键。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在焦作矿区九里山矿采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进行地震勘探,获得了连续性很好的主采煤层反射波及连续性较好的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反射波,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3.1.5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地层具有质地坚硬,地震资料采集困难、薄碳酸盐岩地层及波阻抗差微弱的储层界面反射成像难、碳酸盐岩储层和特殊油气储集体预测难、储层流体成分判别难等特点。

碳酸盐岩发育区多呈现喀斯特地貌,具溶蚀构造。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在进行地震资料采集时,首先要解决激发条件的问题,选用性能优良、移动轻便的成孔设备克服复杂地形的影响,选择在基岩中激发并保证有足够的深度,在一条测线上进行了高覆盖次数的和灵活多变的观测方式,以获得高主频、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然后是重点解决静校正问题,其次在这种复杂地区应考虑多波勘探方法。

3.2 沉积相的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方法对地层沉积环境的分析,有利于勘探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床。

由于两层不同的均匀介质在其分界面存在着物性差异,这种不同地层的物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反射系数,这种差异反映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便形成了能量、频率、振幅和连续性各异的地震反射波。

把这些频率和相位特征不同的地震反射波加以分类,同一类型的归为一个地震相,然后把各种不同的地震相和已经被钻孔揭露的岩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把各种不同的岩性和地震相相对比,得出每一个地震相所代表的岩性,然后通过所对应的岩性与沉积相的相关性,便可以圈定出区域内的各种沉积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