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合集下载
4.1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共34张PPT)
![4.1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da141531b765ce04081432.png)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3、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
(1)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 (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3)用汉文铸造钱币;
(4)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在
(3)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
碰
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撞
中
融
合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4、澶渊之盟
(1)澶渊大战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 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渊 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 有人主张迁都避让,宰相 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 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 重挫。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模仿汉字创造文字 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拓展延伸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 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1.(2010·宜昌中考)与北宋签订澶渊之 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C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耶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律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阿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保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机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优质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0a98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b.png)
课堂小结
北宋-辽 北宋-西夏
战
澶州之战 连年交战
和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自学指检导测二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本第三子目P35,完成表格:
3.辽与北宋的战与和
宋太祖时 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 向辽发起数次战争均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
辽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打退辽军。 双方议和,订立盟约。
重难突破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4.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1004年辽倾全国兵力南下,兵临澶州。澶州 离宋都汴京也只有二百多里。宋形势危在旦 夕,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宋真 宗迁都避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
宋以澶州为决战战场,集中兵力与辽军相持。 真宗临阵督战,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但唯 恐辽军突破澶州,危及汴京(今河南开封), 遂以向辽纳币帛为条件,缔结和约,因澶州 旧称澶渊,故称“澶渊之盟”(1005年)。
重难突破
观点一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 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 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是好事。
三、重文轻武 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积贫、 积弱
四、王安石变法
一、辽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族简介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属于鲜卑的一支(柔然部),4世纪 中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游牧于潢水、土河(今内蒙古)一带。“契丹” 一词(原意为镔铁)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 民族精神。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版《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PT教学课件1
![部编版《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PT教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482cd54b84ae45c3b358cd5.png)
澶渊之盟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 双方撤兵,各守边界; 宋每年向辽纳,“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互市贸易。
三、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西夏的建立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
元昊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
2.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
D “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缴纳岁币
C.客观上促进了双方和平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3.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
B 列事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澶渊之盟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 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 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 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两个政权在哪些方面学习中原文化?有什么好处? (2)以上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学习汉族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石敬瑭借兵契丹, 割让燕云十六州。
• 看图,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后世的北宋有什么影响?
辽
北 宋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寇准,北宋政治家,两度入 相。1004年,澶州之战寇准 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议定“澶 渊之盟”。1022年,寇准数 被贬谪,终为贬雷州司户参 军,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 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相持十余 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 密奏书请盟。(寇)准不从,帝将许之。”
三、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西夏的建立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
元昊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
2.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
D “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缴纳岁币
C.客观上促进了双方和平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3.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
B 列事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楚汉之争 B.澶渊之盟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 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 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 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两个政权在哪些方面学习中原文化?有什么好处? (2)以上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学习汉族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石敬瑭借兵契丹, 割让燕云十六州。
• 看图,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后世的北宋有什么影响?
辽
北 宋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寇准,北宋政治家,两度入 相。1004年,澶州之战寇准 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议定“澶 渊之盟”。1022年,寇准数 被贬谪,终为贬雷州司户参 军,1023九月,病逝于雷州。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 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相持十余 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 密奏书请盟。(寇)准不从,帝将许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9e3f56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d.png)
吴天墀(1913—2004)
《西夏史稿》
敦煌西夏壁画
陈
炳
应
著
西夏琉璃瓦当
石 雕 人 头 像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 山东麓。存帝陵九座,陪 葬墓二百零八座。
谈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澶渊之盟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 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 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 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 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史·营卫志序》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发现时未经盗
掘
契丹贵族只有耶律、萧两大姓氏,形成两大通婚集团, 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政权所仅见。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
较早创制的契丹大字
契
丹
小
契丹小字是一
字 《 宣
种拼音文字,可 以用为数较少的
懿
“原字”拼出无
皇
数的新字、词。
后
哀
《西夏史稿》
敦煌西夏壁画
陈
炳
应
著
西夏琉璃瓦当
石 雕 人 头 像
位于银川西部、贺兰 山东麓。存帝陵九座,陪 葬墓二百零八座。
谈史明理
1.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 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 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澶渊之盟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 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 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 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 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 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辽史·营卫志序》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发现时未经盗
掘
契丹贵族只有耶律、萧两大姓氏,形成两大通婚集团, 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政权所仅见。
契丹大字《北大王墓志》
较早创制的契丹大字
契
丹
小
契丹小字是一
字 《 宣
种拼音文字,可 以用为数较少的
懿
“原字”拼出无
皇
数的新字、词。
后
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教学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b177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5.png)
经济:鼓励开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创制文字
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
少铁数影鹞民响子族:依国然力宽不宥,断许增之强世袭。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认为契丹、党项两族发展有何共同点
生活 地区
早期 发展
建立 政权
治国 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在与中原人的交流中,学习、吸收了
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优秀文化。
二、三个政权的并立 ——宋辽关系
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宋辽、宋夏议和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状态 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向北宋称臣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积贫积弱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③澶渊之盟 ④元昊建立西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战 3.宋真宗时辽进犯, 宋击退辽的进攻
到 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
宋夏议和, 夏向宋称臣,宋给夏岁币
1.宋太祖晚期互通使节
和 2.辽宋议和后的和平局面 3.宋辽边界贸易往来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拓展
宋辽、宋夏从战到和的原因 • 1.双方势均力敌,都不具备彻底
战胜对方的实力 • 2.战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f4b00a4b73f242336c5fae.png)
岳王庙
岳飞抗金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 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 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宋金对峙
宋金不堪忍 受连年征战, 1141年双方 达成绍兴和 议。 意义:宋金 对峙局面形 成。
西 夏
辽 北宋
西 夏
金
南宋
题临安邸
南宋· 林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错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宋 临 安 1.这首诗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河南开封 2.杭州当时称什么? 南宋统治者荒淫腐化,只图偏安江南,不思恢复
3.汴州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4.此诗讽刺的是该朝统治者怎样的丑态?
北方失地和中原故都。
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友好 交流,共同发展。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共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在这200年的 时间里,宋辽战争进行了25年,宋金战争 进行了17年,此后的时间,处于相对稳定 的局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 集力,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应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直抵黄龙 府,与诸 君痛饮尔!
岳飞抗金斗 争屡屡获胜 的原因是什 么?
1、是正义的,得到人民和北方义军的支持。 2、岳飞的正确领导。 3、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宋高宗破坏抗金的胜利果实
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强令岳 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 废于一旦”。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A
B
B
8、1038年,西夏政权建立。 ⑴西夏位于宋的哪个方向(B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⑵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D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 项族 ⑶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下列哪一地区(D) A、辽河上游 B、黑龙江、松花江一带 C、黄河上游 D、今天甘肃、宁夏一带 9、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流传的杨家 将故事发生在( B ) A、西夏与宋战争期间 B、辽与北宋战争期间 C、西夏与辽战争期间 D、北宋与金战争期间
北宋、辽、西夏的并立_课件
![北宋、辽、西夏的并立_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e69bde71fe910ef12df8ee.png)
宋辽和战
1004年秋,辽 军进攻北宋,寇准 坚决主张抵抗,宋 真宗亲征,在澶州 打退辽军。
宋辽和战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 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 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 的“澶渊之盟”。
宋夏和战
境夏 大军 举队元 进不昊 攻断称 。向帝
北后 宋, 边西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 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
周世宗
以图述史
陈桥驿遗址(位于河南省 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
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杯酒释兵权 加强中央集权
叙述或编演图中的历史故事,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契丹起源
发源辽河流域
关于契丹族的起 源,有一个古老的传 说:有男子乘白马自 湟河(今西拉木伦河) 而来,女子乘青牛自 土河(今老哈河)而 来,二者相遇,结为 配偶,生八子。他们 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 部落,逐渐发展成为 以后的契丹族。
风俗叙史
四 时 畋 猎
千 里 山 川
一 卓 穹 庐
行 营 到 处
契 丹 人 的 生
是 生
无 土
数 乘
即 为
活 :
涯著车家
。,。,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
家;统一了契丹各部,
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
耶 文化;他在位期间,契
律 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
阿 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保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
识图寻踪
三幅图分别展现 哪一民族的风情?
五代 十国
辽
西夏
北 宋
你能否从地图 上找出辽、北 宋、西夏三个 并立的政权?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8c292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9.png)
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使用了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 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
都城
上京 开封 兴庆府 会宁 临安
一、民族政权并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二、北宋与辽的战和
家家养子学耕织, 输于官家是夷狄。
--宋·王安石
986年,宋太
宗起兵伐辽,以
图收复幽云十六 州。
1004 年
虽有小胜,但 辽兵
在岐沟关惨败, 伐宋
遂反攻为守。 直抵
三、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较大。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
宋
封其为夏国主,名义上向宋称
夏
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
和
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
约
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
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
23000匹,茶1万斤。
文化组
①造型壮观、雕刻精 细,工艺精湛;
②契丹人可能信仰佛教。
辽大明塔
观察辽大明塔,你可以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政治上:奠定统一基础 经济上:相互交流依存 文化上:吸纳创新兼备
中华民族在互动 交融中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走向多元一体的过程呈动态发展,各民族 并非彼此孤立、隔绝的个体,而是在经济往来、文化交 流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民族围绕汉族这一凝聚 核心,在凝聚过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特点,又保留本民 族鲜明的民族风格,最终形成一体下的多元格局。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使用了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 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
都城
上京 开封 兴庆府 会宁 临安
一、民族政权并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二、北宋与辽的战和
家家养子学耕织, 输于官家是夷狄。
--宋·王安石
986年,宋太
宗起兵伐辽,以
图收复幽云十六 州。
1004 年
虽有小胜,但 辽兵
在岐沟关惨败, 伐宋
遂反攻为守。 直抵
三、西夏与北宋的战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较大。
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宋册
宋
封其为夏国主,名义上向宋称
夏
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
和
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
约
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
赐给西夏银22000两,绢
23000匹,茶1万斤。
文化组
①造型壮观、雕刻精 细,工艺精湛;
②契丹人可能信仰佛教。
辽大明塔
观察辽大明塔,你可以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政治上:奠定统一基础 经济上:相互交流依存 文化上:吸纳创新兼备
中华民族在互动 交融中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走向多元一体的过程呈动态发展,各民族 并非彼此孤立、隔绝的个体,而是在经济往来、文化交 流中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民族围绕汉族这一凝聚 核心,在凝聚过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特点,又保留本民 族鲜明的民族风格,最终形成一体下的多元格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ppt课件.部编版最新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精品ppt课件.部编版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51d90051b84ae45c3a358c08.png)
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为了借契丹兵力当皇帝, 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作为交换条件。
澶渊之战—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议和,双方各守疆界,北宋每年 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保持着和平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 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课后活动
希望召回寇准,民众对寇准的爱戴。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 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契丹族首领_耶__律__阿___保__机___统一契丹各部,建 立政权,国号为_辽___或_契___丹__。 2.11世纪前期,_党__项___族首领元___昊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 府,史称_西__夏___。 3.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史称_澶__渊__之___盟__,辽军撤回,宋 给辽_岁__币__,此后辽宋之间长时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4.北宋与西夏先战后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_称__臣__, 宋给西夏_岁__币__,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要学 会处理 与他人 的各种 关系, 当遇到 矛盾冲 突时, 要慎重 考虑, 冷静选 择适当 的处理 方式。 (5)逆向选择题,一定要排除正确 的选项 ; (6)说法不完整,只是说对前半句 ,后半 句是错 的或者 后半句 没有。 (7)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虽 正确也 要 排除。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 诵自己 喜欢的 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人 类的密 切关系 ,树立 环保意 识。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 军战士 一起挑 粮的事 迹,体会 革命领 袖以身 作则、 与战士 同甘共 苦的高 尚品质 ,激发 对革命 先辈的 敬爱之 情。 5 、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 国传统 节日及 其习俗 ,引入 课题。
澶渊之战—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议和,双方各守疆界,北宋每年 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后,宋辽间保持着和平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 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课后活动
希望召回寇准,民众对寇准的爱戴。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 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契丹族首领_耶__律__阿___保__机___统一契丹各部,建 立政权,国号为_辽___或_契___丹__。 2.11世纪前期,_党__项___族首领元___昊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 府,史称_西__夏___。 3.宋真宗时,辽与宋议和,史称_澶__渊__之___盟__,辽军撤回,宋 给辽_岁__币__,此后辽宋之间长时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4.北宋与西夏先战后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_称__臣__, 宋给西夏_岁__币__,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要学 会处理 与他人 的各种 关系, 当遇到 矛盾冲 突时, 要慎重 考虑, 冷静选 择适当 的处理 方式。 (5)逆向选择题,一定要排除正确 的选项 ; (6)说法不完整,只是说对前半句 ,后半 句是错 的或者 后半句 没有。 (7)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虽 正确也 要 排除。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 诵自己 喜欢的 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人 类的密 切关系 ,树立 环保意 识。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 军战士 一起挑 粮的事 迹,体会 革命领 袖以身 作则、 与战士 同甘共 苦的高 尚品质 ,激发 对革命 先辈的 敬爱之 情。 5 、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 国传统 节日及 其习俗 ,引入 课题。
部编版PPT《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实用课件1
![部编版PPT《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实用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e6a23e53b3567ec102d8adf.png)
•
9.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 系当今 考试的 实际培 养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 唐朝人 衣食住 行的时 尚和博 大宏放 的精神 面貌的 了解, 感知科 举制度 的创新 对社会 进步的 促进作 用;想 象唐朝 人的生 活,培 养学生 丰富的 想象力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客观的评价该事件? 学习与 探究
对辽: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整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促进了宋辽、宋夏边境的经济文 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7张PPT)
澶渊之盟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具体内容
即为岁币
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和平局面
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 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 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
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 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 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
百姓希望安居乐业,结束战乱。 敢于直谏,刚直不阿,指挥若定, 澶渊退敌。老百姓敬重怀念他。
2.议一议: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 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 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课后习题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1pptx_3
![2。《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1pptx_3](https://img.taocdn.com/s3/m/bd2ff2f9b4daa58da0114ae7.png)
第7课 辽社会、变西化 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重庆九十五中 葛新
内 容
一
民族政权并立
二
并立中的碰撞
三
碰撞中的交融
辽(契 丹)
北宋 960 年
北宋形势图
一
民族政权并立
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辽)
北宋
契丹 族
汉
10世纪 初
(916 9年60)年
耶律机阿保 上京临潢 (辽太祖) 府
宋太祖
保持友好 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攻辽失 利
采取防御 政策
宋真宗
澶州之战
2021/3/19
1、辽与北宋的战 和
宋太祖
保持友好 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攻辽失 利
采取防御 政策
宋真宗
澶州之战
澶渊之 1、双方约为兄弟盟之国,宋为兄,辽为
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匹),
译文:(北宋名相)富弼在说到榷 场贸易时提到,(每年宋辽贸易额)约 有150万。
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
的智慧
北宋与辽 165
并存
年
96 0
北宋建 立
10 04
澶渊之 盟
11 25
金灭辽
主流
和平交 121
往
年
(雄州榷场)宋辽输出商品
对比表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马
羊
粟(小米) 茶
丝织品
叶
骆驼
矿
物
瓷 器
漆 器
香料(进 口)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重庆九十五中 葛新
内 容
一
民族政权并立
二
并立中的碰撞
三
碰撞中的交融
辽(契 丹)
北宋 960 年
北宋形势图
一
民族政权并立
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辽)
北宋
契丹 族
汉
10世纪 初
(916 9年60)年
耶律机阿保 上京临潢 (辽太祖) 府
宋太祖
保持友好 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攻辽失 利
采取防御 政策
宋真宗
澶州之战
2021/3/19
1、辽与北宋的战 和
宋太祖
保持友好 关系
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攻辽失 利
采取防御 政策
宋真宗
澶州之战
澶渊之 1、双方约为兄弟盟之国,宋为兄,辽为
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匹),
译文:(北宋名相)富弼在说到榷 场贸易时提到,(每年宋辽贸易额)约 有150万。
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
的智慧
北宋与辽 165
并存
年
96 0
北宋建 立
10 04
澶渊之 盟
11 25
金灭辽
主流
和平交 121
往
年
(雄州榷场)宋辽输出商品
对比表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马
羊
粟(小米) 茶
丝织品
叶
骆驼
矿
物
瓷 器
漆 器
香料(进 口)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 2.内容:“岁币”(银、绢等钱物)。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评价
宋辽保持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南 积极影响:北边界贸易频,促进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3.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澶辽
渊 之 战
1.时间: 1004年 攻方:辽
2.交战双方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寇准 4.关键人物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北宋与辽保持友 好关系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守内虚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北 宋
上京
契
临潢府
丹
兴庆府
西
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 的相应位置。
汉族
北
宋
契丹族
契
丹
党项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西 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四)小试牛刀
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 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
探 二、究重二点::化了干解辽戈、为宋 、玉西帛夏三(个交政权往是篇并立)的
三、难点:知道辽、宋 、西夏三政权的关系,处在这个
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二)谁主沉浮
“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
政权名 建立时 称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契丹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党项族
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 ②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 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4.澶渊之盟(评价)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que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 2.内容: “岁币”(银、绢等钱物)。
消极影响: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评价 (讨论) 积极影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
燕云十六州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
十国
五代 十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耶律阿保机、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贡献。 2.知道辽、宋 、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
探3.了究解一宋辽:、你宋夏方和唱议的罢影我响。登场(政权篇)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大夏国皇帝 宋太祖
辽太祖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 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10世纪初 契 丹
960年
北
宋
11世纪前期 西 夏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
开封 (东京)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 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政治制度。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课后活动作业: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
有什么影响?
1.对社会经济而言: 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边远地
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2.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于 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 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 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 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 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 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西 夏
辽
北宋
辽与北宋,西夏 与北宋的关系,有 什么共、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 双方损失很大。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契丹文字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契丹货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党项族)
(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 族的一支。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 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 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 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 贸易市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
契丹族的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
qiong
一卓穹庐数乘车。
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千里山川无土著,
tian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
1.签订时间: 1005年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 2.内容:“岁币”(银、绢等钱物)。
消极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评价
宋辽保持很长时间和平局面。南 积极影响:北边界贸易频,促进经济文化交
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3.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澶辽
渊 之 战
1.时间: 1004年 攻方:辽
2.交战双方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寇准 4.关键人物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北宋与辽保持友 好关系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守内虚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北 宋
上京
契
临潢府
丹
兴庆府
西
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政权呢?请填在图中 的相应位置。
汉族
北
宋
契丹族
契
丹
党项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西 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四)小试牛刀
考考你学以致用的能力,你能运用刚刚我们所学的 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吗?
探 二、究重二点::化了干解辽戈、为宋 、玉西帛夏三(个交政权往是篇并立)的
三、难点:知道辽、宋 、西夏三政权的关系,处在这个
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二)谁主沉浮
“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请你分别给他们上一个称号。请连连看吧!
政权名 建立时 称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契丹族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党项族
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 ②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 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4.澶渊之盟(评价)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 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que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 2.内容: “岁币”(银、绢等钱物)。
消极影响: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3.评价 (讨论) 积极影响: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
燕云十六州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唐
十国
五代 十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耶律阿保机、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贡献。 2.知道辽、宋 、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
探3.了究解一宋辽:、你宋夏方和唱议的罢影我响。登场(政权篇)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大夏国皇帝 宋太祖
辽太祖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呢?请填 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10世纪初 契 丹
960年
北
宋
11世纪前期 西 夏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三)指点江山
下面三个都城应该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呢
开封 (东京)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 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政治制度。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课后活动作业: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
有什么影响?
1.对社会经济而言: 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我国边远地
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2.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于 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 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经逐渐 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 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 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 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西 夏
辽
北宋
辽与北宋,西夏 与北宋的关系,有 什么共、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 双方损失很大。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契丹文字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契丹货币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
(党项族)
(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 族的一支。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 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 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 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 贸易市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
契丹族的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
qiong
一卓穹庐数乘车。
辽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千里山川无土著,
tian
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_课件1
探究一: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
(五)民族大家庭(契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