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T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判断题
1.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 ) 2.凡矢量都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3.凡是在二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 ) 4.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 5.凡是合力都比分力大。 ( ) 6.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 ) 7.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二、填空题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 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 , 。
3.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 三、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A .二力平衡公理
B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D 力的可传性
E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图示受力分析中,G 是地球对物体A 的引力,T 是绳子受到的拉力,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是( )。
A T ′与G
B T 与G
C G 与G ′
D T ′与G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 、F B ,若满足F A =-F B 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 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 B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C 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或一个力偶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四、作图题
1.试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A B
C
W
(a ) (b )
2. 试画出图示系统中系统及各构件的受力图。假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图中未画出
重力的构件其自重均不考虑。
A
B
C D
P W
(c )
A
B
P
30(d )
A
B C
P
D
(f )
A
C D
E W
(e )
(a )
A B
P
P
(b )
A
B
C
D
q
P
(c )
60A
B
C
P
(d)
(e)
(f )
A
B
E C
D
W
(g )
A
B
C
D E
F
P M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一、判断题
1. 两个力F1、F2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2. 两个力F1、F2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同一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3. 力在某投影轴方向的分力总是与该力在该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4.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选择的两个投影轴不一定要满足垂直关系。()
5.力偶各力在其作用平面上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6. 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7.在图7中圆轮在力偶矩为M的力矩和力F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则说明一个力偶可由一适合的力平衡。()
F
O
题10图
W
题7图
二、填空题
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平衡的解析条件是。
2.平面内两个力偶等效的条件是;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
3. 如图所示,AB杆自重不计,在5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点的四个力的合力F R的大小F R=,方向沿。
4. 作用于刚体上的四个力如图所示,则:
1)图a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2)图b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3)图c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
a b c
题11图
三、选择题
1.一刚体受到两个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的力F1和F2作用,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F1=2 F2,则
该两力的合力矢R 可表示为( )
A . R = F 1 - F 2 B. R = F 2 - F 1 C. R = F 1 + F 2 D. R = F 2
2. OA 构件上作用一力矩为M 1的力偶,BC 构件上作用一力矩为M 2的力偶,如图所示,若不计各处摩擦,则当系统平衡时,两力偶矩应满足的关系为( )
A . M 1=4 M 2 B. M 1=2 M 2 C . M 1=M 2 D. M 1=0.5 M 2
3. 某力F 在某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则该力在另一任意与之共面的轴上的投影为:( ) A. 一定等于零;B. 不一定等于零;C. 一定不等于零;
D. 仍等于该力的大小。
四、计算题
1. 图示四个平面共点力作用于物体的O 点。已知F 1=F 2=200KN , F 3=300KN ,F 4=400KN
力1F 水平向右。试分别用几何法或解析法求它们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简易起重装置如图a ,b 所示,如A 、B 、C 三处均可简化为光滑铰链连接,各杆和滑轮的自重可以不计;起吊重量2KN G =。求直杆AB ,AC 所受力的大小,并说明其受拉还
1
4(a )
3. 梁AB 的支座如图所示,在梁的中点作用一力P=20KN ,力与梁的轴线成ο
45角。如梁的重量略去不计,试求梁的支座反力。
4. 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作用在直角曲杆ADB 上。如果这曲杆用不同方式支承如图a 和b ,不计杆重,求每种支承情况下支座A ,B 对杆的约束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