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教版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篇自主预习
[思考] 可卡因为什么会使人上瘾? 答案: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失去回收 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 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 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 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2.据图填空
课前篇自主预习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轴突,E.线粒体, 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情境导引 图甲表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外侧的电位情况;图乙、图丙分 别表示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及兴奋传导的情况。请讨论解决下列 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1.图甲表示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膜内外侧静息 电位的形成机理是什么? 答案: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比膜内要高,K+浓度比膜内低,静息时, 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因此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图乙表示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神经细胞膜受刺激部位内外两侧的电位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大量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因此表现 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课前篇自主预习
预习反馈 1.判断 (1)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 ) (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 (3)神经递质是一种信号分子。( √ ) (4)神经元与肌肉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能形成突触。( √ ) (5)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 √ ) (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一定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 × ) (7)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 × )



课前篇自主预习
(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 相等。 (2)而在图示位置的左侧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2次偏转,这说明刺激 后会引起a、b间两次出现电位差。 (3)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的形式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兴奋传导形式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也叫神经冲动。



课前篇自主预习
3.传递特点 (1)特点:单向传递。
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2)原因 ②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 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 速度等作用。 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 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 药品。 3.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兴奋传导的机制和过程 (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形成的。 (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 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3.根据图丙分析局部电流的形成机理。 答案: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的兴奋状态,而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在兴奋部位和 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局部电流。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归纳提升 1.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特点(方向):双向传导。 (2)传导形式: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3)电流方向: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 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
学习 目标
1.理解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培养分析与综 合、抽象与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2.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及特点,形成结构与 功能观、局部与整体观。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
课前篇自主预习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课前篇自主预习
预习反馈 1.判断 (1)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 × ) (2)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 ) (3)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低。离体神经纤维某
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
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产生神经冲动。如图为该部位受刺激
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1)AB段:静息电位,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2)BC段:受刺激时,动作电位,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3)CD段: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内负外正。 (4)兴奋完成后,钠—钾泵活动增强,将Na+泵出,将K+泵入,以恢复细 胞内K+浓度高和细胞外Na+浓度高的状态。



2.据图填空
课前篇自主预习
(1)上图中的a、c处表示处于静息电位;b处表示处于动作电位(用图 中字母回答)。 (2)神经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神经细 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和突触 (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 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2)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组成。 2.传递过程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 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 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 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