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对艺术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艺术的理解

摘要: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有意味的形式的阐述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与内容

一、文学形式的阐述

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是相互规定的:一方面,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要求并规定着相应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文学材料和内容又必须达到充分地形式化,融入到文学形式之中。在文学之美的创造过程中,形式对材料和内容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别林斯基曾做过深刻的诠释,他说“对文学作品而言,他的形式对于它并不是外在的而是他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因而在文学创造中,当内容显化成形式并为作家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就消逝,消逝在里面,整个渗透在里面。作家们对文学形式的重要性有着更加丰富的体会。当有人向列夫托尔斯泰讨教他的小说主题是,他说,“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来”,如果要让他说明自己的作品主题,他就得按照小说的标新方式从头到尾的在叙述一遍。匈牙利现代艺术理论家巴拉兹说,作家“观察整个生活现实,不过只是从他们的那种艺术形式的观点来观察,这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他们表现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宗白华也强调:“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我国现代作家王汶石在谈创作体会时,对艺术构思中材料和内容的形式化过程有过很生动的描述:我们一旦明白了它的内在意义,获得一个深刻而新颖的思想,找到了主题,情况立刻就不同了。思想的火光一旦点燃起,所有的生活现实、情节,都被统统照亮,活动了起

来,向主题四项点聚集,各找各的位置,各显个的面目;一个作品的轮廓就明显起来,形成起来。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就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有形呈现,在此基础上,作品还要运用各种艺术艺术表现手法,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进一步外化成为或传达为文学作品,至此,文学的形式创造才算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对形式创造在内容表现上的价值功能,古典作家早有深刻的认识。如唐代文学家孤独及说“志非言不行,言非文不彰”意思是说,有了言辞,内容才能成形,而有文采的言辞才能使其赏心悦目。古罗马诗人贺拉更是把形式对内容的表现功能说的明确而具体:“喜剧的主题绝不能用悲剧的诗行来表达;同时,提厄斯的筵席(古希腊神话中的悲剧情节)也不能用日常的适合喜剧的诗格来叙述。

形式创造在作家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在文学创造的实践中,由于形势的生成作用,内容却能得到深化或生化乃至产生审美新质。如现代叙述学对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做了精细的分类和分析,认为不同的叙述动作和叙述视角都有各自的艺术效应,也是符合创作实际的。鲁迅的《药》塑造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夏瑜的形象,自始至终用的都是侧面描写。小说从他被害的余波写起,选取几个富有特征的场面,通过一些不理解,不同情乃至仇恨革命的人物的议论予以表现。显然,正是这种叙述视角,与作家冷漠的叙述语调相匹配,让读者心底透出一片冰凉,仿佛空气都因夏瑜与周围社会环境的隔膜而变得稀薄了。从而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群众的悲剧的凄冷范围,如果换上另一种叙述方式,其体现的艺术内容就不一样。

二、有意味的形式

对艺术形式有自身审美价值的高度重视,发生在十九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出现之后。西方现代主义各美学流派观点驳杂,但视形势比内容更重要,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则是一种普遍的理论倾向。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一说,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他是有意味的形式。他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以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虽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是一种否定艺术与主题思想、现实人生和社会功能相联系的形式主义理论,然而这一理论对艺术形式审美特征的揭示对于我们认识形式美的问题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我们把所谓的形式的“意味”置于人类审美经验基础之上,那就可以赋予“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以科学内涵,不妨这样理解:形式之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地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花;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和思想较为固定的表现。当他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稳定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曾经拥有的社会内容和功能之间已经明显分离,但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所以“依然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这种情形在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现上可以的道充分地确证,如果曹操的“白脸”脸谱让人想起奸诈,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等。

三有意味的形式的背叛。

首先花丑为美,美丽的描写悲哀就是其中很明显的一种,文化形式的升华功能也可通过花丑为美得到最集中的发挥,朱光潜对此做过具体分析:“一般诗歌虽不必尽能催眠,至少也可以把缩写所写的意境和尘俗间的许多实用的联想隔开,使它成为独立自足的世界,诗所用的语言不全是日常生活语言,所以读者也不至以日常生活的实用态度去应付它,他以可以聚精会神的关照纯意象。

每种形式都有他自己所代表的美,所代表的意味,像红色通常代表喜庆、高兴、一些比较积极乐观的情绪。在文学作品中相对独立的形式美在诗歌中表现的最为显著的,如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重复美、对仗美等。小说散文以及戏剧文学也有对形式美的追求,如在结构上讲究,对比和完整,风格上讲究多样、变化和统一等。

“新鲜感”、“陌生化”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新宠儿,人们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不仅渴望获得知识,心灵的蕴藉,情感的生化,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感官能够在新奇与愉悦中接受这个过程。有意味的形式也需要一些小小的背叛,这小小的背叛往往能够在不经意间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传统的诗歌表现中,总爱突出韵律美,言辞美,结构没,无论表达是悲伤的情调还是快乐的感情,大多都会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让读者流连忘返于其中。是看法国象征主语诗人的《腐尸》就把一副非常丑陋的图画展现了读者面前,虽然有些让人诧异,但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体现出另类的艺术美。

四、结语

无论是有意味的形式,还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背叛,都是文学形式的一种延伸,变化文学形式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崭新内容,服务于内容,形式的发展与创造都将会为内容的展现做出大地贡献。形式美也一直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