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开端、巨变与重启

合集下载

美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美国资产证券化实践

美国资产证券化实践美国既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也是迄今为止资产证券化规模最大的国家。

1970年,吉利美(Ginnie Mae,GNMA)发行了第一只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过手证券(Mortgage Pass-through Securities),但当中存在的提前偿付风险一直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1]1983年,房利美发行了第一只担保抵押贷款凭证(Collateral Mortgage Obligation,CMO),CMO 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分层,解决了过手证券中存在的提前偿付风险。

1986年,美国通过税收改革法案,创造了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管道(REMIC)这一特殊目的载体,解决了此前SPV存在的双重征税问题。

随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迅速发展,基础资产从住房抵押贷款拓展到其他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例如,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和企业贷款等。

从1970年吉利美发行第一只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y,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y,ABS)未偿付余额最高时分别达到9.2万亿美元(2008年)和1.9万亿美元(2007年),分别是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的160%和40%。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业务显著萎缩,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MBS和ABS的余额分别为8.5万亿和1.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大幅增加,上升至11.3万亿美元。

如图3-1所示。

图3-1 美国国债、MBS和ABS余额(1980年至2013年第二季度)一美国资产证券化兴起的原因(一)储贷协会危机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美国制定了大量限制银行业竞争的法案和条例。

例如,1932年和1935年银行法案限制银行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且美联储有权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设定利率上限(Q条例);设立银行必须获得联邦或州政府的许可,禁止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特定投资的资产通过证券化技术转换成可交易的证券,并发行给投资者的过程。

该概念最初源于美国,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七十年代。

1970年代初,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时期,出现了困扰银行业的“贷款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银行业开始创造新的融资方式,即通过将房贷等资产进行证券化来获取资金。

1970年代末,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扩大,同时,其他国家也开始学习美国的这种融资方式,如英国、加拿大、日本等。

随着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也不断创新。

从最初的房贷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到信贷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等,资产证券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

20世纪九十年代,资产证券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此期间,由于对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需求增加,更加细节化和复杂化的证券化产品被创造出来。

如向量投资组合,这是一种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分割成风险不同的不同部分,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证券化方式。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产证券化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现在,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具有重要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资产证券化因其灵活性、透明度和融资效率等优点,受到了全球投资者的追捧。

总之,资产证券化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多年,其范围和形式不断变化和创新。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产证券化在未来也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追溯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

追溯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

证券改革发展大趋势——追溯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一、前言: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证券市场的起步稍晚于英国。

但是19世纪末以来,随着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并登上世界霸主地位,美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渐发展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证券市场。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以信息通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证券市场更是发展为自动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流动性最强的世界证券市场的中心。

本文将追溯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并且重点关注券商在证券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为证券公司的转型与长远发展谋求新的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美国的证券市场是在独立战争时期的国债发行和交易中兴起的。

虽然起步晚于欧洲国家,但美国后来居上,逐渐确立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龙头地位。

然而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过去的200多年里,美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经坎坷,可谓跌宕起伏。

期间既曾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曾使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付出沉重代价。

(一)、证券市场初步成型美国国债与合众国银行在主要城市有定期报价和交易,并成为全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直接启动了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进程。

而证券市场的兴起又为洲牌照银行和其他金融或非金融股份公司提供了发行股票和筹集资金的手段,在联邦党人发起金融革命后20年左右,美国证券市场基本成型。

另外,在证券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证券信息设施也逐步发展。

早在1786年波士顿的报纸就开始刊登政府证券价格,1789年开始定期刊登证券价格,一些报纸还跟踪国际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1791年时快递已应用到证券交易,有报告显示当时约有20个快递员在纽约与费城之间来回奔波,传送证券交易信息,使交易者能够进行套利并推动证券价值趋于一致。

同时,随着证券交易的日益活跃,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兴起。

费城1754年就有证券交易,但规模有限。

1790年,10位商人创立了费城交易所,买卖银行股票和政府债券,它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股票交易所。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简史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简史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从2012年以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2014年证监会、银监会相继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的备案制,预计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政策的扶持,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将会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根据笔者的推断,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在10年内有望达到30万亿元,10年后年新发行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元,占据社会融资总规模约20%到30%之间。

以下内容摘自宋光辉所著之《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兴起于1970年代,当时抵押贷款机构将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发行转手证券来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融资。

整个70年代,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体发行额较小,从未超过每年300亿美元的规模。

从1981年开始,当时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大量持有长期限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而负债则为短期的活期存款,而当时短期利率不断上行,从而将这些机构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为帮助各类储蓄机构管理和改善其财务困境,RMBS大量发行,并且有两家新加入的GSE即Freddie Mac和Fannie mae为抵押贷款提供担保。

1982年,RMBS发行额首次超过500亿美元,1985年发行额超过1000亿美元,1992年超过4500亿美元、1993年超过5500亿美元、1998年高达7200亿美元、2000年回回落到4800亿美元、2003年又急剧增加到21310亿美元,2004-2006年又回落到10000亿美元左右。

同时,非机构担保的RMBS也同样高速发展。

从1980年代起步时的不到20亿美元,发展到2005年和2006年的1万亿美元。

ABS的年发行额从1985年的10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4400亿美元。

2004-2006年,ABS发行额都在7000亿美元。

CDO是后来创新的资产支持证券,在1996年,发行额大约为200亿美元,1997年上升到760亿美元。

1998-2003年,发行额在600亿-700亿美元之间,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900亿美元,2006年高达3300亿美元。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美国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摘要随着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地尘土飞扬的华尔街为“投资银行”奏响了最悲怆的挽歌危机不仅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更多地引发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与长思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这一特殊的直接融资方式的运作机制及其风险剖析了美国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对中国目前发展资产证券化的诸多启示关键词美国资产证券化中国资产证券化启示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与发行其他金融产品(例如债券及股票)类似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在资本市场交易中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不同之处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产生这些现金流的资产可以作为基础抵押资产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起到支持作用因此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出售未来可回收的现金流从而获得融资资产证券化1970年兴起于美国当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打包并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转手证券(pass-through)来为住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仅仅过了不到十年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不断对各类资产进行证券化尝试形成了四个主要的资产证券化市场:RMBS、CMBS、ABS、CDO,以及后来的各类升级版的经过多次打包的以非实物资产为依托的证券资产证券化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为证券化过程中的相关参与者带来的好处包括使发起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产负债表外化;进一步为投资人提供不同投资风险不同收益的金融商品;解决借款人资金来源不足;当然对于投资银行和金融管理当局而言也是有利可图在美国近年非机构担保RMBS市场中市场份额显著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占据了相当显著的地位这也是其日后破产的“罪魁祸首”任何高收益都伴随着高风险证券化产品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主要有四类违约风险(defaultrisk)、现金流量风险(cashflowrish)、经营风险(operationrisk)、市场风险(marketrisk)限于篇幅仅对违约风险做简单说明违约风险或者可以直接称其为道德风险是指债务人未能履行合约而导致现金流量不足无法支付证券化所产生之债券所需的现金流量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鲜明的例证证券化是一个制造各种性质债券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众多的参与机构各司其职承做贷款的金融机构(或资产持有人)将取得的债权出售给特殊目的的信托(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同时通过信用增强机制控管信用风险并经由信用等级评级机构验证评级后由承销机构出售给投资人从而分散了风险在这一简单的流程中存在内在缺陷,使抵押贷款在发放过程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一级市场上的按揭贷款提供者直接将资产打包出售,不承担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忽视风险管理和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状况同时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掩盖了次级债的风险,造成高回馈、低风险的假象,使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增大了违约风险二、对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这次美国危机尽管造成雷曼兄弟破产五大投行的销声匿迹美国30多家次级贷款公司停业倒闭,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错,其错误在于这种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机制设计上吸取和总结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经验教训,选择银行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到2005年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两家国有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试点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两个试点以银行贷款为基础资产分别发行了RMBS和信贷资产支持的ABS2006年国内还问世了一种以企业资产为职称的证券化产品尽管资产证券化在我过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面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先期的颠簸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教训做好工作1.健全的法律体系对于每笔证券化交易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护投资者在基础性资产中的合法利益最重要的是当发起人或者卖方处于破产境地时法律应该保护投资者对证券的基础资产的追讨权2.精确的现金流分析在证券化开始时发行人应该进行现金流分析以确定特殊目的的实体的债务能够按时全额偿还3.谨慎的会计处理4.有公信力的信用评估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应的信用评级规则体系在资产证券化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5.全面性的投资银行我国目前仅有几家银行具有经营非传统银行业务的能力然而在整个证券化的过程中投资银行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协调发行机构处理法律、会计、税收及现金流分析还扮演着承销商甚至做市商的角色所以我国的银行应加强投资银行相关业务能力6.培养多样化的投资者金融产品的创新离不开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其的需求所以多样的投资者有利于资产证券化产品本身的创新性有了需求创新才更有把握7.培养专业人才三、结束语证券化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金融形势通过证券化我们对于金融资产的风险于现金流量可以重新安排使其能够更符合投资人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发源地——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就因噎废食我们相信我国的证券化发展才刚刚开始在迈入全球化的路途中未来会有些什么新的资产标的物会有哪些金融创新我们期待且我们努力参考文献1扈企平(JosephHu)(美):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陈文达李阿乙廖咸兴: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E.菲亚博(美):债券及债券基金精要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美国资产证券化简史

美国资产证券化简史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上)黄嵩等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今。

70年代之前,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并无太大进展,但是住房抵押贷款从中短期气球型贷款向标准化长期贷款的转型和二级市场的成立与发展为MBS的发展奠定了基穿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是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孕育成长的时期,作为典型代表的MBS逐步完善并初具市场规模,同时新型的MBS创新品种开始出现。

80年代中期之后,资产证券化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在各个领域大量运用,各种ABS开始不断涌现,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得到普遍认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运用和发展。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至60年代末期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主要是中短期(大约5年以下)的气球型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基本没有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大量居民因无力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和储贷协会不得不拍卖作为抵押担保品的住房,于是住房价格进一步下跌,最终大量居民丧失住房的同时,银行和储贷协会也难逃破产倒闭的厄运。

对此次危机的处理以及此后的发展改变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类型,也使得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成立并开始发展。

(1)贷款保险机制的建立使得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实现了从中短期气球型贷款向标准化长期贷款的转型。

此第一次住房危机的症结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节俭机构因抵押住房大幅缩水面临资金短缺和流动性风险;二是居民因为大萧条面临失业困境,其信用风险增加,难以顺利取得金融机构的购房贷款。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化解银行业风险和住房危机,美国政府一方面增强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的资金来源,一方面以政府信用为一些居民的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险。

首先是提供资金来源的措施,美国政府于1932年成立了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s,简称FHLB),联邦住房贷款银行是由各州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管理及融通的储蓄机构,其宗旨在于帮助受经济大萧条影响的住宅拥有者取得购房基金。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问题与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渠道,逐渐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类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其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动因,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者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等。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包括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并分析了各类资产证券化的特点与运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市场过度投机、监管缺失等,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文章揭示了资产证券化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文章总结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完善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实践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困境。

一方面,银行的储蓄和贷款机构积累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而由于市场利率的上升,这些长期固定利率的贷款变得风险极高。

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投资者对固定收益投资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加剧。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旨在解决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问题和风险分散需求。

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起因还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和投资者对多元化投资的需求。

美国的金融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发达和最具创新性的市场之一,这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基础。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经验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经验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经验回顾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其资产证券化发展极为迅速,资产证券化市场也最发达。

从1970年最早出现第一笔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至今资产证券化业务已遍及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消费分期付款、租金、版权专利费、高速公路收费等广泛领域。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最初是政府为了促进居者有其屋的政策而落实推动的,在有政府背景机构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系列创新,这些创新最后都得到了政府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于是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和技术发展了起来。

这个机制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发现这一项由政府“研发”的新技术的时候,私人机构、其他参与者就开始加入了资产证券化进程中。

因为资产证券化这项技术的研发需要很高的成本和投入,同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只要一个产品开发出来,类似的就可以在不同领域不断移植复制。

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开始走向私人部门推动的标志是CMO的出现,与之前三大机构发行的MBS过手证券创新不同,CMO的产生不是政府宏观因素影响,而是作为微观参与主体的投资者需求变化。

总结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实践,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具有政府背景的专业化组织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1970年,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的抵押支持证券MBS首先在美国发行,它一经问世,便获得了迅速发展。

继GNMA这一政府部门之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两大准政府性质的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HLMC)和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也充分运用证券化技术进行金融创新。

目前,全美大约有13家政府背景的专业化组织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这些机构有力地促进了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迅速发展。

第二,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是美国资产证券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美国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资产证券化产品规避资本充足率限制和分散转移信用风险的特殊优势,促使不同种类的资产纷纷被纳入可证券化的资产行列。

除住房抵押贷款以外,其他各类金融资产,例如,信用卡应收款、汽车贷款等都竞相尝试采用这项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形式进行交易和融资的过程。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确保房地产信贷的流动性,创造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

这一制度通过将持有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然后出售给投资者,从而使得银行能够迅速获得现金,提高了信贷市场的流动性。

在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发展迅猛。

借助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各类资产开始被证券化。

除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外,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各种各样的资产也被转化为证券进行交易。

同时,相应的金融工具和市场也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产生了特有的法规和规范,比如由美国国际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的期货市场。

20世纪90年代是资产证券化的高峰期。

此时,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交易方式,并且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的证券化产品。

近期的资产证券化发展以金融衍生品为核心,金融创新与多元化的需求促使新型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通过将特定的金融资产转化为衍生品形式,实现多样化的金融交易。

然而,在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危机的根源之一。

在此次危机中,房地产担保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的失去,引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严重动荡。

这场危机使得人们对于资产证券化产生了质疑,认为其缺乏透明度和合理风险管理机制。

尽管如此,在危机之后,资产证券化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和规范得到了加强,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同时降低了市场风险。

总的来说,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资产到多样化资产的过程。

它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形式进行交易和融资,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然而,资产证券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风险管理、监管制度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资产证券化发展需要继续完善相应的规范和制度,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

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
大增加 ,证 券化 市场进 入 了发 展 的黄金 时期 。
三 、资产 证券 化与 当前金 融危机
在会计 和 税 务方 面 ,美 国在 18 96年通 过 的
进入 2 O世纪 9 0年代 以来 ,全球 资产证 券化 市场 快 速 发 展 ,每 年 的增 长 率 都 在 3 % 以上 , 0
Mac 2 1 rh,0l
美 国 证 券 化 法 规 体 系 的 重 大 变 革 及 启 -e i f
朴 明根 ,张 伟
(.青岛大学 经济学 院,山东 1 青岛 26 7 ;2 6 0 1 .中国人 民银行 南京分行 ,江苏 南京 2 00 ) 10 4

要 :这 次全球金 融危机 与过去危机 的最 大不 同点在 于它是首 次 由于证 券化信 用工具而 导致
规定证券发行人要想将其证券在全国证券交易所 上 市交 易 ,就必须 在证 券交 易委员会 登记 ,同时 规定 了其 详 细的定 期报表 的义 务 。但 这两 部法律
有豁 免条 款 ,规定证 券登 记人 不足 30人 的小 型 0
特 殊 目的 实 体 可 以免 于 定 期 提 交 报 告 。14 90年 的 《 资 公 司 法 》 则 规 定 ,未 进 行 公 开 招 募 、 投 且证券 登 记 人 不 足 10人 、未 进 行 可赎 回证 券 0 (eem bescris 等 业 务 的 单 位 可 以 不 被 rde al euie) t 认 定 为投 资公 司 。15 93年 的 《 一商 法 典》 采 统 用 中央登 记系统 ,使 得债权 人 可 以获 得其债 务人 的资产 是 否 进 行 担保 的 信 息 。18 94年 的 《 强 加
@ 13 o : 6 .c r n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

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发行这些证券来获取资金的过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创新工具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末期。

当时,由于银行业监管的松散以及高通胀率等因素,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1970年成立的第一家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Fannie Mae)。

房地美的成立标志着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

它通过将抵押贷款打包成可交易的证券,发行给投资者,并以此方式获得了资金。

这一模式的成功,迅速引发了其他金融机构的效仿。

美国成立了更多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如房屋贷款公司(Freddie Mac)等。

同时,其他领域的资产,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债务等,也纷纷进行了证券化。

二、影响因素1. 法律与监管环境:美国的法律体系和监管环境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监管确保了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透明度。

2. 投资者需求:由于投资者对不同风险和回报的需求差异,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种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同时,发行这些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流动性。

3. 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能够将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组合,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这种创新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4. 技术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处理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三、未来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将继续增强,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取得更大的发展。

首先,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政府和监管机构将会持续加强对这一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资产证券化创造更多的机会。

美国证券市场结构的演进与发展

美国证券市场结构的演进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期
详细描述
• 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市场活 跃。
总结词:快速发展,投资者数量 增加。
• 证券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市 场繁荣。
• 证券公司数量增加,提供更多 金融服务。
20世纪60年代的扩张期
总结词:市场扩张, 上市公司数量增加。
详细描述
• 证券市场继续扩张 ,上市公司数量大 幅增加。
国际证券市场的合作趋势
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监管机构可能会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跨境证券交易带来的挑战。
统一证券法规
为了减少监管差异,提高市场效率,各国可能会逐步统一 证券法规,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扩大国际证券指数的影响力
国际证券指数对全球资本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预计未来各 国将更加注重扩大本国证券指数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 际资本流入。
是政府债券和地方债券。
18世纪
美国独立战争后,为了偿还战争债 务,政府开始发行债券,这些债券 在市场上流通,形成了早期的证券 市场。
19世纪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铁路、钢铁 、石油等行业的公司开始发行股票 和债券,证券市场逐渐发展壮大。
早期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与交易品种
参与者
早期的证券市场参与者主要是投资者和投机者,他们通过经 纪人进行交易。
交易品种
早期的证券市场主要交易的是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和股票等 。
02
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期
总结词:初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 股票交易所开始出现,为证券市场提 供交易平台。
• 政府开始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制定 相关法规。
详细描述
• 证券市场开始初步发展,交易活总结词:显著影响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

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史及经验借鉴摘要: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具有流动性的融资方式,对我国而言,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应对其积极探讨和研究。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其资产证券化发展水平和规模十分之高,其发展历程尤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美国启示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意义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

传统的证券发行是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和创新之所以在我国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对我国金融改革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有着重要地位。

因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发起人一般是金融机构,它将相对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设计出具有不同档级的甚至将不同种类的证券组合,从而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这种的多样性与结构的灵活的特点使它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

另外,资产证券化还为发起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低成本的筹资渠道,并且由于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具有更高的信用等级,其融资成本相比之下要更为低廉。

通过适当的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减少风险资产,满足风险资本指标的要求。

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即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所得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从而实现了风险合理配置,改善了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体现各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和规范。

二、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今。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至60年代末期1、贷款保险机制的建立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大量居民无力偿还贷款,银行面临着资不抵债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的抵押贷款市场出现了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即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

这些MBS以原始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打包成证券,并由政府机构或私人公司发行和销售。

这种新型金融工具通过将抵押贷款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证券,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传统银行对抵押贷款的存款需求,同时也分散了风险。

随着抵押贷款市场的成功示范,资产证券化开始在其他领域推广。

1970年代,美国的汽车贷款市场也开始采用类似的证券化模式,将汽车贷款打包成证券进行发行。

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为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板。

20世纪80年代,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期间,不仅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可以通过证券化进行转让,其他类型的资产,如信用卡债务和学生贷款等,也开始被证券化。

这一过程进一步丰富了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和市场,使得资产证券化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工具之一。

在进入21世纪后,资产证券化面临了一些挑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由于市场机构对于资产质量的判断出现失误,创新型金融工具(如衍生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监管的松懈等原因,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负债表问题,资产证券化市场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丧失了一定的公众信任。

然而,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的加强,资产证券化逐渐恢复了发展势头。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资产证券化的潜力,推动其再次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

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金融创新工具。

美国资产证券化经验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经验启示

美国资产证券化经验启示作者:王倩来源:《商情》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在研究美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反思,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启示,如提高参与度、放松创新管制等。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税收优惠制度安排自2014年资产证券化新规推出以来,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获得了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如何才能科学发展,还在困扰大家。

美国是最早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为此,我们对美国资产证券化历史进行了研究。

一、历史回顾(一)起步阶段:1968-19801968 年,美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启动,最初只为缓解美国购房融资的资金短缺问题。

婴儿潮成年引发住房贷款需求急剧上升,促使银行转向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转嫁利率风险、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

1968年,美国推出了最早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

/(二)发展阶段:1981-20071981年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速度大幅加快,主要目的从应对资金短缺转变为帮助各类储蓄机构管理风险和改善财务困境。

1980年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美国银行业负债成本急剧上升,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等问题严重威胁储蓄机构的生存。

美国政府的三家信用机构,联**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政府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纷纷收购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进行重组并发行证券,来帮助储蓄机构盘活低流动性资产。

1985年之后,除住房抵押贷款之外的其他资产支持证券(ABS)开始出现。

随着MBS 逐步完善并初具市场规模,1983 年出现了对资产池现金流进行分层组合的新型MBS——抵押担保证券(CMO);1985年,基于信用卡、汽车贷款、学生贷款、厂房设备贷款、房屋权益贷款等其他各类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ABS)也开始不断涌现,1993年又出现了以MBS和ABS 现金流为抵押品的再证券化产品——抵押债券凭证(CDO)。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历史回顾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历史回顾

4662009FINANCE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历史回顾■ 高云星 李延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9) 06-046-02摘 要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产品已成为本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固定收益产品,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步伐,从而引发次贷危机。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次贷危机 监管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住房抵押贷款转手证券都直接或间接的由美国政府信用担保。

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NMA )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FHLMC )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RMBS )的总体发行额比较小。

从没有超过每年300亿美元的规模。

然而从1981年开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速度大幅加快,当时Freddie Mac 和联邦国民抵押协会(FNMA )(另一家GSE ,现在成为Fannie Mae )成为了RMBS 的担保人。

RMBS 发行额的突然增加是为了帮助各类储蓄机构,诸如储贷协会、信用社(credit union )、储蓄银行(saving bank )等管理和改善其财务困境。

两家GSE 开创了住房抵押贷款互换(mortgage swap program )的项目,以帮助各类储蓄机构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GSE ,同时获得所出售抵押贷款的受益凭证(beneficial certificate )。

通过这种互换的方式,它们持有了比住房抵押贷款更具流动性的RMBS 。

这就使得各类储蓄机构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出售其RMBS ,并由此削减债务。

GSE RMBS 和Ginnie Maes 统称为机构担保RMBS 或简称为Agency MBS 。

伴随20世纪80年代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基于机构投资者的期限需求的考虑,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 ,FHLMC ;或称为Freddie Mac )将包装好的抵押贷款以多重组(multiple class )的方式发行出售,此类金融产品称为担保住宅抵押贷款凭证(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 ,CMO )。

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

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

第3期(总第328期) 2011年3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3(General Serial No.328)March,2011美国证券化法规体系的重大变革及启示①朴明根1袁张 伟2(1.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4)摘 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过去危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是首次由于证券化信用工具而导致的全球危机。

而此次金融危机正是肇始于资产证券化的起源地美国,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证券化新规,试图在保持证券化融资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其风险度。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美国的证券化新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证券化市场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证券化;金融危机;证券化新规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3⁃0077⁃07 一、引 言此次金融危机肇始于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最为发达的美国。

从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开始,美国金融市场迅速陷入一片狼藉之中,五大投行悉数倾覆———贝尔斯登、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昔日美国金融业的航空母舰花旗银行股票市值一度缩水到不足其最高值的1/10,不得不拆分为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公司。

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在劫难逃,呈现出了全球性的金融恐慌。

房产建筑业、能源业、汽车业、零售业等也难逃危机的魔爪,通用、克莱斯勒等大型实体企业先后出现财务危机,不得不请求政府援助。

造成此次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宏观失衡及其微观上金融机构的过度创新及其相应的监管缺失,而当前危机与过往危机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是第一次由于证券信用工具导致的全球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资产证券化市场从金融监管和会计准则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美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美国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将金融资产转化为证券,实现对资产现金流的分散和流动性的提高。

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

以下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政府推出了国家住房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联邦房屋抵押贷款协会(Freddie Mac)两个机构,这标志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育。

这两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购买金融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形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并将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者。

这种模式成为后来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创新,美国开始出现其他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贷款证券化。

汽车贷款公司通过将汽车贷款池转化为证券,将风险分散给不同的投资者。

这让汽车贷款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现金,从而提高了贷款额度和发放贷款的能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爆发。

此时,房地产行业和贷款市场都逐步复苏,这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相继问世,包括商业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等。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 (CMO)的复杂证券化产品,通过对不同类别的住房抵押贷款进行分组组合,形成不同层次和流动性的证券。

90年代初,美国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更多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以促进消费贷款和商业贷款市场的发展。

这一政策推动了汽车贷款证券化和信用卡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壮大。

尽管资产证券化市场在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些挫折,比如次贷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事件,但它仍然是美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1世纪初,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进一步发展。

更多类型的金融资产被纳入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包括学生贷款、商业贷款、债务债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两类。

MBS中由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三大GSE发行的MBS属于机构支持MBS,非GSE发行的MBS根据基础资产划分为RMBS和CMBS两类。

目前RMBS主要以机构发行为主,非机构支持的MBS发行量占比不足6%。

ABS按照基础资产一般被分为汽车贷款ABS、CDO/CLO、信用卡贷款ABS、助学贷款ABS和设备ABS等类型,同时还有ABCP等产品。

金融危机前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高速发展的阶段,短短十年间美国MBS和ABS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蓬勃生长的黄金时期。

2007年美国MBS和ABS产品的发行量分别达到24346亿美元和7959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债券发行总量的38.2%和12.5%。

滥用评级、监管不力致使基于CDO及其衍生品的投机套利行为盛行,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原本高速发展的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遭受了沉重打击,MBS和ABS发行停滞,至今仍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金融危机使监管机构意识到,许多投资者未充分认识证券化资产池存在的潜在风险,危机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多项监管规定。

2010年发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对资产证券化过程提出了新要求,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之一,与此后发布的《Regulation AB II》、《安全港(SafeHarbor)规则》等制度共同在评级规则、信息披露、风险自留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规定与完善。

近年来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始回暖,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存量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流动性方面,机构支持MBS拥有联邦政府信用背书,流动性仅次于国债,远高于其他债券种类;非机构MBS的总体流动性介于企业债和ABS之间。

在ABS内部的几个主要种类中,目前信用卡贷款ABS和CDO的流动性高于汽车贷款ABS和助学贷款ABS。

评级方面,截至2020Q1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存量中AAA级占39.43%,投资级共计占比56.77%,投机级共计占比43.22%。

近年来美国MBS和ABS的高评级比例特别是AAA级总体上在不断提高,评级下调和违约事件主要发生在投机级产品中。

收益率方面,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美国MBS平均收益率3.19%接近国债,ABS平均收益率2.74%相对较低。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构成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两类,MBS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的债券,广义上可以认为是所有与房地产相关的资产支持证券。

除MBS之外,以企业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都属于ABS。

1、MBSMBS按发行人是否为美国政府支持企业(GSE)可以分为机构支持MBS和非机构支持MBS 两类。

美国早期发行的机构支持MBS一般特指仅过手未分层的抵押过手证券(Pass Through Securities),以机构担保的大量住房抵押贷款为资产池,贷款者每期偿还的本息现金流在扣除服务费之后直接转付给投资者。

抵押过手MBS在实现风险隔离的同时将金融机构大量低流动性的资产移出表外,通过减少流动性风险和消除信用风险,房地产市场活力明显提高,金融机构的投资途径也进一步拓宽。

与标准息票债券相比,抵押过手证券在本金摊还方式、支付频率等方面都更加灵活,但也存在着现金流不稳定及借款人提前还款的风险。

以抵押过手证券为基础上加入其它结构,比如将现金流拆分为本金和利息后分别出售,就形成了仅付本金债券(PO)和仅付利息债券(IO)。

IO债券具有负久期的特征,当市场利率下降和出现早偿事件时,PO和IO的风险收益正好相反,因此二者常被投资者用于对冲交易。

此外,将MBS利息和本金现金流进行打包和归类,划分成不同久期、利率、摊还方式、不同风险的分层级(tranche)的资产支持证券,就构成了担保抵押债券(CMO)。

CMO现金流按照由高到低的级别进行偿付,当违约事件发生时,劣后级债券最先受到损失,因此许多发行人都会自持部分或全部劣后档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通过将现金流分层使债券期限尽可能的与现金流期限相匹配,可以显著降低过手证券所面临的早偿风险,同时也更好的满足了不同投资者在投资期限、收益率及风险承受能力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虽然CMO的发行利率相对更低但流动性却更好。

按照SIFMA的统计口径,一般将非机构MBS划分为RMBS和CMBS两类。

RMBS的发行人是房地产商或非国有金融机构(如银行、投行等),入池资产为住房抵押贷款。

目前美国的RMBS主要以机构发行为主,非机构支持MBS发行量占MBS总体发行量比例不足6%。

CMBS的基础资产为商业地产抵押贷款,具体包括商业写字楼、公寓楼、酒店、仓库、学校等地产。

美国CMBS的证券化大多通过一种特殊的信托形式——REMIC进行,并依据收益支付和清算顺序的优先级不同分层。

CMBS主要有单项资产型、通道型和混合型三种,其中单项资产型CMBS入池资产为单个借款人的单笔大额抵押贷款,一般也仅有单个房产项目做抵押担保,资产池集中度和违约风险都很高。

通道型CMBS的入池资产为大量小额固定利率贷款,地区分散度高且房产类型更加多样。

混合型的入池资产数量及规模则介于二者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的早偿风险对现金流影响明显,因此一般设置提前偿付保护条款来进行防范。

如果借款人提前还款,需按条款约定支付一定罚金。

同时RMBS和CMBS贷款一般仅由被抵押的房地产提供还款保障,对借款人没有追偿权,所以当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发生时,系统性风险将会被一步扩大。

2、ABS美国ABS按照基础资产一般被分为汽车贷款ABS、CDO/CLO、信用卡贷款ABS、助学贷款ABS、设备ABS等类型,同时还有ABCP等产品。

具体来说:汽车贷款ABS的基础资产为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或经销商为客户购买新车或二手车发放的贷款。

信用卡ABS主要由美国大型银行以相对固定的信用卡账户当前及未来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发行,往往采取循环结构。

由政府担保的FFELP计划是助学贷款ABS的主要来源,尽管FFELP计划在2010年已经终止,但私人信贷的助学贷款证券化市场仍然存在。

设备抵押资产支持证券涉及包括农业和建筑设备、小型办公设备和大型机器在内的各类需要融资的设备,分层结构及现金流瀑布类似于车贷ABS,大中型设备ABS可能具有较高的债务人集中度风险。

ABCP是指单一或多个企业(发起机构)把自身拥有的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按照“破产隔离、真实出售”的原则出售给SPV,并由SPV以资产为支持进行持续滚动发行的短期证券化类货币市场工具。

ABCP通过发行短期票据购买长期资产使得入池资产处于循环并波动的状态,因此一般需要由银行为期限错配提供流动性支持。

ABCP没有固定的清盘日期,在到期后可以选择继续发行新一期ABCP,也可以依靠基础资产偿还本息或寻求外部流动性支持作为还款来源。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担保凭证)可以将任何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打包分层并转让给SPV(特殊目的公司)进行出售,本息偿还等规定与传统ABS相同,最大的特点在于底层资产可以为包括贷款、债券、MBS和ABS等在内的任何信贷类资产。

比如CMO 可以理解为以过手型MBS为标的资产的CDO。

CDO按基础资产不同可被分为贷款担保证券(CLO)和债券担保证券(CBO),标的资产分别为贷款和普通债券。

以CDS为标的资产就形成了合成型CDO(Synthetic CDO),甚至有将CDO作为标的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如CDO²等。

按照发行CDO的两个目的可将CDO划分为资产负债表交易或套利交易。

资产负债表交易目的在于降低银行信贷规模,套利交易通常通过基础资产收益率与支付给投资者的利率二者的利差中获利。

每一项交易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现金流交易、市场价值交易和综合交易。

现金流交易依靠相关资产池定期支付的现金流对发行证券进行支付,与常规的资产支持证券最为相似也最常见。

市值交易对标的资产池进行主动管理,是套利CDO最常见的类型。

综合交易由信用违约互换(CDS)提供支持,并且仅在相关投资组合发生信用事件时受到损失。

CDS相当于投行为了提高CDO评级而为其购买的保险产品,需要向CDS卖方定期支付保费,当信用事件发生时CDS卖出方分担违约风险,本质上是针对高风险高收益的CDO产品的一种风险对冲工具。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历史1、金融危机前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早期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20世纪60年代,战后婴儿潮成年的冲击使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需求激增, 彼时美国通胀率的持续走高导致当时美国主要的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储贷协会(Savings and Loans Associations,S&L)出现资金短缺甚至利率倒挂等问题,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兴融资工具也大大压缩了银行业的生存空间,大萧条以来银行通过存贷利差即可获得丰厚收益的光景一去不复返。

为了缓解金融机构资金紧张的压力,解决大规模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所带来的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等问题,1970年吉利美首次发行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标志着美国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开端。

吉利美,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由美国政府支持的MBS的三大发行机构。

其中,吉利美为由政府全资设立的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房利美(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和房地美(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reddie Mac))均为由政府发起设立的私营证券化公司,他们都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房利美和房地美从大量的原始权益人手中直接购买贷款形成资产池并以现金流发行MBS;吉利美不直接购买抵押贷款,而是为MBS提供偿付担保形成过手型证券,从而将本金和利息收入转移给投资者,1970年吉利美所发行的就是这种抵押贷款过手证券(MPT,mortgage-pass through securities)。

由这些美国政府支持企业所发行的MBS就是机构支持MBS,拥有美国政府的隐性担保。

1983年,房利美在早期的抵押过手MBS产品上进一步创新,发行了首支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债券(CMO)。

随着MBS的成功,资产证券化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被推广应用到更多资产类型中。

ABCP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花旗银行发行短期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1985年Sperry Corporation发行了世界上首笔非抵押贷款的ABS产品:产品规模2亿美元,基础资产为75笔计算机设备租赁款,由第一波士顿银行承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注册,标普评级AAA,Sperry与子公司Sperry Lease Finance依据银行对其不可撤销的信用函提供不超过资产池规模20%的违约担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