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汽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1bc306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c.png)
汽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汽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1我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从事汽车销售这个行业,现在根据从业这段时间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我对这一行业做出了职业规划。
一、成为更专业的高级销售人才汽车销售人员从入行到成为金牌销售精英,时间短的话要3到5年,时间长则要5到6年。
前三年的汽车销售都处在学习阶段,学习销售技巧、学习承受销售压力、学习如何挖掘更多客户。
而“更专业的高级汽车销售人才”不仅仅是指某一个品牌的汽车销售顾问经过几年的历练之后成为这个品牌当之无愧的王牌,而且要经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从事中低端品牌的汽车销售人员如果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有可能会遇到一个瓶颈。
这个时候,有人会选择转行,有人会选择自己创业,而大多人会选择转向高端品牌继续做销售。
如果你将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定在一直销售的这个方向上,那么你就销售技巧和销售业务扩展等广度和深度上去重点发展,深度是变得更专业,广度是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二、转型做管理一部分成功的汽车销售人员会在历经多年的销售生涯之后,成功转向管理,而能够成功从销售员转型做管理的汽车销售人员,绝大部分都先是公司的王牌销售人才。
如果你有意识转向管理,就必须先做好目前的销售工作,只有销售上做得出类拔萃了,才能更好去管理好销售团队,要不然你无法服众,销售是一个靠数量来说话的职业。
一般来说,管理岗位会有:销售主管、销售经理、区域经理、销售总监等等。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发展设想,就要积累自己的管理专业背景或者对管理感兴趣,要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市场信息、进行一定的行业研究、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学习。
三、转向专业的策划或咨询行业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悟性较高的人,而且爱学习,爱分享,喜欢读书,善于总结,你可以考虑转向做策划,做汽车营销师,做策划文案,以及广告策划等。
更专业一点,可以做管理咨询和培训也是不错的选择,许多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都是从营销实践中转过来的。
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销售经验和行业背景,更理解企业实战中的营销环境,在做相关行业的营销管理咨询和专业培训时,会显得更有优势。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精)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精)](https://img.taocdn.com/s3/m/a02ec3f0f8c75fbfc77db254.png)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我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围绕大型主机厂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这些集群大致分布在东北、京津、中部(湖北安徽)、西南(重庆)、珠三角、长三角六个地区。
这些区域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汽车产业。
鉴于此,我们整合了这六大区域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或城市的汽车产业在未来几年宏伟计划和目标。
东北地区辽宁省:2010年汽车产能78万辆、汽车工业成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据辽宁省" 十一五" 发展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研发资金、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重点企业倾斜。
到2010年,辽宁省将形成汽车78万辆、其中轿车23万辆的生产能力,汽车工业将成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吉林市:到2010年实现整车产能40万辆,收入达220亿元到2010年,吉林市规划形成4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220亿元,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80亿元,建成轻微型车、多功能用途车系列等车型生产及配套体系。
大力发展专用、改装车行业,培植一定数量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汽车物流和服务行业形成与汽车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和效益优势。
长春市:未来5年汽车产能超200万辆,产值超 5000亿元目前长春正在进行百万辆整车、百万台变速器、百万台发动机的扩能工程。
据长春市长崔杰介绍,目前长春的百万辆整车扩能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开工在建的达到80万辆,包括一汽轿股28万辆、一汽丰越20万辆、一汽奥迪10万辆、中兴长铃20万辆等一系列项目。
" 这些项目今年将进入建设高潮期,有的项目09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2010年将是新增整车投产的高峰期。
可以明确地预期,未来5年,长春将成为汽车产能超2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超 5000亿元、站在世界前列的国际汽车城。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d37d129f7ec4afe05a1df5c.png)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文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保、交通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现产能全面过剩
![2023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现产能全面过剩](https://img.taocdn.com/s3/m/ec2e2d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7.png)
1.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提升教育和培训系统 提升教育和培训系统。通过改进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加强对汽车技术的培养,培养更多的汽车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技能培训。
2. 汽车企业投资培训中心/实验室,提升员工技能,促进行业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培训。鼓励汽车企业投资建设培训中心或实验室,为员工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更新。通过内部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电动车发展势头
1. 销售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自2015年以来电动车销量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电动车销量达到142万辆,同比增长3.1倍,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5%。这一增长趋势表明电动车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巩固。
2. 政策支持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动车发展,在补贴政策的引导下,电动车市场稳步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投入达到137亿元人民币,这对于电动车的成本降低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eveloping new energy vehicles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
02
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1. 政策刺激和支持措施我国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免费停车、用电优惠等政策措施,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03
技术创新是关键
技术创新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汽车制造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进步和转型升级,成为促使我国汽车产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要素之一。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daa18f5ba0d4a7302763a42.png)
第一,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经销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汽车营销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公司、汽车交易市场,直至目前的4S营销体系。
自1998年广州本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以来,这种贯穿于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营销模式开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认同。
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合服务后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汽车4S店为主题四,汽车有幸市场、汽车综合修理厂等多元模式为辅助的经营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有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在内,将近3万家。
其中具有品牌专营权的达到了2900家。
通过品牌专营4S店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
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经销商的总体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
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历各种起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汽车产业渠道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经销商、汽车市场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第二,汽车经销商的机遇和挑战。
1、整车利润的摊薄以及相对固化。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其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资本介入。
跨国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国营和民营资本纷纷切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
市场参与者众多,势必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原本的暴利空间逐渐被压缩,薄利多销成为许多厂商的选择,并直接波及到经销商。
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保护期结束,国内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正逐步接轨。
因此,整车销售的高利润将不复从前。
单纯的销售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2、消费观念的逐步理性。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已经进入家庭,私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
在北京有70%以上的汽车均为个人购买,随着品牌及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对服务的期望值也在大大提高。
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分析
![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3fcb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6.png)
汽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分析一、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一)客户分类客户分类指按照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
等级划分有三级制,如A类、B类、C类;有五级制,如A类、B类、C类、D类、E类;也有六级及以上的分类。
有的企业将不同等级客户称为钻石级、白金级、黄金级、白银级、普通级等,客户分类的目的是识别客户重要性并给予不同的待遇。
如果客户分类错误,就有可能将重要客户作为次要客户对待,而将次要客户作为重要客户对待,降低企业营销效益:正确的客户分类需要正确的分类标准,有的企业仅仅以客户购买量(额)作为分类标准,这是比较片面的,客户分类依据有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忠诚度、客户信用度等因素。
1、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简称为客户价值,指客户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或客户在供应商眼中的价值。
长期客户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客户持续购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客户购买量、购买频率、购买持续时间是长期客户总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取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使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而耗费的成本。
保留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加强或维持客户关系而耗费的成本,如人员访问成本、设立俱乐部的成本等。
在获取及保持客户关系的成本不易计算时,可以近似地用销售量(额)来代替。
测定客户关系价值可以使供应商集中有限的资源服务于重要客户,收到更高的效益。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中等规模的客户,因为大客户,般要求周到的服务和最大限度的折扣,小客户零星购买产生较多的交易费用,这些都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
中等规模的客户既没有大客户那么多的要求,又没有小客户那么多的交易成本。
客户关系价值应当综合考虑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两个方面,现实价值指客户当前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潜在价值指客户今后可能追加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有些客户实力雄厚,产品需要量大,但是对供应商还不了解或不放心,因而购买量小;如果增加了解或提高满意度则可能大幅度追加购买,成为大客户。
2、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产品购买因素、成本因素、价格因素和态度因素等。
(汽车行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汽车行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ffc0bbb2f60ddccdb38a043.png)
(汽车行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且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且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二○○四年五月二十壹日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壹章政策目标第壹条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壹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汽车、农用运输车(低速载货车及三轮汽车,下同)、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第二条促进汽车产业和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
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且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条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运营战略。
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
第四条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2023年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78dbd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7.png)
2023年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从市场竞争、行业政策、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当前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环境进行探讨。
一、市场竞争分析1.1 行业市场规模据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逐步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1.2 行业现状和趋势目前,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呈现出集中度较低、品牌认可度不高、市场分散、竞争激烈等特点。
随着国内大型整车厂商加快布局汽车零配件领域,汽车零配件市场将进一步加剧竞争。
同时,随着汽车市场消费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配件市场逐渐向高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行业政策分析2.1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汽车零部件产业深入融入全球供应链,集群效应明显,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明显。
未来,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2 国家标准化法规《汽车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汽车零配件标准化建设规划》等国家标准化法规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配件行业进行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3.1 消费娱乐化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车辆个性化和娱乐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汽车零配件行业应顺应市场趋势,开发出更具娱乐性和独特性的产品。
3.2 消费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只追求商品的实用价值,而是更注重产品的品牌、质量、服务等因素。
汽车零配件企业需要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更完善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与服务的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消费者需求,都是动态变化的。
金华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
![金华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05e3e81dfad6195f312ba612.png)
金华市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规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2009年12月课题领导: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昆忠金华市市长陈小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金中梁金华市副市长应炳兴金华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课题协调:李志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室副主任肖庆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室副主任方意军金华市经济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课题组成员:张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东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亓长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项安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景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窦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姜雁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周浩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论证专家:仇保兴建设部副部长张小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志宏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王富昌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卢希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胡群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处长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全世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张洪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刘庆钧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李庆文中国汽车报社社长申崇明中国汽车文化委员会会长陈东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田亚梅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裁于昕旻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经济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付连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主任凌梓桓中国高科技校车委员会主任目录概要 (1)一、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3)(一)全球汽车产业重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 (3)(二)本土汽车企业实力不断上升 (5)(三)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历史性跨越机遇 (6)(四)产业布局趋于集中,零部件生产日益专业化 (9)二、金华市汽车产业基础 (11)(一)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在省内占重要地位 (11)(二)整车错位发展,车型齐全,细分市场占较高份额 (12)(三)零部件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13)(四)金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14)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发展目标 (18)(一)指导思想 (18)(二)发展思路 (18)(三)发展目标 (20)四、产业发展重点 (22)(一)市场做细、份额做大,发展“特色整车” (22)(二)产品做专、系列做全,发展“专长零部件” (29)(三)近期纳入规划的企业重点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36)五、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 (50)(一)形成政策引导和扶持体系 (50)(二)设立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1)(三)支持行业协会发展,促进产业联盟形成 (52)(四)完善保障体系,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 (53)附件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汽车产业 (56)附件二:浙江省和金华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 (72)附件三:金华市政府《关于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07)概要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调整,产业重心正逐步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https://img.taocdn.com/s3/m/1874380acfc789eb172dc890.png)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15期【本刊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4月25日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规划指出,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继续完善创新体系,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突破重点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本土国际领军企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表示,规划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路和目标,此次规划的出台意义深远。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产销量自2009年起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产销突破2800万辆。
其中,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
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的突破口。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
”苗圩说,规划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核心要义是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主要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上将继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汽车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深刻调整。
我国在传统汽车产业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的突破口。
据了解,规划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发展动力,二是强化基础能力、贯通产业链条体系,三是突破重点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四是加速跨界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五是提升质量品牌、打造国际领军企业,六是深化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发展能力。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badb95aeff9aef8941e06f3.png)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文汽车产业就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就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与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特别就是近年来在商用车与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保、交通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产品形态与生产方式深度变革。
随着能源革命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与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与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与数据共享。
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
![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https://img.taocdn.com/s3/m/081463d6be1e650e52ea99a9.png)
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为贯彻落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汽车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汽车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强工业、调结构、补短板、促发展”目标,特制定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期限为2018—2025年。
一、形势与现状(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具有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显著、资金技术密集等特点,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代表性产业。
随着汽车产业日益全球化和IT技术广泛应用,汽车产品特征、生产方式、使用模式已发生根本变化。
发展新能源汽车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实用化的竞争发展阶段。
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大规模定制时代。
国际竞争正在由制造链向服务链加速延伸。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车型发展尤为迅速,在国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取得重大进展,已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日趋成熟,成为引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新动能。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上海、北京、天津、吉林、广州等20多个省、市已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截止2017年,已有29个省(市)具备整车产能。
其中,江苏、重庆、湖北、山东等地汽车产能超过400万辆,位于全国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广东、吉林、上海等15个省(市)产能超过100万辆,位于第二方阵。
陕西汽车产能目前位于全国第18位,处于由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进军的关键阶段。
图1 2017年全国主要省份汽车产能(单位:万辆)(二)西安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https://img.taocdn.com/s3/m/62d12b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6.png)
中国车企新战略攻坚“十四五”作者:郑雪芹来源:《汽车纵横》2021年第07期汽车产业的“十四五”,在“双碳”背景下,正在被电动化、智能化等多重因素重新定义。
車企也将在产业政策、产品结构和企业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在6月18日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主流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论坛上,一汽、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奇瑞、比亚迪、江淮等主流车企分享了各自的“十四五”战略思路,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品牌向上等成为各大车企关注的焦点。
车企“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战略“双碳”目标指引下的汽车行业,正在被电动、软件、智能等多种要素重心定义,企业转型已势在必行。
其中,电动化已成为“新四化”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柳长庆认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了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
在一汽集团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超过100万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一汽计划推出50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其中,红旗品牌推出13款以上,解放品牌推出15款以上,奔腾品牌推出5款以上。
上述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要达到20%以上。
秉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
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的核心主线。
在北汽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积极推进全面新能源化的战略目标,并采取“纯电、混动、氢燃料”多线并举的技术路线。
其中,在纯电方面,以新能源高端品牌——极狐打头阵,并以此为基础,在未来5年向大众化车型、差异化场景进行渗透;在氢燃料方面,北汽福田力争到2025年累计推广氢燃料商用车1.5万辆,到2030年累计推广20万辆,全面实现氢燃料商用车的多品类、多场景应用。
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将倒逼汽车产业生态加速绿色发展。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余成龙进一步解读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场能源大战,是新能源和旧能源的决战,是升级版的大国博弈,未来国际间的竞争焦点将向绿色低碳产业链转移,并将引领新一轮规则的建立。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911f3b44b8f67c1cfbd6b8a5.png)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8号《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政策目标第一条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汽车、农用运输车(低速载货车及三轮汽车,下同)、摩托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管理,规范各类经济主体在汽车产业领域的市场行为。
第二条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
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第三条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
第四条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https://img.taocdn.com/s3/m/73547b3dddccda38376bafd1.png)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一)发展现状。
我省汽车产业集群包含“汽车制造业”中的“汽车整车制造(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1个大类7个中类8个小类。
目前,我省是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
随着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小鹏汽车、腾势汽车、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逐步发展,形成了日系、欧美系和自主品牌多元化汽车产业格局,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位。
2019年,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404.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68.35亿元;全省汽车产量311.9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2.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59万辆,占全国产量13.1%。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过于依赖合资企业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未培育出世界一流的自主汽车品牌,总体上仍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水平。
二是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与整车生产规模不相适应,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不高,对汽车产业集群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车规级MCU、IGBT芯片等高端核心组件高度依赖进口。
(三)优势与挑战。
我省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汽车制造业规模大,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二是依托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我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合作具有领先优势。
汽车产业政策中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产业政策中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aa6ee019e8b8f67c1cb93d.png)
浅谈汽车产业政策中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政策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产业政策不完整。
汽车是一个具有强烈外部性的产业,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一系列的环保、能源、交通等相关问题,因此,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政策应既涵盖制造领域,又涵盖环保、能源和交通等相关领域。
但是我国现行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是不完整的,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政策需求。
第二,产业政策带有极强的保护性色彩。
汽车制造属于竞争性领域,政府只需要关注安全、节能、环保等外部性问题,至于由谁生产,生产什么车型,售价如何则应由企业和市场决定。
但是中国长期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和目录制管理,民营资本在整车项目上面临极高的准入壁垒。
1.不利于实现社会进步首先,高度保护性的产业政策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近年来,小汽车产业的利润占机械行业的利润近六成,被称为带动中国gdp增长的支柱产业。
但是这一高额利润是在政府保护性政策创造的不公平竞争当中通过垄断获得的,并且绝大多数留在该产业内部,以该产业工人的高额工资和高福利的形式出现,广大消费者利益没有得到体现。
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业的市场化程度远高于汽车产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海尔、长虹等企业的利润率很低,但整个民族从自由竞争实现的低价优质服务的产品中获益,社会财富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此外,由于审批制是同权力结合在一起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基本被少数权力部门和个人控制,项目在高度垄断、封闭的状态下层层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寻租活动由此产生,导致财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败坏。
汽车产业如果不能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平台上进行公正竞争,那么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意义就是让人怀疑的,更有可能是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和财富分配的不公。
其次,不完整的产业政策影响社会发展。
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公共交通严重滞后,交通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发展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aa0360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c.png)
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 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 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 二 )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显。
险显现, 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 环保、交通等问题日益凸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 产能过剩风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 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 10%。
社会就业、 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 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 度大幅提高。
突破 2800 万辆,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 50%摆布,市场认可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发展,由哺育期进入成长期。
2022 年,我国汽车产销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特殊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为了一定的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 国际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形成为了种类齐全、 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整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设,制定本发展规划。
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为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设创造强国的战略部署, 推动汽车强国建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的顺畅流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 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开启长期成长空间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发布,开启长期成长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f341f87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2.png)
报告摘要:●本周板块行情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板块本周上涨3.84%,涨幅领先大盘。
其中,工控自动化上涨16.64%、新能源汽车指数上涨8.84%、锂电池指数上涨7.46%、发电设备上涨2.50%、核电板块上涨1.90%、风电板块下跌0.58%、光伏板块下跌1.09%。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布,ToC端消费需求持续高增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看好电动车长期成长。
造车新势力10月销量数据持续高增,ToC端需求持续高增,Q4国内外电动车需求共振,推荐进入特斯拉及欧洲车企供应链的各细分环节龙头。
此外,六氟磷酸锂阶段性供应仍偏紧,建议关注六氟磷酸锂及自产六氟磷酸锂的电解液公司投资机会。
●新能源发电:光伏Q4景气度高企,风电抢装行情延续光伏Q4需求强劲,“十四五”期间光伏装机有望显著提升,光伏行业景气度高企,产业链各环节头部企业加速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各环节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
风电板块抢装行情延续,招标量同比大幅增长,明年风电装机需求预计仍有较好增长,建议关注风机零部件企业。
●工控及电力设备:PMI位于扩张区间,工控行业需求旺盛进口替代加快10月制造业PMI为51.4%,较上月回落0.1%,但仍处于扩张区间,工控下游需求较好,我们预计四季度行业快速增长仍将延续,考虑到工控行业周期性,预计有望持续到明年。
工控龙头汇川技术三季报高增长,本土品牌进口替代加速推进。
●本周建议关注通威股份:硅料业务供需紧平衡,电池片成本优势巩固。
隆基股份:硅片及组件份额快速提升,产能扩张加速推进。
汇川技术:工控龙头加快进口替代,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放量。
孚能科技:软包电池龙头即将供货戴姆勒,国内外车企客户快速突破。
天赐材料:六氟磷酸锂供应紧张仍处涨价区间,公司成本优势扩大盈利提升。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政策不达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致价格超预期下降。
山西省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量、销量、政策(2021年)
![山西省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量、销量、政策(2021年)](https://img.taocdn.com/s3/m/8d75475743323968011c92ef.png)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左:当月销量(台)
5月
6月
7月
右:同比增速(%)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8月
均整体修复,山西省未公布 2020 年省内新能源汽车产量情况,但是从山西省统计局公布的全省经济运行情 况来看,新能源汽车作为山西省重点产业,山西省在 2020 年维持投资同比高增长,本年山西省前三季度新 能源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 55.2%。
图 8:山西省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情况 70,000
60,000
1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从 1953 年长春 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开始,我国汽车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2009 年至今,我国汽车销量连续 10 年 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产业层面来看,汽车中上游零部件多达 2 万多个,而零部件制造需要消耗多种资源,上游包括钢铁、 机械、石化、橡胶、电子、纺织等,下游主要涉及汽车销售、汽车金融、保险、维修、加油站等基础设施 建设等,自身单价高,生产消耗大,产业链条长。而汽车产业特征不仅导致汽车产业发展趋于技术密集 、 资金密集、集群化,还对国家经济具有较大的拉动效应。
4
2.2 产量:汽车产量下滑,新能源汽车产量显著提升
就汽车产量来看,纵向对比,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公布的山西省汽车产量情况,2017-2019 年,山西省汽 车产量同比增速呈下降趋势,且在全国汽车产量中的占比仍低,山西省汽车年产量/全国汽车年产量均低于 0.5%。横向对比,山西省 2019 年汽车年销量为 64565 辆,同比下降 40.22%,无论是份额还是同比增速均 低于中部其他五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
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
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保、交通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
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汽车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生产资源实现全球高效配置,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将成为趋势。
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
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驾乘、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充分释放,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
互联网社交圈对消费的导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持续提升,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
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深刻调整。
汽车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
发展中国家也在加紧布局,利用成本、市场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
中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速。
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
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竞合交融发展,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
(三)建设汽车强国具备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
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占有一定优势,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大幅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实现全球组网。
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
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
同时,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等多维度创新发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
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发展机遇。
智能制造的推广实施将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强基逐步夯实共性技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海外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沿线市场开发更为便捷,汽车产业协同其他优势产业共谋全球布局、国际发展的机制加快形成。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跨界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协同创新、转型升级。
以加强法制化建设、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
控总量、优环境、提品质、创品牌、促转型、增效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重点突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等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发展。
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加快推进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协同。
创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模式,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引导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材料环保等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完善法制建设,坚持质量为先,明确法律责任,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开放包容、竞合发展。
优化投资和产品准入管理,深化开放合作,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鼓励优势企业牢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三)规划目标。
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动力系统、高效传动系统、汽车电子等节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
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
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中国品牌汽车全面发展。
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
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商用车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
——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完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一体化智能转型,实现人、车和环境设施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形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45%以上。
到2025年,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55%以上。
——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形成从技术到资本、营销、品牌等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汽车节能环保水平和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
到2020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节能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汽车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5%;到2025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商用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汽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重点任务(一)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发展动力。
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导向,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增强自主发展动力。
1.完善创新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与动态评估,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矩阵式的研发能力布局和跨产业协同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鼓励企业、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资源,组建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汽车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
依托汽车产业联合基金等,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链高端和优势企业聚集流动。
2.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近、中、远期目标。
引导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整车及零部件系统集成、动力总成、轻量化、先进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系统、关键零部件模块化开发制造、核心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增加基础、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
加强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支持汽车共享、智能交通等关联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3.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
推进技术标准、测试评价、基础设施、国际合作等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完善整车和零部件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系统化服务能力。
提升认证检验检测能力,推进建立汽车开发数据库、工程数据中心和专利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重点支持具有较好基础、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链服务型企业发展。
专栏1 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制定节能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技术路线图,引导汽车及相关行业自主集成现有创新资源,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