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https://img.taocdn.com/s3/m/24b0202e767f5acfa0c7cd03.png)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高一学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审美水平较差并且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本课采用欣赏、讲解、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案题目: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作者姓名:李先
作者单位及地址:迁西县第二中学
课题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绘画欣赏,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析,对中国古代绘画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介绍,了解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及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艺术追求的作品作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很多欣赏的绘画都有故事情节,另外画家的生平与其艺术追求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评析其作品。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欣赏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大胆展开自评和互评来品评绘画作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思考:中国绘画不同种类其特色是什么
要想准确的欣赏品评美术作品与其社会背景及画家的个人身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掌握,还要多多的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25孙凌云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25孙凌云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d9249ec6bd97f192379e997.png)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美术学科孙凌云课题《中国古代花鸟画》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竹子”的画法,感受和理解中国画的“书画同源”和“笔墨情趣”,提高鉴赏能力2、通过“低吟浅唱”关于花鸟的“诗、词、歌、赋”,理解重点,简化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各科知识,横向联合,深刻理解花鸟画的内涵。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积累知识内涵和艺术底蕴教学重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教学难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课件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今天我们在现代化的录播室感受古代的文明成果”观看课件:动态的花鸟画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播放课件问题设计:花鸟画的对象、技法和分类?回答:花鸟画表现的对象:泛指各种动植物花鸟画按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工笔分为:白描、淡彩、重彩,写意分为:大写意、检查预习的效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理解本课重点内容在黑板上演示,“竹子”的小写意画法练习“竹子”的小写意画法,感受“书画同源”。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受用终生播放课件问题设计:中国古代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板书:各种花的性格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采用小组积分制“低吟浅唱”关于花和鸟的“诗、词、歌、赋”理解中国画中的“花和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的“花鸟”帮助理解花鸟画中的“花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花鸟画根据所学的各科知识,横向联合,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花鸟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课堂小结: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https://img.taocdn.com/s3/m/76dbf6f987c24028905fc324.png)
课后拓展
推荐一位艺术大师:
用一个表情包对抗一个王朝的男人 ——朱耷
墨香四溢、大美丹青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北宋)
???
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鲜活 生命力的。
当我们面对“无声”的绘画作品时,是 否具有和“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一样 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感受呢?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清明上河图》 局部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 欣赏中国绘画的方法
黄毅作品
A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根 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黄毅老师在做公益
谢谢!
《春江垂钓图》石涛
呱呱,宝贝,哪里 去了?急死老妈 了…
有没有听到蛙声?是否看到十里甚 至是百里之外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作品的构图、布局 —关乎空白。
妈妈会不 会着急?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
清代石涛作品局部
他们在说什么?
“说什么” “想什么”就是作品的不确定性。 ——关乎主题的多义性。
2、诗画统一
日出·印象 莫奈(法国 )
韩熙载夜宴图 局部 顾闳中(中国)
绘画发展的普遍规律: 绘画发展的初期,求真写实;绘画从追求形
似到神似;从追求事物形貌色彩到真实的表达 人的真实情感。
喜欢哪一类型作品?
二、欣赏中国绘画的方法1ຫໍສະໝຸດ “接受主义”美学理论核心欣赏中国绘画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https://img.taocdn.com/s3/m/e5d1bd1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48.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第3课时、四)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第三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说教材:本课是美术鉴赏模块第九课的内容。
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说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说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本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二是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体现,特别是从早期帛画、壁画到后期的文人画各时期的艺术风格介绍,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说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
学生虽在语文、历史课本中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34蒋晶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34蒋晶晶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e775b0904a1b0717ed5dd97.png)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2、敦煌莫高窟壁画;3、中国古代人物画;4、中国古代山水画;5、中国古代花鸟画。
本课是第四讲:中国古代山水画。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极具代表性,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并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鉴赏,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掌握,但对于中国画的认识水平还比较肤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需要提高学生掌握分析鉴赏作品的一般方法,以及提升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感受不同历史阶段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山水画,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历史阶段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鉴赏作品的一般方法,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和文人情怀。
教学方法:对比讨论赏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伴随着古琴曲,欣赏历代中国画,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描绘的都是山川自然景物,在中国绘画中称之为山水画。
引导学生说一说有关山水的诗词。
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突出.切入本节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中国古代山水画)二、讲授新课:1.山水画的发展脉络(1)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板书起源)提问:对比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人物与山水之间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人物与山水比例不协调,人物的形象太大. (2)隋代山水画独立成科(板书独立成科)(设计意图:山水画起源与魏晋南北朝,成为独立的画科是在隋代)(3)唐代、五代时期山水画日趋成熟(板书成熟)①唐代形成两大画风(青绿、水墨)提问:对比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和唐代王维《江干雪霁图》从色彩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前者色彩艳丽浓重,后者无色彩只有墨色表现。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8a846f28453610661ed9f4a8.png)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
三、教学难点: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
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2.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形式——帛画轪侯妻墓帛画,西汉、绢本设色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
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
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
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
3.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最吸引人注目的在于它的壁画,它是石窟的主要组成部分,莫高窟现在多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民族壁画艺术宫殿。
从壁画的内容来看,敦煌壁画可以分为七大类。
它们是:一、佛像画:指描写佛教的各种神像,这些形象,大都画在绘塑结合的说法图里。
二、故事画:指以佛经为依据的独立连环画。
有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等。
三、传统神话题材画:主要有中国古代传统神话题材中的东王公、西王母、4.中国古代人物画分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两幅作品《古帝王图卷·晋武帝司马炎》绘的是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封建帝王的威严神态和非凡的气度。
《步辇图》则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远边民族的友好交往。
这是一幅真实记录并再现一千多年前古代藏族与中原地区友好往来的历史画卷。
高中美术_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567dee3a32d7375a517801e.png)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2、学科:高中美术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1)网上查阅资料,搜集各时期山水画经典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
(2)课前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部分,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勾画。
(3)在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思考探究、能力提升,并将不能解决的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汇报给学科组长。
独立认真完成深度思考上的问题,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九课第四部分中国古代山水画。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感受中国山山水水的美感入手,进而了解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艺术特色,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章法)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本课主要通过对画家营造意境的不同方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掌握欣赏山水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山水画的爱好和兴趣,并使学生了解古代山水画是罕见的艺术珍宝,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
因此,希望本课的学习在带给学生精神愉悦的同时把祖先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
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山水画的创作步骤,②理解并认识常用的山石皴法③知道山水画的几种类别。
2.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鉴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②通过对山水画的鉴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发展个性心理品质,从审美的角度启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在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理解和辨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②能够识别常见皴法和几种类别。
③尝试用专业术语鉴赏山水画。
四、重点难点对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领会意境的营造在古代山水画中独特的内涵。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773a1a680203d8cf2f2426.png)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特别是人物画和花鸟画。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详尽的介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过程和时间。
三、教学过程1、回顾前面所学帛画、壁画、山水画,实物展示老师所绘《八十七神仙卷》导入人物画的学习2、结合PPT和课本学习人物画的历史发展和名家名作赏析《洛神赋图》、吴道子、阎立本、《水浒叶子》陈洪绶……3、拓展知识工笔画和写意画,比较《渔翁渔归图》与《张卿子像》总结特点。
4、由工笔画《出水芙蓉图》导出花鸟画,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结合幻灯和实物画作——我临摹的《出水芙蓉图》直观展示工笔画的细腻。
5、结合课本了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宋代。
播放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寓教于乐。
分别讲解短片中用到的宋代绘画作品,《果熟来禽图》、《杨柳乳雀图》、《红蓼水禽图》、《碧桃图》、《芙蓉锦鸡图》并比较《墨葡萄图(轴)》点出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6、中国古代绘画极其重线,课堂实践环节,用线临摹荷花。
点评作业,及时鼓励。
7、最后课堂总结:中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形神兼备。
它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社会生活的画面。
不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都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比较局限,对于美术的造型元素和表现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可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还不能以专业的美术语言和视角去评价作品。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33df8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d.png)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特别是人物画和花鸟画。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详尽的介绍;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过程和时间。
三、教学过程1、回顾前面所学帛画、壁画、山水画,实物展示老师所绘《八十七神仙卷》导入人物画的学习2、结合PPT和课本学习人物画的历史发展和名家名作赏析《洛神赋图》、吴道子、阎立本、《水浒叶子》陈洪绶……3、拓展知识工笔画和写意画,比较《渔翁渔归图》与《张卿子像》总结特点。
4、由工笔画《出水芙蓉图》导出花鸟画,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结合幻灯和实物画作——我临摹的《出水芙蓉图》直观展示工笔画的细腻。
5、结合课本了解花鸟写生的高峰期——宋代。
播放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寓教于乐。
分别讲解短片中用到的宋代绘画作品,《果熟来禽图》、《杨柳乳雀图》、《红蓼水禽图》、《碧桃图》、《芙蓉锦鸡图》并比较《墨葡萄图(轴)》点出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6、中国古代绘画极其重线,课堂实践环节,用线临摹荷花。
点评作业,及时鼓励。
7、最后课堂总结:中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形神兼备。
它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社会生活的画面。
不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都刚刚接触美术鉴赏,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比较局限,对于美术的造型元素和表现语言有初步的了解。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8acaedba80eb6294dc886c47.png)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程类型:欣赏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分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
本课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了部分优秀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四、教学思路设计:本课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古代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多个绘画题材,故而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只能有选择性的撷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
因此,我把此课分成两节课时来完成。
与人物相关联的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和古代人物画放在一节课上,山水和花鸟作为风景类放在一节课上。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有所了解。
本节课主要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从中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欣赏,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30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形神兼备—迁想妙得》130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39e8a7e680203d8cf2f2475.png)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古代山水画及文人画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文人画、两宋及元代山水画的不同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一些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欣赏、讲解、课堂演示、讨论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中国不同时期经典山水画作品的不同艺术风格和特点;通过文人画欣赏了解背后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讲授法、讨论及提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阐明两宋及元代山水画的风格转变,让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中能有所领会,对中国画的一些手法、技法有初步认识。
难点: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作品,强调绘画作品中的情感抒发和个性体现。
四内容结构。
1导入:由陶渊明的山水诗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导入山水画主题。
2欣赏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着重讲解其中的构图、皴法。
3从北宋气势雄伟的大山大水讲到南宋充满深远意境的边角之景,
着重绘画中“留白”的艺术效果。
通过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分析元代山水画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风格的呈现。
4欣赏经典的文人画作品,让学生探索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
人美版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美版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8d33108e9951e79a892761.png)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二册中的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
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6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陈诉。
1、教材分析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之《千里江山图》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即“通过欣赏、鉴别和评述,了解中国传统古画风格特点、及文化内涵、。
”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千里江山图》是一18岁少年所绘制,该画气势恢宏、又如仙境般唯美、、浪漫,奇幻,颜色璀璨夺目,卷幅宏大,具有较强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在众多山水画中,别具一格,能引起中学生的兴趣。
2、学生状况分析中国古代名画,一直是中学生比较难啃得一块骨头,特别是中国山水画更是不易理解和欣赏,但是加以引导,学生他是可以去感受到美的,我特意选着和高中生年级差不多的作者,与他们走近,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色彩浓烈,装饰性强,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提升同学们对山水画的热爱。
3、教学目标:1、了解《千里江山图》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特点及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及意义、影响。
4、重点:《千里江山图》内容,构图、作品的创作目的,作品艺术成就。
难点:多角度去欣赏《千里江山图》作品魅力之美,艺术创作的价值。
5、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工具:高清复制版《千里江山图》、拼图卡片6、教学过程:(一)、组织、导入1、组织教学:课前学生做好准备。
2、导入:播放歌曲《丹青千里》引起学生对山水画的情趣性。
3、引出本课课题——《千里江山图》。
(二)、创设情境、渗透知识1、《千里江山图》简介(学生对千里江山图基本了解)2、《千里江山图》非常优秀,从五个角度去欣赏这幅名作。
(1)《千里江山图》到底画了那些内容呢?(2)王希孟,是如何以咫尺之内,表现万里之遥的大千世界呢?(3).宋徽宗命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究竟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4)《千里江山图》怎么创作完成的?(5)宋代画院高手云集,宋徽宗为什么要选一个18岁的少年来完成《千里江山图》呢?通过这5个方面结构清晰的引导并启发式探究,《千里江山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美和内涵。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cc9039c852458fb770b56f5.png)
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沿河第三中学张廷珍,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核心素养1、通过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
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比较分析法:通过国画作品唐代《步輦图l》与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等作品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
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
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教案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教案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https://img.taocdn.com/s3/m/4c8df62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e.png)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第一课时)课表要求:课标解读: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帛画、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使学生对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理解和理解。
②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理解古代绘画表现手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③德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准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赏析敦煌壁画的特色,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实行评析。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让我们来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吸引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兴趣)一、什么是帛画帛画,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欣赏:《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二、敦煌壁画(师生互动)1、师生共同介绍敦煌莫高窟和敦煌莫高窟的起源?2、莫高窟内容壁画分类:(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作简要介绍)(1)、佛像画(2)、经变画(3)、故事画①、佛传故事画②、本生故事画③、因缘故事画④、佛教史迹故事画⑤、比喻故事画(4)、供养人画像(5)、山水画(6)、装饰图案画3、敦煌壁画造型特色4、敦煌壁画外来影响三、思考与讨论(学生活动)经历了1000多年,为什么敦煌壁画的色彩依然光彩如新?查阅相关资料,说说敦煌壁画色彩的特点。
四、小结:(师生互动)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张翔2010-11-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学习目标:1. 认识中国画基本知识种类2. 感受中国画的创作中笔墨的运用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画感受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学习难点:人物、山水、花鸟画在绘画中笔墨的运用和用笔的变化
教具准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笔墨纸砚
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第九课在整个美术鉴赏课程是居于重要的地位,本课从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中简介了中国画的典型绘画形式如岩画、壁画、人物、山水、花鸟等主要绘画形式。
内容丰富而且要欣赏的画作太多,因此要简洁话处理用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来讲述典型的中国画画种。
在具体教授过程中要讲述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创作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1.用游戏的导入方法来导入本课课题。
用最强大脑中瞬时记忆的游戏。
出示六幅绘画作品在三秒钟的时间里让学生瞬间记忆,然后遮挡画面让学生猜刚才的画面。
最后引出六幅画内含有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
从而引出课题。
、讲解新课:
1. 中国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引导学生欣赏三幅作品《龙凤仕
女图》、《人物御龙帛画》、《T 形
帛画》
(1)了解帛画的含义
(2)前两幅作品所画的形象和具体手法
(3)T 形帛画的基本内容和所画形象
2.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人物画,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悠久,早在远古的彩陶、岩画上就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人物画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
对比欣赏的方法分辨欣赏中西两组绘画作品西班牙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以及中国唐朝人物画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截取的唐太宗的形象进行对比。
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家是用西方油画的体积、块面、颜色来表现一个老谋深算狡诈阴险的教皇形象。
而中国画则没有像西方油画利用空间透视、光影和颜色,则是利用线条的疏密变化、长短和曲折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之后欣赏视频用视频来让学生感受步辇图所画的基本故事和历史情结。
3.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对比欣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
基本知识。
欣赏西方风景画《林荫道》、中国山水画《淮扬洁秋之图》两幅东西方的绘画作品。
像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两幅作品分别画的是什么景色?
(2)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3)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回答,后总结。
中国山水画讲究近景、中景、远景。
以及笔墨的焦浓重淡轻和用笔的轻重缓急。
虽没有能真实的在现所见风景但是能够很好的表现画家的情感。
4.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实为基础的优良传统。
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不同于西方的“静物写生” ,而是着重于对花鸟生态特征的表现,着重描写动植。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已经成为独立画科,经唐至宋有了更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对应西方的静物绘画。
夏尔丹的《静物》和中国徐渭的《墨葡萄图》对比欣赏。
以山水画的讲述方法来讲述花鸟画。
三个问题同样总结出:(1)花鸟画其主要特点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例如徐渭的《墨葡萄图》它本身就是画家的一种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的感情。
(2)西方静物画只是简单的表现并没有像中国画一样表现出画家的思想感情。
三、创作感受中国画的笔墨变化和用笔的曲折变化分三组进行创作:两组进行人物画创作、两组进行山水画创作、两组进行花鸟画创作。
四、总结提升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历经了7000 多年的发展,底蕴深厚,代表着中国的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能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学情分
析
本次讲课的教学班为高二(5)班,学生共有40 人。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美术有着很大的学习兴趣,但在初中的美术学习中没有接触过中国的绘画欣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较差。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同时动手实践感知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的笔墨变化和用笔变化。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教材分析本次内容是人教版美术,美术鉴赏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
其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种类,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种主要绘画种类的几种代表性的作品。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结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累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_ 评测练习
课堂实践操作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课后反思
1.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考点与理论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实践
性;
2. 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不足之处:
没有考虑到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国画初次绘画的胆怯感,刚开始的学生不
敢动手去创作,课堂整体的收控埠自如。
课标分析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知识,人物、山水、花鸟的基础知识和典型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三种基本的国画知识分类,认识感受人物山水花鸟三种国画的基本画法通过动手实践绘画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画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创作感受中国水墨画的水墨变化和笔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