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合集下载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规范经营活动,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财政部作为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一、指引的背景和意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风险损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财政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指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和权限制约。

企业应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部门,明确内部控制的管理层级和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引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应通过风险清单、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4. 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和流程规范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和流程规范,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流程和规范,明确各项控制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5. 内部控制的信息技术支持指引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企业应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了企业生存和进步的关键。

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于2016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成为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进行解读,以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指引。

一、指引的意义和背景《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被定义为用于指导各类企业全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文件。

它的发布意义重大,体现了政府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指引的发布背景是解决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分工不明确等。

指引的目标是通过明确要求和指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经营进步。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指引主要包括六部分:一是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原则;二是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四是内部控制信息和技术支持;五是内部控制监督和评判;六是内部控制自主报告和外部审计。

这些部分全面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因素,为企业提供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

在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原则部分,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强调了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机制,是保障企业价值实现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同时,指引还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原则,如全员参与、风险导向、合规性、全面评估等。

在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部分,指引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内控职责,建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或内控机构,以提高内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协同性。

在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部分,指引要求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流程和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宣扬和培训,确保员工能够全面理解和恪守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石——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古今中外,在影响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组织发展的因素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因素;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人才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

所有这些都表明,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

企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其组织架构和战略目标确定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应当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实际情况,财政部在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中,从优化内部环境的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源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旨在促进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布局,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核心和要义体现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力图实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健全和实施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机制,企业可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引进需要的人,淘汰富余的人,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搞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为企业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oc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oc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1 规范内控审计行为促进内控有效实施——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扎实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开拓执业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的增长点。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审计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注册会计师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基础标准。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除遵守审计指引外,还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执业准则。

审计指引共7章35条,并附有4份不同意见类型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阐明了什么是内部控制审计、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等问题。

本文对审计指引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主要试图解决三方面的基本问题,即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与此同时,促进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并促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发生后,人们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从注重财务报告本身可靠性转向注重对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的建设,也就是通过过程的有效保证结果的有效。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甚至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披露其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要求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增强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配套指引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配套指引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配套指引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控配套指引》,该指引旨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将对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配套指引进行详细介绍。

1. 背景和意义1.1 企业内控的概念和作用企业内控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防范风险,而在组织、信息和监督等方面采取的各类措施。

良好的内控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风险。

1.2 《企业内控配套指引》的发布背景和意义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内控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健全的内控制度。

财政部发布《企业内控配套指引》旨在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符合要求的内控体系,提升企业运营水平,防范潜在风险。

2. 企业内控配套指引的主要内容2.1 内控框架与要素企业内控配套指引明确了内控框架的构成和内控要素的基本要求。

其中内控框架包括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讯以及监督评价。

企业需要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内控框架,并明确内控要素的具体操作指南。

2.2 内控流程与流程控制企业内控配套指引要求企业建立内控流程,明确各个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控制措施,确保流程的规范运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2.3 内控工具与方法指引中对于企业在建立内控体系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流程图、控制矩阵等工具帮助建立内控流程,可以采用风险评估表、控制自查表等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和自查。

3. 企业内控配套指引的实施过程3.1 建立内控配套指引实施小组企业需要成立内控配套指引实施小组,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

该小组需要包括企业相关部门的代表,如财务部门、风控部门等。

3.2 制定内控实施计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实施的具体计划。

计划应明确内控的实施时间表、责任人和实施步骤。

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出席会议并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出要求。

来自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的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发布会由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主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深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

他强调,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扎实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一是着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内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崇尚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控文化,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二是着力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控规范培训,重点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将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三是着力做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四是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及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监管要求等方面,建立互认机制,切实降低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政府监管部门将对相关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本人作为配套指引这一重大系统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拟就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解读,供大家参考。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关于应用指引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

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

从内部控制建设角度看,新设企业或转制企业如果一开始就在治理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必然会对以后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比如,在组织架构指引起草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上市公司在董事会下没有设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只是“形式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难以胜任工作,甚至也“不愿”去履行职能。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业务外包风险——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所称的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通常包括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及国际产业分工呈细化趋势,我国业务外包市场必将有较大发展。

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对于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业务外包流程业务外包流程主要包括: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活动、业务外包过程管理、验收、会计控制等环节。

如下图所示。

该图列示的业务外包流程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一般业务外包,具有通用性。

企业在实际开展业务外包时,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具体化。

业务外包基本流程图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是指企业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

该环节的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导致制定实施方案时无据可依;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未明确业务外包范围,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实施方案不合理、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或内容不完整,可能导致业务外包失败。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

第二,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

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

我 评价 工作 提 出 指导性意



这 实 际 上就 为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工作 的 开 展 设置 了 专
第 关 于 内 部控 制 评 价 的 内 容

门 的 职 能机 构


同 时 为 了 确 保 内 部控 制评 价机
, ,
评价 指 引 对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内 容 的 有 关 规 定
莫 彳 兩 都 控 喇 评 价指 引

财 政部 会 计 司

长刘
玉廷 解读 《企业 内
部 控 制 配套 指


内 部 控 制 评 价 是 指 企 业董 事 会 或 类 似 决 策 机
度 围 绕 内 部 环 境 风 险 评估 控 制 活 动 信 息 与 沟




构 对 内 部 控 制 有 效性 进行 全 面 评 价 形 成评 价 结
是 我 国 内 部 控 制 规 范 体 系 建设 的 市 场 经济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通 行 做法

构 职 能 的 有 效 发挥 基 本 规 范 及 评 价 指 引 要 求 内
大创 新

发达
部 控 制 评 价 机 构 必 须具 备

定 的 设 置 条件




般 要 求企业 对

能 够 独 立 行 使 对 内 部控 制 系 统 建 立 与 运 行 过程 及
框架大体

致 的 前 提下 又 有 很 多 适 应 我 国社 会

非 内 部 控制 国 际 研 讨 会 上 有 国 际 专 家 专 门 对 评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发展 要 求 的 特 色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18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18

目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2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3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5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7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10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1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2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3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4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4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系列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健全组织架构奠定内控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oc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doc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1 规范内控审计行为促进内控有效实施——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扎实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开拓执业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的增长点。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审计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注册会计师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基础标准。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除遵守审计指引外,还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执业准则。

审计指引共7章35条,并附有4份不同意见类型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阐明了什么是内部控制审计、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等问题。

本文对审计指引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主要试图解决三方面的基本问题,即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与此同时,促进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并促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发生后,人们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从注重财务报告本身可靠性转向注重对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的建设,也就是通过过程的有效保证结果的有效。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甚至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披露其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要求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增强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财政部会计司最近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和指导,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指引。

首先,该指引明确了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

指引指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和可理解的财务信息。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内部控制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规模来设计,确保风险的有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适度。

其次,指引明确了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指引列出了财务报告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会计估计和计算方法、重大会计处理和决策、审计调整和财务报表披露。

企业需要对这些环节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建立适当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再次,指引提出了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

指引指出,企业需要针对财务报告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风险评估应考虑财务报告的重要性、风险影响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等因素。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等方式,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指引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提出了建议。

指引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制度,包括内部审计、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外部审计等。

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并委派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同时,企业还应及时披露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指引。

企业应根据指引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财务报告过程中,企业还应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策略制定,并建立监督和评价制度。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提供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和可理解的财务信息,增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范内控审计行为促进内控有效实施-—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扎实贯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开拓执业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的增长点.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审计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注册会计师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基础标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除遵守审计指引外,还应当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执业准则.审计指引共7章35条,并附有4份不同意见类型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阐明了什么是内部控制审计、如何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等问题。

本文对审计指引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解读。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述(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主要试图解决三方面的基本问题,即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与此同时,促进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并促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事件发生后,人们认识到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对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监管机构、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从注重财务报告本身可靠性转向注重对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的建设,也就是通过过程的有效保证结果的有效。

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甚至社会公众要求企业披露其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要求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增强信息的可靠性。

但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不足以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为什么要制定组织架构指引?该指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等提出了哪些要求?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关于组织架构指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一个现代企业,无论是处于新建、重组改制还是存续状态,要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把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放在首位或重中之重。

否则,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

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个企业怎样才能永远保持成功呢?这就要靠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它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

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组织架构问题;或者,一个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架构。

也可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从组织架构开始。

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我国现代企业的实践证明,公司治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永恒的主题.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串谋舞弊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颗“毒瘤”,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之一。

2004年11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航油(新加坡)股份公司期权交易巨亏案就是一个典型.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组织架构是企业内部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活动、促进信息沟通、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一个科学高效、分工制衡的组织架构,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采取控制措施予以应对,可以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及时、准确、顺畅的传递,可以提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力度和效能。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三)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三)

核对 无误 的会计 账 簿记 录和其他 有关资料 编 制财务 报告 , 到 做
内容完 整、 字真实 、 数 计算 准确 , 不得 漏报或者 随意 进行取舍 ;
织等平 等主体 之间设立 、 变更 、 终止 民事 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
在市场经 济环 境下. 合同 已成 为 企 业集 团还应 编制 合并财 务报 表,明确合 并财务 报表 的 合并范 合同包括 书面 合同和 口头合同 。 甚 市 围和 合并方法 , 如实反映企 业集团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和现 金 企 业 最 常 见 的 契 约 形 式 . 至 可 以说 . 场 经 济 就 是 合 同 经 济 。
应 当及 时 传 递 给 企 业 内 部 有 关 管 理 层 级 。
式 对 外订 立的合 同 , 当由企 业 法定代 表 人或 其授权代 理 人签 应
( ) 三 控制手段 类指引 控制 手段 类 指 引偏 重于 “ 工具 ”性 名或 加盖 有关印章。属于上级管理 权 限的合 同, 下级单位不 得签 质, 往往 涉及企 业 整体业 务或 管理 。此 类指 引有4项 。 包括全 面 署。四是企业 应当加强 合同信息 安全 保密工作 , 未经 批准 , 不得 预算 、 同管理 、 合 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 系统等 指引。 以任 何形式 泄 漏合 同订立与履行 过程 中涉及的商业 机密或 国家
重 点关注会 计政 策和 会计 业 应 当建立严 格的 预算执行 考核 制 惩分明。 要时, 必 企业可实行 预算执行情 况内部 审计制度 。
第 二 , 于 合 同管 理 。 同 是 企 业 与 自 然 人 、 人 及 其 他 组 关 合 法
一是企 业对外发生 经济行 为. 除即时结 流量 。三 是要求企 业依照 法律 法规 和国家 统一 的会计 准则 制度 合 同管理应 用指引提 出: 的规 定 ,及时对 外提 供 财务报 告 ; 务报告 须经 注 册会 计 师审 清 方式外 , 当订立书面合 同。对 于影 响重大 、 财 应 涉及较 高专业技 应当组织 法律 、 术、财会等 专业人 技 计的, 注册 会 计 师及其所 在的事 务所 出具 的审计报 告应 当随同 术 或法律 关系复杂 的合同 , 财务 报告 ~并 提供 。四是要 求企业 重 视财 务报 告分析 工作 . 定 员参与谈 判. 必要 时可聘请 外部专业人 员参与相 关工作 ; 判过 谈 期召 开财务 分析 会 议 ,充分利 用财 务报 告反 映的 综合信 息 , 全 程 中的重 要事 项 和参 与谈 判人 员的主 要意 见 . 当予以记 录并 应 谈 拟 面分析 企业 的经营 管理 状况和 存在 问题 , 断提高 经营 管理水 妥善 保存。二是 企业应 当根据协 商、 判结果 , 定合同文 本, 不 平。同时 明确 , 这些要 求也是依 据 内控五要素 中 “ 信息与沟通 ” 明确 双 方 的权利义 务 和违 约责 任 , 并严格 进 行审 核 。 同文本 合 的相关 规定 提 出的要求 。总会计 师或分 管会 计工作 的负责人 应 须报 经 国家有关主管部 门审查 或备 案的, 当履行相应程 序。三 应 当在财 务分 析和 利用工作 中发挥 主导作 用;财务 分析 报告 结果 是 企 业应 当按 照规 定 的权 限和 程序 与对 方当事人签 署合 同。正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保护企业财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本文将对该指引作一解读。

首先,组织架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它规定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设置、职责与权限等。

正确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行,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指引首先强调了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

高层管理者负有制定与确保执行内部控制政策的职责,他们应该为内部控制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向全体员工明确传达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此外,高层管理者还应当建立适当的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和改进。

其次,指引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划分的原则。

在组织架构中,应当明确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职责分工的明确性和过程的规范性。

各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执行这些制度。

另外,指引还对内部控制的沟通和报告机制作出了明确要求。

组织架构需要确保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必要的信息传递和报告机制应当建立起来,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各种风险和问题。

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报告。

此外,指引还提到了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应当根据集中控制原则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的程序和机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审核与监督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

最后,指引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改进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评估,并将改进的成果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内部控制,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风险挑战。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解读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要]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刘玉廷强调,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罗沙、韩洁)财政部日前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5日就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了解读。

相关新闻:∙天津市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将在上市公司施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五部委联颁《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等五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刘玉廷表示,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他表示,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提要]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刘玉廷强调,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罗沙、韩洁)财政部日前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5日就如何理解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行了解读。

相关新闻:
∙天津市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将在上市公司施行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
∙五部委联颁《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刘玉廷表示,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这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

他表示,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
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

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刘玉廷分析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企业在改进和完善内部环境控制的同时,还应对各项具体业务活动实施相应的控制。

为此,财政部等部委制定了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

控制手段类指引偏重于“工具”性质,往往涉及企业整体业务或管理。

此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刘玉廷表示,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在企业内部控制实务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18项应用指引,立足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及管理的现实,无论是制度要求的口径和范围,还是具体要素和业务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较世界主要市场经济体的通行做法,在保持框架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又有很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

因此,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简单照搬发达市场国家或地区的现成做法,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命题和挑战。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制定发布,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提供了自律性要求,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社会公众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素质的信任度。

他同时表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它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引入的强制性要求,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又能增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美国、日本等国家曾先后做出过类似的制度安排。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财政部等部委特别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着重从审计责任划分、审计范围、整合审计、利用被审计单位人员的工作、审计方法、评价控制缺陷、审计报告出具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出明确要求或强调说明。

刘玉廷说,重视和加强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顺利贯彻实施,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扎实地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工作。

刘玉廷强调,构建企业、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三位一体的、有效的内外部监督评价体系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是企业应当重视和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监督作用,赋予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职能。

二是注册会计师要严格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提出的各项要求,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三是财政部等有关监管部门要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有关的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在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和跟踪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情况,建立迅速高效的预警、反应和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好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

要加强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监管政策,规范监管口径,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