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
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资料.
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资料一.要点精析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有夸张色彩。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这两个词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声威,有形有色。
(“蒸”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氤氲万状,云气笼罩的奇观,显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撼”写洞庭湖水用它激荡的水波冲击着岳阳重镇,写得极有声势,极有力量。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不但画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高寒荒僻,也写出了戍边士卒怀念家乡,孤独寂寞的情怀。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一个“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送行》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送行》课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章的铺垫手法。
2、讨论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问题。
3、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从世间百态中感悟美好的事物。
学法指导学会质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
那么从何发疑呢?1、找寻关键词句发问。
关键的词语指: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及一些看似矛盾的词。
如“正在与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勒罗没朝后站,双手仍紧抓着那个年轻的美国人”等。
这些词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品质。
关键的句子指: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含义隽永深邃,蕴含哲理的句子;表达生动具体的句子;最能突出中心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后,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质疑:(1)所圈的词的含义是什么?它有何表达作用?(2)加点的词能否用其他的词代替或能否删去,为什么?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3)画线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如何?是否矛盾?次序是否可调换?(4)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语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2、根据文章结构和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只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文体特点。
例如:文中写了两种送行,这两种送行有什么不同?本文是一篇幽默散文,这种幽默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效果?自测支点自我测验(100分)一、基本技能考查(1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1)笨拙()(2)饯行()(3)凄怆()(4)熙攘()(5)尴尬()(6)邂逅()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4分)溢于言表:若有所思:邂逅:3、概括文章大意,述说作者在写作本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2分)二、课内语段阅读(24分)(1)可现在,在月台上,我们又变得局促不安了。
我们的朋友的脸出现在车窗口,但那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的、笨拙的陌生人。
苏教版九下语文 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诗词曲
课外古诗词背诵【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出师表》《诗词五首》课文讲解及同步练习. 苏教版
《〈庄子〉二则》《出师表》《诗词五首》【课堂点击】《出师表》中的议论、叙述与抒情诸葛亮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二者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这是寓情于议。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叙,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情词恳切,集中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勇于担当大任的心情。
《行路难》写法探究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
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和说学案五个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
写于公元761年。
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落到四川。
760年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处。
可不幸的是第二年的秋天,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学好本诗能对我国古代诗歌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2、教学目标简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3、文章思路及重点难点简介:这首诗,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由狂风破屋到群童抱茅再到长夜沾湿,极写个人的不幸;蓄势既足,陡然转笔,又以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表露出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二、说学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5岁左右的孩子,他们成长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安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
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山坡羊 .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诵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 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
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
学习此诗,重在诵读。
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
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元曲的体裁特点;熟读并背诵作品。
古诗词鉴赏(第三课时)苏教版全三册-中考资料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特点: 含蓄、直露、平实、典雅、华丽、雄浑、沉 郁、自然、清新、优美、质朴、风趣等。 作用: 深化主旨、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 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深等。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二)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常建《题破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山寺后禅院》陆游《游山西村》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 西亭日暮》陶渊明《归园田居》
昔盛今衰的感慨: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杜牧《赤壁》 青春易逝、时光匆匆的情感: 李清照《醉花阴》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
夕阳、子规——惆怅悲苦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杨花落尽子规啼”)
下列诗句用了什么历史典故?
作者借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亲射虎,看孙郎。”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这两句词“新”与“旧”使用了
对比的写法,再联系内容,作者通过对比 表面上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 时,感到这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 景物也依旧,实际上是抒发一种哀叹惆怅 的感情。
题目形式答题技巧之画面或意境描 绘:
(1)抓准意象;
(2)展开联想,形成画面;
(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 地表达。
苏教版九(上)诗词鉴赏
苏教版九(上)诗词鉴赏(一.《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3.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整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面貌?5.试从某一个角度,赏析本诗表达技巧上的特色。
6.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手法是反衬和用典。
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
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写出了战士们紧张的战斗生活。
在全诗中起到反面烘托的作用,没有那样艰苦的环境则不足以显示出如此之精神。
4、表现出戍边将士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5、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衣春煞费苦心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奋战,英勇杀敌。
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6、C二.《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
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偕音)之意。
最新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考复习七(上)诗词赏析(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清晨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内容: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面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
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
(三)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词的上阕描写眼前生机勃勃、境界清远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词的下阕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
名句赏析:1.上阕之景可描绘为: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下阕引用白居易诗句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四)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qī)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为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弘扬中华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针对情感类的诗词,可以用情感化的方式去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诗词中的情感;针对抒情类的诗词,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对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对其鉴赏能力。
4.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古代诗词画,有音乐伴奏,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
(2)讲授:针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进行逐一讲解,侧重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形式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
(3)感悟: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感受等。
(4)解读:学生自选一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享给大家。
(5)小结: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古诗词创作的看法。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多样,灵活性较高,从情感化、视觉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讨论,使整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古诗词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古诗词【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雪歌】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 苏教版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目荟萃(下)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答:(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32.阅读古诗,完成(1)—(2)题。
辋川六言①(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下列诗句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本诗相同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下孤烟远村”描绘的是远景。
“山下”,不是指近处的山下,而是指远处山下,因为山下有“远村”作伴;“孤烟”一词衬托出人,可见人烟稀少。
B.“天边独树高原”中的“独树”与“孤烟”相对,“高原”与“远村”相连,就更感苍凉寂寞。
C.全诗后两句通过人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D.全诗前两句重在描绘景物,后两句重在抒发情感,彼此交融,相互渗透。
3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34.对下面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杂诗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一、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是对全篇的总结。
“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
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整理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整理“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表达了整理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整理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苏教版初中必背古诗词
苏教版初中必背古诗词苏教版初中必背古诗词苏教版中有很多的语文知识需要掌握的,那么初中必背古诗词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苏教版初中必背古诗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初中必背古诗词篇1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郊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4)《安定城楼》 安定,旧郡名,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是泾 原节 度使的治所。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落 选,客游泾州,寄住在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郁郁 寡 欢。此诗作于这一时期,是其登楼感怀之作。本诗与许 浑《咸 阳城东楼》内容与用韵相同,可能是对许的唱和之作。
(3)声色、动静结合。“残星”等景物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 静 态。(4)选景典型。残星、南归 的 雁阵,这是 秋夜 拂 晓天 空最有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 凋 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6.分析《商山早行》中颔联所形成的典型环境。 [名师指津]紧扣“早”字理解。 我的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十 字纯用名词,有鸡声、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六种 形象。“鸡声”与“月”,点明是早晨,“茅店”点明是乡村。上句写旅客在旅店里听到鸡叫声就爬起来看天色,见月朗天晴即穿衣整治行装赶路的情形。下句写诗人虽已“早行”但仍看到“板桥”的“霜”上落有“人迹”。诗人抓住足以代表村野清晨特征的景物,通过精心的选择配置,突出其意义,从而以极精简的笔墨,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典型意义的环境。
(2)《寄扬州韩绰判官》 选自《樊川诗集注》。唐文宗大和七年 至 大和 九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中任节度判官的 韩绰 相识。这首 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 韩绰之作,具 体写 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 开成 元年秋。杜 牧 在 韩 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情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下)诗词鉴赏一.《饮酒》 [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拓展: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
4.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特点。
5.“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6.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7.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8.“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9.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10.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1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这句诗的妙处。
14.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答案:4、“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5、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6、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7、“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8、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9、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0、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12、C 13、此二句妙在无心见山东省,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14、C二.《行路难》 [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
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3.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4.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6.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9.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你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2、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
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个性和执著追求的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3、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5、“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6、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7、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8、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9、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0、诗人面对彷徨歧路的困扰,仍作不懈的探索。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诗人坚信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的体现,也是本诗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
三.《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拓展:《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拓展: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后比喻。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4.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5.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7.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8.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答案:2、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
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3、C 4、略 5、略6、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7、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8、“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表现忧国忧民感情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