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微波的相关知识

微波的相关知识

微波的相关知识一、微波的产生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能够产生微波的器件有很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

在当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二、微波的热效应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动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在在10mW/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cm2 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三、微波加热的原理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精选微波技术基础知识

精选微波技术基础知识
本课内容
1、第三章、微波集成传输线常用集成传输线的种类和主要特点2、第四章介质波导和光波导
1、传播条件和波型2、特性阻抗3、波长,相速4、功率容量5、衰减
了解
微波集成传输线
微波集成传输线的最大特点是 平面化
五种重要的传输线:带状线(Stripline)微带线(Microstrip line)槽线(Slotline)鳍线(Finline)共面线(Coplanar line)
式中
微波集成传输线-带状线
带状线—优缺点和应用
1、改变线宽一个参数就改变电路参数(特性阻抗)。2、在馈线、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混频器,开关的设计中,体积小,重量轻,大批量生产的重复性好。3、立体电路的设计,适用于多层微波电路,LTCC等,辐射小。4、封闭的电路,调试难。5、电路需要同轴或波导馈入,引入不连续性,需要在设计时补偿。6、在多层电路设计中,存在不同节点常数的介质之间的连接,介质与金属导体的连接,分析方法非常复杂,尤其对3D电路,尚缺少各种不连续性的模型和相关设计公式,采用全波分析法或者准静态场分析。
毫米波鳍线混频器
介质波导和光波导
当毫米波波段→亚毫米波段→太赫兹波段时普通的微带线将出现一系列新问题1)高次模的出现使微带的设计和使用复杂2)金属波导的单模工作条件限制了其横向尺寸不能超过大约一个波长的范围。这在厘米波段和毫米波低频段不成问题。但到毫米波高频段,单模波导的尺寸就显得太小,不仅制造工艺困难,而且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功率容量越来越小,壁上损耗越来越大,衰减大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因此,对毫米波段的高端及来说,封闭的金属波导已不再适用。于是,适合于毫米波高频段、亚毫米波的传输线 —— 介质波导等非封闭式的传输线(或称开波导)便应运而生
微波集成传输线-微带线

微波炉产品知识

微波炉产品知识
)、蒸汽加湿:蒸汽可以有效抑制微波加热食物时水分的流失,即使不使用保鲜膜,也
不会干涩生硬。

4
)、蒸汽保鲜:蒸汽参与烹调能够锁住更多营养和维生素,除去油脂,减少焦变物质,
烹饪出来的食物香喷喷,美味鲜嫩,原滋原味。
3
:缺点:产生的蒸汽比较少,不能达到快速蒸食,在食物加热的过程中,主要实现的是补
水功能。
C2
为即热式。

2
)、蒸汽组成部件不同:
V9
没有水泵,
C2
有水泵。

3
)、喷射蒸汽的方式不同:
V9

40S
光波预热,当炉腔温度达到
150
度时以
17
秒的间
隔频率喷射蒸汽;
C2
为即热喷射蒸汽,全程自动感温,速度非常快。
5

G80Q23YSL-V9
(银)的蒸汽组成部件及蒸汽发生流程图

1
)、组成部件:水箱、蒸汽发生器、脉冲高压发生器、温度控制传感器
用餐具盛放食物烹饪。
4
、吸收性:微波穿透食物,食物中极性分子振荡、撞击的同时伴随着微波的消耗,即吸收
一部分微波,所以微波炉中加热的食物越多,加热时间就相对越长。












1
、烹饪速度快——微波炉烹饪食物速度快,节省时间。据实验表明,微波炉烹饪比普通电
灶烹饪平均节省时间约
60%
,比煤气灶烹饪平决节省时间约
菠菜
84.44
46.67
3
、无油烟——相对于煤炉、煤气而言,微波炉工作时不会产生附带的烟尘和未完全燃烧的

微波基本知识

微波基本知识

微波加热技术常见问题解答问题1:微波是什么?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问题6:微波的穿透能力如何?问题7:什么叫微波的选择性加热?问题8:微波加热为什么称之为内部加热方式?问题9: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如何?问题10:微波的脱水效率如何?问题1:微波是什么?答: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答:微波能通常由直流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

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答:因为微波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通信领域,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国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率的划分作了具体规定。

分给工业、科学和医学用的频率有 433 兆赫、915兆赫、2450兆赫、5800兆赫、22125兆赫,与通信频率分开使用。

目前国内用于工业加热的常用频率为915兆赫和2450兆赫。

微波频率与功率的选择可根据被加热材料的形状、材质、含水率的不同而定。

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答:介质材料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在电磁场作用下,这些极性分子从原来的随机分布状态转向依照电场的极性排列取向。

而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这些取向按交变电磁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过程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此时交变电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介质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对微波加热最通俗的解释。

微波知识点(精华)

微波知识点(精华)

绪论1、 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

频率(300MHz —3000GHz )。

波长(1m —0.1mm ) 微波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亚毫米波。

特点:似光性、穿透性、热效应特性、宽频带特性、散射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第一章2、 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传输系统的总称3、 T EM 波指①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 ②电矢量和磁矢量都与传播方向垂直TE 波指电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或者说传播方向上没有电矢量 TM 波是指磁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4、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导行波电压与电流的比值:①)()(0z z I U Z ++=(定义式),0R jwL Z G jwC +=+(推出来的), 仅由传输线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号源无关。

②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c L Z =0 ③平行双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d D Z r 2ln 1200ε=(d 为传输线直径,D 为间距,r ε为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特性阻抗:250Ω,400Ω,600Ω)④无耗同轴线的特性阻抗:αεb Z r ln 600=(a,b 分别为内外导体半径,常用的特性阻抗:50Ω,75Ω) 5、 传播常数γ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衰减和相移的参数。

,是衰减常数,dB/m 。

是相移常数,rad/m6、 输入阻抗是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 处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7、 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的关系:10001tan ()tan in Z jZ z Z z Z Z jZ zββ+=+, 8、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反射波电压(电流)与入射波电压(电流)的比值,)()(z z u U U +-=Γ(定义式) 推出:z j z e β21)(-Γ=Γ,其中φj e Z Z Z Z -Γ=+-=Γ101011(1Γ为终端反射系数), 合起来就是:(2)()1j z z e φβ-Γ=Γ(指任一点的反射系数)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z Γ大小均等,沿线只有相位按周期变化,周期为2λ,也就是2λ重复性 9、 对于10110Z Z Z Z -Γ=+,①当12≤时,1Γ=0,此时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都等于0,称之为负载匹配②当10Z Z ≠时,有反射波,不匹配10、 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0()11z in z Z z Z +Γ=-Γ()(知道一个就可以推出其他的)11、 驻波比: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的比值为电压驻波比maxmin UU ρ=(定义式), 推出与1Γ的关系:111ρρ-Γ=+ 驻波比的取值范围是1ρ≤<∞;当传输线上无反射时,驻波比为1,当传输线全反射时,驻波比趋于无穷大。

关于微波炉的知识

关于微波炉的知识

关于微波炉的知识
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来加热食物的电器设备。

下面是一些关于微波炉的常见知识:
1. 原理:微波炉通过产生并放射出一种称为“微波”的电磁波,这些波能够在食物中引起分子振动,从而产生热量。

2. 微波的特性: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与可见光一样,但波长更长。

微波可穿透食物的一定深度并产生热量,其加热效果由食物的形状、厚度以及微波的能量来决定。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微波炉时,需要注意食物容器的选择。

可以使用微波炉专用的玻璃容器或者耐热塑料容器,但避免使用金属制品,因为金属会反射微波,并可能引发火灾。

4. 加热均匀性:由于微波的特性,微波炉在加热食物时可能存在温差。

为了获得更均匀的加热效果,可以在加热过程中适时搅拌食物或者将其转动。

5. 加热速度:相比传统的烹饪方式,微波炉能够更快速地加热食物,节省烹饪时间。

6. 一些食物不适合用微波炉加热,比如含有高脂肪或高糖分的食物可能在加热过程中产生过快的水蒸气,造成爆炸的危险。

7. 解冻食物:微波炉还可以用于解冻食物,其加热方式可以更快地让食物内部解冻,但需注意解冻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8. 清洁和维护:及时清洁微波炉的内部和外部,避免食物残渣积累。

定期检查微波炉的封门和密封件,以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微波炉时,还需要参考您所用微波炉的说明书和相关安全规定。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

简明微波知识点总结一、微波的产生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通常定义为300MHz至300GHz。

微波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电子运动产生的微波:当高速电子在磁场或者电场中运动时,会产生微波辐射。

这种产生微波的方式叫做“同步辐射”,是一种重要的微波源。

2. 电子射频振荡器产生的微波:电子射频振荡器是一种专门用来产生微波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谐某些特定的谐振频率,使得电子在强电场中振荡产生微波。

3. 微波管放大器:微波管放大器是一种设备,通过将微波信号输入到管中,然后通过电磁场的作用来放大微波信号。

4. 光学激光器产生的微波:激光器可以通过频率加倍或者调制的方式产生微波。

二、微波的特点微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穿透性强:微波在穿透物质时,能力比可见光和红外线更强。

这使得微波可以穿透一些通常不透明的物质,如水、塑料、衣物等。

2. 热效应:微波在物质中的能量损耗主要表现为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可以被应用于微波加热、烤箱等领域。

3. 反射和折射:微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4. 定向传播:微波可以通过定向天线进行传播,这使得微波通信有着更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三、微波的应用由于微波具有穿透性强、热效应明显、定向传播等特点,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通信领域:微波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无线电、卫星通信、雷达等。

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高效率的信息传输。

2. 医疗领域:微波被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

如微波成像技术、微波治疗设备等,已经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技术手段。

3. 加热领域:微波加热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热、工业加热等领域。

由于微波在物质中的能量损耗主要表现为产生热效应,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均匀的加热效果。

4. 安全检测领域:微波成像技术被应用于安全检测领域,如机场安检、建筑结构探测等。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

射频与微波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 RF)与微波(Microwave)技术在现代通信、雷达、无线电频谱、天线设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射频与微波技术涉及到电磁波的传播、调制解调、射频功率放大、频率变换、天线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射频与微波的基本原理、传输线理论、射频放大器、射频调制解调、天线设计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二、射频与微波的基本原理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射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不同频段的电磁波。

射频与微波技术主要涉及射频和微波频段的电磁波。

2. 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具有波长、频率、速度、传播特性等基本特性。

其中,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由光速公式c=λf(c为光速,λ为波长,f为频率)决定。

在射频与微波领域,常用的频率单位有千兆赫兹(GHz)、兆赫兹(MHz)和千赫兹(kHz)等,波长单位常用的是米(m)。

根据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常见的介质波速和传播常数也会影响射频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决定的,其中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场和磁场分布规律、电磁波的波动性等。

了解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有利于射频与微波技术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4. 电磁波的天线辐射和接收天线是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装置,根据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天线可以分为定向天线和非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主要用于定向传输和接收电磁波;非定向天线主要用于对全向的电磁波进行辐射和接收。

天线的辐射和接收特性与天线的形状和尺寸、频率、方向性等因素有关。

三、传输线理论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传输线是用于传输电磁波的导线或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微带线、矩形波导和圆柱波导等。

传输线具有阻抗匹配、功率传输和信号传输等功能。

根据传输线的不同特性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传输线。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

微波技术基础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和雷达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卫星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

掌握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波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波技术。

一、微波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微波技术是指利用微波(300MHz-300GHz)进行信息传输和探测的技术。

微波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频特性:微波技术的工作频率较高,能够提供较大的带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2. 穿透力强: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气层,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雷达探测。

3. 直线性好:微波的传播路径近似直线,适合于直线传播的应用场景。

4. 天线尺寸小:与低频通信相比,微波通信所需的天线尺寸较小,便于集成和应用。

二、微波技术的关键组件微波技术的关键组件包括:1. 微波振荡器:微波振荡器是微波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它能够产生稳定的微波信号。

2. 微波放大器:微波放大器用于放大微波信号,提高信号的传输功率。

3. 微波混频器:微波混频器用于实现微波信号与其他信号(如射频信号)的混合,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微波天线:微波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是微波通信和雷达探测的关键组件。

三、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1. 无线通信:微波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4G、5G等通信标准都采用了微波技术。

2. 卫星通信:微波技术是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

3. 深空通信:微波技术是实现深空通信(如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的重要手段。

四、微波技术在雷达探测领域的应用微波技术在雷达探测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包括:1. 雷达探测:微波技术可以用于雷达系统的发射和接收部分,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2. 气象雷达:微波技术是气象雷达的关键技术,用于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

3. 航空雷达:微波技术在航空雷达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器探测等。

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加热是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加热方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等领域。

微波加热原理是指利用微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的分子摩擦热来实现加热的过程。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波长在1mm至1m之间。

微波加热的原理主要包括微波的穿透、吸收和转换三个过程。

首先,微波穿透物质的能力是微波加热的基础。

微波在穿透物质时会引起分子的振动和转动,从而产生热量。

不同物质对微波的穿透能力不同,这取决于物质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子。

介电常数越大,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越强,因此微波加热更为有效。

而损耗因子则决定了物质对微波的吸收损耗程度,损耗因子越大,微波加热效果越好。

其次,微波在物质内部被吸收后,会引起分子的摩擦运动,从而产生热量。

这种摩擦热是微波加热的主要来源,也是微波加热快速、均匀的原因。

由于微波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内部,因此在短时间内就能将物质加热至所需温度,而且由于微波加热是从内部向外部传导热量,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均匀加热,避免了传统加热方式中表面和内部温度差异过大的问题。

最后,微波加热过程中,物质内部的电能会被转化为热能。

当微波穿透物质时,会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发生极性转变,从而产生极化效应。

这种极化效应会导致分子之间的摩擦运动,产生热量。

因此,微波加热是一种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方式,不需要通过传导或对流来传递热量,因此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微波加热原理是利用微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的分子摩擦热来实现加热的过程。

通过微波的穿透、吸收和转换三个过程,实现了快速、均匀、高效的加热效果。

微波加热在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加热方式。

微波物理原理

微波物理原理

微波物理原理
微波物理原理是指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波是指波长在0.1mm到1m之间、频率在300MHz到300GHz 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物理原理涉及电磁场的行为、电磁波传播的特性以及与介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微波的传播主要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

在电磁波传播中,微波波长相对较短,因此电磁波在物体表面的反射会较少,更容易穿透物体。

这也是微波炉能够使食物快速加热的原因。

微波还具有穿透云雾、雾霾等大气污染的能力。

这是因为微波波长与大气污染微粒的尺寸相当,使微波能够穿过这些微粒而不被吸收。

在介质中的微波传播会受到介质的电磁参数的影响。

当微波传播到介质中时,电磁波会与介质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减小,电磁波的波长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介质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参数也会对微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微波物理原理也与微波的功率传输有关。

微波能够通过无线电波传输能量,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微波的功率传输主要依赖于电磁波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耦合效率。

总的来说,微波物理原理包括微波的传播、反射、穿透特性以
及与介质相互作用的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微波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波技术中的重要知识点

微波技术中的重要知识点
行波比
——chap3 19
阻抗匹配及匹配元件
阻抗匹配
匹配元件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
串联单支节匹配器
双支节调配器
窄带匹配器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图解法
——chap3 31
人/2人/4阻抗变换器
研究微波系统的方法
电磁场理论的方法
电压传输系数T
插入衰减L
插入相移
插入驻波比
回波损耗Lr
——chapter 3 35
衰减器与匹配负载的区别
简并
简并波型
对于谐振器内的一对正交简并模,若在边界上加入微扰结构比如开槽、切角、加入小的贴片或内切角等,即可解除简并而使本征值分离,于是就在两个频率上实现耦合谐振
TE10TE20横截面场结构图TE21模的横截面场结构图
——chap2 9
TM波的场结构
TM21TE03TE12TE22
场结构和管壁电流分布
开槽
顺着电流线方向开一窄槽缝,电流不致遭受破坏,场分布也不致发生变化
若要耦合出电场,可用探针,让探针平行于电力线;若要耦合出磁场,则可用小环,让磁力线通过环面。
同轴线衰减常数
同轴线中不产生高次模的最高工作频率
——chap2 7
试定性解释为什么空心金属波导中不能传输TEM波波导一般解
对于可传播TE或TM波的金属柱面波导,为获取导波的传输特性,分析思路和具体方法是什么
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的单T分支
波导单T和双T分支
微带功分器
微波滤波器
E面T和H面T—分路元件
波导双T
魔T
环形电路
微波阻抗电桥
衰减L
微波滤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滤波器的品质因数Q
对称Y分支

微波知识点总结

微波知识点总结

微波知识点总结微波是一种电磁辐射波,其频率范围通常被定义为30GHz到300GHz之间。

微波技术在通信、雷达、天文学、材料处理和烹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波的基本原理、特性、应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一、微波的基本原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高于无线电波和低于红外线波段。

微波的波长通常在1mm到1m之间,因此它们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得多,而比无线电波短得多。

微波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天线接收自然界中产生的微波,另一种是通过电子设备产生微波。

在接收自然界中产生的微波时,需要用到微波接收天线和微波接收机。

而在电子设备中产生微波时,则需要用到微波发射器。

微波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自由空间传播和波导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是微波通过空间传播,而波导传播则是微波通过波导进行传播。

自由空间传播适用于空间通信和雷达系统,而波导传播适用于微波通信和微波设备中的微波传输。

二、微波的特性1. 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微波的传播特性主要受其频率和波长的影响。

由于微波的波长较短,它们可以更好地适应高频信号的传输,因此在通信和雷达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2. 高频率微波的频率通常在30GHz到300GHz之间,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分辨率,可以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探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3. 衰减特性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会受到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的传播距离比较有限。

此外,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中还会受到气候条件和大气层的影响,因此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需要对其进行信号处理和校正。

4. 穿透性微波在一些特定的材料中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如玻璃、陶瓷和塑料等材料,因此它们可以被用于材料处理和医学成像中。

5. 辐射微波可以被用于辐射加热和干燥,其能量可以迅速转化为热能,因此在食品加热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微波的应用1. 通信微波通信是一种通过微波进行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传输距离较远且传输速度快,因此在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波技术总结知识点

微波技术总结知识点

微波技术总结知识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短于毫米级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微波技术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和处理信号,主要包括微波通信技术、微波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微波器件技术。

微波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微波进行通信的技术,通常采用微波天线和微波谐振器等设备来传送和接收信号。

微波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高速率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微波信号处理技术是指利用微波对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包括微波滤波器、微波放大器、微波混频器等器件。

这些器件可以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混频等操作,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微波器件技术是指用于处理微波信号的器件技术,主要包括微波天线、微波电路、微波集成电路等。

这些器件可以完成微波信号的发送、接收和处理,是微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波技术的应用领域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医疗、无线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使得这些领域的设备更加高效、精密和方便。

下面将分别介绍微波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在通信领域,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微波通信系统、微波网络和微波设备中。

微波通信系统利用微波进行信号传输,可以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微波网络是指采用微波进行连接的通信网络,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区域,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通信需求。

微波设备包括微波发射器、微波接收器和微波天线等设备,可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在雷达领域,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雷达系统、雷达信号处理和雷达器件中。

雷达系统利用微波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雷达信号处理是指对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是雷达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雷达器件包括雷达天线、雷达电路和雷达传感器等器件,可以实现对雷达信号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在医疗领域,微波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设备、医疗通信和医疗图像处理中。

医疗设备利用微波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无损检测和治疗。

微波基础知识..

微波基础知识..


微波通信系统框图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发信 基带 处理
调 制
上 变 频
功 率 放 大
滤 波
天 馈 系 统 传输媒介
同步系统
收 信
信 源 解 码
收信 基带 处理
解 调
下 变 频
低 噪 声 放 大
滤 波
天 馈 系 统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微波无线通信系统组成 1. 收发信机
2. 调制解调单元
3. 天馈系统 4. 各种不同的配置(1+0/N+1,同频/异频)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传输速率及容量:
Line Rate (Mb/s)
2.048 8.192 16.384 34.368 51.84 155.52 622.08 2488.32 Sub-STM-1 STM-1 STM-4 STM-16
0.8 f I 10Fd / 10 f *d f
式中:Δf/f-两个频率之差与中心频率的比值。 公式中其它参数的取值范围如下: 2GHz≤f≤11GHz; 30km≤d≤70km; Δf/f≤5 %. 超出这个范围将导致误差。该公式仅仅对于I≥5有效。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副瓣
半功率角
侧视图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波传播自由空间损耗
可见频率提高一倍或距离增加一倍,自由 空间损耗都将增加6dB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波基础知识
如收发两点T、R相距d,另一动点P,并PT+PR=d+nλ/2(λ为工作 波长),此动点在平面上轨迹为一椭圆。它以TR为轴旋转就构成 一椭球,这椭球的内部空间称为第n菲涅尔区(Fn)。P点(椭 球上的动点)至TR垂直线段PO为路径TR上O点的第一菲涅尔半 径。当d及λ一定时,在同一路径TR不同点上,Fn的大小是不同 的,以路径中点的Fn最大。当n=1时为第一菲涅尔区和第一菲 涅尔半径F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的相关知识
一、微波的产生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

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二、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
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
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在在10mW 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 cm2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
三、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

造成分子的运动秀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四、微波杀菌的机理
微波杀菌是利用了电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共同作用的结
果。

微波对细菌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化,使细菌失去营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

微波对细菌的生物效应是微波电场改变细胞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结构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

此外,微波能使细菌正常生长和稳定遗传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

五、微波萃取的原理
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

目前,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

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微波萃取的机理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①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内部的微管束和腺胞系统的过程。

由于吸收了微波能,细胞内部的温度将迅速上升,从而使细胞内部的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所能承受的能力,结果细胞破裂,其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并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于萃取介质中。

通过进一步的过滤和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的萃取物。

②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可加速被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向固液界面扩散的速率。

例如,以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水分子由高速转动状态转变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的不稳定状态。

此时水分子或者汽化以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释放出自身多余的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出的能量将传递给其他物质的分子,以加速其热运动,从而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固体内部扩散至固液界面的时间,结果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并能降低萃取温度,最大限度地保证萃取物的质量。

③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连,因此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而引起
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时,可促进分子的转动运动,若分子具有一定的极性,即可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 5亿次/ s的速度作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
粒子间的摩擦和碰撞,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并扩散至溶剂中。

在微波萃取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可使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具有较小介电常数、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差的萃取溶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