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乡愁

合集下载

《乡愁》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与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现居台湾。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并自称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圣节》《白玉苦瓜》《莲的联想》《在冷战的年代》《天狼星》《与永恒拔河》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等。

这首诗写于1972年。

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考题例析1.(2015•贵州贵阳中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著有诗集《望舒草》《我的记忆》等,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B.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凭借300多部短篇小说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各个阶层人们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它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2.(2014•沈阳中考)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背影》都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所作。

B.《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C.《钦差大臣(节选)》中众人得知受骗后,气急败坏,相互指责。

《乡愁》评课稿(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评课稿(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与诗歌对话——《乡愁》评课稿《乡愁》是一篇祖国、盼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余光中先生以民谣的歌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详细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穷的愁思注于笔端,把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巧借“距离”表现出来,倾吐了诗人对祖国一致的激烈梦想。

王老师的《乡愁》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踊跃倡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讲堂开放而有活力。

详细表现以下第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思朗诵是培育和提升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悟课文潜伏内涵的重要门路。

王老师在这堂课中创建了多种门路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成效。

同时又经过学生动人的朗诵,教师动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创建了浓重的感情气氛,整堂课的教课,学生一直沉醉在对乡愁的感悟之中。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听读:感觉—朗诵:理解—演读:想象—比读:发现—创读:创建。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课中要尊敬学生独到的感情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感情的语言。

所以,在以上四个环节中一直贯衣着一条红线———情。

这首诗的“情”就重在“乡愁” 上。

整个教课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加者、指引者、学习者。

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王老师鼓舞学生各抒己见、说实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感情体验融为一体。

第二、办理勤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引者和组织者,所以,王老师贯串在讲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尝。

在听读时,她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去听诗,用简短的文字说感觉;在朗诵时,她让学生把各自放进诗歌中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为学生自己的心声。

并且阅读本是一种创建性的劳动,很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

所以,不论是教师仍是学生,都不该当把逢迎看作尊敬,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PPT课件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PPT课件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 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 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阻 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诗情层层推进升华,最后将乡愁 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角度。
结构梳理
小时侯(少年) 邮票(小)—— 母子深情
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 后来(中年)——母子死别 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思考探究
3.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 象化的?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新课导入
多少年的追寻 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3 乡愁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重点) 2.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进而 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难点)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状元成才路愁,增强爱家爱乡爱国 意识。(重点)
比喻 托物寄情
思考探究
4.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 将抽象的情绪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 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说“载不动”,而 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 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 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思考探究
1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 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文学鉴赏的方法:如何鉴赏现代诗歌,如何从字里行间读出诗人的情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教师应提供具体的鉴赏方法,如反复朗读、细品词句、联系背景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中乡愁的主题、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短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乡愁》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乡愁》(席慕蓉)原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席慕蓉)原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席慕蓉《乡愁》原文及赏析
【诗歌全文】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第3课 乡愁-余光中

第3课 乡愁-余光中

文本探究
4.诗歌的第四节诗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诗不仅点明了“乡愁”的根源,
也把“乡愁”的范围扩大到了“国家愁”“
民族愁”,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让诗人的
情感由对亲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统一的强
烈愿望。
长短参差
韵 律 美
对称和谐 复沓手法
增强了诗
的音韵美
想象诗歌的内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
1、诗人把乡愁分作了几个阶段?他是怎样一步步加 深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小时 候 长大 后
后来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对家乡的思 念充塞着诗 人的整个生 命历程
现在
文本探究
1.诗人把乡愁分作了几个阶段?他是怎样一步步加深 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少年时期,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
的邮票上。青年时候,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
寄托乡愁的媒介。中年时候,—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 远分开了!老年时候,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 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文本探究
2. 体会诗歌中“母亲”“新娘”这两个意象,想 一想,他们仅指诗人的母亲和新娘吗?
不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这种植思乡情结, 不只是诗人一个人才有的,是千千万万台湾人民 共同的心声。 对“母亲”“新娘”的思念绝不只 是诗人一个,而千千万万的台湾人民。
,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 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 在家等待着。
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 ,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 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 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

乡愁教案8篇

乡愁教案8篇

乡愁教案乡愁教案(一):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4、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透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1、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具安排:ppt教学课件flash课文配乐朗读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完美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以前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述乡愁的诗,词,曲。

有关作品:1、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6、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阿!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这天,我们一齐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幻灯片]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后补充: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国民党军到台湾,台湾与大陆由于人为的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

《乡愁》(余光中)教学案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余光中)教学案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引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材编写,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

而“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课改的核心。

于是,各种形式的学生互动、互助、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涌现,语文教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背景: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要在这种学校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谈何容易!我执教的两个教学班每班都是八十多个人,他们挤在一个五十多平方米的小教室里,转身说话都很困难。

一个坐里面的学生进教室,坐外面的学生必须站起来让才行。

一个学生要起身,周围一大片学生都要一起挪动桌椅给他腾地方,这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如何开展?教师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顾及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老套教学方式,我进行了各种尝试:分组讨论、互改作文……但都因为人数太多,课堂秩序太乱而收效甚微。

怎么办?有一天,我正在教室评讲试卷,学校突然通知开会,我只好临时叫了一学生代我继续讲解,等我开完会回来,在教室外边却发现教室里气氛相当热烈,为了一道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教室虽吵却并不乱,讲台上的学生挺有指挥能力!看到这里,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来上课呢?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就是他们学习新知识、锻炼能力的宝贵财富。

课堂上有意识地经常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得意感,自豪感。

我执教的初三(四)班共86人,班上有一部分聪慧勤奋、乐观向上、基础扎实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他们经常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决定用这批较优秀的学生来上课,让他们来带动全班,让语文课更精彩,从而贯彻实施课改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3《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

《乡愁》课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阅读练习题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者: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诗人。

其诗《乡愁》用朴实形象的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故乡之思,亲人之恋,故国之情。

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赏析一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3课《乡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3课《乡愁(余光中)》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piào mùxiá邮________ 坟________ 海________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嘶哑(sī)汹涌(xiōng)腐烂(fǔ)怅惘(mǎng)B. 残损(sǔn)灰烬(jìn)锦幛(zhàng)蓬蒿(gāo)C. 蓬勃(pēng)驱逐(qū)蝼蚁(lóu)永恒(héng)D. 隧洞(suì)深邃(suì)纤绳(qiàn)喷薄(bó)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滥竽充数随波而逝明察秋毫宫阙B. 余音绕梁俯首贴耳秋风箫瑟精采C. 抑扬顿挫声色俱厉关关雎鸠嶙峋D. 腐草为萤锲而不舍静影沉璧珠帘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D.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想,这是对读书意义的深刻体悟和精辟总结②我们的社会难以传承深邃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地在于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④缺少书籍的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会是一片荒芜和狼藉⑤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⑥我们的文化也会缺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A. ③①⑥④②⑤B. ④②⑥①③⑤C. ⑤③①④⑥②D. ⑤①③④②⑥6.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_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课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联想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一、渲染气氛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首歌的感受?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预习展示1、我会读生朗读《乡愁》(生正音评价朗读优缺点)2、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一首诗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潜在的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想想应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思乡之情)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作者便滋生了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大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首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老师给大家找一个PK的对象(放录音)。

5、生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乡愁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表现它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像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他又能想到什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_席慕蓉》word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_席慕蓉》word教案

八上乡愁(席慕蓉)教案《乡愁(席慕蓉)》教案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赴台。

跟余光中一样,席慕蓉有很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

为加深同学们对席慕蓉的了解和对其诗歌中的情感的体味,可以把席慕蓉作词,李南华作曲,由台湾著名女歌手蔡琴演唱的《出塞曲》放给学生听听。

(附:《出塞曲》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言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二、熟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这首诗。

2.放《席慕蓉诗歌朗诵》磁带,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味、感悟诗的意境和情感:诗的节奏和舌音划分如下: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三、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厂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明确: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和没有年轮的树这三种形象采表现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饱含着诗人何种情愫?明确:营造出-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看月亮,思故乡”,表明自己的故乡情结。

3.第二节写故乡的面貌,诗人连用了两个虚实结会的比喻。

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故乡的面貌-一模糊的怅恫--雾里的挥手别离(虚) (虚) (实)诗人首先以虚写虚,把故乡的面貌比喻成一种模糊的怅悯,并参进了通感手法,写出了诗人离别故乡后怅惘的心情。

然后诗人又以实注虚,把故乡的“面貌”和“怅惘”的心情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这-非常具有画面感、形象性的场景,突出自己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

《乡愁》(余光中)拓展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余光中)拓展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乡愁》拓展阅读【拓展阅读1】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941年于延安)【我读我思】第二、三节里,诗人为什么使用一连串的排比句?答案:诗人使用一连串排比句,以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

诗人强调生活实践,那些实践活动对年轻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益处的,也是很适合他们的理想和志趣的。

同时诗人认为,生活中不一定都是吸引人的东西,也有平凡和寻常。

但是,只要有热情,有理想,积极工作,并且发扬互助友爱、使千百万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同样会感到它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拓展阅读2】《乡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五月的鲜花光未然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答案;对祖国的感伤,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拓展阅读3】月是乡村明许进生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

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树枝投影入户,犹如随波交横的藻荇。

你我临窗望月,思接千载,心驰八荒,许多吟咏明月的诗词曲赋都涌上心头。

天籁之音如风,是响在天际还是在耳畔难辨分明。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 席慕蓉》精品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 席慕蓉》精品课件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 作者简介
• 席慕蓉,台湾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 小时候随家迁居台湾,直到1989年46岁时, 才重回故乡。主要诗集有《七里香》等。
课前预习
• 给下列汉字注音 • 怅惘( chà)ngwǎng
• 仿佛( fǎ) ngfú
•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
• 思考题
• 1、本诗是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的? 有什么表达效果?
• 不同点
• 余光中的《乡愁》是通过具体形象来抒情 的,思想深度较深、较广。结构上比较对 称。席慕蓉的《乡愁》通过画面来表达思 乡之情,感情较为细腻和缠绵。
• 朗诵并背写席慕蓉的《乡愁》
结构 故乡的歌是笛声
乡愁 故乡是怅惘
乡愁是树,永不老去。
布置作业
• 背写课文
谢谢大家
乡愁
席慕蓉Βιβλιοθήκη PPT教学课件知识与技能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一日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2018年秋季新版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2018年秋季新版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优质教案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第3课乡愁【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余光中;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初步体味诗人的感情。

2.掌握用具体形象来表达“乡愁”这种抽象情思的写法。

3.感受诗人蕴含的诗人的思乡愁绪。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练,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故乡的感情,让我们离开家乡,乡愁就会随之而生。

乡愁,是什么呢?乡愁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还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作者与作品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代表作有诗作《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三、诗歌背景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初步感受诗歌内容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而/现在(语气转平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五、合作探究,体悟情感1.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1)具体事物: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围绕“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我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技巧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理解课文《乡愁》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构思。
难点:
1. 深入理解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解决办法:
1.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
2. 利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文学鉴赏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人余光中,通过朗读和演绎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 实验法:开展诗歌创作实验,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 游戏化学习:设计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多媒体PPT,展示《乡愁》的文本、诗人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 视频:播放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学习空间。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乡愁》这一课文。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怀念过故乡的美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乡愁》的韵味。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乡愁》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朗读、品味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运用比较阅读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代乡愁的不同表达。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乡情,培养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乡愁情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相结合,产生共鸣。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乡愁的音乐或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乡愁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家乡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想过家乡的人和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思念和眷恋,是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怀念和牵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乡愁诗人”。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介绍写作背景:余光中于1972年离开大陆,定居台湾。

他长期生活在台湾,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大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

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乡愁》这首诗。

3.初读诗歌•教师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理解诗歌内容•提问:“诗歌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歌中出现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课乡愁第1课时阅读导航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乡愁》写于1972年。

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刻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由于台湾和大陆被人为地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乡愁》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1.诗人所描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深化、升华的?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从而,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2.诗歌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这些意象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点拨: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

邮票、船票、坟墓这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窄∙窄(zhǎi)坟墓∙(mù)海峡∙(xiá)一枚∙(méi)一湾∙(wān)邮∙票(y óu)2. 掌握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浅:①jiān(浅浅水声)②qiǎn(深浅)3. 辨清字形。

(1)枚méi(枚举)玫méi(玫瑰)畋tián(畋猎)(2)墓mù(坟墓)暮mù(暮色)幕mù(屏幕)慕mù(羡慕)募mù(募捐)蓦mò(蓦然)(3)峡xiá(海峡)狭xiá(狭窄)侠xiá(侠客)颊jiá(脸颊)浃jiā(汗流浃背)第2课时课堂掌控随堂测试【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小时候,乡愁∙(chóu)是一枚∙(méi)小小的邮票。

B.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zǎi)的船票∙(piào)。

C.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ǎi)的坟墓∙(mò)。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qián)的海峡∙(xiá)。

【b项,窄∙窄:zhǎi;c项,坟墓∙:mù;D项,浅∙浅:qiǎn】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B.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D.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B项,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现在中国,很多教授跑去做应用课题,基础科学无人问津……。

这对中国未来的学术发展有极坏的影响。

B.只要是泡沫,迟早会有破灭的一天。

听,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泡沫破裂的声音!C.在大一下半学期,谭清扬从化学专业转到了计算机专业,从此开始了他乐此不疲……的“程序猿”学习生活。

D.百货公司举行大拍卖,闻讯而至的人群熙熙攘攘,鳞次栉比……,几乎挤爆了整个拍卖场。

【D项,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此处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B.F AST被称为“中国天眼”,它的灵敏度比此前世上最先进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高出约10倍左右。

C.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D.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018年5月10日在深圳开幕,集中展示我国文化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

【b项,语意重复,“约”与“左右”重复,二去一;c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D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后加上“成就”。

】【精读精练】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赏析】《乡愁四韵》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在诗歌中。

第一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诗人漂泊12第一单元诗歌欣赏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

哪怕天涯海角,哪怕沧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

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5.简要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答:抒发了思念故乡之情。

6.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答: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7.请简要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这些词语均言数量之小,反而突出思乡之情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愁。

同时,它们与各自所带的宾语中心语搭配得十分恰当。

第3课时能力培优【古诗鉴赏】梦回【南宋】林景熙①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②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③。

【注释】①林景熙,宋末诗人,宋亡不仕。

②砧声(zhēn):捣衣声。

砧,捣衣时的垫石。

③鸥:相传鸥是最无机心的禽鸟,古人常以鸥喻心志之悠闲或隐逸之情怀。

8.“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析全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愁”的。

答:第一句,描写梦醒时荒凉的旅馆中见到的秋夜月色,渲染心中的悲愁;第二句,用砧声来表现客居的羁旅之愁;第三、四两句,用深夜不眠,表现了诗人怀着心事的愁苦。

9.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回答其中一种即可)答:①衬托手法,通过写鸥鸟深夜未眠,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

②以“未眠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问世事的悠闲背后的无奈。

③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

(答出其中一种即可)【文言阅读】魏文侯轶事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

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文侯:魏国君主。

②适:到……去。

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④中山:中山国。

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

⑥任座:人名。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文侯应之亦然∙(这样)(2)皆朝∙于魏(拜见、朝拜)(3)克∙之,以封其子击(战胜、攻破)(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同“返”,返回)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译: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基本意思正确,落实“期”“虽”“岂”)(2)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

(基本意思正确,落实“向”“以”)12.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

答:①魏文侯守信赴约;②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③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参考译文】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

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

(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

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兄弟,不能答应你。

”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

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

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朝贡。

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

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

”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封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

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

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

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凭这推知的。

”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美文博览】余光中永在/王蒙(有删改)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