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清朝

合集下载

清代女子服饰

清代女子服饰

低领镶阔边的长袄及低领镶边的长袄
精选ppt
14
镶边短袄
镶边长背心
精选ppt
15
清代斗蓬:外出之衣, 样式多为对襟大袖或 无袖,长不及地 ,上 绣五彩夹金线,缀各 种宝石。
精选ppt
16
❖2 裙:以长裙为主,裙式 多变。
❖汉女穿裙,从不穿袍, 她们仍沿袭旧时的上衣下 裳制。上着衫袄下着裙或 裤,上下衣不连属。穿裙 是清代汉族妇女的一大特 点,其裙种类繁多,如白 褶裙、凤尾裙、月华裙、 马面裙等。裙前后有裙门, 裙内穿裤,
精选ppt
38
上图为清康熙戏
衣刺绣女帔
下图为清康熙戏衣
纳绣女帔
精选ppt
39
清代花边展示图
凤穿牡丹纹织锦
缠枝宝相花纹锦
左下图红地龙凤纹锦 右下图仿古纹锦
精选ppt
35
清代戏服
图清康熙戏衣刺绣女帔,样式
为对襟,两侧开气,衣长及膝(实物)
精选ppt
36
清代戏服
图为刺绣舞衣(宫装),样式为上衣下裳相连,下
裳为两层飘带裙袖端镶有数层花边,并披有云肩。(实
物)
精选pptBiblioteka 37戏装中蟒的展示图
而汉族妇女则个个 “三寸金莲”,着小 巧精致的绣花弓鞋, 高底则位于鞋的后部。
满族妇女所穿的高底旗鞋
精选ppt
32
汉族妇女缠足,多为木底弓鞋
精选ppt
33
9 清代佩饰
左至右依此为清代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
护甲、清代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清代玳瑁嵌米珠
团寿指甲套。(实物)
精选ppt
34
10 清代织物
精选ppt
30

历史课了解清朝的服饰文化

历史课了解清朝的服饰文化

历史课了解清朝的服饰文化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时期服饰文化发展最为成熟的朝代之一。

清朝的服饰文化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员身份的象征,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宫廷服饰、士人服饰和民间服饰三个方面对清朝的服饰文化进行探讨。

一、宫廷服饰清朝宫廷服饰以华丽、繁复而闻名,尤其在礼仪场合中,宫廷成员的服饰更是富丽堂皇。

清朝皇帝的服饰主要分为正装和行装两种。

正装通常由金黄色的袍子、黄色的马褂和长裤组成,上面绣有五色云纹和各种龙纹。

行装则以深红色为基调,上面绣有葡萄纹和各种花鸟图案。

皇后和妃子的服饰也非常讲究,以紫色为主色调,配以各种云纹和寿字纹饰。

妃子的服饰一般比皇后的更为华贵,常常加入金银线和珠饰,繁复而丰富。

二、士人服饰在清朝时期,士人的服饰主要表现了他们的学问和身份地位。

士人通常穿着蓝、黑、紫等深色的袍子和长裤,袍子上常绣有各种花鸟图案,线条简约而优雅。

士人的服饰注重简约和端庄,以体现他们的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

三、民间服饰清朝的民间服饰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北方,人们常穿呢子、棉布制成的袍子和大褂,以保暖为主要考虑。

而在南方,丝绸、棉布等轻薄材质的服饰更为常见,色彩鲜艳且图案独特。

女性的民间服饰则通常以长衫、旗袍等为主,注重颜色的搭配和衣饰的细节装饰。

总结起来,清朝的服饰文化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等级的体系。

宫廷服饰的富丽堂皇彰显皇权的威严和地位的尊贵,士人服饰的素雅端庄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和修养,而民间服饰则多样而鲜艳,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清朝的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流行的审美表达方式,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服装史(清朝)

清朝服装史(清朝)

皇帝的最高赏赐
——黄马褂
清朝男、女子平民服饰
清朝平民男子服饰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 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 不曾见过的。 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 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 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 “缺裤”),四开衩和无 开衩几种类型。皇室贵族 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 长袍,即衣前后中缝和左 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 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衩或 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 袍。
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七月初七日(1621年8月23日)“诸贝勒服四 爪蟒缎补服;都堂、总兵官、副将服麒麟补服;参将、游击服狮子 补服;备御、千总服绣彪补服。”
皇太极于天聪六年二月初四日(1632年3月24日)“诸贝勒大臣, 染貂皮制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者,概令停止。有制皮 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而服用者,则拿获之人取之。有衣 服缘细边、制素毡帽而服用者,听之” 清迁都北京后,其宫廷服饰制度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入关前定 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更定。顺治、康熙、雍正三帝曾分别厘定衣 冠制度,及乾隆年间,制度得以完善和规范化,沿至清末。
清朝各年间 平民女装
康熙年间、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道光年间、同 治年间
光绪中期
光绪末年、清 末、 宣统至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 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 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 的贵妇所仿用。
清朝服饰概述 皇室服饰 官宦服饰 平民服饰 太平天国时期服饰 服饰配饰及发型 当今“清”潮

清朝服饰简介PPT课件

清朝服饰简介PPT课件

乾隆戎装像
清代服饰--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 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 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 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 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 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 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 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 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 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 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 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 “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 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 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 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此图为清代乾 隆戎清朝装服像饰简。介PPT课件
皇后朝服
清代皇帝服饰--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 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 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 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 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五条 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 龙两条;袖端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藻清朝、服火饰、简宗介P彝PT、课件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 纹。本图为戴夏朝冠、穿夏朝服的皇帝。
妇女发式
清代服饰--清代妇女发饰,分为满汉二式。初期 还保留各自的原有形制,后在相互影响之下,都有明 显的变化,而且各地风俗也不一样。汉族妇女的发式, 在清代中叶模仿满族宫女发式,以高髻为尚。以后还 流行过平髻、圆髻、如意髻等样式。清末,崇尚梳辫, 初在少女中流行,以后逐渐普及。满族妇女发式,大 多以为钿子为饰。钿子以铁丝为骨,也有用藤丝的, 外面裱以黑纱,上面饰有翠翟。普通满族妇女,多为 “叉子头”式,也称“两把头”、“把儿头”的。后 来,受汉族影响,一般都将发髻梳成扁平的形状,俗 称“一字头”。到了清末,这种发髻越来越高,逐渐 变成“牌楼式”的固定装饰,只需套在头上,再加一 点花朵即可,名为“大拉翅”。汉族妇女服饰,初期 仍如明末之旧。经过不断的演变,终于形成一代特色。 凡后妃命妇,用凤冠、霞帔。普通妇女除婚嫁及入殓 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外,其它场合以披风、袄裙 作为礼服。而满族妇女的主要装束为袍衫(旗袍), 不过满族女装一般为窄而瘦长,多在外面加坎肩。本 图为梳旗髻、穿旗装及琵琶襟坎肩的满族妇女。

《中国古代服饰清朝》课件

《中国古代服饰清朝》课件

女子的服饰
总结词
清朝女子的服饰款式多样,色彩丰富,注重装饰。
详细描述
女子常穿的上衣有对襟、斜襟、一字襟等多种款式,衣袖宽大,领口处常常配有 绣花或珠宝装饰。下身则搭配长裙或裤子,裙摆宽大,色彩鲜艳。此外,女子还 喜欢在头上佩戴各种头饰,如簪子、步摇等,以增加装饰效果。
儿童的服饰
总结词
清朝儿童的服饰以可爱、活泼为主,色彩明快。
博物馆中的服饰复原
博物馆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和研究,对一些珍 贵的清朝服饰进行复原,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 了解历史。
博物馆中的互动体验
博物馆还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观众亲身感受 清朝服饰的特点,增强观众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详细描述
儿童的服饰多采用明亮的色彩,如粉色、天蓝色、草绿色等。款式上则注重舒 适和方便活动,常常采用短款设计。此外,儿童服饰上还常常有各种动物或花 卉图案的刺绣,增添了趣味性。
04
清朝服饰的影响与传承
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款式设计
面料选择
清朝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对现代服饰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旗袍、马褂等元 素在现代时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清朝服饰的特点与风格
特点
清朝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多采用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图案。同 时,服饰的款式和剪裁也极具特色, 如马蹄袖、箭袖等。
风格
清朝服饰风格独特,既有浓郁的满族 风情,又融入了汉族文化和西方文化 的影响,展现出多元的风格特点。
清朝服饰的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
清朝服饰是满族传统文化 的代表,体现了满族的民 族精神和文化特色,具有
强烈的民族文化内涵。
封建等级
清朝服饰是封建等级制度 的体现,不同阶层的人穿 着不同的服饰,通过服饰

中国服装史之清代女子服饰

中国服装史之清代女子服饰
34
10 清代织物
清代花边展示图
凤穿牡丹纹织锦
缠枝宝相花纹锦
左下图红地龙凤纹锦 右下图仿古纹锦
35
清代戏服
图清康熙戏衣刺绣女帔,样式 为对襟,两侧开气,衣长及膝(实物)
36
清代戏服
图为刺绣舞衣(宫装),样式为上衣下裳相连,下 裳为两层飘带裙袖端镶有数层花边,并披的展示图
31
8 旗人妇女无缠足 陋习,她们穿宽大的 高底旗鞋,木制高底 位于鞋底中部,因形 似花盆、马蹄,又被 称为“花盆底”、 “马蹄底”。
而汉族妇女则个个
“三寸金莲”,着小 巧精致的绣花弓鞋, 高底则位于鞋的后部。
满族妇女所穿的高底旗鞋
32
汉族妇女缠足,多为木底弓鞋
33
9 清代佩饰
左至右依此为清代玳瑁嵌珠宝翠玉葵花指甲套、金 护甲、清代玳瑁嵌珠宝花蝶指甲套、清代玳瑁嵌米珠 团寿指甲套。(实物)
25
7 发型满族女子梳两把头(达拉翅),汉族女子留牡丹头, 荷花头等。中期,汉族女子仿照满族宫廷女性,以高发髻为 尚。
两把头
26
一字头
27
28
旗头
29
30
汉族妇女的发型与满足妇女绝然不同,是在脑后梳髻,俗称 “盘头”或“挽”。这种平髻多戴黑绒布帽和遮眉勒,发型 低矮而贴体,更显得低眉顺眼的气质。
中国服装史 ——清 代 女子服饰
授课老师:马丽
1
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各自的服饰形式 在清初订立的十从十不从里就有男从女不从一
款,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汉族服制,而妇女则 放宽,到了清代嘉庆、道光之前,汉族妇女服饰仍 沿用明朝服装形制,以衫裙为主。
一 满族命妇朝服 与男子朝服基本相同,唯霞帔为女子专用。

古代服装史之清朝服饰

古代服装史之清朝服饰

朝廷服饰---皇帝龙袍
• 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 服等。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 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 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 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 金黄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 五之尊。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 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 映。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 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 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 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 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 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 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 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 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 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 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 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 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 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 意。
清朝男子服饰
•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不曾见 过的。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 缝,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缺裤”),四开衩和无开衩几 种类型。皇室贵族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长袍,即衣前 后中缝和左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 衩或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袍。在我国文学名著《红楼 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一节中,记述了一 段内容“那日宝玉本来穿着”一裹圆的皮袄在家休息,忽 听贾母要来,便去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罩了一件玄狐腿外 褂。这里说明“一裹圆”,是休闲衣服,不可登大雅之堂, 所以贾母的到来,必须换掉便装,改着正式穿戴。满清时 期长袍外面的马褂身长不过膝,袖宽且短。衣服上的佩饰 比较琐繁,一个金银牌上垂挂着数十件小东西,如耳挖子、 镊子、牙签,还有一些古代兵器的小模型,如戟、枪之类, 佩挂饰物在清代已经形成风尚。

《中国服装史清代》课件

《中国服装史清代》课件

3 镶边工艺
在服装上运用各种绣法,如平绣、锁绣、打籽绣等,使 服装呈现丰富的图案和色彩。
4 纽扣与带銙
在服装上运用各种绣法,如平绣、锁绣、打籽绣等,使 服装呈现丰富的图案和色彩。
05
清代服装的文化内涵
政治与文化影响
满族统治与服饰改革
文化交流与融合
清朝建立后,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 服政策,强制汉族男性改穿满族服饰 ,对汉族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女性服饰的变化
女性服饰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如 旗袍的款式更加多样,出现了开叉、收腰等 设计元素。
03
清代服装的款式与风格
满族服装
旗装
满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以长袍为主,多为圆 领、右衽、直筒式,衣袖窄小,衣长及地, 色彩鲜艳,刺绣精美。
马褂
满族男子常穿的外套,形似对襟,袖口紧束 ,衣长至腰,便于骑射。
《中国服装史清代》ppt课 件
目录
• 引言 • 清代服装的发展历程 • 清代服装的款式与风格 • 清代服装的面料与工艺 • 清代服装的文化内涵 • 清代服装的传承与创新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清代服装的发展历程和演变 背景,阐述研究清代服装史的意 义和价值。
02
分析清代服装在中华文化中的地 位和影响,以及与其他历史时期 服装的异同点。
吉祥文化与图案
清代服饰上常见吉祥图案,如龙、凤、牡丹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宗教信仰与服饰
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对清代民间服饰产生了影响,如僧侣服饰和 道士服饰的特色。
06
清代服装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清代服装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 收了现代时尚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 美融合。

中国服装史——清朝

中国服装史——清朝

1、朝服展示图
2、袍、袄
图为清朝官员的蟒袍
3、 补服
• 形如袍略短 ,对襟,袖 端平,是清 代官服中最 重要的一种 ,穿用的场 合很多。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 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 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 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 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 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 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子、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皇亲贵族 服用。
7、饰品:有花冠般的钿子,
寒冷季节戴的遮眉勒,也有模仿 汉族妇女的步摇钗。耳饰满族妇 女传统习俗是一耳戴三件耳饰, 遗留下来的耳饰有两大类:耳环 及耳坠。戒指非常华美,手镯、 衣物、饰品工艺技术高超。 指甲套,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 品之一,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 珠宝或以金银制成。佩饰,除了 传统的玉佩、香囊、荷包外,受 到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也开始挂起 怀表,出现了烟袋、火鎌袋、眼 镜袋等饰品。服饰上往往配有华 美的钮扣,这些钮扣不但可以固 定衣物,还兼具装饰的作用。
康熙
康熙皇后
四、服饰配件
1、首服
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 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 等区分等级。 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 ‛,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清末,以珊瑚、水 晶、料珠等取而代之。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帽准作 为装饰,其质多用玉,更有的以翡翠珠宝炫其富贵。这种 小帽,即为明时六合一统帽,《枣林杂俎》记:‚清时小 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 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
2、汉式女服
• 上身袄、衫 ,下身裙为 主
1)、裙:
2)、裤子
只穿裤不穿裙的,大都是丫环或劳动女子。有钱人家的女子 都是裙内套裤。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第七章、清代服装课程教案进入课程学习第一节概述自1644年清顺治帝福临入关到辛亥革命为止,共经历268年。

清代服饰是满族入关后,强制推行的游牧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演变史中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服式与装饰。

两族人民接触广泛而频繁,服装形制在演变过程中互为渗透融合。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使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

衣襟以钮扣系之,代替汉族惯用的绸带。

无领子,再另加领衣。

绣方形或圆形补子于衣上,称为补服。

补子图案与明代补子略有差异。

一、袍、袄多开衩。

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

开衩大袍,也叫“箭衣”,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因形似马蹄,被俗称为“马蹄袖”。

龙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蟒袍又谓“花衣”。

以蟒数及蟒之爪数区分等级,除规定蟒数外,还有颜色禁例。

二、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按察使、督御使等沿用獬豸补子,其它诸官有彩云捧日、葵花、黄鹂等图案的补子。

三、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呼“马褂”。

用料,夏为绸缎,冬为皮毛。

四、马甲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

“巴图鲁坎肩”:多钮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俗称“一字襟”。

官员可作为礼服穿用。

五、领衣形似牛舌,俗称“牛舌头”,下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钮扣系上,夏用纱,冬用毛皮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

六、披领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似菱角。

上面多绣以纹彩,用于官员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边缘镶海龙绣饰。

夏天用石青色面料,加片金缘边。

七、裤子中原一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

西北地区外加套裤。

江浙地区有宽大的长裤和灯笼裤。

八、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

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等区分等级。

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清代服饰)【圣才出品】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清代服饰)【圣才出品】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清代服饰10.1复习笔记考点一:历史背景★★1.时间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

2.历史进程(1)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

(2)19世纪,中国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拉开了距离。

(3)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服饰进程满族统治者运用政治手段,压迫汉民族改装,包括剃发、蓄辫、着满装。

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考点二: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1.清代的保守思潮(1)保守思潮开始取代明中期以后曾经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

(2)中国文化日趋保守,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

2.清代的市民文艺(1)市民文艺中弥漫着感伤主义。

(2)《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等小说体现了清朝表面繁荣宁静、实则颓唐没落的现象。

(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以浓重挽歌色调描绘古代社会世态百相,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3.清代的繁缛风格(1)受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建筑、瓷器、雕塑等风格越来越注重技巧和装饰。

(2)审美趣味受到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由于技术革新、技巧进步,艺术品呈现出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等风格。

考点三:丝绸和洛可可文化★★1.洛可可文化(1)西方洛可可风格受到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影响。

(2)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柔和、妩媚、细腻、繁琐。

(3)洛可可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爱好纤细轻淡的色调和婉转的曲线。

2.丝绸对洛可可文化的影响(1)丝绢的大量流入是洛可可风格的产生契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裤子: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中原一带男子穿宽裤
腰长裤,系腿带。西北地区因天气寒冷而外加套裤,江浙地区则有宽大 的长裤和柔软的于膝下收口的灯笼裤。
清代八旗兵甲胄
(从左至右为:正黄旗、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黄旗、 镶白旗、正红旗镶蓝旗。)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 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 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 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 ,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 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 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 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 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清 代八旗兵的甲胄,用皮革制成。此服供大阅兵时穿用,平时收藏起 来。清代除满八旗外,在蒙古设蒙古八旗,在汉族设汉八旗,参加 大阅兵的实为二十四旗。本图为满清八旗服色,从左至右为:正黄 旗、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镶蓝旗。
1、朝服展示图
2、袍、袄
图为清朝官员的蟒袍
3、 补服
• 形如袍略短 ,对襟,袖 端平,是清 代官服中最 重要的一种 ,穿用的场 合很多。
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 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 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 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 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 都为石青色。方形补子是区分官职 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为皇子、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皇亲贵族 服用。
3、清朝服饰改革
(1)清朝服饰改革是中国君主集权制中最为 激烈的服饰改革,统治者以强制手段迫使汉族 剃发易装。 (2)清朝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旧制,坚持满 族的紧身易于骑射的装束。 (3)就整个服饰发展史来看,清代服饰形制, 是褂、袄、衫、裤等。 常服主要为褂、袍形制。满族袍为 上衣连下裳形制。圆领或立领,对襟、 大襟、琵琶襟,皆用纽扣系合;袍身紧 窄,袍长至脚背。官员礼服是袍褂,长 袍多开衩,官吏士庶开二衩,皇族宗室 开四衩。
(第七章、清代服饰)
一、背景
1、 历史背景
(1)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 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 时期。 (2)19世纪,中国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 力和科学技术方面拉开了距离。
2、服饰文化背景
• 明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统治阶级,满洲贵族借山海关总兵 吴三桂的臂助,进入关内,建立清王朝,时公元1644年至 1911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与灭亡,直接牵动 着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 建王朝,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政治与民族压迫的基础上,统 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汉 人的强制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十从十不从”对策,这 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 汉族服饰的成就。在清王朝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发生了前 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也给服饰一冲击 和影响。乾隆帝好大喜功,但他清楚意识到,是承袭一套 已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治理论,而不是外观形式,方能传 国长久,故颁布了冠服制度。从服装发展历史看,清代对 传统服饰变革最大,服饰形式也最繁缛复杂是中国服饰史 上又一次大变革。
花盆底鞋,年轻妇女穿,儿童和 老年妇女穿平底。木底弓鞋, 有高低跟之分,鞋面都刺绣、镶 珠宝;南方女子也穿木屐。
3、领衣,披领
领衣: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加一硬领,为领衣。 因其形似牛舌,而俗称‚牛舌头‛,下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 钮扣系上,夏用纱,冬用毛皮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 披领: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似菱角。上面多绣以纹彩,用于官 员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边缘镶海龙绣饰。夏天用石青色 面料,加片金缘边。
康熙
康熙皇后
四、服饰配件
1、首服
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 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 等区分等级。 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 ‛,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清末,以珊瑚、水 晶、料珠等取而代之。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帽准作 为装饰,其质多用玉,更有的以翡翠珠宝炫其富贵。这种 小帽,即为明时六合一统帽,《枣林杂俎》记:‚清时小 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 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
5、围巾:穿衬衣和氅
衣时,在脖颈上系一条宽 约二寸、长约三尺的丝带, 丝带从脖子后面向前围绕, 右面的一端搭在前胸,左 面的一端掩入衣服捻襟之 内.围巾一般都绣有花纹, 花纹与衣服上的花纹配 套.
6、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
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形成高 贵的装饰品。文官五品、武官四 品以上均佩朝珠,以琥珀、蜜腊、 象牙、奇楠等料为之,计108颗。 旁随小珠三串,佩挂时这边戴一 串,那边戴两串,男子两串小珠 在左,命妇两串小珠在右,另外 还有稍大珠饰垂于后背,谓之 ‚背云‛,官员一串,命妇朝服 三串,吉服一串。贯穿朝珠的条 线,皇帝用明黄色,在下则为金 黄条或石青条。
三、女子服饰
• 清代女装由于“十从十不从”之故,存满汉两 式。满族妇女着长袍,汉族仍以上衣下裳 或下裤为主,并互相影响。
1、满式女服
• 满族女子常服 为长袍、马甲 、马褂等
(1)、长袍
①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 袖口平且大,圆领、右衽 、捻襟,有五颗纽扣,长 可掩足。②长袍有二式, 衬衣和氅衣,衬衣无开禊 ,氅衣左右开禊至腋下, 且纹饰华美。③长袍衣领 较低,后逐渐加高,无领 时在颈间围一条围巾。④ 开始腰身极为宽大,后腰 身渐收。⑤领托、袖端、 衣裾都镶嵌各色边缘。镶 滚是清女装装饰的重要元 。素,后期有“十八镶滚“
4、云肩:这是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云肩形似如意,披在肩上。其
式样较早曾见于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和金代的《文姬归汉图》, 元代永乐宫壁画中也曾出现,敦煌壁画供养人像上更留下众多形象资料。 明代已见于士庶女子之间,可作为礼服。清初妇女在行礼或新婚时作为装 饰,至光绪末年,由于江南妇女低髻垂肩,恐油污衣服,遂为广大妇女所 应用。
7、饰品:有花冠般的钿子,
寒冷季节戴的遮眉勒,也有模仿 汉族妇女的步摇钗。耳饰满族妇 女传统习俗是一耳戴三件耳饰, 遗留下来的耳饰有两大类:耳环 及耳坠。戒指非常华美,手镯、 衣物、饰品工艺技术高超。 指甲套,也是满族妇女特有的饰 品之一,多在指甲套上镶上各种 珠宝或以金银制成。佩饰,除了 传统的玉佩、香囊、荷包外,受 到西方外来文化影响也开始挂起 怀表,出现了烟袋、火鎌袋、眼 镜袋等饰品。服饰上往往配有华 美的钮扣,这些钮扣不但可以固 定衣物,还兼具装饰的作用。
(2)马褂:款式有挽袖(袖比手
臂长)、舒袖(袖不及手臂长)两类。衣 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与男式马褂差不 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 饰.
霞帔
清代命妇礼服霞帔是宋代以来妇女的 命服,随品级的高低而不同。《格致 镜原》引《名义考》中称:“今命妇 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 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 帔。”明代霞帔就是这种形式。清代 命妇礼服,承袭明朝制度,以凤冠、 霞帔为之。清代霞帔演变为阔如背心, 霞帔下施彩色旒苏,是诰命夫人专用 的服饰。中间缀以补子,补子所绣样 案图纹,一般都根据其丈夫或儿子的 品级而定,唯独武官的母、妻不用兽 纹而用鸟纹。
文官补子
武官补子
4、箭袖
又叫“马蹄 袖”,翻卷自 如,既有利 于御寒也不 妨碍弯弓射 箭。
马蹄袖蟒袍
马蹄袖官袍
5、行褂
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呼 “马褂”。
琵琶襟马褂
6、马甲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 其中一种为“马甲”或称“坎肩”,男女皆着。样式 有大襟、 对襟、琵琶襟等。一般穿在里面, 样式也比较窄小。 清末时, 有把马甲穿在外面的。还有一种多钮扣的马甲,称 “巴图鲁看 坎肩”(巴图鲁是满语,是“勇士”之意)。这种马 甲,四周 镶边,在正胸 钉一横排钮扣,共十三粒,俗称“一字 襟”马甲 ,或称“十三太保”。先在朝廷要官服用,故称 “军 机坎”。 以后,一般官员也多穿着,成为一种半礼服。
清代男子服饰分阶层观之,主要为:
①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 身穿褂、补服、长裤,脚着靴。 ②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 腰长裤,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 荷包、眼镜盒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③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 长裤,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 草鞋。这种服式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
五、服饰纹样
双凤团花纹样
团花纹样
四爪莽图纹样
凤戏牡丹团花
六、清朝时期女子发饰赏析
三、太平天国服饰
清代末年,统治者对外屈辱妥协,对内欺压百姓,使中国处于半独立和不 统一的状态之中。中国人民饱受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欺凌和践踏,纷纷发 动起义。农民革命家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革命,使旧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 高峰,他们改革历法,重视绘画,批判儒家经典,并设计规定了自已的服装式 样与色彩,是第一支拥有自己独特服装的农民起义军。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认为剃发垂辫是“强加给人民的奴隶标记”,于 是开始时着传统戏装(实则唐宋明汉族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 “往来践踏”,并规定“纱帽雉翎一概不用”、“不用马蹄袖”等。在太平天 国永安年间,初步拟定冠服制度,攻下武昌后,“舆马服饰即有分别“,定都 天京(今南京)以后,又作修改,并建立“绣锦营”和“典衣衙”。 男子仍继承汉族传统,认为龙袍不可随意穿用。当时除天王可穿之外,其 他官员须根据场合,低级官员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 员的首服。洪秀全发动起义时曾借上帝之口,称龙为“魔鬼”、“妖怪”,而 后自己穿龙袍时,无法解释,于是以将龙一眼射穿,谓之宝贝金龙来自圆其说, 图案表现上即为一只眼圈放大,眼珠缩小。其它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 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女子着圆领紧身阔下摆长袍。用一块红绸或绿绸扎于腰际,下摆开衩,不 着裙子而直接着肥腿裤。袄、袍等边缘也是镶很宽的边饰,只是较之民女所服 要简洁大方。太平天国女子放开脚,以天足显示解放思想,着布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