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 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 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3.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长/短)焦距的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4.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合作探究】探究一:照相机1.观察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①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②胶卷:相当于光屏;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⑤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照相机结构示意图照相机原理示意图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五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一、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3. 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二、生活中的透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

照相机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的物距是指______和_____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和______ 之间的距离。

2. 拍照时,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_ (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__(远或近),所以照相机的物距____ (大于或小于)像距。

要使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应使照相机离镜头______(近或远)一些;要使投影仪所成的像变大,应将镜头往______(上或下)调。

3.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镜,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投影仪成的像是______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投影仪的物距是指_____和_____ 之间的距离,像距是指______ 和______ 之间的距离。

4. 使用时,投影片离镜头比较_____(远或近),像离镜头比较____(远或近),所以投影仪的物距____(大于或小于)像距。

5. 放大镜是一个______镜,它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6. 实像是由______ 而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______而成。

实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虚像______承接在光屏上(后面两个空选填能或不能)。

7. 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的______ 侧,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分别位于凸透镜____ 侧。

(填同或异)三、生活中的透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 本节重点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知道下面表格中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是解决重点的基础2. 本节难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由光线实际会聚而成,可以用光屏承接,是实像;放大镜所成的像只能通过眼睛看,不能用光屏承接,是虚像。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上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上物理 5.2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石 5.2生活中的透镜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学习过程:【课前复习】1、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 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 作用。

2、作出图中三条光线穿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研学问题一】放大镜: 动手实验:1.摸一摸桌面的放大镜,它是________(凸/凹)透镜。

2. 在纸上放一支笔,用放大镜看一看纸上的笔,观察笔通过放大镜 成的像。

3.纸上有没有笔的像?说明它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___【研学问题二】照相机:1.观看照相机成像原理图:(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________(凸/凹)透镜。

(2)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 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利用桌面的凸透镜和纸,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 (1)照相机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物大还是小? (2)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3)思考下照相机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学问题三】投影仪(幻灯机)1. 幻灯机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2.比较幻灯片上的图片和所成的像哪个大?3. 思考下幻灯机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4. 思考幻灯机上的平面镜有什么作用?【研学问题四】实像与虚像分别作出下图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得到物体AB 的像,看看有什么不同实像和虚像对比 三、总结:思考:它们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成像的情况不同?四、巩固练习1、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所看到的像是( ) A.鱼的放大的虚像 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 D.实际的鱼2、 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哪个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 )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潜望镜3、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可以看到指纹(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的( )的像。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

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通用7篇)八上《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的特点。

2.理解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教具学具: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导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

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 照相机(结合实物、课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想想做做:结合教材94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是实际存在的进行判断)2.投影仪(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① 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②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③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④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⑤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课前导知透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光学器件。

通过透镜,我们可以实现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功能。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透镜有关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3.运用透镜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透镜是由光学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一类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功能,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凸透镜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凸透镜中间的厚部叫作透镜的中心,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外,两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凹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内,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焦距。

2. 凸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凸透镜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另一面上汇聚或看来汇聚的位置。

焦距的记号是f。

倍率:凸透镜能够将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我们用“倍率”来表示。

倍率的记号是β,β的绝对值越大,物体的形象放大的程度越大。

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三种:实像、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两种:虚像和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眼镜就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矫正视力;放大镜也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形象。

3. 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凹透镜同样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焦距:凹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同一面上延长后的轨迹与光轴的交点。

凹透镜的焦距也被称为负焦距。

倍率:凹透镜可以使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倍率的记号是β。

凹透镜的倍率是负值。

成像: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位于焦点以内还是焦点以外,通过凹透镜成像的都是虚像。

(水滴系列)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制作照相机模型,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 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激发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教学难点】1.虚像的成像原理。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学生准备:1. 全班分为四组,收集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资料。

每一组事先按课本P94“想想做做”制作模型照相机,3.上课前每四人发一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本环节目标分析: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生活经验二、新课讲授:本环节目标分析:目标一、认识照相机的成像特点;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照相机成像特点认知序列1.激发学生对照相机的研究的热情,寻找学生的关注点导语:同学们,“镜头”留下美景,同时也记录了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镜头之美”:(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镜头美景和摄像机记录的精彩瞬间,让欣赏感受透镜在生活中的价值,由此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同学们,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想了解照相机吗?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一、照相机(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1.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学生欣赏同时引发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交流、讨论,可能有提出以下物品:学生对照相机、摄影机和摄像头,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对它们会产生以下疑问?[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注:学生可以自主讨论完成一些疑问)。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新旧衔接1.透镜分为和。

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3.科技与透镜,物理与生活凸透镜、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凸透镜。

生活中记录精彩瞬间的照相机的镜头、大家熟悉的摄像头、投影仪的镜头及放大镜都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但它们的成像特点却是不同的。

预学新知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3.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4.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的虚像。

素养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难点)认识实像与虚像的本质区别。

课堂任务1照相机演示实验: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作为镜头,在另一个稍粗的纸筒A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作为胶片,然后将纸筒B套入纸筒A内,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操作: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B,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清晰的像。

解释:(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2)照相机成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和物位于透镜的(填“同”或“异”)侧。

如图所示摄像头,其镜头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它正常工作时()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B.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课堂任务2投影仪演示实验: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解释:(1)平面镜作用:。

(2)投影仪成像特点:、的像。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正立的像,应该(填“正立”或“倒立”)放置投影片。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像课堂任务3放大镜学生实验:如图所示,利用放大镜看邮票,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过程中,看到的字的大小变化情况。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名师引领1、放大镜:已知条件:放大镜的焦距f=20cm问题1:要想看到教材中文字的正立的放大的像,对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有什么要求?问题2:要想使看到的文字的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回答1: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回答2:应增大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

2、幻灯机、投影仪将平行光管前的字母“F”作为幻灯片,探究以下内容:问题3:光屏上的像相对于物来讲,上下左右存在什么关系?问题4: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和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注意:像大于物、像距大于物距。

回答3: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回答4:增大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并减小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

问题5:如何理解平面镜在投影仪中所起的作用?问题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如何改变投影仪到屏幕间的距离?同时如何移动透镜?回答5:平面镜在投影仪中起改变光路的作用。

回答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透镜下移以减小物距。

三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例题1、幻灯机的幻灯片插在凸透镜的焦点后面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f和2f之间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幻灯机答案:倒倒立、放大、实像例题2、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照,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照相机离人_____些,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f以外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照相机。

新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人教版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体验凸透镜成像1、用凸透镜观察近处(书上的字)物体,2、用凸透镜观察远处(大屏幕的字)物体,调节凸透镜与眼睛的距离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3,思考:用同一个凸透镜看到不同的像可能与有关【一】组装照相机模型,小组合作探究照相机成像特点并记录。

(使用蜡烛时注意安全)1、照相机主要结构:镜头、暗箱、底片、快门、光圈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照相机的底片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

2,照相机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用手指遮挡住部分镜头还能得到完整的像吗?与之前的像有什么不同?。

【二】小组合作探究投影仪成像特点并记录。

1、投影仪主要结构:镜头、螺纹透镜、平面镜、玻璃板、灯泡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屏幕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距大些还是物距大些?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一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1、放大镜(放大镜的实质就是一个凸透镜)2,投影仪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和物体是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实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的像虚像特点:(能,不能)用光屛接到的像。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导入1. 目标•了解透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及使用方法•能够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 预习回顾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光的传播规律。

•什么是光的传播方式?•光是如何在直线上传播的?•什么是折射定律?•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二、新课讲解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定义:透镜是由具有一定曲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界面组成的光学元件。

•分类:透镜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属性进行分类。

2. 凸透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特性:凸透镜中心厚, 边缘薄;正面是球面部分,背面是平面部分。

•使用方法:凸透镜可以使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称为焦点。

3. 凹透镜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特性:凹透镜中心薄,边缘厚;背面是球面部分,正面是平面部分。

•使用方法: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没有实际焦点。

4.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是一些例子:•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都需要使用凸透镜或凹透镜。

•放大镜:放大镜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使得看起来更清晰。

•照相机:相机中的镜头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以便拍摄清晰的照片。

•望远镜:望远镜使用透镜来放大远处的物体,使其看起来更接近。

三、小结•透镜是由具有一定曲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学界面组成的光学元件。

•根据形状和属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汇聚到焦点上,而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

•透镜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和望远镜等。

四、作业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眼镜的原理是什么?2.凸透镜的焦点是什么?如何确定?3.请列举几个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其他的透镜应用呢?请写出你的观察和猜想,并与同学们分享。

六、课堂练习请阅读以下描述并回答问题:A同学拿着镜子走到窗前想照一张自拍照,但发现自己的脸被扭曲了。

他把镜子拿远一些发现自己的脸又恢复正常了。

问题:镜子是什么透镜?被扭曲是因为什么原因?提示:照自拍照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是凸透镜。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3.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预习概念1.凸透镜:中心较厚,两侧较薄的透镜,能使平行光线汇聚;2.凹透镜:中心较薄,两侧较厚的透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3.透镜的规律:平行光线经透镜后汇聚(或发散)到一点,称为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课堂导学1. 引入透镜是一种能够将光线折射和聚焦的光学元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透镜有许多实际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关于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心较厚,两侧较薄的透镜,它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

这个点称为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称为前焦点和后焦点。

根据透镜离物体和像的远近,凸透镜又分为凸透镜的放大透镜和凸透镜的缩小透镜。

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中,都使用了凸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图像。

另外,眼镜也是一种应用了凸透镜的产品。

3. 凹透镜凹透镜是中心较薄,两侧较厚的透镜,它能够使平行光线发散。

凹透镜同样有前焦点和后焦点,但与凸透镜恰好相反。

凹透镜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在一些摄像设备中使用凹透镜来调节景深,以及在某些照明装置中使用凹透镜来扩散光线。

4.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到一点。

这个点称为焦点。

透镜的成像过程可以用光线追迹法来描述。

光线追迹法是通过画出光线经过透镜后的路径来确定透镜的成像情况。

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中,如果物体在透镜的前焦点处,通过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

如果物体在透镜的后焦点处,通过透镜的光线将会汇聚。

凹透镜的成像与凸透镜相反。

如果物体在凹透镜的前焦点处,经过凹透镜的光线将会汇聚。

如果物体在凹透镜的后焦点处,经过凹透镜的光线将会发散。

四、小结在本节导学中,我们了解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应用,并理解了透镜的成像规律。

透镜作为光学元件在许多光学仪器和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2、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不同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自主学习】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成像在暗箱中的上。

被照物体离相机的镜头较,成、的像。

2、投影仪的原理: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投影片离镜头比较,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的像3、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能成、的像。

4、实像与虚像:(1)实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而成,光屏承接,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侧;(2)虚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而成,光屏承接,物和虚像在凸透镜的侧;【合作探究】一、观察照相机的成像◆ 活动1:(1)通过自制的相机模型,你观察到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参考课本P94)(2)通过自制的相机模型,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3)如果景物离你的相机模型太近,你还能观察到像吗?。

二、观察投影仪的成像◆ 活动1:(1)通过教室用的投影仪,你观察到的像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2)通过教室用的投影仪,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三、观察放大镜的成像◆ 活动1:(1)你观察到的像是不是倒立的?是放大?等大?缩小?(2)若要使观察到的景物变得更大,你应怎样做?反之则应怎样做?。

(3)若放大镜离观察物太远,像是否有变化,是怎样的?四、实像和虚像的区分u 思考:综合以上三个活动,你所观察到的像有什么异同点?在观察放大镜成像时,能否用纸或光屏承接到像?照相机和投影仪呢?。

【达标检测】1、以下物品,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穿衣镜B、投影仪C、照相机D、放大镜2、下列仪器正常工作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汽车后视镜D、投影仪3、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应()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4、在下列事例中,一定能看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的是()A、欣赏鱼缸中的鱼B、看电影C、看电影D、看到小孔成像5、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置的塑料贺卡上,人看到水滴下的字是()A、等大的实像B、等大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6、下列几种情况成实像是()A、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B、从河水中看到游鱼C、从投影仪的屏幕上看到大草原D、从放大镜中看到蚂蚁7、用投影仪放映投影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有一只小虫子正好落在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A、几乎无影响B、画面上有只小虫子C、现在有小虫子但不清晰D、画面变得模糊。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
【目标导学】
知识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生活中的透镜应用举例、、。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胶卷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3、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凹面镜的作用是螺纹透镜相当于,平面镜的作用是
4、我们要想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插。

5、放大镜成像。

6、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立的。

7、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光线或光线的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接收,都是立的。

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光路
四、
【展示质疑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所给同学听听吗?
五、
【能力检测】
当堂训练
1、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投影仪(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3、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4、实像和虚像的主要区别。

六、
【课外拓展】
完成课本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七、
【星级评价】
自评☆☆☆ 他评☆☆☆ 师评☆☆☆ 及时订正△。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及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获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及流程:一、用5分钟时间详细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填空: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作用.2、如何判断手中的透镜是何种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照相机的-----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凸透镜后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5、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_____,像是____、_______的。

6、要想使照相机成的像大一些,应该怎么办?______________7、投影仪使用时,物体(投影片)离投影仪比较__________,成的像离镜头比较_____,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8、放大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9、实像是___________,虚像是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探究:照相机成像的特点1 、作图2、归纳总结:照相机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像●探究:投影仪成像的特点1 、作图2、归纳总结:投影仪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像。

●探究:放大镜成像的特点1 、作图2、归纳总结:放大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像镜头物距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达标练习1、窗台上放着装着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2、下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3、一天,摄影爱好者小明外出摄影,不慎将镜头上溅上了一个小泥点,你认为这样会对他拍出的照片有什么影响?4、有些商品是有时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识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的像。

3、知道如何区分实像和虚像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预习巧导航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 ____的_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_____相当于光屏。

2、幻灯机、摄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 _____的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幻灯片是______,银幕是光屏,为使观众看到正着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

3、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 _____的___像、要使看到的像大些,应让放大镜_____________。

4、实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 。

虚像是。

课堂深探究知识点一:照相机1、阅读教材P94-95 照相机。

(1)仔细观察图5、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 、_____立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2、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知识点二:投影仪1、阅读教材P95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对照实物,(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

学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

课堂导学:
1、照相机(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

(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成像特点: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

(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

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

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

(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

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

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

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在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时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汽车的后视镜
4、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同步练习: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
8、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9、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10、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12、填空题:⑴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1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15、按照题目要求作图(2)如图(乙)所示,S
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 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