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学习培训心得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学
习培训心得三篇
篇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心得体会
9月参加集团安排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书中所介绍的7个习惯,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培训主题了,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佘老师的诠释让我得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领会其中的含义。
这本书于1990年就出版了,二十六年前对于信息激增的今天来说实在已经太久远了。
然而,当我们系统地重温这七个习惯的时候,还是能够有一些新的领悟的。
这本书第一章就讲到,要由内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转变思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改变之门”需要你自内打开,敞开你的心灵,“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同时,书中还讲到“品德为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
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
正如William George Jordan曾说过: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出真正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
人的品质比他的言行更具说服力,品质好的人即使不能说也不会道、不擅长交际,也会赢得信任。
比如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招聘单位越来越看注应聘者的人品,因为他们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而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需要时间和复杂的条件下养成的。
一个好的企业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好品格的员工更加容易认同这些
正确的价值观。
而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崇尚阳光,尊重生命,正是体现了对品格的尊重。
摩托罗拉也提到:保持高尚的操守,对人永远尊重。
品格良好的人具有正直、成熟以及富足的心态;能力强的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
个人要在任何领域真正实现高效能,必须同时具备高尚品格与能力。
能均衡发展这两个元素的人,才能成为值得被信赖的人。
价值观是什么?它是我们对人、事、想法、原则的重要性及优先顺序的认识,是自我选择的信念与理想。
当一个人感知或确认自己的信念是真实的、可靠的,那他就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原则是自然法则或基本真理,它独立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诚、自制、质朴、勇气、同情心、贡献、公正),是人类良知的一部分,每一个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则来塑造的,原则控制了一切!虽然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唯有原则才能真正主宰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只有我们将行为的“价值观”能结合到原则的层次,将使我们的适用性更宽广、格局更大、内心里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趋于一致。
只有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并且有足够的智慧来对二者作出区分,人才会活得少一点忧虑,多一点充实。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确立她的价值观和使命的,以此为基础制定管理规则,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
程序假设员工是傻瓜,教员工作正确的事,它是企业工作的路线图,要对员工多加以训练;而制度则假设员工是坏蛋,防止员工做错事,是惩戒的标准。
没有规则就马上行动当然会提高企业效率,但也会带来执行面上的盲目。
预测未来虽然很难,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却十分必要。
一位有价值的经理人,也一定要去探寻和坚守心中最神圣的原则,提炼出自己
的价值观。
选择要服务于一家企业时,首先要判定这家企业的原则、价值观和使命有没有违背你内心神圣的原则,取得认同,否则将难以维继;反之,一个与企业原则和价值观相违背的员工,自然也是要被清除出组织的。
佘老师让学员们写出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时,许多同事一时间很茫然,可能是还没有弄清楚命题,我想佘老师的意思应该主要是想让我们弄清楚: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品格是我想拥有的?我记得当时自己写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命里至少要有三五个知己等。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养成了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七个好习惯,即使你一早就很明白,也要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地开始行动吧,习惯是知识、技能与意愿的融合,关键是你想要做(意愿)。
七个好习惯是实现个人与人际关系高效能的途径,而其精髓不仅仅体现在每一个习惯,更蕴藏于各习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先后顺序上。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一直以为所谓的主动积极是不计一切代价,主动行动,最终达成结果的一个过程,也一直以为自己是主动积极的典范,时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其实本不是这样的逻辑。
主动积极的本质是内心拥有选择的力量。
主动积极的人是一个拥有内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
当我们遇到外界刺激的时候,被动消极的人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自己的喜怒哀乐受控于外界刺激和他人;而主动积极的人面对刺激时会将刺激与反映之间拉开距离,利用人的四大天赋来做出选择和回应。
最有感触的是公司在管理和流程上所做出一些规定,经常凭
感觉(自我意识)做出负面的回应,却没有再经过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这一过程做出判断和回应,没有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
积极主动是源于价值观和原则做出的自我的选择,采取主动,并承担自我选择的责任。
实践积极主动的人会从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
积极主动的另外一个层面是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即专注和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最近付总讲坦诚,我想坦诚也是需要勇气的,更是积极主动的一个方面,对团队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地去思考,坦诚地自我剖析和进言,我想一个企业有这样的文化,员工和管理者有这样的品格,企业何愁不能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其实我们我祖先们早就教育我们这一理念了。
孔子也说过三思而后行,正是要运用人的四大天赋做出刺激的回应过程;佛学里也讲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就是教我们要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负面,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快乐的人生。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终为始,是心智创造先于实际创造,点燃生命的热情。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撰写着自己的人生剧本。
原以为这个词的意思是抛却以前的烦恼和事件,从现在做起开始新的旅程和目标。
人应该有一个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把握前进的方向。
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
有其它的决定。
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用右脑去思考,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
佘老师的讲解令人深有感触,思考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生命里到底真正想要和珍视的是什么,生活中到底以什么为重心,我要在我的墓志铭上留下什么。
许多人埋头苦干,却不知所为何来,到头来发现追求成功的阶梯走错了方向,却为时以晚。
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的目标,并拟订目标的过程,澄明思虑,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
还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
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及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门时,哈佛大学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没有目标人士占27%,后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士占27%;目标模糊的人士占60%,后来维持温饱的人士占60%;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士占10%,后来成为社会中上层的人士占10%;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人士占3%,后来成为各界成功人士3%。
本书中第一章的最后援引了艾略特的一句话或许道出了真义: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时间管理有诸多的著作,核心内容不外乎时间管理矩阵。
我们总是被各种力量所左右,我们总是随波逐流……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
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要事第一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要事第一也就是余世维口中的“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也类似于现在管理界中常常强调的“目标导向”(Objectives-Oriented),即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
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行起来未必如此,需要巨大的定力、自制力和勇气。
但是,书中提到的一个建议倒是可以试试,就是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宣言。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语。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人际交往有六个模式,即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舍己为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欢喜即是双赢的结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曾经有本畅销书的名字就叫《双赢》,在这本书中提到,人应该有富足心态,也就是认为世界上的资源足够让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发挥能量的空间,其他人的成功并不会降低你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这种原因,每个人都应该在事业上把对方看成自己的伙伴,与对方合作,而不是对抗。
李光耀说过:拥有阳光已经足够。
双赢思维做为一个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养成一种习惯,却需要正直、诚信、成熟、知足的双赢品格和远见灼识。
同时我想在中国,双赢还需要一定的勇气。
如“国粹”之一的麻将,规则是一个人和了,另外三家都要赔银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护好自己的牌,即使自己不和,也不要让别人和,独善其身或好聚好散。
在本区域团队红黑牌游戏时,发现多数团队成员在乎的是输赢而非最终的结果,但最终,赢者还是明白了双赢的真正含义,也明白了修复被伤害了诚信,成本最大。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独立、信任和互赖,双赢关系的建立需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诚实、正直的品德,用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来充盈你的情感帐户。
生活是一个舞台,而不角斗场,我们所要做是,人人都养成双赢思维的习惯,共建双赢的规则和体系,让双赢体系存在于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朋友中。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知彼解己有两层意思,即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正确合理表达自己的,让别人了解你的真正意思。
首先,每个人在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对方的表达,真心实意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不至于曲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引发对方的防卫心理。
其次,依从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则和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
听过和知道是两回事,知道和明白是两回事,明白和理解是两回事,理解和运用是两回事。
沟通的四个基本原则:专注、完整、接纳、同理心;沟通的五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沟通分五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
美心、爱心;沟通分四个层次:忽视、假装、选择、留意;
沟通又有四个误区: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想当然。
真正的倾听是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的,而真正的表达则以品德与感情为基础。
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则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听翟鸿燊教授讲“高品质沟通”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中国人造字很伟大,繁体的“听”字,即耳听为王,用眼睛去听,用心去听。
沟通效果:内容传递信息,占7%,语气语调传达感觉,占38%,身态传达态度,占55%。
可见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世界上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叫“身态语言”,专门研究人的肢体动作传递出人的内心的想法。
所以,我常鼓励代表尽量多地去拜访客户,面对面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才能事半功倍地达成目标。
也常与代表进行绩效面谈,而不是只用貌似高效的电子邮件。
我想一位企业领导对下属的考查亦应当多采取这样的沟通方式。
而同时,更重要的,表达也不一定要非要修练什么高深的技巧,在品德和感情的基础上保持理性,一定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中国人一向以含蓄为优点,八十年代高仓健式的深沉冷峻还一时审美标准,似乎身体语言是中国人的弱项。
我们知道了身体语言在沟通中的效果,更应该善加利用,成为我们有效沟通的有力工具。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精髓是珍视差异,按中国的成语说就是求同存异,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合作”,每个组织都在强调“团队精神”,统合综效其实是双赢思维与知彼解己的行动版本,在有了双赢思维作为思想基础和知彼解己作为沟通准则后,
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组织行为也就水到渠成了。
合作中有一点很重要,也就是善于体察、学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智慧,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团队中最聪明的一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统合综效谈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练出第三种远胜过你我个人之见的办法。
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 1//2),也不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或更多)。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现实世界里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
经常会看到销售人员业绩差时,会“聪明“地找很多理由,而优秀的团队成员会相互检讨,总结改进计划。
一个好的团队一定会有争论,但是争论之后就会很认真的执行,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什么方案也拿不出来。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统合综效的习惯尤为重要。
“团队”二字,拆解开来即一个口才的人对着一群有耳朵的人说话,也说明团队里沟通的重要性。
优秀团队的特征之一即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如唐僧师徒四人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才能和个性,也常有不同的见解,但他们的目标是坚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终他们达成了目标。
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一定是一个坚定的目标管理者,比如唐三藏。
本区域是一个稳定的团队,业绩也在每年稳步增长,这个团队的一大特征就是
互相尊重和相互信任,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处事风格,利用葛兰·帕克团队成员行为模式测试时四种不同类型的人都有,在决策上,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可以坦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我想,这正是统合综效习惯使然。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不断更新是前六个好习惯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更新身体、心智、精神和社会情感,只有和谐地发展自己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产能,才能保证其余六点习惯的履行和实施效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也才能保持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关爱自己、提升自己,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提醒我们的经理人们,珍惜生命,开始尝试着高效管理你的工作,摆脱压力人的局面,多一点时间乐山乐水,陶冶情操。
人生最高明的投资策略莫过于在生理,心智,心灵及社会情感方面,从日积月累的进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长空间,也协助了他人成长。
以上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符合成长规律,由以“你”为核心的依赖,到以“我”为核心的独立,再到以“我们”为核心的互赖,由个人领域走向公众领域,由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这就是“成熟模式”。
其实这七个习惯的许多原则早已深入人心,存在于人们的良知与常识中,但是你要做出你的选择,决定要由内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那就转变思维,马上行动吧。
拿本书中最后一段话结束此学习总结: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在实践和增强实践能力中找到平衡点,就能够创造有效能,有意义而且充满祥和的人生……为自己,也为后世子孙。
20XX年10月10日
篇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学习心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
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
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以终为始”这一种习惯。
一、“以终为始”的定义
如果你认真走过上述的心灵之旅,那你已经短暂触及了内心深处的某些价值观,也引起了你的对生命的思考。
当我们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嫉妒之心荡然无存;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当我在墓碑旁遇到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可追溯到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
这样,不但可以对面前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毕竟人生旅途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发现自己牺牲了许多更宝贵的东西。
上至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平头百姓、凡夫俗子,无一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势力或更高的声望,可是却常常被名利蒙蔽了良知,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
所以,明确真正的目标很重要,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实践使命。
如果梯子搭错了墙,那么每一次努力都不过在使我们更加远离正确的方向。
只有先定目标,才能劳而有获。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它很可能与你原来设定的目标大相径庭。
这样看来,我们梦寐以求的名利、成就和财富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所要的。
若能先定目标,你的洞察力会大大改善。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葬礼上有人问死者的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遗产?”对方回答:“他什么也没带走。
”
5月日汶川发生的大地震,许多房屋成了废墟,而牛汉希望小学却巍然屹立,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对生命的尊重,留给人们是更多的思考。
“以终为始”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先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
要想创建一个先进班集体,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制定好班级奋斗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
提高工作效能还有四个核心价值源泉: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是否拥有个人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