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八年制《生理学》第三版---绪论
![八年制《生理学》第三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370bedabcd126fff6050bf2.png)
2.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反射(reflex)分为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和非条件反 射(unconditioned reflex)。
3. 反射弧—— 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构基础
二、体液调节是一种较为原始的调节方式
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生或形成与 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
2.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yo transfer,IVF-ET) 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第一篇 绪 论
Chapter 1 Introduction
掌握:
学习要点
1. 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的定义 2. 体液调节、神经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系 3. 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别、功能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的异同
熟悉: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生理学的研究层次,立足局部把握整体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living body)
❖ 新 陈 代 谢(metabolism)
❖ 兴 奋 性(excitability)
❖ 适 应 性(adaptability)
❖生
殖(reproduction)
一、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
❖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0a29be65ce050876321379.png)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生理学》 CHAPTER 5 RESPIRATION
![《生理学》 CHAPTER 5 RESPIRATION](https://img.taocdn.com/s3/m/683e3f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哮喘
哮喘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 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
病因
与遗传、环境因素(如过敏原、空气 污染物)等有关。
症状
包括喘息、胸闷、咳嗽等,通常在夜 间和清晨加重。
治疗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使用吸入性糖 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药 物。
肺癌
肺癌
起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
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详细描述
平喘药是一类能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气道炎症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慢性喘 息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平喘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抗炎药
总结词
用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呼吸道肿胀 。
详细描述
抗炎药是一类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 轻呼吸道肿胀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 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抗炎药包 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呼吸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对呼吸的认识
未来呼吸系统研究展望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动物和人体的呼吸 现象,逐渐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对呼吸系 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为呼吸系 统疾学的发展,人们对呼 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
,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
03
此外,血液中的氧气分压也会对呼吸产生影响,当氧气分压降 低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吸入更多氧气
。
呼吸的代谢调节
呼吸的代谢调节是指通过能量代谢对呼吸系统进行调节的过程。
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参与代谢过程,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二 氧化碳,此时呼吸系统会进行相应的调节以满足代谢需求。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1a71440740be1e650e9a67.png)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9036学分: 4性质:必修课教学学时:春、夏学期或秋、冬学期,生理学共80学时,每周授课4学时,自学4学时, 10周。
预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教材:《生理学》管茶香莫书荣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机能学实验》罗自强管茶香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一、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要求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生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之一,与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和做好医疗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科学态度、信息处理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医学临床护理实践需要定向学习,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手段,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录像播放与虚拟实验室实验进行。
2.本课程学习主要形式卫星实时播放课与课件自学相结合,辅以网上实时和非实时答疑、网上BBS讨论。
课件自学由学生根据教学周历表要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3.课件(1)自主学习型网络课件;(2)播放型讲课课件。
4. 提供网上在线学习资源(远程教育学院生理学课程网站)。
5.其它: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网站()6.网上实时答疑安排:实时答疑次数实时答疑周次实时答疑时间答疑组织1 10 学院在网站上另行通知在答疑时间内,学生自行进入学院网站的课程答疑室参加答疑7.生理学学时安排周学时为8,授课10周,合计80学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章:掌握内环境与稳态、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人体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掌握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基本原理。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96841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d.png)
《生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分别称为胞质受体和膜受体。
6、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DG、cGMP、Ca2+。
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7、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成为兴奋-收缩耦联。
10、极化(polarization):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2、血液凝固(bloodcogulation):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c3b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0.png)
《生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和作用。
(2)掌握人体各大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理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生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新陈代谢过程。
(2)神经肌肉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和生理调节。
2、教学难点(1)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3)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的整合和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实验法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引入临床病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人体生理功能相关的有趣现象或问题,如为什么人在紧张时心跳会加快、为什么饭后容易犯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2、细胞生理学(30 分钟)(1)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2)详细阐述细胞的物质转运方式,如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
(3)介绍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神经肌肉生理学(30 分钟)(1)讲解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2)阐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和机制。
(3)分析肌肉的收缩机制,包括肌丝滑行学说。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生理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3d0b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7.png)
•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生理目录•循环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01绪论定义任务古代生理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和实验,积累了一些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经验性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解剖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描述性向实验性转变。
17-19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奠定了实验生理学的基础;随后,神经生理学、消化生理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世纪至今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手段不断更新,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生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医学的基础学科生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医学提供了关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知识和理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02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非脂溶性物质或带电离子顺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运方式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膜泡运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03020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心肌的收缩特点:全或无式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对细胞外液钙离子依赖性强平滑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与肌浆网钙离子释放03血液生理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比重、粘滞性、渗透压等,这些特性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血细胞生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输血原则04循环生理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 2 3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血管生理血管的分类和功能血流阻力与血压的维持微循环与物质交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05呼吸生理肺通气原理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01肺通气动力02肺通气阻力03气体交换与运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bf02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5712984254b35effd3456.png)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红细胞的破坏
三、白细胞生理(略)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三)白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四)白细胞的破坏
四、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四)血小板的破坏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2—4次课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程名称
生理学
年级
05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
教师
专业技术
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
大
学时
7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骨骼肌的细微结构、骨骼肌收缩原理与过程、骨骼肌收缩形式及负荷概念。
[难点]1.生物电(AP、RP)产生机制;
2.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
分配备注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结构
(一)脂质双分子层
(二)细胞膜蛋白质
(三)细胞膜糖类
二、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单纯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
(二)在体(活体解剖)实验法
(三)慢性实验法
五、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六、学习生理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二、生殖(reproduction)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01e75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c.png)
《生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人体生命活动是最基本的特征是()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正确答案)C.兴奋性D.应激性E. 能量代谢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正确答案)D.血液E.组织液3.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A.神经调书(正确答案)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免疫调节E. 以上都不是4.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迅速、精确、短暂(正确答案)B.作用迅速、广泛、短暂C.作用迅速、精确持久D.作用缓慢、广泛、持久E.作用缓慢,广泛短暂5.在负反馈描述中,错误的是()A.是反馈调节的一种B.在机体调节中作用突出C.使生理功能相对稳定D.反馈作用使原作用增大(正确答案)E.反馈信息与原信息相反6.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肌肉收缩的强弱B. 刺激的大小C. 阈值的大小(正确答案)D.神经冲动的频率E.腺体分泌的多少7.内环境稳态是指()A.化学组成恒定不变B.化学组成相对恒定C. 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理化性质相对恒定(正确答案)E.理化性质绝对稳定8.下列活动变化属于抑制的是()A.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心率慢,心肌收缩力变弱(正确答案)B.增加吸入的CO2,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疼痛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D.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运动时,骨骼肌收缩9.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正确答案)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远D.胞吐作用E.胞吞作用10.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顺浓度差跨膜扩散的过程属于( )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正确答案)C.主动转远D.胞吐作用E. 胞吞作用11.Ca2+由终池到肌浆中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C.依靠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正确答案)D.主动转运E.胞吐作用12.Ca2+由肌浆运回到终池中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C.依靠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正确答案)E .胞吐作用13.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哪种物质转运的方式()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胞吐作用E.胞吞作用(正确答案)14..单纯扩散、易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A.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正确答案)B.均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C.均为耗能过程D.均为不耗能过程E.均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侧转运15.细胞内的K+向细胞膜外扩散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正确答案)C主动转运D胞吐作用E.胞吞作用16.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正确答案)C.跨膜电位D.局部电位E 局部反应17.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A.动作电位(正确答案)B.静息电位C..跨膜电位D.局部电位E.局部反应18..静息电位从-70mv变化到-100mv的过往称为()A 极化B.去极化C. 超级化(正确答案)D.反级化E.复极化19.静息电位从-70mv变化到50mv由过程称为()A.极化B.去极化(正确答案)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20.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流是()A.K+外流B.Na+内流(正确答案)C.Na+外流D.Cl-内流E.Ca2+内流21.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递质释放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局部电位E.动作电位(正确答案)22.关于阈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静息电位绝对值小10-20mv.B.只要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可诱发动作电位C.一次阈下刺激不能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D.阈电位是指使钠通道大量而迅速开放的临界膜电位E.阈电位是指引起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正确答案)23.具有正常兴奋性的肌组织在接受了一个刺激后发生了收缩反应,说明该刺激是()A.电刺激B.化学刺激D.阈下刺激E.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正确答案)2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传导,描述错误的是()A.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B.衰减性传导(正确答案)C.双向性传导D.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E.有“全或无"现象25.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B.肌小节(正确答案)C.肌纤维D.明带E.暗带26.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K+B.Na+C.Cl-D.Ca2+(正确答案)E.Mg2+27.在肌管系统中,兴奋一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A.肌质网B.终地C.三联管(正确答案)D.纵管E横管28.给予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高频率刺激时引起的收缩是()B.强直收缩(正确答案)C.等长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和等张收缩29.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A.KHC03/H2CO3B: K2HP4/KH2PO4C.NaHCO3 /H2CO3(正确答案)D.Na2HPO4/NaH2PO4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30.形成血压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阳离子是()A.Na+(正确答案)B.K+C.Ca2+D.Mg2+E.Cl-3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最主要的是()A.白蛋白(正确答案)B.免疫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纤维蛋白E.非免疫球蛋白32.血细胞比容是指( E)A.红细胞和白细胞容积之比B. 血细胞和血管容量之比.C.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D.血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正确答案)33.正常人的血浆的PH为()A.6.35~6.45B.7.05~7.15C.7.35~7.45(正确答案)D.7.65~7.75E.8.35~8.4534.下列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0.9%NaCl溶液(正确答案)B.10%葡萄糖溶液C.1.9.%尿素溶液D.20%甘露醇溶液E.0.9%葡萄糖溶液3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正确答案)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细胞总渗道压36.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A.Na+减少B.血浆白蛋白的减少(正确答案)C.血浆白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减少E.血紧球蛋白增多37.组织液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正确答案)B.蛋白质含量多C.Na+含量高D.K+含量高E.Cl-含量高38.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A.内因子和蛋白质B. 叶酸和蛋白质C.维生素B12 和蛋白质D.Fe2+和蛋白质(正确答案)E.Ca2+和蛋白质3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A.血液凝固B.溶血C.脆性增加D.凝集E.叠连加速(正确答案)4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肾和肝B.肝和脾(正确答案)C.骨髓D.淋巴结E.肺41.某患者无明显创伤皮肤却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A.红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C.中性粒细胞减少D.淋巴细胞减少E.肝功能障碍42.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缺乏()A.纤维蛋白B.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正确答案)C.凝血因子D血小板E.白蛋白43.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IIB.VIIC.IXD.XE.XII(正确答案)44.月经血不容易凝固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数量减少B.缺乏凝血因子C.子宫含纤溶酶原激活物较多(正确答案)D.子宫能合成分泌肝素E.子宫的组织因子含量低45.体重为50kg的正常人,其血量为()A.2.5LB.4L(正确答案)C.5LD.6LE.7L46.甲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不含的凝血因子()A.IIB.VIIC.VIII(正确答案)D.XE.X II47.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含抗A凝集素)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 A型B. B型C.AB型(正确答案)D.O型E.无法确定48. Rh阳性是红细胞膜上含有()A.C抗原B.A抗原C.B抗原D.E抗原E.D抗原(正确答案)49.心率是指()A.心脏跳动的次数B.心脏跳动的节律C.每小时心脏跳动的次数D.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确答案)E.心脏跳动的快慢50.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是()A. 60-100次/min(正确答案)B.60-100次/sC.10-120次/minD 100- )20次/sE.40一60次/min51.有关心率生理性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安静时比运动时慢B.幼儿比成人快C.女性比男性快D.安静时运动员心率比一般人快(正确答案)E.交感神经兴奋时加快52.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历时最长的是()A.房缩期B.射血期C.充盈期(正确答案)D.等容收缩期E.等容舒张期53.心室射血的动力是()A.心房肌收缩B.心房心室肌同时收缩C.心室肌收缩.(正确答案)D.心室肌舒张E.心房肌舒张54.房室瓣关闭于()A.心房收缩期末B充盈期末C.等容收缩期末D等容舒张期初E.等容收缩期初(正确答案)55.心室内压力最高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末(正确答案)B.射血期末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56.心室血液充盈主要靠的是()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正确答案)C.血液的重力作用D.骨骼肌的收缩作用E.呼吸作用57.第一心音发生在()A.房缩期,标志心房开始收缩B.房舒期,标志心房开始舒张C.室缩期,标志心室开始收缩(正确答案)D.室舒期,标志心室开始舒张E.以上都不是58. 第一心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心室肌收缩B.房室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正确答案)D.动脉瓣开放E.动脉瓣关闭59.心排出量是指()A.每博输出量B.左右心室排出的总血液量C.每一分钟一侧心室泵出的血量(正确答案)D.心房流入心室的血量E.每分钟左右心房流入心室的总血液量60.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正确答案)B.心室收缩末期的内压C.大动脉血压D.心房内压E.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61.下列情况可使心排出量增加的是( C )A.迷走神经兴奋B.心率超过180次/minC.心肌收缩力加强(正确答案)D.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减少E.动脉血压升高62.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A.K+内流B.K+外流(正确答案)C.Na+内流D.CI-内流E.Ca2+内流63.,心室肌细胞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比较最显著的区别是()A.去极化幅度大B.去极化速度快C.没有静息期D.复极化时间长,拥有平台期(正确答案)E.都有峰电位6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形成的机制是()A. Na+内流和Ca2+内流B. CI-内流和K+外流C. Ca2+内流和K+外流(正确答案)D. Na+内流和K+外流E. Ca2+外流和K+内流65.自律细胞自律性形成的基础是()A.静息电位增大B.阈电位降低C. 0期去极化速度快D.去极化幅度大E. 4期自动去极化(正确答案)66.心脏的正常起博点是()A.窦房结(正确答案)B.结间束C.房室交界D.房室来E.浦背野纤维67..兴奋在心内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心房肌B.房室交界(正确答案)C.房室束D.心室肌E.浦肯野纠维68.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舒张期长于收缩期B.同步收缩C. 刺激没有落在收缩期内D.刺激落在舒张期内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正确答案)69.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A.较兴奋前高B.较兴奋前低C .无超常期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正确答案)E .有效不应期缩短70.房室延搁的意义是()A.确保心房和几心室不会同时收缩(正确答案)B.有利于心房将血液挤入心室C.有利于心室血液充盈D.有利于心室射血E.以上都是71. 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血液回流B.进行物质交换(正确答案)C. 调书体温恒定D.贮存血量E.维持动脉血压72.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B.乳酸C.缓激肽D前列腺素E. 腺苷(正确答案)73.下列不属于淋巴循环的功能的是()A.淋巴液回流B.回收蛋白质C.吸收脂肪重要途径D 具有组织灌流作用(正确答案)E.清除组织中的细菌,具有防御功能74.静脉回流速度主要取决于()A.心肌的前负荷B.心肌的后负荷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外周动脉压与静脉压之差E.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正确答案)75.发生右心衰时,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正确答案)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降压D. 淋巴回流受阻E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76.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可反映心脏的射血能力B.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C可反映静脉回流速度D.是临床上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E.正常值为4~12mmHg(正确答案)。
《生理学》课程标准
![《生理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9131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e.png)
《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生命过程的学科,涵盖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2. 了解人体生命过程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具备分析、解决生理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细胞生物学: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新陈代谢: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的过程;3. 血液循环:掌握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血压形成和调节机制;4. 呼吸与消化:了解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气体交换和消化吸收的过程;5. 神经调节: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了解感觉传递和运动反射的过程;6. 内分泌调节: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7. 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实践操作,学会运用生理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理学现象;2. 组织实验课,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生理学现象;3.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生理学原理的理解;4.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介绍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准确、熟练,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分析合理;3.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六、教学支持与服务1. 提供生理学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2. 定期更新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3. 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学习辅导。
《生理学》重点——超准
![《生理学》重点——超准](https://img.taocdn.com/s3/m/fb247d9e770bf78a65295460.png)
《生理学》重点——超准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指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反馈调节分为两类:⑴正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
意义: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⑵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和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在维持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及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
3、阈值(阈强度):能使机体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4、血浆: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出的上清液。
5、血清: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清凉透明的液体。
6、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的百分比。
7、血浆渗透压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8、血浆晶体渗透压具有保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平衡,维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生理作用。
9、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的生理作用。
10、红细胞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11、血沉:以第一个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血沉。
12、第一心音:主要是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以及心液冲击动脉管壁振动而产程的,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13、第二心音:只要是由动脉瓣关闭,大动脉中血流减速和室内压迅速下降而引起的振动,标志着舒张期的开始。
14、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升高达到最高值(100~120mmhg)15、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压下降到最低值(60~80mmhg)16、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17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18、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流遇到的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
其影响因素:博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血管容量。
19、中心静脉压;通常把心房内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正常值:6~10cmh2o影响因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肌收缩力、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重力和体位。
20、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O2和CO2气体交换的过程。
《生理学》答案
![《生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4a6f280b4c2e3f57276371.png)
生理学模拟题1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CA.肌肉收缩强弱B.腺体分泌多少C.刺激阈大小D.动作电位幅度E.阈电位水平2.机体内环境是指B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E.淋巴液3.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到-110mV称为BA.极化B.超极化C.复极化D.去极化E.除极4.有关肝素抗凝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A.去除血Ca2+B.与抗凝血酶Ⅲ结合C.抑制凝血酶D.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大量释放TFPIE.抑制血小板聚集5.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EA.收缩压B.舒张压C.心室作功D.外周阻力E.心输出量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是AA.反射B.神经分泌C.反馈D.负反馈E.正反馈7.从房室瓣关闭到动脉瓣关闭的间隔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BA.心房收缩期B.心室等容收缩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心室等容舒张期8.动脉瓣关闭标志EA.心房收缩期开始B.心房舒张期开始C.心室收缩期开始D.心室舒张期开始E.心舒期末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BA.快速充盈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缓慢充盈期末D.房缩期E.等容舒张期末10.血浆与组织液相同的是EA.血浆胶渗压B.凝血因子C.15%葡萄糖浓度D.白蛋白浓度E.血浆晶渗压1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分界限是BA.因子X激活前B.因子X激活后C.凝血酶形成后D.纤维蛋白形成前E.血管内外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CA.去极化速度快B.复极化快C.复极化2期缓慢D.有锋电位E.有不应期13.左心衰竭时可致BA.动脉血压高B.肺水肿和肺淤血C.显著肝脾肿大D.下肢水肿明显E.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14.窦房结是心跳起搏点的原因是 DA.静息电位低B.动作电位无平台期C.0期去极化速度快D.传导速度最快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15.对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BA.胃液B.胰液C.小肠液D.大肠液E.胆汁16.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BA.Na+B.Ca2+C.K+D.乙酰胆碱E.ATP17.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的AA.分压差B.溶解度C.分子量D.呼吸运动E.呼吸道口径18.平静呼吸时,呼气末的胸内压C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大气压 D. 低于肺内压 E.高于肺内压19.关于肺泡表面张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A.促进肺扩张B.占肺回缩力的1/3C.降低肺的顺应性D.使肺顺应性增大E.防止肺萎缩20.大量出汗后,不会引起机体DA.失水B.失盐C.血浆渗透压升高D.ADH释放减少E.浓缩尿21.引起渗透性利尿的因素是EA.大量饮低渗性水B.静脉大量注射生理盐水C.大量饮茶水D.静脉大量注射5%葡萄糖溶液E.静脉大量注射甘露醇溶液22.当眼视远物时,平行光线能聚焦于视网膜上主要调节活动是DA.晶状体变扁平,瞳孔缩小B. 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C.两眼会聚,晶状体变凸D. 晶状体变扁平,瞳孔扩大E.两眼会聚,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23. 听觉感受器位于 D P264A.鼓膜B.前庭C.半规管D.耳蜗E.球囊24.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DA.多次换神经元B.在丘脑换元C.弥漫性投射到皮层D.产生特定感觉E.易被药物阻断25.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DA.升高血糖B.使中性粒细胞减少C.使血小板增多D.促进蛋白质分解E.激素允许作用二.名词解释(30分)1.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2分)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生理学》读后感
![《生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ef33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4.png)
《生理学》读后感《生理学》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科学著作,它详细地描述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体的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生理学》中,作者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对于呼吸系统的介绍让我了解到肺部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心脏是如何进行循环输送血液的。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人体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珍惜。
在阅读《生理学》的过程中,我也对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对于饥饿感和饱腹感的产生机制,对于疼痛感的传导途径,对于睡眠的调节机制等等。
这些知识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掌控感,也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除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了解,通过《生理学》这本书,我也对一些常见疾病和症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也让我对身边亲友的健康有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阅读《生理学》,我也对人体的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对于高原反应、热应激、运动适应等生理现象的产生和调节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自己在特殊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对一些极限运动和特殊职业的人有了更多的敬佩和理解。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生理学》,我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人体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我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珍惜自己的身体,也能够更好地帮助身边的人保持健康和幸福。
《生理学》复习题
![《生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17e03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9.png)
《生理学》复习题《生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兴奋性3.阈强度4.内环境5.内环境稳态6.反射 7.反馈二.填空题1.体液是人体内总称,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
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称为,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为。
2.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是细胞液,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有..,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称为。
5.反馈可分为两类,在机体内为数最多的是反馈,它在维持机体内环境起重要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A.新陈代谢B.兴奋性C.生物节律D.适应性E.生殖2.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A.兴奋B.兴奋性C.抑制D.适应性E.反射3.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4.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A.阈值B.动作电位C.阈电位D.反射E.反馈5.机体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B.淋巴液C.血浆D.组织液E.体液6.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A.恒定不变B.相对稳定C.随机多变D.绝对平衡E.以上都是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B.反应C.反馈D.反射E.抑制8.不属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的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E.受体9.自身调节的特点是A.调节幅度大B.调节的范围比较大C.需要激素的参与D.调节的灵敏度不高E.以反射的形式进行10.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A.血液凝固B.排尿反射C.体温调节D.射精E.分娩11.某患者,男,32岁。
20分钟前因车祸发生左上肢骨折而出血。
该患者急性出血后最先出现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体温调节四.问答题1.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易化扩散2.主动转运3.钠泵4.受体5.静息电位6.极化7.动作电位8.阈电位9.兴奋-收缩耦联二.填空题1.细胞膜转运物质常见的方式有,,,。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fc8a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a.png)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99a13d0b4e767f5bcfce05.png)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绪论、细胞、血液、循环)1.绪论解释下列名词:生理学新陈代谢兴奋性兴奋抑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兴奋性是指活细胞,主要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 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受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
抑制: 受刺激后,组织或机体活动减弱或变为相对静止.焦虑和精神恍惚会使身体机能减化,导致抑制.是与兴奋相反的生理现象.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
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
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问答题1)阐述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阶段)构成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细胞,由许多不同的细胞构成器官。
行使某生理功能的不同器官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器官系统。
整个身体就是由各个器官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
因此,生理学研究可以从分子和细胞、器官和系统、整体三个水平进行。
这三个水平的功能又是紧密联系的。
(1)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这个水平主要是指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各种细胞的特性决定着各器官的功能,例如,肌肉的功能是由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的、腺体的分泌功能是由腺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的。
从细胞的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在多数情况下,需将某种组织细胞从整体取下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其功能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1130 学年学季:20182单项选择题1、激活胰蛋白酶原的酶是().胰脂肪酶.胰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激酶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相对不疲劳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双向性3、关于肺总量的描述,错误的是().以上描述都正确.是肺活量与功能残气量之和.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4、下列肌肉中,受意识支配的是().胃环行肌.胃纵行肌.食管上段肌.幽门括约肌.小肠环行肌5、属于非化学性信息传递的是().缝隙连接.经典突触.激素对把器官的作用.曲张体.神经-肌肉接头6、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甲状腺激素.孕激素.胰岛素.肾上腺激素.雌激素7、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脑脊液.组织液.血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8、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哪一途径实现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盆神经.壁内神经丛.抑胃肽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激素.运输O2 和CO2.缓冲pH.缓冲温度.运输铁10、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和衰老的红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产生抗体.释放组胺.参与生理性止血.释放细胞毒素11、突触前抑制产生是由于突触前膜().产生超极化.递质耗竭.释放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12、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现象称为血小板(). B. 释放.激活.聚集.凝集.黏附13、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1000~20000Hz. 2000~20000Hz. 200~20000Hz. 10000~20000Hz. 20~20000Hz14、肺泡通气量是指(). F. 用力吸人的气量.以上说法都错误.每分钟进人肺泡的新鲜气体量.每次吸人或呼出的气量. .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5、近球细胞的功能是().感受小管液中NaCl浓度的变化.感受小管液中K+浓度的变化.释放血管紧张素.释放肾素16、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吸收.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判断题17、激素作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别称为靶细胞、靶组织和靶器官。
. A.√. B.×18、最大可听阈是指能引起听觉同时还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 A.√. B.×19、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 A.√. B.×20、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A.√. B.×21、蠕动是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共有的运动方式. A.√. B.×22、维生素A缺乏时由于视紫红质的分解减少面引起夜盲。
. A.√. B.×23、糖和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需要耗能,因此,肠壁本身缺血、缺氧时,会出现消化不良. A.√. B.×24、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内,不论给予多么强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心肌细胞膜任何反应。
. A.√. B.×25、肾小管各段均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所以尿中没有糖. A.√. B.×26、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 , 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A.√. B.×27、听神经冲动提供了所应用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波形的信息. A.√. B.×28、所有消化器官的运动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调节. A.√. B.×29、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食物中缺少碘所致. A.√. B.×30、支气管平滑肌存在β2受体和M受体. A.√. B.×31、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 , 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A.√. B.×32、跨膜电位是由于膜两侧的可动电荷不平衡所造成的 , 这是由于离子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两种机制的结果. A.√. B.×33、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水平。
. A.√. B.×34、细胞膜的超极化意味着兴奋. A.√. B.×35、甲状腺功能低下,血中T3、T4降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A.√. B.×主观题36、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为___参考答案:肺泡II型细胞,二软脂酰磷脂酰胆碱;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37、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称为_______。
参考答案:反射38、突触前抑制指通过_______型突触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的突触传递过参考答案:轴突-轴突;下降39、机体接受刺激后所出现的体内代谢和外部活动的变化,称为_______。
参考答案:反应40、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_______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参考答案:收缩41、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在其冲动沿轴突传出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元,这种抑制称为_______。
参考答案:回返性抑制42、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被称为_______参考答案:静息电位43、突触后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这些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______参考答案: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44、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 , 其中的红细胞即聚集成簇 ,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参考答案:红细胞凝集45、心力贮备是指_______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参考答案:心输出量46、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_______,女性约为___参考答案:3.5L;2.5L47、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和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参考答案:ATP48、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称为。
参考答案:血压49、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
参考答案:CO250、蠕动是指空腔器官平滑肌的_______,形成食物团块前面舒张后面收缩的一种向前推进性的波形运动。
参考答案:顺序性收缩51、液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是指一种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 , 其基本内容是 : 膜的共的为基架 , 其中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参考答案:脂质双分子层52、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被称为______参考答案:视野53、测定基础代谢率应注意哪些条件?参考答案:答:测定基础代谢率要求机体保持基础状态,也即人体在清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静卧、空腹(禁食12h后)及适宜温度(20-25C)时的状态。
清晨、空腹是为了排除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清醒、安静和静卧是为了排除睡眠、肌肉活动和精神活动因素的影54、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其有何意义?参考答案:答: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通常将测定的基础代谢率的实际数值同正常数值比较,如相差士10%~15%之内,属于正常范定是临床诊断某些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重要辅助方法。
55、小肠为什么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参考答案:答:小肠之所以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主要决定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①在小肠内,塘、蛋白质它的吸收面积大。
因为小肠黏膜具有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最终使小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增加约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在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因而具有足够的吸收时间。
56、简述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参考答案:答: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成为突触。
末梢→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炮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Cl-等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57、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参考答案:答 :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 , 由于局部膜去极化的影响 , 引起电压门控Ca2 +通道开放 Ca2通道亚单位结合 , 通道开放,允许 Na + ,K + 跨膜流动 , 使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随之阈电位激活电压门控 Na + 通道而爆发动作电位。
58、简述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1)P波:是代表左右心房的去极化。
(2)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
(3)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4)PRIüJ期(或PQ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传到心室,并滞时,PR间期延长。
(5)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6)STA:代表心室已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各部分之间无电位差,曲线回到基线水平。
59、试述当无效腔显著增大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答:当无效腔明显增大时,可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加强。
这主要是由于无效腔的增加,使肺泡通气高,造成动脉血降低、PC02升高,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加强。
P02降低和PC02升高都可引起呼吸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引起延髓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加深加快。
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使呼吸运动加强。
PC02下降主要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精选文库60、简述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答:一种化学物质被确认为神经递质须符合下列条件: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该递质的前体兴奋冲动到达时,该物质能释放人突触间隙;③该物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摄取等⑤用该物质的特异性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可加强或阻断其突触传递作用。
61、简述 ABO 血型的分型原则。
参考答案:答:ABO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的凝集原A与凝集原B的情况而将血液分为 4 型。
凡红B 型;A 与 B 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 AB 型 ; A与 B 这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 , 则称为O 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