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是指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制定的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战略布局。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布局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第一个重要战略布局。
这一战略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建设,即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另一个是民生建设,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内外联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民生建设方面,中国将继续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第二个重要战略布局。
这一战略布局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各种体制问题和政策障碍,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而制定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权力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创新。
三、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第三个重要战略布局。
这一战略布局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制定的。
202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逐步实现
实施干部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干部在不同岗位和地区间的交流锻 炼,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整体功能。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营 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反腐败斗争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01
要清醒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保持
数字经济发展
互联网内容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 体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据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 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06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 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 各个方面。
严明党的纪律
坚持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规定,对违反 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鼓励党员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露和纠正自身的缺点和 错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各类媒体、文化活动等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各领域、各环节,推 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 制。
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结合
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广泛开展道德实 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理解和认同。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企业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平衡的小康社会。
人的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即是题中之义,更是前提条件,因为人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只有人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万物,反之,将失掉全部。
过去的几年里,我县在“展开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纲》,作了踊跃有利的试试和探究,并获得了明显的成绩,2000 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有五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一个乡荣获省体育特点乡称呼,一批基层单位和个人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集体和个人,体育人口不停增添,民众体育意识有效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宽泛展开,民众性体育比赛热喧闹闹,竞技体育水平大幅跃进,向国家和省市运动队、学校输送了包含王成意、江浩俊、卢文华、康雄伟等在内的一大量优异运动员。
一、实行“五搞”战略,鼎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展开我县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宁波市全国城运会体育贡献奖得主的支点在哪里?41%的体育人口,雄厚的民众体育基础。
目前,我县人民民众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等观点深入人心,在清早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停增添的同时,利用晚间、白天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的人数在不停增添,锻炼的对象也日趋全面,有由老人和孩子向中青年人群发展的趋向。
昨年是实行《全民健身计划大纲》二期工程第一阶段承前启后的一年,因为年初非典的影响,民众体育活动遇到必定影响,但广大民众的健身意识也因非典而空前高涨。
昨年到现在,我县在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以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中心,县体育中心和13 个体育单项协会为依靠,举办形式各异的大小民众体育活动 140 余次,参加民大家数达到 30 万人次。
各种集体活动的展开,极大创建了全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气氛,创建了全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时机,同时丰富了全县民众业余文体生活。
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导下,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经济方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包括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特别是要解决一些突出的经济问题,如贫困问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环境问题等。
同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要实现逐步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等。
经济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利益。
政治方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民主法治和政府的良好执政。
具体包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主监督的能力。
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是政治目标之一,要解决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化方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具体包括要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社会方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感。
具体包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要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推进,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平衡处理。
总之,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需要不断努力的,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
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一定能够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特征析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特征析理十六大报告科学地作出了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这是十六大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设计,从战略目标到战略阶段,从战略重点到战略措施,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启动理性思维,进行理性思考,全方位审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看到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还可以看到它全面推进、重点推进、积极推进、稳步推进的战略特征。
这里,就其“四进”的战略特征分别从战略规定和战略依据两方面作出分析,以深入理解十六大报告所确定的这一重大主题。
特征一:全面推进战略规定——看战略目标的规定性。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六个更加”从一般的规定性上清晰地规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全面推进的目标特征。
有一般就有具体。
接着,江泽民在报告中又具体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目标内容。
这就是经济上的“三个力”——经济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政治上的“三个权益”——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上的“三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生活上的“三个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四个“三”具体而全面地勾勒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目标特征。
战略依据——看战略目标确立的前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性特征是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确立的前提——总体达小康决定的。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描述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在进一步大力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发展体系,建设多样性繁荣发展空间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首先,在国家的引领下,以提高国民幸福感,实现共同繁荣为企业新使命,发动全社会开展深度贫困治理。
全国中央片区开展了脱贫攻坚行动,有效地推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其次,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支撑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优化改善,推进改革开放,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和实体经济竞争力,推动发展综合效益持续提升。
此外,本期在内生性发展方面,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实现了民营企业政策年和内生性创新,帮助企业改变发展方式,以增强战略优先性和国家竞争力。
此外,今年还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廉洁政治和生态文明发展。
总之,正如当前正处于十四五时期,中国由于高度重视小康的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此外,小康社会建设不仅针对于贫困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还要加快产业升级,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人口素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领域的现代化,这一战略布局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
一、全面建设经济现代化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
全面建设经济现代化要求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下功夫。
首先,要改革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
最后,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全面建设政治现代化政治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证。
全面建设政治现代化要求我们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党的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
再次,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最后,要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
三、全面建设文化现代化文化建设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
全面建设文化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的深度融合。
最后,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正义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要深化社会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三步走战略、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低水平 的、 3.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 ________ 不全面 的、发展________ 很不平衡 _______ 的小康。
பைடு நூலகம்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
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 生存资料消费的满足,而发展资料消费还没有 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 还有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1.“三步走”战略具体内容
第三步
(已实现) (已实现)
第二步
第一步
从1981年到 1990年,国民 生产总值翻一 番,解决人民 的温饱问题;
到21世纪 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 到20世纪 到中等发达国 末,国民生产 家水平,人民 总值再翻一番, 生活比较富裕, 人民生活达到 基本实现现代 小康水平; 化。
1981 1990 2000
2020建党100年 2050建国100年 年
第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步
第三步
总体上达到 小康水平
2、两个100年的目标
(1)建党100年(1921——2020) (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建国100年(1949——205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已实现已实现1981199020002020建党100年2050建国100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两个100年的目标1建党100年19212020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建国100年194920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三步走,小康社会
“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大广 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 大花园! 场、大花园!”位于西部的一个贫困县 豪情万丈” “豪情万丈”。 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 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不 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 实现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
如此,大多数人不禁有这样或那样的 如此, 疑问:在中国当前的现实里,作为“总体 疑问:在中国当前的现实里,作为“ 目标”的小康究竟是谁的小康? 目标”的小康究竟是谁的小康? 虚高的 GDP后面 又有多少人是学无所教、 GDP后面,又有多少人是学无所教、劳无 后面, 所得、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住无所居, 所得、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住无所居, 又如何能说达到小康呢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 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 ‘‘三步走’’的发 三步走’’ 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87年10月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 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1981~ 1981~1990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温饱问题;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1~2000 1991~2000 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 本实现现代化。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 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 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 基本标准
案例5-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发展的新战略
案例5-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发展的新战略案例内容: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从战略学的角度看,这一目标贯穿21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全过程,标志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新阶段,体现我国发展战略的新结构,蕴含我国发展战略定位的新概括。
发展战略的新阶段从邓小平同志1979年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到2002年十六大报告系统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过程反映出我国发展战略的演变轨迹。
其中,”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根本要求,标志着两个不同的战略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其形成的基本依据除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一般规律,直接依据源于合乎实际的现状定位。
这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围绕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以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为指导,在对现状进行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同志当初提出”小康水平”时,就是把它与现代化相联系来进行战略定位的。
他指出:”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
党的十二大对这一定位作了定量表述:”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三大对这一战略定位的表述相对完整,这就是著名的”三步走”战略,”小康水平”是其中的第二步目标。
党的十四大重申了”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
在这一时期,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共同制定了《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把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纳入过程控制。
按照这一标准,从20世纪90年代起小康实现程度平均每年推进5.36个百分点,比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速度每年高0.73个百分点。
经测算,1990年,我国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46.32%;到2000年,”小康水平”的16项指标有13项指标按时完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几大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几大提出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发展目标体系。
正确理解其“全面”的科学内涵,对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实现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奋斗目标,努力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民主政治的扩大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深入,实现国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向“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迈进。
报告同时还强调,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还比较落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处于世界后列。
20世纪末,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世界中下等国家收入水平,因而是低水平的。
第二,我们已达到的小康,是“总体上”的,而不是“全部的”,即有约占75%的人口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国农村还有3000万人口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城镇还有2023万人生活困难。
同时,我们已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只偏重物质上的消费,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全面小康水平所要求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我国现阶段,不同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因而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
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所以有必要经过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在我国于20世纪末达到总体小康之后,党和国家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全面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的发展阶段,使目前这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逐步达到比较高水平的(人均GDP3000美元)、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发展平衡的(不同阶层、城乡、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小康的发展阶段。
第5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 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 康水平
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人民 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基本实现现 代化
“十九大” 速递
新征程: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 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幸福生活哪里来?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当今“小康社 会”概念是邓 小平同志在 1984年3月对 日本首相中曾 根康弘的谈话 中首先提出。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步 1980-1990
第二步 1990-20世纪末
第三步 21世纪中叶
国民生产总 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2006.3.徽县5岁儿童被电击昏,截掉左手,验血铅严 重超标,经检查共有368人血铅超标,其中14岁以下儿 童149人.污染源为该县有色冶炼公司 被黑灰覆盖的树叶
5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 到57.3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部署
(二)“十三五” 基本特征
• 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 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 挑战。
(三)“十三五”指导思想
(一)“十二五”重大成就
1、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 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经济实力
• • • • 指 标 GDP(人民币) GDP (美元) 占比 人均GDP 2010年 39.8万亿 6.04万亿 9.2% 4394$ 2014年 63.6万亿 10.36万亿 13.3% 7485$ 上中等收入 3976-12275 4086-12615 高收入 12276 12616
(五)新的目标要求
1、经济中高速
•
•
两个翻一番
产业中高端
•
•
消费贡献大
户籍城镇化
•
•
农业现代化
创新型国家
2、生活普提高
• • • • • 就业较充分 服务均等化 教育现代化 收入差距小 贫困人口少
3、素质文明高
• 梦观深入人心: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主义广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五大发展理念
1、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 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思想结晶
•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
• 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五大发展理念
2、是决胜纲领的灵魂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 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和路线规划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和路线规划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步伐。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已经成为了全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主要探讨这一战略和路线规划。
一、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社会源自中国古代思想,意为社会温和而安定,民不怨天不尤人的社会。
在现代,小康社会往往指的是经济完成了转型,全民都能过上相对富足而健康的生活,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一定年限,教育和文化水平普及。
中国现在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指导方针。
实现小康社会,有赖于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经济、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二、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中国未来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出的,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健康平安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公正且安全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生活得舒适、乐意、安全。
2. 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践行依法、公正、早期回馈的发展理念,维持持续健康发展。
3. 公平贡献的社会服务:国家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和公共品,如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
4. 改革创新的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发展,成为科学和创新的中心,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5. 强大的军事防御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现代化且高效的国民安全体系和防御力量,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三、小康社会的发展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好的路线规划。
中国政府已经拟定了一系列战略和路线规划,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1. 经济发展:在五年规划中,中国马不停蹄地在推动经济转型并保持高速增长,努力优化城市化规划和不断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这一直到2049年,国家的中期目标和远期规划都是要继续坚持经济改革,推动以质量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现代化。
2. 保障就业:当前,国家一直保持着就业的高水平,这也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根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在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发表的公报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并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10万亿美元"门槛的经济体。
公报重申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
措施如下: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发展的眼光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1世纪中叶
CO N T E N T S
01
小康的相关概念
02
“三步走”战略
03
人们生活的变化
目
04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录
05
结语
06
致谢
人们生活的变化
人们生活的变化
身有新衣
•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这差不多三十年时间里, 中国人的穿衣标准仅限于中山装、建设服,还有 军便服和工作服,服装颜色也是以蓝、灰、黑以 及军绿色为主。夏天是白衬衫加蓝裤子,连穿裙 子的女性都不多见。当时主要是因为轻纺产品匮 乏,市场供应紧张,人们购买成衣或布料都需要 布票。
居住环境对比
人们生活的变化
交通便利
• 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 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自行车了,中国 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 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 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过去路都是人们走出来的泥路,一到下雨天, 便泥泞不堪,让人难以前进。那时候人们只有自 行车,在这样的路上,困难可想而知。现在,一 条条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经济条件 比较好的人家在上面开小车兜风,是一种享受。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 体”大扶贫格局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三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降低污染排放。
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怎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1.经济: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动摇。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发展环保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⑦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大家作主的权利。
③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制约和监督机构,实行听证制度。
④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府做到执法行政,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
3.文化:①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②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③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明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让人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程度。
4.生态文明:①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发展保护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目标1.引言1.1 概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和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一环。
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意味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人民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指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实现小康。
在经济领域,要实现全面小康就需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发展的成果更加均衡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社会管理方面,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是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的分配结果。
在经济上,要实现居民收入水平合理增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存环境。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有全面、全方位、全覆盖的发展成果,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的领导,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结构进行介绍和说明。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采用分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
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
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
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
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
[1](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
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
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
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
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
[2]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缺陷认识的日益清楚,推动发展转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首先,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最终表现为效率低下,产出的比率不高,通常都是以很高的代价获得相对较少的收获,甚至有的时候得不偿失。
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发展道路的升级,是一种更高明的“经济”手段。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不断萎缩,而可再生资源的发展能力也受到了限制。
这时就需要转变资源观念,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
然而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优化结构,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
调整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也是不断提高经济质量的路径和方法。
从政府的层面上说,应该通过政策和法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引导市场自觉走上更有效率的方向。
其次,降低消耗,保护环境。
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准则就是资源消耗的降低和对环境的保护。
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利用资源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改变是必然的代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瓶颈,这时就需要政府从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立场去重新认识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一般被理解为经济上的进步或者直接落实到物质生活的改善,所以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内容。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仅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同样重要。
发展不单单是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
未来中国社会变革依然推进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中更应该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科技与人文并重。
(二)转变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条件。
从源头上来说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然而造成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有多个,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优化产业的关键是在发展新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再造。
大三产业不仅是服务,也是价值的创造者。
随着当代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创造财富的宽阔道路。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点是科技技术进步,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一条可行之路。
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只是个别机构的事情,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事情。
从全局和长远考虑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这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差不断拉大的差距。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凸显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西部也有所发展,但是发展特别缓慢,这就要求创新发展思想,走出以往的简单扶持和产业转移的思路,让中西部落后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3]三、在文化繁荣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健全完善的公共的文化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首先,以公共财政为支撑。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由国家和社会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场所。
政府是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大主体,它的目的是通过有力的财政支撑,建立一个普及全社会的服务体系。
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个人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其次,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
”公益性文化单位是国家建设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最后,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
要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把社区的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的规划当中。
[4](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社会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支撑。
要用科学的态度啦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继续保护和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
(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号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树立文化自觉我们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软实力。
二是要对我国现有文化成就和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三是要求党员承担起戒护额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的任务,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要求的提出和我国的国内状况是分不开的。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的。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是很低的,我们是发展中国家。
所谓不全面是指: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有较大的差距,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长短不一。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小康社会的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发展水平。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因为我国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的问题。
提高政治发展水平是因为我们党的干部清廉和亲政问题。
不少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比较紧张,他们的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5]建立小康社会,过小康的生活,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向往。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化,让美好的小康社会真正的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来,实现千百年人们的梦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将是光辉夺目的篇章。
参考文献:[1]李士坤.小康中国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2]牛先锋.小康文化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10[3]张冠梓.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科学发展实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4]李世坤.小康中国新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5]高立志.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及其建设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