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最全版)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得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2。

止痛:药物治疗。

3。

物理治疗。

4。

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6。

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

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

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得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得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

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

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李彬妹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本科室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患儿,对照组90例患儿,观察组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儿科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健康知识达标率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总费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和并发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总费用、增加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总页数】3页(P161-163)
【作者】李彬妹
【作者单位】414500 岳阳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G479
【相关文献】
1.手足口病快速评分表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2.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3.健康教育路径在手足口病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4.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5.临床路径在进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疱疹性咽峡炎演示课件

疱疹性咽峡炎演示课件

06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康复期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
患者需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 控制。
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使用温盐水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进行漱口,有助于减轻口腔不 适和预防感染。
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口 腔和咽部不适。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
疱疹性咽峡炎
汇报人:XXX 2024-01-22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及风险评估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 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 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有助于判断病毒感染。
病毒分离培养
血清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可取患者咽拭子或粪便 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鉴定病毒类型。
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 抗体IgM和IgG,有助于 诊断及判断感染时间。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病 毒核酸,具有快速、灵
敏、特异的优点。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发病原因
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包 括柯萨奇病毒A1-6、8、10、22 等亚型,也可由埃可病毒、EV71 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性
流行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 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全年均可发病,但春夏季为高发季节 。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以1-7岁多发 ,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口腔医学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医院单病种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目录一、小儿支气管肺炎 (2)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5)三、慢性萎缩性胃炎 (8)四、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1)五、急性肾小球肾炎 (14)六、急性肾盂肾炎 (16)七、原发性高血压 (18)八、脑出血 (22)九、肛瘘 (26)十、疱疹性咽峡炎 (29)十一、肝硬化腹水 (31)十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3)十三、过敏性紫癜 (47)十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9)十五、带状疱疹 (52)十六、病毒性心肌炎 (54)一、小儿支气管肺炎(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

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

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

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疱疹性咽峡炎》PPT课件

《疱疹性咽峡炎》PPT课件

13
❖ b、多形性渗出性红斑 :是一种自限性皮肤病.主要 特征为突然发病,有紫红色皮疹,对称分布。其中以 重症型即粘膜一皮肤一眼综台征(Steven-Johnson综台 征)为最重,口和眼出现严重炎症患者感到口内烧灼感, 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水疱可很快破裂形成红色溃疡面, 并伴有严重口腔内疼痛,不久溃疡面即覆盖上一层灰 色膜,这些病变也可扩散到喉、咽部黏膜,甚至累及 气管、支气管,眼部改变表现为眼痛,出现双侧结膜 炎,并见有小水疱,眼睑肿胀眼内有脓性分泌物,使 上下眼睑黏合在一起。个别病例也可出现虹膜炎或全 眼炎。
整理课件ppt
12
Otitis externa: herpes zoster
❖病毒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
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整u理nt课s件ynppdtrome或称Hunt综合征)。
整理课件ppt
5
整理课件ppt
6
❖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 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 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 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 周围绕以红晕。
整理课件ppt
7
Acute lymphonodular pharyngitis. Small papules are present on the soft palate and fauces.
及愈后的听力障碍、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 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或称Hunt综合征)。
整理课件ppt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抗病毒药物。

2.镇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超声、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镜检查;(2)相关免疫缺陷检查如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1.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等,用药时间为7~10天。

2.镇痛药物:如有疼痛,予以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甲基泼尼松龙等,适用于疼痛显著或高龄、面颈部等易于产生后遗神经痛者,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7天,早期使用。

32 咽峡炎(小儿)临床路径

32 咽峡炎(小儿)临床路径

咽峡炎(小儿)临床路径一、咽峡炎(小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咽峡炎(ICD-10:J0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病诊断要点为: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咽峡,是指咽部垂直面的一个环形结构,上面为悬雍垂与双侧软腭游离缘,下面为舌根,左右面为腭舌弓、腭咽弓,这四面结构共同构成了一个环状狭窄部分,称为咽峡。

咽峡炎以病毒感染为主,细菌和其他病菌亦可引起,也可并发和继发细菌感染。

临床以咽峡部明显充血为特征,部分可见咽峡部疱疹和溃疡、软腭和悬雍垂水肿,表现以发热、咽痛为主,可伴有头痛、肌痛、乏力等症,颌下淋巴结常有肿大和压痛,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呕吐、拒食等症,甚至发生热性惊厥。

本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气候剧变的冬春和秋冬之交为著。

1.病史:大多数有着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或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环境卫生条件差、维生素缺乏、胃肠道疾病、口腔不洁、龋病、恶病质、血液病等。

大多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5-7天,较重者1-2周。

2.症状:以发热、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肌痛、乏力等症,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呕吐、拒食等症,甚至发生热性惊厥。

3.体征:咽峡部明显充血为特征,部分可见咽峡部疱疹和溃疡、软腭和悬雍垂水肿,颌下淋巴结常有肿大和压痛4.外周血常规及炎症指标: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增高,血沉亦可增快,核左移。

5.并发症或继发症:部分病例可合并或继发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颈淋巴结炎、肾炎、心肌炎和颅内感染等,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疱疹性咽峡炎PPT

疱疹性咽峡炎PPT

• 2、体征
• 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周 围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 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 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浅黄色或白色假膜。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 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约为1周左右。
辅助检查
•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计数相对增高。病 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 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 病原作出早期诊断。
2.疱疹性口腔炎
• 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病毒所致。多见1-3岁小 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呈现更大的, 持续更久的溃疡。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 在咽部和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 颊粘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治疗
• 1.一般治疗
• 告诉患儿家长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 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居室 通风、多饮水等。
发病机制
• 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粪-口传播。人群间的 密切接触,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用物,飞 沫传播等。
• 传染源:阴性感染者和无病证的带病毒者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 易感人群:4岁以下年龄发病最高
临床表现
•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 夏秋季。
• 1、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 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和惊厥 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 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闹、不愿进食。
• 如合并细菌感染者外周白细胞技数可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 拭子培养可发致病菌。C-反应蛋白和前降钙 素原有助于鉴别合并细菌感染。
鉴别诊断
• 1.手足口病 • 病原体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 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由EV71感 染引起。 • 诊断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 膜上或口腔的 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 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 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 均可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 出现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 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析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45例。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健康教育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确切,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优质护理;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呕吐、咽痛、高热等,查体显示咽部充血,于咽峡部等处可见疱疹,大小为2~4mm,部分破溃形成小溃疡[1]。

近些年来,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给予合理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实施,以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现对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析,研究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选为观察目标,依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45例。

对照组中,女患儿20例,男患儿25例;年龄范围6个月~10岁,平均为(6.0±0.8)岁。

研究组中,女患儿21例,男患儿24例;年龄范围7个月~10岁,平均为(6.0±0.9)岁。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单纯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0.0、B00.1、B00.2、B00.9)。

行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2016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1.各年龄均可发病,原发性单纯疱疹多见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复发性单纯疱疹可见于各年龄组。

2.可有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可有低热、头痛、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与体征。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及口周皮肤可出现成簇小水疱、糜烂与血痂等。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无异常。

5.必要时可根据病损组织脱落细胞光镜检查、病原体检测或分离培养、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6.病程约7~14天,可复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2017修订版)》(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口腔黏膜病学》(陈谦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4版)。

经临床和(或)必要检查符合上述诊断依据,患者本人要求并自愿接受治疗,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1.局部治疗。

2.全身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0、B00.1、B00.2、B00.9单纯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首诊1.必须询问的病史:包括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发热史、口腔黏膜病损史、皮肤病损史、本次发病后的就诊、治疗情况等。

2.必需的临床检查:包括口腔黏膜病损和皮肤病损的检查。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

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科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全)

科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全)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一、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ICD-10:B00.202)(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要点】1.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1-7岁多发。

2.潜伏期常2-4天,常突然发热及咽痛。

热程大都2-4天,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

3.可伴有头痛、腹痛、肌痛及呕吐、咳嗽等症状。

4.病程大多4-6天,偶有延至2周者。

大都预后良好,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但极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合并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5.查体可见眼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有红晕,2-3日后疱疹加剧扩大,不久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

6.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早期以此病为首发,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红色皮疹或疱疹。

7.实验室检查:多数白细胞总数正常。

如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 L)和或中性百分比升高(>80%),静脉血CRP升高(>10mg/dL)及指血CRP(>20mg/L)明显高于正常,可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三)治疗方案1.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双黄连粉针、喜炎平及干扰素等。

2.如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如:头孢硫脒、大环内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3.对症治疗:因咽部疼痛而吞咽困难者可予开喉剑喷喉部、流质饮食及补液治疗。

4.重症病例:如考虑合并脑炎等可应用IVIG(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5.重症患者给予强心、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特殊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轻症为4-7天;重症病程视病情而定。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0.202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咽试子、心肌酶谱;(2)血清柯萨奇病毒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EBV抗体(EBV-IgM)等(3)X线胸片、心电图。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抗病毒药物。

2.镇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超声、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镜检查;(2)相关免疫缺陷检查如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1.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等,用药时间为7~10天。

2.镇痛药物:如有疼痛,予以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甲基泼尼松龙等,适用于疼痛显著或高龄、面颈部等易于产生后遗神经痛者,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7天,早期使用。

疱疹性咽峡炎PPT

疱疹性咽峡炎PPT

• 2、体征
• 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周 围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 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 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浅黄色或白色假膜。 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 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约为1周左右。
辅助检查
•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计数相对增高。病 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 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 病原作出早期诊断。
• 1.一般护理 •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做好呼吸道隔离,
患儿与其他患儿或正常儿分室居住,接触 者应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应避 免空气对流。
• 2.促进舒适 • 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保持口腔
清洁,婴幼儿饭后喂温开水以清洗口腔。 年长儿 饭后漱口。
• 3.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厚,以 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一步升高。为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 浴,及时更换汗液浸湿的衣服。加强口腔护 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体 温超过38.5℃时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 4.保证充足的营养及水分 给富含营养的、 易消化的饮食。
• 5.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剂后注意多饮水,以 免大量出汗而虚脱,高热惊厥的患儿使用镇 静剂后,应注意观察止惊的效果及药物不良 反应。
出院指导
• 1.小儿的居室应宽敞,整洁。室内采取湿式 清扫,经常开窗通气,成人避免在小儿居 室吸烟,保持空气新鲜。
预后
• 1.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本病预后良好。
• 2.疱疹性咽峡炎及手足口病患儿,需隔离2 周避免交叉感染。
• 3.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 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 拥挤的公共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疱疹性咽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疱疹性咽峡炎(ICD-10:B08.5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堂《儿科学》第八版:
1.急性起病;
2.主要症状:咽痛、发热;
3.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位于悬雍垂、咽后壁、扁桃体及临近软腭等处。

口唇粘膜以及手、足、臀等部位无皮疹;
4.根据上述1-3条标准临床诊断或/和咽拭子肠道病毒(CoxA 、B,埃可病毒等)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8.552,疱疹性咽峡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普通病例无需住院,门诊对症治疗,居家隔离。

2.出现高热、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者收入院治疗,标准住院日3-5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肌酶;
4)心电图;
5)咽拭子肠道病毒(CoxA 、B,ECHO等)抗原/核酸检测和或血
清肠道病毒抗体检测。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胸部X光片: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者;
2)腹部超声: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者;
3)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心肌酶有异常者;
4)头颅CT:出现高热惊厥或其他意识障碍者。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吞咽困难者短期予静脉输液支持;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解热镇痛药物和/或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口腔喷雾剂;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病原重叠,个别病例有发展为手足口病风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2.合并扁桃体化脓性感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升高者可给予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如阿奇霉素或1、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5天。

(八)出院标准。

1.咽痛缓解,体温正常,咽部疱疹消退,无呼吸、吞咽困难;
2.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须重复病原学检查,调整治疗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发生病情变化,需给予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疾病进展,发展为手足口病,进入相关路径。

二、疱疹性咽颊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疱疹性咽峡炎(ICD-10:B08.55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5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