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词解读二,符号意识

核心词解读二,符号意识
核心词解读二,符号意识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二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

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新版课标中的第二个核心词“符号意识”。

一、符号与数学符号

1. 符号的世界

所谓符号,通常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它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比如,路口的红绿灯并不具备“灯”的照明功能,而是交通规则的标识;北京故宫、京剧等,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它承载着意义、精神;另一方面它有着能被感知的特定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举例来说,红色的“十”,原本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现在已具有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公认意义,并象征着人道主义精神。

如今,全社会都在使用符号。

先看生活世界,从交通标志到店铺招牌,再到各种商标,符号随处可见。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儿童从小就在不断地感知符号背后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例如,城市里的孩子,看到红底黄色的“m”,就会自动联想到麦当劳。

再看数学世界,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近代数学、现代数学。

因此,符号感、符号意识理所当然受到数学教育的重视。

但是,至少在幼儿园,就已开始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如让孩子选择一个小动物或其他什么,作为个人的记号、标志,贴在自己的储物箱上。无疑,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停留在此水平,敢问,脚下的路迈向何方?

2. 数学符号的特殊性

毫无疑问,儿童在生活中获得了关于符号的认知经验,以及相应的符号意识,对于认知数学符号,会有帮助。但是,相关的生活经验,是否就能自动地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进而形成数学的符号意识呢?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回答: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因为数学符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关于数学符号的特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抽象性、简洁性、普遍性。然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中的符号,同样具有这些特性。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具象的,但它指代的意义都是抽象的,人们之所以刻意设计某一符号,就是为了实现具象与抽象的和谐统一。符号都是简洁的,因为简洁的符号容易记忆、便于识别。符号也都具有普遍性,比如音乐符号,它与数学符号一样,可以不分地域、民族,全世界通行无阻。

同样,数学符号的某些功能,如表述和理解功能、交流和传达功能,以及简化、促进思维的功能,也都是一般符号的功能,这在符号学里都有论述。

那么,数学符号究竟特殊在哪里?

首先,数学符号是精确的、严谨的。这一特性使得与人类其他语言形影相随的含糊性在数学里荡然无存。而其他符号,特别是文化、艺术符号,不仅具有一定的含糊性,而且灵活多变。很多符号,追求新颖、独到而刻意变化,是生命力的体现。然而,符号的多变性,对于数学来说,却是可怕的。数学符号几十年、几百年不变都很正常。

其次,数学符号可以参与运算。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包括向量运算、矩阵运算),从微积分运算到逻辑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如今,“几乎数学的每一个分支都靠一种符号语言而生存” ,几乎所有运算,都表现为符号的推演。

正是由于数学符号的精确、严谨性与可运算性,使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数学思维常常成了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不仅简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符号本身而不去顾及符号背后的东西。

类似地,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也因数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显得与众不同。 3. 略述实践偏颇

看不到或者不了解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难免误导教学实践。这里,略述一二。

其一,几次观摩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针对培养学生符号感的目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引进课堂,并诠释符号的含义。这些课因其轻松、活泼具有观赏性,又贴上了培养符号感的标签,而一度受到追捧。

在笔者看来,由生活中的符号导入数学教学的主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认知经验等,都是可取的。明显的作用是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并创建一个接纳新知识的“港口”,亦即请来了一个同化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然而,过分热衷流行元素,以非数学的符号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一场符号学的普及讲座呢,还是一节数学课?

其二,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特意开发学习材料,组织专项教学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交流的表示方式有:

红 绿 红 绿 红 绿 ……

● ○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

不少关于培养符号感的经验总结,都有大同小异的问题情境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表达,与其说是反映了数学的符号感,不如说是在训练他们发现规律、表征规律。因为学生的各种表示,都只是一种记号,其间反映的符号感与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感类似。这样的符号感小学音乐课也在训练,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拍手节奏(有些变化规律比上面的“灯笼”更复杂),学生想到的大多也是这些记号,数学课何必再去凑热闹呢。

二、符号感与符号意识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认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

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新版课标修改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首先,将“符号感”更改为“符号意识”,意味着什么?

从字面看,似乎“符号感”强调对符号的感觉、直觉和对符号的敏感性,而“符号意识”则突出了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其次,如果将名词看作符号,那么更为重要的是考量符号被赋予的内涵。

显然,课标实验稿刻画了符号感的四种表现,前两种表现被新版课标概括成了一句话。值得注意,新版课标在这句话里增加了“符号表示数”。可以认为它既指用字母表示数,又包括用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数。

按此理解,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从一年级教学第一个数字1就已开始。可见,修改后的表现性刻画,内涵更加全面,也更加贴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

课标实验稿关于符号感的第三种表现“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常有老师问:小学数学有符号间的转换吗?

笔者曾尝试举例回答:

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之和的两倍,习惯上用字母表示为C=2(a+b),以米为单位,当a=8,b=5时,则2×(8+5)=26。

这里,从“周长等于长加宽之和的两倍”到“C=2a+2b=2(a+b)”,再到“2×(8+5)=26”,都是“符号间的转换”。

但多数老师不以为然,他们觉得从文字叙述到字母表示,是数学语言形式的转换,上述恒等变形是分配律的运用,代入求值的过程才是符号间的转换。

同样,符号感的第四种表现“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也有争议:这到底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符号感,或是两者的“合力”?

也有老师认为,“管它是什么,都有作用,都应加以训练,不就完了吗。”

不无道理,非要在“是什么”上争个明白,有时对于教学实践的帮助可能并不很大。

新版课标的解释似乎包含三层意思:首先,符号意识的“对象”是“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其次,符号意识的行为表现,一是能够理解并用符号表示对象,二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再次,扼要表述了符号意识的作用。

当然,对于教学实践工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落实,即“怎样做”。

三、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从何着手?

教学实践研究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回溯式研究,即回顾、追溯曾经的教学经历,从相关经验中筛选、提炼有效策略;二是探索式研究,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或根据新的设想进行试验性、开拓性的实践,以获得新认识、新经验。以下教学对策是从回溯到探索,两条路径结合、互补的产物。

1.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数学符号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符号的用处分为:对象符号(如数字符号、圆周率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

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略写符号(如因为“∵”、所以“∴”)等。下面以数字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为例,说明如何让小学生亲近、喜欢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1)数字符号

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阿拉伯数字符号的经验,其中最为经典的中国式策略就是让学生诵读儿歌,如:1像铅笔,细又长;2 像鸭子,水中游;3 像耳朵,两道弯;4 像小旗,迎风飘;……

实践表明,富有童趣的儿歌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他们记忆字形并掌握书写体。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数的抽象。如:

数学教育家曹飞羽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拨乱反正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实验初期的油印本,5>3的插图是5只小鸡与3只母鸡,尽管画了三条一一对应的虚线,不少学生还是认为“3大于5”。他们的理由是1只母鸡都可能比5只小鸡大,何况3只母鸡。教材的意图是明确的,引导学生抽象的设计也有道理。但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还难以彻底摆脱量(特别是质量)对抽象出数的干扰,所以最后把3只母鸡改成了3只小鸭。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案例之所以始终保持在记忆里,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很多提醒。用在这里是想提示:数字符号,作为事物共同属性的标志,它的抽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持续的教学努力。当然,也和数感的建立密切相关。

(2)运算符号

小学数学主要教学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揭示符号指代的运算含义。

加号的演示:先出现一横,再移来一竖,以显示“合并”、“添上”、“增加”的意思。

减号的演示:从“+”里拿走一竖,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

乘号的演示:将“+”转动 45°成“×”,表示特殊的加即同数连加。

加号的生成 减号的生成

乘号的生成 可见,运算符号的直观形态与其内在含义,呈现高度的和谐、统一。学生看到了这些符号的动态生成,也就记住了相应运算的含义。

我们的实践表明,教学加、减、乘时演示了三个运算符号的生成与含义,到教学除法时,学生一般都会自己解释除号“÷”的含义:“先写中间一横表示平

均分,上面、下面各一点,表示每份同样多”。

这些诠释,用历史的真实来考察,有些可能并非符号原创者最初的想法,与符号演变史实也有些许出入,但从教学工艺学的视角考量,却是基本符合符号本意的教学艺术加工。其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孩子喜闻乐见,印象深刻,容易内化。

1

(3)关系符号

小学数学首先出现的关系符号是等号,接着是大于号、小于号,然后是约等号和不等号。

1557年,等号的首创者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 equal to(等于)这个短语,我认真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

小学生容易感知“等长”,怎样让他们在学习平行概念之前初步感知“平行”呢?在“=”两头各嵌入两个小正方形,以显示距离相等,用学生的语言来说“一样宽”:

在此基础上,以线段的中点为旋转中心,将其分别朝相反方向旋转30度,使等长线段的一端并拢,一端张开,就生成了大于号、小于号。

老师们都知道概括这两个符号的共同点是开口对大数,尖头对小数。若能通过动画演示让他们看到“开口”、“尖头”原来是从等号演变过来的,符号活了,亲近感油然而生,教学效果自然更为理想。

有教师发现,伸出右手,张开食指、中指,就是一个相当标准的大于号;反之,伸出左手,张开食指、中指,就是一个相当标准的小于号。

进而,约等号、不等号,也可以在等号基础上引进:

让等长的线段弯一弯,等号就变成了约等号;等号添上斜杠,就表示no,不等于。

看来,认为数学符号抽象、难懂的习惯性认识含有偏见。很多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是那样的简洁、生动、形象、传神。面对这些充满简约美的符号,任何教学艺术、任何语言描绘,都相形见绌。而且,符号本身就具有促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教学功能。如此有效的功能不加以开发、利用,实在是非常可惜的。

事实上,数学符号按其形成方式来分类的话,又可以分为象形、缩写、约定(如用a、b、c表示已知数,用x、y、z表示未知数)等类。非常庆幸,小学数学所引进的符号以“象形”为主。除了运算符号、关系符号,几何中的很多符号,如“∥”、“⊥”、“△”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形特征。这些符号给我们从一开始就让孩子领略数学符号的美妙与可爱,提供了有利条件。

也正是因为数学的象形符号与生俱来的简约记忆功能、辅助理解功能,所以,小学数学符号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欣赏符号、感悟符号。那些不切实际,花费可观的时间让学生自创符号的做法,值得反思。给学生自创符号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张扬个性,是很好的。但若脱离学生的实际,且厚此薄彼,忽视已有符号的认知与领会,就难免流于形式,适得其反。

2.其次是让学生初步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多年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符号感的主要途径,因此,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可谓汗牛充栋,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呢?

一般认为,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主要是简单明了,即“简洁”。除此之外,从特殊到一般,揭示一般规律的优点似乎并不突出。比如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 +b =b +a ”,用语言描述“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都能揭示一般规律。

这是由于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简单、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等因素造成的教学局限性。

仅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曾经有过辉煌,明朝中叶之后,一直停滞不前,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公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符号的使用。以初中数学的内容为例,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求根公式a

ac b b x 242-±-=,没有包括字母表示数在内的符号系统,它的推导将变得异常困难,推导过程的表述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写出来,也没人能看懂。

那么,怎样利用小学数学现有的内容,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有更深入一些的认识呢?

乘法分配律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载体。下面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片段:

用字母 a 、b 、c 分别表示三个数,学生不难写出乘法分配律:

(a +b )×c =a ×c +b ×c 。

将它和算式比较,一个特殊,一个一般;与文字叙述比较,一个冗长,一个简洁。通常比较到此为止,实在有些遗憾。

细致分析女孩说的那段话,前面是“两个数”、“一个数”,后面变成了“它们”、“这个数”。原来这么长的一段话,谁和谁先加、再乘,又是谁和谁先乘、再加,仍然没有说清楚,不理解的人读了也白读。可见,用字母表示数的 “优势”不仅在于“简洁”,在于由特殊到一般,更在于“准确”、“无歧义”。

还可以给出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模型,如:

这里,先后出现了数学语言的三种形态。将图形语言比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比较,无可争议,图形语言更直观,但长度、面积都不可能是负的,而用字母,还能表示以后将要学习的其他数。

理论与实践都能告诉我们,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也有助于符号意识的建立。 进一步,即使在小学,也能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例如,设计如下“数学小魔术”:

请你想一个整数,把它乘2加7,再把结果乘3减21。告诉我计算结果,我立即能判断出你想的整数是多少?

不妨先让学生尝试,每次教师都能准确说出学生心里想的数,

有意制造悬念,c

令他们惊讶不已。然后“解密”:

设所想的数为x,则(2x+7)×3-21=6x+21-21=6x。

因此,只要计算正确,结果一定是偶数,且能被3整除,将计算结果除以6,就是对方所想的数。

高年级小学生乐此不疲,他们受到启发,在教师的鼓动下自己尝试修改规则,使计算结果为4x、8x、10x,于是兴趣倍增,从中还能体会引入符号的必要性,并初步感悟“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实践表明,新版课标关于符号意识的所有表述,都能在小学得到初步的落实。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不想把相关经验再加以细分、展开,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符号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与主要对策,另一方面是笔者认为,与数感相比,符号意识并非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过于铺开、处处着力难成上策。

这一工作角度的主次之分,并不妨碍研究的深入。重点固然值得研究,非重点也需要研究。相信随着教学探索的深入,还会生成更多的新经验、新策略。

主要参考资料:

1.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第1辑)——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姚相全:中小学数学符号感研究评述.《才智》2009年第7期.

3.车燕,任开隆:数学符号及其历史和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6月.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研究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作者: 日期: 2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 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 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 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 涵: 一.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 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一一主语、 谓语(或述语)、宾语、补 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 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 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 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 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 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般用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用一一标注主语,用一一标注谓语,用 ---------------- 标注宾 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 <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 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适合于中小学语文 教 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丨五个人一组。 我们五个人丨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 的歧义关系。 ,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 (1)

服务意识

解读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通常体现出服务员的主动性,表现为发自内心的与客人进行情感交流,设身处地地揣度客人的心情,它内容广泛,要体现其内容首先要了解它与规范化服务的区别。什么是规范化服务呢?打个比方,就如同工厂的流水线,按照标准规格来生产。那么什么是个性服务呢?它的表现形态又是怎样的呢?一般要通过四种形式来表现。 第一种:一般性个性化服务。即只要客人提出要求,就尽最大的可能去满足他们。这些个性化服务在技术技能上要求不高,只要求员工具备积极主动为客人服务的意识,做到心诚、眼尖、口灵、脚勤、手快。 第二种:突发服务。客人并不是原有需求,但在店期间发生了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酒店帮助,如果此时服务准确到位,客人将永远难忘。 第三种:针对性服务。该服务也不一定高档,但要求服务员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想客人所想,有时甚至要站在客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第四种:委托代办服务。指客人本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亲身办理而委托酒店代为办理。 所以说,我们在服务意识上,要区别个性服务、常规服务、超常服务的差异。在现代酒店中,个性服务不完全是超常服务,其中也包括在常规服务中,只有做好了个性化服务,才能让客人把满意上升为惊喜。 化“有形”为“无形”服务(酒店服务意识培训) 酒店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客人的旅途情绪,而且事关酒店声誉和效益。服务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服务能否到位,能否化“有形”为“无形”,让客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优质的服务。服务到位涉及到酒店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态度到位 客人到酒店接受服务,他接触的服务人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对整个酒店服务的印象,并成为他评价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态度到位要求所有直接面对客人服务的人员,包括门童、行李员、前台接待人员、客房和餐饮服务人员等,服务时都必须重视客人、尊重客人,充分了解客人的心态和需求,想客人所想,帮客人所需。 态度到位还强调服务时态度要诚恳,是一种自然心态的流露,不是直接服务岗位的员工在酒店内也不能漠视客人。当然讲到态度,不能不提到微笑,因为微笑是表现态度的一种重要的外在形式。现在我们很多酒店都在强调微笑服务,但实际上不少酒店员工服务中的微笑只是一种职业化的微笑,给客人的感觉是应付的多,发自内心的少,缺乏情感和亲和力。另外,态度到位也要求酒店服务用语要文明、礼貌,基本的要求是“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技能到位 服务到位仅有态度还不够,还必须有技能技巧作保证,比如对外宾服务,就要求酒店员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最新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 “双基”变“四基”。 四基: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 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

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 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杨辉、朱世杰、秦九韶,直到近代的程大位、徐光启、李善兰,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人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靠后天养成。更何况数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关于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注: 关于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一、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专业技能。那么我们部门培训方向就有两个,一是知识类的培训,二是岗位技能类的培训,两类培训都将紧紧围绕岗位要求展开。 二、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专业加上敬业和道德,体现在职场上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就是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2、职业素养包括六个方面: (1)职业资质 职业资质就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是对职业在必备知识和专业经验方面的基本要求。资质是能力被社会认同的证明,如MBA、注册会计师、注册医师,注册律师等就是一种资质。获得一定的资质是具有一定职业标准能力的外在证明。 (2)职业意识 通过意识,我们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我们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职业意识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 要成为职业人,你需要具备的职业意识主要有:角色意识、目的意识、问题意识、行动意识、变革意识、计划意识、短板意识、客户意识、成本意识、利润意识、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经营意识、战略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完美意识、细节意识、舍弃意识、系统意识、健康意识、危机意识、人才意识…… (3)、职业心态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对事对物的态度,这种差异往往造成人生结果的巨大差异,是成功还是失败。个人事业能否成功,不在乎你的才华,最重要的是您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从改变自己的态度开始。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唯有心态解决了,你才会感觉到生活与工作的快乐。 成为职业人,你需要具备的职业心态主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心态、空杯的心态、双赢的心态、包容的心态、自信的心态、给予的心态、行动的心态、学习的心态、老板的心态、羞耻的心态、奉献的心态、服从的心态、竞争的心态、专注的心态、感恩的心态…… (4)、职业道德 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做人和做事,都必须受到道德的监督和约束。所谓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职业人必备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 (5)、职业行为 行为是指机体种种外显动作和活动的总和,具体来说是指一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和想了什么。根据社会伦理和组织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分为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职业行为就是成为职业人要坚守的正确行事规范。 职业行为包含职业人对工作、对企业、对老板、对同事、对客户、对自己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坚守这些职业行为,就是你职业化素质的成熟表现。 (6)、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工作岗位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职业化必备职业技能主要

论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论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刘含梅20113295 摘要:关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投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本文在此研究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还叫传统分析法,是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使用的句法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实际上就是顺次逐层地找出一个语言结构体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句法分析。中心词分析法以词为主要基本单位,层次分析法则以短语为主要基本单位,这种区别必然会导致词类、短语等关键子系统乃至整个语法理论体系的迥异。 关键词: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差异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且完善的语言之一。其中,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关于句子分析方法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汉语语法体系的统一和确立。分析句子是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搞清楚词语之间的关系及了解各种句型和句子的各个成分。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辨认句子正误的能力,自觉地运用各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时,语法分析对于训练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起积极作用。目前通行的句子分析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亦称多分法;一是后起的直接成分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这两种分析法都是从国外借鉴来的,只是时间早与晚的区别。本文主要讨论句子分析方法中的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中心词分析法 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句法分析方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它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讲究句子成分与词的一对应,要求~举找出句子的中心词。这种方法便于找出句子的格局,确定句型,但无法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具体的操作程序是:首先找出全句的两个中心词,

核心词解读四,几何直观-3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四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 一、怎样理解几何直观 近年来,几何直观成了数学教育的热议话题之一,学者、教师纷纷撰文阐述,其中不乏深入的学理分析与经验总结。然而,不少教师反映,阅读之后总体感觉相关概念难以辨析,有些文章“越看越玄”。 那么,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几何直观这一核心词?有必要从直观的本意说起。 1.直观与几何直观的本意 所谓直观,字面意义是“直接的观察”,通常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感性认识”,即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反映。 我们常常赋予直观可视的意思,但“直接接触”并不仅指视觉,各种感官及其协同活动都能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 例如,年幼儿童坐翘翘板,他们能够发现,如果坐在对面的小朋友比自己重,那么他离中间近一点,而自己离中间远一点,能使翘翘板平衡。这实际上是通过动作在直观水平上获得了杠杆原理的感性认识。 又如,教师讲述猴王给小猴分桃的故事,通过语言,也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商不变性质。 在教育心理学中,直观是相对于抽象、概括而言的。一般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的对象来分,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三种。三种直观都是直观教学的常规手段,上面“坐翘翘板”的实例,属于实物直观,“讲故事”是语言直观,平时大量使用的各种直观图形则为模象直观。 根据直观的本意,所谓几何直观,无非是指特殊的、数学的直观,即指借助于几何图形(空间形式)而获得的感性认识。虽说这里的感性认识过程离不开知识、经验的介入,但毕竟感知是其主要的心理活动。 如果将几何直观诠释为只是“感性认识”,则一切都十分平常。因为小学数学历来重视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有效性的理论解释也早就为大家所熟知。 2.几何直观的引伸意义 当下有关几何直观的论文,大多引用了一些哲学、数学、心理学视角的论述。如: 西方哲学家通常认为,“直观就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而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洞察,直接把握对象的全貌和对本质的认识。” 数学家克莱因指出,“数学不是依靠在逻辑上,而是依靠在正确的直观上,数学的直观就是对概念、证明的直接把握。”1 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他的名著《直观几何》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数学中,象在任何科学研究中那样,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抽象的倾向,即从所研究的错综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把这些材料作系统的有 1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四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99.

小学数学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 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 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数感? 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 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 用符号表达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这一抽象过程,可较好的浓缩信息量,这便于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也便于信息的深加工和信息的提取和运用,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体操,符号就是体操韵律的动听音符。 从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类。 ①对象符号,分为个体对象比如数(分数、小数、自然数),可变对象符号(比如x、y、z或用字母表示几何中的点直线等) ②运算符号。如+-等 ③关系符号。如=、<、>

岗位职责与职业素养

壹、岗位职责 关键词:责任分工沟通协调 一、项目总监 1.项目执行与管理的总负责人; 2.负责项目的跟单、研展、维护、执行和结案的全过程; 3.负责与开发商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开发商满意度,确保项目营销目标的实现; 4.负责项目的市场、产品、客户、价格定位,落实企划推广和销售执行; 5.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指标,分解指标并协调项目组人员以确保各端口的目标完成; 6.负责项目人员的招募、培训、考核、定岗及协调工作; 7.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对政策、市场和竞争项目进行缜密的调查和分析,对项目的持续操作提供正确的营销策略和执行方案; 8.协调企划、市场、销售等相关工作,积极拓展有效的销售通路; 9.负责与相关合作单位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0.规范、标准地项目执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行业口碑。 二、案场经理 1.项目案场销售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2.主要负责项目销售指标的完成和案场行政管理工作; 3.负责案场所有人员的培训、考核及考评工作; 4.在职责范围内有效处理、控制案场突发事件,维护开发商声誉和利益; 5.制作完成案场各类报表,确保相关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根据项目目标的要求,对市和竞争项目进行缜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项目的持续操作提供可靠的市场依据; 7.协助项目总监做好项目操作执行的各项工作; 8.协助项目总监进行相关的企划推广工作,积极拓展有效的销售通路; 9.与开发商、相关合作单位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案场主管(前台业务) 1.工作积极、高效带领销售团队,负责每阶段销售指标完成; 2.对销售团队进行系统持续的培训、考核和考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帮助置业顾问解决疑难问题,提升团队业务能级; 4.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对客户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5.反馈各类相关数据、信息,对销售方案提出合理建议; 6.协助项目总监和案场经理进行相关的企划推广工作,积极拓展有效的销售通路; 7.负责分管业务板块内的销售工作顺利推进; 8.负责案场业务类数据报表汇总统计工作; 9.与开发商、相关合作单位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0.规范、标准地为客户服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和行业口碑。 四、案场主管(后台行政) 1.负责案场人员管理制度的有力执行; 2.负责案场各类物品验收、交接、保管、保修等相关工作,确保案场物品的完好性,维 护案场的正常运营; 3.负责案场内各类往来文件、客户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保证项目资料的完整性; 4.熟练掌握明源及公司系统,确保系统内的各类数据正确; 5.负责各类销售数据、行政数据的汇总、编制,及时提交开发商和公司的相关部门; 6.对销售助理进行专项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7.接受客户投诉,合理处理购房矛盾,维护开发商的声誉和利益; 8.配合开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 9.配合开发商做好网上签约的相关事宜,同时完成相关资料的交接和归档工作; 10.负责与财务人员、银行人员做好房款和按揭款的对接工作,确保销售资金的快速回笼; 11.与开发商、相关合作单位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期有幸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的著作《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读书交流 近期有幸拜读了曹培英老师的著作《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曹老师这本书非常适合专业知识不足的数学教师细读,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读起曹老师的这本书感觉有些吃力,里面的有些内容有所不理解,但是读书如用餐,细嚼慢咽后方觉其中的美妙滋味。以下是我读完曹老师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悟: 一、什么是十大“核心词” 作为初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刚刚知道数学课标里居然有十个核心词时真的特别惊讶,核心词居然有这么多?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词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核心词确实是有点多,但仔细看来,每个核心词都是不可或缺的。任意拿出一个核心词,脑海中联想其相关知识或是教学案例后,我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反复学习、领会课标中的十大核心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十大“核心词”的解读 1.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自己必须真正地、深入地解读数感。但有关“数感”过于学术性的阐述又让人读起来吃力。因此当看到曹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数感是数的抽象意义与数的具体意义的统一,是一种自觉地基于数学的或现实的问题情境,解释数和应用数的

意识与能力。”,我的内心好像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现在也无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只觉得头脑关于数感的认知中突然明朗了。读到曹老师关于数感的介绍后,回想自己教授《千以内数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时,真的是掉入了误区--将“数感”与“量感”相混淆。那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曹老师在书中为我们介绍了这几种方法:“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看”出数感与“推”出数感、“算”出数感与“估”出数感、“用”出数感。我就不具体解释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阅读这几种方法。 2.符号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仔细想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已经被符号化,但数学符号与之不同,它具有自身独特之处:精确、严谨、可运算。这些特征这也是造成学生感觉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要学生爱上数学,必须攻克如何建立数学“符号意识”这一难题。对于这点曹老师在书中主要给出两点建议:一是帮助学生接受、理解符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思考;二是让学生初步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很多老师通过对比等形式让学生发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是简洁、方便,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可不仅是由特殊到一般,更在于这种方式的“准确”、“无歧义”,也为我们的数学推理奠基。 3.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

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短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杭州时代光华安排的赵菊春老师的职业态度与敬业精神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更加深了我对产品质量的认识,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提高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全员素质,生产出合格产品,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们质量部门的工作繁杂、琐碎、责任大,某个环节出现一点差错都要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去做,在工作中难免有挫折、有烦心,如果喋喋不休、哀哀怨怨,不如心平气和面对一切,用心想、用心做,战胜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企业给了我们舞台,我们选择了,就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义无反顾得担当,这就是责任!要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珍惜,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回馈!也建议这样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多多开办,多多学习。“快乐的钥匙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有乐观平和的职业心理!赵教授这一讲更使我端正了生活及工作的态度,职业素养告诉我们,工作的态度不是今天或明天,而是一种职业的信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无可非议的,工作要主动、必须做到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做自己份外的事情也是一种收获。 天长日久提高的是自己,快乐的也是自己,用好的心态面对一切!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喜悦、乐观向上、愉快、生机勃勃、沉着冷静是一种精神优势和无形的力量!它会激发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我们必须有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幸福快乐!“上班时间求生存,下班时间求发展”很明确的指出了我们要走的路,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位职业人士都必须明白的。面对障碍,出现“消极”行为、情绪与情感,这是自然的表现。然而,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给我们带来危害,而是要掌握一些方法,增长智慧,以阳光心态看待工作和生活,以促使自己能从“消极行为”转向“积极行为”,使自己与企业获得双赢。 以下是学习职业素养培训心得体会: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同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每个从事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学习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也是规范我们从事各行业的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和提高从事行业人员素质,加强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因此,就必须以各行业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工作的人员提高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各行业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 我既然选择了从事站务员这个岗位,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应该热情服务,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做出成绩,取得成功,只有热情服务,尊重乘客,才能献身于地铁运营与发展,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服务领域做一番成绩,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下面有几点收获: 一、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了解社会主义事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信念,自觉进行职业素养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 二、通过学习职业素养,使我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己的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强化,

句子分析的方法

句子分析的方法 (供学生自学)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层次,准确理解它的意义,同时为了避免我们写作时发生语法错误,提高我们辨认句子的正误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常常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在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句子分析不等于语法分析。句子分析是为了寻求句型,语法分析是为了寻求词语之间的关系等(它包括了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请参见附录《关于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问题》)。句子分析和语法分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在确定句型之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把句子中的片段抽出来进行语法分析,也就是对短语进行分析。分析短语当然谈不上寻找句型,它的目的在于分清词语之间的层次和语义关系。这也就是说,语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补充。句子分析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研究句子本身,对句子结构作句子成分的分析,把各个结构成分以及其间的关系描写出来,并且依照句子的特点归纳出类型,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即描写它是什么,状况怎么样。动态分析是兼顾人们怎样使用语言,例如语境、主题(话题)、语序不同、变换、省略等情况,以解释句子结构为什么这样。通过句子分

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自觉地运用这种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感情。以前,人们常用的分析句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也就是传统语法的分析法;另一种是直接成分分析法,一般人又把它叫做层次分析法或二分法。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以分析句子的基本成分和附加成分、说明句子的格局为目的的。它的优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概括的:“有提纲挈领的好处”,容易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格局,它“不仅对于语言教学有用,对于科学地理解一种语言也是不可少的”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增订第1版,第527页。正因为如此,这种析句法在我国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任何语言单位的组合都是有层次的,要正确地分析、理解和运用语言,就必须注意语言的结构层次关系,但成分分析法却不能很好地反映语言结构的层次特征,所以成分分析法是有局限性的,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暂拟系统》分析句子使用的基本上是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根据语言的结构层次,按照结构中直接组合的成分(即“直接成分”)层层切分;在切分中,对两项直接组合的成分一分为二,对三项或多项直接组合的成分一分为三或进行多分,分析到词为止;切分的结果标明语言结构内部的层次关系。因此,层次分析法是以说明语言的结构层次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课程标准》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 的解读 第一个改变是“双基”变“四基”。原来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第一意味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得到肯定。双基就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数学教育确实是有许多值得夸耀、值得向全人类推荐、推广的经验。 第二意味着:回归“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理念。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隐含着结果,而基本思想需要在过程中渗透,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积累,所以新增的这两点暗含着过程的意味。 第二个改变是六个核心词变为十个核心词。 核心词之一——数感 一、对数感的认识 什么是数感?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曹培英老师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说就如同球员的球感,篮球运动员有篮球感,足球运动员有足球感,歌手有乐感等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对数的理解和感觉。11版课标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二、怎样培养数感? 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1.“数”出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也就是一至三年级。学龄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数数活动,知道了用数可以表示多少,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就积累了这样的经验: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2.“读”出数感 不仅是整数,分数也能读出数感。如 3 2 ,读作三分之二;读出数感,我的理解就是在读数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 3.“估”出数感 4.“算”出数感 数感可以“算出来”、“估出来”,已被认识并实践了多年,也

曹培英:《课标十大核心词》的案例解读

曹培英:《课标十大核心词》的案例解读 今天上午我们在课标中讲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知道了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 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 (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 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提升

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提升 发展服务业是大势所趋,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的满足。21世纪销售的核心不再是产品,也不仅仅是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人们会被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而吸引。而这种力量是由细节体现的,由服务人员传递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提升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品质的服务能使你获得来自各方面的尊重,带给你工作的快乐与成功的享受。在产品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优质的服务不再是单向的满足,而是一种双向的愉悦与自身服务的价值体现。 一、能让服务人员获得更多的尊重 1、客户的尊重 2、同事的认可 3、老板的青睐 二、能让服务人员获得更多的快乐 1、客人的感谢和赞美 2、领导的表扬、同事的羡慕 3、家人的骄傲和自豪 三、能让服务人员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1、公司的器重

2、薪水的提升 3、机遇的获得 良好的服务离不开礼仪,服务也是一门学问。在激烈的竞争中要赢得客户,首先就要内塑己身,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充分运用服务礼仪,这种超越产品本身的延伸服务,将有助于获得长久稳定的客户群。 一、专业形象 1、服务人员仪容礼仪 2、服务人员仪表礼仪 3、服务人员工作用品的 二、看的技巧 1、学会“察言观色” 2、学会用目光接触顾客 3、与不同类型的顾客打交道 三、听的技巧 1、有效的倾听 听清事实—听出关联—听出感觉 2、学会听懂需求

3、电话礼仪 四、笑的技巧 1、阳光心态 2、表情及微笑的训练 3、做顾客喜欢的服务人员 五、说的技巧 1、良好的沟通是拉近我们与客户关系的纽带 2、如何与顾客打招呼 3、如何赞美顾客 4、如何回应顾客 六、动的技巧 1、站姿、坐姿、走姿规范训练 2、手势规范训练 3、真诚的接待来客 4、招呼、引导、敬茶、递接物品 5、亲切地目送客人

现代汉语之层次分析法

第四节层次分析法 教学目标:1、从理论上把握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怎样的方法(理论起源、依据、目的、用途、优势与不足等) 2、从实践上掌握如何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3、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形成良好语感;激发学生对经典方法论进行反思性探讨,形成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把握层次分析法的两个关键因素:层次与关系 2、判断层次分析是否正确的一些规则和技巧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教学延伸: 1、思考层次分析法能否应用于一些不适合二分处理的特殊结构,怎样 运用是否有价值有的话有何价值 2、回忆中小学学习过的“中心词分析法”这种传统的汉语句子分析方 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比,探讨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出路和前景。 3、介绍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新崛起的“字本位”理论以及目前世界语言 学界最流行的“认知语言论”(这一理论是对层次分析法所依据的基 本语言理论——形式主义语言论的彻底颠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 学术思考与争论。 课型:结合多媒体演示的讲授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层次结构

二、何谓层次分析法 三、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要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例介绍语言线性排列形式下隐藏的层次结构。明确术语“线性排 列”“结构层次”的含义。 线性排列:我们平时说话,只能一个词语接一个词语地说出来,发音也只能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来,书写时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写出来,这种按照时间 先后顺序说出或者写出的形式,就是语言的“线性排列”形式。语言 是在一维的空间里,随时间的流逝展开的。线性排列是表现出来的语 言形式。但在语言线性排列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个层次关系,例如: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 表面上看是线性,实际上“蔚蓝的”“天空”先组合成“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组合成“飘着洁白的云”,两者再组合成“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这一线性结构所以,可见这些词并不是一次性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按照线性形式一个接一个依次组合在一起的。它实际上有多个组合层次。 所以,所谓结构层次,指的是隐藏在线性排列的表象下,语言中句法单位在组合成更大的结构体时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先后、亲疏、松紧关系。句法成分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组合的,而是不断套叠形成的。线性排列,我们凭直觉就可以完全看出来,而结构层次关系,则需要我们深入到语言内部,通过结构分析才能揭示出来。 例子:我们班的新同学 二、介绍层次分析法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明确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当下 的研究进展情况、地位。弄清楚到底何为层次分析法。并对这一分析方法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