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词解读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名词解释
符号意识的名词解释符号意识指的是人类所具有的,以文字、语言等来作为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媒介。
它不是文化创造,而是对文化的继承与保存。
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符号意识理论,包括詹姆士和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和卢曼的“类型学”理论。
我们中国的文字就是象形的,最早的象形文字是河图和洛书。
河图就是八卦,洛书就是九畴,八卦和九畴是古代人类观测天地变化,进行推算的工具,后来用于历法。
所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来发明文字。
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地,原始的象形文字被抽象的文字所代替,象形文字逐渐演化成了汉字。
汉字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因为语言的优势地位,西方的文字只是在原始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这些字母与阿拉伯数字都是由符号组成的。
符号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具有明确的意义,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忽略它的明确含义,这种时候符号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交流的作用。
记得初一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未来》。
当时我并没有怎么重视,认为写作文不就是多练练字吗?后来慢慢的我才意识到写作文有多难,于是从那开始,我开始积累素材,整理知识。
同时,经常听老师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看他们的人生经历,这样我的素材储备更丰富,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不至于使自己落入俗套。
这样,即便自己的语言平淡无奇,也不会陷入套路里去。
语文作文需要用到素材,素材的来源就是阅读和生活。
我非常喜欢阅读和观察生活,所以总能收集到很多有趣的资料。
因此在语文作文的考试中我总能拿高分,这就是我的小秘密,嘿嘿。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符号,有着各种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医学院的门口挂着“停诊”的牌子,表示暂停接待病人;在电影院的门口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表示这部电影正在放映,请勿入内……而这些牌子的名称都是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它们在提醒人们不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其实,符号不仅仅可以用于警告、标记,还可以用于代表一种感情或者意识,如果运用得当的话,符号意识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
符号意识名词解释
符号意识名词解释符号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符号的认知和理解的意识。
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工具,可以代表和传达某种含义或信息。
符号可以是文字、图像、手势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符号被广泛使用,用于沟通、表达情感、传递知识等目的。
符号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不同符号的意义和使用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符号意识的存在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符号。
人们通过学习和交流来获得符号意识,学会识别并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文字,可以识别和理解不同字母和文字的含义,从而能够读懂文字信息;通过学习交通标志,可以识别并理解不同标志的含义,从而能够按照标志的指示行驶;通过学习肢体语言,可以理解不同手势和姿势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符号意识不仅涉及到对符号的认知,还涉及到对符号的使用规则的理解。
不同符号有不同的使用规则,人们需要学会遵守这些规则来正确使用符号。
比如,在文字中,不同字母组合成词语,人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来组合字母;在交通标志中,不同形状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人们需要按照规定来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志;在肢体语言中,不同动作和表情表达不同的意思,人们需要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肢体语言。
符号意识的存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了符号意识,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符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符号意识也是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基础,人们通过理解和运用符号,能够更好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符号意识还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比如遵守交通规则、遵循社会礼仪等。
总之,符号意识是人们对于符号的认知和理解的意识,包括识别和理解符号的意义,以及掌握符号的使用规则。
符号意识对人们的生活和交往非常重要,可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学习和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1.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严重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载体。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繁复的数学问题,变得扼要、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课程标准》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第一个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原来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得到肯定。
双基就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数学教育确实是有许多值得夸耀、值得向全人类推荐、推广的经验。
第二意味着:回归“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理念。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隐含着结果,而基本思想需要在过程中渗透,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积累,所以新增的这两点暗含着过程的意味。
第二个改变是六个核心词变为十个核心词。
核心词之一——数感一、对数感的认识什么是数感?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
曹培英老师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说就如同球员的球感,篮球运动员有篮球感,足球运动员有足球感,歌手有乐感等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对数的理解和感觉。
11版课标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二、怎样培养数感?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1.“数”出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也就是一至三年级。
学龄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数数活动,知道了用数可以表示多少,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就积累了这样的经验: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
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2.“读”出数感不仅是整数,分数也能读出数感。
如32,读作三分之二;读出数感,我的理解就是在读数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
十个核心概念是什么?怎么理解?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9、应用意识说白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10个核心概念的解
1、符号意识包含的内容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 (数符号—运算符号—字母表示数—字母表 示数量关系—符号关系式表示数学变化规 律)
数学符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关系式、 表格、图像等,都是表达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符号工具。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 说明理由。 1, 1, 2; 1, 1, 2; , , ; A, A, B; A, A, B; , , ; □ ,□ ,□□ ;□ ,□ ,□□ ; , , ; 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 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 同。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 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 另一个量的值。 ”
※彩带每米售价3.2元,购买2米,3米,……, 10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方格纸上把 与数对(长度,价钱)相对应的点描出, 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2)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 少元? (3)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 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第
三学段)
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
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 称现象
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 转现象? (1)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2)火车车厢的 直线运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 (4)钟摆的运动。
※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小时
357千米
79千米
?千米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四年级下册第93页第5题。
解:(600-64 5) 70 =280 70 =4(天)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引言:符号意识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符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文字、数字、标识、图像等等,它们都是符号的表现形式。
而符号意识则是人们对这些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意味着要提升学生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符号,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一、符号意识的重要性符号是人们用来表示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它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在信息社会中,符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而符号意识则是人们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它决定着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拥有良好的符号意识,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二、如何突显符号意识突显符号意识,首先要加强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符号。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美感和艺术性;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分析数学符号的含义和运用,让学生感受符号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创作符号性的作品,让学生体验符号的表现力和传递性。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符号的好奇心和兴趣,提升他们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三、聚焦核心素养聚焦核心素养,意味着要突出符号意识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符号;要加强对符号的运用和创造,要引导学生运用和创造各种符号。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教育体系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化,如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素养的全面提升,其中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符号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阐述核心素养中的符号意识,包括其含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实践方法。
一、符号意识的含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符号是一种用来表达意义和思维的符号系统,是以语言、文字、数字、形状、色彩等为基础所构成的具有意义的符号。
符号意识就是人们对于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识别符号、理解符号、创造符号和运用符号的能力。
二、符号意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 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而符号意识就是阅读的基础。
懂得如何正确识别符号、理解符号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符号意识和语言表达息息相关,语言的本质就是由符号构成的。
通过对符号的敏感度提高,可以更准确、更丰富地表达语言,从而提升语言能力。
3. 提高数学思维:数学中的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等,学生需要理解这些符号表达的含义,才能掌握数学的本质。
符号意识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4. 培养创新思维:符号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基础,因为创新本身就是通过符号的重新组合和运用而实现的。
三、符号意识的教学实践方法1. 注意符号的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关注符号的作用和运用,注重语言、数字、符号等的连贯性和联系性。
2. 巧妙开展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进行语言、数字、符号等的游戏,增强学生对符号的敏感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实行个性化教学。
符号意识的培养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把握教学进度和难度,注重由浅入深。
4.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符号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自主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符号的敏感和创造能力。
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个学会九个关键词名词解释
义务教育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三个学会九个关键词名词解释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十大核心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十大核心理念”——刘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核心观点符号意识符号关于数学来说是独有的。
它既是数学的语言,也是数学的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
数学符号的功能特征是多方面的:它拥有抽象性,这使得数学能够超越于数学对象的详细属性,而从形式化的角度进行逻辑推演,并一步步把数学引向深入;它拥有明确性,某一数学符号的意义一旦被给予,它就在这确立的意义下被运用,不会含糊,不会产生歧义,进而带来数学极大的谨慎性;它拥有可操作性,数学过程常常表现于数学符号之间的“运算”。
针对这类“运算”的算法是形式化的,“几乎是自动化的,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做起”。
别的数学符号还具有简单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正由于这样,数学符号在数学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无时无刻不与符号打交道,对数学符号的语言、工具、方法的功能和上述特征的认识事实上构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数学符号、运用数学符号能力的培育也成为重要的教课目的。
(1)什么是符号意识。
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符号就是针对详细事物对象而抽象归纳出来的一种简单的记号或代弓。
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
符号意识 ( Sym-bol 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响,它也是一种踊跃的心理偏向。
数学符号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它是数学抽象的结果。
如在数与代数中,数根源于对数目本质(多与少)的抽象,而数字就成为能够以大小排序的符号。
数学符号不单是一种表示方式,更是与数学观点、命题等详细内容有关的、表现数学基本思想的核心观点,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数学教课的重要目标。
(2)《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表述。
此次订正,将本来的“符号感”改为了“符号意识”,这说明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的本质意义要求更为符合。
在数学学习中,不论是观点、命题学习仍是问题解决,都波及用符号去表征数学对象,并用符号去进行运算、推理,获得一般性的结论。
《课程标准》对符号意识的表述有以下几层意思。
名词解释符号意识
名词解释符号意识符号意识就是指以特定的符号形式体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集体无意识。
特点:一方面具有明确、强烈而又十分稳定的价值观念和倾向;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某些抽象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评价标准和心理倾向。
形成原因: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众心理,即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心理现象。
它是与自主性相矛盾的一种心理活动,又称“随大流”。
它是由于人们在群体中意见一致,行为趋同时不免受其影响,在没有外力控制下出现的服从多数人的行为倾向。
个人对群体意志的认同,使得该群体的意志对个人的影响巨大,个人往往不能意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人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信息所作出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并把这种经过过滤的信息用语言、表情或者姿态的形式进行传递的现象。
具有显著的选择性和间接性特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借助符号交换信息,满足了自身各方面的需要。
符号意识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符号建构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从认识论上讲,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决定于物质对意识的反作用。
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包含三重属性:客观内容,主观形式,客观内容通过主观形式体现出来,如思想、观点、概念等;主观形式由社会经验的积累而形成,又为主观反映所左右;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共同构成了符号意识。
意识的社会性在这里是被实践所检验的真理性,但它本身却又没有对现实的直接能动作用。
正如马克思所说:“意识一旦离开物质的活动,便丧失了自己存在的条件,这时它对自己的关系,只是像钟摆一样,或者像颜色和声音那样,在物质世界之中被反映,而它本身却是不存在的”。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普遍认为,从根本上说,人类的生活和人类的命运,仍然依赖于物质的基础。
但是,“人不仅是物质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物质要素总和起来就是社会生活本身”,而这个社会生活“内在地包含着精神内容”。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经典原创)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核心词解读二,符号意识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新版课标中的第二个核心词“符号意识”。
一、符号与数学符号1. 符号的世界所谓符号,通常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
它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
比如,路口的红绿灯并不具备“灯”的照明功能,而是交通规则的标识;北京故宫、京剧等,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它承载着意义、精神;另一方面它有着能被感知的特定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举例来说,红色的“十”,原本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现在已具有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公认意义,并象征着人道主义精神。
如今,全社会都在使用符号。
先看生活世界,从交通标志到店铺招牌,再到各种商标,符号随处可见。
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儿童从小就在不断地感知符号背后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例如,城市里的孩子,看到红底黄色的“m”,就会自动联想到麦当劳。
再看数学世界,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近代数学、现代数学。
因此,符号感、符号意识理所当然受到数学教育的重视。
但是,至少在幼儿园,就已开始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如让孩子选择一个小动物或其他什么,作为个人的记号、标志,贴在自己的储物箱上。
无疑,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停留在此水平,敢问,脚下的路迈向何方?2. 数学符号的特殊性毫无疑问,儿童在生活中获得了关于符号的认知经验,以及相应的符号意识,对于认知数学符号,会有帮助。
但是,相关的生活经验,是否就能自动地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进而形成数学的符号意识呢?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回答: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因为数学符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关于数学符号的特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抽象性、简洁性、普遍性。
然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中的符号,同样具有这些特性。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
聚焦核心素养,突显符号意识
什么是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指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包括对文字、数字、标志、符号等各种符号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它是人们理解和影响事物、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一方面,符号意识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现代社会中,各种符号信息如文字、数字等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媒体平台之中,而一个人的符号意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信息接收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符号意识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业术语、数学符号、化学式等,都是符号意识的一种体现,而一个人的符号意识越强,越能够适应并理解不同学科的符号信息。
如何突显符号意识?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符号意识。
其中,阅读是提高符号意识的一个好方法。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各类文章,将有助于扩大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也能提高我们认识和理解符号的能力。
其次,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符号的运用。
这里的符号指的是每种类型的符号,如数字、字母、符号等。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如计算资金、查看路标、看医生和运动员家庭成员的诊断报告等多种行为来提高自己对符号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符号相关的文艺活动来突显自己的符号意识。
如书法、绘画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通过美学方式,帮助我们感性地理解符号,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总之,符号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发展和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提高自己的符号意识程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现代社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关于核心词“符号意识”的解读 翁芳芳 (1)
关于核心词“符号意识”的解读龙溪中心小学翁芳芳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ppt1)。
可以说,符号性是数学学科的特质。
曹培英老师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符号意识”:一、符号与数学符号。
二、符号感与符号意识。
三、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ppt2)一、符号与数学符号1、生活中的符号(ppt3)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符号,如:交通符号、聊天的表情符号、消防符号等等。
所以,他们的符号记忆并非空白。
至少在幼儿园就已开始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了。
比如,让孩子选择一个小动物或其他什么,作为个人的记号、标志,贴在自己的物品柜上。
2、数学符号数学符号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精确的、严谨的、数学符号可以参与运算。
(ppt4)正是由于数学符号的精确性、严谨性与可运算性,使得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
数学思维常常成了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不仅简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符号本身而不去顾及符号背后的东西。
类似地,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也因数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显得与众不同。
二、符号感与符号意识1、课标的描述(ppt)“课标实验稿”认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课标2011年版”修改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课标2011年版”将“符号感”更改为“符号意识”。
从字面看,似乎“符号感”强调对符号的感觉、直觉和对符号的敏感性,而:“符号意识”则突出了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课标实验稿”刻画了符号感的四种表现,前两种表现被“课标2011年版”概括成了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二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新版课标中的第二个核心词“符号意识”。
一、符号与数学符号1. 符号的世界所谓符号,通常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
它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
比如,路口的红绿灯并不具备“灯”的照明功能,而是交通规则的标识;北京故宫、京剧等,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
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它承载着意义、精神;另一方面它有着能被感知的特定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举例来说,红色的“十”,原本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现在已具有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公认意义,并象征着人道主义精神。
如今,全社会都在使用符号。
先看生活世界,从交通标志到店铺招牌,再到各种商标,符号随处可见。
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儿童从小就在不断地感知符号背后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例如,城市里的孩子,看到红底黄色的“m”,就会自动联想到麦当劳。
再看数学世界,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近代数学、现代数学。
因此,符号感、符号意识理所当然受到数学教育的重视。
但是,至少在幼儿园,就已开始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如让孩子选择一个小动物或其他什么,作为个人的记号、标志,贴在自己的储物箱上。
无疑,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停留在此水平,敢问,脚下的路迈向何方?2. 数学符号的特殊性毫无疑问,儿童在生活中获得了关于符号的认知经验,以及相应的符号意识,对于认知数学符号,会有帮助。
但是,相关的生活经验,是否就能自动地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进而形成数学的符号意识呢?有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都会回答: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因为数学符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关于数学符号的特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抽象性、简洁性、普遍性。
然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中的符号,同样具有这些特性。
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具象的,但它指代的意义都是抽象的,人们之所以刻意设计某一符号,就是为了实现具象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符号都是简洁的,因为简洁的符号容易记忆、便于识别。
符号也都具有普遍性,比如音乐符号,它与数学符号一样,可以不分地域、民族,全世界通行无阻。
同样,数学符号的某些功能,如表述和理解功能、交流和传达功能,以及简化、促进思维的功能,也都是一般符号的功能,这在符号学里都有论述。
那么,数学符号究竟特殊在哪里?首先,数学符号是精确的、严谨的。
这一特性使得与人类其他语言形影相随的含糊性在数学里荡然无存。
而其他符号,特别是文化、艺术符号,不仅具有一定的含糊性,而且灵活多变。
很多符号,追求新颖、独到而刻意变化,是生命力的体现。
然而,符号的多变性,对于数学来说,却是可怕的。
数学符号几十年、几百年不变都很正常。
其次,数学符号可以参与运算。
从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包括向量运算、矩阵运算),从微积分运算到逻辑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如今,“几乎数学的每一个分支都靠一种符号语言而生存” ,几乎所有运算,都表现为符号的推演。
正是由于数学符号的精确、严谨性与可运算性,使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
数学思维常常成了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不仅简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符号本身而不去顾及符号背后的东西。
类似地,数学符号的抽象性,也因数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显得与众不同。
3. 略述实践偏颇看不到或者不了解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难免误导教学实践。
这里,略述一二。
其一,几次观摩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针对培养学生符号感的目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引进课堂,并诠释符号的含义。
这些课因其轻松、活泼具有观赏性,又贴上了培养符号感的标签,而一度受到追捧。
在笔者看来,由生活中的符号导入数学教学的主题,激活学生的相关认知经验等,都是可取的。
明显的作用是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并创建一个接纳新知识的“港口”,亦即请来了一个同化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
然而,过分热衷流行元素,以非数学的符号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做法,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一场符号学的普及讲座呢,还是一节数学课?其二,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特意开发学习材料,组织专项教学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学生交流的表示方式有:红 绿 红 绿 红 绿 ……● ○ ● ○ ● ○ ……□ △ □ △ □ △ ……1 2 1 2 1 2 ……不少关于培养符号感的经验总结,都有大同小异的问题情境与教学活动。
学生的这些个性化表达,与其说是反映了数学的符号感,不如说是在训练他们发现规律、表征规律。
因为学生的各种表示,都只是一种记号,其间反映的符号感与社会生活中的符号感类似。
这样的符号感小学音乐课也在训练,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拍手节奏(有些变化规律比上面的“灯笼”更复杂),学生想到的大多也是这些记号,数学课何必再去凑热闹呢。
二、符号感与符号意识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认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新版课标修改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首先,将“符号感”更改为“符号意识”,意味着什么?从字面看,似乎“符号感”强调对符号的感觉、直觉和对符号的敏感性,而“符号意识”则突出了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其次,如果将名词看作符号,那么更为重要的是考量符号被赋予的内涵。
显然,课标实验稿刻画了符号感的四种表现,前两种表现被新版课标概括成了一句话。
值得注意,新版课标在这句话里增加了“符号表示数”。
可以认为它既指用字母表示数,又包括用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数。
按此理解,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从一年级教学第一个数字1就已开始。
可见,修改后的表现性刻画,内涵更加全面,也更加贴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
课标实验稿关于符号感的第三种表现“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常有老师问:小学数学有符号间的转换吗?笔者曾尝试举例回答: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之和的两倍,习惯上用字母表示为C=2(a+b),以米为单位,当a=8,b=5时,则2×(8+5)=26。
这里,从“周长等于长加宽之和的两倍”到“C=2a+2b=2(a+b)”,再到“2×(8+5)=26”,都是“符号间的转换”。
但多数老师不以为然,他们觉得从文字叙述到字母表示,是数学语言形式的转换,上述恒等变形是分配律的运用,代入求值的过程才是符号间的转换。
同样,符号感的第四种表现“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也有争议:这到底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符号感,或是两者的“合力”?也有老师认为,“管它是什么,都有作用,都应加以训练,不就完了吗。
”不无道理,非要在“是什么”上争个明白,有时对于教学实践的帮助可能并不很大。
新版课标的解释似乎包含三层意思:首先,符号意识的“对象”是“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其次,符号意识的行为表现,一是能够理解并用符号表示对象,二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再次,扼要表述了符号意识的作用。
当然,对于教学实践工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落实,即“怎样做”。
三、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从何着手?教学实践研究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回溯式研究,即回顾、追溯曾经的教学经历,从相关经验中筛选、提炼有效策略;二是探索式研究,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或根据新的设想进行试验性、开拓性的实践,以获得新认识、新经验。
以下教学对策是从回溯到探索,两条路径结合、互补的产物。
1.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数学符号有多种分类。
比较常见的是按照符号的用处分为:对象符号(如数字符号、圆周率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结合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略写符号(如因为“∵”、所以“∴”)等。
下面以数字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为例,说明如何让小学生亲近、喜欢符号,接受、理解符号。
(1)数字符号老师们都有自己的教学阿拉伯数字符号的经验,其中最为经典的中国式策略就是让学生诵读儿歌,如:1像铅笔,细又长;2 像鸭子,水中游;3 像耳朵,两道弯;4 像小旗,迎风飘;……实践表明,富有童趣的儿歌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有助于他们记忆字形并掌握书写体。
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数的抽象。
如:数学教育家曹飞羽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拨乱反正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实验初期的油印本,5>3的插图是5只小鸡与3只母鸡,尽管画了三条一一对应的虚线,不少学生还是认为“3大于5”。
他们的理由是1只母鸡都可能比5只小鸡大,何况3只母鸡。
教材的意图是明确的,引导学生抽象的设计也有道理。
但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还难以彻底摆脱量(特别是质量)对抽象出数的干扰,所以最后把3只母鸡改成了3只小鸭。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案例之所以始终保持在记忆里,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很多提醒。
用在这里是想提示:数字符号,作为事物共同属性的标志,它的抽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持续的教学努力。
当然,也和数感的建立密切相关。
(2)运算符号小学数学主要教学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符号。
这些符号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揭示符号指代的运算含义。
加号的演示:先出现一横,再移来一竖,以显示“合并”、“添上”、“增加”的意思。
减号的演示:从“+”里拿走一竖,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
乘号的演示:将“+”转动 45°成“×”,表示特殊的加即同数连加。
加号的生成 减号的生成乘号的生成 可见,运算符号的直观形态与其内在含义,呈现高度的和谐、统一。
学生看到了这些符号的动态生成,也就记住了相应运算的含义。
我们的实践表明,教学加、减、乘时演示了三个运算符号的生成与含义,到教学除法时,学生一般都会自己解释除号“÷”的含义:“先写中间一横表示平均分,上面、下面各一点,表示每份同样多”。
这些诠释,用历史的真实来考察,有些可能并非符号原创者最初的想法,与符号演变史实也有些许出入,但从教学工艺学的视角考量,却是基本符合符号本意的教学艺术加工。
其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孩子喜闻乐见,印象深刻,容易内化。
1(3)关系符号小学数学首先出现的关系符号是等号,接着是大于号、小于号,然后是约等号和不等号。
1557年,等号的首创者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 equal to(等于)这个短语,我认真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