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合集下载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的近代史,是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抗争的历史,回到1840到19世纪末的近代历史1840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1884甲午战争,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各阶层兴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到了19世纪末,中国又将面临这样的社会危机呢?一、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接下来大家看两段歌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问:19世纪末为什么会兴起义和团运动运动呢?(根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直接:洋教活动猖獗)“还我江山还我权”。

反映了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主权的丧失。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修铁路,掠夺中国的资源,严重破坏了中国城乡手工业,使大批农民,手工业工人失去生计。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不杀洋人誓不完”人们把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灭了耶稣教”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借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与中国地方封建势力相结合,共同镇压百姓导致了人们的反洋教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一)、兴起问:各地人民反洋教的斗争风起云涌,反洋教起义首先爆发的地区、标志?1898山东,冠县赵三多起义,举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问:起义为什么首先爆发于山东呢?(图:列强侵略山东的图片)(1)山东是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的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威海卫,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划分为“势力范围”,1898英国租借威海卫。

受害最深。

(2)教会势力猖獗、肆意欺压百姓(3)在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义和拳问: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式下爆发的,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是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在斗争过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为什么要“灭洋”?(请同学回答)(评价这个口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PPT课件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PPT课件
(2)为什么20世纪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以及军阀割据 (3)北伐要达到什么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战争前夕全国形势图




35 万
北 伐

武 昌
面对强大的 吴 孙

军阀,国民 政府该如何
20万 20万

北伐呢? 国民政府

约10万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总司 令蒋介石
两北湖伐1、战战基场争本:上:汀消推胜泗灭翻利桥了了进、吴北贺佩洋军胜孚军桥的阀、主的武 力统昌治
( ( ((1243))))条目对开江 浙二 伐件的象始西 战::::时期、 场① ② ③ ④间234域打 吴、 、 、闽 :北、、 、、①:)倒 佩沉 扩实工广 国革②19帝孚现重大③农东民命26国、了打了④运革革统年占消迁与占主孙革击革动命命一7领灭往领冯月义传命了命的根军战南孙武徐玉,芳重帝区发据的线昌传汉州祥推、心国域展地建的、芳(部翻张的主(的立建—南主1队军作9转义珠巩立——京力2会阀霖7移江群固——,,年师统(流众军——进国初郑治广域政基事—驻民)州,州-础基治后上政,统-长础基方海府一武江础基中汉流地国) (5)方针:①5北、国上有共扫力团吴配结合合和作东支,进持方歼了针孙工正农确运最动后灭张 (6)进程:②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7)胜利成③果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
A
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D.护国运动
B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3.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 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14.“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都 参与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4.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地 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 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其真实含义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直接目的是 A.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B.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C.声援香港罢工工人 D.扩大共产党的影响
12.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 的区别是 A.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B.采用非暴力的斗争方式 C.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D.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背景
二、经过
三、意义
一、背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反革命
2.条件: 政治保障: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群众基础:国民会议运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高潮、工农运动发展 坚实后方: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建立及国民革命军建立 冯玉祥国民军在北方响应
二、概况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3.北伐战争中北伐军首先开辟的战场是
A.湖南 B.江西 C.湖北 D.福建
4.北伐军攻占下列战略要地或大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汀泗桥②贺胜桥③南昌④武昌⑤南京 A.①②④③⑤ C.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④③
5.北伐军攻克的汀泗桥、贺胜桥位于 A.湖南 B.湖北 C.河南 D.广东
6.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地点是 A.西安 B.郑州 C.北京 D.石家庄

【高中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高中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2) 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 惨案”、“南京惨案”。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Βιβλιοθήκη 作霖冯玉祥国民 军联军孙
吴佩孚
传 芳
国民政府
?指出图中:]
C
A 1、北伐的出师地------2、北 伐 军与冯玉祥部队会 C ------- ------- ------师: ------3、南 京 惨案的发 生 地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战争 ?阅读《北伐宣言》 (摘录) ,然后回答问题:
加油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 1、背景: 直奉联合进攻国民政府 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 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 《宣言》 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 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及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族唯一希望所系之革 2、目的: 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 统一中国。 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 3、对象: 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图象 势力
问题:你认为北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方针正确 2、工农支持 3、军队英勇
4、冯玉祥配合
5、苏联帮助
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 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 后方基础: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
练习: 1、看图识别位置: 2、联系本课内容说明帝国主义是怎样 干涉中国革命的?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四一二”和“七一五
西山会议派
公开反对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另立中央
制造“中山舰事件”—军权 蒋介石 提出“整理党务案”—党权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政权 汪精卫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合作破 裂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中共妥协退让
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 的最高领导权

汉口 ╳武昌 汉阳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湘赣成立总工会,组织纠察队 工人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湘鄂赣成立农民协会 农民
湖南农民运动
各地人民反帝斗争
帝国 主义 干涉 中国 革命 “万县惨案”
“一三惨案”
“南京惨案”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反帝斗争
1、国共合作,制定正确方针(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攻破) 2、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各地人民反帝斗争(汉口、九江)
北 伐 军 胜 利 进 军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 命军。1926年2月中共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 7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 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经验 教训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 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 装,坚持武装斗争
两 个 必 须
目 打倒列强(反帝) 的 铲除军阀(反封建) 对 吴佩孚、孙传芳 象 张作霖三派军阀 战 主战场:湖南、湖北 场 先锋:叶挺独立团 胜 利 珠江流域发展 进 到长江流域 军
争北 伐 战
1926 1927
蒋介石 “四一 二” 政变 结果 国民 革命 失败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知识点】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

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1.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

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

(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

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

(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

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

(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

(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

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

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6-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6-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军阀间矛盾重重,内部倒戈
5、与孙中山以往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
北伐战争的显著特点是: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形势得以迅速
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共的领导
B
B、统一战线的可靠性
C、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国民党的积极态度
3、工农运动发展,在全国形成大革命的 浪潮。
4、国民革命是民心所向,打倒帝国主义 和封. 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军阀统治,B.时间.1926年— —1927年初
C.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 芳.张作霖。
北伐的誓师大会
北伐战争示意图
军阀张.孙.吴的实力对比表
A:帝国主义干涉革命,万县惨
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 B:人民的反帝斗争,废除不平
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C:湖北.江西人民收回英租界
国民革命军开入汉口英租界维持秩 序
3.胜利因进军的原
(1)国共团结合作,统一战线推动, (2)战略方针正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3)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4)将土作战英勇,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冯玉祥在北方的呼应。 (6)五卅运动和东征的奠基作用。
控制地区 兵力

湖南.湖北河 20万
南和直隶的一


江苏.安徽.江 20万
北伐的经过
A:首先消灭吴佩孚 B:消灭孙传芳
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A:总工会.工人纠察队的成立。 B上海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C:农村中的革命,农民协会的成立。
支援北伐的工农运输队图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
2.北伐战争首先打击吴佩孚 的原因是他 A.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 B.是直系军阀的首领 C.军事力量最强 D. 是最反动势力的代表
A
3.下列活动的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应是 ①北伐军攻占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 昌 ②北伐军占领南昌 ③北伐军占领 南京,进驻上海 ④国民政府从广州迁 到武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C A
A
C
12.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 之一是 ( ) 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 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 C国民政府已从其它国家收回租界 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利益 13.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 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是指 ( ) A中法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 B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C北伐战争期间,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英租界 D1943年,4、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农民运动的本质区别是( ) A.采用暴力斗争形式 B.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 C.有先进阶级领导 D.斗争逐步走向统一领导 15.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 要表现在( ) A.革命的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6.在北伐战争胜利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最迅速的地 区是( ) A.湖南 B.湖北 C.四川 D.广东 17.北伐战争的性质是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反帝爱国运动 C.反北洋军阀的政治运动D.南北军阀的混战
B
B
8.北伐军开始北伐时,控制北京政府的军阀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段祺瑞 9.大革命时期,打垮下列军阀的先后顺序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陈炯明 ④张作霖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 D①④②③ 10.大革命期间,工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支持北伐 B建立工会 C夺取中心城市 D发展共产党的力量 11.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是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第四军 D第一军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222023)穆维永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P129-137《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课前系统】一、教学内容分析: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4.1—1927.7)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与前一时期相比未有变化。

其突出特点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这一时期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并存,以三民主义为主导。

革命的高潮表现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学情、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分析:现在的学生是80后出生的,对于我国近代历史状况知之甚少,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相关内容,但该内容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及兴趣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本市博物馆及乡土遗迹等教学资源,让同学们参观博物馆和实地考察乡土遗迹,在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片中产生感性认识,置换时空,感受历史的变迁,增进对历史教材的有效了解。

在课前布置学生参观市博物馆,要求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解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写下观后感,在课堂上以讨论参观内容的形式,把本课学习内容融入师生对话中。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网站案例:洪恩在线网页制作:(/pc/homepage/index.htm)。

网站制作技术园地:(/)。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第六章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第六章 第三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对象:
二 3.进程: 北 三大战场:两湖 江西 闽浙 伐 的 汀泗桥战役、 胜 重要战役: 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利 进 军 二期北伐:河南战场、会师郑州
二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 北 表现: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伐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的 原因: 胜 国共合作 , 制定正确方针 ; 利 正义战争,工农群众支持; 进 北伐军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军
冯玉祥五原誓师的配合; 北洋军阀的腐败和矛盾;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4.胜利
三 北 伐 战 争 的 影 响
1.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2.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英国 为什么? ①制造惨案的凶手主要是谁? 北伐向长江流域推进,这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②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是由哪个惨案直接 导致的? 英国制造的“一三惨案” ③汉口、九江是于何时被开放的? 1858年《天津条约》
D
B
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根本原因是( ) A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B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C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 D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4.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发展最迅速的省份 和工人运动斗争最激烈的城市分别是( ) A广东、南京 B湖北、武汉 C湖南、上海 D江西、广州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 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 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逝,来洗涤旧迹,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 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 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 个尽头!”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 军阀 控制地区 拥有兵力 北 吴佩孚 湘、鄂、豫、陕、直隶的一部 20万 伐 孙传芳 赣、苏、皖、浙、闽 20万 的 张作霖 黑、吉、辽、热河、鲁、直隶 35万 胜 2. 方针: 利 北上扫吴,东进歼孙,最后灭张 进 军 战略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国民革命运动)[资料]

国民革命运动)[资料]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民革命运动得到了怎样的发展?答案:(1)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得到了中共和中国人民的支持,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2)1926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3)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

2.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阶层响应、参与了运动?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答案:日英帝国主义镇压罢工工人是五卅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参与的阶层有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巩固的?它的巩固有什么意义?答案:巩固: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炯明叛军。

不久,国民政府又统一了广东、广西。

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有力地保卫和推动了革命运动,增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信心,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一、背景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

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

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人教版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人教版

4、过程 闽浙赣战场(孙) 它指的是什么战争?开始的时间、目的、对象分别是
什么?
请回答:

两湖战场(吴) 二期北伐(张)
假如:你生活在1926年,给 自己设定一个职业,你会参加北 伐战争吗?为什么?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党
5、成果
(1)基本上消灭了军阀
(2)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3)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4)革命中心北移:广州——武汉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原因: 北伐的促进 2、表现:
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 (1)工人:上海三次武装起义


成立省农民协会, (2)农民:湖南农民运动——口号、报告
三、收回租界斗争 1、背景:“万县惨案”、“一三惨 案”、“南京惨案”
2、表现: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中国人民第一次收回被侵 3、意义: 略权益。
问题:你认为北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方针正确 2、工农支持 3、军队英勇
4、冯玉祥配合
5、苏联帮助
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 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 后方基础: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军事基础: 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
练习: 1、看图识别位置: 2、联系本课内容说明帝国主义是怎样 干涉中国革命的?
(1) 支持吴佩孚、张作霖联合进攻国民军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战争 ?阅读《北伐宣言》 (摘录) ,然后回答问题:
加油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 1、背景: 直奉联合进攻国民政府 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 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 《宣言》 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 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及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族唯一希望所系之革 2、目的: 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 统一中国。 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 3、对象: 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图象 势力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人教版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PPT2 人教版

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1、原因: 北伐的促进 2、表现:
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 (1)工人:上海三次武装起义


成立省农民协会, (2)农民:湖南农民运动——口号、报告
三、收回租界斗争 1、背景:“万县惨案”、“一三惨 案”、“南京惨案”
2、表现: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中国人民第一次收回被侵 3、意义: 略权益。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战争 ?阅读《北伐宣言》 (摘录) ,然后回答问题:
加油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 1、背景: 直奉联合进攻国民政府 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 民之唯一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 《宣言》 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 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及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族唯一希望所系之革 2、目的: 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 统一中国。 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 3、对象: 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图象 势力
4、过程 闽浙赣战场(孙) 它指的是什么战争?开始的时间、目的、对象分别是
什么?
请回答:

两湖战场(吴) 二期北伐(张)
பைடு நூலகம் 假如:你生活在1926年,给 自己设定一个职业,你会参加北 伐战争吗?为什么?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党
5、成果
(1)基本上消灭了军阀
(2)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3)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 (4)革命中心北移:广州——武汉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高三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发展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一)国民革命的兴起主要表现时间:国民党一大后到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前开初步活动,他们所表现出的不同政治倾向,具体表现: 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开展,涨。

②以五卅运动为标志,掀起了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封建军阀以沉重打击。

备了稳固的后方基地(二)孙中山重大革命斗争及伟大精神 孙中山遗嘱:"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孙中山活动归纳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装起义)②辛亥革命后,为维护共和制,与北洋军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张勋复辟、护法运动)③适应时代潮流,促成国共合作,开创了大革命新局面。

(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开办黄埔军校)2、孙中山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对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

③晚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毅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3、孙中山伟大斗争精神关于孙中山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一百年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及人民日报社论中谈到:①孙中山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权自由、民族幸福,不知疲倦地奋斗了一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正是他一生不断进取的写照,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

他所说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思考导学】1.北伐战争能够进行的条是什么?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必要的?答案:条:“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政治保障;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必要性: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对革命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在北伐战争中,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答案: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3.在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答案:(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2)中国人民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自学导引】一、北伐战争1.背景(1)五卅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2)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3)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直系吴佩孚和奉系张作霖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一面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经过(1)击溃吴佩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2)歼灭孙传芳: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夹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

(3)迁都武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重创张作霖: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徐州。

第3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3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北伐背景(1)前提因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蓬勃发展;(2)直接原因:直奉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设问:原为死对头的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什么会实现联合?▲回答:直接原因在于以消灭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操纵。

◎直奉勾结后有何反动行动?▲回答:①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②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2、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点拨:其实质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北伐对象:直奉军阀;军阀控制地区兵力直系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一部20万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35万※点拨:国民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

4、北伐方针:☆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主力;☆然后挥戈东进,歼灭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歼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链接高考:(04,广东单科,11)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

因为他…………………()a、是北洋军阀的部头目 b、在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叶挺5、北伐进军(1)北伐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2)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3)战争概况:战场战况备注两湖战场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重镇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主战场江西战场南北合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闽浙战场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1927年占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4)政府迁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点拨:☆武汉成为此时全国革命的中心;☆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链接高考:(06,全国文综ⅰ,14)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5)五原誓师:①时间:1926年9月;五原誓师②人物:冯玉祥,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③活动:进军河南,策应北伐;6、二期北伐(1)形势: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北伐;(2)武汉国民政府北伐:郑州会师;☆ 1927年6月,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国民军会师于郑州;☆郑州成为南方北伐军的最北攻击点;(3)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7、北伐功绩(1)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威震全国;(2)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最突出)(3)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4)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和反帝斗争的发展;※链接试题:(05,南京联考,10)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

高一历史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PPT课件

高一历史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PPT课件

重点 北伐胜利进军及其原因
难点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背景
①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奉军阀结 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②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④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⑤五卅运动为北伐提供了群众基础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 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 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之经验 ,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其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 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 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 国军阀之势力。
3、下列哪项不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A、全国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
B、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和领导
C、帝国主义放弃对军阀的支持
D、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在北伐战争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的省份是:
A、浙江省 B、湖南省 C、湖北省 D、福建省
北伐 胜利 进军
工农 运动 发展
目的、对象
方针、经过 结果
上海工人 武装起义
湖南等地 农民运动
汉口、九江人 民收回英租界
1、北伐前夕,直奉军阀由交战到勾结的直接原因是: A相同的列强操纵 B、根本利益一致
C、避免两败俱伤
D、国民革命对他们的打击
2、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公开干涉 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哪些惨案? *面对帝国主义的惨暴行径,中国人 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 哪些成果?有何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北伐先锋
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
军阀 控制地区 吴佩孚 湘、鄂、豫、陕、冀的一部分 孙权芳 赣、苏、皖、浙、闽 张作霖 黑、吉、辽、热河、京、津 拥有兵力 20万 20万 35万
主要对象பைடு நூலகம்


北上扫吴 东进歼孙 最后灭张 两湖 江西 闽浙
三大战场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汀泗桥
三大战役
贺胜桥
愤怒的群众在围 攻汉口英租界。
1927年1月3日,英国侵略者对英租界附近讲 国民革命军开入汉口英租界维持秩 演的群众进行镇压,制造了“一三惨案”。 序,武汉人民收回了英租界。 图为群众同英水兵搏斗。
ZBrush教程 https:///route/zbrush.html ZBrush教程
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情况: • 1、工人:成立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 • 2、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打倒__推翻__ 建立__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作用: 支持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广泛)
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
时间
1925.5.
1925.6-26.10.
地区


上海
省港
五卅运动
省 港 大 罢 工
别得 她并别是因为勤俭持家 担心浪费而舍别得 她是因为那些全都是他の衣裳而舍别得 于是水清决定将那些破衣裳全都缝补好 补好之后她也别会再还给他 而是自己留下来 作为他 们曾经相爱の永恒见证 因为她晓得 他根本别再需要那些衣裳咯 可是那些破衣裳中包含咯他们之间の好些甜蜜故事 好些温馨回忆 也许多年以后 她已经别再是他の最爱 又有更年轻 更美貌の诸人成为他の红颜知己 对此 她既别会怨恨恼怒他の绝情 也别会哭哭啼啼地恳求他の回头 因为那是自然规律 谁也改变别咯 在决定与他牵手共度此生の时候她就下定咯决 心 别管将来の他是否还会壹如既往地爱着她 也别管他の心中还有她の壹席之地 她都会用自己の方式 默默地爱他壹生壹世 即使他の心早已走远 可是他们曾经の那些美好回忆 已经 永远地铭刻在她の心间 永远别会磨灭 所以她才会那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缝补着那些衣裳 就像他现在手中拿着の那件 之所以半天都没什么被他发现端倪 还有壹各重要の原因 那是因为水清别但在左袖口处被扯破咯口子の地方绣上花样 同时 在没什么被扯破の右袖口处の同样位置也绣上同样の花样 令他以为原本那衣裳就是那么对称设计の 还有另外壹件 在衣裳の底边位置被扯破咯 于是她就沿着衣裳の所有底边 满满地绣咯壹整圈儿の缠枝莲 假设别仔细查找 根本别晓得哪里曾经被扯破过口子 假设只是补那些破口子 水清花别咯那 么多の时间 但是她把工程铺得太大咯 每壹各小小の口子她都要先进行充分の构思 因为每壹各口子大小别壹、撕裂程度别壹 所以需要因势利导 好好地研究壹下采用哪壹种方法 既 能将口子补好 又能巧妙地别被人发现那是补过の破衣裳 正是因为那些奇思妙想才会发生工程量成倍增长の情况 左边有口子 两边都要绣 两各小破口子要用壹各很大の整绣甚至是满 绣 以期达到最完美の效果 就好比那件 足足消耗咯她几乎壹整天の时间 光是设计构思 再描画出花样 就花去咯她大半天の时间 那件衣裳の口子在背部 别晓得怎么被他壹下子撕出 两各口子 对于那两各口子 水清先是采用补绣の方式 绣上两朵祥云 假设只是那两朵祥云 任谁都能看出来那是缝补过の衣裳 于是她在那两朵祥云の周围 根本没什么破口の地方 再 额外补绣上第三朵、第四朵、第五朵祥云 再围绕那五朵祥云 她又绣咯云海 云海の下边采用水纹收底 至此 只有两各破口子の缝补竟变成咯整各后背部分の满绣 现在云海刚刚完工 水纹只描上咯花样 没什么开始刺绣 因为蓝色の绣线刚好用完咯 停工待料の她只得开始绣那件松针图案の衣裳 第壹卷 第916章 脆弱 就那样 水清仿佛是壹各妙手回春の大夫 壹各 壹各地诊治着衣裳们の伤情 壹各壹各地确定着治理方案 壹各壹各地对症下药 悉心医治 经过她の壹双巧夺天工の妙手 展现在面前の那些衣裳们 他几乎快要认别出来 那些都是他整 日里穿の衣裳吗?别过全都是穿在里面の中衣、亵衣 却被她二次创作加工成咯工艺品 他是壹各对美有着极高鉴赏力之人 具有独特の艺术品味和各性追求 善于发现美 懂得欣赏美 那是他从小生长于宫廷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の结果 而他の诸人们没什么他那样得天独厚の先天条件 与他在对美の追求方面 差距越来越大 那也是他见到“婉然”送给他荷包之后更 加爱恋于她 在“淑清”送给他水墨竹娟帕之后留宿烟雨园の壹各很重要の壹各原因 而现在 展现在他眼前の那些缝缝补补 他の感受已经别再仅仅只是受到触动 而是被强烈地震撼 由于水清根本就别是在缝补破口子 完全变成咯重新再设计、再加工 所以虽然是整整壹天外加上大半各晚上の时间 她才只完成咯两件半衣裳の修补工作 可就是那两件半の衣裳 竟将 他の眼睛弄得模模糊糊起来 就像那三盘他根本没什么口福享受 只能壹饱眼福の菜品 那些衣裳花费咯她那么多の心思 可是她却根本别想让他看到 别想让他晓得!那是为啥啊?担心 将他壹各大男人感动
起义领导人罗亦农(前排左一)、汪寿华(左五)
有农会 农民运动 召开过全省 组织的 中心 农代会的省 份 地区
大 革 命 发时 展期 情的 况农 民 运 动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 1、背景: 帝国主义公开干涉革命,制造惨案 (万县惨案 一三惨案 南京惨案) • 2、意义: 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大胜利
第三节
北伐的背景:
•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 蓬勃发展 • 2.直奉军阀联合(结成反革命联合战 线),进攻冯玉祥,准备进攻广州国 民政府 • 3.帝国主义列强对军阀的支持,对国 民革命的仇视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帝国主义及卖国军伐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 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 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 卖国军伐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 民之唯一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 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 势力。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627
1927.1.
1926.10. 1927.2. 1927.3.
湘赣
汉口、九江
成立总工会
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上 海
第一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二次武装起义 失败
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
起义指挥机关----上海总工会
参加武装起义的工人纠察队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胜利后,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武昌
继续北伐
会师郑州
占领徐州


胜利
思考题
胜利
1. 为什么说北伐战争胜利?
吴主力被歼 席卷长江流域 革命重心移至武汉 会师郑州
2.结合史实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a.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异常团 结 b.方针正确,目标明确 c.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 d.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