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授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学教案
(Animal Pathology)
学分:2.0 总课时: 20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 第四-五学期
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
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掌握疾病的概念、经过与结局
3.简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课时安排 3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1.动物病理学概念;
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3.动物病理学的任务;
4.动物病理学的内容
5.疾病的概念;
6.疾病的分类;
7.疾病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病因、发病条件和诱因三者的区别
小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从畜禽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从而探讨疾病发生的本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思考题1.病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
教学目的1.了解动物病理学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掌握疾病的概念、经过与结局
3.简述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课时安排 3
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1.动物病理学概念;
2.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3.动物病理学的任务;
4.动物病理学的内容
5.疾病的概念;
6.疾病的分类;
7.疾病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病因、发病条件和诱因三者的区别
小结动物病理学是研究从畜禽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从而探讨疾病发生的本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从病理学的范畴看,疾病是机体组织或细胞水平的异常,
即病理学变化。
思考题1.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课题第二章 组织细胞基本病理
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
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脂肪变性及易发器官,病理变化。
2.掌握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概念,坏死的病变特征及其坏死类型。
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1.溶酶体与疾病的关系;
2.萎缩的分类;
3.变性的类型和病理特征;
4.坏死的类型与病理特征
教学难点
1.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
2.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小结从超微结构水平理解细胞损伤性刺激的反应,首先简述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基本超微病理变化。“槟榔肝”、“虎斑心”透明变
性物质称为透明蛋白,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脾、肾、肝和淋巴结等器官。
细胞的损伤是组织内物质代谢障碍在形态学上的反映。根据损
伤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萎缩、变性和坏死三种形式。
思考题1.组织、细胞坏死后形态学上有何主要特征?
2.细胞变性形态学有何主要特征?常见类型有几种?
3.细胞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组织坏死的结局如何?
教学课题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
教学目的主要叙述局部血流速度和血量的变化,包括充血、淤血和缺血;血管通透性和完整性的改变,如出血;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包括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
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1.充血的概念;2.充血的病理变化和意义;3.淤血的概念;4. 淤血的病理变化与后果;5. 出血的原因和病理变化;6. 血栓概念、形成条件和机理;7.梗死的病变
教学难点1.充血的发生机理;
2.淤血的发生机理;
3. 血栓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形态;
4.梗死的类型
小结1.充血是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之一。
2.静脉性充血对机体的影响是随着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以及侧枝循环能否形成而不同。
3.出血的表现可因损伤的种类、局部组织的特性以及出血速度不同等而异。
4.不论任何原因使血管内皮损伤,即可激活凝血因子,开始血液凝固过程。
思考题1.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脏器?
2. 淤血的主要病变特点是什么?
3.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 栓塞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5. 概述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各好发于什么脏器?
教学课题第四章 体液平衡紊乱
教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动物病理学学习指导书(第二版)
教学目的1.掌握水肿的概念及类型,水肿发生的共同发病环节。淤血 性水肿的发病特征及临床意义。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及脑性水肿的病理特征
2.掌握脱水的概念、类型及病理特征
3.了解各型脱水与细胞脱水或水肿、酸中毒的因果关系及其 发病机理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重点 1.水肿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几种水肿的临床特点;3.脱水的概念和分类;4.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和病理特征
教学难点1.水肿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几种水肿的临床特点;3.脱水的概念和分类;4.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和病理特征
小结1.水肿的发生与两项机制有关,一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使组织间液生成大于回流而导致水肿。二是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使体内钠、水潴留,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增加而导致水肿。
2.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称为脱水。在机体丧失水分的同时,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丧失,引起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变化。据此,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三种类型。
思考题1.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原因及机制。
2. 引起钠、水潴留的原因及机制。
3. 心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什么?
4. 比较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变化各有何特点?
5. 等渗性脱水的发病机理。
6. 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症状、体征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