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探索“中国化”的历史背景
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空背景。其主要的一个观点认为,毛泽东的“中国化”探索,既不是他随心所欲创造的,也不是他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此间的曲折与坎坷、错误与成功,既都有鲜明的毛泽东特色,但也都有客观的时空原因。
一、两大阵营背景下的中苏结盟与分裂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之中,这是中国“一边倒”政策的具体体现。在60 年代之后,中苏关系由结盟而破裂,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被动和困难。中国和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结盟,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苏联宝贵的支持,同时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使中国取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中国和苏联结盟的分裂,使中国面临两大阵营的国际压力。两大阵营背景下的中苏结盟与分裂,既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提供了实践经验,也给其造成了极大的时空局限和本体局限。
随着两大阵营冷战的逐步加剧,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不断干涉别国内政,激起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满。20 世纪50 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围绕对斯大林的评价、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引发了争论。随着双方的矛盾不断扩大,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等问题,展开了长达数年之久的中苏大论战。
1、中苏论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中苏论战的根本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必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虽然在苏共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公开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多种错误并推进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变革,但由于其未从根本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它也仅仅是揭开了盖子而未有最终的圆满。但伴随着中苏两党论战过程的持续展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在对“以苏为戒”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明确到日益绝对化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步入歧途。回过头来看,中苏两
党的十年论战,形式上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争论,而实质上则是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事实上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平心静气的说,在整个论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自己视为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代表,从而使论战中逐渐出现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某些教条化误解,不仅同对方一起“讲了许多空话”,而且“使我们把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误当成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结果陷入了“反修防修”的理论误区。特别是伴随着这种错误认识的加剧,在总结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变修国变色的经验教训中,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发动了以“反修防修为目的的“文化大革命”,完全中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则是最初论战中所未能预料的。
2、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还针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不同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形势的强大压力,采取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三大外交政策。在三大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从50 年代中期,先后与20 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中苏联盟的分裂,中国外交进入了“两个拳头打人”的艰难时期。在这一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的“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为指导,联合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应对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巨大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在70 年代以后,毛泽东根据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新形势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决定发展中美关系,这样使中国外交政策又走进了“一条线”的新时期。
3、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内在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外交政策的不断演变,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具体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经济封锁、政治敌视,这是中国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家庭,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由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使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开始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战略联盟逐步向对立面发展。经过冷静的观察和对复杂国际形势的分析,毛泽东决定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即亚非拉各国、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即西欧、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等来共同反对同时来自美国和苏联霸权主义的两个拳头出击的策略。70 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守势地位和愿意同中国改善关系的良好愿望,毛泽东果断抓住机会,以“小球”带动“大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成了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条线”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