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考研真题试题2013—2020年

合集下载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名词解释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称为三原色。

红绿蓝是最优的三原色,可以方便的产生其他颜色。

4.密度分割——单波段黑白遥感图象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彩色图象,这种方法叫密度分割。

5.非监督分类——是在没有先验类别(训练场地)作为样本的条件下,即事先不知道类别特征,主要根据像元间相似度的大小进行归类合并(将相似度大的像元归为一类)的方法。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2017昆明理工大学804遥感概论试题A卷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7昆明理工大学804遥感概论试题A卷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试题

第 1 页 共 1 页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 卷)
考试科目代码:804
考试科目名称 :遥感概论
考生答题须知
1. 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 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 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 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
1、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
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3、平滑与锐化
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
5、大气窗口
6、主动式遥感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
2、遥感图像的判读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三、综述题:(共计45分)
1、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

(,)
(20分)
2、试述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与联系。

(25分) 27/10284.6m W M ⨯=max λ4281067.5---⋅⋅⨯=K m
W σK m b ⋅⨯=-310898.2。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按高度分类,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该轨道叫~BIL 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引起,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 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1)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满足斯忒-波尔兹曼定律,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4T M σ=,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遥感模拟试题(2020年整理).pptx

遥感模拟试题(2020年整理).pptx

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是( D )。
A、周期性强 B、宏观性好 C、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 D
、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4、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 D )次方成正比。 A、
一 B、二
C、三 D、四
5、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发生散射,当散射颗粒直径 d 和辐射波长λ符
学海无 涯
A、图像中心色调过亮 B、图像上灰度失真疵点 C、图像中地物几何变形 D、图像上有条状干扰 15、彩色红外像片,没有感( B )光层 A、绿 B、蓝 C、红 D、近红外 16、TM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已达到( B )。 A、80m B、30m C、10m D、7m 17、 BIP 是数字图像的( A )。
30、根据遥感平台不同,遥感可分为以下类型,除了( C )。
A、航天遥感 B、航空遥感 C、水下遥感 D、地面遥感
得分
二、多选题(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错选、
阅卷人
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遥感图像几何校正中在确定每点的亮度值时采用的方法有( ABD )。
学海无涯
A、最近邻法 B、双线性内插法 C、平均值法 D、三次卷积内插法 2、3S 集成一般指( ABC )的集成。
A、RS B、GIS C、GPS D、MIS
3、颜色加色法中最优的三原色是指( AC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绿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4、在大气影响的定量分析中,实际到达传感器的辐射亮度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A、像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B、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 C、波段顺序依次记录格式 D、行交织记录格式 18、图像灰度量化用 6 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B )。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2013--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2013--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

昆明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04考试科目名称:遥感概论考生答题须知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1、像点位移2、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3、辐射校正4、高光谱遥感5、主动与被动遥感6、主成分变换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大气散射的类型及其特点。

2、简述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特点。

3、简述侧视雷达距离分辨率与方位分辨率的概念以及提高二者的方法。

4、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般是如何对其进行校正的?5、试述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

三、综述题:(共计45分)1、看图说明绿色植物的光谱特性。

(20分)图1. 绿色植物的有效光谱响应特征2、试述当前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常用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5分)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代码:804 考试科目名称:遥感概论考生答题须知5.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6.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7.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8.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A卷)考试科目名称:遥感概论考试科目代码:804------------------------------------------------------------------------------一、名词解释(50分,每小题5分)9.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10.电磁波谱11.大气窗口12.像点位移13.高光谱遥感14.辐射畸变15.摄影成像16.归一化植被指数17.平滑与锐化18.非监督分类二、简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6、谈谈应如何对遥感进行较全面地分类认识?7、简析卫星传感器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的来源构成8、简述遥感图像分辨率特征并解释其具体含义9、简述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10、何谓几何畸变,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有哪些方面?三、综合题:(50分,第1、第2小题各15分,第3小题20分)1 论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昆明理工大学2013遥感地质学试卷A卷

昆明理工大学2013遥感地质学试卷A卷

1、remote sensing geology 非监督分类2、太阳 地球3、黑体 低4、色度 亮度 饱和度 孟塞尔或HIS 模型 HIS 变换5、多中心 中心 像点位移6、SiO 2 0.9-1.17、叶绿素 比值处理或指数计算8、倾 缓一、 填空题(每题1分 ,共计20分)1、 “遥感地质学”的英语是 remote sensing geology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的汉语是 非监督分类 。

2、 在地球环境下,被动遥感的辐射源主要来自于 太阳 和 地球 。

3、 在任意波长的发射率恒为1的物体称为 黑体 ,与其相比,一般地物的发射率较 低 (选择 高、低),且在不同波长发射率不同。

4、 彩色三要素是 色度 、 亮度 和 饱和度 。

据此设计的色彩模型称为 孟塞尔或HIS 模型 ,图像从RGB 模型转换该模型,称为HIS 变换。

5、 扫描成像是 多中心 投影,摄影成像的特点是 中心 投影。

在地形起伏的山区进行摄影成像,图像容易引起 像点位移 和比例尺变化等变形。

6、 岩浆岩在可见光-近中红外反射率随着 SiO 2 含量的增加而加大,规律性明显。

含有较多铁离子的岩石在近红外 0.9-1.1 µm 附近会有一个吸收谷。

7、 植被在绿光波段处有一个小的反射峰,在蓝光和红光波段强吸收,这是由 叶绿素 引起的。

在近红外波段强烈反射。

据此设计的34TM TM 图像处理方法被称为 比值处理或指数计算 。

8、 某地岩层三角面顶角由钝角渐变为锐角,说明其倾角由倾逐渐变缓。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D 2A 3C 4B 5D 6B 7D 8C 9B 10C( )1、下面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图像是A ASTERB TMC MSSD WORLDVIEW( )2、下面波谱分辨率最高的图像是A A VIRISB QuickbirdC ETM +D SPOT5( )3、下列关于纯净水体反射电磁辐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在可见光波段少量反射蓝光、绿光B 水体越深反射率越低C 在中红外图像上显示为浅色调D 在彩红外图像上显示为黑色( )4、在夜间获取的热红外图像上,色调最深的是A 温泉B 冰川C 湖泊D 河流( )5、某地图像上为直线状深浅相间分布的条带,则地层产状可能是?A 平坦地区的水平岩层B 地形强烈切割区的水平地层C 地形起伏区的倾斜岩层D 地形起伏区的直立岩层( )6、通过函数变换,使原图像直方图形态改变,产生一幅各种象元值的数量基本一致的图像,这是以下哪种图像处理方法?A 比值增强B 直方图均衡化C K-L 变换D 卷积增强( )7、描述侧视雷达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的参数有A 线对B 方位向分辨率C 距离向分辨率D B+C( )8、热红外图像上的冷阴影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A 热红外辐射被遮挡,不能照射到阴影处B 镜面反射C 阴影处温度比背景低D 该处对热红外的反射率低( )9、某地发育密集的树枝状水系,则地表出露的地层岩性不可能是?A 黄土B 灰岩C 花岗岩D 砂岩( )10、 方向模板121000121---可使哪个方位的线性构造增强?A 南北向B 北东向C 东西向D 北西向三、 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计10分)1、 线性拉伸将原图像中像元的亮度按线性关系扩大,一般来说,对整幅图像作全面而均匀的拉伸,可用简单线性扩展,当需要对某一灰度范围进行增强,可采用分段扩展。

遥感概论-考研、考博试题答案汇总

遥感概论-考研、考博试题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陈程)1.成像光谱仪:通常的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即波谱取样点越多,愈接近联系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象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2.光谱分辨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光谱分辨率越高;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

3.监督分类;监督分类首先要从研究区选择由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4.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5.叶面指数:叶面积指数又叫叶面积系数,是一块地上作物叶片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

即:叶面积指数=绿叶总面积/占地面积。

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较好的动态指标。

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

当叶面积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6.波谱反射率:反射率为地物表面反射与入射的辐照度之比值。

反射率分析乃是对实测的地物反射率和从遥感图像中提取的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于鉴别地物和直接识别地物的方法。

7.地面反照率:即在地面以上某高度,用一个朝上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向下的太阳直接辐射加上大气对太阳光的半球散射(漫射辐射),用另一个朝下的短波辐射表测量地面向上的半球反射辐射。

后者与前者通量之比即为当地的地表反照率。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遥感是指利用什么技术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A. 卫星B. 雷达C. 红外线D. 激光答案:A. 卫星2、下列哪一种波段主要用于遥感影像的获取?A. X射线B. 紫外线C. 红外线D. 可见光答案:D. 可见光3、下列哪一种遥感平台常用于气象观测?A. 卫星B. 飞机C. 无人机D. 地面站答案:A. 卫星4、下列哪一种方法常用于遥感影像的校正?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强度校正D. 所有上述答案:B. 几何校正5、下列哪一种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夜间遥感影像?A. 多光谱成像B. 热成像C. 合成孔径雷达D. 光学成像答案:C. 合成孔径雷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遥感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传感器、平台和数据处理与分析。

2、常用的遥感影像获取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答案: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3、在遥感影像处理中,常常需要进行____和____。

答案: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4、遥感在环境监测、____、____和____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答案: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遥感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非接触式观测的技术。

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管理、资源调查等。

2、请简述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

答案:遥感影像获取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观测目标、选择适当的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以及数据传输和处理。

3、请简述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

答案:遥感影像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影像增强和分类等。

这些步骤旨在提高影像质量,提取有用信息。

4、请简述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空气质量、水质状况、森林覆盖变化、自然灾害等,为环境保护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完整)遥感真题(师大考研)

一、名词解释1、(1)太阳常数:一个描述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物理量。

它指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太阳射线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全部太阳辐射能,其数值为1。

36×10—3W/m2。

2、(1)黑体:一个假设的理想郎伯源,既是完全的吸收体,又是完全的辐射体3、(1)维恩位移定律:描述了物体辐射的峰值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表示为λmax = A/T。

A为常数,取值为2898μm·K.4、(1)大气窗口:大气吸收较弱,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5、(1)瑞利散射:当引起散射的离子直径远小于入射电磁波波长(d<〈λ)时产生的散射,是一种各向同性散射,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6、(1)地表粗糙度:用以描述地面几何形态对入射电磁波反射特性影响的参数,是入射波长的函数。

7、(1)光学厚度:描述介质对入射电磁波吸收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辐射强度衰减到1/e时的光学厚度为1。

8、(1)漫反射:当入射能量在所有方向均匀反射,即入射能量以入射点为中心,在整个半球空间内向四周各向同性的反射能量的现象.又称为郎伯反射。

9、(1)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来自i方向地表辐照度的微增量与其所引起的r方向上反射辐射亮度增量之间的比值。

它描述了地物方向性反射的这一特性.10、(2)地物反射波谱:用以表示地物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特征的一种二维曲线。

11、(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某一特定周期以经线轨道运行,这个周期使得卫星到达每一地区上空时的太阳高度角都相同。

12、(3)高光谱:指成像光谱仪能获得整个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的多而很窄的连续光谱波段,波段数多至几十甚至数百个,波段间隔在纳米级内。

13、(4)辐射温度:Radiant Temperature,又称表征温度,即T rad = ε1/4T kin,是物体自身由于热辐射现象而表现出的物体能量状态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14、(4)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即T b = ε1/4T kin,指辐射出与观测物体相等的辐射能量的黑体温度,是衡量物体温度的一个指标,但不是物体的真实温度。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真题_804遥感概论2017年

昆明理工大学考研真题_804遥感概论2017年

第 1 页 共 1 页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题(A 卷)考试科目代码:804 考试科目名称 :遥感概论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图表等类型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
1、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
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3、平滑与锐化
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
5、大气窗口
6、主动式遥感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
2、遥感图像的判读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三、综述题:(共计45分)
1、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求太阳的有27/10284.6m W M ⨯=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

(,
max λ4281067.5---⋅⋅⨯=K m W σ)(20分)
K m b ⋅⨯=-310898.22、试述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与联系。

(25分)。

昆工地信2010遥感试题

昆工地信2010遥感试题

1、 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的遥感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的理解,范值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K-L变换: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压缩方式,它可以将具有相关性的多波段数据压缩到完全独立的较少的几个波段上,便于图像的分析与解释3、标准假彩色的合成:把绿波段赋予蓝色,红波段赋予绿色近红外波段赋予红色的彩色合成。

4、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是频率,递增或递减排扫描仪的瞬时现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2、 填空题1、 颜色的性质:是由明暗、色调、饱和度来描述的2、 在中兴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3、遥感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成像过程的采样点,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像素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每个象元对应一个函数值,既亮度值。

4 、通常把电磁波的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5、微波遥感分为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两大类6、航空像片的数字化/卫星摄影像片一般采用:均匀采样和等距量化处理。

三、简答题1.电磁波谱区间主要分为哪几种波段?其中遥感探测利用较多的波段是什么波段?仔细分析其原因。

答:电磁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在遥感探测中主要用到的是:可见光:可见光可用于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以光学摄影方式和扫描摄影方式接受和记录地物对可见关的反射特征。

红外线:通过红外线遥感可以在夜间工作,红外线不易被空中的微粒所散射。

微波: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可以穿透云雾、水体、大地。

2、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的区别:第一: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

中心投影则是受到投影距离的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的高度H和焦距f有关。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遥感总复习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考研_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考研真题A卷

考研_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考研真题A卷

寻觅
寻觅 2017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遥感概论考研真题A 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
1、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
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3、平滑与锐化
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
5、大气窗口
6、主动式遥感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是什么?
2、遥感图像的判读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5、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三、综述题:(共计45分)
1、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27/10284.6m W M ⨯=;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波长m ax λ。

(4281067.5---⋅⋅⨯=K m W σ,K m b ⋅⨯=-310898.2)(20分)
2、试述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与联系。

(2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