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六讲_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题目和答案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题目和答案

一、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C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D )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C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C )A 6、7 岁一11、12 岁B、8、9 岁一12、13 岁C 11、12—14、15 岁D 14、15—18 岁I- 5 : CBDCC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D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B )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 B )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C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10 : DBBCC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C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D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 B )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 B )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 B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II- 15 : CDBBB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A )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C )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 D )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 B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 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16-20 :ACDBB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 A )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B )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 A )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21-23 :ABA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___ 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 阶段。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完整word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

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

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

(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

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指青少年发展的心理认知变化过程,及教育环境、制度和方法对青少年形塑作用。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心理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轨迹,此轨迹决定着青少年把握人生方向、转向办事、判断事物真理、处理个人问题等心理能力的特点及面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目标是自我发展,和独立自主。

自我发展不仅强调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其是指在生理发育的同时,不断发展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方面的能力。

独立自主则是指在这一过程当中,青少年正确的认识概念,学会做出独立自我的选择,以及越来越强的责任心和自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开始时,孩子思维较单一,依赖性很强,意志薄弱。

然后会出现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会加强判断力,思维和行为开始独立起来,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青少年会形成自我概念,角色分化,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均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环境中发生并相互影响。

家庭是孩子认知发展、社会化和自我社会调整的基础,需要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用心做家庭教育。

学校则是孩子的角色发展所在,它的任务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辅导,在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培养青少年追求形象及成功的能力,激活他们的创造力,帮助孩子修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让孩子未来走入社会时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含答案)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含答案)

模块六中学生心理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2.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3.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4.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即可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5.可采用()来治疗对动物的恐惧反应。

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代币奖励法D、强化法6.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是()。

A个体遇到的生活事件 B个体对事件的看法 C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D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程度7.人本主义理论所采用的咨询技术是()。

A、角色扮演B、自我暴露C、暗示D、人际关系分析8.经常伴有性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极度敏感、心跳加快的症状,这可能是()的表现。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9. 半年以来,小花同学总是心境低落,而且经常感觉焦虑、躯体不适,并伴有睡眠障碍。

她很有可能患上了()。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10.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办法不包括()。

A情感支持疗法 B认知行为疗法 C服用抗抑郁药物 D暴露与阻止反应疗法11.治疗恐惧症的最好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人际关系分析 C服用药物 D暴露与阻止反应疗法12. 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中,B代表()。

A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B诱发事件C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D行为倾向13.小红性格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老师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14.当儿童有不良行为之后,将其立即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直到规定时间满了之后方可离开。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整理完善篇),考试资料解读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整理完善篇),考试资料解读

名词解说:1.跨文化研究: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一样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加以察看、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

往常选用差别比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2.早熟:指小孩生理和心理上提前成熟,早熟青少年是指比较早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年。

青少年景熟时间的早晚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早熟男孩对自己的感觉更为优秀,在伙伴中更受欢迎,在感情、注意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踊跃感觉,同时其出现反社会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可能性也更大。

早熟女孩的心剪发展则可能存在更多的危机。

)3.同化:(P69)指个体把外面环境中的要素归入到已有的图式中间,从而丰富和增强了个体的动作。

实质上,同化是个体图式不停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无对自己的图式进行改良或许改变。

图式只发生了量变,并无产生质变。

4.近来发展区:(P84)指小孩现有的水平与经过别人帮助能够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用近来发展区的看法说了然教课与发展,特别是教课与智力发展的关系问题。

维果斯基以为,教课一定考虑小孩现有的水平并走在小孩现有发展水平的前方。

在确定小孩的发展水平及其教课时,需要考虑两种发展水平。

把每一个人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称作“现实发展水平” ,而个人在学习以后表现出来的水平则称作“潜伏发展水平” 。

近来发展区是潜伏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平之差。

它存在着个别差别和情形差别。

5.情商:指个体情绪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

初次提出这一看法的是耶鲁大学的彼得·萨罗维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 梅耶,他们提出的能力型情绪智力模型包含一组有关情绪能力, 2000 年他们又将之简化。

同年,由巴昂主编的《情绪智力手册》第一版,标记着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情绪智力理论的普及归功于丹尼尔· 戈尔曼,他于 1995 年第一版的《情绪智力:为何它比智商更重要》惊动世界。

综合各看法,情绪智力能够看作是个体辨别和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将情绪同化为思想以及调理自己和别人踊跃与悲观情绪的能力。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版)6第六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二版)6第六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的前提是()。

A.平等B.相容C.互利D.信用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A.相互认识B.产生好感C.情感确认D.情感探索3.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A.相互原则B.平等原则C.真实原则D.相容原则4.下列哪项不是中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A.认知障碍B.能力障碍C.智力障碍D.人格障碍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年末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B.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性意识、性情感、性观念以及性适应等C.人际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等D.交往能力的障碍限制了中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关系的理解6.下列关于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学生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场所和方式B.中学生异性交往要自然适度C.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应尽量减少异性交往D.中学生异性交往要留有余地7.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8.“9.11”之后,大多数美国人对阿拉伯裔的偏见加深,在一家公司中一位阿拉伯裔职员觉得越来越难与白人老板进行沟通。

这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A.地位障碍B.结构组织障碍C.文化背景障碍D.社会心理障碍9.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下列关于人际沟通作用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际沟通可以调节沟通者本人的行为B.人际沟通一定能够协调组织内部关系C.人际沟通有利于增强团结D.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所必需的10.人际沟通有很多功能,其中协调作用是指()A.人际沟通可以协调人体各部分的机能B.所有的人际沟通都可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C.人际沟通可以促进个人的社会化进程D.人际沟通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误会11.当组织内部产生矛盾时,最有可能成为沟通集中对象的是()A.已经背叛组织的人B.有背叛组织倾向的人C.组织中的忠诚分子D.组织中的一般成员12.根据现有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的观点,个体选择信息的倾向性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A.倾向于不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B.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信息没有明显的选择C.喜欢选择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D.越是不让接触的信息,人们越想选择13.下列沟通中,属于双向沟通的是()A.看报纸B.听广播C.打电话D.看电视14.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及时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D.Y型沟通15.人际沟通有许多方式,根据蒂博特对人际沟通的分类,人与人之间的吵架属于()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16.在现实的沟通过程中,有时候,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属于下列哪种沟通方式()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17.根据莱维特(K.Levitt)的研究结论,下列沟通方式中,信息传递速度最快的是()A.轴型沟通B.Y型沟通C.链型沟通D.圆形沟通18.美国心理学家摩根对纽约州退休老人做调查,发现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较多往来并较为协调的老人,比那些很少与人交往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而后一种老人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悲伤感和孤独感,这体现出了人际沟通的哪种功能()A.认知平衡作用B.协调作用C.保健作用D.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作用19.当自己的态度、意见的妥当性没有明显的判断标准时,以自己的态度、意见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作为妥当性的依据,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之为()A.社会实在性B.认知平衡C.去社会化D.习得无助20.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人际沟通的是()A.眉目传情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鸿雁传书D.道路以目(二)简答题1. 中学生建立人际关系有什么意义?2.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是什么?3. 中学生人际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4. 中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有哪些?5.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哪些?(三)论述题1. 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2. 如何处理交往中的矛盾?二、实践操作题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人际交往的艺术,处理自己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库和实践专题(附答案)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库和实践专题(附答案)

第一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 我们这门课程的名称是(D )A 公共心理学B 心理学基础C 教育心理学D 心理发展与教育2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 华生B 桑代克C 冯特D 弗洛伊德3 心理学研究表明,天才人物与一般人相比( B )A 身体和心理上更不健康B 身体和心理上更健康C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差别D 身体不如常人健康而心理健康状况相似4 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开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1与0.23。

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到(B )的影响。

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学校因素D 家庭因素5 头大聪明、眼大机灵属于( C ) A 伪心理学B 科学心理学C 常识心理学D 迷信6 弗洛伊德的戒指上刻的是(C )头像A 宙斯B 俄狄浦斯C 斯芬克斯D 耶稣7 读书看报属于(A ) 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人格过程8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 A 美国B 德国C 希腊D 英国9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 A 华生B 桑代克C 冯特D 弗洛伊德10 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C )A 两个因素负相关B 两个因素不相关C 两个因素正相关D 两个因素显著正相关11 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A)A 智力B 中学生C 物理问题D 物理成绩12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类心理现象属于(D )A 认知过程B 心理特征C 情感过程D 心理状态13 “爱之愈切,知之愈深”说明了(C)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 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14. 如果一男孩长期与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他对其人格的发展影响深远。

这一观点最可能是哪一个人格理论的观点(B )A 人本主义观点B 精神分析论观点C 信息加工的观点D 特质论观点15 “爱情天梯”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男主人翁的(C )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人格过程16 “从众现象”属于(A)的范畴A 社会心理B 教育心理C 管理心理D 学习心理17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是(A )A 灵魂论B 梦的解析C 生理心理学原理D 性学三论18 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位于( )A 莱比锡大学B 哈佛大学C 剑桥大学D 巴黎大学19 世界各地生活节奏的研究方法属于(A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相关法29 大学一年级的成绩与大学二年级的成绩之间的关系是(A )A 相关B 因果C 共变D 无关21 要比较两种教材的优劣,较好的办法是(A )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2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主要表现了(A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测试题1.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个体心理发展既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2. 微系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青少年所构成的一个个子系,包括家庭子系统、师生子系统和同伴子系统。

青少年在这些子系统中与各系统内的成员产生交互作用,他们交互作用的模式与结果直接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

微系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调控的,通过努力也是可以营造的。

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给“最近发展区”下的概念是;“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自我概念:是指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

这两者始终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

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内化他人的评价标准,如果个体遇到了与经验评价不一致的他人评价时,就有可能否认经验评价,而迎合他人,造成自我不协调的状态,即自我失调。

5.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的认知和监控。

实际上,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6-10 DBBBD 11-15 AABCB 16ACD 17ABD 18 CD 19ABC 20 ABCD21. 皮亚杰主要关心的是青少年认知的发生问题,即个体如何从包括社会世界和物理世界在内的现实世界中获取知识以及如何对这些知识做出解释。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对于制约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思考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思考题

12格的道德发展阶
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4.试根据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分析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10 1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6.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7.青春发育期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有
什么影响? 7.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1
8.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
对教育的启示。10 9.如何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10.分析说明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及对策。
11.如何理解情绪智力与情商?10
思考题
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10
11
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 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
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 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 样 ? 5.分析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卷面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身体意象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影像,包括身体知觉与身体概念,即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态度和感觉。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4.假想观众: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

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6. 自律道德:是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8. 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是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与跨时间的一致性。

目前研究提出教养方式主要四种类型:权威平等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溺爱型父母、忽视型父母。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本节课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

2.身体意向——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3.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知识教学的心理基础。

4.假想观众——这是青少年自我中心的表现之一,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5.情感素质——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6. 自律道德——指自我约束。

自我履行道德规范的道德发展阶段,人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也就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发展到自律道德发展阶段的过程。

7.同伴关系——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8. 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语言表达的集合,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和跨时间的一致性。

9.学习方式——青少年学习的普遍的学习方法,比较流行的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我国新课改正在推广的是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10.同一性延缓——青少年正处于危机中,但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进行了模糊的定义二、选择填空(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5分)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B.增多C.不变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2.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 D )水平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影响到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

A.儿茶酚胺B.胆固醇C.五羟色胺D.激素3.进入(B )以后,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成年期4. 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免费师范生硕士第一学期作业《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考试

免费师范生硕士第一学期作业《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考试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结业考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1分)1.青少年答: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2.身体意向答: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身体的美学。

所有时代的人类社会对人体美学寄予了很大的价值,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不符合社会的标准。

身体意象的概念应用在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哲学、文化和女性主义研究。

这个词虽然经常在媒体出现,但相关的学科和媒体也没有对定义达成共识。

在心理学中,它往往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态度,这个概念是用来讨论各种疾病和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其他饮食失调、身体变形症(BDD)、身体完整认知失调(BIID)和各种中风后的状态。

身体意象问题也在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虚无妄想综合征(Cotard delusion)中显现出来。

身体意象经常与身体图式(Body schema)混淆,后者涉及控制姿势和动作。

3.认知发展答: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4.假想观众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题

一、论述青春期个体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及理论解释青少年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一)认知的变化与儿童相比,青少年更善于:青少年要比儿童更为“聪明”1. 思考可能的情况是什么,而不仅仅现实是什么,思考可能性的运用多种科学问题、逻辑问题和辩论的过程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假设性思维的出现2. 思考抽象的事物青少年比儿童更容易理解隐含在双关语、谚语、隐喻和类比中的高层次抽象逻辑3. 思考思考过程本身(元认知)青少年比儿童更多地对思维进行“管理”青少年也更善于向别人阐述他们使用的过程,包括策略的使用(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4. 多角度的思考儿童倾向于每一时刻只思考事情的一个方面,而青少年则能够以更为复杂的视角来看待事情影响青少年能够更精深地理解概率问题青少年会以更为分化、更为复杂的言语来描述自己及他人,理解人格的多个侧面理解讽刺能力的发展5. 相对性而非绝对性地思考儿童:非黑即白例子:好人和坏人青少年:更倾向于用相对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影响(世事无绝对)对许多事物抱极端怀疑的态度对所有事情都要提问或质疑(二)认知发展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1.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不仅包含信息的记忆,同时也包括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的含义,把该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判断其是否有效——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为批判性思维提供动力1. 在长时记忆中,知识范围变得更宽广2. 同时考虑不同类型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促使产生新的知识组合3. 运用和获取知识时,可以运用更多变化的认知策略,促发批判性的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自发地发展,需要的条件:1. 儿童时期获得的技巧和知识作为基础•批判性思维能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因为它会增进对深层原因进行思考的欲望;而当获得一个主题知识时对相关知识做了评价和分析,这又锻炼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 一定的教育环境:•小班教学,师生之间频繁的话语交流2. 青少年的有效决策做出独立有效的决策是大多数青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部分之一。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五套试题

专题一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可多选)1. 最早提出“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一思想的是()A.彪勒B.古迪纳夫C.何林渥斯D.皮亚杰2.提出“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林崇德B.朱智贤C.刘儒德D.钱铭怡3.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4.动态发展观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布鲁纳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5.如果父母的教养态度是拒绝,那么孩子将形成的人格特征是()A.消极、冷漠、B.任性、幼稚C.反抗、自高自大D.服从、独立6.师生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A.矛盾冲突型B.亲密和谐型C.疏远平淡型D.敌视冲突型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个体社会化过程3.毕生发展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5.父母教养方式三、简答题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回答生态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2.从认知方面,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3.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容是什么?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5.简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四、论述题1.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论述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专题一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A5.C6.ABC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个体社会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化,借以发展个体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3.毕生发展:心理的毕生发展观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和毕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4.会心教育生态系统:会心教育生态系统,就是青少年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自身,按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组织和结构积极进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能够使青少年心理安全、行动自由、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展示自己有效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会心会意的组织系统。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作业(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2、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由加德纳提出(1983),他把智力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加德纳的定义强调了其理论的多元文化特征,在发展心理学界和教育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复杂和多维的,包括8种智力。

语言能力是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逻辑—数学智力是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力是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它使人能够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视、转变或修饰心理图像,不但能够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有效调整物体的空间位置,还能创造或解释图形信息;身体—运动智力是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音乐智力是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和音色等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个体能有效地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其核心是留意他人和判断他人的能力,特别是观察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是一种关于自身内心世界和导引人生的能力,可以了解到自身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标识,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然观察能力是个体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3、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4、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个体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适应过程及其结果。

社会性至少应该包括社会性关系(人际互动)、社会性认知、社会性知识、社会性特质、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

在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所有这些层面的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就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库和实践专题(附答案)

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库和实践专题(附答案)

第一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 我们这门课程的名称是(D )A 公共心理学B 心理学基础C 教育心理学D 心理发展与教育2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D ) A 华生B 桑代克C 冯特D 弗洛伊德3 心理学研究表明,天才人物与一般人相比( B )A 身体和心理上更不健康B 身体和心理上更健康C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差别D 身体不如常人健康而心理健康状况相似4 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后在许多人格特征上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9,而一起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为0.52;相比之下,分开抚养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间对应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1与0.23。

这说明了心理发展受到(B )的影响。

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学校因素D 家庭因素5 头大聪明、眼大机灵属于( C ) A 伪心理学B 科学心理学C 常识心理学D 迷信6 弗洛伊德的戒指上刻的是(C )头像A 宙斯B 俄狄浦斯C 斯芬克斯D 耶稣7 读书看报属于(A ) 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人格过程8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 A 美国B 德国C 希腊D 英国9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 A 华生B 桑代克C 冯特D 弗洛伊德10 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表明(C )A 两个因素负相关B 两个因素不相关C 两个因素正相关D 两个因素显著正相关11 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A)A 智力B 中学生C 物理问题D 物理成绩12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类心理现象属于(D )A 认知过程B 心理特征C 情感过程D 心理状态13 “爱之愈切,知之愈深”说明了(C)A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B 环境对心理的影响C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D 心理对环境的能动性14. 如果一男孩长期与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他对其人格的发展影响深远。

这一观点最可能是哪一个人格理论的观点(B )A 人本主义观点B 精神分析论观点C 信息加工的观点D 特质论观点15 “爱情天梯”中,最令我们感动的是男主人翁的(C )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人格过程16 “从众现象”属于(A)的范畴A 社会心理B 教育心理C 管理心理D 学习心理17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是(A )A 灵魂论B 梦的解析C 生理心理学原理D 性学三论18 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实验室位于( )A 莱比锡大学B 哈佛大学C 剑桥大学D 巴黎大学19 世界各地生活节奏的研究方法属于(A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相关法29 大学一年级的成绩与大学二年级的成绩之间的关系是(A )A 相关B 因果C 共变D 无关21 要比较两种教材的优劣,较好的办法是(A )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2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主要表现了(A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在人类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表达的掩饰性:青少年期情绪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情绪表达的“掩饰性”,即情绪的表现与内心真实体验会是分离,就像戴着一副假面具一样,有时候让家长与老师捉摸不透其内心的真实情绪情感。

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它的特征是彼此关心对方的身体康健和幸福;愿意同对方谈论私人的、有时甚至是敏感的话题;拥有共同的兴趣,并会参与共同的活动。

在青春期,两个人之间可以拥有亲密关系,但这种亲密感不包含与性或身体亲密有关的含义。

友谊: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

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称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孤独感:孤独感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一般而言,短暂的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个人体格失常。

情绪能力:情绪能力(emotionalcompetence)也叫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青少年识别、理解与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能力是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品质。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对于情绪反应、体验、唤醒及表达进行监控、调整和修正,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从而保证了个体良好的适应性。

在教育中要帮助青少年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

8.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消极情绪体验(B )。

A.减少B.增多C.不变D.与积极情绪体验达到均衡
2.青少年的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C)转变。

A.内在稳定性B.外在文饰性C.内在掩饰性D.外在调节性
3.(A)是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是他们过分担心考试失败并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

A.考试焦虑B.自卑感C.抑郁D.厌学情绪
4.(D )是指青少年识别、理解与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A.社会能力B.EQ C.情绪调节能力D.情绪能力
5.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属于(B)。

A.审美情感B.生活情感C.道德情感D.人际情感
三、填空题
1.青少年的情绪表达由__外在冲动性_______逐渐向内在掩饰性转变。

2.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理解____亲密_____和__忠诚_______等词语的含义,友谊的质量发生变化。

3.青少年的主要情绪困扰表现为自卑感、抑郁、__孤独感_______和___焦虑______等方面。

4.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感知与表达的能力、对情绪理解与感悟的能力、___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_________和____对情绪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_____等方面。

5.青少年的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道德情感、审美情感、理智情感、__生活情感_______和__人际情感_____等方面。

四、判断正误
1.青少年时期,青少年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降,与同伴的亲密关系提高。

(√ )
2.青少年的情绪体验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消极情绪体验增加。

(√)
3.埃里克森提出了亲密关系形成的依恋理论。

(√)
4.考试焦虑是青少年学生主要情绪困扰之一。

(√ )
5.情绪能力是重要的社会能力构成因素。

(√ )
五、简答题
1.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青少年身心发展尚不平衡,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往往使之面临着更多的矛盾与冲突,因而在情绪情感的表现上也更为复杂多变。

一方面,青少年仍然会表现出情绪的强烈性、暴发性、波动性、冲动性等特点;另一方面,情绪表现的内在掩饰性、持久性以及情绪体验的丰富性、深刻性等发展趋势也逐步呈现出来。

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消极情绪体验增多,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延长;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内在掩饰性转变;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情绪能力得到发展;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恋爱的萌芽。

2.青少年友谊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友谊有着不同的理解,儿童还不太理解友谊的真正内涵,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增强,开始能够理解“亲密”、“忠诚”等词语的含义。

并且,青少年的社会判断能力也更准确,更多的以人的内在心理而非外在特征为判断标准。

因此,青少年之间的朋友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重视朋友之间的忠诚和相互接受,这一现象在女孩的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3.青少年的情绪困扰主要有哪些?
青少年时期,由于烦恼、郁闷、孤独等消极情绪体验的增加,学业压力与人际压力加大,遇到的生活事件与挫折也会增多。

各种因素会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许多情绪上的困扰,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自卑感,焦虑,抑郁,独孤感。

4.青少年的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

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情感。

是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爱国感、同情感、正义感、责任感等。

(2)理智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自信感、好奇感、成就感等。

(3)审美情感。

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

(4)生活情感。

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感恩、快乐、平静、希望、乐观等。

(5)人际情感。

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合作感、信任感等。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如何克服青少年的各种情绪困扰?
青少年自卑感的克服
青少年可以通过自我调控方法克服自卑感。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树立自尊。

其次,放弃过高的奢望,缩小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逐步恢复自信,克服自卑感。

最后一种克服自卑的方法就是“代偿法”,也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以优点来有效地补偿和取代缺点与不足,重树信心。

青少年焦虑的克服
针对青少年不同的焦虑表现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克服。

如对于适应焦虑,可以采用青春期教育,新生学校适应辅导等途径予以克服。

教师应努力营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同伴关系,真正实现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

在和谐、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中促进青少年的成长。

对于考试焦虑可以通过提高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或者把对好成绩的期望降到适当的水平,都可以减轻考试焦虑。

对于健康焦虑
要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育锻炼,身体不适需要做身体健康检查,检查没有问题就不用担心。

各种焦虑适应症状都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予以缓解与克服。

青少年抑郁的克服
(1)降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青少年的家庭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原因。

要克服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及其造成的影响,就要降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使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在适度的范围内。

家庭给予青少年学生施加的压力、学校对青少年学生施加的压力都要适度,压力不能够太大。

(2)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帮助青少年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本身,从根本上解除引起烦恼和苦闷的根源;教育青少年学生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改变认识角度,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注意力转移;还可以通过换环境来暂时排除苦恼或干脆以适应的方式加以“宣泄”,已达到释放心理能量、调节内心平衡的目的。

青少年孤独感的克服
青少年的孤独感克服也要从家庭亲密关系、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同伴支持、师生关系、学校支持等方面入手。

孤独感的克服与青少年的态度密切相关。

有些孤独的青少年可能告诫自己并不需要朋友,学业比社会交往更重要,他们可能更多的选择独处。

孤独的青少年很少对人倾吐心声,不在乎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很多的亲密感。

因此,在帮助这些同学克服孤独感时,不仅要鼓励他们更多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还要帮助他们改变原来的观念和态度。

2.设计一个提高青少年情绪能力的教育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