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本文将通过一个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案件的案例分析,探讨法律在维护弱势群体权益方面的作用。
二、案件背景2018年,某市发生了一起因房屋拆迁引发的纠纷。
原告张某系拆迁范围内的居民,因拆迁补偿问题与开发商产生矛盾。
张某认为,开发商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于是,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赔偿其损失。
三、案件经过1. 诉状递交张某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后,向法院递交了诉状。
诉状中,张某详细陈述了开发商在拆迁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拆迁、压低补偿标准等。
2. 开发商答辩开发商在收到诉状后,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
在答辩状中,开发商辩称,其拆迁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存在违法行为。
同时,开发商还提出,张某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依据,要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3. 调查取证为了查清事实,法院依法进行了调查取证。
在调查过程中,法院走访了张某所在的社区,收集了相关证据,并对开发商的拆迁行为进行了核实。
4. 庭审辩论在庭审过程中,张某和开发商分别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了辩论。
张某强调,开发商的拆迁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其损失。
开发商则辩称,其拆迁行为合法,不存在违法行为。
5. 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开发商在拆迁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侵犯了张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开发商赔偿张某损失。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性本案中,张某作为弱势群体,在房屋拆迁过程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
法院通过审理,维护了张某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这说明,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2.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途径本案中,张某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和社会阶层分化的加速,不但使转型前的弱势群体以显性状态出现,而且还催生了规模庞大的新的弱势群体。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不但影响到社会稳定,降低社会的整合力,而且阻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
本文在前人研究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以及“和谐社会”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现有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方面的措施与经验,深入挖掘了弱势群体维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弱势群体权益弱化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由前言和正文三章共两个部分组成:前言主要阐述了改革开放后弱势群体问题的出现以及选择此问题作研究对象的背景和意义,概括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视角、主体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界定、特征及构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社会学领域出发对社会弱势群体作一般的界定以及从法学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作法学阐析,并简要说明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对我国弱势群体权益弱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社会弱势群体存在的负面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宪政价值目标、法律的正义以及社会伦理等方面论证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对健全完善我国现有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针对现行立法保护不足的现状,设计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有效制度。
【关键字】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和谐社会【前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层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然而弱势群体的规模却大幅度增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表明弱势群体问题己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针对这一课题,本文将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医疗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政府政策在政策层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措施。
比如针对农民工群体,政府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政府还实施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工资水平。
针对儿童贫困等群体,政府也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如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
政府的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也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2016年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全面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对家庭暴力的行为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和法律约束。
我国还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医疗、康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保障,为残疾人群体的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为他们的权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教育医疗在教育医疗方面,我国也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
比如在教育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政府还出台了补助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资助,保障他们的接受教育权利。
在医疗方面,政府实施了大病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新时期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为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谈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谈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引言在社会中,存在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相对于其他群体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于其特殊情况,弱势群体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法律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并提出一些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保护。
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这些群体可能因为性别、年龄、种族、残疾、贫困、性取向等因素被排斥或歧视,导致他们无法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和权利。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性少数群体、低收入家庭等。
这些群体通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育机会不足、就业歧视、医疗资源不均等。
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法律保护是确保弱势群体权益得到平等和公正对待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弱势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以下是几个法律保护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正弱势群体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力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法律保护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公正的待遇,减少不公平的现象。
通过法律的力量,弱势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扭转不利的处境。
2. 保障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基本权利,如教育、卫生、居住和社会保障。
这些基本权利是每个人的应有之权,所以法律的存在保证了弱势群体能够获得这些权利。
3. 防止歧视和侵权法律保护对于防止歧视和侵权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制约和惩罚,将违法行为最小化,确保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此外,法律还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增加对于歧视行为的警醒和惩罚,保护弱势群体免受不公平待遇。
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需要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法规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弱势群体的权益和保护措施。
此外,应该定期评估和修订现有的法律,以确保其与时俱进。
2. 提供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对于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至关重要。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被视为一种保护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工具。
然而,弱势群体在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各种不公平待遇和侵害,这就需要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本文将讨论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首先,法律通过立法来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例如,在劳动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劳工保护措施,以保护工人的权益。
这些措施包括最低工资法、工时法和工伤赔偿法等等。
通过这些法律规定,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可以得到明确的保护,不受雇主压榨或虐待。
其次,法律通过司法机构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当弱势群体受到侵害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司法机构将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侵害者进行法律制裁,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减少对弱势群体的侵害。
此外,法律还允许弱势群体组织自己的利益集团,以争取更多的权益保护。
例如,工会、妇女组织和残疾人协会等都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而存在的组织。
他们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抗议示威等方式来争取更多的福利和保护措施,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还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
例如,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法律规定了对儿童虐待行为的严惩,并建立了儿童福利机构,确保儿童得到妥善照顾和保护。
同样,在老年人保护方面,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确保他们得到合理的照顾和支持。
最后,法律对于歧视行为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歧视是弱势群体常常遭遇的一种不公平待遇,法律通过立法来明确歧视行为的违法性,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
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歧视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尊严和权益。
总之,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立法、司法机构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对特殊情况的特殊保护,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然而,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法律的保护力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和和谐。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案件(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群体。
他们包括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低收入群体等。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以几起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案例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例简介: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小明跟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
在一次玩耍中,小明不慎摔伤,导致腿部骨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情恶化。
当地政府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为小明提供了医疗救助,并为其申请了孤儿救助金。
案例分析:此案中,未成年人小明作为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本案中,当地政府积极履行职责,为小明提供了医疗救助和孤儿救助,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三、案例二:残疾人权益保护案例简介:小李是一名听力残疾人,因听力障碍,无法正常进行沟通交流。
在一次求职过程中,小李因听力障碍被拒绝录用。
小李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要求企业给予公平对待。
经过调查,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企业违法,责令企业改正,并给予小李相应的赔偿。
案例分析:此案中,残疾人小李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残疾人实施特殊保护。
本案中,劳动保障部门依法查处企业违法行为,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三:妇女权益保护案例简介:张女士在一家公司工作,因怀孕被公司以“怀孕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
张女士不服,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认定公司违法,责令公司恢复张女士的劳动关系,并支付赔偿金。
案例分析:此案中,妇女张女士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对妇女实施特殊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争能力等 多方面 陷入不利 与 困难 境地 , 需要 国家和社会 给予支 持
和 帮助 的社会 群体 。 目前 , 学术 界通常将 弱 势群体 分为 两大类 :
权 利得 不到保 障 , 就业 权利 得不 到保障 , 弱势群 体 的政治参 与权
L g l y t m n o it e a S se A dS c y e
2 口 日 () 0 年 月下 1
{占 l 轧会 ; J
谂 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 护
施
摘 要
静
弱 势群 体存 在 由来 已久。 近年 来 , 随着社 会转型 期 的一些 变革 , 群体 的 问题 目 明显 , 该 渐 受到 全社会 的广 泛关注 。
一
旧, 且规 定较 为笼统 , 操作 性不 强: 次 , 国 目前对 弱势 群体 可 其 我 的救 助 , 要是通 过 社会保 障体 系来进 行 的。 管我 国社会保 障 主 尽 制度 在保护 弱势 群体方 面取 得 了很 大的成 就, 目前 的社会保 障 但
类是 生理 性弱势 群体 , 另一 类是 社会性 弱势 群体 。 前者沦 为 弱
表 达和追 求 自己利益 。 再 次 , 于社会 保障 体系之 外 。 处 最典 型的 , 进城 务工人 员 , 不
障制度 和社 会福 利制度 。 但是 目前 , 我们 的社 会保 障体系 还存 在
很大 的 问题 。 比如 , 社会 保障 的覆盖 面积 小 , 绝大 多数农 村人 口
仅 社会地 位受 到误解 和歧 视 , 而且 其基 本 的权 利保 护不 力 , 几乎 没有被 涵盖 在社会 保 障的覆 盖之 内。其 次 , 社会 保障 、 会福 利 社
法律的维权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
法律的维权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维权是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律的保护和维护,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应有的权益,并在法律的框架下实现平等和公正。
然而,法律的维权并非一帆风顺,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法律维权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的重要性,并分析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法律维权的重要性1. 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法律的维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争取权益的渠道。
无论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还是受歧视和不公对待的群体,法律都能够为他们提供保护。
通过法律的维权,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合法权益,减少不公正的待遇。
2.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的维权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弱势群体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抵御不公平待遇。
法律的维权可以平衡这种不平等,确保弱势群体在法律面前受到公正对待。
3. 加强社会法治意识法律维权对于弱势群体而言,不仅仅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问题,更是提升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过程。
通过法律维权的实践,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巩固社会的法治建设。
二、法律维权面临的问题1. 资源不足弱势群体在法律维权过程中常常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他们往往缺乏财力、时间和专业知识来应对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诉讼流程。
这使得他们在维权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2. 诉讼成本高昂法律维权的诉讼成本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律师费用、诉讼费用等一系列开支使得维权过程变得昂贵而困难。
这使得一些弱势群体在面对违法行为时选择放弃维权,从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正义。
3. 司法不公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法律维权也面临司法不公的问题。
司法机关可能会受到政治、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判决结果对弱势群体不公正。
这使得维权变得曲折而漫长,丧失了维护正义的初衷。
三、应对法律维权问题的建议1. 加强法律援助制度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制度的投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或低费的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服务。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新时期,为了保护并帮助弱势群体,我国制定了许多保护措施。
本文将从政府、社会和个人角度探讨这些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它们的意义。
一、政府层面1. 依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在新时期,我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手段积极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规定了对于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条款。
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例如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他们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和法规,确保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2. 改善社会福利制度政府还致力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政府还对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实行了免费教育、医疗等政策,从根本上保障了这些群体的基本权益。
3. 加强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政府还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国家设立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中心,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使他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层面1. 社会组织的帮助社会各种公益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中,他们通过募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这些公益组织如相关贫困儿童基金、老年人关爱组织等,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媒体宣传媒体在推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报道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反映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社会的反响,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援助。
三、个人层面1. 参与志愿者服务许多个人都积极投身到保护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通过组织义工活动、参与公益项目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HEBEINONGJI摘要: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
为防止弱势群体权益受到侵害,我国应在立法中不断完善弱势群体保护措施,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机制,只有依靠法律营造一种公平氛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权益易受侵害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严惩不良行为,还要重视法律保护,这在价值层面上对自由、正义的理念形成了补充。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王倩4问题的提出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有诸多规定,但由于弱势群体的范围非常广,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分类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仅列举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人权的刑法保护举措。
1.1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虽然在法律中有诸多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还不到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
例如:(1)对未成年人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数量少,现在只有两部专门的法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现在未成年人复杂多样的问题,可操作性不高。
(2)地方政府与执法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强。
各级工作者更没有把工作相互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一个对未成年人保护坚不可摧的保护网。
1.2对残疾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法律是保护残疾人人权的有力武器,也是处理侵犯人权行为的最正当手段。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人或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体现了我国对残疾人人权的刑法保护。
残疾人人权保护在立法上虽然体现出我国的人道主义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1)他们行动不便,还需要多次来往于法院、检察院之间,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2)他们身体原因致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如果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的总和过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方面使得他们在面临权利侵害时只能选择忍受,而无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这些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因此他们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针对弱势群体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从而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一方面,法律应确保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
平等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法律应当制定特殊规定,对这些群体的权益进行保护,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例如,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工资应当一致,禁止对妇女进行性别歧视。
同时,对性别暴力犯罪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妇女的人身安全。
对于儿童而言,法律应明确规定儿童权益的保护,如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保障健康和生存等基本权益。
老年人和残疾人也应得到平等对待,法律应对他们的权益进行特殊保护。
另一方面,法律应提供特殊的救济机制,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弱势群体往往在法律行使和维权过程中面临困难和不利情况,因此他们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
法律应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赔偿,同时也应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在儿童维权方面,一些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儿童法院,以为儿童提供特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
对于被虐待、遗弃或剥夺教育等权益的儿童,法律应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庇护措施。
类似地,法律也应对其他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救济机制,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法律还应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福利。
这包括提供医疗照顾、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福利。
通过法律规定福利保障,可以有力地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和服务。
总之,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法律应提供平等权利、特殊救济机制和充分福利保障,以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的权益和机会。
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我们才能全面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一、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思想渊源,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在欧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文献中,弱势群体主要是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界定的。
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罗斯曼认为,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生活机会所造成依赖的人群,它们包括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年老体弱的人,受离婚、吸毒、暴力和儿童虐待影响的青少年他们与劳动市场竞争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显著的影响。
[1]在我国,学者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认为“中国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农民、失业及下岗职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有的认为弱势群体应该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从事农运劳动的农村劳动者”[3]还有人认为“对中国目前而言,弱势群体则是一个历史性的客观事实——因为改革所必然附带和改革失误形成的农民、下岗工人两大弱势群体。
”笔者以为,对弱势群体可以进行模糊性的、相对性的定位。
作为消费者,相对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弱势群体;作为公民个体,相对于政府是弱势群体;作为无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相对于高收入者是弱势群体;作为农民,相对于城镇居民也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他们的生活状况达不到社会认可的起码的生活标准。
第二,他们的弱势地位只有依靠国家或者社会的支援和帮助才能有所改变。
二、目前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乏力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为提供国家实现其职能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凭借国家的公共权力,要占有一部分的社会产品。
国家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扶助,没有强大的财政能力作为后盾是不可能实现的。
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性质的支出,在发达国家一般占财政支出的50%——60%,而我国2008年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性支出亿元,只占总支出亿元的%,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4]并非由于我国在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方面不如资产阶级政府,而是由于我国财政能力有限,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来源不稳定、不充分。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论文摘要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儿童、老人、妇女、少数民族等。
本文通过分析和审视各类法律法规,总结出现行的法律保护机制,包括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和约束,以及各类政策措施等内容,以期为受弱势群体保护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参考建议。
一、现行法律保护机制1.法律权利: 中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受到歧视。
例如儿童享有识字教育权、少数民族享有公民活动和行使政治权利的权利等。
2.法律义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弱势群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行使合法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例如,儿童应当接受教育,少数民族应当正确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和谐等。
3.法律约束: 根据比较体制,可以杜绝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和不当行为,例如拒绝儿童就业或者不给予妇女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等行为。
二、政策措施1.完善预防机制: 要加大预防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协助和支持弱势群体的脱贫和发展,从根本上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机会的公平性;2.积极行使职权: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尽可能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例如通过制定各类福利政策,营造居住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公平的社会环境等;3.完善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对弱势群体具有保护意义的社会氛围,通过立法、政策调整和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计划和实践,在全社会普及和深入强调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结论以上是关于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简要介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律权利,制定了政策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不够完善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努力,加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相对较弱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因此,提供合适的法律保护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妇女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妇女在社会中经历着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
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妇女的权益。
此外,各国还建立了妇女权益保护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维护。
其次,儿童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儿童的权益是社会责任。
对于儿童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教育、健康和安全等方面。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和安全权。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儿童免受侵害。
老人是另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人的法律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人的福利和权益。
比如,实行老年人保险制度、建立养老院等,为老人提供充分的养老服务。
此外,社会还倡导尊重和关爱老人的理念,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挑战。
为了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
此外,各国还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教育和社会参与的支持力度,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法律执行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实现真正的法律保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2)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
为了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权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为弱势群体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儿童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明确了弱势群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扶贫开发纲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其次,我国政府通过社会福利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政府实行了全民医保、养老保险等制度,保障老年人、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养老需求。
同时,还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为儿童提供教育资源。
第三,我国政府通过落实“法律优先、救助先行”原则,强化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制建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救助和公共法律服务。
第四,我国政府加强了社会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等参与到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中来,在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捐款捐物等方面提供支持。
总之,我国政府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举措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弱势群体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权益
法律援助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权益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生理等多种原因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包括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贫困人口等。
这些群体在享受法律权益方面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障碍。
为了确保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维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法律援助制度,旨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确保他们获得公正、平等的法律待遇。
一、法律援助的定义及意义法律援助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困难群体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援助。
其主要目的是让弱势群体在法律领域能够得到平等对待,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援助的意义在于减轻弱势群体的法律负担、改善他们的法律环境、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水平,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法律援助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法律咨询服务:通过提供电话、网络、面对面等方式的法律咨询,为弱势群体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
2.法律教育宣传: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法律援助服务: 对于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群,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包括代理诉讼、法律文件的起草、调解等。
4.法律援助基金:建立法律援助基金,为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人提供财务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法律援助。
5.法律援助机构: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配备专业的律师和相关人员,提升法律援助的专业性和效率。
三、法律援助的实践案例1. 儿童保护方面,某国实行了儿童法律援助制度,确保儿童享有衣食住行、教育、身心健康等基本权益。
援助对象包括被虐待、被遗弃、被拐卖等儿童,法律援助主要包括家庭法律咨询、监护权纠纷调解、非法劳工救助等。
2. 对于残疾人的法律援助保护,某国设立了专门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
此外,该国还加强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提高了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水平。
3. 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某地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基金,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申诉、仲裁等服务,确保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
保护弱者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我国首例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案例为例,探讨我国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法律实践。
二、案例简介2016年,我国某省发生了一起涉及弱势群体的法律纠纷。
原告小王,男,20岁,系一名聋哑人。
2015年,小王在某工厂打工,因工厂负责人拖欠其工资,小王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委员会判决工厂支付小王工资及赔偿金。
然而,工厂负责人拒不执行仲裁裁决,小王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院审理1. 庭审过程本案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小王因聋哑无法正常参与庭审,其法定代理人委托律师代理诉讼。
法院考虑到小王的特殊情况,依法为其提供了便利条件,包括安排聋哑翻译、允许其法定代理人旁听庭审等。
2. 法院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本案中,工厂负责人拖欠小王工资,侵犯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同时,法院考虑到小王系聋哑人,在维权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故判决工厂支付小王工资及赔偿金,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中,法院判决工厂支付小王工资及赔偿金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和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而《劳动法》则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2. 法院保护弱势群体的举措本案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王作为聋哑人的特殊情况,为其提供了便利条件,体现了我国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进步。
以下为法院保护弱势群体的具体举措:(1)安排聋哑翻译,确保小王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
(2)允许小王法定代理人旁听庭审,保障小王的合法权益。
(3)判决工厂支付小王工资及赔偿金,维护了小王的合法权益。
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少数民族等。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本文将从完善法律保护机制、提升法律意识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一、完善法律保护机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保护机制。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制度。
例如,针对儿童权益保护,政府可以制定儿童保护法,明确保护儿童的权益和责任;针对妇女权益保护,可以制定性别平等法,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打击。
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提升法律意识提升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加强法律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向弱势群体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法律素养。
例如,在学校开设法治课程,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加强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教育;在社区组织法律讲座,向老年人和残疾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加强媒体宣传也是提升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宣传教育是提高他们法律保护意识的有效方法。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活动等,吸引弱势群体的参与,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同时,在决策政策时,应当广泛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参与决策过程,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通过社会媒体平台等,加强法律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是帮助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举措。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多元的国家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展开详细阐述,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教育、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一、法律保护措施1. 《人权法》的制定和执行《人权法》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基础,通过规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权益保护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合法的保障。
同时,加强《人权法》的执行也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侵害进行惩罚,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 司法体系的公正与透明司法体系的公正与透明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要通过加强司法独立性、提升司法公正,确保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
同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诉讼权利的保护与扶持,提供充分的法律援助。
3. 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措施除了《人权法》,应制定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如儿童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护法等,细化保护措施,对照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别化的保护。
二、教育与倡导1. 强化人权意识的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加强对人权和平等的教育,向广大民众普及人权的概念和价值,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推行包容性教育推行包容性教育,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3. 倡导性别平等教育从小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推动深度去除性别歧视,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
同时,加强对性别暴力的宣传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三、社会组织与帮助机制1. 建立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行政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提供生活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
2. 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组织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帮助,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护。
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摘要】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公平正义一、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对象群体。
从理论上讲,社会救济制度作为人类生存权的经济保护制度,它的对象群体应该涵盖所有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与支持的弱势群体,包括所有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成员。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救济制度本身以及相关具体配套制度、法规的不完善,部分弱势群体实际上还没有被纳入到我国现有的社会救济制度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新生贫困群体、农民工、残疾人。
二、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但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没有完全到位,适用对象狭窄,目前受到保护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如城市的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农村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使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被边缘化。
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现有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法条的用语多属于原则性的宣示,缺乏程序性保障。
例如,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但它属于何种价值的平等观并不十分明晰,从而导致其实际规范作用难以发挥,难以有较为确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引言 (2)一、弱势群体概述 (2)(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构成 (2)(二)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 (3)1、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3)2、法律制度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稳定之源 (3)二、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4)(一)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 (4)1、在宪法中规定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条款 (4)2、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定了专门法律 (4)3、颁布了一批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的行政法规 (5)(二)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5)2、立法理念滞后 (5)3、缺乏程序保障,法律效力不佳 (6)三、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建议 (6)(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法律保护措施 (6)(二)完善健全立法理念 (7)(三)完善法律保护效力,提升保障措施 (8)结语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摘要: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弱势群体的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之所以突出其实也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有很大的联系。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弱势群体往往在经济上属于贫困的一方,对于原本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不满心理甚至社会矛盾。
所以,弱势群体是我们重点需要关注的对象之一。
另一方面,帮助弱势群体也是我国法律法规所倡导的行为之一。
是我国法律正义的体现。
文章首先阐述了弱势群体的概念、构成及其保护的意义等基本理论知识;接着通过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社会保障Abstract: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is the vulnerable groups. The problem of vulnerable groups is highlighting it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 China and also have great relations.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bas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widening rapidly vulnerable groups in economy. Often belong to the poor one, originally for lower income people tend to have greater dissatisfaction and even psychological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erefore, vulnerable groups is one of the objects of our focus. On the other hand, to help vulnerable groups is also advocated by China's laws and regulations behavior is. Embody the Chinese legal justice.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vulnerable groups, constitute the basic knowledge the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al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our country,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vulnerable groups; legal protection; social security引言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远离了,平均分配的格局已然不存在,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得我国人民大众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有一部分民众可能会有自身条件或主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在竞争力、经济力、社会地位上存在着弱势,这样一群人在当今社会中通常被称为弱势群体[1]。
该群体的存在是普遍的,不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都有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存在,然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弱势群体的特征比较复杂,类型多样,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弱势群体种种问题的解决措施也变得越发重要,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方式之一。
一、弱势群体概述(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和构成对弱势群体的定位应当是指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竞争能力、权利实现等各个方面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 [2]。
在概念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亦即社会性或生理性弱势群体,前者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客观存在或变动带来的一些审核相对贫困的群体,例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贫民或一些即将可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人,那些即将成为弱势群体的人主要包括犯罪分子,涉毒人群,家庭遭到极大变故的,没有稳定工作和居住场所的这一类人群;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是指一些身体有缺陷的人,像残疾人,老年人,被遗弃的儿童等等 [3]。
然而从我国的社会现状来看弱势群体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村贫困户,没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低保人群,贫穷的农民工等等。
从我国的社会现状来看弱势群体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村贫困户,没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低保人群,贫穷的农民工等等。
具体来说主要有五类人员:一是下岗失业人员。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推进,特别是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岗失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问题,且这一问题呈现日益严重化的倾向。
二是农民工。
从上个世纪几十年代至今,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日益繁多,因为农村在存在着大量剩余的劳动力。
依据相关数据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流动人口数额已经超过了一亿之多。
然而在我国的法律体制和政治体征上的不健全,让这些农民工的权利和基本工作待遇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福利保障,往往是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但是收获却很少,这种情况就慢慢的形成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条件的落后[4]。
三是老人。
在通常情况下,老年人都被看作是弱势群体,原因在于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可能会有退休工资等相应的经济保障,但是其他各方面的保障却很缺乏;然而在农村大部分老年人是没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的,他们在经济上就面临着尴尬局面。
四是残疾人。
在我国残疾人的总数达到6000万左右,其中能够参加劳动的一部分人群还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但是其工资就非常的低 [5]。
这就使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农民生活的贫困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1.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这说明,首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义之下,我们必须首先创造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将社会的管理体制不断的健全起来,并时刻创新与时俱进,营造一个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6]。
其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都将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讲求公平合理的达到共同富裕,要尽量缩小两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局面,在全社会形成资源共享,权利平等,民主和谐的稳定社会环境。
2.法律制度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稳定之源法律平等地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所以说人生而平等,但某些后天因素也注定了人生而不平等。
所以,有些学者提出了补偿原则。
提出对那些相对不公平的人进行一定的优惠和补偿,为这些人提供真正的平等的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不被社会边缘化,淘汰化。
此外,法律权利的保护具有道德性。
人权理论张就讲求了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基本群里的支持,让其能够自由的表达思想,所以说弱势群体跟社会上任何一个自然人都是一样的,能够公正的享有基本的权利。
拥有了人权就有了法权,弱势群体群里特征只有得到正确的维护和理解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对其保护的价值观。
二、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及问题(一)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多部关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司法救助,各个地区先后都建立多个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救援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在宪法中规定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条款我国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公民在法律面前都人人平等,这也说明我国是从人权的方面对公民实行基本的保障和。
同时,虽然我国的社会保护层次还处于不全面、低水平的阶段,但及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护制度也愈发完善和健全。
并且,老、弱、病、残等人群都享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与优惠政策,同时,也将对妇女的权利写进宪法,体现了对女性的保护。
2.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定了专门法律我国法律在以宪法为蓝本的前提下,还专门具体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用来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些法律主要有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1997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1990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其一不同的保护对象为分类的依据,从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的看重 [10]。
3.颁布了一批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益的行政法规上述已经谈到我国在法律层面已经颁布了各种规范来保护弱势群体,然而其还是不够的,长久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多达1000多个行政法规,用来具体规范对弱势群体的经济、人身、财产、教育、权利等各个领域的保护,其规定的广泛性在制度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法律中包括国务院颁布的一些关于养老保险的规定,暂行条例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与通知等;同时在国企改制的同时,面临着庞大的下岗人群,为了保障社会上的贫困人民有经济来源还创造了低保制度,有效的缓解了一大批民众的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