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表1 狭缝宽度对叶绿素测定的影响
叶绿素 a
叶绿素 b
狭 缝 宽 度 / nm 实测浓度 /mg·L-1
平均值
±SD
实测浓度/mg·L-1
提要: 本文以水稻、棉花、玉米以及喜荫植物吉祥草为材料, 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不同性能的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含量 及其比值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狭缝宽度过小或过大均导致叶绿素定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增大, 但仪器的波长偏移是引起 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波长偏差超过1 nm时会影响混合溶液中叶绿素b的定量结果以及叶绿素的相对比值(Chl a/Chl b), 波长“蓝移”引起Chl a/Chl b 偏高, 波长“红移”则导致Chl a/Chl b 偏低。波长偏移及波长重现性差是造成Chl a/Chl b 比 值偏离其 “ 理论比值 ”、导致测定数据之间缺少可比性的原因。选择具有波长自动校准功能、波长精度高、狭缝宽度在 1 ̄2 nm 的分光光度计用于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则可获得可比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结果。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比值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 45 卷 第 1 期,2009 年 1 月
63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袁方, 李鑫, 余君萍, 王学奎*, 徐久玮, 张立新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中心实验室, 作物生理与栽培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
不同蔬菜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不同蔬菜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研究学生:王艳萍褚立婷刘慧敏指导老师:张小冰摘要叶绿素存在于各种果蔬等绿色植物中,而且不同的蔬菜中含量不同,叶绿素分a、b 两种,两者都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本实验采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1】测定植物组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方便且直观。
选取的材料是芹菜、白菜、小油菜,结果显示小油菜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芹菜,最少的是白菜。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一些小油菜,更加有益于健康。
Abstract Chlorophyll exists in all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such as green plants, and different content of different vegetables, chlorophyll a, b two, both soluble in ethanol, acetone, ether and other organic solvents. This experiment adopted spectrophotometer assay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 in plant tissue. A, chlorophyll b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convenient and intuitive. Selection of material is small celery, cabbage, rap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 rap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celery, is the least amount of cabbage. So we in the usual diet to eat more a few small rape, more conducive to health关键词蔬菜;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计1引言1.1叶绿体色素的医疗作用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体色素不仅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同时还具有很多医疗作用,概括起来有:1.1.1消炎、抗溃疡作用现代医学发现,叶绿素可促进溃疡伤口肉芽新生加速伤口愈合。
叶绿素含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提取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分光光度法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3. 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叶绿素含量测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主要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95%乙醇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测定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番茄等绿色植物叶片。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剪刀、移液管、量筒、滤纸、吸水纸、碳酸镁悬浮液、乙醇溶液、石英砂、碳酸钙粉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称取适量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
(2)将剪碎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碳酸钙粉和3~5ml 95%乙醇,研磨至组织变白。
(3)将研磨后的提取液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移液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2. 测量吸光度:(1)设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为665nm、649n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
(2)将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设定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叶绿素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液层厚度,c为叶绿素浓度。
通过计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预先绘制)或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求得叶绿素浓度,进而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
2. 在665nm、649nm波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分别为0.68和0.32。
3. 根据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计算得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分别为0.6mg/L和0.3mg/L。
实验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C—叶绿素的浓度(mg/L);v—提取液体积(ml); n—稀释倍数;m—样品鲜重(g)
作业:
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有何不 同?
下周实验: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三、实验器料
1、材料: 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叶片
2、试剂: 80% 丙 酮 或 96% 乙 醇 ; 石 英 砂 ;
CaCO3; 3、仪器: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的使用)、高速离心机
四的植物叶片,称取0.2g剪碎后置 于研钵中,加入5ml 80%丙酮,少许CaCO3和 石英 砂。充分研磨(组织变白),再加10ml80%丙 酮,静止3-5分钟,冲洗研钵后转至离心管,定 容至15ml,3000转、15分钟,取上清液用80% 丙酮 定容至25ml。
2. 测定OD值: 取上清液1ml,加80%丙酮4ml, 以80%丙 酮
作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 素提取液在645nm、663nm、470 nm下的吸
光度。 3.计算:
把测出的吸光值带入(1)(2)(3)(4)式计算叶 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根据下式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
实验六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 液中测定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 的方法及计算;
2、测定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 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 类胡萝卜素,三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 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他们的情况下同 时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可分别测定在663nm、645nm、470 nm (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在红 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 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 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切取叶面总和(dm2)×照光时数(h)
实验原理
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取 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取同 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因为对称叶片的两对应 部位的等面积的干重,开始时被视为相等,照光 后叶片重量超过暗中的叶重,超过部分即为光合 作用产物的量,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得到光合作 用强度。
3. 剪取样品: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 的一半(主脉不剪下)。按编号顺序夹于 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过六个小时左 右,在依次剪下另外半叶,按同样的编号 夹于湿润的纱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 量保持一致。)
实验步骤
4. 称重比较:将叶片对应部位重叠在一起,用 打孔器均匀打相同数目的孔(50),分别置 于光照及黑暗的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 烘干至恒重,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比较。
实验器材和试剂
植物材料: 生长的榕树叶
实验器材:分析天平、烘箱、剪刀(自 备)、称量瓶、打孔器、纱布、棉签。
实验试剂:三氯乙酸(5 %) 。
实验步骤
1. 选择测定样品:选择生长旺盛常绿向阳的 榕树叶片20片。用小纸牌编号。
2. 叶子基部处理:采用5%三氯乙酸涂在叶 柄,以阻断光合产物的输出。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五 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
植物材料: 自选
实验器材:分光光度计、台天平、剪刀、 研钵、漏斗、移液管、量筒、10 mL容 量瓶。
实验试剂:80% 丙酮、 碳酸钙、 石英 砂、 水、 丙酮。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50%。
实验六叶绿素A、B 含量的测定
精品实验《水生植物抗逆生理的研究》——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 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方法; • 了解逆境条件(重金属Cd污染)下植物体叶绿素含
量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 材料 不同浓度Cd2+处理7d的菹草。
• 试剂 1/10Hogland营养液; CdCl2溶液:0、5、10、20mg/L(以Cd的浓度计); 80%丙酮。
叶绿素b(mg/gFW)=?
叶绿素a/叶绿素b=?
四、统计并分析
• 统计CdCl2处理浓度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 结合其他生理指标分析Cd2+对植物体生长的影响。
许石英砂和碳酸钙,研磨匀浆后过滤,再用5mL80%丙酮冲洗滤 渣,定容到10mL,混匀; • 测定:充分过滤后,以80%丙酮调零,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645 nm和663nm处的光吸收值。 • 计算: 叶绿素a:C=12.21A663-2.81A645
叶绿素a(mg/gFW)=? 叶绿素b:C=20.13A645-5.03A663
三、实验原理
• 叶绿素a、b的吸收光谱
• 叶绿素a、b的光吸收总和在645nm和663nm处各有一 峰值。
• A=nCL n=摩尔消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比色杯内径。
三、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步骤
• 取培材养7:d适后量,菹从草顶,端在起含取有倒不数同第浓三度对C叶d片Cl2;的1/10Hogland营养液中 • 提取:叶片洗净、吸干、称重后于研钵中加入5mL80%丙酮、少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
实验四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植物叶面积的测定(仪器法、画纸称重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2.学会使用VIS-723G和723N(new)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杯较正和定波长的两个程序;仪器法、复印称重法测定植物叶面积3.学会SPAD叶绿素仪和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的使用4.了解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测定仪二、实验原理:略、三、实验步骤:1.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P37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大红花成熟叶和嫩叶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0.5g叶片剪碎,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用95%乙醇研磨,提取定容至25mL)b)稀释至5倍后测A665nm和A649nmc)计算(请列出计算公式)•更正:• 1.请用95%乙醇取代丙酮提取叶绿素。
• 2. 仍用书本上所列的公式。
2.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SPAD叶绿素仪法)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灰莉叶片实验原理:1.SPAD-502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光学浓度差方式650nm 和940nm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
2.测量值是通过对在二个不同波长区域,叶片传输光的数量进行计算,在这二个区域叶绿素对光吸收不相同的。
这二个区域是红光区(对光有较高的吸收且不受胡萝卜素影响)和红外线区(对光的吸收极低)。
SPAD—502叶绿素仪使用说明一)电池安装1、按照电池盒上面的箭头标定方向旋转,打开电池盒盖。
2、放入盒内两节AA号码电池,并确信是按照指示放入电池。
3、必须是碱性或是碳—锌电池。
不要混淆电池型号和新旧电池。
4、把电池盒盖按照上面箭头方向旋转,直到盖子和仪器比较适当为止,不能太紧。
5、当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时,如果电源符号出现在显示屏上,表示电池已经耗尽,应该更换电池了。
如果电源符号没有出现,检查一下电池是否正确地插入或是否有电。
二)调零无论什么时候关闭电源之后需要在打开时,都需要调零。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比较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 %,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 %〜50 %。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实验14 叶绿素a 和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目的学会Chla 、b 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 、b 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 )、漏斗、滤纸、乙醇(95%)三、原理叶绿素a 、b 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 和649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 的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列出浓度C 与光密度D 之间的关系式:D 665=83.31Ca+18.60C b (1)D 649=24.54Ca+44.24 C b (2)(1)(2)式中的D 665、D 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 和649nm 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 、b 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65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49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C A =13.7D 665—5.76 D 649 (3)C B =25.8D 649—7.6 D 665 (4)G=C A +C B =6.10 D 665+20.04 D 649 (5)此时,G 为总叶绿素浓度,C A 、C B 为叶绿素a 、b 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 、b 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 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叶绿素a 含量(mg/g. FW )=2.01100025??A C 叶绿素b 含量(mg/g.FW )=2.01100025??B C 叶绿素总量(mg/g.FW )=2.01100025??G五、实验报告计算所测植物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将上式整理,可以得到下式: Ca=0.0127A663-0.00269A645 (3) Cb=0.0229A645-0.00468A663 (4) 将叶绿素的浓度改为mg/L,则上式变为: Ca=12.7A663-2.69A645 (5) Cb=22.9A645-4.68A663 (6) CT=Ca+Cb=8.02A663+20.21A645 (7) CT为叶绿素的总浓度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情况下同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在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实验原理
•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二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 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情况下同 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 在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 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 叶绿素b的浓度。 • A663=82.04Ca+9.27Cb (1) • A645=16.75Ca+45.60Cb (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 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
• 实验仪器及试剂: 实验仪器及试剂
– UV-1700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打孔器; 研钵;移液管;漏斗;量筒;培养皿;滤纸; 丙酮;石英砂;CaCO3;
实验步骤
1. 提取叶绿素
选取有代表性的菠菜叶片数张,于天平上称取0.5g, (也可用打孔器打取一定数量的叶圆片,计算总 的叶面积),剪碎后置于研体中,加入5ml 80%丙 酮,少许CaCO3和石英砂。仔细研磨成匀浆,用 滤斗过滤到10ml量筒中,注意在研钵中加入少量 80%丙酮将研钵洗净,一并转入研钵中过滤到量 筒内,并定容至10ml。将量筒内的提取液混匀, 用移液管小心抽取5ml转入25ml量筒中,再加入 80%丙酮定容至25ml(最终植物材料与提取液的 比例为W:V=0.5:50=1:100,叶色深的植物 材料比例要稀释到1:200)。
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物学实验(二) 植物生理学基础与综合实验
实验五、 实验五、叶绿体含量的 测定(分光光度法) 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三、实验步骤
• 提取:叶片洗净、吸干、称重 称重后于研钵中加入 5mL 95%乙醇、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研磨匀 浆后过滤,再用5mL 95%乙醇冲洗滤渣,定容 混匀; 到10mL,混匀 • 测定:充分过滤后,以95%乙醇调零,测定叶 绿素提取液在649 649nm和664 664nm处的光吸收值。 • 计算: 叶绿素a:C=13.95A664-6.88A649 叶绿素b:C=24.96A649-7.32A665
• 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方法; • 了解不同生境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叶 绿素a、b比值。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
• 95%乙醇。 • 不同生境下的植物叶片。
三、实验原理
• 叶绿素a、b的吸收光谱
• 叶绿素a、b乙醇提取液的光吸收总 和在649nm 665nm处各有一峰值。 649nm和665nm •Lambert-Bear定律: A=nCL n=摩尔消光系数; C=溶液浓度; L=比色杯内径。 •吸光度的相加性 吸光度的相加性: 吸光度的相加性 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 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计算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mg/gFW)=? 叶绿素b(mg/gFW)=? 叶绿素a:叶绿素b=?
四、数据分析
• 统计植物生境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 b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生理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七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及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_OK
思考:NaOH能否直接放在称量纸上称量?为什么?
应如何操作?
33
3. 溶解 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思考:若量取的是浓硫酸需要稀释,应如何操作才
是正确的?
34
4. 转移 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
提问:将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3否5 完 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5. 洗涤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思考: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要洗涤吗?
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36
6. 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
8
A663=82.04Ca+9.27Cb A645=16.75Ca+45.60Cb
Ca=12.7A663-2.69A645 Cb=2;Cb=20.2A645+8.02A663 (mg / L) 9
?
10
器材与试剂
➢ 实验仪器:研钵、漏斗、分光光度计、三角烧瓶 ➢ 实验试剂:丙酮、石英砂、碳酸钙 ➢ 实验材料:青菜叶片
实验七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及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
1
一、叶绿素a、b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含量占1/4)
叶绿体色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
(含量占3/4)
叶绿素b
3
分光光度法
根据叶绿素对某一特定波长的可见光具有吸收能力, 用Lambert- Beer定律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CONSTRUCTION节能环保一、叶绿素的概念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
光合作用是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叶绿素实际上存在于所有能营造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
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
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
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 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
去镁叶绿素。
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使用韭菜叶片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样品购自菜市场,仪器使用SPECORD ®50PLUS 型双光束分光光度计、高速电动匀浆机和电子天平。
药品:无水乙醇、石油醚、聚四氯乙烯、蒸馏水、丙酮(80%)、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标准品;用具:锥形瓶、超声波水浴锅。
2、实验方法(1)叶绿素提取提取前先进行提取试剂的优化选择,使用乙醇、丙酮和石油醚、异辛烷、正庚烷配制成2∶3的混合溶液。
从中选择出提取叶绿素含量最高的配比溶剂进行最终提取。
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计算,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用mg/kg 表示,使用如下公式:w=(kxA 校正xV)/mxl,其中A 校正=A665-(A705+A625)/2,w 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单位为mg/kg;A665为最大吸收665nm 的吸收值;A705为705nm 附近峰谷的吸收值;A625为625nm 附近峰谷的吸收值;k 为吸光常数取值13;l 为光程,指石英杯的厚度,单位为cm;m 为试样质量数值,单位为g;V 是提取试剂的体积,单位是ml。
称量定量切碎韭菜样品放入锥形瓶内,加入乙醇和石油醚混合浸提液(2:3,以上结果证明该配比提取含量最高),使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带将瓶口密封,避免混合液挥发。
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14 叶绿素a 和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目的学会Chla 、b 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 、b 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 )、漏斗、滤纸、乙醇(95%)三、原理叶绿素a 、b 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 和649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 的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列出浓度C 与光密度D 之间的关系式:D 665=83.31Ca+18.60C b (1)D 649=24.54Ca+44.24 C b (2)(1)(2)式中的D 665、D 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 和649nm 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 、b 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65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49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 :C A =13.7 D 665—5.76 D 649 (3)C B =25.8 D 649—7.6 D 665 (4)G=C A +C B =6.10 D 665+20.04 D 649 (5)此时,G 为总叶绿素浓度,C A 、C B 为叶绿素a 、b 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 、b 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 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叶绿素a 含量(mg/g. FW )=2.01100025⨯⨯A C 叶绿素b 含量(mg/g.FW )=2.01100025⨯⨯B C 叶绿素总量(mg/g.FW )=2.01100025⨯⨯G五、实验报告计算所测植物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不同生境对植物叶绿素a
不同生境对植物叶绿素a、b影响的测定郭立彬(隆尧县第二中学河北隆尧055352摘要叶绿素是叶绿体中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酸的酯,主要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因此可以通过实验用丙酮液提取叶绿素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
同一种植物生长的环境对其叶绿素的合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集不同生境下的植物进行实验,测定其叶绿素的含量,从而验证不同生境对叶绿素的影响。
关键词叶绿素 , 叶绿素含量 , 不同生境 , 大叶黄杨高等植物的光合色素有两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叶绿素主要含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很相似,但略有不同,其最大吸收峰不同(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nm,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重叠。
因为在混合液中两个组分的光谱吸收峰有明显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有些重叠的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_Beer 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光密度的影响,从而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所以据此可以测得叶绿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及总叶绿素的含量。
根据Lamber-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Ca 从文献中可以查们的浓度C与光密度OD之间有如下关系:OD1到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的80%丙酮溶液,当浓度为1g/L时的比吸收系数K值,为总叶绿素浓度,代入上面两式中,整理变换后可得:式中的C1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的(1)、(2)、(3)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每克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mg/g鲜重)。
在校园内采集不同生境下的植物,分别对其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比较所得数据,可知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合成叶绿素的能力不同,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影响亦各不相同。
1 材料和仪器1.1 材料:丙酮碳酸钙石英沙大叶黄杨不同生境下的叶片蒸馏水1.2 仪器:723型分光光度计扭力天平剪刀研钵移液管试管量筒胶头滴管烧杯镊子2实验步骤2.1 色素提取:取新鲜叶片,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块,称取0.5g,放入研钵中加蒸馏水5-6ml、少许碳酸钙和石英沙,研磨成匀浆,移入量筒中,定容至10ml,振荡摇匀,用移液管从中吸取2ml,放入试管中再加入8ml丙酮,用力振荡,静置,得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用同样的方法获得其他生境下植物叶片的叶绿素的丙酮溶液。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
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试剂1. 96%乙醇(或80%丙酮)2. 石英砂3. 碳酸钙粉四、操作步骤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生态学实验二 不同生境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2
2013-3-17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5)吸光度的测定 将选择开关置于“A”(吸光度),盖上 试样室盖子,将参比液置于光路中,调节吸光度调节旋钮, 使数字显示为“.000”。将盛有待测溶液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 座架中的其它格内,盖上试样室盖,轻轻拉动试样架拉手, 使待测溶液进入光路,此时数字显示值即为该待测溶液的吸 光度值。读数后,打开试样室盖,切断光路。重复上述测定 操作1~2次,读取相应的吸光度值,取平均值。 (6)关机 实验完毕,切断电源,将比色皿取出洗净,并将 比色皿座架用软纸擦净。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根据公式可得: Ca=12.7D663-2.69D645 Cb=22.9D645-4.68D663 叶绿素总量 Ct=Ca+Cb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三、实验用具 四、实验步骤 1、确定所测定植物; 2、选取叶片 取3个不同生境(或不同地段)的同种植 物叶片各10片(来自10株个体)。叶片的年 龄基本一致(不能取幼嫩叶片),地段之间相 距较远(大于100m)。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生境同种植物叶绿素含量是否有差 异?原因是什么?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2013-4-10
韩山师范学院 王桔红
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D663=82.04Ca+9.27Cb D645=16.75Ca+45.60Cb 其中D663和D645分别为叶绿素溶液在 波长D663和D645nm时的吸光度; Ca和Cb为叶绿素a、b的浓度,以mg/L 范学院 王桔红
化学科技活动一则—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化学科技活动一则—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44化学教学2002年,第8期化学科技活动一则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杨敏文(浙江台州卫生学校,浙江临海317000)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则综合化学和生物知识的学生科技活动,通过测定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含量,分析它们与植物生长状况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关键词: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分光光度法文章编号:1005—6629(2002)08—004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光合作用是植物所特有的生理功能,是地球上最大规模地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利用它把c0'和H20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放出0的过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为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太阳能是通过光合色素来吸收的,光合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所含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绿素由卟啉环和叶醇组成,卟啉环的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a的分子式为c55H.7205N4Mg,叶绿素b的分子式为C55HTo06N4Mg.胡萝卜素是一种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柏,叶黄素是胡萝卜素含氧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柏H5602.各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溶于丙酮,乙醇,石油醚,四氯化碳等溶剂.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类胡萝卜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是辅助性质的,它们吸收的光能只有传递给叶绿素之后才能在光合作用中发挥作用.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不同,会影响植物光合效率,还引起叶片颜色的变化.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是黄绿色,一般情况下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被叶绿素所掩盖,在秋天叶绿素分解时才呈现出来,由于叶片所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不同,所以秋季是植物叶片颜色多样的季节. 在学生科技活动中进行植物活体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可以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1原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在90%丙酮提取液中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不同,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在提取液中分别测出叶绿素a(最大吸收波长为662nm),叶绿素b(最大吸收波长为644nm)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波长为44oI硼)的吸光度值A.利用下式进行浓度计算…:叶绿素a浓度(mg/L):C=9.78×A662—0.99×A644(1)叶绿素b浓度(mg/L):Cb=21.43×A644—4.65×A662(2)叶绿素总浓度(mg/L):C+b=C+Cb=5.13xA662—2O.44xA644(3)类胡萝卜素浓度(mg/L):Ck=4.7×A440一o.27×C+b=4.7×A440一(1.38×A662+5.48×A644)(4)2材料和方法在9月中旬取5组叶片(每组5—7片叶片),分别为樟树(Cinnmomumcamphora)嫩叶(淡绿色),樟树功能叶(深绿色),樟树老叶(红色),珊瑚树(Viburnumodoratissimum)功能叶和七子花(Heptacodi. ummiconioide5)功能叶(也可选取其它植物的叶片), 各组叶片用不锈钢剪刀剪成4左右的碎片,混匀,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5g左右,分别放入50mL锥形瓶中,加20mL蒸馏水,少量CaCO3粉末(防止脱镁), 用高速电动匀浆机制成匀浆,定容至25mL,准确量取2.5mL,加入到50mL的试剂瓶中,再加入22.5mL无水丙酮,加塞,暗中提取光合色素30min,滤纸过滤,取滤液,即为90%丙酮光合色素提取液.90%丙酮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浓度的测定:用90%丙酮作空白,用7200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在440nm,644nm和662nm处的吸光度值(A),代人公式(1)~(4)计算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的计算:以下式分别计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mg/g鲜重).X=25×10一×C×100.25×C式中:一叶片中某种光合色素含量(mg/g)c一提取液中某种光合色素浓度(me/1)(5)2002年,第8期科技活动45一分析样品的鲜重(g)3结果与讨论测得各种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 樟树不同叶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不同,功能叶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嫩叶和老叶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 嫩叶叶绿素含量低,颜色浅(淡绿色),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颜色较深(深绿色),而老叶叶绿素大量分解,含量很低,含量相对较高(与叶绿素相比)的类胡萝卜素使得叶片变红.叶片中叶绿素稳定性比类胡萝卜素差,容易受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是功能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在不同树种中是不同的,这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还与植物生存的环境有关.光合色素的功能是吸收光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实践上常测定叶绿素含量以表征植物生长状况,也往往把叶色变化作为看苗诊断和肥水管理的重要指标. 表1不同类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mg/g鲜重)叶片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索樟树嫩叶O.55O.370.92O.2O樟树功能叶O.830.401.23O.3l樟树老叶O.O9O.13O.22O.22珊瑚树功能叶1.O50.471.520.46七子花功能叶O.65O.290.940.23参考文献:[1]x.H.波钦诺克.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255~258.用淀粉厂的废酸液制取乳酸的研究樊正林(保定师专化学系,河北保定071051)文章编号:1005—6629(2002)08—0045一O1中图分类号:X78文献标识码:B 乳酸的生产,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淀粉,牛乳等为原料,用乳酸菌发酵而制取.本文的生产方法是利用淀粉厂的废酸液制取.具体的实验方法介绍如下:1实验原理淀粉厂用以沉淀分离淀粉的酸浆液,是用淀粉质原料经戴氏乳酸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而成的.C6HO2cCHOHCOOH葡萄话'乳酸淀粉生产中,将制取的乳酸液加入淀粉乳中沉淀淀粉时,乳酸溶液被稀释,酸度降低.然而,在沉淀过程中,乳酸继续因发酵而生成,酸度逐渐升高,随之淀粉被沉淀.当本批淀粉沉淀完毕,少量酸液被用于下一批淀粉沉淀之用,而大量的乳酸液被排放.本文制取乳酸的工艺途径,就是取用这些被排放的乳酸液,经加入碳酸钙,使之生成乳酸钙,然后将乳酸钙酸化,制成乳酸.2实验步骤及操作2.1乳酸钙的制取量取废酸液1000毫升,过滤去掉杂质.在溶液中加入10克湿淀粉,充分搅拌,在45~50℃恒温,继续发酵.当溶液pH=4时,加入粉末碳酸钙.多次搅拌,继续在45~50%恒温,使陆续生成的乳酸跟碳酸钙逐渐反应生成乳酸钙.2CH3CHOHCOOH+CaC03——(cn3CHOHCOO)zCa+H20+COz反应约进行24小时,过滤得乳酸钙溶液.2.2净化处理在乳酸钙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钙溶液,调节溶液的pH=8~10,煮沸,加入活性炭O.5克,滤去杂质.2.3结晶把净化后的乳酸钙溶液加热浓缩,当有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水浴冷却,即有大量晶体析出.用布氏漏斗抽滤,收取晶体,母液重新去浓缩.2.4酸化在乳酸钙中加入4mol硫酸3O毫升,搅拌,使晶体完全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10%氢氧化钡,直至无白色沉淀出现为止.滤去沉淀.2.5蒸馏将滤液蒸馏,收集120~123%馏分即得乳酸,为无色稠厚液体,称重为l1.8克,经测定纯度为98.6%. 3问题与讨论(1)本文中恒温45~50%,是戴氏(下转4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课题名称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文献综述
1.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过程
起始物是谷氨酸,之后为5-氨基酮戊酸,两分子的ALA缩合形成胆色素原(PBG),4分子PBG相互连结形成原中卟啉IX.原卟啉IX与Mg结合形成Mg-原卟啉原IX,光下E环的环化形成,D环的还原作用和叶绿醇尾部的连接完成了整个合成过程,合成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在图中已省略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
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
也有例外情况,例如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合成叶绿素,其数量当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种子的子叶及莲子的胚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叶绿素,推测这些植物中存在可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生物物质。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
(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
(4)氧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通过对室外旱池处理条件下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甘薯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
绿素含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叶绿素a/b比值比对照也有所下降,且叶绿素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1】张明生,谈锋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期刊论文]-种子2001(4)
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完熟期除外),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
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小麦光合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在不同生育期,遮光对小麦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同,这可能与小麦生长中心的改变有光。
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小麦叶片的叶绿素a/b值逐渐减小,说明叶绿素b的增加幅度快于叶绿素a,植物通过增加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来增加对蓝光的吸收,这种能力与遮光程度呈正相关,是对遮光的适应性表现。
【2】杨渺,毛凯,苟文龙等遮荫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四川草原,2004(3):20—22。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在未经分离的体色叶绿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方法及其计算。
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台天平、剪刀、研钵、
移液管
2、实验试剂:丙酮、碳酸钙
3、实验材料:火棘新老叶片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外界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的变化会影响物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又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吸光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 nm,叶绿素b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663 = 82.04 Ca+9.27Cb
OD645= 16.75 Ca+45.60Cb
经过整理之后,得到下列公式
Ca=0.0127OD663-0.00269OD645 …………(1)
Cb=0.0229A645—0.00468A663 ……………(2)经过整理之后,把Ca、Cb的浓度单位从原来的g/L改为mg /L,则可改写为下列形式:
Ca=12.7A663-2.69A645 (3)
Cb=22.9A645—468A663 (4)
CT=Ca+Cb=8.02 A663+20.21A645 (5)
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公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六、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设计:
1、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试验前采用不同环境条件对材料进行培养越一周后进行测量.
2、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片,称取0.25放入研钵中加纯丙酮2.5ml。
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浆,再加80%丙酮2.5ml,将匀浆转入离心管,并用适量80%丙酮洗涤研钵,一并转入离心管,离心后弃沉淀,上清夜用80%丙酮定容至10ml。
3、测定光密度: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ml,加80%丙酮4ml 稀释后转入比色杯中,以80%丙酮作对照,分别测定663nm,645nm处的光密度值。
4、按公式(3)(4)(5)分别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 叶绿素b及叶绿素a +叶绿素b的浓度。
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每克鲜重叶片中色素的含量。
新叶:Ca=12.7×0.209-2.69×0.79=2.4417mg/L
Cb=22.9×0.079-4.68×0.209=0.83098mg/L
每克叶片中 ma=2.4417÷0.5÷10000=4.8834×10-4g
mb=0.83098÷0.5÷10000=1.66196×10-4g
老叶:Ca=12.7×0.123-2.69×0.04=1.4545mg/L
Cb=22.9×0.04-4.68×0.123=0.34036mg/L
每克叶片中 ma=1.4545÷0.5÷10000=2.909×10-4g
mb=0.34036÷0.5÷10000=6.8072×10-5g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结果:每克老叶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2.909×10-4g
叶绿素b:6.8072×10-3g
每克新叶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4.8834×10-4g
叶绿素b:1.66196×10-5g
新叶叶绿素含量大于老叶
结果分析:
1、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
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
含量。
2、在不同环境或生长状况不同的叶片中,如新叶与老叶中叶
绿素的含量不同,老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比新叶少可能是由
于Mg元素的转移,而Mg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之一。
3、由实验结果可知,叶绿素a的含量比叶绿素b的高,且比
例大约为3:1,这可能是由于有一部分叶绿素a并不仅仅
参与吸收和传递光能,还有光能转换的作用,使得叶绿素
a比叶绿素b含量高;老叶中的叶绿素明显比新叶中的少,
则可说明叶片开始衰老后,叶绿素大部分被分解或转移,
或者,叶绿素分解或转移的速度比其合成速度快。
九、实验小结
1、实验选取材料的新老叶要有代表性,区别要明显。
2、为研磨时间了避免叶绿素的光解,操作时要在弱光下进行,研磨时间应尽量短些。
2、学会采取近似的处理方法,如植物叶片中含有水分,先用纯丙酮进行提取,使色素提取液中丙酮的最终浓度近似80%。
3、由于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峰很陡,仪器波长稍有偏差,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最好能用波长较正确的高级型分光度计。
4、叶绿素对植物、对我们的贡献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保护植物、爱护植物,做一名环保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