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书信格式与用语
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
古文写信格式和用词古文书信书写格式:提称语、启辞、正文、结语、祝辞、署名、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
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二、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启辞又分为两类。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四、结语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
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
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之类。
其中,“即颂”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作者: ————————————————————————————————日期:ﻩ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ﻫ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ﻫ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ﻫ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ﻫﻫ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ﻫﻫ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ﻫﻫ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ﻫﻫ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文言文书信格式(范文4篇)
文言文书信格式(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文言文书信格式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文言文书信格式(1)书信的格式书信一般由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我们以刘星给强强的一封信为例作简单讲析。
1 .称呼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
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
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亲爱的强强:(同学之间,关系亲密,可用亲爱的)2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
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到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3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作过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另外,请你帮我到新华书店买一本语文学习资料,阅读方面的。
4 .祝颂语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
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祝”下一行顶格写。
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
祝学习更上一层楼。
5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
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 ”等。
好友:刘星××年×月×日一般书信写作注意事项:1 .内容要写得清楚明白,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耽误事情。
2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3 .要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信封写作更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4 .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
给强强的一封信亲爱的强强:你好!你在新学校的生活还习惯吧,别忘记了老同学哟最近我们准备开一次同学聚会,不知你有时间回来参加没有。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
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文书信和格式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回复
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回复【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古人写信,是一种富含礼仪和文化韵味的艺术。
他们的书信不仅包含了信息的传递,更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自身的修养。
以下我们将详细解析古人写信的格式与用语。
一、信件的基本格式1. 信头:古人写信的开头通常会写上日期和地点,如“某年某月某日于某地”。
这种方式既表明了书信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也使得收信人能够了解信件的新鲜程度。
2. 称呼:在信头之后,古人会写上对收信人的称呼,如“尊兄”、“贤弟”、“亲家”等。
这种称呼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和亲近。
3. 开启语:在称呼之后,古人通常会写上一些开启语,如“敬启者”、“顿首”、“拜启”等,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和自己的谦逊。
4. 正文:开启语之后就是信件的正文部分,这是信件的核心内容。
古人写信的正文一般包括问候、叙述事情、表达情感、提出请求或建议等内容。
5. 结束语:在正文结束后,古人会写上一些结束语,如“敬祝康安”、“顺颂时祺”、“敬请钧安”等,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尊重。
6. 署名:结束语之后是署名部分,古人通常会在署名前加上自己的字号或者别号,如“某某居士”、“某某山人”等,然后再写下自己的名字。
二、信件的用语特点1. 尊重和谦逊:古人在写信时非常注重尊重和谦逊的表达。
他们常用“卑职”、“贱姓”、“愚弟”等词语来称呼自己,用“尊驾”、“高足”、“贤侄”等词语来称呼对方。
2. 感情真挚:古人写信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他们会使用“思念之情”、“感激涕零”、“悲痛欲绝”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文言文风格:古人的书信通常采用文言文的写作风格,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感。
他们常用四字成语、典故和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4. 礼仪严谨:古人在写信时,也非常注重礼仪的严谨性。
他们会按照一定的规矩和程序来书写信件,如在称呼、开启语、结束语等方面都有特定的用语和格式。
三、信件的实例分析以下是一封古代书信的实例:某年某月某日,于京师。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优选11篇)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第1篇古代名句欣赏【读书、求学篇】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小雅》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论语》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代)董其昌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道德品行】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14.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格言联璧从政》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待人处世】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21.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生活哲理】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2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2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1.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中国古代书信范文第2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诗歌中存在不少的经典之作,也有不少的伟大诗人,李白便是其中一个,也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家。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
敬启者:
岂有此理,梁朝百里之令遥古无今,臣被令作朝中官仆,以隅为纪念,故受賜百里之令,希望奉上贤达之君应加褒奖之利害,益驱贤士利事于邦家,臣以阐明此道,报效帝心,无以侔报天意乎!
岂有此理,帝下体若神仙,形若陛下,受令作朝中官仆,以受賜百里
之令,继而加褒奖之福祉,以表示天下之恩宠,竭力奉事天子,以报礼谢。
帝上慈悲,赐受福祉,令臣受用,声异彩新,宜宣布发表,坚力声张,以示贤良之士,以表报答陛下之慈悲,以及贤士耕事之劳。
故臣在此恭谨表达:千万臣谢帝上恩情,仰拜神仙,感恩帝上慈悲,
永志惟帝。
此致。
梁朝官仆XX。
古文书信和格式
古文书信和格式第一篇:古文书信和格式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篇一:古代书信用语大全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代书信开场白
古代书信开场白
1.亲爱的xxx:
开头直接称呼收信人的名字,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例如: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先生/亲爱的女士,等等。
2.大人/尊敬的大人:
适用于向上级、长辈、尊贵的人写信,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例如:尊敬的先生/尊敬的夫人,等等。
3.敬启者:
一种比较正式的开场白,表示写信人向收信人致敬。
例如:敬启者/敬启者先生/敬启者女士,等等。
4.xxx先生(女士)敬上:
简单明了地起步,称呼收信人的姓名,并以敬上表达对对方的敬意。
例如:李先生敬上/王女士敬上,等等。
5.叩首(拜启):
非常正式和庄重的开场白,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崇和敬仰。
例如:叩首先生/拜启女士,等等。
文言文书信结尾
文言文书信的结尾通常包括祝辞、署名和附候语等部分,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格式示例:
敬启者,
(正文内容)
耑此布达,即颂
祝辞部分
祺安/ 近祺/ 日祺/ 时祺/ 愿身体康泰/ 家庭和睦/ 事业有成等
署名部分
(自己的名字或字号)
附候语部分
顿首/ 敬上/ 手书/ 草草/ 谨启/ 平礼/ 稽首等
(如果有问候他人,可以加上)
并问候令尊(对方父亲)大人金安/ 令堂(对方母亲)夫人福安/ 阖府安康等
(日期,一般采用干支纪年和月份,如“某年某月某日”)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敬启者,
久未通信,甚为悬念。
近来寒暑更替,愿君保重身体。
兹有琐事一桩,欲与君共商,望早日回复。
耑此布达,即颂
日祺
(自己的名字或字号)
顿首
并问候令尊大人金安
某年某月某日请注意,文言文书信的格式和用词较为正式,且根据不同的关系和场合,祝辞、署名和附候语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写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
古文书信和格式
手札和格局: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实时光四部分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重.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依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合,灵巧地采取不合的文笔和作风.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2.先讯问对方现状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形,以暗示对对方的看重和关心.3.答复对方的问题或谈本身的工作和打算.4.简短地写出本身的愿望.意愿或再接洽之事.敬语:写信人在手札停止时身对方表达祝贺.勉慰之情的短语.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落款实时光: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签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地位.一般写给引导或不太熟习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稳重.严正;假如写给亲朋石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签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平辈用“谨启.上”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具体无误,笔迹工整清楚.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央,字体要略大一些.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师长教师.密斯”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具体周全一些.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手札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贺语和签名六个部分.文中绝对不成以消失你我他的字样.经常应用手札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暗示尊重——怙恃: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旁边.台鉴.大鉴.惠鉴同窗: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贺语——怙恃: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就教安敬就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签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酬酢客套,或提醒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因为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暗示写信人以诚恳的立场,请受信人浏览信文.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顺地禀陈工作的人,暗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怙恃父老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父老.即禀者同上.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顺地陈述工作的人,暗示请对方许可本身告知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平辈,也可用于下对上.谨启者谨,是谨严.慎重的意思.用于平辈.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札通用.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手札.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札.恳启者用于平辈,暗示下面信文将写乞助于对方的内容.兹启者兹,这里,如今.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立场客不雅温和,不含显著敬意.哀启者向亲朋报丧的手札用此.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手札.(2)依据具体情形,或作寒喧客套,或提醒写信原委等.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神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情.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快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信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认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信,不堪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不佳,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唐突致书,以求教导.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阁下.前此一函,想已达览.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手札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端写,前面空两字.假如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手札的内容各不雷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神色达意精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工作,暗示关心.看重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本身的工作.正文写好后,如发明内容有漏掉,可填补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结语结语,即信文的停止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手札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经常应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应用.这里无妨胪列若干,供参考.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翘企示复.鹄候明教.时刻教言.盼祷拔冗告知.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告知.若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告知对方不必费心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答复对方讯问: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罢了.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唐突,匆此布臆,幸勿见笑.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操心,伏祈俯俞(允).暗示关心:伏惟珍摄.不堪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怀念).善自珍爱,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暗示感激之情: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操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祝辞祝辞,就是手札结尾时,对收信人暗示祝贺.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提高”之类.个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提高”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假如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自力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假如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凸起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有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依据具体情形适当择用.以下为罕有祝辞:手札内容主如果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誉)一般手札,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或为: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或为:祝颂请问致候对父老,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慎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怙恃辈,颂祝:金安福安对父老: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活新春高兴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去处佳胜工作顺遂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晨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怙恃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贺: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涯高兴痛苦健康提高侍棋课祉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痛苦祝收信人伉俪:双安俪安俪祉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贺新婚者:燕安燕喜贺生子者:麟安对家居者,颂:潭安潭祺潭祉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客居康乐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不测不幸者,祝祷:枯木逢春对常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扯戎安对官场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去处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路旺盛日进斗金古时手札,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自力一栏.所以,手札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内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即可省去.还有,信一开首就称“你好”的,假如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包袱了,应注意防止.签名签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订写信人姓名.假如是写给熟习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本身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签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经常应用启禀词如下:对父老:叩叩上叩禀敬禀对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稽首亲笔手肃对晚辈:字示白谕手白手谕在签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代日,也可把日期写鄙人一行签名的右下方.别的,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气氛.心情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附候或请安如写信人的家眷.近处同伙也和收信人熟习,签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或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眷.近邻亲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请安”,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中国古代写信的格式
中国古代写信的格式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中国古代写信的格式》,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写信的格式 ⼀、常⽤书信套语 提称语,⽤在对⽅称呼后⾯,表⽰尊敬—— ⽗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下、阁下、台鉴、⼤鉴、惠鉴 同学:砚右、⽂⼏、台鉴 晚辈:如晤、如⾯、如握、青览 ⼥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母:恭请福安叩请⾦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三、常⽤的提称语 提称语是提⾼称谓的语词,⽤以表达盼望受信⼈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对祖⽗母、⽗母亲⽤。
尊鉴对祖⽗母、⽗母亲辈的长辈⽤。
〈鉴,是看信的意思。
〉 道鉴对师长⽤。
赐鉴对普通长辈⽤。
⼤鉴对平辈⽤。
惠鉴对平辈⽤。
鉴对晚辈⽤。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书 对晚辈:字⽰⽩谕 书信上的称呼 四、书信⼀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时,⼜要称呼。
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家族称谓表 称⼈⾃称对他⼈称对他⼈⾃称 祖⽗ \ 母孙 \ 孙⼥令祖⽗ \ 母家祖⽗ \ 母 ⽗ \ 母亲⼉ \ ⼥令尊 \ 堂家⽗ \ 母 伯⽗ \ 伯母侄 \ 侄⼥令伯 \ 伯母家伯 \ 伯母 兄 \ 嫂弟 \ 妹令兄\嫂家兄\嫂 弟 \ 弟妇兄 \ 姊令弟 \ 弟妇舍弟 \ 弟妇 姊 \ 妹弟妹兄姊令姊 \ 妹家姊 \ 妹 吾夫妻尊夫外⼦ 贤妻夫尊 \ 嫂夫⼈内⼦ \ ⼈ 吾⼉ \ ⼥⽗ \ 母令郎 \ 媛⼩⼉ \ ⼥ 贤媳愚贤媳令媳⼩媳 贤侄 \ 侄⼥愚伯 \ 伯母令侄 \ 侄⼥舍侄 \ 侄⼥ 君舅 \ 姑媳令舅 \ 姑家舅 \ 姑 〈⼆〉亲戚称谓表 称⼈⾃称对他⼈称对他⼈⾃称 外祖⽗ \ 母外孙 \ ⼥令外祖⽗ \ 母家外祖⽗ \ 母 姑丈 \ 母内侄 \ 侄⼥令姑丈 \ 母家姑丈 \ 母 舅⽗ \ 母甥 \ 甥⼥令母舅 \ 舅母家母舅 \ 舅母 姨丈 \ 母姨甥 \ 甥⼥令姨丈 \ 母家姨丈 \ 母 岳⽗ \ 母⼦婿令岳 \ 岳母家岳 \ 岳母 姊丈内弟 \ 姨妹令姊丈家姊丈 妹丈内兄 \ 姨姊令妹丈舍妹丈 表兄 \ 嫂表弟 \ 妹令表兄 \ 嫂家表兄 \ 嫂 表弟 \ 弟妇表兄 \ 姊令表弟 \ 弟妇舍表弟 \ 弟妇 内兄 \ 弟妹 \ 姊婿令内兄 \ 弟敝内兄 \ 弟 襟兄 \ 弟襟弟 \ 兄令襟兄 \ 弟敝襟兄 \ 弟 贤甥 \ 甥⼥愚舅 \ 舅母令甥 \ 甥⼥舍甥 \ 甥⼥ 贤婿愚岳 \ 岳母令婿⼩婿 五、书信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文言书信写作格式-附常用语
文言书信书写指南目录一、提称语二、启辞三、正文四、结语五、祝辞六、署名七、附候语及补述语一、提称语提称语是附在称谓后面,提高称谓的语词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再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
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书信中请察阅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师长: 尊鉴、台鉴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女性: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夫妇: 俪鉴宗教:道鉴常用礼告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传统称谓敬语应用对象常用敬语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兄弟、姐妹:手足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
中国古代信件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收信人称呼: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上收信人的称呼,后面加冒号。
根据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称呼可长可短,或称“收信方”、“先生”、“吾兄”等。
启辞: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启辞,通常用“敬请福安”、“敬颂康祺”等。
这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正文:正文是信件的主要内容,是表达情意的主要部分。
可以根据需要分段表述,内容可长可短,自由发挥。
同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结尾:在正文下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上“此致”,然后换行顶格写“敬礼”。
这是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祝福。
署名敬辞: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方写上日期。
署名敬辞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亲疏和尊重与否,可写上“愚弟”、“愚妹”等称呼,也可以不写名字,只写一个敬字。
以上是中国古代信件的基本格式,当然也有一些变体和特殊格式,具体使用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篇一:古代书信用语大全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
中国古代书信格式和书信用语篇一:古代书信用语大全古代书信用语大全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
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
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 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古文书信和格式
书信和格式: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 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 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文中绝对不可以出现你我他的字样。
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书信格式及用语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辱蒙垂询,略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之情:诸荷优通,再表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 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书信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或为: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或为:祝颂请问致候对尊长,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为强调重其事:谨祝谨贺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对父母辈,颂祝:金安福安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对女长辈:慈安懿安坤安玉安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对未婚女子,颂:闺安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活愉快幸福健康进步侍棋课祉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贺新婚者:燕安燕喜贺生子者:麟安对家居者,颂:潭安潭祺潭祉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旅居康乐唁丧,请候:礼安孝履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对编辑:编祺编安对写作者:著祺撰安笔健对教师:教祺教安诲安对军界:勋扯戎安对政界政安勋安升安公祺钧祺崇祺对工商实业界:筹祉财安吉利赢祺盈祺发祺运祉事业昌隆宏猷大展行止佳顺万事顺遂百事称心诸事如意盛利久发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古时书信,颂祝语大都融贯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渐形成祝辞独立一栏。
所以,书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贺信函,那么视辞一项便可省去。
还有,信一开头就称“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写祝好之类,便显得累赘了,应注意避免。
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
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
常用启禀词如下:对尊长:叩叩上叩禀敬禀对平辈:上敬上谨启鞠启顿首亲笔手肃对晚辈:字示白谕手白手谕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
附候或致意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嘱笔问候”。
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