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习笔记--受迫振动 共振

201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习笔记--受迫振动 共振

§9.6受迫振动共振学习要求1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2 -1.知道做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跟固有频率无关而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知道共振是一种特殊的受迫振动.3.知道共振产生的条件.4.了解常见共振的应用和危害.1.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不是由自身结构所决定,而是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给一个振动系统一定的初能量,系统开始振动,由于存在阻尼作用,系统最终会停止振动.为了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必须用外力——驱动力对系统做功,以补偿能量的损失,因此,实际中持续振动的事例都是受迫振动.如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运行时,路面凸凹部分对汽车车轮变化的弹力(与重力的合力)给汽车底部弹簧片以驱动力使其振动;缝纫机针在人脚踏的力(或电动力)驱动下的振动;打点计时器的弹簧片在电磁力的驱动下的振动;荡秋千时每当荡到最低时,人将用力蹬秋千板,才能使秋千继续振动下去.这些事例都说明要想使振动持续下去,必须要有驱动力对系统做功.这些系统都是在驱动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动.2.共振现象受迫振动的物体的振动周期(频率)取决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并且当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部队过桥时,战士整齐的步伐会给桥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使桥做受迫振动,当该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桥的固有周期(频率)相等时,会使桥面振幅越来越大,形成共振,对桥造成危害,因此部队过桥时要求便步走.3.共振条件:f驱=f固即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在课本介绍的演示实验中,如图9-7-1所示.A球振动时给绷紧的绳ab一个周期性的力,即ab绳的振动频率与A球振动频率相等,ab绳对B、C、D各球悬绳的驱动力使B、C、D各小球振动起来,由于B、A两球固有频率相等(摆长相等),所以在ab绳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下,B球振幅最大,发生了共振.4.共振曲线如图9-7-2所示,共振曲线的横坐标为驱动力的频率,纵坐标为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共振曲线直观地反映出驱动力的频率对受迫振动物体振幅的影响,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5.声音的共鸣物体振动就会发声.如音叉的发声效果就比较明显,如图9-7-3所示,A、B两个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发声频率也相同.用力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其振动发声,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传到音叉B,给知识要点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3 -音叉B 以周期性的驱动力,由于周期性的驱动力的频率等于音叉B 的固有频率,于是音叉B 共振,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叫共鸣.说明:①共鸣箱的作用是增强共鸣的效果.②当两音叉的振动频率不同时,则不会发生共鸣的现象. 6.共振的防止与利用由共振的条件知,要利用共振,使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一致即可.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可防止共振的危害呢?如图9-7-4所示,由共振曲线可知,f 驱=f 固时,A=A m 振幅达最大,f 驱与f 固差别越大,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A 越小.由此可知,在需要利用共振的时候,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在需要防止共振危害的时候,要想办法使驱动力频率和固有频率不相等,而且相差得越多越好.【例1】 图9-7-5为一单摆的共振曲线,图中横轴表示周期性驱动力的频率,纵轴表示单摆的振幅,求此单摆的摆长.〖分析〗:由图象,根据共振条件,驱动力频率为0.4Hz ,即为单摆的固有频率.再由单摆周期公式可求得结果.【解】:由图象可以看出,当驱动力的频率为0.4Hz 时,单摆的振幅最大,此时单摆共振.由共振的条件可知,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4 Hz ,由fg L T12==π可得m fg L 561422.==π.〖评注〗:在分析解答有关共振问题时,要抓住产生共振的条件分析: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动的振幅最大.【例2】 铁路上每根钢轨长12m ,若支持车厢的弹簧的固有周期为0.8 s ,则列车以________m/s 行驶时,车厢振动得最厉害.分析: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在两条铁轨的交接处,会因铁轨高低略有不平或有空隙而有轻微撞击,使车身振动一下,而当这种振动与列车上安装的弹簧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从而使车厢振动得最厉害.本题即求f 车=f 簧时列车的速度.由45112===T f v f 簧车,Hz ,簧车f f =,可得v =15m/s 时,列车振动得最厉害.答案:15〖评注〗:列车行驶时,振动的周期应该等于铁轨长度与列车车速的比值.【例3】 如图9-7-6所示,轻直杆OC 的中点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其固有频率为2Hz .杆的O 端有固定光滑轴.C 端下边由凸轮支持,凸轮绕其轴转动,转速为n .当n 从0逐渐增大到5 r/s 过程中,振子M 的振幅变化情况将是__________,当n =_________r/s 时振幅最大.若转速稳定在5 r/s ,M 的振动周期是_____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受迫振动的频率和共振的条件的分析.振子固有频率为2 Hz ,凸轮的转动频率就是驱动力的频率,即f 驱从0增大到5 Hz .变化过程中,先接近固有频率,达到相等后又偏离固有频率,故振幅先增大后减小.当f 驱=f 固=2Hz ,即n =2 r/s 时振幅最大.例题分析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当n =5r/s ,即T 驱=0.2s .受迫振动的周期取决于驱动力的周期,即也为0.2 s .〖答案〗:先增大后减小 2 0.2 s 【规律总结】1.受迫振动特点: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2.共振现象: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发生共振.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共振现象的有( )A .大队人马迈着整齐步伐过桥可能会导致桥梁断裂B .耳朵凑近空热水瓶口能听到嗡嗡的声音C .海上风暴引起强烈的震动所产生次声波(频率f<20 Hz )可使海员丧命D .把弹簧振子拉到距离平衡位置最远时放手,则此时振幅最大2.两个弹簧振子,甲的固有频率为f ,乙的固有频率为4f ,当它们均在频率为3f 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 )A .甲的振幅大,振动频率为fB .乙的振幅大,振动频率为3fC .甲的振幅大,振动频率为3fD .乙的振幅大,振动频率为4f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和m (M>m )的小球,悬挂在同一根细线上,当先让M 摆动,过一段时间系统稳定后,下面不正确的结论是( ) A .m 和M 的周期不相等B .当两个摆的摆长相等时,m 摆动的振幅最大C .悬挂M 的细绳长度变化时,m 摆动的振幅也会发生变化D .当两个摆长相等时,m 摆动振幅可以超过M 4.队伍过桥不要齐步走,其目的是( )A .减小对桥的压力B .减小人脚对桥的冲击力C .使桥各部分受力均匀D .避免使桥发生共振5.如图所示,三个单摆的摆长为L 1=1.5m ,L 2=1.0m ,L 3=0.5m ,现用一周期等于2 s 的驱动力,使它们做受迫振动,那么当它们的振动稳定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 .三个摆的周期和振幅相等 B .三个摆的周期不等,振幅相等 C .三个摆的周期相等,但振幅不等 D .三个摆的周期和振幅都不相等6.研究单摆受迫振动规律时得到如图所示图象,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其纵坐标为位移 B .其纵坐标为振幅C .单摆的固有周期为2 sD .图象的峰值表示共振时的振幅 7.下列关于共振和防止共振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 A .共振现象总是有害的,所以要力求防止共振现象发生B .队伍过桥要慢行是为了不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从而避免产生共振C .火车过桥慢行是为了使驱动力的频率远小于桥的固有频率,从而避免产生共振同步练习题3图题5图题8图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 -D .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防止共振危害时,应使驱动力频率远离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8.如图所示,弹簧上端有一个小环,套在曲轴上。

【大二学习笔记】机械原理第八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大二学习笔记】机械原理第八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ω
ωmax
ωmin
平均角速度:m
1
T
T d
0
φ
T
工程上常采用算术平均值:
ωm=(ωmax +ωmin)/2
ωmax-ωmin 表示了机器主轴速度波动范围的大小,称为
绝对不均匀度。
定义:δ=(ωmax-ωmin)/ ωm 为机器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 它表示了机器速度波动的程度。
由ωm=(ωmax +ωmin)/2 以及上式可得:
力矩所作功及动能变化:
Md Mr
ab c d E
e a' φ
φ ω
φ
区间
a-b b-c c-d
d-e
e-a’
外力矩所作功
Md<Mr 亏功“-”
Md>Mr Md<Mr 盈功“+”亏功“-”
Md>Mr Md<Mr 盈功“+” 亏功“-”
主轴的ω





动能E





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已知主轴角速度:ω=ω( )
二、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稳定运转阶段的状况有:
①匀速稳定运转:ω=常数
②周期变速稳定运转:ω(t)=ω(t+T) 注意:Wd = Wr
③非周期变速稳定运转
m
m
t
起动 稳定运转 停车
起动
稳定运转
t
停车
二、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
名称
运动特征
功能关系
起 动
稳定 运转
停 车
角速度ω由零逐渐上升至 稳定运转时的平均角速 Wd Wr

孙桓《机械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圣才出品】

孙桓《机械原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圣才出品】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4.1 复习笔记一、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根据力对机械运动影响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驱动力①定义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

②特点驱动力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或成锐角,其所作的功为正功,称为驱动功或输入功。

(2)阻抗力①定义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

②特点阻抗力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或成钝角,其所作的功为负功,称为阻抗功。

③分类a.有效阻抗力机械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变工作物的外形、位置或状态而受到的阻力,即工作阻力。

克服这类阻力所完成的功称为有效功或输出功。

b.有害阻抗力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阻力。

克服这类阻力所作的功称为损失功。

2.机构力分析的任务和目的(1)确定运动副中的反力运动副反力是指运动副两元素接触处彼此作用的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2)确定机械上的平衡力或平衡力偶平衡力是指机械在已知外力的作用下,为了使该机构能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必须加于机械上的未知外力。

3.机构力分析的方法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适用的方法不同。

(1)低速机械惯性力可以忽略不计,只需要对机械作静力分析。

(2)高速及重型机械①惯性力不可以忽略,需对机械作动态静力分析。

②设计新机械时,由于各构件尺寸、材料、质量及转动惯量未知,因此其动态静力分析方法如下:a.对机构作静力分析及静强度计算,初步确定各构件尺寸;b.对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及强度计算,并据此对各构件尺寸作必要修正;c.重复上述分析及计算过程,直到获得可以接受的设计为止。

二、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有一般力学法和质量代换法。

1.一般力学方法如图4-1-1(a)所示为曲柄滑块机构,借此说明不同运动形式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

(1)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惯性力系有两种简化方式。

①简化为一个加在质心S i上的惯性力F I2和一个惯性力偶矩M I2,即F I2=-m2a S2,M I2=-J S2α2②简化为一个大小等于F I2,而作用线偏离质心S2一定距离l h2的总惯性力F I2′,而l h2=M I2/F I2F′I2对质心S2之矩的方向应与α2的方向相反。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驱动力是一本由丹尼尔·H·平克所著的心理学畅销书《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如何激发和管理人的内在动力。

书中首先介绍了两种不同的驱动力: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

外部驱动力是指那些来自外界的奖励和惩罚,例如金钱、地位、权力等。

而内部驱动力则是指个人内心深处的动力,如个人成长、自我实现、追求激情等。

作者认为,内部驱动力是实现长期成功和满足感的关键。

然后,书中提到了三个关键因素,可以激发和增强内部驱动力。

首先是自主性,即个体在决策和行动中的自由度。

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掌控权时,会更倾向于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其次是精力,即个体在追求目标时所感受到的激情和投入程度。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

最后是目的性,即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和意义。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践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内部驱动力。

例如,设定具体和有挑战性的目标,让个体感受到成就感和进步的快乐。

此外,提供及时反馈和认可也是激发内部驱动力的重要方式。

人们需要知道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报,这样才能保持动力和投入。

总的来说,《驱动力》是一本关于个体动机和内在驱动力的重要著作。

通过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读者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和他人的内在动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长期成功。

这本书不仅适用于个人发展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也可以帮助教育者、领导者和团队建设者创造更有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环境。

磁通动力学相图学习笔记

磁通动力学相图学习笔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用唯象的Gingzburg—Landau(GL)理论来描述唯象的GL理论和Langevin磁通运动模型,Monte—Carlo数值模拟方法二维无序钉扎系统中磁通运动的平均速度、微分电阻、纵向电压噪声和静态结构因子,给出了磁通运动临界驱动力F L与磁通密度N v的动力学相图。

研究结果表明,相图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动力学相变:一种是磁通退钉扎相变,包括部分退钉扎成塑性流动,和完全退钉扎成近晶流;另一种是无序的塑性流相或近晶流相到相对有序的磁通格子整体流动固相(包括运动横向玻璃相和运动布拉格玻璃相)的无序一有序相变。

我们发现磁通运动的两个有序因素:磁通速度和磁通密度。

随着外加驱动力F L(磁通速度)的增大,磁通运动从塑性流相、近晶流相、横向运动玻璃相,最后到运动布拉格玻璃相。

随着磁通密度N v的增大,磁通间相互作用力克服钉扎效应和热噪声产生的无序作用,使磁通格子趋向有序。

当N v大到一定程度时,无序的近晶流相会消失。

磁通运动发生从塑性流动相到运动玻璃相的直接转变。

提出了一个与温度呈非单调性变化的磁通互作用势模型,计算高温超导磁通格子的无序钉扎强度F p0-温度t相图。

考虑与温度有关的磁通间互作用力,磁通钉扎作用力以及热噪声力,模拟计算了磁通晶格的平均结构因子S(k),和对应的有限尺寸因子σk随温度和钉扎强度的变化曲线,由此得到了有序一无序的相变点和F p0-t相图。

相图中存在磁通格子三个区域:有序的布拉格玻璃相(BG)、无序的磁通玻璃相(VG)和无序的磁通液体相(vL)。

当系统处于低温、弱钉扎强度时,磁通间互作用使磁通格子以有序的BG相存在。

当固定钉扎强度,升高温度至熔化温度时,热涨落效应使磁通格子进入了无序的vL相,发生由有序的BG相到无序的vL相的固一液相变。

在固定温度,增强钉扎强度时,无序的集体钉扎效应使磁通格子发生由有序的BG相到无序的VG相的固一固相变。

从相图中可以看到低温时BG—VG 相变线与温度轴平行,而当系统处于中等温度区域,BG—VG相变线形成了一个突起。

《机械原理》笔记

《机械原理》笔记

《机械原理》*号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本课程的研究内容什么是机器、机构?机器的三特征:1)由一系列的运动单元体所组成。

2)各运动单元体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以代替或减轻人们的劳动。

具有以上1、2两个特征的实体称为机构。

构件——由一个或多个零件连接而成的运动单元体。

零件——机器中的制造单元体。

第二节机构的分析与综合及其方法机构分析:对已知机构的结构和各种特性进行分析。

机构综合: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机构的结构形式、尺寸参数及某些动力学参数。

机构综合的内容: 1.机构的结构综合2.机构的尺度综合3.机构的动力学综合。

机构的结构综合: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规律。

机构的尺度综合(或运动学综合):研究已知机构如何按给定的运动要求确定其尺寸参数.概括为四类:(1)刚体导引:当机构的原动件做简单运动时,要求刚体连续地变换其位置。

(2)函数变换:使机构某从动件的运动参数为原动件运动参数的给定函数。

(3)轨迹复演:使连杆上某点的轨迹能近似地与给定曲线复合。

(4)瞬时运动量约束:按构件在某些特定位置时的运动量来设计机构的结构参数。

准点——符合预定条件的几个位置。

只要求几个位置处符合给定条件的机构综合方法称为准点法。

减小结构误差的途径是:合理确定准点的分布。

可按契比谢夫零值公式配置准点。

第三节学习本课的方法1.注意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2. 用工程观点学习理论与基本方法3.注意加强感性认识和实践性环节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第一节概述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构件运动副运动链运动副:两构件间直接接触且能产生某些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

约束---对构件间运动的限制。

运动副元素—运动副参加接触的部分。

空间运动副和约束的关系。

平面机构中只有Ⅳ级副和Ⅴ级副。

(为什么?)低副---副元素为面接触(如移动副、转动副);高副----副元素为点(线)接触。

运动链---构件由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

机构—选定机架,给相应的原动件,其余构件作确定运动的运动链。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笔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笔记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习动机”。

首先呢,咱们得先搞清楚,啥是学习动机?说简单点,就是那种你一听到就有点兴奋,或者不愿意放弃的感觉。

比方说,你早上起床本来懒得去学校,但一想到能跟朋友一起讨论那个好玩儿的课题,哎呀,你就不自觉地从床上跳起来了。

对吧,那个时候你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而这个动机的背后,其实是你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目标的追求。

咱们得明白,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不是每次都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没错吧?有时候你也会想:“今天我就不想学了,玩会儿手机多好?”但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或者看到学习的意义,你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学习英语的时候,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我将来能说流利的英语,去旅行不求人,这多酷呀!”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想要学习的力量,别提有多强烈了。

不过,学习动机也不是谁都能随便调动的。

想想看,大家小时候不都得过考试吗?当时是不是很多人觉得考试就是个大难题,甚至都开始怀疑人生了?这种时候,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的人考试压力山大,根本提不起劲;但有的人就不一样,拿到考试卷子,眼睛闪闪发光,觉得“这就是我展现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动机的力量。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我必须拿到好成绩”的劲头,哪怕前一天熬夜复习,第二天也能打起精神,拼尽全力;而有些人呢,做个“佛系”考试,想着“反正努力了也没用,随便吧”。

同样是考前复习,结果却天差地别,真是看动机。

学习动机跟我们内心的需求也息息相关。

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

就拿咱们吃饭来说吧,饿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快点吃饭;但是如果你已经吃饱了,看到别人桌上的美食,就算再好吃,你也没什么兴趣了,对吧?学习也是一样,动机和你内心的需求紧紧联系。

你要是觉得这门课对你来说毫无意义,根本不会激发你去认真学习它。

可是如果你看到它和你未来的职业、梦想息息相关,那动力就来了。

所以啊,内心需求的满足感,才是推动学习最强大的力量。

高中物理选修二 学习笔记 第2章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高中物理选修二 学习笔记 第2章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学习目标] 1.了解感生电场的概念,了解电子感应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涡流的产生原理,了解涡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

3.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

一、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1.麦克斯韦认为________的磁场能在周围空间激发电场,这种电场叫作感生电场。

2.由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

3.电子感应加速器是利用____________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当线圈中________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

4.感生电场的方向根据楞次定律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生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计算。

如图所示,B 增强时,就会在空间激发一个感生电场E 。

如果E 处空间存在闭合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而产生感应电流。

(1)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2)在上述情况下,哪种力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只要磁场变化,即使没有电路,在空间也将产生感生电场。

( ) (2)处于变化磁场中的导体,其内部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是由于受到感生电场的作用。

( ) 例1 (多选)某空间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磁场,当磁感应强度变化时,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会产生感生电场,有关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与感生电场方向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顺时针方向B.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逆时针方向C.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顺时针方向D.当磁感应强度均匀减小时,感生电场的电场线从上向下看应为逆时针方向例2现代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高速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一)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一)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一)驱动力的读书笔记什么是驱动力的读书?驱动力的读书是指通过明确阅读的目的,以内在的兴趣和动力为驱动来进行阅读。

与被动地浏览、走马观花般阅读不同,驱动力的读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消化和运用阅读材料,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如何培养驱动力的读书习惯?1.清晰明确阅读目的。

在阅读前思考、列出阅读要点、设立阅读提纲能够帮助明确阅读目的。

2.以兴趣为导向。

了解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够更加激发阅读兴趣。

3.建立阅读计划。

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保持每日一读的阅读习惯。

4.应用阅读成果。

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能够不断提升阅读动力和兴趣。

驱动力的读书的好处有哪些?1.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由于明确阅读目的、喜欢阅读内容,驱动力的读书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加聚焦地进行阅读,避免浪费时间、精力。

2.能够提升阅读兴趣。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够更加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

3.能够深化阅读体验。

驱动力的读书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思想、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理解和消化,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怎样保持驱动力的阅读习惯?1.不断更新阅读兴趣。

了解、接触新的阅读领域、内容,能够保持饥饿感和探索欲,推动阅读兴趣的不断更新。

2.坚持每日阅读。

无论忙碌与否,保持每日一读的习惯,能够不断巩固和增强阅读动力。

3.寻找阅读伙伴。

与志同道合的阅读伙伴交流、分享阅读体验,能够增强阅读快乐和动力。

4.不断完善阅读技巧。

阅读时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完善,能够更加高效、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升阅读乐趣和动力。

驱动力的读书如何帮助提升个人素质?1.增强知识水平。

驱动力的读书能够深入挖掘、理解和消化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知识储备量。

2.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对阅读材料中的思想、文化、历史等元素的深入理解,能够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形成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

3.培养创新意识。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

“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让 他们有动力去探索、去创新、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真正目 的,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有自 主发展能力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作为家长和教育 者,我们的任务是去发现这些潜力,并为它们提供成长的土壤。”这段话提醒我 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提供适合他们成长 的环境。
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萨提亚模式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这些案例涉及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 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萨提亚模式的 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结语与展望部分,作者对萨提亚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 握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热情。
目录分析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重要著作,它利用 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学理论,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唤醒并激发孩子的内在驱 动力,使孩子能够自主成长、自信面对生活的挑战。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逻辑 严谨,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内容。
目录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萨提亚模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萨提亚模 式是一种重视人的内在价值、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教育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萨提亚模式的初步认 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理论阐释部分,作者详细解读了萨提亚模式如何与教育相结合,如何通过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来唤醒他们的内驱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了儿童 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 价值。

教育学名词概念笔记

教育学名词概念笔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

它可分为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

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

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感觉的一个重要规律是感受性的变化。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这种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存在一些规律。

适应是感受性变化的普遍现象。

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知觉的基本特性是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它是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

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完整版

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完整版

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完整版学习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而激发学习内驱力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中,学习的内驱力比外在的奖励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持久地激励一个人去学习,使其成为一个持续进取、自主学习的人。

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呢?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是激发内驱力的基础。

设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认识到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能够激发个人内心的动力和意愿去努力学习。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学习的关键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可能来自于获得新知识、提升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

明确学习目标和意义对于激发内驱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激发内驱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指的是一个舒适、安静、有学习工具的学习环境;心理环境则是指一个积极、乐观、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提供学习的支持和动力,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动力。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激发内驱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习惯是每个学习者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如定期复习、总结笔记、自主学习等。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实践、讨论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并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从而激发内驱力。

此外,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在计划中明确学习任务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节点,也是激发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时间、能力和资源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自律性,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目标,从而激发内驱力。

最后,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和学习成果的认可制度也可以激发内驱力。

学习反馈机制是指通过学习评估和反思等方式及时获取学习成果的反馈,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认可制度指的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可和肯定,可以是由他人或者自己进行认可。

学习反馈机制和学习成果的认可能够激励学习者持续进取,增强内驱力。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有机合成基础)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有机合成基础)

第24章有机合成基础24.1 复习笔记逆合成分析理论与生源合成学说为现代有机合成设计思想的基石。

一、有机合成的要求和驱动力1.有机合成的要求(1)合成的反应步骤越少越好,每步反应的产率越高越好,以及原料越便宜越易得越好;(2)有机合成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选择最便宜最易得的原料,通过各种有机反应将原料化合物经“拼接”和“剪裁”最终转化成复杂的目标分子结构;(3)有机反应的作用是使原来分子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化学键断裂并形成一个或几个新的化学键,从而完成由原料分子到目标分子的转换。

2.有机合成的驱动力(1)将各种新的有机反应应用于有理论或实用意义分子的合成中;(2)利用天然的或未被充分利用的原料合成各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物质;(3)合成一些满足特定需求的特殊有机分子。

二、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概念1.起始原料、目标分子和逆合成分析(1)通过逆合成分析得到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整个合成利用的第一个化合物称为起始原料(starting material,简写为SM)。

起始原料通常是一些商业化的产品或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化合物。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各种试剂(reagent),通过试剂和起始原料或中间体反应可以生成各种新的中间体或目标分子。

试剂也是合成子的合成等价物。

(2)计划合成的分子称为目标分子(target molecule),通常用TM表示。

(3)逆合成分析是一种逻辑推理的分析过程。

它将目标分子按一定的规律通过切断或转换推导出目标分子的合成子或与合成子相对应的试剂。

逆合成分析用双线箭头“ ”表示。

其一般式可表达为:2.合成子、反合成子、合成等价物和切断(1)在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切断时所产生的分子碎片称为合成子或叫合成元(synthon)。

(2)合成子可以是正、负离子,也可以是电中性的。

正离子称为受体合成子(acceptor synthon),简称a,负离子称为供体合成子(donor synthon),简称d,电中性的合成子简写为e,其中的中性原子(radical)简写为r。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第二章篇一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是我开公众号后第一本读的书,开公众号的时候也是决定要开始写读书笔记,以往的书都是看过就忘,除非重新读否则能记住的内容寥寥无几,虽然不知道谁说你看的书就是会在你的血液里,我是不相信的,我都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在血液里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就一个字也不能相信,可别做什么又傻又天真的姑娘(我可能算是妇女了)。

《驱动力》这本书我忘记在什么情况下买的了,一直躺在我的书架上,因为最近一直反思自己为什么一路走来浑浑噩噩,不像别人一样对世界充满了欲望,我几乎是个无欲无求的人,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内在动力,我最近有点想弄弄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回事,看到这本书,觉得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的答案,现在书看完了,所获得的不能直接解决我的困扰,但是多少给我致命了一个方向,就好像迷路的人在找人问路,问到的第一个路人说,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个亭子,到了亭子里,你再问问别人接下去怎么走,好歹有了一点希望。

白岩松说,人找书很难,书找书很容易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驱动力》的作者是丹尼尔平克(Daniel H.Pink)也是《全新思维》的作者(你看这就找到了一本书)。

《驱动力》主要讲人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驱动力2.0和驱动力3.0)的区别以及在企业管理、学校教育中可以提升的应用。

驱动力2.0就是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用奖励与惩罚的方式驱动人们工作学习,根据研究当工作内容重复且有规律(机械劳动)的情况下是有积极作用的。

对创造性的工作(涉及艺术、情感及其他内容的非推算型工作)是有消极作用的,并且作者建议,即使是机械劳动也可以做驱动力的改进,向3.0靠近。

以下是本书中的摘要驱动力1.0 :生物性驱动力: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止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驱动力2.0:来自外在动机:主体做出特定行为时会得到来自环境的奖励或惩罚。

驱动力3.0:内在动力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发现人们在工作时达到“最佳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状态的频率比休闲娱乐时要高得多。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

驱动力的读书笔记《驱动力》是丹尼尔·平克所著的一本关于人类行为动因的书籍。

作者认为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奖金、惩罚等,并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而是会削弱人们的创造性和自我驱动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三种内在驱动力:自主性、成长性和目的感,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来激发这些内在驱动力。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

作者认为,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具体方法包括:- 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决策权,例如让员工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

- 提供有挑战性和自我管理的工作任务,使员工有机会展现他们的能力和创造性。

- 提供反馈和奖励,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认可。

2. 成长性成长性是指人们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作者认为,给予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具体方法包括: - 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让员工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 提供挑战性的任务,让员工可以应对新的挑战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 提供反馈和奖励,让员工知道他们的成长得到了认可。

3. 目的感目的感是指人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和价值的感受。

作者认为,给予员工意义和价值的工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具体方法包括:- 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

- 给予员工对未来的远景规划,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提供反馈和奖励,让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并且意义重大。

总之,本书通过探讨内在驱动力的概念和实际案例,强调了激励和激发员工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读书笔记第一篇:《驱动力》读书笔记花了近2个月时间把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读完了,这是一本回答我们为什么做事的书。

在工作中领导常常给我们制定目标,并说达到了会奖励什么什么,达不到会有怎样怎样的处罚,在我刚学美发的那个年代还是有点效果的,但现在人们越来越不吃这套了。

工作中有些事是既定程序的,可以用这套方法去激励,但对于要灵活应变的事情来说,这套系统已近过时了。

《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最新著作。

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们的热情,是对当前传统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颠覆之作。

其实,这是社会现实与人心理的一个互动进化的过程。

人活在世上大致有2个目的,一:生存,也就是活下去。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就是活着的意义。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经过了吃不起饭的时代,接下来考虑的就是为什么要活着的事情了,也就是当外在的吃喝住行这些外在的需求都解决了,要想想内在的需求的,当内在与外在平衡了,活着才会舒畅自在。

如何有效激励,是从事hr工作以来始终在思考却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驱动力》给了我答案,也让我对培训效果如何落地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第二篇:《驱动力》读后感读《驱动力》有感原创: Empyrean 自下而上前段时间看了逻辑思维公众号日推书《驱动力》的简介后,觉得有点意思,便拿来拜读了。

全书内容不多,总共200多页,语言比较朴实,容易理解,很快便能读完。

该书被称为当今有关人类积极性理论的巅峰之作,作者丹尼尔·平克,TED大会演讲人,被誉为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业思想家之一。

书中核心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传统调动人积极性的驱动模式是什么?存在的问题?第二、提出最新的驱动力模式——驱动力3.0;第三、如何实现驱动力3.0;一、传统驱动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驱动系统为驱动力1.0,即为人行为的第一种驱动力:它是一种生物性的驱动力,出于人生存的本能,如吃饭、喝水、繁衍等需要而做出的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不是激发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动力。

《驱动力》学习笔记

《驱动力》学习笔记

《驱动力》学习心得行为科学家把我们在职场的工作和在学校的学习分为两类:推算型(algorithmic)和探索型(heuristic)。

推算型工作是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的工作。

也就是说,完成这个工作有一个算法。

而探索型工作则与之相反。

正是由于没有现成的算法,你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商店收银台的工作大多是推算型的,按照某种特定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而广告案策划则基本是探索型的,必须绞尽脑汁想出新点子来。

科学家们认识到行为有两种主要的驱动力。

第一种驱动力是生物性驱动力(驱动力1.0版本):人类以及其他的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止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第二种驱动力则来自于外在动机(驱动力2.0版本):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即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哈佛商学院的特里萨 阿马布勒(Teresa Amabile)发现:外部奖励和惩罚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但是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

所以,作者提出了认为我们需要第三种驱动力,它来自于内在动机,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如果你的组织是探索型工作,你就需要把组织的驱动力升级到3.0。

胡萝卜加大棒的驱动力2.0系统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有下述7个致命弱点:1)它们会令内在动机消失;2)它们会令成绩下降;3)它们会扼杀创造力;4)它们会抑制善行;5)它们会鼓励欺诈、走捷径以及不道德行为;6)它们会让人上瘾;7)它们会滋生短视思维。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保证基线报酬(baseline reward)的前提下,安装驱动力3.0系统!1、合理的基线报酬基线报酬代表报酬底线的工资、劳务费、福利以及一些额外收入。

如果一个人的基线报酬不够多或者报酬分配不均,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其处境的不公以及对环境的焦虑上,这会让其他任何类型的激励都难以取得成效。

作者的建议是:1)确保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2)争取做到报酬要高于平均水平;3)同时,考核标准衡量因素要广。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读书笔记

《驱动力》读书笔记《驱动力》读书笔记《驱动力》这本书,我很喜爱。

最大的缘由是的观点和我对自己成长的思索不谋而合。

感谢把这样的一种观点特别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

什么才是人类行为的真正驱动力?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打了一个比方,他认为社会好比电脑,也是需要操作系统的。

他把人类的第一个操作系统称为驱动力1.0,这个系统几乎都与生存有关,而继任者驱动力2.0则围围着外部嘉奖和惩处构建,这个系统对20世纪的重复性工作很有效,但在21世纪,当人类面临依靠右脑的制造性工作时这个系统就落伍了,急需升级为驱动力3.0。

而驱动力3.0才是人类行为的真正驱动力!一开头告知我们:第一种驱动力是生物性驱动力,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解渴,交配以满意性欲。

其次种驱动力则来自于外在动机,是指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嘉奖或者惩处。

第三种驱动力源自于内心,是指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制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通过讨论发觉,其次种驱动力也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实质是掌握,是一种外在激励。

它只适用于机械性工作而且它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不能激发长期的乐观性。

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管理方式下会滋生X型行为。

所谓X型行为是一种更多由外在动机而非内在动机驱动,并且更多关注一项活动带来的外部嘉奖而非内在满意感的行为。

正是X型行为使人类视野变窄,只看眼前利益,因而变得短视,变得急功近利。

提出,人类的天性是自主。

我们天生就是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机器人。

但是胡萝卜大棒的管理理念转变了人的这一天性,让人们由原本的I型变成了X型。

I型的人比X型的人表现水准更高。

由于I型更多的关注内在动机,关注行为的内在满意感和成就感。

I型行为依靠三种养分素:自主、专精和目的。

自主,就是我做什么,我打算。

专精,就是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目的,就是,超越自身的渴望。

提出:这个时代,人类需要的不是更好的管理,而是自主管理的复兴。

由于掌握型的管理带来的是听从,而自主管理带来的是投入。

《驱动力》摘录

《驱动力》摘录

《驱动力》摘录《驱动力》是一本经典的励志书籍,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成功的秘诀和激励自己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摘录,希望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驱动力。

1.“成功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

相信自己,你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突破。

没有自信的人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相信自己,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每天告诉自己一句赞美的话,让自己心情愉快,积极面对生活。

”这句话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每天对自己说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3.“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

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让我们更加坚强。

”这句话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就能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失败是通向成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并激发我们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4.“追求梦想并不容易,但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实现。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现梦想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追求梦想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就能够跨越困难和障碍,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5.“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得到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并非偶然,它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得到的。

成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只有拼尽全力去追求,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以上是《驱动力》这本书中的一些摘录,它们向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和励志的力量。

希望这些摘录能够激励你找到自己的驱动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动力》学习心得行为科学家把我们在职场的工作和在学校的学习分为两类:推算型(algorithmic)和探索型(heuristic)。

推算型工作是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的工作。

也就是说,完成这个工作有一个算法。

而探索型工作则与之相反。

正是由于没有现成的算法,你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商店收银台的工作大多是推算型的,按照某种特定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而广告案策划则基本是探索型的,必须绞尽脑汁想出新点子来。

科学家们认识到行为有两种主要的驱动力。

第一种驱动力是生物性驱动力(驱动力1.0版本):人类以及其他的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止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第二种驱动力则来自于外在动机(驱动力2.0版本):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即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哈佛商学院的特里萨 阿马布勒(Teresa Amabile)发现:外部奖励和惩罚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但是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

所以,作者提出了认为我们需要第三种驱动力,它来自于内在动机,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如果你的组织是探索型工作,你就需要把组织的驱动力升级到3.0。

胡萝卜加大棒的驱动力2.0系统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有下述7个致命弱点:1)它们会令内在动机消失;2)它们会令成绩下降;3)它们会扼杀创造力;4)它们会抑制善行;5)它们会鼓励欺诈、走捷径以及不道德行为;6)它们会让人上瘾;7)它们会滋生短视思维。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保证基线报酬(baseline reward)的前提下,安装驱动力3.0系统!1、合理的基线报酬基线报酬代表报酬底线的工资、劳务费、福利以及一些额外收入。

如果一个人的基线报酬不够多或者报酬分配不均,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其处境的不公以及对环境的焦虑上,这会让其他任何类型的激励都难以取得成效。

作者的建议是:1)确保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2)争取做到报酬要高于平均水平;3)同时,考核标准衡量因素要广。

2、I型行为在“自我决定理论”的启发下,作者区分了I-X两种类型的行为。

X型行为是更多地由外在激励因素而非内在欲望推动的行为,它较少关注一项活动的内在满意度,较多关注这项活动能够带来的外部奖励。

而I型行为则围绕着内在而非外在激励因素构建的思考方法以及生活途径。

它的能量来自于我们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自主学习和创造新事物,以及通过我们自己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作者认为驱动力3.0系统更依赖于I型行为。

为了获得个人成就感,我们需要把我们以及我们的同事从X型变成I型。

3、三大引擎作者用三章分别阐述了驱动力3.0的三大引擎:自主、专精和目的。

1)自主我们的天性是自主,倾向于自我管理。

为了鼓励I型行为,也为了鼓励它所带来的高水准表现,首先需要达到“自主”这一内在需求。

所谓自主,即我做什么,我决定。

作者借鉴ROWE(只关注结果的工作环境),提出自主包括四个方面:自主决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和工作团队。

这一提法,实际上在很多企业已初露端倪:如Atlassian公司的“联邦快递日”、3M公司的15%时间原则、Google和微软公司的20%时间原则等等。

鼓励自主并不是鼓励不负责而,我们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

我们想要做的是自主的个体,而不是机器人。

2)专精驱动力2.0需要付出,而驱动力3.0需要投入。

只有投入才能带来专精,把某件重要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专精能让人进入“心流”状态。

心理学家米哈伊 西斯赞特米哈伊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在心流中,一个人需要做的事情和他的能力范围完美匹配。

专精是一种心理定向。

如果你认为智力是可以提升、需要你发展的东西,而不是不能提升、需要你证明的东西;如果你更看重学习目标(如会说英语)而不是表现目标(如通过大学英语4级);那么,你就会追求专精。

但,专精也是一种痛苦,因为需要你持续的付出,需要你具备“坚毅”的特质,因为:精通是一条渐近线。

换言之:最好的表现永远是下一次。

驱动力3.0所需的深层投入感并非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它是必需品,我们需要它才能存活,它是我们灵魂的氧气。

3)目的“利润”、“效率”、“优势”、“焦点”这样的词语、这样的目标很重要,但它们缺乏唤醒人类心灵的能力。

驱动力3.0在不拒绝利润的同时,强调的目的最大化,成为人们的远大志向和行动指南。

满足不仅仅取决于有目标,而且取决于有正确的目标。

在组织内部,这种新型的“目的驱动”以三种方式显现:利用利润来达到目的的目标,不只是强调个人利益的誓词,以及允许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达到目的的政策。

简言之,企业必须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

以上为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有的结论均有其出处,并经历了严格的心理学试验论证。

本书的排版也十分方便阅读:每章均有导读,每页最重要的观点都摘录出来放在偶数页面的左下角,主要观点用黑体标出。

难得的是,就如何实施本书观点,作者对个人、学校、公司各提出了9条建议。

本书适合直线经理和企业的HR们阅读。

附:各章主要观点引言三种驱动力:1.生物性驱动力,人类以及其他的动物饮食以止饿,饮水以止渴,交配以满足性欲。

2.来自于外在动机,是指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带来的奖励或惩罚。

3.来自于内在动机,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通过自己以及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奖励只能带来短期的爆发,就像少量咖啡因只能帮你多撑几个小时,但其效果会逐渐消失。

更糟糕的是,它降低了人们继续这项工作所需的长期积极性。

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

但是,第三种驱动力比另外两种更脆弱,它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下才能存在。

“一个人若有意发展并提高儿童、雇员、学生等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他就不应把注意力放在金钱奖励这样的外控系统上。

”第一章 我们需要一次全面的升级2009年10月31日,微软终止了MSN Encarta的服务,其光盘不再销售,在线服务也停止了,16年的服务历史画上了句号。

与此同时,维基百科却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受欢迎的百科全书。

投入运行仅仅8年,它已经拥有1300万条条目,涵盖260多种语言。

驱动力1.0时代:生物冲动驱动力2.0时代:寻求奖励,避免惩罚驱动力1.0假设人类是生物体,挣扎求生;驱动力2.0假设人类同样会对环境中的奖励与惩罚做出回应;驱动力3.0,也就是我们现在急需的升级版本,假设人类同样有第三种驱动力——去学习,去创造,去让世界更美好的动力。

驱动力2.0假设:要想提高成绩、提高生产力、鼓励追求卓越,就要奖励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

但它并没有让人变得高尚起来。

驱动力2.0不能满足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像机器人那样的最大利益追求者。

驱动力2.0系统建立在“工作本来就没意思”这一信条上,所以必须用外部奖励和威胁来引诱人们工作。

对开源的研究:•加入到开源项目中能够提高声誉、磨练技能,而这些又能够提高他们赚钱的能力。

但归根结底,开源依赖的是内在动机。

•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雷姆 莱克汉尼(Karim Lakhani)和波士顿咨询集团咨询师鲍勃 沃尔夫(Bob Wolf)一起对684名开源开发者(大部分来自北美和欧洲)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参与到这些项目之中,他们发现:“以乐为本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参与项目时能感受到的创造力是最强大、最常见的动机。

”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程序员称他们经常能够达到一种“心流”(Flow)的最佳状态。

•心流:用于描述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刻。

人们生活中最兴奋最令人满意的体验就是他们处在心流之中的时候。

L3C公司:2008年4月,佛蒙特州第一个批准“低利率有限责任公司”(Low-profit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他们和营利性企业一样,也追求最基本的利润,但其主要目标是贡献巨大的社会效益。

社会型企业: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 尤努斯(Muhammad Yumus)创造并命名,用社会公益原则取代利润最大化原则。

这些企业筹集资本、制造产品并在公开市场出售其产品,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完成更大的社会使命。

营益性机构:for-benefit organization),美国和丹麦的Fourth Sector Network 推广,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又受公共目的的推动。

如提供火狐浏览器的摩斯拉公司(Mozilla)苏黎世大学的布鲁诺 弗雷(Bruno Frey)提出“成熟经济人”的观点。

(HomoOeconomicus Maturus 或Mature Economic Man)。

“内在动机对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很重要,无法想象人们仅仅或主要被外部刺激因素所驱动。

”TOMS:每卖出一双鞋,就会把另一双捐给某个发展中国家的儿童。

职场的工作和学校的学习分为两类:推算型(algorithmic)和探索型(heuristic)。

•推算型工作是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的工作。

•探索型工作是指没有现成的指令、规定和方法可以遵循,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的工作。

•哈佛商学院的特里萨 阿马布勒(Teresa Amabile)发现:外部奖励和惩罚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但是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

•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的重复性工作需要管理,而有意思的非重复性工作依靠的则是自我管理。

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工作经常很有意思且需要创造力,并非是冷冰冰、枯燥的重复性劳动,工作中需要的是自我管理而不是别人的指示。

第二章奖励的惩罚,胡萝卜大棒失效了胡萝卜加大棒的7个致命弱点:1.它们会令内在动机消失;2.它们会令成绩下降;3.它们会扼杀创造力;4.它们会抑制善行;5.它们会鼓励欺诈、走捷径以及不道德行为;6.它们会让人上瘾;7.它们会滋生短视思维。

基线报酬(baseline reward):代表报酬底线的工资、劳务费、福利以及一些额外收入。

如果一个人的基线报酬不够多或者报酬分配不均,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其处境的不公以及对环境的焦虑上,这会让其他任何类型的激励都难以取得成效。

机械劳动:“如果-那么”型奖励•当然首先要保证基线报酬如工资、薪水、福利等数量足够、分配公平。

没有健康的底线,任何类型的动机都难以发挥作用。

•如果完成任务需要的只是机械技巧,那么奖金产生的效果就与他们预计的一样:奖金越多成绩越好。

(如果任务需要思维技巧,哪怕是最基本的,奖励越大成绩越差)•对于无聊的任务,奖励不会破坏人们的内在积极性,因为根本就没有积极性可以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