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生态安全现状谈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我国生态安全现状谈起
——生态安全案例分析一.基本概念说明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健康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反之,不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功能不完全或不正常的生态系统,其安全状况则处于受威胁之中。
生态安全强调保障生态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若干层次。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也能够维持对胁迫的恢复能力,即它不仅能够满足人类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而且在生态意义上也是健康的。其本质是要求自然资源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续利用。
生态安全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被提出,但是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因而一直也未能形成统一并普遍接受的定义。
狭义的生态安全概念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健康系统是稳定的和可持续的,
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组织结构和自治,以及保持对胁迫的恢复力。
广义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环境,生态保护上的含义。即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二是外交,军事上的范畴。即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起经济的衰退,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二.事件简单回放
目前,我国的生态安全现状很不乐观。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看,虽然我国可耕地面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在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少,人均可耕地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0%,水资源为32%,矿产资源为47%,能源资源为39%,森林面积为14%。而且,还会随着中国人口基数的扩大进一步减少。这与中国快速发展经济需要巨大的资源与能源供求有较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就生态环境状况来看,我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空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废物污染等仍然存在,还出现了酸雨污染。气候变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讲,我国已遭受到外来物种的严重入侵。外来生物进入我国,由于没有天敌,会快速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我国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外来生物入侵我国,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明确承认。目前我国大约已有37 种外来入侵动物,100 多
种外来入侵植物。大规模的生物入侵,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我国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威胁。另外,饲料添加剂,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特别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未知都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乃至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我国生态环境的弹性空间明显不足,生态安全状态极度危险。
造成我国生态处于低度安全状态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资源的开采,使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乱采滥挖,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例如,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乱开滥垦,过度樵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导致大部分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由于滥伐林木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由于乱占耕地进行修路,建房,搞开发区导致可耕地大面积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乱开滥挖,造成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甚至使得有些野生动物灭绝等。第二,国家的决策失误。大量的事实证明,国家的有关经济决策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例如,20 世纪50 年代的大跃进,大炼钢铁,毁林毁草开垦,围湖造田等造成大面积的灾难性生态和经济后果。第三,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是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这种生产方式必然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第四,对外来物种的进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生物入侵现象,不能不说国家对外来物种的进入缺乏有效的
监管措施,或者根本没有采取措施,使得外来物种没有受到任何有效的阻拦而长驱直入。第五,对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三.理论分析总结
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联系的普遍性,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关联。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我国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首先,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贫困人口的增加。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丧失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可以居住的房屋,不得不进行迁移。例如,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其次,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带来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如近些年我国特大洪涝灾害的爆发就是由于对江河源头植被的破坏导致的。此外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等无不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第三,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从而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生态环境恶化还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
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它贯串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又贯串着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四,总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
人们在面对生态环境的时候,也是从实践到认识,从不不懂得保护,到现在知道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国家生态安全与否,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祸危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当从今日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