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1310T桥式起重机设计(箱型梁设计及受力计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动机;2-制动器;3-带制动轮的半齿轮联轴器;4-浮动轴;5-半齿联轴器;6-减速器;7-车轮

3.2选择车轮与轨道,并验算其强度

按图3-2所示的重量分布,计算大车车轮的最大轮压和最小轮压

图3-2 轮压计算图

满载时,最大轮压:

(1-3 t 65.112015.2224104424e 24xc xc max =-⨯++-=-⋅

++-=L L G Q G G P

空载时,最大轮压:

)(2-3 t 9.65.2215.22244424124xc xc max =-⋅+-=-⋅+-='L L G G G P 空载时,最小轮压:

(3-3 t 1.55

.221244424124xc xc min =⨯+-=⋅

+-='L G G G P 载荷率:417.024

10

==G Q (3-4)

t 65.11max =P

t 9.6max

='P

t 10.5min

='P

417.0=G

Q

图3-1 分别传动大车运行机构布置图

3 4

5

7

m

加筋板的布置尺寸

为了保证主梁截面中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性,需要设置一些加筋构件如图4-3所示。

主梁端部大加筋板

的间距:

m 1a m 1.1h a ='=≈',取

主梁端部(梯形部分)小加筋板的间距:

m 5.02a a 1

='

=' (4-3) 主梁中部(矩形部分)大加筋板的间距:

m 2a m 2.2~65.1h 2~5.1a ===,取)(

主梁中部小加筋板的间距:若小车钢轨采用15P 轻轨,其对水平重心轴线x -x 的最小抗弯截面模数3min cm 7.47=W ,

则根据连续梁由钢轨的弯曲强度条件求得加筋板间距(此时连续梁的支点即加筋板所在位置;使一个车轮轮压作用在两加筋板间距的中央):

m 1a ='

m 5.0a 1

='

m 2a =

m 1a 1=

图4-1 主梁中间截面尺 寸简图 图4-2 主梁支承截面 尺寸简图 图4-3 主梁截面图

主梁水平最大弯矩式中:15

.1

=

ψ—动力系数

司机操控室的重量

G为固定的集中载荷,重心作用

位置到主梁一端的距离大约取m

l8.2

=。属于固定载荷

的还有大车运行机构的电动机和减速器等较沉的部件重

量。

主梁垂直方向载荷计算简图如下图4-4所示:

由公式计算主梁垂直最大弯矩:

+

+

⎪⎪

-

+

+

⎛-

+

=

+

2

4

2

2

1

2

xc

2

1

)

(

max q

L

P

P

L

L

G

k

G

k

qL

L

B

L

P

P

M

d

P

G

(4-11)

设敞开式司机操控室的重量为kg

G1000

=,其重心

距支点的距离为cm

280

l

=。

将各已知数值带入上式计算可得:

cm

kg

M P

G⋅

=

+6

)

(

max

10

6.6

主梁水平方向载荷计算简图如图4-5所示:

cm

kg

M P

G

=

+6

)

(

max

10

6.6

图4-4 主梁垂直方向载荷计算简图

主梁的强度验算

主梁水平方向弯矩图如图4-6所示:

由公式计算主梁水平最大弯矩:

⎪⎪⎭

⎝⎛-+⎪⎪⎭⎫ ⎝⎛-=γγ

L L q L

L P M g g g 23242142

max (4-12)

式中:2

y 1y 2

333c 8I I K L L xc ⋅++=γ 作用在主梁上的集中惯性载荷为:

kg P P P 73010

3600

37001021g =+='+'= (4-13)

作用在主梁上的均布惯性载荷为:

图4-5 主梁水平方向载荷计算简图

图4-6 主梁水平方向弯矩图

2

端梁垂直最大弯矩

端梁水平最大弯矩

在国产的5~50t系列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中,端梁

原来的安装接头,腹板和上下盖板均利用连接板及受剪

切的普通螺栓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给制造和安装带来许

多不便。因此近年来已做了设计改进。改进后的端梁安

装接头采用受剪切螺栓和受拉伸螺栓混合连接的方式。

这种接头的上盖板和腹板焊有角钢做的连接法兰,下盖

板的接头仍用连接板和受剪切螺栓连接。

设两根主梁对端梁的作用力)

(

max

P

G

Q+相等,则端梁的最大

支反力如图4-7计算:

K

a

L

Q

R xc

P

G

A

)

2

(

2

)

max

-

=

+

(4-24)

式中:K—大车轮距,cm

K400

=;

xc

L—小车轨迹,cm

L

xc

200

=;

2

a—传动侧车轮轴线至主梁中心线的距离,取

cm

a110

2

=

由此可得:

kg

R

A

14400

400

)

110

2

200

(

13720

=

+

=

端梁在主梁支反力)

(

max

P

G

Q+作用下产生的垂直最大弯

矩计算:

cm

kg

a

R

M

A

z

=

=

=6

1

max

10

296

.1

90

14400(4-25)

式中:

1

a—导电侧车轮轴线至主梁中心线的距离,

cm

a90

1

=。

端梁因车轮在侧向载荷作用下而产生的最大水平弯

矩计算:

cm

kg

M

z

=

6

max

10

296

.1

cm

kg

M

p

=

'103680

max

图4-7 端梁支反力计算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