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化学专题五、 图像类试题

合集下载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2.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正确;B、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盐酸的量达到一定量时氧化铁完全反应,固体质量等于零;错误;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用函数图像表示一些化学(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

通过对图像试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图像题是中考及化学竞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H的变化;导电情况的分析;沉淀量与气体量关系计算;跨学科知识应用;溶液有关问题等等。

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形式出现的最多。

【方法点拨】解答曲线题关键要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和趋势,把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例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20℃~30℃间,A与B有相同的溶解度;在70℃时A、C溶解度相同。

(1)请在溶解度曲线中标出物质的标号;(2)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3)在50℃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8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其中__的溶液为饱和溶液,___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____方法。

[解析]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可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溶解度曲线,这类图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了解,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受温度变化的影响;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后,这类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略;(2)由大到小C、B、A;(3)A、B;C (4)降温结晶。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图像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象与图表(答案)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象与图表(答案)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图象与图表(答案)一。

图象题【例1】C 【例2】C 【练习1】BD 【例3】C 【练习2】C 【例4】D 【练习3】D 【练习4】D 【练习5】B 【练习6】C 二。

画图题【例1】0.10 如右图(2)评分标准:起点、终点 和拐点大致正确每条曲线给1分。

注意: 铝片都是过量的,实验②的浓度2mol/L , 体积50mL 产氢气是1.12L 。

【练习8】(1)5.5×10-4mol/L.s(注:不写单位扣1分) (2)图中实线 (3)图中虚线V(H 2L【例2】(1)(4分,每条曲线及标注2分)(2)当a ×M ×1.5=bN 时,沉淀总量最多 (2分)三。

表格题【例1】(1)0.15 (2)= 2.8 【例2】【模拟训练】1.(12分)(每空2分)⑴ SO 2+MnO 2=MnSO 4 2Fe 2++MnO 2+4H +=2Fe 3++Mn 2++2H 2O⑵ 4.7~8.3 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硫酸钙(全对2分,错漏一个,扣1分) ⑶ c d (全对2分,错漏一个,扣1分) ⑷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

(11分)(1)(4分)四(1分) V B (1分) 3V 2O 5+10A====l6V+5Al 2O 3(2分)(2)(2分)将V 2O 5 转化为可溶性的VOSO 4(3)(2分)2 VO 2+ + H 2C 2O 4 +2H + = 2 VO 2++ 2 CO 2↑+2 H 2O (4)(3分)见下图。

因方程式为: 2NH 4VO 3=== V 2O 5+2NH 3↑+H 2O 234g 34g 18g减少值开始为0~34g ,曲线从150℃开始减少(34gNH 3),到200℃时(比32.0g 低少许)曲线开始平直;到300℃时又开始减少(H 2O 的质量),到350℃时减少52g 时(比48.0g 略低)就不再变化。

3. (13分)(1)<(1分)(2)不影响;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C.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子总数逐渐减小,待反应完全后,分子总数不变,也不为零;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镁产生的氢气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气体快;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产生固体氧化镁,则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C.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硝酸钡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

所以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铁生成的氢气多。

A正确;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

B错误;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

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

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 pH 的变化。

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Cl 和 NaCl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D.溶液混合,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来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百合外国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有热量放出,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30s时,pH<7,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不符合题意;D、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符合题意。

故选D。

2.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铁B.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和硝酸锌C.c点所得固体为银、铁和锌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Fe(NO3)2+ Zn=Zn(NO3)2+ Fe。

【详解】A、因为a~b都表示发生了第一个反应,故此时a点所得固体为银,没有铁,选项A错误;B、b点表示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没有硝酸银,只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选项B错误;C、c点表示第2个反应也恰好反应完全,故此时所得固体为银、铁,没有锌,选项C错误;D、c~d表示锌过量,故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选项D正确。

中考专题复习五-化学实验与图像题

中考专题复习五-化学实验与图像题

中考专题复习五化学实验与图像题一、化学实验(一)需注意的基本操作1.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容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热,它的密度又大于水。

若将水注入酸中,水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发生事故。

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2.气体的溶解根据气体在水或吸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吸收气体使之溶解。

在水中极易溶解的气体如氨、氯化氢、溴化氢等应采用B法,装置特点是导气管连接了一个倒扣的漏斗,漏斗边缘浸入水中约1mm~2mm。

它的优点是可防止水倒流入气体发生装置,又可增大吸收面积,利于气体充分溶解。

它有自动调节气体发生装置外压力趋于平衡的作用。

即有自控倒吸作用。

如气体的溶解度不太大,如氯气、硫化氢等应采取A法。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液体凹底保持水平。

量筒的0刻度在下,读数时俯视——数值偏高(大)仰视——数值偏低(小)先将液体倾倒入量筒至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入至刻度值。

(二)综合实验操作1. 制取气体的操作顺序要制取气体需要经过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入药品、仪器拆洗等步骤。

2. 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实验仪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①制气装置的选择:A 所需药品的状态;B 反应条件②集气装置的选择:A 气体的溶解性;B 气体的密度③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分。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分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等除去。

a.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b.碱性干燥剂(NaOH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注意】(1)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专题六、图像类试题

专题六、图像类试题

专题六、图像类试题一、选择题9. (2014年江苏连云港,9题)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C【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由A图知,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且产物质量与不加催化剂相同,因此A符合;因为装置密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B正确;C中,横坐标表示加入金属的质量,根据Zn、Fe分别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加入等质量的两种金属时,Fe产生氢气质量大于Zn,即在同一横坐标作垂线,表示Fe的曲线对应的纵坐标应在Zn的上方,C错误;判断C选项时要注意,横坐标表示的是加入金属的质量,而不是反应时间,因此,曲线的斜率不能反映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复分解反应中“中和优先”的原则,当加入氢氧化钠时,先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当盐酸被消耗完后再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因此D图像与叙述相符。

10.(2014年江苏淮安,10题)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C.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D.20℃时,把少量氧化钙放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答案】C【解析】A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错误;B中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C中由于铝片表面有氧化铝,因此,反应时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再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正确;D中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小,随着溶液温度的冷却,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消耗了一部分水,使得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减少,因此最终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变化前应减少,D错误。

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 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的锌粉和铁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随着铁的加入直至过量,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将变成0,故A错误;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C. 向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铜粉至过量
D.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B、将锌片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减小,待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粉和镁粉,由于盐酸完全相同,金属过量,则酸全部参与反应,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锌,故镁反应的速度快,对应的曲线陡,反应时间短,符合题意;

化学图像高考真题

化学图像高考真题

化学图像高考真题高考化学试题化学是一门以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在高考中,化学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考察了学生对基本化学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能力。

化学试题通常涉及物质的组成、反应机理、实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通过详细解析一道高考化学真题,让我们一起探讨其中的化学奥秘。

**题目**:已知一种含有3个相同价位元素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44.44%。

当用硝酸加热后,发现有150mL氧气生成,求该混合物中含有的元素的摩尔质量。

**解析**:首先,我们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该混合物含有3个相同价位元素,说明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

通过题目中所述,当用硝酸加热后,有150mL氧气生成,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物的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法则来推导出混合物中含有的元素的摩尔质量。

根据氧气的法拉第定律,在常温、大气压下,1mol氧气的体积为22.4L,即1mol氧气对应的体积为22.4L。

因此,150mL氧气对应的摩尔数为:\[ n = \frac{150mL}{1000} \times \frac{1mol}{22.4L} = 0.006696mol \]由于氧气是由混合物中的元素生成的,故混合物中含有的元素的质量应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即混合物中含有元素的质量为:\[ m = n \times M \]其中,\( M \)为该元素的摩尔质量,代入数据可得:\[ M = \frac{m}{n} = \frac{44.44\% \times 100g}{0.006696mol} = 661.38g/mol \]因此,该混合物中含有的元素的摩尔质量为661.38g/mol。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化学试题往往考察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化学图像高考真题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还考察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备战高考化学时,能够牢记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以应对高考化学试题的挑战。

高考化学图像题专项训练

高考化学图像题专项训练

化学特训作业(3)——化学图像专项训练1。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

图I:反应H2+I2⇌2HI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图Ⅱ:反应2SO2+O2⇌2SO3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时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C。

图III:反应N2+3H2⇌2NH3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与压强的关系D.图IV:反应CO2(g)+H2(g)⇌CO(g)+H2O(g)△H>0,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b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B.图2表示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沉淀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D。

图4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I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Ⅱ表示常温下,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Ⅲ表示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图中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D.图Ⅳ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 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O2的转化率b>a>c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如图是某温度下将AgBr溶于水,c(Ag+)、c(Br—)的关系曲线,a点表示不饱和溶液B。

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①②③④(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或治疗)的是A B C D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C 反应时间/s DA B C D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2011连云港升学)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 盐酸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2011兰州)2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A 、①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C 、③等质量的Zn 和Mg 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D 、④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2011鸡西)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淮安升学)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一定质量的铜粉C .将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 .向一定质量部分变质的NaOH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011玉溪)22.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D )溶 解 H 2 的 质O 2 的 质A B C D① ② ③ ④A.图①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铁粉B.图②是加热适量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C.图③是室温下向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图④是通过实验绘制得到的溶解度曲线(2011营口)11.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图像类试题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图像类试题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图像类试题12.(2020·鄂州)下列各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电A.电解水B.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 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 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答案】D【解析】电解水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与图像相符;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显中性,碳酸钠显碱性,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pH值小于7,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pH值先逐渐增大,盐酸反应完后pH值=7,再与氯化钙反应,pH值依旧为7,保持不变,等氯化钙完全反应,碳酸钠过量,pH值逐渐增大,与图像相符;稀盐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盐酸过量后氯化锌的质量不再增加,等质量的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则氧化锌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大于氢氧化锌,与图像相符;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单质,所以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为0。

6.(2020·包头)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镁条表面氧化生成氧化镁,稀盐酸先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再和镁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一开始不产生氢气;随着盐酸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加,不会不变;当氧化镁和镁反应完全后,氯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氧化镁和镁反应完全后,盐酸的质量增加,溶液的pH会下降。

23.(2020·邵阳)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A.①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B.②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C.③表示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④表示铁和AgNO3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A正确;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当硫酸的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最后铝生成的气体要比锌要多,B不正确;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钠减少,碱性减弱,pH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小于7,C正确;铁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根据反应质量关系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正确。

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

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丙>乙>甲【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金属活泼性越强,金属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速率越快,已知产生氢气的速率为乙>甲>丙,则金属的活泼性为乙>甲>丙;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等质量的金属,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越多,图中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则三种金属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详解】A、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以上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乙>甲>丙,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题意生成氢气越多,消耗稀硫酸越多,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图像分析,根据已知条件,金属的质量相同,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金属活泼性越强,金属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物中化合价相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等质量的金属,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越多,生成氢气越多,消耗稀硫酸越多。

识记以上规律,解题时事半功倍。

高考化学常考图表图像题-有机化学图像

高考化学常考图表图像题-有机化学图像

考点总览考点精讲(1) 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2) 以陌生有机物为背景,考查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考查有机物的检验、提纯和分离。

(4)考查有机物的命名。

考点一 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和应用1. 常见有机物或官能团的重要性质种类官能团主要化学性质烷烃——①在光照下发生卤代反应;②不能使酸性 KMnO 4 溶 液褪色;③高温分解烯烃①与X2、H 2、HX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②加聚反应;③易被氧化,可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苯—— ①取代反应[如硝化反应、卤代反应(Fe 或 FeX 3 作催化 剂)];②与 H 2 发生加成反应甲苯——①取代反应;②可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醇—OH①与活泼金属 Na 等反应产生 H 2;②发生催化氧化反 应生成醛;③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乙醛、葡萄糖①与H 2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②加热时,被氧化剂{如O 2、[Ag(NH 3)2]+、Cu(OH)2 等}氧化为羧酸(盐)羧酸①酸的通性;②酯化反应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盐)和醇2. 常见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性质应用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5%,能 使蛋白质变性 医用酒精用于消毒 蛋白质受热变性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聚乙烯(CH2—CH2)性质稳定,无毒可作食品包装袋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聚氯乙烯有毒淀粉遇碘水显蓝色鉴别淀粉与蛋白质、木纤维等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制肥皂和甘油典例精练1.下列关于化合物2-环己基丙烯( )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C.分子式为C9H16,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难溶于水,但不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解析:选C A 项,该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B 项,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正确;C 项,分子中存在环己基,该环状结构为空间立体构型,非平面结构,错误;D 项,该化合物属于烃,难溶于水,由于存在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加成,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正确。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图像问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图像问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高中化学可逆反应图像问题专项训练学校: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1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ΔH<0)的是( )A. B. C. D.2.只改变一个条件,则下列对图像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图①说明此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图②说明NO2的转化率b>a>cC.图③说明反应至15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D.图④说明生成物D一定是气体3.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ƒ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Y 、Z 均为气态B. X 和Y 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 为气态C. 上述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 >0 4.对于可逆反应m A(s)+n B(g)e C(g)+f 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C ϕ在不同温度(T )和不同压强(p )下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 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该反应的0H ∆<C.化学方程式中,n >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 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对于可逆反应mA (g )+nB (g )==pC (s )+qD (g )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D 的质量分数D%与温度T 或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使用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C .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m+n >qD .B 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利用合成气(CO 和2H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为()()()23CO g +2H g CH O g 0H H ∆<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6. (2018·内蒙古包头)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25.(2018·甘肃兰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一定压强下,C02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25.D14.(2018·山东烟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 B C DA.向盛有一定质量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Zn粉、Fe粉C.向盛有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H2SO4至过量D.向稀盐酸与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答案】B(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D(2018·广西桂林)20. 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 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右下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应X、Y对应关系的是()选项烧杯内原有物质X YA NaCl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水NH4NO3固体溶液的温度C 硫酸锌溶液镁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 稀硫酸氧化镁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答案】D13.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答案】BD15. (2018•陕西)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答案】C20.(2018•湖南邵阳)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①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②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C.③表示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铝【答案】C(2018•湖南岳阳)15.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①图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加碳酸钾溶液至过量B.②图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C.③图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D.④图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镁粉至过量【答案】D(2018·贵州安顺)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B.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D.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答案】B31.(2018·江苏连云港)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空气中物质的含量:B.溶液的pH :C.氮元素的化合价:D.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B9.(2018•江苏宿迁))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不相符的是选项X YA.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的质量溶质质量水中加水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稀硫酸稀硫酸质量氢气质量C.向一定量CuCI2溶液中加NaOH溶液NaOH溶液质量沉淀质量D.向一定量水中加KNO3晶体KNO3晶体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答案】A(2018•湖北宜昌)在一密闭的容器中。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答案】A(2018·重庆B)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答案】D(2018·湖北咸宁)10、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10.【答案】C(2018•山东威海)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答案】D(2018·山东青岛)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B.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AC15、(2018·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B.通电分解水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钾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___________。

【答案】C D CO213.(2018·广东)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13.D10 .(2018·安徽)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 O2和CO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B7.(2018·河北)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7.C15、(2018·湖北随州)(2018·湖北随州)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 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C. 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答案】D9、(2018·湖北孝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B.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pH的情况C.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铜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9.C8.(2018·四川达州)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B. 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A17.(2018·四川德阳)向一定质量的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 2CO 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 2CO 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 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B .R 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C .0至P 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大D .Q 至R 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答案】A10.(2018·四川南充)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 2SO 4至过量B.等质量的CaO 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CaCl 2和H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 2CO 3溶液至过量D.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0 Q Na 2CO 3溶液质量/g 沉淀或气体的质量/g84.4P R【答案】B11.(2018·四川自贡)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加热一定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C.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竹路液【答案】C15.(2018·四川自贡)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C8.(2018·浙江宁波)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答案】D(2018·重庆A)16.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二、填空题14.(2018·四川雅安)(5分)右图为“胃酸完全抑制剂”的标签。

【药品名称】胃酸完全抑制剂【主要成分】每片内含碳酸钙800mg,氢氧化镁116mg。

【适应症】用于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片,每日2次。

(1)“胃酸完全抑制剂”主要成分中属于碱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2)服用“胃酸完全抑制剂”后在胃内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答案】(1)Mg(OH)2(2)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三、实验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