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9953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7.png)
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还详尽记述“时令画,纸画儿,行贩不绝”的盛况和售卖年画的街区。
木版年画以门神为代表,年画制作形式发主要分门画、戏画、神码三大类。
其中门画内容包括武门神、文门神,以及独具开封门画特色的戏剧故事中忠臣义士、英雄好汉为主题的各种门神。
开封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81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
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开封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
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
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
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曾经有过很高的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
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
”他还说:“朱仙镇木刻画,大都有故事情节。
”“有看头,有讲头,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1.增加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一项基本特性,正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才会丰富多样。
根据世界的丰富多样性,人们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2.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突破历史困境的力量源泉。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民族发展历史始终,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象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
因此,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3.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承的文明大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报告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d0d440d1f34693dbef3e2d.png)
艺术探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报告陈妮 李琳 高思源(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00)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懂得民间年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固然日常人们可以或许常看到,可是只有少数的人知道他们的制作方法或者去收集。
所以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研究调查,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民间年画艺术,并且能够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趋势;民间艺术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概况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社会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其中之一。
它都分布在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以及周边的其他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也是木版年画的鼻祖,它也被当作新年的祝福,吉祥喜庆的传统手工艺品一直流行到当今。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唐朝的时候产生,在宋朝盛行,又在明朝繁荣鼎盛。
宋代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再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兴起,中国的雕版印刷行业走向繁荣。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宋代以及以后的元明清迅速进行发展,明末清初,朱仙镇河道通畅、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向最繁荣的阶段。
在民国时期李步青、廉方识编写的《岳飞与朱仙镇》一书中对此就有描写。
清朝末年,政治的腐败,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外来敌人的入侵,爆发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甲午战争等等。
朱仙镇当时河流梗阻,航道也关闭了,经济发展迅速倒退,木版年画与其他贸易都一天天的冷落。
抗日战争发作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都渐渐搬向开封,那时的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百废待兴,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在缓慢发展。
文革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再次面对巨大的发展困境,不再是以前繁荣的发展景象。
改革开放后,许多专家人士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渐渐开始重视起来,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有了必然的成长。
1949年后,开封市开始发展重视对木版年画这种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发掘和整合,前后建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集体机构。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问题研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4ff1f6770bf78a6529547c.png)
酒 吧的 “ 休 闲 一族 ”所 严 重稀 释 。对 于朱 仙镇 正 在营 造 的 “ 示范
古城 ”之 覆辙 ?难 道非 “ 文化 ”不 “ 旅游 ”? 三 、朱仙 镇木 版年 画 发展 策略 探析 ( 一 )统 一 “ 品牌 ”,赢得 “ 空间 ” “ 只 有 当地 人 重视 了他 们 的文 化 ,文 化才 能 保护 下 来 ,不能
・
美 术 与设 计 ・
大 众 文 艺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问题研究
崔 晓 ( 河 南. r gs _ 大 学 河 南 焦作 4 5 4 0 0 0)
摘要 :窘迫 的市场 空间和后 继乏人 的传承 局面 ,萦绕在每 位 朱 是不 应插 手 的 ,不能 既 当 “ 裁 判员 ” ,又 当 “ 运 动员 ” 。 仙镇 年画艺人的心 头。 目 前扶植起 的几个年画老店和年 画社 均已申请
其创 作 内容和 品种 更 是 多样 化 。据 邓椿 《 画继 》 记载 ,汴梁 ( 今 区 ”,一 旦 生态 文 化建 设得 不 到位 或缺 失, 是否 也将 重蹈 “ 凤凰
只靠 专 家来 做 。如 果人 们 对 自己的文 化 不重 视 ,一 旦专 家走 了, 随 着 北宋 逐渐 没落 灭亡 , 以及 开封 城 内几 经黄 河 泛滥 淹 没 ,木 版 文化 照样 消亡 ” ,因此 统一 的 品牌系 统 ,对 内能够 提高 当地 人对 年 画 的 中心 也便 从 原本 兴 旺 的开封 城 移至 距 城南 四十五 里 的朱 仙 朱仙 镇 木版 年 画 的认 知度 ,对 外 可 以增 强品 牌知 名度 和 竞争 力 , 镇 内。 时至 明清 ,贾鲁 河 ( 古名 孙 家渡 ) 的开 通 使得 距 开封城 南 的 统 一 的品牌 系 统若 能在 建 设 中的 “ 朱仙镇 国家文 化 生态 旅游 示 范 朱 仙镇 兴 旺起 来 。每 年 的 农历 九 月初 九 ,是 一年 一 度 的木版 年 画 区 ”投 入应 用 ,将 会整 体抬 高朱 仙镇 木版 年 画 的品牌 效 应与 生态 生 产 销售 开 始 的时 间 ,各 路 “ 打 门神 ” 的商 贾便 云 集于 此 ,进 购 文化 的传承 效 应 。课题 组 将对 朱 仙镇 木 版年 画统 一 品牌 形象 的设 年 画 。 当时 的制 作 生产 基 地 以朱仙 镇 为 主 ,四邻 的大 小村落 皆可 计及 品牌策 略 的研 发进 行 深 入研 究 与探 讨 ,所得 成 果将 结合 当地 印制 年画 。商户 们 成交 的 货物 ,水 路 陆路 均 可通 行 ,所 贩货 物 盛 年 画社 与当地 政府 结合 进 行磋 商 ,以期 达到应 用效 果 。 销 四方 ,盛 名远 扬 ,并 一 度远 销 到 山东 菏泽 、江 苏 徐 州 、安徽 界 首 以及湖 北 、福建 、甘 肃 、宁 夏等 地 ,辐射 了 大半个 中国 。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评价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207be3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3.png)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以朱仙镇为城镇为主的木版年画,起源于清朝中期,由民间手工艺人用木块雕刻,印刷出来的年画作品。
这些年画以其独特的
风格、长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以下将
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一方面,朱仙
镇木版年画兼具文化和艺术元素,画面注重艺术构思和色彩搭配,以寓意
深远,情感表达鲜明的内容为主题,使得年画具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另
一方面,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油画,它选用了更加本土化的
材料,如柿子木、梧桐木、枫木等,加之选用了浓烈的颜色,以及特殊的
印刷和雕刻技艺,使得作品十分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朱仙镇是岳阳
市的一座历史文化名镇,是南方侗族文化中心地带。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诞
生和发展,不仅延续了朱仙镇本地传统文化,而且也吸收了湘南文化和中
华文化的精髓。
它记录了中国传统节日,家庭生活和社会习俗等丰富多彩
的文化活动。
同时,朱仙镇木版年画更是一道文化遗产,具有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继承传统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个代表,它为民间艺
术的发展和升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通过艺术表现传达了深刻的文
化和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使之
走进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
![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96134b2371fe910ef02df818.png)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17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ANAL YSIS OF ZHU XIAN ZHEN'S WOODEN BOARD NEW YEAR'S ART北京化工大学 薛文婷 张玉花文人骚客创作并为了表现其审美意趣和艺术情操的,其受众多是皇宫贵族或达官显贵等,而木板年画的受众更多地是普通百姓,其创作意义是为了祈福,所以木板年画多线条粗犷,形象夸张严肃,色彩丰富艳丽、对比强烈,构图饱满。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的人物多是四分之三侧面像,通常头大身小,人物头部和身体比例大致为一比三,其面部造型夸张形象,并多有彩绘。
人物眉毛从鼻梁上端一直蜿蜒到将近鬓角,眉毛的头端较细,中间部分逐渐浓厚,最后越来越细直至消失;人物眼睛通常绘有红色眼线,外形如同一把大刀,眉目皆刚劲有力;人物的鼻子与嘴巴通常使用简单的线条概括提炼。
衣饰纹样色彩明艳,用色大胆,左右对称,通常对衣纹处的褶皱会进行简单地提炼,并跟随人物动作走势而变换;人物动作夸张丰富,手脚部分质朴粗犷,指尖处通常较细,整体造型如图1所示[2]。
朱仙镇木板年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配色。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朱仙镇木板年画有独特的一套配色方案,他们使用纯植物提炼的颜色,明艳生动,经久不褪。
年画常走暖色系风格,人物衣饰多采用木红、铜绿、葵紫作为主色,搭配黄色、丹红、橙红、粉绿等色,并常撒有金粉,受制作方式的限制,每幅年画的色彩通常只有三至六种,如图2所示。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配色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可以鲜明地展现年画人物的个性与特征。
制作木板年画的木板需要选择上好的梨木涂油、晾晒、煮版、刮版,这一过程统称为“熟版”。
通常一套木板年画需要制作一块主版和若干块色版,主版主要是墨色线稿,色版以三至六块最佳,一般会制作红、黄、蓝三块主色版和一些粉红、淡蓝等小色版。
其后将纸张按照不同的规格加于竹夹之中进行套色,先印制主版的墨稿,其后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印制其他色版,印制完成后仍需要进行几小时的晾晒。
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与起源
![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与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a0a02705bb68a98271fefa69.png)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朱仙镇位于开封西南22公里,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古镇。
凭当地汴京的城域,古镇距开封比现在应该还近一些。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镇内有贾鲁河、运粮河,朱仙镇实际上是开封的重要商埠,在北宋时就已经相当繁荣,很多官船和商船在这里卸货、装货,有陆路通往京城,这里也就有着众多的楼馆茶社,并且也早有木版年画的制作和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
开封城里官办的以至私营的木版年画的店铺作坊里,不少艺师和工匠就来自朱仙镇。
说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繁盛,应该先提开封。
北宋初年的开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泰民安。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民众使用和欣赏木版年画已成一种风气。
近岁年, 市井皆印卖门神、桃板、桃符等。
“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也在彼处,行贩不绝。
”不仅官家很多书馆在汴梁设场印刷,民间也有大批艺人专以制作木版画为业。
当时在开封京城为相的王安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时这种年画的大量需求。
都城这种文化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全国,以至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景观。
宋末年靖康之难后,开封日不如前,大批商人和艺人四散而去,木版年画业南迁至朱仙镇,并渐以新的产地而得名。
随朝南迁或去往他处的年画艺人,将这种木版画制作工艺也随身带去,成为独特的民间工艺的传承人。
据《朱仙镇志》记载,至元朝末年,由于贾鲁河的兴修,朱仙镇已成为以纸业和木版年画为中心的重地。
明代实施规定工匠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起了促进作用。
明朝还多在墙壁、屏风绘制“耕织”一类的图案,这无形中促进了全国各地年画业的发展。
清朝文化呈现出一个向多元化、多角度发展的趋势,小说、戏剧和绘画的成果斐然,对木版年画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丰富提供了依据,为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自清初期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是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兴盛的年代,其工艺和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流传。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https://img.taocdn.com/s3/m/a87acfd65022aaea998f0fd1.png)
种 沉 积 , 接 延 伸 着 中原 文 化 的地 方特 承
的“ 孩 儿 ”以画 建筑 有名 的 “ 楼 台 ” 杜 ; 赵 等 . 是 从 民 间选 人 宫廷 的‘ 当 时 宫 廷 一 种 艺术 传 统 与欣 即
等处 , 如 , 义 德门神 老店 、 源 长 、 例 天 德 老
振 兴 德 等 上 世 纪 3 O年代 后 期 , 日战争 抗 爆 发 , 通 阻 断 , 上 黄 河 不 断泛 滥 。 仙 交 加 朱 镇 木 版 年 画作 坊 逐 渐 撤 离 , 的只 有 一 二 有 十人 看 守 , 常年 开业 也变 成季 节 性 年 关 卖
-
赏 习俗 。 仙 镇 的 民 间艺 人 世 世 代代 接 受 朱 着 神 话 故 事 、 义小 说 、 史 戏 剧 、 间 传 演 历 民
间 工 艺 。 它 的起 源 和春 联 一 样 , 和 古 代 都 的 桃符 有 关 。 劭 的《 应 风俗 通 义 》 祀 典 ” “ 中 引《 帝书》“ 黄 :上古 之 时 , 荼 与 郁 垒 昆 弟 有 二人 , 能 执 鬼 , 朔 山上 立 桃 树 下 , 阅 性 度 简 百鬼, 道理 , 为人祸害 , 与郁垒缚 以 无 佞 荼 苇索 , 以食 虎 。 因 此 汉代 县 官多 在 腊 日 执 ” 或除 夕 “ 桃 人 , 苇 茭 , 饰 垂 画虎 于 门 ” 以 抵 , 御 邪 祟 的 进 入 。到 了 南 北 朝 时 , 干脆 就 将 神荼 、 垒 直接 画在 桃 板 上 。朱 仙 镇 木 版 郁
年 画 历 史 悠 久 . 远 流 长 。北 宋 徽 宗 也 喜 源 爱 绘 画 . 和 年 间在 北 宋 汴 京 ( 河 南 开 宣 今 封 ) 立 了 “ 和 画 苑 ” 集 中 了 一 大 批 宫 建 宣 ,
河南朱仙镇非遗文化
![河南朱仙镇非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eb70e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1.png)
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1、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指的是什么呢?河南朱仙镇的“非遗传奇”指的是木板年画,它是我国古老的工艺品之一,朱仙镇的木板年画被称为我国木板年画的鼻祖。
在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板年画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板年画诞生于唐朝,在宋朝时期开始兴盛,由于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雕版印刷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年画也开始由笔画转向了刻板印刷。
都城东京的木板年画销售量空前,各种大小规模的年画印刷作坊遍布京城,甚至出现了官方开班的年画作坊。
后来到了北宋末年,金国入侵,东京沦陷,大量的年画手艺人跑到了江南,很多的东京木板年画作坊迁移到了距离东京45公里以外的朱仙镇,开始在朱仙镇重新开张。
由于朱仙镇的河道四通八达,在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了中原的商业重镇,木板年画也因此走向了全国。
朱仙镇年画与以往的手画年画不同,它吸取了传统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以简洁明快又有些夸张的手法,来处理画面背景和刻画人物形象。
由于朱仙镇年画起源于民间,所以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崇神意识,大多画面都是反映普通民众期盼五谷丰登、富裕兴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兴旺等美好的生活愿望。
当然也有很多演义小说、神话故事的题材和内容,比如以秦琼和尉迟敬德这两位武将为主的两位门神。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
截止到目前,已经挖掘、整理出来的年画老版有二百二十多块,重新制作的老版年画有三百多套,在朱仙镇地区从事木板年画印刷的还有70多人。
这些工艺人员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断的研究如何让朱仙镇年画更加适应当前人们的审美,从而更好的延续传统的朱仙镇木板年画工艺。
2、河南朱仙镇蚂蚁新村➢河南朱仙镇蚂蚁新村的非遗传奇指的是木版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蚂蚁新村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它线条粗犷奔放,情节鲜明感人,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极富于装饰效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设计活化探索
![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设计活化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a37818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设计活化探索作者:***来源:《设计》2020年第13期摘要:为了探索传承、设计活化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文化创意设计的语境下探索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创产品的设计。
分析了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视觉语言特征,发掘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价值和民俗文化内涵,总结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十二生肖年画设计活化的经验启发、社会价值和开发模式,形成木版年画的设计活化理论指导。
得出了非遗艺术传承与设计活化模式范例。
该方法可以为非遗艺术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设计活化非遗手工艺传承木版年画探索传承创意设计中图分类号:J2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7-0136-03引言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是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更是一门蕴含着浓厚乡土风情的艺术,它发源于乡野田间也在民间流传发展,它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理想,蕴含着人们质朴的民俗文化和审美观念。
年画起源自中国,作为一个正式的民间画种,追本溯源的话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甚至更早时期的驱鬼、避邪等种类的守护神门画。
早在北宋,诗人王安石写下“干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记载了年画对当时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今天,当代设计发展趋势逐步迈向多元化、智能化,非遗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受到这样现代趋势的影响,如今其适用性和生命力受到了巨大挑战,因而研究、探索和拓展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掘出朱仙镇木版年画新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符号,赋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这一非遗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就变得尤其重要,如图1。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语言特征(一)构图分析——对称饱满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影子。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构图方面,强调构图饱满丰富,传统民间认为阴阳平衡、完整是象征着家庭、事业、学业等圆圆满满,因此民间传统忌讳残缺不完整。
因而通过年画的构图也蕴含着吉祥、圆满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思考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7ba5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a.png)
(一) 重塑历史文化记忆
遗留的旧版,传承艺人虽然尽力开发了新版年画刻板,但数量
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由于媒体的
依旧稀少且不被大众所接受。综合前面的情况可以得出,由于
大肆宣传并没有使其重新走进当地百姓的心里,反而使其更加
传统木板年画适合不了市场的需求,原本在喜庆节日应张贴木
神圣化、珍贵化,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只能主动去木板年画博物
的。如果不将其转化为经济活动并且创造经济效益,不进行生
作的木板年画已经不再符合市场的需求,一些年轻的传承人由
产性保护的话,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承发展将是静止不动的,
于生计原因纷纷转行 。老一辈的木板年画制作大师往往找不
其结果则是动用额外的国家财政来维持一种僵化的非物质文化
到合适的传承人,一些传统制作技艺如印金、洒金等已经失
紫色也被木板年画大胆采用,用以填充图案。
程中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手工艺人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甄别
朱仙镇木板年画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神话传说类、武将演
弟子的优劣并且可以对自己的子嗣言传身教,其子嗣可以将许
义类和民俗生活类。木板年画顾名思义是用于辞旧迎新庆贺新
多不传之秘尽数习得,但这种制度极具垄断性,一位优秀的木
年或庆祝喜庆事件之用,同时它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固有
板年画制作者未必就能将子嗣培养成才,许多殷实的家庭往往
的概念是趋吉避凶,保护家族平安,但实际上这种最初带有宗
出现技艺断代或技艺粗糙的情况。
教性质的木板年画是作为装饰人们建筑的一种材料,它增加了
第三,被社会比较推崇的传承方式,即现代学徒制传承模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情趣,甚至成为了一片区域内生活着的人
虎。这种师徒传承制古往今来在各行各业中都屡见不鲜,其存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https://img.taocdn.com/s3/m/b2debe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b.png)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纯手工制作、天然素材和独特的技艺闻名于世,无论是画面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哲理。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通常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
其中最独特的是它所表达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每幅年画都寓意着丰收、幸福和吉祥,代表着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和祈愿。
通过这些画作,人们可以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浓厚氛围,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形式上也与众不同,它采用了木版印刷技艺,这种技艺充满了古朴和玩味。
木版印刷是将图案刻在木版上,再用墨水沾取颜料,通过手工印刷的方式将图案转移到纸上。
这种工艺保留了原始的自然质感和独特的手工痕迹,给人一种原始而朴素的美感。
木版年画的色彩也以红、黑、白为主,简约而又大方,给人以庄重而又热情的感觉。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历史情景的描绘上也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绘画技巧,将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审美享受。
通过观看这些画作,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文的发展,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它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传播中华文化的也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的代表之一,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传承。
[指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史略
![[指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史略](https://img.taocdn.com/s3/m/36464bf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e.png)
[指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史略朱仙镇木版年画史略朱仙镇木版年画史略(2005-02-25)--------------------------------------------------------------------------------随着时光的流逝,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渐行渐远,我们只能从一些年画的旧家当中寻根溯源,来寻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轨迹。
一、人类早期的单调阳印和阴印图形人类早期的绘画和雕印艺术汉是一种简单的阴印和阳印的手形图案,然后以磨刻的方法把手形刻、磨成凸形或凹形,这些简单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相伴。
现在一些农民制作的陶罐、碗、盆,仍旧用一些印纹法,用绳子的花纹印在陶胎上然后烧制。
农村修房盖屋在水泥地面上用绳印出一些棱形的方块花纹图案,这些就是早期人类的艺术之遗风。
比仰韶文化早一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刻有花纹图样的器具。
例如出土的河姆渡文化中的“鸟骨匕”及“黑陶盆上的诸纹图形”等。
既然已出现了刻的图形,此时也具备了“刀”的动作和意义。
又如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刻在兽骨上,能在坚硬的骨质上刻出文字,这就说明已出现了金属刻具。
商周时期,民间已有除岁之驱邪纳福的习俗,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鸾雏岁岁来集,麒鳞游于薮泽,鸱枭逃于绝漠,有祗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睛,双睛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羽毛肉翮而飞,通逐博猛兽虎狼,使妖灾群鬼不能为害。
饴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岁数不至。
周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
”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子,或图画鸡于牖上,盖重睛之遗像。
这种原始现象是否与今天年画中的《大吉大利》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在当时已出现了刻木制画了,但仍不具备有版的意义。
商周后期、战国、秦汉已出现了玺印、肖像印及“秦汉的瓦当”、“汉画像砖”、“汉画像石”等,标志着出现了“版”。
“版”的出现为中国木刻制印技术的成熟提供了必然的条件。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寓意和实际应用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寓意和实际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272c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Art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3(下)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应用渠道,如装饰家居,作为礼品赠送亲友,作为商业宣传媒介等,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年画,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唐代,在宋朝时期开始兴盛。
这些木版年画以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充满寓意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对一年丰收、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安宁的期盼和祝愿,具有浓厚的年节气息和文化底蕴。
明朝至清朝初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逐渐传开,成为春节贺年、祈求丰年丰收和祝福家庭幸福的礼物和装饰品。
它以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深受民众的喜爱和赞赏。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逐步走向了衰落。
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有着雕版印刷技术不断革新的身影,正是因为该技术逐步成熟,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能够从纸张上转移到木版上。
宋朝时期木版年画在民间十分流行,而河南开封作为宋朝都城,也是朱仙镇所在地,所产生的木版年画更加出彩。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时代变迁和其他文化影响的渗透,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曾一度被冷落,甚至濒临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焕发生机,并随着人们保护和重视传统文化意识的日益增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获得了更好发展。
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文化宝藏。
随着旅游业发展,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都来到朱仙镇参观、体验和购买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寓意分析寄托吉祥祈福寓意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风格和寓意深刻的艺术形式,其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积淀中愈加深厚,其中寄托吉祥祈福寓意是重要内容。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宋朝时期走向兴盛后,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极大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审美诉求,这使得吉祥祈福寓意得到延展,更为深入人心。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https://img.taocdn.com/s3/m/bb012a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9.png)
意蕴深长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以其意蕴深长、图案鲜明、色彩艳丽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年画之乡”。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
当时,朱仙镇的年画已经出现并广泛流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五福图”。
“五福图”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年画的珍品之一。
它由寿、禄、财、春、福五个图案组成。
每个图案所蕴含的寓意都非常深刻,寿代表着长寿和健康,禄代表着功名和地位,财代表着财富和财运,春代表着春天和新生,福则代表着幸福和吉祥。
五个图案相互呼应、互相交融,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五福图”,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还有许多其他的精品。
这些年画作品,不仅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有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年画,它们内容丰富、生动逼真,凸显了农民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还有一些反映现实问题的年画,例如“厨房印象”、“秋收起义”等,它们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抗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年画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同时,它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展示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风貌和魅力。
总之,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是一种综合体现了艺术、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精品艺术品。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民间艺术的精髓,赋予人们以美好的情感和精神慰藉。
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
![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02562e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4.png)
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和发展对策一、现状分析朱仙镇木板年画是河南省境内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中国年画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广,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受到关注。
但是,目前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开发还存在以下问题:1.产品单一化。
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文化遗产,虽然有限的年画款式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旅游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形式相对单一,只是简单地将年画制作过程展示给游客,没有开发和推广更多的旅游产品。
2.产品质量不稳定。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独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改动画面线条,因此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劝化行为,为了扩大销售量,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并不完全符合传统要求,质量不够稳定。
3.产业链深度不足。
目前,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产品只涉及制作环节,而缺少以其为核心延伸的完整的产业链,如产品设计、销售、配套等环节的开发缺失,无法形成强大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二、发展对策1.丰富产品类型。
在扩大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研发时,可以将其融入到其他的旅游项目中,如木板年画DIY、年画纪念品制作等,以丰富产品类型。
2.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旅游产品的质量是考验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要求年画的制作工艺,保证质量稳定,并推出质量保证的独特保障机制。
3.完善产业链。
要加强与相关产业链企业间的联合合作,不断将该镇的年画文化延伸至旅游服务及旅游明信片、旅游纪念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创新推广模式。
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采取网络营销和线上营销等新的推广模式,赋予产品更广泛的宣传平台,并注重与旅游相关平台的合作和共同宣传。
同时,加强市场信息收集,不断调整营销策略,优化营销方案。
综上所述,朱仙镇木板年画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许多方面的配合,同时,推广过程也需要更加专业的策划和营销,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心得体会
![朱仙镇木版年画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c67a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b.png)
朱仙镇木版年画心得体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期我有幸参观了朱仙镇,并深入了解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传承精神。
在这次体验中,我深深地被这门古老的技艺所吸引,有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首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设计、刻板、油印、上色、装裱等多个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细致地操作。
我通过亲眼目睹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了匠人们的耐心和细致。
他们用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完美。
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朱仙镇木版年画能够经久不衰地传承至今。
其次,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国民俗文化和绘画技法。
在木版年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中国传统的节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形象,比如春节、端午节、西施等。
这些图案以饱满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呈现,给人一种温馨、喜庆的感觉。
而木版年画的绘画技法也非常独特,画师们通过使用浓淡不一的墨水和精细的线条来表现形态和纹理。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朱仙镇木版年画在众多年画中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制作过程和艺术风格,朱仙镇木版年画背后的传承精神也令我感动。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
这门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保持着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不仅如此,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不少年轻人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技艺的传承中,为木版年画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传承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和魅力。
最后,朱仙镇木版年画给我留下了思考传统与创新的话题。
虽然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但也面临着世代更迭和市场需求的挑战。
如何保持传统的纯粹性,同时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作品,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想,传承者们应该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改进,使木版年画能够更好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朱仙镇木版年画考察报告论述
![朱仙镇木版年画考察报告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72a3fe59eef8c75fbfb3f1.png)
朱仙镇木版年画考察报告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桔祥的形象。
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起来看看吧!篇1:全组人员一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板年画较感兴趣,也曾听闻申遗成功后的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和保护力度欠缺,特对朱仙镇木板年画进展调研了解。
调研地点: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调研对象:天成老店、曹家老店、振兴德、调研方法:采访、陈述、双方发言、共享看法调研对象的根本情况:受众名为尹金堂,开封市朱仙镇木板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作品?朱仙镇木板年画故事?集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博览会金奖,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河南民间工艺美术家〞,被河南省民协命名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河南省人事厅命名为“高级民间艺术师〞等荣誉称号。
调查目的及要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及现状,推进自己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认知和了解;2.寻找团队所要帮扶的对象,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发现问题;3.解决帮扶对象的经济问题,以提高销量,扩大群众对模板年画的认知,降低本钱,形成系统等方面为主的为对象获取最大化利益。
市场背景资料:木版年画现已成功申遗,群众和社会也更加有责任去保护。
通过其知名度的提高,有相关了解的群众愿意消费,但仍存在群众认知度不够,销售市场混乱,社会推广度不高的情况。
因此销售方即我们的对象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调研数据及数据分析:了解到制作和出售木版年画的店家并不是很多,其日销量在2~1000幅,木版年画的价格在区间5~50元,200~800元。
顾客那么以爱好者和游客为主。
针对这一数据,其销量和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推广缺乏以及没有系统的标准。
只有到现场的游客才会了解并主动购置,所以排除节假日等出游时间段外其销量微乎其微。
另外,游客并不能真正对木版年画有较深的认知,所以针对局部以价格为主观观念的游客,店方那么设置了较大落差的价格区间。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探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d044d8acfc789eb172dc8a0.png)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艺术与设计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探究蒋俊杰谢君沂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32摘要: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可在当下社会中,其与人们的生活产生脱节,不符合大众审美。
本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望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传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朱仙镇木板年画;创新可行性;传承一、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论(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朱仙镇历史悠久,它既是名人故里又是战场遗迹。
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其历史题材的来源便极为丰富,题材性的多元是其自身的优势所在。
朱仙镇木版年画存在于历史的交替中,它不仅体现了开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信息,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期民间的生活以及习俗。
从艺术方面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笔法刚健,画面简练,气势磅礴,富有豪气。
作为传统艺术,也透露出其自身的古朴性。
人物的描绘多为正面,少数的是稍侧面。
色调以红,黄,绿,黑,紫为主色调,视觉冲击力强。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其发展传承产生了一系列的阻碍,具体原因如下。
1、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存在方式以纸质版以及木板刻物为主,保存性本身偏差,再加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方式多以“口传心授”为主,以及历史的变迁再加上知名度的低微使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资料保护手段不周,这些因素让如今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产生了“断层”的危机。
2、现代的新兴事物具有的特点是快捷性,易成性,是一种日新月异,追求效率的节奏。
3、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说应该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下进行更新,纵观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形式的确过于单一。
4、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题材虽然多元,但缺少创新,与新兴事物鲜有联系,在传统民间工艺现代转型的市场中也没有优势。
可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严重受阻。
下文将先分析朱仙镇木板年画在当下发展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1月河南社会科学Nov.2007第15卷第6期HENANSOCIALSCIENCESVoll5No6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王方语(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开封朱仙镇未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国年画的发源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
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了下来。
当前促进朱仙镇禾版年画的发展,需要从保护传承人、加大宣传、推进创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6—0027—02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源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与民俗紧密结合的生活艺术,是集体智慧与民族文化的结晶。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绘画.总是表明一种寄托和向往,它在最早的古代先民生活中就有雏形,只不过那是简单的手绘。
渐渐地,这种代表美好愿望的绘画.在中国最重璎的节日——春节得以发展,家家户户都要绘制,成为一种广泛的民俗文化。
木版年画的雕版制作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清朗末年,俄同的阿列克塞耶夫来朱仙镇考察和搜集木版年画,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他曾经说过,“中国老百姓的赤贫生活是中国本版年画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中国木版年同以色彩和画面,反映中国穷苦百姓对生活的强烈渴望。
只有身处中国,你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淳朴的梦想是如何产生的”。
“二十八,贴花花”,每年腊月二t-JL.前后,中国的百姓便开始忙着张罗年画、春联,为新一年的到来祈福。
年画不仅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品,更是人仃1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寄托,这就赋予了年画更深层的含义。
说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繁盛,应该先提开封。
北宋初年的开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泰民安。
据盂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民众使用和欣赏木版年画已成一种风气。
近岁年,市井皆印卖门神、桃板、桃符等。
“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也在彼处.行贩不绝。
”不但官家很多书馆在汴粱设场印刷.民间也有大批艺人专咀制作木版画为业。
当时在开封京城为相的王安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嘣埴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时这种年画的大量需求。
都城这种文化现象,必然会影响到全国,以至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景观。
朱仙镇位于开封西南22公里,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古镇。
凭当地汴京的城域,古镇距开封比现在应该还近一些。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镇内有贾鲁河、运粮河,朱仙镇实际上是开封的重要商埠,在北宋时就已经相当繁荣,很多官船和商船在这里卸货,装货,有陆路通往京城,这里也就有着众多的楼馆茶社,并且也早有木版年画的制作和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
开封城里官办的以至私营的木版年舯的店铺作坊里,不少艺师和T匠就来自朱仙镇。
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后,开封日不如前,大批商人和艺人田散而去,术版年画业南迁至朱仙镇,并渐以新的产地而得名。
随朝南迁或去往他处的年画艺人,将这种术版画制作工艺也随身带去,成为独特的民间T艺的传承人。
据《朱仙镇志》记载,至元朝末年,由于贾鲁河的兴修.朱仙镇已成为以纸、JP和木版年画为中心的重地。
明代实施规定工匠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起了促进作用。
明朝还多在墙壁、屏风绘制“耕织”一类的图案,这无形中促进了全国各地年画业的发展。
清朝文化呈现卅一个向多元化、多角度发展的趋势,小说.戏剧和绘画的成果斐然.对木版年画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丰富提供了依据,为木版年画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白清初期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是朱仙镇术版年画最兴盛的年代,其工艺和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流传。
朱仙镇木版年画种类丰富多彩.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在刻制上采用了很多中国古代人物嘲法.线条苍劲而古拙,洒脱而犀利.充满了流利的刀质感。
构图饱满宏阔,人物形象健康。
在色彩方面极注重民族传统习惯,喜用黑色、红色、绿色,善用紫色.同中原人民所特有的憨厚、爽直、淳朴相吻合,使人看了心情畅然,情绪飞扬,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古老的民族艺术风格。
收稿日期:2007-08—30作者简介:王方语(1987一),女,河南鹤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22·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作为民间工艺瑰宝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漫臣的历史岁月中.也必然地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困境以至灾难.但都凭借它顽强的生命力而存续下来。
特别是在20f}[纪60年代,文学艺术遭到摧残.许多流传了数百年的年俩木版被焚毁,传承艺人受到打击和迫害,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如今.尽管我们仍然继承着这种流传千年的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但凝聚着我国民间文化精华的艺术品很少能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是,文化全球化受到普遍关注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于本土文化来说,这是机遇更是挑战:本土文化可以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得到升华,融台,有利于把本土文化发扬光大推出国门;文化全球化也会给本土文化带来冲击,很有可能使本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消逝。
朱仙镇术版年画自然也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并且它本身缺少一种动力,并不能在这样的机遇中把自己推广出去。
近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如果失去丁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可悲的。
民间文化的处境引起了专家和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
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掷会主席的冯骥才一直致力于抢救中国民间文化。
中国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最先启动的项目之一,因为年画与民俗的关系.冯骥才先生把年画排在所有民问艺术之首,他首先提出河南朱仙镇是中国年画的发源地。
2002年10月,世,凡瞩目的“首届中国木峨年画周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古都开封、历史名镇朱仙镇举办。
这项活动被称作“中国民问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史性的开端。
而木版年画抢救成为“中国民问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工程。
2004年6月,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省第一个民问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在开封启动。
2006年年初,河南大学工艺建筑设计研究所为朱仙镇精心设计制作了《朱仙镇总体规划》和《朱仙镇旅游发展规划》.对朱仙镇的发展作了重新定位:借助郑汴一体化机遇.依托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民间传说,倾力打造郑汴都市带上的旅游休闲古镇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镇。
三,朱仙镇术版年画的发展策略(一)保护传承人,发掘民问爱好者民间文化传承的媒介是传承人。
朱仙镇术版年画因其制作工序复杂、考究.要求工匠技能颇高,而现存具有这些手艺的工匠大都年老体衰,面临着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后继乏人的境地。
据了解,现存拥有制作民间工艺技能的艺人平均年龄50岁,但是他们却没有传人,一种流传了千年的民间工艺,很有可能在这一代或下一代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寻找和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只有找到他们,我们的民问工艺才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此外,由于资金不足,保护年画的场所以及现代科技手段落后,关注和提高老辈艺术家的待遇也应该进入有关的议事日程。
近年,在朱仙镇进行了一系列的抢救工作和多场活动,给民间艺术传承人营造出了一个有利的氛围,对于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这只是一个方面,还耍认识到.人民大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广泛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承者,寻找并培养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专业人才,唤起大众对民族艺术的兴趣,也是抢救木版年画这一民间工艺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加太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在保护传承人和发掘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基础上.应对木版年画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让人们对其有新的认识。
民族的才是独特的,更容易在世界范同内得到认可。
近年,少林的武术走出了国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功夫”。
现在,中周的剪纸、中国的糖人、中国的泥塑也渐渐地为世界^民所认识所喜爱,朱仙镇也应该凭借历史的影响,尽快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
木版年画恬态的生命是重要的,加强对年画木雕古版的保护工作同样也是重要的。
老版子不仅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更是不可再生的对历史真实的再现与见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薄松年认为:“民间文化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已经浸透到民族心灵的方方面面,它对研究中国历史的发源和延续乃至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艾。
”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无沧是纵向还是横向的,都要始终立足于传统的、原生态的基础之上。
(=)把握机遇,推进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不是说抛弃旧的传统,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继承传统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吸收本时代的特色融人创作中,使传统工艺透出时代气息。
那么,对于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来说,朱仙镇术版年画在继续发展传统制作工艺和呈现形式与内容的同时.能否有所创新呢?或可在制作T艺上结合现代科技,使木版年画及底版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木版年刨成品融人到现代生活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手工艺术品的商业化;或可先了解大众的喜好与现代时尚的流行趋势,在内容上有所改进。
例如:在服饰上烫印或针织出传统的年画图案;在家居装饰中巧妙运用传统年画元素,复古义时尚,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年画,喜爱年画.让市场接受年画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品。
例如,2008奥运指日可待,朱仙镇木版年画可根据其“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生产出一系列的“迎奥运,树新风”年画。
以此为一个基点,建立有序的生产渠道把年画文化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年文化。
责任编辑宋淑芳(E—mail:zwsf如02@163.corn)·23·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作者:王方语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刊名:河南社会科学英文刊名:HENAN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7,""(6)被引用次数:1次1.期刊论文周东海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4)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浑厚古朴,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记忆与沉思;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平衡手法,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手法,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召力;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色彩和谐,讲究章法;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色彩魅力,它长盛不衰,影响之大遍及中外。
2.期刊论文于会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业链的构成与现状-中州大学学报2009,26(2)挖掘和保护民族民间艺术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市场,并建立合理、完善的产业链.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的奇葩,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链的意义重大.分析和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业链的构成与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构建完善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产业链体系.3.期刊论文魏武试析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的审美价值取向-开封大学学报2006,20(3)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造型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质朴大气.它最切合实际生活并执著于对合人意的生命价值.从中不难看出,以需要为目的的民间文化观念及衍生出的原始意味极强的审美趋向,自然地成为了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中的审美特性.4.学位论文张生英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设计意识及其现代应用2008民间木版年画发端于远古的门神习俗,随着唐代雕版印刷术的流行而发展,至明清时代达到空前兴盛的辉煌时期,它的题材内容紧贴民俗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