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历史
中国保险行业介绍

29
走进保险业
这是一个黄金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时代 你的成功,源于你的选择!
30
人寿保险——
走进保险业
阳光保险——
31
朝
阳
的
行
业
32
1980 年 恢 复 保 险业务以来,保险业 保持高速增长; 2003-2014 年年均 增长20%
截 止 20 1 4 年 , 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超 过 10 万亿,是 2002 年的15倍
截 止 201 4 年 , 我国保险市场已有保 险公司 160 家,保险 资产管理公司超过18 家
12
保险密度(人均保费)
前总理温家宝:“一定要加强保险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让更多的家庭拥有保 险保障!” 李克强总理:“……新国十条将开启人人“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大保 险时代。”
“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李克强总理主持 2015年5月国
务会议)
19
国家普及保险教育
中小学课外读本
第三章
中国保险业 的广阔前景
各国年长期寿险投保率(%):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 的发展现状
700% 420%
18%%? 110% 竞猜
中国 韩国 美国 日本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14
从业人员数量
中国从业人员少, 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980人 1301人 1304人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 的发展现状
每万人中保险从业人数
1980年:恢复财产保险业务 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 ……
古代镖局
7
美好事业
第二章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8
市场主体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追溯到清朝时期,秦始皇时期的历史甚至更久远。
十三世纪时,清朝有关官府规定,村民可就河道、漂流物等公共威胁购买
并缴纳保费,以便保障其家中物品安全。
然而,这种形式的家庭保险仅在
有限的地区适用,而且一旦发生灾害,被保险人将只能获得有限的赔偿。
在清朝时期,中国有多家保险公司,其起始时期称为“弘毅之间”,
或者“厂商社会”,是最早的保险组织,这些保险公司主要保障海运货物
安全。
1856年,中国第一家国营保险公司中国安恤保险公司成立,其初
衷除了海运货运安全,还包括其他类型的保险安全。
此后,中国国有保险
公司快速发展,涵盖多种安全类型,如火灾保险、油料保险、货运保险、
生命保险等等。
此外,中国保险业还出现了多家民营保险公司,主要提供
建筑保险、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服务。
20世纪50年代,中国保险市场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中国保险业出
现了全面发展,引进了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家建立新的非共产主义机制,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由分散
的多个保险公司向中央政府控制的少数保险公司转变的过程。
第二章: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五、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 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六、推进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七、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支持国民经济建 设 八、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可持 续发展能力 九、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007年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全 年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同比增长25%。 目前,中国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居第9位。并且, 五年来,中国保险业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 其中,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7035.8亿元,是 2002年的2.3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 是2002年的4.5倍。
(五)信用与保证保险
1901年,美国合同担保保险 1919英国成立出口信用担保局 1934年伯尔尼联盟
三、中国保险的历史演变
(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旧中国 民族保险业创立期(1885 ~1914) 民族保险业发展期(1914 ~1937)
民族保险业创立期(1885 ~1914) 1805年东印度公司鸦片部在广州设立谏 当保险行。 1885年轮船招商局独资在上海创办“仁 和”和“济和”保险公司。 1905年黎元洪与海外华侨合资兴办的 “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保监会成立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 立,作为全国商业保险公司的主管部门, 集中统一地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
保险基金入市
1999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 以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但是,入市比率由中国保监会核定。 中国保监会批准平安保险、新华人寿保险和中 宏人寿保险的投资基金的比例分别是15%、12 %和10%。 2001年,中国保监会宣布,将平安保险、新华 人寿保险和中宏人寿保险三家保险公司的投资 连结类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从30 %放宽至100%,此举将为保险资金入市进一步 拓宽渠道。
中国保险的起源范畴

中国保险的起源范畴
中国保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贸易活动。
在贸易过程中,商人们需要面对种种风险,如海盗袭击、货物损失、天灾等。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商人们开始相互合作,对彼此的交易进行保障,从而形成了保险的雏形。
在中国,最早的保险形式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一些富有的商人和船主会相互合作,承担彼此的风险。
这种保险形式被称为“互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保险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保险业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805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谏当保安行,这是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目的是为了方便水路运输鸦片。
后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遍地开花,如伦敦保险公司、于任洋面保安行等。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奋发图强,1865年建立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保险公司:上海华商义和保险行,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
后来清朝大臣李鸿章亲自带头于1875年创办了保险招商局,向社会公开募股,相继创建了“仁和保险”等保险公司,也渐渐拉开了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序幕。
总的来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源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阶段。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现在买保险越来越普遍,但是你知道我国的保险是怎么发展的吗?你知道中国的保险历史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保险的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保险的发展史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国内、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多家分机构,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
1956年,太平停办国内业务,专营境外业务。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当时的平安保险公司由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是新中国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内成立的第二家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的成立与后来发展所创造的贡献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及中国再保险前身)、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国内数家大型保险企业并延续至今。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
1993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美国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企业。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大事记1805 年英国人在XX成立于仁保险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
1875年最早的华商保险公司一一义和公司保险行在XX成立。
1899年中国经营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XX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余家,其中华商保险公司126家。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垄断地位彻底改变,种种特权被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巳全部自动申请停业,退出中国保险市场。
1958年10月,XX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巳经消失,除国外保险业务必须继续办理外,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
1959年起,国的国内保险业务除XX、XX等地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外,其他地方全部停办1959年9月,做出10年国有保险总结:共收入保险费16.2亿元,其中,财产险占91.19%, 人身险占8.81%,支付赔款共3.8亿元,拨付防灾费1300万元,积累保险基金4亿元,上缴国家财政5亿元。
1968年12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决定海外业务对外的分保由民安保险公司办理,寿险业务由中国保险公司办理分保,港、澳、新等地区的保险业务下放到中国保险公司XX分公司管理。
1972年4月1日起,恢复对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舶保险。
1973年起,人保开办了来料加工、建筑工程安装、石油开采、钻井平台、油轮的油污及其他保险。
1974年,人保开办国际航线的航空保险。
1978年保险复办。
但是产、寿险合并。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XX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2年简易人生保险开卖。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XX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一部财产保险合同方面的法规。
中国保险简史

沧海桑田,岁月易逝,白驹过隙。
唯有历史沉淀在那里,真实曲折、惊心动魄、宏大壮观。
通过纪年法的方式把中国保险,一个从荒芜开垦,肆意生长,起起落落发展至今日辉煌灿烂的行业,几十年风雨沧桑的历史,严肃明了地呈现出来。
中国保险史前传命运多舛 1805年-1949年在那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政局的动荡导致保险公司命运风雨飘零。
I.民族保险业创立期1805年,东印度公司鸦片部在广州设立谏当保险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
1875年,洋务派在上海创办保险招商局,独资先后创办了仁和和仁济两家中国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
至1911年,约有35家保险公司,其中水火险公司27家,人寿保险公司8家。
II.民族保险业发展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强忙于战争,一度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发展契机。
1925年,陆续设立了39家保险公司,其中有19家经营寿险。
1929年,“北四行”之一金城银行在上海独资创办太平水火保险公司。
1934年,太平保险公司开设人寿保险部。
至1935年,由银行和政府部门投资的保险公司有12家,资本总计2070万元。
中国保险正史1949年,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成立,给保险业带来新的曙光和发展。
曙光初现 1949年-1958年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唯一一家保险公司。
停滞不前 1958年-1978年1958年,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只保留少量的涉外保险业务继续经营。
社会形态的变化,对于很多行业都是有巨大的影响。
全国保险业务全面关闭状态,陷入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
重振旗鼓 1978年-2001年1978年,改革开放,保险作为金融行业之一,注定也将迎来很大发展。
1979年,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1980年1月,中国人保驻伦敦联络处成立。
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办理人身保险(寿险)业务。
中国保险发展史

中国保险发展史
中国保险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5年,国外的保险
公司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
1928年,中国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
大地保险公司成立。
1949年以后,随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中国保
险业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
1950年代初,中国保险业被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国务院直接领导的经济部门。
保险业务主要由保险公司和国营保险代表处承担。
1960年代,保险业实行了新的保险原则和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保险业也逐渐开放。
1980年代,中国保险业开始引进外资,探索多种合作形式,提高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1990年代以后,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可
以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或与国内公司合资,保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中国保险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和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国际化、多元化和专业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保险业将在与全球保险市
场的竞争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中国的商业保险业务主要是由外国保险公司垄断的。
但是,由于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和理赔政策方面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中国保险市场亟需自主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保险业迎来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后,保险业立即实行国有化,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现中国人保集团)和中国保险公司(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并通过国家经济建设保险制度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80年,中国恢复了商业保险业务,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代表处。
之后,中国相继引入了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如中意人寿保险公司和中法人寿保险公司等。
这些合资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有力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90年代,中国保险业进一步扩大开放。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保险业外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同时,国内的保险公司也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推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
21世纪初,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对保险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企业和个人对保险意识的提高,都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保险业也推动了保险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保险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2012年,中国启动了保险市场准入的新一轮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5年,中国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强调推动保险业的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
当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特别是在农业保险和健康保险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保险科技也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保险业的创新与转型。
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第一阶段:古代保险保险在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商人通过组成商会支付保费,以共同承担商船出海的风险。
近代保险活动开始于清代,当时欧洲各国在中国的主要港口城市建立了保险公司。
外国保险公司主要提供海上财产险和海上运输险。
第二阶段:近代保险中国近代保险活动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1905年,中国的第一家国内保险公司,“中国海上保险公司”成立。
此后,中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国内保险公司,如中国火灾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
此时期的保险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第四阶段:市场经济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开放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1980年代,保险业开始开放市场,引入外资保险公司。
1996年,中国保险监管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成立,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和规范。
此后,中国保险业快速增长,规模扩大,种类和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稳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保险的范围也从传统的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扩展到了车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更多领域。
同时,保险公司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例如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提供在线理赔、在线购买保险等便捷服务。
总体来说,中国保险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从最初的外资保险到国有化再到市场化,中国保险业呈现了快速增长和不断创新的特点。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风险保障需求的增加,中国保险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保险服务。
1.保险行业的前世

注:2014年底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达到 300万人;2016年末达到780万人。
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三. 话说保险前世
两句话说保险前世
① 世界上最早的商业保险是海上保险,距今已 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专业的人身保险在国外 也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② 保险行业和银行、证券一样,同属于国家的 金融机构,受银保监会监管,受保险法保护。
中国保险思想起源(一)
我们都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妇人,她 每天煮饭的时候,总是从锅里抓一把米出来,放到一 个特备的米缸中。有人讥笑过她这种行为,但她不以 为意,依然故我。过了不久,发生了灾害,地里粮食 严重歉收,很多人家都揭不开锅了。但这位妇人家由 于有一个特备的米缸,得以熬过了饥荒。 这种"积谷防饥"其实就是一种保险思想。可见, 保险的观念在古代早已有之。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支柱,古代的保险萌芽与粮食 联系到一起是不足为怪的。
1949 2001 2016
1998年,国务院成立中国保监会,统一管理全国保险业。成为继银监 会,证监会之后第三个金融监管机构! 2004年,保险业加入世贸的过渡期已结束,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全 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2018年,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成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其 职责是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
二. 中国保险的发展
中国保险思想起源(二)
镖局确切来说应该算的上是货运保险 的鼻祖,旗下6大业务明显能看出现今保险 的影子: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 人身镖,即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还 有地方上缴的粮饷财帛、保镖护院、银行 保安等等,虽然形式稍有差异,但足可看 出镖局在古代社会举足轻重的地位。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

保险知识之中国保险的发展史现在买保险越来越普遍,但是你知道我国的保险是怎么发展的吗?你知道中国的保险历史吗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保险的发展史,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保险的发展史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国内、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多家分机构,成为当时我国保险市场上一家实力雄厚的民族保险公司。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了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的诞生。
1956年,太平停办国内业务,专营境外业务。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197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复业。
中国保险学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其中对财产保险合同作了原则规定,成为制订相关法律的依据。
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升格为国务院直属局级经济实体,1984年1月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管理、监督和稽核。
1985年3月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对保险企业管理的法律文件。
1988年5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当时的平安保险公司由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是新中国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国内成立的第二家全国性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的成立与后来发展所创造的贡献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1年5月1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的成立形成了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及中国再保险前身)、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国内数家大型保险企业并延续至今。
1991年9月,开始起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保险法。
1993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美国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高盛集团两大国际投资银行入股平安13.7%的股份,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企业。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在此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保制度。
下面是中国社保制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新中国初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
1951年,国家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此后,中国相继建立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制度。
2. 经济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使社会保障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需要。
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中国社保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又陆续推出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项社保制度。
3. 现代社会保障建设时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
200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负责管理社保基金。
此后,中国逐步完善社保制度,包括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号码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卡等。
目前,中国的社保制度已经相对完善,覆盖了城乡居民的各类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中国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社保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中国保险发展史

中国保险发展史保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早在古代就有了。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业,是在近代工业化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的。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9世纪末。
清朝末年,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中国的保险业开始逐渐兴起。
1899年,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公司”成立,开启了中国保险业的历史。
此后,保险公司数量逐渐增多,保险产品也逐渐丰富。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限制,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保险业主要以外资保险公司为主,国内保险公司数量不多,保险业的规模也比较小。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保险业才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保险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195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国有化和现代化。
此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2年,中国保险公司成立,保险业开始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中国恢复了保险业的市场化经营。
1988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保险业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6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监管体系的建立。
此后,中国保险业的监管越来越规范,保险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
2015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了2.9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产品、拓展市场、提高服务质量。
未来,中国保险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障需求的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将成为保险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同时,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保险发展历史

5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 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保险业进入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过渡期,国 有保险公司改革全面展开,新修订的《保险 法》开始实施,我国保险业重新站在一个发 展的历史起点上。这个阶段,是行业面貌发 生变化最大的时期。
6
二、当前的发展成果
行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3
第二阶段(1949-1978) :新中 国保险业的产生与停办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对旧中国保险业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和改造 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 独家经营,隶属国务院 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
4
第三阶段(1979-2001):我国 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
8
我国保险行业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就以下几个 方面与之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从保险业发展的规模上看,我国保险公司的数 量、保费总收入和资产总量都相对很少。 2、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上看,我国在这两方面都 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3、从我国民众对保险业认识的程度上看,保险观念 还较差。
保险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大幅提高 社会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7
保险市场体系日益 完善
产品种类和服务形式不断丰富
体现在产品种类的多样化、个性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产品只有企财 险、货运险、家财险、汽车险等为数不多的财产险产品,而今保险产品日 益细分,从财产险、人寿险、健康险、养老险到“信用卡失窃险”、“婚 姻险”等特色险种,已经发展到1000多种。 体现在服务形式的便捷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之初,保险经营以“坐商” 为主,现已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营销服务方式多元化,理赔服务方式和 内容不断丰富。
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当时,随着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行业开始在中国兴起。
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的保险业发展相对较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保险行业逐渐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PICC)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新起点。
PICC的成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并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0年代,中国保险业逐步实行市场化改革。
国有保险公司开始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
此时,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新兴、具有竞争力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
这些保险公司的出现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创新与活力。
21世纪初,中国保险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保险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迎来了外资保险公司的新一轮进入。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为中国保险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压力。
中国保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监管措施,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此后的几年里,中国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保险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的结构也不断优化。
同时,保险产品的种类和功能也日益丰富,从传统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到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险种应有尽有。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保险需求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保险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
总的来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一段从起步、探索到快速成长的过程。
中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低保费率等。
尽管如此,中国保险业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保险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且在全球保险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
当时,中国的保险市场主要由外国保险机构掌控,如英国的洲际保险公司、美国的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德国的汉诺威再保险公司等。
这些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运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在业务操作和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获得了很高的信誉度。
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对保险业进行了监管和管制,并设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同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创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
这些国营和私营保险公司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政权之后,保险行业也随之遭受了巨大的变革。
由于资本主义色彩的外国保险机构的运营被制止,众多的外资保险公司被国有化,私人保险业被废除。
代之而起的则是政府主宰的保险业,国家正式建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其成为了国内唯一的保险公司。
1978年以后,中国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国际保险公司又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中国政府随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允许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这样中国保险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拓展和发展。
此外,1986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它的职能是推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监管,同时确保保险公司合法经营,保障保险市场正常运作。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中国保险市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需要逐步推进保险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运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提升保险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总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变革,但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毋庸置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方的努力和推动下,中国的保险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保险简史

抗战期间的保险业发展
1937抗战全面爆发--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华东、中南地区迅速为日军侵占, 国民政府不得不从南京撤退到重庆--重庆很快就成为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保险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西部城市成为抗战期间的大后方。 大后方的保险机构以8家官办保险机构 家官办保险机构为主,包括中国保险公司(1931年)、中 家官办保险机构 央信托局保险部(1935年)、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1943年)、中国农业保险股 份有限公司(1944年)等,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政治后台,几乎包揽 了与主要经济命脉相关的所有保险业务,形成了一个官办保险体系。其中以 中央信托局保险处规模最大 而大部分洋商保险公司在二战爆发后,就陆续撤离回国,留在重庆、昆明等 大部分洋商保险公司在二战爆发后,就陆续撤离回国 大部分洋商保险公司在二战爆发后 地的,只有太古、怡和还在经营与自身贸易相关的保险业务,友邦人寿也在 友邦人寿也在 坚持着惨淡经营。 坚持着惨淡经营
国内三大保险公司
1985年以前,一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中国保险市场。随着改革 开放步伐加速,市场发生了变化。1986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首先在新疆批 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被批准成 为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1987年,恢复了 交通银行保险部(其前身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1991年 ,交通银行将其组建成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是继中国人保公司之后的第 二家全国性商业综合保险公司。第三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是1988年深圳设 立的平安保险公司,它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人保、太保、平保 三巨头的形成使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呈现。 中国保险市场的新变化及其蕴藏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地保险公司纷纷 来华设立代表处。直到1992年10月,带有浓厚“中国情结”的美国友邦获 准在上海经营业务,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企 业,这位久违的“老朋友”又重新被请进国门。他第一次将个人营销理念带 入中国,为中国首先市场培养出了第一代寿险营销员。随后,寿险个人营销 之风席卷中国大陆,中国寿险业发生了历史性的革命。目前,友邦保险仍然 是内地唯一的外商独资寿险公司,足可见国人对“老朋友”的特前已有外资寿险公司委托洋行在上海代理寿险业务,最初只限于旅 华外侨,业务量非常小。不过敞开了大门的中国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外国人, 在华外侨人数快速增长,洋商开始直接在华设立人寿公司或分支机构。迨到 1889年英商永福人寿保险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华人死亡率经验表》 年华人死亡率经验表》 《 年华人死亡率经验表 后,洋商逐渐开始承保华人寿险业务。彼时,华人对寿险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 民族保险的发展机遇:1912年—1925年 1、1911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封建统治—资本主义发展 2、1914年—1918年,一战战火烧遍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3、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唤醒了沉睡的民族意识,抵制洋货、支持国货 的 实际行动支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912年—1925年陆续设立了39家民族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就有19家。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造就了大批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些 生活相对宽裕的人是寿险主要的业务对象,--寿险的发展。
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始于西方国家。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保险业逐渐发展起来。
以下是对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1. **萌芽期(远古-清朝末年)**: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互助组织来分担风险,如渔民组成的“鱼鳞会”等。
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中国出现了民族保险企业,如北平保险局、华商保险公司等。
但这一时期的保险市场并不完善,主要为官办和外资企业主导。
2. **创立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险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开展农业保险、人身保险等业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逐步开放了保险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成立,如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
3. **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
同时,保险监管机构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保险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保险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事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颁布**: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保险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保险市场的开放**:中国逐步开放了保险市场,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了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发展。
3. **互联网保险的兴起**: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保险成为了一个新兴领域。
许多保险公司开始推出线上保险产品,提供便捷的保险购买和理赔服务。
4. **保险科技创新**:近年来,保险科技创新成为了保险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保险公司开始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来提升风险管理、精算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加强了对保险业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保险摇曳沉浮两百年中国保险,摇曳沉浮两百年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honoring the bicentennial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保险”刚进入中国时,曾有个非常诗意的名称,“燕梳”(insurance的音译)。
如此轻巧的一个名字,却背负着中国保险两百年的历史。
保险进入中国1685年闭关多年的清政府出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开放海禁,特设广州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洋商在广州的海运贸易越来越频繁,其中尤以鸦片运输为多。
在运输过程中,船舶常常会遇到风浪、海盗,甚至战争的威胁,商人们迫切地需要降低风险,于是在西方已经产生了两个世纪的现代保险业进入了中国。
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部经理达卫森在广州发起成立了谏当保安行。
它是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保险机构,中国保险历史从此开始。
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保险的业务量不是非常多,外商保险公司更多是通过洋行代理其在华业务。
洋行代理保险业务,是稳赚不赔,不仅可以从保费超过赔款的余额中,取得按股份分配的红利,而且每做成一笔保险生意都能收取佣金。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外商可以从事贸易的口岸,从上海等沿海“五口”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十口”。
保险也跟着贸易的脚步踏上了各个口岸,从沿海进入了内地。
鸦片战争之前,广州是中国保险业的中心。
当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迅速取代了广州,成为保险业的中心。
敞开国门的中国很快就成为欧美国家远东贸易的中心。
中国各个新开港口之间的短程货运逐渐频繁,但是这一时期时局动荡,战乱的危险也在增加,保险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开发的保险市场。
英国《泰晤士报》曾为此大肆鼓吹:“我们英国商人正在闯入中国,好像进入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带。
……‘能够保险吗?’中国托运商很快就提出这个迫切的询问了。
因此,为1/3人类的贸易开办保险业务,也摆在这些新来的的冒险家的面前了。
”兼营大量业务的洋行显然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洋行便筹措资金投资设立独立经营的保险公司。
1835年宝顺洋行设立了于人洋面保安行,1836年怡和洋行设立了谏当保险公司,洋行既是投资者又是代理人。
英商保险最早进入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垄断了中国保险市场。
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其他国家的洋行怎肯让英国人独享。
19世纪60年代,美商、德商、日商洋行不仅开始代理本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而且和英商一样开始直接设立保险机构。
民族保险业之兴起虽然19世纪初,保险就进入中国,但是对保险思想的引介却在鸦片战争之后。
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之托,根据林则徐在广东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撰写了《海国图志》,望国人能师夷长技攻夷、制夷。
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人文、地理、历史等,其中谈到了“船担保”(即水险)、“宅担保”(即火险)及“命担保”(即寿险)三大“担保会”(即保险公司)及其运作。
《海国图志》启蒙了中国人的保险思想,但由于当时中国尚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还不足以产生中国自己的保险业,因此并没有促使民族保险业的兴起。
之后,洪仁轩、王韬、郑观应对保险思想多有论述。
1865年,闽粤著名的商号德盛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它标志着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开端。
但是只此一家民族保险机构,势单力薄,又缺乏经验,很快就从保险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中国民族保险业的真正兴[0.25 -7.41%]起还要从保险招商局算起。
19世纪中叶,洋商迅速、安全、收费低廉的轮船进入中国的航运业后,很快将中国传统的沙帆船挤了出去。
为了中国的航运业不致为外商所操纵,同时解决清政府供给的漕运问题,1872年在李鸿章、曾国藩等洋务派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抢走了洋商许多华商客户,洋商非常不满。
当招商局向洋行托保轮船时,他们借机报复,向招商局收取近乎敲诈的高额保费。
李鸿章意识到,欲求富国自强,“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于是李鸿章委托有多年买办经验的唐廷枢、徐润筹办保险招商局,并于1875年11月开始公开招股。
华商们多半都受过洋商保险公司的欺压,对于华商保险自是十分支持,很快“投股逾额”。
12月28日,保险招商局正式成立。
但是保险招商局承保能力非常有限。
当时每艘船的价值一般为10余万两,但保险招商局只能承保船舶价值1万两和货物3万两,溢额须向洋商保险公司投保,而洋商公司只限保六成,剩余风险仍需由保险招商局自己承担,且“转保于洋商,傍落利权,能无介意?”于是,1876年7月,唐廷枢、徐润等人公开招股,另行成立仁和水险公司。
1877年初由于美国旗昌洋行经营不善,轮船招商局并购了旗昌的轮船和码头栈房,轮船招商局的规模迅速扩大。
但是仁和是水险公司,每年轮船招商局的码头、栈房和货物的火险仍须向洋商投保,保费大量外流。
为维护利权,1878年4月在原保险招商局基础上,又招股20万两,成立济和船栈保险局。
后来,唐廷枢推举张慎之为“江孚轮”船长。
这是华人首次担任船长,之前这个职务一直都是由外国人担任。
洋商不满于此,拒绝接受货物运输保险。
于是,济和船栈保险局增资至50万两,扩大经营范围,更名为济和水火险公司。
之后的几年,仁和与济和的业务扩展到海外,获利丰[26.40 -0.38%]厚。
由于仁和、济和实力逐渐雄厚,外商保险公司刁难华商的行为也大为减少。
1883年中法战争的爆发引起了上海金融风潮,轮船招商局了陷入了非常拮据的处境,仁和、济和也深受影响。
为重振雄风,1886年2月仁和、济和两家公司合并为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股款都存于轮船招商局。
然而,从1888年起轮船招商局由“官督商办”进入“官办”阶段。
到了1920年,轮船招商局亏银达2000万两之局。
由于仁济和大部分资金滞留在轮船招商局,严重影响了它的经营,业务慢慢萎缩,最终于1934年10月停业。
团结力量,对抗洋商保险招商局成功地在洋商独霸的保险市场上,为其后的民族保险发展,打开了局面,民族保险公司逐渐多了起来。
尽管保险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产业,力量非常薄弱,但是众多分散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洋商忽视的力量。
1899年洋商成立了上海洋商火险公会,他们在佣金、折让、费率、险种、拒保、分保等方面协调一致,共同遵守。
洋商势力像一堵高墙挡在了华商保险前面。
恰在此时,香港华商同益水火保险上海分公司失败停业,洋商以之为口实,恶意对华商信誉进行诋毁,拒绝与华商进行分保和业务交换。
洋商还采用跌价和放佣的不正当手段,排挤华商,使华商保险举步维艰。
1905年5月,由于美国排斥在美华工,引起国人激愤。
上海商会会长、福建巨商曾铸组织全国各商会协力抵制美货,7月抵制美货运动开始席卷沿海和内地十几个省、一百六十余个城镇。
国人抵制美货的同时,为不受洋商欺压,也在积极筹办民族保险。
曾铸说:“目睹洋商挟资本来华从事种种经济上之侵略,深知国人非急起直追,自营银行、轮船、保险等事业,已不足与之争长短,而挽利权。
”遂联合上海著名绅商朱葆三、王亭一等,筹办上海华兴保险公司。
但是民族保险公司毕竟资金力量薄弱,承保能力有限,分保又受到洋商的掣肘,想要与洋商“争长短、挽利权”,确实有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团结同仁力量,才能与洋商一争长短。
1907年,朱葆三(华兴、华成、华安三家保险公司的总董)利用自己的威望,发起成立华商火险公会。
这是中国第一个保险社团组织。
随着民族保险的发展,以及公会影响的扩大,华商火险公会多次改组,1931年更名为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先后创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总计有45家之多。
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民族保险业终于在洋商称霸的保险市场争得了10%的份额,数额虽小,但却意义重大。
北洋军阀时期寿险崭露头角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结束了清政府三百年的统治,消除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制度性障碍。
1914年—1918年,一战战火烧遍欧洲,欧洲国家忙着处理自家“后院”之事,无暇分身远东,让长期在欧美势力压制下的中国的工商业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5年“五卅”惨案,唤醒了广大国人沉睡的民族意识,人们以抵制洋货、爱用国货的实际行动支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民族保险业也趁着大好形势加速了自身的发展,1912年—1925年陆续设立了39家民族保险公司,其中寿险公司就有19家。
1850年以前已有外资寿险公司委托洋行在上海代理寿险业务,最初只限于旅华外侨,业务量非常小。
不过敞开了大门的中国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在华外侨人数快速增长,洋商开始直接在华设立人寿公司或分支机构。
迨到1889年英商永福人寿保险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华人死亡率经验表》后,洋商逐渐开始承保华人寿险业务。
彼时,华人对寿险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及至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造就了大批城市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这些生活相对宽裕的人是寿险主要的业务对象。
特别是在上海,这类小康人群大大增加,其中有不少人愿意购买寿险,于是民族人寿公司大量涌现。
但是寿险与水火险不同,它对费率的计算、业务的管理等等,要求更为精细。
不少不懂寿险原理知识和科学管理的民族寿险公司,开办没几年就关张了。
1912年吕岳泉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组织纯粹华人资本,联合政界要人、工商巨绅,成立了中国华[0.05 4.26%]安合群保寿险股份有限公司。
吕岳泉曾在洋商保险公司服务多年,他虽然对寿险业务不是很熟悉,但他长袖善舞,深谙与权贵交往之道,非常重视引政界显贵、商界和金融界精英入股或进入董事会,这也成为华安在发展中刻意追求的传统。
也正是通过拉拢权势人物,华安最大程度地扩大了公司的业务空间。
他们甚至上书袁世凯,“今欲开通社会,维系信用,不得不赖在上者赞助扶持”,“倘蒙钧座赞助,则公司事业之扩充,当易如反掌。
”1916年化安还约请到黎元洪出任名誉董事长。
当然华安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权势网络”,它还聘请了洋商寿险的精算和管理人才,懂得如何利用时局、顺应时势。
五卅惨案后,华安发起“经济救国保寿”,深望举国人士,共同扶植该险种,使国民既尽爱国之义务,亦可获得对自身及家庭之保障。
20世纪30年代初,华安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成为可与洋商寿险公司相抗衡的著名华商寿险公司。
但随着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寿险业务发展所需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被破坏,20世纪30年代后期,华安的业务一落千丈,惨淡经营到解放前夕。
金融资本激荡民族保险业高潮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