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11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解析
![11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f4a1af49649b6648d747f5.png)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
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下降了80%o,一些非传染病、
慢性病,特别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主要死
因。1986年由全国58个疾病监测点推算出的疾病
发病率顺位是意外事故、肿瘤、心脏病、传染病、
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而死亡率位次的前
型向老年型转变。
2、2003—2020年是迅速老化期,彻底进入典
型的老年型社会。
3、2020—2050年是高度老化期。
10
41
二、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
中国的老龄化过程不同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具有以
下特点:
1.绝对规模大;
2.老龄化速度快;
3.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发生;
70岁以上。1990年总人口的预期寿命比1982年延长1.5岁,
男性延长1.5岁,女性1.7岁,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这是中国老年人口
迅速增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12
41
三、中国老年人疾病谱、死亡谱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985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 妇女体育 第五节 农民工育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1
41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
群体,亦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
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广
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解析
![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3e4b8e31b765ce04081423.png)
2222
*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三、体育与妇女解放
3
*
第三页,共40页。
四、群体的功能
(一)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二)满足个人的多种需求 (三)进行社会教化
4
*
第四页,共40页。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 一、体育群体的概念
➢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
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在此,首先将体育群体定义在小群体的范围内,
5
*
第五页,共40页。
二、体育群体的特征
➢ (一)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 (二)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 (三)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
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 (四)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 (五)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6
*
第六页,共40页。
三、体育群体的类别
➢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 (二)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 (三)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乐
寿的62.4%。中国老年人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3/4时
间生存在带有慢性疾病的状况之中。而且,女性老年
人余寿中的带病期较男性长,所占余寿的比重也大。
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带病期较平均预期健康期要长,存
活在高龄的老年人寿命多伴随着各种慢性疾病。
1144
*
第十四页,共40页。
四、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三)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期
中国老年人自评的平均预期心理健康期较 老年人的健康期相对要短些。城市男性为
4.67年,占余寿的28.6%,女性为4.04 年,占余寿的21.0%;农村男性为4.22年, 占余寿的26.8%,女性为3.77年, 占余寿 的20.5%。在平均预期心理健康期中,以 感觉生活幸福的时间最长,其次是无孤独感, 再次是人际关系好,而记忆力好的时间最短。 在中国老年人的未来寿命中,只有1/4—1 /5的时间处于心理健康状态。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与人的发展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与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ce96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c.png)
体育社会学第章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体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一、体育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紧张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此外,通过参与团体体育活动,人们可以培养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交技巧,促进社会互动。
二、体育与社会秩序的发展体育活动对社会秩序的发展起着调节和维护的作用。
体育运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通过体育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同时,体育规则的存在和执行,可以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精神,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此外,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塑造社会文明风尚,培养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三、体育与文化传承的发展体育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体育运动通过各种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传递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和智慧。
例如,传统的武术、民间舞蹈等体育项目,既是一种体育锻炼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表现方式。
此外,体育赛事和运动偶像的崇拜,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激发了人们对于体育精神和价值观的认同,推动了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与人的发展紧密相连,既促进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文化传承的推动。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将进一步拓展对于体育与人的关系的认识,推动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字数:647字)。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888a0ca5e9856a561260e6.png)
一 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1 体育社会学产生的背景P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作为人类文明高级 活动形式的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体育教 育的理论已经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2 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P2 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 于解释体育现象。
1 劳动方式:农耕与狩猎 2 宗法结构:血缘与业缘 3 性 选 择:竞智与竞力 4 道德信仰:逍遥与拯救 5 征服方向:内向超越与外向超越 6 发展趋势:艺术化与科学化 7 符号图腾:太极与十字架 ……
四 社会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1 现代体育文化的特征 世俗化 公平性 专业化 理性化 制度化 量化 纪录保持
1 体育社会现象的重大变化P25
• 体育社会现象专门化(标志着体育进入成 熟发展阶段)
专门的体育机构、人员、场所、法律道德、学科理论、价值 观念
• 体育社会现象扩大化 • 体育社会现象复杂化
2 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 基本命题P29
1)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 4)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三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 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往往成为政府、体育 组织进行体育决策的重要依据。 体育社会学对体育的现状、社会背景分析, 对体育发展前景的预测常常具有全面整体性的社 会价值,可以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
四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三个阶段)
五 中国体育社会学最新发展 (七个方向)P7 六 对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综述 P13
3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 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1)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 2)研究内容:内部结构及运行规律、社会中的地位 和价值、与其他社会组成部分的关系 3)学科目的:促进体育运动和整个社会的健康正常 发展 4)学科性质:一门应用社会学,具有综合研究的性 质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第4版考研教材配套题库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第4版考研教材配套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28b1844fc4ffe473268ab39.png)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第4版考研教材配套题库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绪论第1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第2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第3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第4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第5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第6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第7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第8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第9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0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1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2章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第13章体育的社会问题第14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绪论第1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第2章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第3章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第4章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第5章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第6章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第7章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第8章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第9章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0章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1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第12章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第13章体育的社会问题第14章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题1体育社会学[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以此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社会体育[宁波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
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别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也有别于学校体育和武装力量体育。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e19cec8e9951e79a892729.png)
3
.
三、群体的分类
群体的类别很多。按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初 级群体(面对面结合与合作的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关系 较多,但不太持久,只有有限的互动的群体);按照群体 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群体(指社会组织)和小型群体;按照个 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可分为内群体(我们自己所属的、成 员对它有合作、团结、亲密感觉的团体)和外群体(群体成 员与外人的结合我们都称为外群体,这种群体常给其他成 员以离群的感觉)。此外还有参照群体(我们参照它但不隶 属于它的群体)和相遇群体(在特定的情景下,人们偶然形 成的群体,如旅游团)等等。
总人口10.49%,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2009年我国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
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且还在以年
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根据《中国人口
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达1.74亿, 占
人口已接近1亿,1995年已经超过1亿,65岁以上老人已占人口总数的
5.58%。老年与少年的比值已经从1964年的8.81%上升到1990年的
20.14%。人口的中位年龄增长了5个百分点(表11—1)。虽然老龄人
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老年人口的绝对
数值在全世界是最多的。200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达1.32亿, 占
间,生育率下降使中国少年儿童的比例下降了19.5%。
同时中国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在明显的下降,在亚洲发展中
国家中居较前的位置,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
用,使老年人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卫生、教育和家庭
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善的前提下,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有了
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d1243980eb6294dc886ca8.png)
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11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的全部内容。
㾳。
浅析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联系
![浅析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7a83f45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4.png)
浅析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联系浅析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概念联系摘要:“群众体育”在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尤其在政府重大文献中,仍然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对“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模糊不清使用。
本文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国务院在95年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由“群众体育”进入了“社会体育”的新时期。
新时期的“社会体育”发展,遵循国家调控、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以全民健身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使体育的普及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1 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广义的概念1.1群众体育概念的几个定义(1)群众体育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概念:即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涵盖除竞技体育以外的各种人群的体育。
本质上它是指广大群众。
在余暇时问中广泛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进行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超越自我,促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进步的大规模社会实践。
狭义的群众体育,又称‘社会体育’则是指除在学校和武装力量体育(军、警部队)之外的群众体育部分。
(2)指人民大众在余暇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群众体育是相对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而言的。
(3)指人民大众为达到健身、健美、医疗和消遣娱乐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其组织领导系统和措施。
范围包括厂矿企业体育机关事业单位体育、农村体育、部队体育、街道居民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中的学生课余运动练、竞赛和锻炼活动。
这些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群众体育的整体。
(4)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体育社会学教材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体育社会学教材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680878762caaedd33d41a.png)
绪论l、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科的必要性答: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怎样理解当代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答: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3、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
(重点)答:(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3)研究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4、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重点)答:“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dbd978168884868762d6c1.png)
第五节 农民工体育
一、农民工的界定 二、农民工的工作特点 三、农民工体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农民工体育发展对策
1. 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将城市农民工体育健身 纳入到整个社会服务网络中 2. 制定农民工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农民工 参与体育健身提供保障 3. 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等应积极组织农 民工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 4. 从制度上彻底解决农民工的定位问题是解决 农民工体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妇女体育发展的社会动因
1. 2. 3. 4. 5. 社会发展为妇女体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妇女解放运动改变了妇女的社会形象 妇女体育得到了法律保 妇女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 大众传播媒介对妇女体育的关注
六、妇女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1. 2. 3. 4. 5. 经济压力 政治歧视 女性偏见 宗教和民间习俗的限制 妇女自身素质的限制
第四节 妇女体育
一、妇女解放运动 二、妇女生活方式 1. 妇女生理心理特征形成的生活方式特点 2. 长期社会历史原因给妇女生活方式带来的特 点 三、体育与妇女解放 1. 体育中的妇女歧视 2.育参与 2. 妇女的健身活动参与 3. 妇女的体育参政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一、残疾人体育概述 二、残疾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1. 残疾儿童的体育教育是残疾人体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2. 残疾人体育的社会心理价值 3. 残疾人体育的特殊的保障、医疗和康复作用
作业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一、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 二、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1. 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过程 2. 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 3. 中国老龄化呈加速发展的原因 三、中国老人疾病谱、死亡谱
四、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1. 2. 3. 4. 5. 6. 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健康期 中国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病期 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期 中国老年人的预期伤残期 中国老年体育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管理 中国老年人的体育参与情况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34a9ff36ff00bed5b9f31d9b.png)
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体育社会学研究范畴: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包括大众体育领域、竞技体育领域以及职业体育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体育社会学的三个要素:一是社会,二是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三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来研究人。
体育社会学方法论: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体育繁荣2.为政府的体育决策提供依据3.为体育事业管理提供依据4.引导家庭和个人实现体育参与体育与国内政治:1.政治的需要制约体育的目的性质2.政治制度规定着体育制度的类型3.政治思想意识制约体育的价值观念4.体育可以提高国家地位,展示国家软实力5.体育能够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体育运动与国际政治:1.体育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2.服务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体育发展受到经济条件的重要影响1.体育运动必须与生产方式相适应2.经济为体育运动提供发展动力3.经济结构变化会影响体育发展变革体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体育运动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进而影响经济文化建设2.体育产业成为重要的产业领域3.体育运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区体育的功能:1.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2.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3.沟通居民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4.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1.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学角度分析体育运动
![社会学角度分析体育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30a4e8071fe910ef12df860.png)
一、体育运动从诞生那天直到现在,一直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与人类的生存挑战,宗教信仰,身体教育,政治活动,消遣娱乐等活动相关。
二、体育运动成为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体育是解决现代社会健康问题的有效手段。
2.体育消费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花钱买健康.”-带动经济发展3.现代体育运动正成为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大众日常生活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体育向“游戏”本质的回归,扩展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4.体育与休闲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休闲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在发达国家迅速增长。
三、体育文化使命体育文化使命在于生活的终极目的问题。
(一)结构功能主义:体育是一种激励。
体育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人们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目标。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体育被视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将大型的国际比赛看做是社会价值与国家认同的凝聚力量,强调为过争光,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持续至今任然延续着它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体育与其他社会结构(如政治、竞技、教育等)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社会的整合。
体育在资本主义经济体中,他能刺激生产和消费,体育赞助与营销、奥运会的商业化、运动员的职业化等都是体育维系经济体运作的重要例证。
迪尔凯姆认为体育具有仪式化的特征,它能使社会更加紧密,提高人们(如球迷和运动队)的社会认同感。
比如开奥运会的开幕式通常是主办国社会文明再现的一种集体记忆,闭幕式则是人类大联欢的一种意识,人类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得以整合。
2008北京奥运会很大程度上通过自愿参与、媒体关注等形式唤醒了青少年对中国民族的认同。
体育是促进个体认知和社会化得重要因素。
快速的社会变迁,如体育的商业化,大学运动队的职业化等等,体育必须做出适应性的变迁才能更好地生存和抵御更多的变化。
顶级的运动员获得巨额奖金,因为他们帮助人们在社会做出选择,并建立一种集体认同感。
一个运动队的角色安排能够给予运动队以继续发展的动力。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题库(自编)
![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题库(自编)](https://img.taocdn.com/s3/m/804501be77232f60dccca119.png)
《体育社会学》题库绪论课后作业一、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2、结构功能主义3、冲突理论4、符号交流理论5、交换理论二、填空1、体育社会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的分支学科,又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体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受到当代社会学四大流派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分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社会学是关于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答案:科学、社会学,社会学,体育科学;2.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流理论、交换理论结构功能主义3、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
3、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4、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5、简述我国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6、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7、试述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简答题1、社会现象2、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3、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4、体育社会现象的复杂化5、系统论二、填空1、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普遍性、影响力和强制力。
2、体育社会现象的三大变化、和复杂化。
3、社会现象由社会存在和两个基本方面组成。
4、18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依次经历了四个阶段:、、、。
答案:1、非个体性 2、专门化、扩大化 3.社会意识 4.军国民体育阶段、体育教育阶段、竞技运动阶段、休闲体育阶段三、问答题1、体育社会现象的专门化包括哪些?2、以你的切身经历表述体育社会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
3、为什么体育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4、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的缩影和焦点?请举例说明。
5、如何理解体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6、为什么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1、专门的体育机构 2、专门的体育人员 3、专门的场所 4、专门的法律道德 5、专门的理论、学科6、专门的价值观念第二章、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化2、社会分层3、社会流动4、科层制5、社会地位6、当然参与7、或然参与8、终身体育9、垂直流动10、水平流动11、社会控制12、合法性控制13、合理性控制14、社会团体二、填空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种秩序:、经济秩序和。
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的关注与分析
![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的关注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ea02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2.png)
社会学对体育与社会的关注与分析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体育与社会的关注与分析,社会学不仅揭示了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深入探讨了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与反哺关系。
本文将从体育的社会学定义、体育的社会功能、体育与社会不平等、体育与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体育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是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既是个体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是人们通过规则、共同认同和互动所参与的一系列身体活动的总和。
体育不仅仅是运动的方式和手段,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维度的变化。
二、体育的社会功能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备着多种社会功能。
首先,体育通过竞技、训练和锻炼,提高了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体育项目的组织和参与不仅仅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是认同感、归属感和相互联系的体现。
此外,体育还能够发挥教育和培养品德的作用,通过规则和竞争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忍耐力、合作意识等价值观。
最后,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可以传承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人们审美享受和娱乐活动。
三、体育与社会不平等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存在着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这种不平等表现在体育资源、机会和条件的分配上。
一方面,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体育活动的参与和发展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认同和社会阶级的象征,也存在着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平等。
在一些文化中,特定的体育项目被视为上层社会特权的象征,而其他阶层往往无法获得相同的社会认同和优待。
四、体育与社会变革体育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既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又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体育作为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变革。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2065d601f69e31433294ca.png)
精品课件
二、妇女生活方式
(一)妇女生理心理特征形成的生活方式特点
妇女的生活方式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吻
合的。与男性相比较,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确有
一些特异之处。一般来讲,由于肌肉不甚发达,
女性的体力较男性弱;女性具有生育器官,在生
命形式上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四期,,(经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性的形象思维较发达,
亡谱的变化对老年体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13
精品课件
四、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一)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健康期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计算结果
表明,60岁城市男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存活是
16.30年,女性是19.26年。农村男性是15.77
年,女性是18.36年。即中国60岁的老年人还将
有15—19年的寿命。如果以60岁为老年期的起点,
中国人寿命周期中老年寿命占1/5—1/4。
14
精品课件
四、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二)中国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带病期
中国老年人的平均带病期较其平均健康期时
间长得多,城市男性为12.25年,占余寿的75.2
%,女性为15.11年,占余寿的78.5%;农村男
性为9年,占余寿的57.1%,女性为11.46年,
1997年,中国对全国群众体育展开了一次大 规模的社会调查,调查表明老年人口参加体育活 动的积极性很高,其中66岁至75岁老年人体育参 与者占该年龄段人口的38.46%,76岁以上为 30.70%,达到了较高的参与水平,超过了26岁 至55岁各年龄段。
19
精品课件
第四节 妇女体育
一、妇女解放运动
的体育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不是随意凑合或临时组成的。那些
体育社会学课件目录及绪论
![体育社会学课件目录及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06ded7daef5ef7bb0d3c3c.png)
第九章 •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目录
第十章 • 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一 章
•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二 章
• 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第十三 章
• 体育的社会问题
第十四 •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章
绪论
一、 体 育 社 会 学 的 概 念
二、 体育 社会 学的 研究 对象 与研 究范 畴
三、 体育 社会 学研 究的 地位 和价 值
四、 体育 社会 学在 中国 的发 展
五、 中国 体育 社会 学的 最新 发展
六、 国际 体育 社会 学进 展
七、 社会学 理论各 流派对 体育社 会学产 生与发 展的影 响
一、体育社会学的概念
(一)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
美学 管理学 体育社 社会学
会学 心理学
四、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学科 的引进恢复 阶段 (19781985年)
(二)学科 独立发展 阶段(1990 年至今)
五、中国体育社会学的最新发展
(一)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体育改革的社会学理论研究 (三)关于休闲娱乐的研究 (四)关于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研究 (五)关于地域性体育研究 (六)关于体育群体及其互动的研究 (七)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研究
结构功能主义
冲突理论
互换理论
符号交流理论 女性主义
思考题
1.简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性。 2.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和社会功能。 3.简述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的近况。 4.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致谢
体育社会学
任课教师: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1d2c7f02768e9951e73819.png)
1.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2.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学科;也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研究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
3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的或认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4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易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5.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
6.余暇时间(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7.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8.社会化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人的一种本质的需要。
9.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
10.种族:亦称人种,是同一起源并具有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
11社区体育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12.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14.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体育社会学课件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体育社会学课件第十一章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4caf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d.png)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 妇女体育 第五节 农民工体育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引论
体育群体是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自发或人为组织 起来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群体,也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 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生活的具体单位。广义的 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以及人类社会不 同类型的结合。狭义的群体仅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 和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等。
感谢聆听!
二.拓宽经费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残疾人体育参
与的各项资源建设。
三.设立残疾人基层体育组织。 四.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各种优惠或免费服务。
思考题
1、什么是体育群体?体育群体有什么特征? 2、一个世纪以来,妇女自体育参与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进展? 3、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的社会原因。 4、妇女体育得到发展的基本原因有哪些?还面临哪些障碍 与限制? 5、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试述我国老年人体育的 现状。 6.试述伤残人体育的社会意义。
以体育 为共同 目标
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以实践健身 为共同的基 本活动方式
成员对某种体 育活动项目或 某种体育手段 有强烈而稳定
的兴趣
开展对 外竞赛 活动
第二节 体育群体的类别
三、体育群体的类别
正
基
式
础
群 体
群
体
非
正
功 能
式
群
群
体
体
第二节 体育群体的类别
三、体育群体的类别
体育学习群体
主要承担教育 和社会化功能 的体育群体, 它由教师、教 练和青少年共 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过程。这一过渡过程大约分三个阶段完成:
1、1990—2003年是缓慢老化期,人口由成年
型向老年型转变。
2、2003—2020年是迅速老化期,彻底进入典
型的老年型社会。
3、2020—2050年是高度老化期。
10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二)中国老龄化过程的特点
中国的老龄化过程不同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具有以
(三)具有群体规范
(四)具有群体意识
3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群体的类别很多。按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初 级群体(面对面结合与合作的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关系 较多,但不太持久,只有有限的互动的群体);按照群体 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群体(指社会组织)和小型群体;按照个 人在群体中的归属感可分为内群体(我们自己所属的、成 员对它有合作、团结、亲密感觉的团体)和外群体(群体成 员与外人的结合我们都称为外群体,这种群体常给其他成 员以离群的感觉)。此外还有参照群体(我们参照它但不隶 属于它的群体)和相遇群体(在特定的情景下,人们偶然形 成的群体,如旅游团)等等。
4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一)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二)满足个人的多种需求
(三)进行社会教化
5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
学分析
➢ 一、体育群体的概念
➢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
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在此,首先将体育群体定义在小群
数值在全世界是最多的。200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达1.32亿, 占
总人口10.49%, 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2009年我国60岁以
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49亿,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
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并且还在以年
均3.2%的速度递增,几近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根据《中国人口
2.3160,1995年已降到1.99%0,在1950年至1990年期
间,生育率下降使中国少年儿童的比例下降了19.5%。
同时中国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在明显的下降,在亚洲发展中
国家中居较前的位置,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
用,使老年人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在卫生、教育和家庭
经济状况有较大改善的前提下,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有了
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达1.74亿, 占
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
增长之势。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已属老龄化城市,已呈现出老龄
化城市的种种特征。
9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过程
2l世纪初叶,中国将完成向老龄社会过渡的
6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 学分析
➢ (一)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 (二)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 (三)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 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 (四)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 (五)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7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
学分析
➢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的社会学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
生了重大的变化,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1985
年卫生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
体的范围内,而不是指具有社会组织性质的大型群体;其次,这里讲
的体育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不是随意凑合或临时组成的。那些
每天早上在公园或马路上一起共同锻炼身体的人未必就是群体,那些
临时组队参加比赛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构成群体,体育馆中的观看体
育比赛的观众更不能算是群体,就是参加运动会的成员,包括运动员、 裁判员和教练员,也只是组成了一个临时的集合体而已。
下特点:
1.绝对规模大;
2.老龄化速度快;
3.在社会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下发生;
4.农村老年人比重大;
5.女性老年人多于男性;
6.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耦合。
11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三)中国老龄化呈加速发展的原因
近50年来,中国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
降。总和生育率从1950年的5.81%。下降到1990年的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第一节 群体概述 第二节 体育群体概述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第四节 妇女体育 第五节 农民工育 第六节 残疾人体育
1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一、群体的概念
➢
群体,亦称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
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广
国60岁以上人口为0.77亿, 占总人口8.24%,而1990年60岁以上
人口已接近1亿,1995年已经超过1亿,65岁以上老人已占人口总数的
5.58%。老年与少年的比值已经从1964年的8.81%上升到1990年的
20.14%。人口的中位年龄增长了5个百分点(表11—1)。虽然老龄人
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很大,老年人口的绝对
➢ (二)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 (三)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和健身娱 乐群体
➢ 按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又可 将体育群体分为下列几种:
➢ 1.体育学习群体;
➢ 2.竞技体育群体;
➢ 3.健身娱乐群体。
8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一、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
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口老化的问题迅速形成。1982年我
大幅度的增长,从20世纪50年代不到40岁增加到90年代的
70岁以上。1990年总人口的预期寿命比1982年延长1.5岁,
男性延长1.5岁,女性1.7岁,接近了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这是中国老年人口
迅速增加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12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
义的群体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
社会各种不同类型的结合。狭义的群体仅指人际关系亲密
的初级群体和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等。社会学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般研究后者,认为前者过于宽泛,但也适当加大后者的范
围,不局限于“小群体”。
2
41
11第十一章 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 社会学分析
(一)具有联系纽带
(二)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内容